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朕不急他倒是急起来了。”刘辩听杨延嗣这么说,自然明白了杨国忠过来的目的,顿时笑了。
  杨玉环乃是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刘辩自然不会错过,将杨国忠从益州带到洛阳,刘辩的目的也很明确了。奈何刘辩离开洛阳太久,积累了很多国事,就没有理会杨国忠,没想到刘辩不急,杨国忠倒是急了。
  一旁的杨妙真拱手道:“陛下,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说。”
  “咱们什么关系,快说吧。”刘辩摇头笑道。
  杨妙真低声说道:“那杨国忠功利心极重,这些日子打着皇亲国戚的身边在洛阳到处结交高贵,甚至有些官员信以为真前去结交。眼下陛下没迎娶杨玉环他便如此,若是陛下当真迎娶了他,杨国忠真成了国舅,只怕气焰会更加嚣张,玷污了洛阳城中清廉之风。长此以往,必为祸患。”
  “你说吧不错,朕会敲打他的,让他进来吧。”刘辩点了点头,杨妙真虽然对杨玉环有些抵触,但话说的的确不无道理。
  那历史上的杨国忠,能力不高,却仗着妹妹杨玉环得到唐明皇的喜爱而当上了国舅,随后便是弄权,以至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不过朕不是唐明皇,你杨国忠的希望,只怕是要落空了。”刘辩眼神一历,摩挲下下巴,思考如何敲打杨国忠才能让他长长记性。
  不过顿时杨国忠被带了进来了。
  “草民杨国忠拜见陛下!”杨国忠倒是颇懂记忆,见了刘辩,连忙行礼,做的一丝不苟,脸上也满是尊敬之色。
  “平身吧!”刘辩摆了摆手说道。
  杨国忠仍旧是跪在地上,说道:“多谢陛下,在陛下龙威面前,草民跪着就行了,只是陛下刚刚从益州返回不久,还没来得及歇息,便忙于国事,千万要保重龙体啊,大汉的江山可离不开陛下啊。”
  刘辩听了这番话,心中只觉得好笑,若是诸葛亮,荀彧这些忠臣说出,刘辩只会感动,可从杨国忠嘴里说出来,刘辩却觉得无比别扭。
  刘辩心中暗道:“难怪能够得到李隆基的宠信,说好话的功夫,还真是一流!”
  忽然刘辩灵机一动,有了敲打杨国忠法子,便笑道:“你这话朕爱听,国家就是需要像你这样的忠臣,快些起来吧。”
  “多谢陛下!”见刘辩这么说,杨国忠才缓缓起身,继续说道:“草民见陛下如此劳累,心如刀绞,奈何才学浅薄,无法相助陛下,真是汉颜,好在草民还有一颗为国效力的赤诚之心,陛下若有差遣,草民万死不辞!”


第1228章 待会给你净身
  见杨国忠这么说,刘辩哪里不知道他是想要求官。还忠心为国的心,刘辩听了都直感觉一阵恶心。
  刘辩摩挲着下巴沉吟道:“朕这里,倒真有一个官职。”
  杨国忠闻言一喜,连忙说道:“只要能为陛下分忧,微臣万死不辞!”
  杨国忠这话的意思便是陛下你赶快赐予我官职吧。
  刘辩一听心中暗乐,但面色却故作为难道:“如今朕身边还缺一个心腹,只是怕你不敢接受啊。”
  杨国忠一听刘辩这么说,心中更是兴奋,自己若是成了刘辩的心腹,加上皇亲国戚的身份,那以后洛阳还不是横着走,刘伯温荀彧等三公见了自己也得低头啊。
  想到这里,杨国忠连忙说道:“草民虽然才疏学浅,但也想为陛下分忧,陛下只管吩咐便是,草民誓死效忠陛下。”
  那杨延嗣,杨妙真二人面色疑惑,这刚才还叮嘱天子要提防杨国忠呢,怎么现在还早引为心腹,委以重任了呢?
  “好,既然你这么说朕就放心了!”刘辩一拍桌案,对着身后的杨妙真杨延嗣询问道:“这宦官制度被朕废了十余年,如今这后宫之中,都是女人,朕的那些儿子都渐渐长大成人,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你们时常在洛阳城中走动,可曾知道这城中还有没有操刀的师傅啊。”
  杨妙真杨延嗣一听,顿时明白了过来,感情说这么说,是把杨国忠往这上头引啊。
  这陛下还真够损的!
