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做,周恒王有什么反应还不知道,但是宋国,肯定危险了。

第二十四章  变幻不定的盟友

一出周境,郑庄公就抖起来了。

周公送的彩缯盖在周恒王赐的十车黍米之上,加上自己买的彤弓弧矢,就说都是周王所赐,怎么着,你还能去洛邑亲自问周恒王吗?告诉左右,大声宣传,我们是奉周王之命,讨伐宋国!

虽然从洛邑到新郑路途并不遥远,但是对于散布谣言,那足够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周天子命令郑庄公讨伐不尊王命的宋国,那的确是一件大事。当然有脑子的人会想想,郑国和宋国,究竟哪个国家不尊周王?周王居然命令从来和自己顶着干的郑庄公讨伐宋国,看来最近水喝的不少,大脑很滋润才能做出这个决定啊!

战争从来都是诸侯国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有周天子搀和的。不多时这风声传遍诸侯,宋殇公听说还真是害怕了。一个郑庄公就够难对付的了,五国联兵都没拿下,当然主要是因为有三个国家当拉拉队去了,根本没出手。但是郑庄公从来不是好惹的,从他收拾太叔段就看出来了。何况还有周天子做他的靠山?

所以说盟主不是好当的,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眼下这事要解决,那还得大家帮忙。先找卫国。

于是宋殇公急令使者前往卫国求救。这虽然是州吁纠合五国伐郑,但是他也是代表你们卫国吧?眼看这郑庄公就打我家门口来了,你们卫国可不能坐视不理。宋殇公心里老大不乐意了,郑国也是有病,明明五国攻打你们郑国,干嘛就打我们一个啊?

他没想想,郑庄公要是一个国家同时攻打五国,那才脑子有病呐。

还好卫宣公讲义气,先表明态度,这事卫国肯定得管,你们宋国先别慌,稳住。至于这事儿也不是我们卫国一家能解决的。的确,州吁那个败家孩子惹的事,可是这事要解决,还得找个中间人。鲁国、陈国、蔡国就算了,都是当时打群架群殴郑国的主儿,恐怕郑庄公看见就火大。还是找齐国,齐国当时不和郑国结盟过吗?齐僖公能说上话。

卫宣公果然将此事对齐僖公提起,齐僖公说行啊,虽然说郑庄公是奉了周王之命,可是为黎民百姓起见,也是能不战则不战。干脆就约好日期,我们大家在瓦屋相见,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你看如何?

宋殇公当然巴不得此事干脆结束,又偷偷向卫宣公送去重重贿赂,约好了和卫宣公在犬丘先见一面,然后一同去瓦屋赴会。

宋殇公与卫宣公在犬丘讨论了几个可行性方案,预计郑庄公可能的反应,这才放心的一起来到瓦屋。齐僖公也如期来会。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郑庄公居然没来!

宋殇公眼泪都要下来了,至于这么挤兑我吗,不就是当了个破盟主,打了个破长葛,没抓住那个破公子冯吗?齐僖公的面子你也不给了?我还设计方案,我再算计你不来有用吗?

齐僖公一看这没招了,还劝和呢,人家根本没来,咱回吧!

宋殇公急了,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啊,他没来不要急,您不是来了吗,干脆我们结盟一下子。

齐僖公都要乐了,和我结盟?你们和郑庄公有矛盾,我不是中间人吗?你抽抽了脑子?

宋殇公坚持如此,齐僖公也只能从命。不过宋国、卫国早有交情,齐僖公不过是奉陪罢了。

这时候周恒王要罢免郑庄公的心思又活动了,就是看他不顺眼,必须换虢公忌父。还多亏了周公黑肩从中周旋,这郑国几朝元老,一下子给人整下岗了实在面子上过不去。而且郑庄公这个同志还是有魄力有能力的么。您要非得换,那不如让虢公忌父作右卿士,郑庄公当左卿士,给个虚名吧,这样里子、面子都有了。周恒王一听也是,何必非要撕破脸呢,那就这么办吧!

