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颛犬在旁边不遗余力的胡说八道,诋毁叔武。颛犬为卫成公分析道,“如果叔武一心谋逆,还和大夫联合,那他们说好了您还回去,那不是等着被害吗?您不如不要按照约定的时候回去,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

多新鲜呢,叔武如果要谋逆,为何要进言晋文公饶了卫成公呢?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个竞争对手?退一万步讲,叔武的确谋逆,而且宁俞和他同谋。那卫成公换个时间回去又能如何呢?还不是会被抓住?

可是卫成公觉得颛犬说的太对了,就按照颛犬说的去做。

颛犬又自告奋勇希望做卫成公回国的先头部队,为卫成公扫平障碍,卫成公也准许了。

第五十一章     叔武被害

说一个谎言容易,难的是要为这一个谎言继续说出更多的谎言来圆谎。颛犬为了掩盖自己曾经劝说元晅保着叔武登基的秘密,花言巧语劝说卫成公提前回国。卫成公本来对弟弟叔武就不怎么相信,所以颛犬毫无证据的话卫成公也深信不疑,当即表示同意。

宁俞对此非常不满,自己已经代表卫成公和卫国臣民说定了回国日期,如今毫无理由的改期,作为一国君主还如何取信于民?

颛犬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已经不惜一切代价,而且他看出来卫成公对于复国一点自信也没有。于是他当即责问宁俞,您这么阻挠主公回国是何居心?

这话一说,宁俞也闭嘴了。

谁还敢掺和呢?

再敢说一个“不”字,那不都成了现行反革命了?

但是宁俞也表示如果非要提前回国,那还是派他现行前往卫国,进行通知,让卫国百姓安心。

只要不反对提前回国,这个提议卫成公也表示了同意。可是颛犬又进言道,“宁俞大人非要提前回国,有点蹊跷啊!”果然,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卫成公的心里又燃起了怀疑的小火苗。无需颛犬多言,卫成公命令全速前进,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卫国。

再说宁俞回国之后立刻通知说主公马上就到。守门的大夫长牂奇怪了,说好了日期,怎么还提前了呢?宁俞话音刚落,颛犬作为先头部队已经到了。

是够快的,感情这位坐着闪电来的。

这时候也来不及通报叔武了,宁俞和长牂连忙准备迎接卫成公大驾,而颛犬急匆匆的赶入卫宫。

此时叔武刚主持打扫宫廷,准备迎接哥哥卫成公回国。叔武的心里是非常高兴的,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想必哥哥卫成公吃够了苦头。这下子好了,这场灾难终于过去了,哥哥可以回家了。叔武事必躬亲,这不是单纯迎接卫国国君回国,这也是欢迎自己的哥哥回家。

忙碌了一上午,叔武看着焕然一新的宫殿心里由衷的高兴。只要能够为哥哥做的事情,他都会用心去做。接下来他开始洗头,他要清清爽爽的迎接哥哥回来。

叔武得到卫成公已经进城的消息也是吃了一惊,但是兄弟俩要早一日见面,他记得顾不得拧干头发,就用手握着头发往外走,正巧遇到进宫的颛犬。叔武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脸上还带着高兴的笑容,一支冰冷的箭,穿透了他的心窝,叔武就带着笑容,缓缓的倒了下去……

射箭的不是别人,正是颛犬。

为了防止叔武泄露自己曾经对卫成公不忠的秘密,颛犬选择了杀人灭口。

这种人是最可怕的,前一秒钟他提议为了你,你必须如何去做;后一秒钟,因为你不同意他的提议,他视你为仇人,杀之而后快。

颛犬对叔武和元晅的一切污蔑,都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

虽然这过错不一定会被卫成公知道。

但是为了掩盖颛犬心里的这根刺,元角和叔武都无辜丧命。

元晅得到叔武被害的消息心痛难耐,恸哭不已,他当然知道,叔武为了能够让哥哥卫成公复国拒绝了晋文公立自己为卫侯的要求。叔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卫国,为了哥哥卫成公。可是他就这样冤死在哥哥手下……

这样的主公还值得为他付出什么?

儿子元角被无辜杀害的时候,元晅拒绝了颛犬提议把持国政的要求,为了卫国,为了卫成公,他留了下来,继续奋斗。

可是今天,叔武死了,就这么被颛犬害死,元晅觉得自己的心,冷了。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主公,自己还能做什么?