  杨延嗣眨了眨眼睛,说道:“当然有了,这才过去十来年,当年为宫里操刀的师傅们自然还有剩下的。臣昨日外出,还遇到一个老者自称自己的手艺要失传了,臣好奇过去询问,陛下您猜怎么着……”
  刘辩白了杨延嗣一眼,故作不悦道:“不就是遇到当年为宫里宦官操刀的师傅吗,还用得着朕猜?”
  杨延嗣伸出了大拇指,对着刘辩夸赞道:“陛下真是神机妙算啊。”
  刘辩摆了摆手道:“好了,别废话了,既然遇到了还不去将他带进来,杨内侍还在这里等着呢。”
  “行!”杨延嗣拱手领命,来到殿下又对着杨国忠说了一句:“杨内侍你且等一会,我这就把那老师傅带来,听别人说,他的技术乃是一流,下刀的时候一点痛苦都没有。要不是我有妻儿啊,我都恨不得去试一试他的手艺到底有没有吹牛,不过待会,杨内侍可以告诉我之下是什么感觉了。”
  杨延嗣拍了拍杨国忠的肩膀,说完便走出了大殿。
  那杨国忠吓得脸色煞白,瘫坐在地上,
  刘辩看着瘫坐在大殿上的杨国忠说道:“国忠啊,朕准备让你做内侍监,过段时间在重新录取宦官,到时候就由你做大内总管,朕还准备成立东厂,这东厂啊……,朕先不跟你说,反正就是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到时候你便可以天天在朕跟前服侍,替朕分忧了。”
  听了刘辩的话,杨国忠只感觉胯下一凉,他虽然贪恋权势,但也不想走这种途径啊。相比较权势,还是胯下那物件要重要一些。
  杨国忠连忙趴在地上,说道:“陛下开恩啊!”
  刘辩皱着眉头说道:“开恩?不是你说万死不辞的吗,如今朕让你净身入宫侍奉朕,你便不愿意了。”
  杨国忠吓得脸色更加苍白,扣头如捣蒜:“陛下恕罪,草民还未娶妻生子,杨家不能在我这一代断了香火啊陛下,还请陛下恕罪,草民在其他地方还是一样能为陛下万死不辞的啊。”
  刘辩指着杨国忠喝道:“朕命令既然都下了,怎容得你说换就换,你若不是不答应,就是故意欺瞒于朕,要受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当如何?”
  “其罪当诛啊陛下!”杨妙真接下话来。
  刘辩看向杨国忠,喝道:“杨国忠,你可听见了?”
  “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是草民口不择言,是草民胡说大话,还请陛下饶命啊。”杨国忠不停的磕头谢罪道。
  刘辩又冷声道:“朕听说你这段时间在城中结党营私,搞得很多官员都去你哪里给你送礼,有没有这回事啊。”
  杨国忠这才醒悟过来,刘辩是因为这段时间他打着皇亲国戚的身份招摇撞骗,才问罪于他的。
  “草民知罪,草民不该打着陛下的旗号招摇撞骗,那些东西我都给陛下送过来,以后我什么都收,什么都要,只求陛下饶草民一命啊。”
  “先帝在位时,卖官卖爵,结党营私,朝廷一片黑暗,如今朕花了十几年才治理好天下,将这洛阳城,将这朝廷拨云散雾。你可不要给朕找麻烦,以后在有一个官员去你府上,朕砍了你的狗头。
  五月初五乃是黄道吉日,朕已经让礼部着手准备了,到时候自会迎娶玉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还不给朕滚?”
  杨国忠吓得屁滚尿流,连忙出了大殿。
  “哈哈哈!”杨国忠走后,刘辩顿时乐的哈哈大笑。
  杨妙真在一旁笑道:“陛下何不索性将他阉了,让他入宫来,这种人死性不改,迟早又会犯毛病的。”
  刘辩摇了摇头道:“嗯?杨国忠虽是小人,但只要小惩大诫警告一番便行了。若真让他净身进宫,导致心里扭曲,指不定会怎么阴谋害人呢。”
  “也是,是我考虑不周了。”杨妙真点了点头,拱手道歉。
  刘辩正要说话,杨延嗣拱手入内:“陛下,三省六部几位大人有事求见!”
  “哦?快请他们进来!”刘辩连忙说道。
  不过多时,刘伯温,荀彧,荀攸韦孝宽,狄仁杰等三省六部的重要官员联袂而来。
  “臣等参见陛下。”
  刘辩右手虚扶道:“不必多礼,你们一起过来,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吗。”
  刘伯温拱手道:“朔州,凉州,并州,幽州各地,皆八百里加急来报,言边境草原,蒙古部落皆内迁数百里!”