宋、卫、齐三国会盟的消息传到郑国,这三国实力都不弱,不容小觑,郑庄公问计于祭足。祭足不假思索答到,“鲁。”

根据祭足的分析,齐国与宋国本来就不是深交,能趟这趟浑水,那都是卫侯搅和的。现在咱们不是拉大旗作虎皮吗,那就用王命告知齐、鲁,并力讨宋。鲁国与齐国接壤,世代通婚,只要鲁侯参与我们这边,齐侯肯定来。至于那些小国,什么蔡、卫、郕、许,虽然力量不济,但是也能算一份子,就通知他们都来。这才能称为公讨,我们声势就上去了。谁要敢不来,那我们就打他。

这就是典型的霸权主义了,骗你怎么了,达到我的目的就行。不上当你以为你聪明啊,揍你!

郑庄公一听,这计策很好,符合我的个性,就在这么办。立马派使者去鲁国,说好了打下来的土地,全都归鲁国。鲁国公子翚本来就是贪酷之辈,一听有这好事,我们参与一下子,好处就都归我们了,那必须参加!通过鲁君转约齐侯,说好了和郑国在中邱集合。

齐侯派弟弟夷仲年为将,出车三百乘,鲁侯派公子翚为将,出车二百乘,前来助郑。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第二十五章  孔父嘉的妙计

齐国、鲁国援兵一到,郑庄公说话越发气粗了,这时候谁还说得清楚王命是真是假呢?

郑庄公命齐将夷仲年为左路,鲁将公子翚为右路,亲自率领公子吕、高渠弥、颖考叔、公孙阏等郑国将士为中军,并且建造大纛一面,号为“蝥弧”,上书“奉天讨罪”四个大字,用辂车装载,车上挂着假冒的彤弓弧矢,果然士气如虹,阵容豪华。这群人明面上是为周天子讨逆,实则为自己谋取利益,大摇大摆的就冲着宋国而来。

说起这公子翚,性本贪酷,再说郑庄公将所得宋地交由鲁国的利益刺激,那打仗就更疯狂无比。还没安营扎寨,公子翚在老挑碰到出迎宋军,将宋国军队打的抱头鼠窜,先俘获俘虏二百五十人。捷报直接传给郑庄公,等到郑庄公来老挑下寨,先为公子翚记上头一功。

郑庄公一看,虽然是三国联军,不比州吁五国联军国家多,但是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能力突出。于是郑庄公命令三军将士休息三日,然后分兵攻打宋国。命公子翚同颖考叔攻打郜城,公子吕接应;命公孙阏和夷仲年攻打防城,高渠弥接应;自己安营在老挑,静等捷报。

这三国之众声势浩大,宋殇公闻听早就胆战心惊,召司马孔父嘉问计。为什么要找孔父嘉?司马总管国家军队,但这次宋殇公找对人了,因为孔父嘉并非一介武夫,其实胸中自有丘壑。

看着宋殇公惊慌失措的样子,孔父嘉却很冷静,因为他已经探听到消息,这次郑庄公根本没有得到周恒王的命令,其实根本就是假托王命来进攻宋国。而对于让郑庄公退兵,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宋殇公急的简直要跳到房顶上了,说你就别深沉了,赶紧说说有什么办法?这眼看着就打到家门口了!

孔父嘉依然不慌不忙,“眼下只有一计能令郑国退兵。还请主公稍安勿躁,听我的分析。”

慌乱的宋殇公觉得自己心脏都要跳出来了,但是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勉强坐下来,听孔父嘉的意见。

原来根据孔父嘉的情报,目前虽然郑庄公假托王命,遍招诸侯,但是真正跟随他死心塌地的只有齐国与鲁国。再回想当年州吁召集五国攻打郑国,这五国中,鲁国已经是郑国一伙儿的了,那陈国也被逼和郑国成为合作伙伴,只剩下蔡国、卫国保持中立。

那郑庄公兴兵之众,国内必然空虚,如果能够联合卫国、蔡国,攻打郑国,郑庄公必然回军救急。等到郑国都回师了,难道鲁国和齐国还能单独留下来打我们吗?