元晅含着热泪,出奔晋国。

再说卫成公来到城下,早有大夫长牂奉命迎接。卫成公见长牂恭敬有礼,到这时候才相信,弟弟叔武果然对自己没有异心。可是他忽然看见宁俞哭着跑了出来,卫成公心里一紧,发生了什么事情?

宁俞哭倒在地,大叫,“主公,叔武冤枉,冤枉啊!”宁俞抽噎着总算把刚刚发生的谋杀案说了一遍。卫成公听着刚刚发生的一切,脸上发烧。是,颛犬是杀人犯,但是没有自己对叔武的怀疑,没有自己对颛犬的默许,事情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卫成公慌乱行进,走入久别的宫廷,叔武就躺在地上,眼睛还未合上。卫成公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抱住弟弟恸哭道,“叔武啊,叔武,哥哥回来了,你看看,哥哥回来了!”

或许是英灵未远,叔武的眼睛慢慢合上了。

哥哥回来了,自己的心愿毕竟达成了。

宁俞哭着启奏卫成公,“请主公为叔武鸣冤报仇!”

卫成公命令捉拿颛犬。心机沉稳的颛犬,虽然害人有一套,逃跑就不及格,很快就被武士捉住。可是颛犬被抓住还是高声叫喊,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主公啊!

笑话,既然是为了主公,为什么还要逃跑?害怕卫成公为了这事儿奖赏你?

这话不说则已,一说卫成公更恼怒了。寡人的亲弟弟都被你害了,你还说是为了寡人?难道还怕别人不知道寡人怀疑过自己的弟弟?卫成公命令将颛犬斩首示众。

叔武在卫成公出奔期间主持卫国国政,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刻,是叔武领着卫国百姓在往前走。

可是今天,就因为卫成公回国,叔武就这么好端端的被害了。此事在卫国掀起轩然大波,卫国百姓为此议论纷纷。

直到卫成公将颛犬斩首示众,厚葬叔武,舆论才平息了下去。

再说元晅出奔晋国之后,将叔武的悲惨遭遇禀告了晋文公。

晋文公也觉得心里非常难过。是,叔武不过是他征服过的卫国公子,可是叔武一心为国,不求权势的品德和他早年遭遇何其相似,而叔武为人又让他非常敬佩。如今叔武就这么无端被害,晋文公在想,这是怎么了?难道就没有人为好人说理了吗?

晋文公召开紧急御前工作会议,主要是商量卫国的这次事变。经过践土之盟,诸侯虽然都参加盟誓,但是晋文公总觉得秦国和许国根本就没参加过这次会盟,而郑国,那就是楚国的忠实心腹。到现在卫国居然轻易就杀害了参加盟誓的叔武,晋文公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需要严格纪律,讨伐不好的诸侯,让诸侯真正听自己的指挥。

不好的诸侯,那当然还是卫成公。

先轸对于晋文公的看法表示同意,时刻准备着出发。

不弘扬正气,没有一个铁的纪律,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诸侯老大!

但是狐偃对此表示了反对。狐偃认为,诸侯霸主最应该做的那是“尊王”,您要是因为人家对自己不恭敬就攻打他们,恐怕别人不会服气。不过您如果非得出这口恶气不可,不如就用朝见周襄王的借口召集诸侯,如果谁不来,咱们非打他们不可!那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您是为了周天子的名誉,会更加敬重您。

看来狐偃把握了诸侯霸主的真正实质:天子老大我老二,谁不服我,我就说你不服老大,我帮老大揍你!

赵衰觉得狐偃的见解非常对,但是他却认为狐偃说的召集诸侯觐见周襄王此事不可行。朝觐之礼已经许久没有实行过了,凭晋文公的实力,召集诸侯没有什么问题。

晋文公奇道,“既然诸侯都听寡人的,为何寡人召集朝觐还会有障碍呢?”

赵衰说诸侯虽然没有问题,可是周天子受不了啊!您这振臂一挥,诸侯无不响应,那您这么大动静召集诸侯朝觐,周襄王能不怀疑您吗?周襄王如果怀疑您,谢绝了您朝觐,那您可是丢人丢大发了。您现在不如请周襄王前往温地,诸侯就在温地朝觐周襄王,双方都很方便。而且温地就有叔带的宫殿,那不是非常好吗?

晋文公可真是发愁了,周襄王能听我的吗?