  “内迁数百里?”刘辩闻言眉头拧了起来,询问道:“可知胡人为何内迁吗?”


第1229章 铁木真病逝
  荀彧拱手说道:“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不过根据并州都督李靖,幽州都督薛仁贵的猜测,应该是铁木真病逝了。”
  “铁木真病逝了?”刘辩闻言站了起来。
  没有吩咐人,刘辩直接大步走到殿下,从刘伯温荀彧等人手中拿过各州加急书信看了起来。
  四州都督皆众口一词,言北境胡人大规模迁移,并且都猜测是铁木真病逝,蒙古出现内乱,胡人迁移是躲避大汉的兵锋。
  其实几位都督的猜测,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早在去年,铁木真就病了,病的非常严重,当世铁木真率领四十余万大军分四路攻打大汉。
  然而几路大军纷纷战败,窝阔台的战死,就让铁木真急火攻心。后来回到王庭,更得知王庭被汉军突袭,王庭王公贵族皆被汉军掳去,铁木真更是一病不起。
  至于铁木真到底死没死,目前还没有最新最真实的消息。
  “陛下,铁木真若真的死了,眼下却是出兵草原的好机会。此刻草原必定是人心惶惶,若是等过些年草原安定下来,便不好对付了。”
  “是啊,去年四州收成皆是不错,足以应付今年用兵之用。如今开春,北方草原上也开始萌发新草,到出兵之时,马儿便可吃了,到时候骑兵根本不需要多少草料,可以大大节约开支啊。”
  一众臣子们纷纷劝谏刘辩对草原用兵。
  “蒙古人不像大汉境内的诸侯一样站在那里让你打,攻打蒙古,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武皇帝打了一辈子,也没有完全消灭他们。只怕铁木真就算死了,我们北伐,也难以占到什么便宜,他临死前,只怕是安排好了一切。”
  刘辩见众臣纷纷劝说,却有些不以为然,认为如今并非是攻打铁木真的最佳时机。
  原本他打算等扫平江东以后休养生息几年,等积蓄了足够的实力,在大规模入侵草原。
  不过如今各州将领都请战了,他自然不会不允许,
  刘辩沉吟道:“凉州兵马刚刚参与入川之战,此次便不北伐了,而朔州初立不久,百姓稀少,也难以发动大战。
  便让并州幽州出兵吧,各准备五万骑兵待命,开春之后李靖出云中,薛仁贵出上谷,杀入草原,成年男女以及牲畜全部掳入大汉,老幼不必理,让其自生自灭!”
  刘辩并没有奉行杀戮法则,男子他准备抓回来当劳力,如今大汉飞速发展,修路开渠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战争是补充劳力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至于女子,自然是赏赐给大汉士兵了。
  “诺!”众臣拱手领命,前去下达命令。
  刘辩其实没打算此次能有多大的收获,目前铁木真生死不明,而蒙古部落内迁。这不是针对大汉的阴谋,就是向漠北大规模撤退。
  阴谋自不必说,大汉方面还需要多多提防才能够化险为夷,而若是撤退的话。那蒙古方面想必也已经有所准备了,大汉想要攻打,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不过打肯定是要打的,草原纵横上万里,刘辩可没打算一次性就能击败蒙古,想汉武帝打了一辈子的匈奴也没打干净啊。眼下能多杀一个就是一个,能多掠夺一些资源就是一些资源。
  不过攻打草原,刘辩没打算御驾亲征,而是全权交给各州都督负责。
  半个之后,各州都督陆续接到刘辩的命令,开始忙碌起来。
  而凉州都督常遇春,朔州都督林御没有接到出兵的命令,而是接到休养生息的命令。
  他们便不高兴了,纷纷上书刘辩,请求出兵。
  刘辩无奈,只得给二人又回了封信,信中说道:“爱卿们的杀敌报国之情朕能够理解,只是凉州,朔州,都是苦寒之地,百姓生活并不富足,眼下凉州刚征讨益州兵马才刚回来,将士疲惫。朔州刚刚组建不到两年,百姓穷苦,两州紧一紧,的确是能够勉强出兵。
  可是此时攻打蒙古,并不能一战而定,朕目前只是出兵试探罢了。等到日后朕要大规模扫平蒙古的时候,你们二州便没有实力用兵了。切莫因为眼前的小打小闹,而错失以后大规模的战争啊。”