孔父嘉分析问题非常注意收集信息,并且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因、外因,抓住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在貌似无法可想的三国大军面前,孔父嘉却能想到退兵良策。

这时候宋殇公才觉得心脏是自己的了,而且位置也对,不再有脱口而出的可怕感觉,“这事还得爱卿亲自前往,别人卫兵未必能说动。”

宋殇公命点检车徒二百乘,命孔父嘉为将,带足了黄金、白璧等礼物,星夜前往卫国。有宋国与卫国的过往交情,加上礼物也的确很重,关键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郑庄公,卫宣公不说二话,命右宰丑带兵与孔父嘉从小路突袭,直逼荥阳。

等到世子忽得到消息,命令祭足加紧守卫的时候,宋国与卫国联兵已经大肆虏获,胜利返还了。

右宰丑还跃跃欲试,想要乘势攻城,孔父嘉急忙阻止。这偷袭都是乘人不备,打一下子赶紧跑。跑慢了等着郑庄公带兵返还,那不成了两面夹击了吗?

孔父嘉其人果然有勇有谋,打仗能进知退。

右宰丑忙问孔父嘉,那我们现在原路返回?

孔父嘉说我们不如向戴国借路返回,等我们离开郑国,估计郑庄公也离开宋国了。

于是两支军队向戴国借路。

不料这戴君看四处烽烟战乱,严重怀疑这借路不过是个幌子,根本就是想占据戴国。于是直接拒绝,城门紧闭。

孔父嘉大怒,距离戴城十里下寨,与右宰丑结为前后两个军营,准备攻城。大战多次,双方互有输赢。孔父嘉命人前往蔡国求助。

就在孔父嘉与戴国激战之时,颖考叔与公孙翚已经攻下郜城,公孙阏也打破了防城,捷报频传。

郑庄公得意非凡。

忽传世子忽加急文书,不知郑庄公该如何处置?

第二十六章    弄巧成拙

信是奇妙的东西,一些文字,串联几多心情,有时令你笑逐颜开,有时令你暴跳如雷,更有时令你心急如焚。

此刻郑庄公就是这样的感觉。

这封信点燃了心里的一把火,说不上是熊熊烈焰,但是就那么微微的在心里烧着,让你心烦意乱。

这就是世子忽发来告急的加急文书。

没想到宋国除了被自己耍的团团转的宋殇公,还是有能人,居然在大军压境之时能够想到偷袭郑国,好一记釜底抽薪!

就算侵占再多的宋国土地也是无用,如果郑国有失。

郑庄公毫不犹豫,传令退兵。

他太明白这里面的厉害关系了,郑国才是他的根本,不容有失。

不一会儿夷仲年和公子翚来问郑庄公,这正是大好形势,怎么忽然就退兵了呢?怎么个情况?

虽然都是盟军,但是郑庄公根本没提郑国被袭之事,反而发了一通冠冕堂皇的言论,说我们这都是奉周天子之命行事,现在打下来两个城池,也算是对宋国不敬周王的一个惩罚了。宋国毕竟是周朝的公侯,爵位在那摆着呢,我怎么敢再打呢?现在刚好打下来两个地方,这样,齐国、鲁国各得一地吧!

貌似公允的过分了,谁要相信那可真是太实诚了。

夷仲年再三谦让,不肯领受宋国土地,郑庄公倒很大方,那就都给鲁国吧!郑庄公立刻犒赏三军,临别与夷仲年和公子翚结盟,将来谁要欺负我们哥几个中任何一个,咱们就一起上!

为什么如此着急?

急啊!回去郑国急救啊!

夷仲年回去之后将攻打宋国之事详细汇报齐僖公,齐僖公赞叹不已。也是个实诚人。齐僖公说打下来地方郑国都不要吗?其实我们只是去帮忙的,打下来应该给郑国啊!看来郑庄公果然是个公道人。以后郑国有事,齐国绝对不能袖手旁观。

表面的东西永远不要轻信,太过仁义道德,太过不食人间烟火,往往都经不起推敲。如果知道郑庄公假借王命,恐怕齐僖公要骂他伪君子都不解恨了。

这边郑庄公火急火燎率兵赶回郑国,途中就接到国内消息,说宋国与卫国和戴国打上了。郑庄公一听哈哈大笑,我就知道这俩废物点心成不了事,哪儿有救国又迁怒于他人的呢?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郑庄公传令手下军队分为四队,分别奔向戴国。