赵衰说那必须同意啊!周襄王本来就非常欣赏您,而且这是请他接受朝觐,周襄王怎么会不同意呢?请您派我出使洛邑,我一定能办成这事儿。

赵衰奉命前往洛邑,将晋文公准备召集诸侯朝觐的消息告诉了周襄王,周襄王没言语。

朝觐是好事,可是周襄王还得和大臣商议一番。果然赵衰退下之后,周襄王和王子虎商议此事,顿时表示自己非常怀疑晋文公的动机。好么秧的怎么想起来张罗这事儿了?到时候那么多诸侯一起来朝,发生意外怎么办?

王子虎当即表示自己将亲自找到赵衰,看看他们晋国到底想干嘛?不行就当面推辞掉。

王子虎立刻找到赵衰,先是表示对晋文公的感谢,但是同时也表示,那么多诸侯一齐上洛邑,恐怕招来百姓谣言。

赵衰心下暗笑,恐怕不是害怕百姓有顾虑,是周襄王自己怀疑了吧!当然他表面上还是非常诚心诚意的说道,“寡君实在想召集诸侯,成就此事,而且已经召集诸侯在温地集合了。如果这事不能进行,恐怕我没办法回去复命了。”

王子虎吃惊了,那如何是好?

赵衰笑道,“臣倒有一计。”

第五十二章    身穿囚服的卫成公

晋文公想要组织诸侯朝觐的消息吓坏了周襄王;难道这晋文公作了诸侯霸主还不知足;还想对我大周下手?这当然主要是因为周天子力量过于衰弱导致的不自信,但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晋文公实力的确强大,强大到了能够让周天子害怕的程度。

别人害怕你,那主要是因为你太强大了。

赵衰对王子虎说的计策,原来是给周天子一个面子。倘若就那么说晋文公组织各位诸侯拜见老大,这老大没有发言权还只能接受,天下还是周天子的天下吗?可是如果说周天子是外出巡狩,察看民风,那就成了各位诸侯在晋文公的带领之下上杆子看望周天子了。而且温地本来就是周天子的故地,为了感谢晋文公帮助他复国,周天子才将温地赏赐给了晋文公。所以选择在温地进行这次朝觐,表示对周天子的感谢,也能说得过去。

赵衰这么一说,王子虎放心了,看来晋文公这次是真心想朝觐周天子的,不然谁能想的这么周到呢?

原来所谓外交手段不过是想个办法,换一种说法,让双方都有体面。

王子虎将赵衰的话转告周襄王,周襄王大喜,这晋文公,太贴心了,之前自己还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其实都是多余的忧虑啊!这么有实力的人对自己如此佩服,周襄王觉得这感觉好极了,当即决定冬天的十月驾幸河阳。

赵衰办妥此事回国复命,晋文公长处一口气,这件事情有了天子口谕,那就不同了。晋文公告知各位诸侯,冬天十月份在温地集合。

到了集合的日子,像什么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公、秦穆公和郑文公全都按时来到。特别是秦穆公还特地说明,上次践土会盟,完全是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没有来到。晋文公笑着称谢不迭,上次秦穆公之所以没有参加践土会盟,当然不是因为路途遥远。恐怕是秦国不曾甘心对晋国俯首称臣。但是秦穆公能够参加这次会盟,晋文公明白,他已经认同了自己诸侯盟主的身份,也就不再多说。

此时陈穆公刚刚去世,他的儿子陈共公刚刚即位。按照礼仪,诸侯在戴孝期间可以不必参加会盟,但是陈共公为晋国威力所慑,也戴孝参加了这次会盟。其他像什么邾国、莒国等小国家更不必说,那也是纷纷前来。

可是有一个人为了这次会盟惴惴不安,想参加,但是害怕有危险;不参加,害怕得罪晋文公,带来更大的危险。

能这样想的诸侯只有一个,他便是卫成公。

宁俞劝告卫成公还是前去温地参加会盟,如果不去,晋文公将更加怪罪他了。

卫成公此时只恨颛犬,这无良小人,不是他,我能到今天这一步吗?

殊不知没有他的忌讳,叔武怎么会无辜被害!

事到如今害怕是没有用的,这局面既然是卫成公自己造成的,那就必须由他自己去解决。卫成公哆里哆嗦勉强来到温地,果然刚一到温地,晋文公就命令军士将他看守起来,不许他参加诸侯会盟。

总计这次参加会盟的一共有十位诸侯,等周襄王驾临温地的时候,晋文公率领诸侯迎接周襄王到王宫,参拜行礼一番。第二天早上五鼓时分,各位诸侯穿戴朝服,向周天子敬献贺礼,都是些本地土特产加上金银珠宝之类。

朝觐结束,晋文公将叔武的冤情禀报周襄王,并请王子虎一起审判这起案件。周襄王刚受到诸侯恭恭敬敬的朝拜,此时对于晋文公的要求自然一口答应。

晋文公于是请王子虎到馆舍歇息,不一时有人传话卫成公带到。

王子虎一看,太狠了,卫成公穿着囚服来的!