  而当常遇春林御二人收到书信之后,果然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二人拿着刘辩的书信对部将说道:“眼下陛下只是试探性攻打草原,那蒙古人早就退了,只怕两位都督也难以寻找到敌人主力,粮草用尽,也就会退回来。
  咱们就不参和了,以免找不到敌人,白白浪费了粮草不说,还伤了咱们的民力,耽误以后真正大规模的进攻蒙古。”
  如此,凉州,朔州的众将这才不在争吵着要攻打蒙古,毕竟此次若是消耗了民力就需要时间来恢复。等下一次在进攻,搞不好还没恢复过来,就会错过真正的大战,这是谁也不想的。
  与此同时,刘辩也收到了蒙古方面的最新的确切消息,蒙古的大汗铁木真,于去年十二月病逝了,由铁木真四子拖雷继位。
  虽然拖雷被李存孝击断一臂,但是其雄才大略堪称铁木真诸子之冠,更何况如今铁木真四个儿子死了两个,只剩下一个赤术,其血脉不纯,又无能力根本争不过拖雷。
  拖雷继承蒙古汗位之后担心汉军出兵,便下令将大汉边境的草原百姓迁入草原深处。毕竟草原那么大都是属于蒙古的地盘,完全可以躲避汉军。
  而拖雷也重新改变了王庭所在,其王庭部落从此行踪不定,便是许多蒙古部落也不知道蒙古王庭具体在哪个地方了。
  三月初,李靖率领五万大军出祁山,薛仁贵率领五万骑兵出上谷,杀向草原腹地。
  只是整个草原,却都是渺无人烟,莫说是人,便是连一只牲畜都难以找到。
  找不到人,便没有向导,没有向导,就找不到重要的部落进行攻击。
  好在汉军有指南针,不会在茫茫的草原之上迷路。
  李靖,薛仁贵两路大军,只携带了两个月的粮食,也就是说只能在草原上寻找一个月就要返回,否则粮食用完就会困在草原上了。
  李靖薛仁贵二人第一次尝试到了蒙古人的狡猾,也尝到了挫败的滋味。
  蒙古人入侵大汉,大汉防御的稳如泰山,如今汉军入侵蒙古,蒙古人的防御功夫,同样是滴水不漏。
  找不到人,兵马再多也没用,狠狠的击出一记重拳,就好像是打在棉花身上一样。
  两路大军没天白天奔走,四处寻找蒙古主力,到了晚上则建立营寨,同时也派出少数斥候骑兵外出寻找。
  就这样过去一个月,两路大军粮草用去一半,只能率兵返回。
  不过李靖薛仁贵也并不是毫无收获,大军四处撒网,也找到一些蒙古部落,只是规模算不得大,多则万人,少则千人。
  缴获了牛羊战马共计不下百万头,擒拿蒙古妇女有两三万人,男丁有一万余人。
  只是蒙古主力大军,却没有碰到,遇到的蒙古百姓,也是一问三不知。看样子蒙古大多数部落是远盾漠北去了,只有少数不愿意离开的才留在漠南。
  在粮草用尽的情况下,二人只好率兵返回大汉。
  表面上看二州各收获牛羊战马百万头,女人壮丁都有几万人,像是大获全胜一样。可是李靖,薛仁贵心里清楚,此次出兵其实是败了,因为连敌人的踪迹都找不到,只能劫掠一些普通的小部落,根本算不得什么大收获。


第1230章 整治朝廷
  两路大军返回之后,已是五月初。
  好在此次出征皆是骑兵,只携带两个月的粮草辎重,并没有动摇幽并二州民力,财力,物力等。并且此次出征所得的牛羊,俘虏也足以弥补出征的消耗,甚至还有盈余。
  只是深入草原,却找不到蒙古主力的踪迹,不能与蒙古主力一战,这却成为了汉军的遗憾,成了笼罩在汉军心头的一块阴霾。
  五月初五是礼部定下的黄道吉日,这一天刘辩纳杨玉环入宫。至于红拂女嘛,去年的时候刘辩并没有处置她,而是让她继续跟着杨玉环。
  刘辩的心思自然不必说,古代有一种女人叫同房丫头,刘辩让红拂女照顾杨玉环成为她的侍女,如今自然要陪着杨玉环入宫,成为同样丫头了。
  通红丫头的任务自不必多说。
  杨玉环初承雨露,不堪承欢,自有红拂女上来帮忙,好在是红拂女乃是习武之人,身体素质自不必多少,能够承受起刘辩的进攻。
  大婚几日过后,并州幽州的消息这才传到了洛阳。
  虽然李靖薛仁贵缴获了许多牛羊马,但是却没有什么斩获,这相当于是无功而返。
  因此朝廷之上,便有许多大臣开始上书弹劾二人。甚至又有人旧事重提,提起二人以往的罪过,请求刘辩处罚二人。
  这就是朝廷,争斗不断!