这边宋国、卫国加上前来帮忙的蔡国,满以为打一个小小的戴国还不是手到擒来,可是忽然传来消息,郑国大将公子吕前来,已经在离戴国五十里处下寨了。

右宰丑不以为然,这公子吕不就是当时州吁攻打郑国时石厚的手下败将吗?不足为虑。

看来公子吕当日假败居然还有今日之效。

可是不一会儿说又有消息,戴君已经将郑国援军接入城内去了。

孔父嘉说这不是唾手可得又生变故吗?右宰丑说那我们就等着变化,他们肯定会行动。

俩人现在也忘了已经解了宋国之围,应该立刻班师。忽然听得戴国城头炮响,一员大将在城上喊话,“多谢二位相助,郑国已得戴国!”俩人仔细一看,却是郑国大将公子吕。原来郑国假称相助,不费吹灰之力进入戴国,而那大军之中,郑庄公正混杂其中。郑国就此占据戴国,戴君已经携家带口逃往秦国去了。

孔父嘉气的连头盔都摔了,“我和郑庄公老贼势不两立!”

明明远非郑庄公对手,况且自己目的已经达到,此时孔父嘉和右宰丑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开。可惜仇恨冲昏了头脑,卫、宋、蔡三国退后二十里,还准备再战。

刚刚安营扎寨,忽听一声炮响,到处兵士都喊,郑兵到了!孔父嘉大怒,登车迎敌。可是一时火熄,又全无声响。孔父嘉刚要回营,左营起火!刚奔到左营,火又灭了,片刻右营火起,炮声连天。孔父嘉说这是疑兵之计,我们不去管他,妄动者斩。

左营忽然炮声阵阵,忽报左营被劫!右营也是一片火光。

看来这郑军全是烟火大师。火来火去随心随意。

孔父嘉令全力向左,谁知这手下慌乱,全部向右。两军黑暗中交战半响才发现,原来是和卫军激战。

等到对上暗号,说明白,合兵一处,高渠弥已经占了中军。

宋、卫回军之际,又遇伏兵。公孙阏对右宰丑,颖考叔对孔父嘉,正好一对一厮杀。

渐渐的,孔父嘉明白过来了,智谋、武力自己根本不是郑军对手,跑吧!孔父嘉夺路而逃,又遇高渠弥追击,那就丢弃战车,快跑啊!孔父嘉就带着二十多个随从逃跑成功。

右宰丑在这场厮杀中阵亡。

三国车徒,全部为郑庄公所有。

原来从郑国掳掠的财物物归原主。

这场厮杀,郑国之所以取胜,当然归功于谋划计策之人——郑庄公。

郑庄公得了戴国,又大败三国,回国大摆宴席,宴请诸位有功之臣。群臣敬酒,都说这全赖郑庄公计谋才能取得胜利,领导威武!

酒过三巡,郑庄公就有点得意,心里话可就说出来了。他说其实自己也是多亏了祖宗保佑,诸位的鼎力向前,才能战无不胜。而且我还公道,不知道比古代称霸之王如何呢?

想来宋、卫、蔡失败,多是因为祖宗不保佑。

大臣们一看,郑庄公豪情满怀,群臣高呼千岁。

只有一人独立不拜,郑庄公仔细一看,是颖考叔。等到群臣欢呼已毕,颖考叔上前启奏,“主公这话差矣。您说的一方霸主,那是受王命成为诸侯之长,得专征伐,令无不行。现在您假托王命,征伐宋国,周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这事;而且您这次征讨宋国,卫、蔡公然助宋,郕、许这样的小国都敢不来,您说的霸主,是这个样子的吗?”

这番话掀了郑庄公的老底,但是也是关起门来说的自己家里话。郑庄公不怒反笑,这颖考叔就是这么卓尔不群,总是说实在话,但是自己还很爱听,于是问颖考叔,那你说我们先打谁问罪?