晋文公传令带元晅与卫成公对质,王子虎一看这君臣不便对质,于是请带卫成公这次会盟一起带来的大臣鍼庄子代替卫成公对质,卫成公被停于廊下,宁俞随侍左右。

士荣充当摄狱之官,元晅将卫成公出奔襄牛之地到回国之后的事情叙述完备,鍼庄子却说这都是因为颛犬的挑拨离间,和卫成公并没有关系。

元晅垂泪道,“主公如果没有怀疑叔武之心,为何会听信颛犬的谗言呢?”

的确,说到底这件事情还是由于卫成公打心眼里害怕叔武抢夺卫侯之位造成的。

士荣问元晅,是否是记恨卫成公杀害儿子元角?

元晅愤然道,“倘若当日元晅记恨杀子之仇,就不会帮助叔武策划参加践土会盟,更加不会为了主公复国继续努力了。”

士荣继续从旁劝解,这些都是因为卫成公受了颛犬的蒙蔽,其实和卫成公无关。

元晅反问,既然主公知道叔武没有篡位之心,那颛犬胡言乱语就应该治罪,为何还听由他作先头部队返回卫国,导致叔武被害?可见分明是卫成公心里忌讳叔武,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卫成公借助颛犬的手除掉叔武罢了。

事实一目了然,可是士荣继续分辨,这古往今来被君主冤屈杀害的臣子多的去了,而且卫成公厚葬叔武,诛杀颛犬,说明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何必非要苦苦纠缠?

冤屈臣子的君主多了去了,就能说这样做的君主无错么?

元晅愤然道,“过去桀杀害了关龙逢,汤流放了他;纣害死了比干,武王讨伐了他。汤和武王都曾是桀、纣的臣子,但是他们也能为了正义而战。叔武曾为了卫国复国而努力,卫成公又不是天子,上面还有周天子和霸主管着,难道就可以妄杀无辜了?”

这一番话义正词严,士荣无话可说,只能说元晅为何在卫成公复国之后就出奔?

元晅悲戚哭道,“主公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容不下,还能容得下元晅吗?元晅出奔,是为了给叔武鸣冤!”

晋文公在旁边听着这一番辩论,觉得自己都要气爆炸了,晋文公命令将和卫成公一起来的大臣全部斩首!

王子虎慌忙劝说道,“听说宁俞是卫国贤臣,这次为了叔武和卫成公和好出力甚多;而且鍼庄子不发一言,看来也是知道自己理屈词穷,也可以轻判,而士荣作为士师之官,决断不明,那他必须首座。”

看来王子虎的确是非常明智,首恶和协同犯罪分的非常清楚。重要的是,如果这次真听晋文公的,将卫成公一起来的大臣全部斩首,未免太过霸道,也肯定会冤枉好人。

晋文公冷静下来觉得王子虎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命令将士荣斩首,庄子刖足,宁俞无罪。

卫成公被带上囚车,此时方知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光景。晋文公等人将卫成公带着去见周天子,说明叔武的冤情,并且请求处罚卫成公,如果不处理卫成公,那可真是没天理了。

可是周襄王却表示反对。周襄王认为这判决本来就是民众之间的,从来没有君臣之间打官司的说法。如果这次判决了卫国君臣之案,而且臣子还胜利了,这不是告诉天下百姓可以没大没小,没有上下之分吗?以后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恶劣影响?

从是非善恶上升到哲学高度,晋文公就慌乱了。他明白,周襄王说的不只是卫成公,更是再说自己没有上下尊卑,挑唆臣子起诉君侯。又怀疑了!

晋文公当即向周天子承认错误,自己的觉悟就是没有领导高,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晋文公当即命令将卫成公押解入洛邑,请周天子决定如何处罚;另外,晋文公命令元晅回到卫国,还是另外为卫国选择一位明君吧!