  以前打天下的时候,这种事情很少,所有人都是团结一心,可如今天下要平定了,许多人的心都变质了,他们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国家的大事。
  毕竟二州都督的职位,牵扯的利益该多大,一但能哪个给拉下马,换上他们的人,那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对于这些奏折,刘辩自然是视而不见了,他本来就对彼此出征蒙古期望不高,这是草原民族一惯的防御方法,早有准备,便是他自己领军出征,也不在乎是这个结局。更何况李靖薛仁贵的统兵能力尚在他之上,能有这些收获已经就不错了。
  可就是有这么几个不怕死的人,猜不透刘辩的心意,不断的上书刘辩,请求刘辩处置李靖,薛仁贵二人。
  不过三省六部九卿当中可没有官员参与其中,虽然当年庞籍当年弹劾过薛仁贵,那是因为薛仁贵的屠杀。如今薛仁贵出兵蒙古虽然没有收获,但是庞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并没有参与弹劾薛仁贵。
  并且三省六部九卿的官员都是刘辩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多是历史名臣,为官清廉,也从来不结党营私,谋取利益。
  这天朝堂之上,甚至有人当众提了出来。
  “陛下,并州都督李靖,幽州都督薛仁贵二人,率兵攻打蒙古,耗时两月,却无功而返,虽未败,但无功亦为罪,肯请陛下裁撤他们,换上新的能臣干将。”
  “是啊陛下,您此次若是不处置他们的话,以后在进行北伐,到时候他们便会懈怠,将士们也不会拼死杀敌。若然如此,蒙古何时可灭?”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便有十来个官员站了出来,请求裁撤李靖,薛仁贵。
  其实这些官员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无功而返的确是需要处罚,但只需要减去一些俸禄就行了,小惩大诫。像这些官员所说的裁撤,就有些过分了。
  “你们以为呢?”刘辩看向三省六部的那些重臣。
  荀彧拱手说道:“臣以为无功而返,的确当罚,不罚不足以正军法,若下次北伐,将士们便会懈怠了。只是像这几位大人所说,直接裁撤的话就太严重了,微臣看来,只需减俸半年,小惩大诫便可。”
  韦孝宽也拱手说道:“臣也以为小惩大诫即可,不过无功而返,并非因战之过,而是蒙古提前做出了准备。李岳二位都督一心为国,自然不会心生懈怠,主要是士兵,应该加强训练,以免心生懈怠。至于裁撤两位都督吗,臣以为不可。”
  未等其他几位大员发话,刘辩摆了摆手道:“裁撤之事,却不可行,裁撤之后谁能替之?朕看,就按照荀卿说的,减俸禄半年便行了。”
  其他几个主张弹劾薛仁贵,李靖的官员一听刘辩这话,顿时来了精神,莫不是咱们这天子见二人无功而返,觉得他们能力不行,也想换一换人了?
  一个大臣想到这里拱手而出,说道:“陛下,臣以为,防守与进攻不同,李靖薛仁贵虽为将才,但却只擅长防守,主动进攻,却不懂草原骑兵进攻方略,此次北伐无功而返便可见一斑。
  所以微臣以为,裁撤是势在必行的,否则下次大规模北伐,他们无功而返的话,岂不是会耽误陛下扫平蒙古的大计?”
  刘辩抚摸着胡须,指着那大臣说道:“是,是,你说的的确有理,你且说说,何人可替代他们出任并幽都督啊。”
  那大臣拱手说道:“将军张平,李尤等性情淑贞,通晓军事,对于骑兵作战,更是有独到的见解,陛下不如将他们召见过来,考校一番。”
  这大臣所说的官员,乃是洛阳城中禁军中的两个将校,出身于世家子弟,才能虽然不错,但也仅仅是偏将的能力。远没有达到李靖,薛仁贵标准,不用说,这个大臣是想将这两个将军抬上高位,共同谋利。
  刘辩又看向其他主张裁撤李靖,薛仁贵的大臣,说道:“你们呢?可有什么人才推荐给朕吗?”
  “陛下将军王异可以胜任!”
  “将军赵易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