不料元晅回到卫国之后,居然犯了一个大错误。元晅回国之后居然宣布卫成公已经被约定要处死了,现在他是奉天子之命为卫国另择明君。

可以理解元晅对卫成公的愤恨,但是矫枉过正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卫国的大臣当然不知道其中原委,于是尽快推选卫侯的合适人选。最终,叔武的弟弟公子瑕由于人品出众胜出。元晅倒很高兴,这不是正应了“兄终弟及”的老话吗?

于是在元晅的肯定之下,卫国一班文武大臣拥戴公子瑕即位。经历了被晋国打败的惨败和颛犬带来的混乱,卫国终于暂时安定了下来。

温地朝觐胜利结束,周襄王决定启程回洛邑。各位诸侯一起送周襄王启程,并且让先篾先押解卫成公启程。

连怕带吓的卫成公可就有病了。

启程之前,晋文公命令随行医衍和卫成公同行,但是他暗地里命令医衍鸩杀卫成公,以泄当日之恨。

原来晋文公也不能免俗,一样有这样阴险毒辣的招数。

周襄王离开之后,晋文公召开一个小型诸侯会议。首先晋文公表示对周襄王的感激之情,感谢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栽培,给自己讨伐诸侯的权力。

讨伐诸侯的权力?

在座的九位诸侯齐齐打了个激灵。

果然晋文公接下来就说道,这次温地朝觐周天子,许侯居然根本没来。这像话吗?非常不像话!现在寡人准备讨伐许地,为天子伸张正义!未知各位心意如何?

在座的诸侯当然表示同意。这时候还不同意?那纯属找打。
翻=走文=学w=w=w=fa=nz=ou=c=o=m下=载小=说
第五十三章    双面间谍郑文公

晋文公顺利召集诸侯在温地朝觐周天子;一时间气势无双。晋文公心里每每想到这里总是美滋滋的,如今这老大和下面这帮小弟可都听我一个人的了,试问便是当日齐桓公也没有做到如此境界吧?

人在唯我独尊的时候就会忘乎所以然,更不会轻易体谅他人的处境。开BMW的人怎么会想到每天挤公交上下班的人的苦楚呢?安心于做大周CEO的晋文公,暗地里命令医衍毒死卫成公,根本就不能给他活着的机会;并且他召集诸侯,攻打许国。晋文公召集诸侯,你区区一个许国胆敢不来,不收拾你,我晋文公面子往哪儿搁呢?

当时晋文公率领齐、宋、鲁、蔡、陈、秦、邾、莒八国诸侯的人马一起向颖阳进发。

温地朝觐一共十国诸侯,为何此时少了一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郑文公。

原来郑文公看到晋文公如此对待得罪他的人,早就吓得魂飞魄散。这晋文公太可怕了,卫成公当时是楚国盟友,没有借路给晋文公,如今便落的一个阶下囚的下场,看来最终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而许国不过是没有参加诸侯会盟,这时候就发十国兵力攻打许国,您不怕许国那点儿地方不够您打吗?

看来晋文公没有容忍雅量。只要得罪过他,别管是谁,别管最后你道歉悔过还是投降,反正你是玩完了、死定了!

既然如此郑文公就不能不想到自己。郑国也曾经得罪过晋文公,虽然现在参加了诸侯很多活动,但是谁能担保日后晋文公不会收拾自己?说不定下一个就是郑国!

当晋文公的强力手段不能带给诸侯安全感的时候,被领导者就要为自己谋出路了。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郑文公为自己找的出路实在没有什么新意。既然给晋国当小弟都不够格,那只能给自己换一个老大。如今能够和晋国对着干的,那只能是,楚国。

郑文公的心思自然瞒不过叔詹。叔詹看郑文公执行晋文公的命令也不那么痛快了,知道这位又有二心了。叔詹旁敲侧击的劝说郑文公道,“幸亏晋国如今收容我们做盟国,不然恐怕郑国危矣!主公您对晋国千万不能有二心啊,不然一定会被怪罪的!”

剩下的话叔詹没有说,卫国和许国的例子就摆在那儿呢!可是郑文公听了这话更焦虑了。投靠晋国有用吗?卫国倒是投降了,人家不是照样把卫成公整成囚犯了?

郑文公决心按照自己的想法赌一把。反正如今天下,不是跟着晋国就是跟着楚国,如今晋国已经让我们看到他不能接受盟友的一面,那我们无可选择,也就是楚国了!

郑文公命令亲信假扮国内使者,就说国内有疫情,以此为借口现行回国。

回到郑国之后,郑文公便立即派使者送密信给楚成王,信上将晋文公出兵攻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