现在打仗、武力征服已经成了郑庄公的习惯性思维了。

颖考叔说,郕临近齐国,许临近郑国。主公不如先告知他们的罪过,派兵帮助齐国攻打郕,然后请齐国帮我们来攻打许。这样打下来这两个国家,郕就归齐,许归我们郑国。等到我们都胜利了,再向周天子汇报这事,或者可以掩饰四方口舌。

郑庄公说我看行,就这么办。

一场以大欺小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第二十七章   战前准备

郑庄公派使者将准备联合问罪于郕、许的谋划告知齐侯,齐僖公二话不说,那是欣然允诺。为什么?与宋国一战,让齐僖公看到了郑庄公的谋略,特别是他将两座城池送给鲁国,更让他看到郑庄公的大气,他想,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至少不会吃亏吧!他哪儿知道,当时郑庄公实在是为解郑国之围,不得已而放弃到手的宋国土地。一个人过于大方,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当然有不为外人告知的理由。

齐僖公依计派夷仲年领兵,郑庄公也派公子吕相助,两国共同发兵攻郕。一个实力雄厚,一个老谋深算,小小的郕国根本没有抵抗之力,郑齐联兵,直接攻入郕国都城。顿时郕国大难临头,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向齐国求和。

齐僖公一看,非常成功,两国联合,果然郕国一鼓拿下。这样的好事必须全力以赴,立刻派使臣跟随公子吕前往郑国,询问伐许日期。郑庄公觉得这齐僖公已经是一个坚实盟友了,于是说好了约见地点,再委托齐僖公去游说鲁侯,希望一同行事。毕竟齐国和鲁国渊源颇深,有齐僖公出面,鲁国加入的机会更大一些。

就在郑庄公志得意满,准备联合齐鲁打下许国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公子吕在归途中得病,不治身亡。

郑庄公觉得原本坚硬的心,好像有一道裂缝,在一点点的蔓延,鼻子发酸眼睛发红,立马泪如泉涌……

郑庄公这次的确是真伤心了。

人这一辈子,有巴结你的人,有了解你的人,更有鼓励你的人。而公子吕,便是在郑庄公逆境中真正鼓励他,帮助他收拾太叔段,坐稳王位的大功臣。

如果说祭足对于郑庄公的支持是出于了解他的才能,那么公子吕的支持则更多是从全国的大局出发,而他的支持,带给郑庄公的还有一点特殊的意义,那就是来自于血脉的承认。

公子吕是郑武公的弟弟,也就是郑庄公的叔叔。

回过头来再看那一段往事,虽然郑武公将国家托付给了郑庄公,但是在母亲面前,郑庄公永远是那个惹人嫌弃的寤生,根本没办法与太叔段相比。而作为叔叔的公子吕,其实也可以支持嫂子看中的继承人太叔段,毕竟太叔段一表人才,实在是优秀的冒泡。可是从国家大局出发,虽然那时候郑庄公并没有显露锋芒,公子吕却依然坚定的站在郑庄公一边,为他着急,为郑国担忧。

这种毫无所求的支持,或许带给郑庄公当时最大的力量。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公子吕为了郑国冲锋陷阵,捉拿太叔段,攻打宋国,他成为郑庄公得力干将之一。

可是这样一个温暖的支持,有一天忽然就离你而去了,即便郑庄公是敢和周天子叫板的强者,也不能自已。

郑庄公在悲痛之余,命令厚恤公子吕家人,并将公子吕的弟弟公子元封为大夫。但是公子吕是郑国上卿,此时他的去世让郑国这个关键位置空了出来,郑庄公准备用高渠弥为上卿,世子忽密奏郑庄公,说高渠弥此人又狠又贪,实在不宜当此高位。郑庄公从谏如流,命祭足为上卿,高渠弥为亚卿。

世子忽这一密奏,成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密奏的结果评估有两项标准,一是看领导是否听从了你的意见,如果领导接受了这一意见,说明你“奏”的成功。另外一个标准,就看是否能做到“密”。之所以保密,当然有密奏人的种种考虑,从世子忽的角度来说,关乎国家大员任命,密奏的恰当的。但是这不成功之处就在于,泄密了。而且这一事件直接的利益损害者是高渠弥,就是世子忽自己认定又狠又贪的高渠弥,这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日子流水一般过去,转眼又到盛夏。

骄阳如火,比不上人心急迫。齐侯、鲁侯相约而来,与郑国约定在七月朔日在许地集合大军。

当然不是为了演习,是为了集三国之力,攻打许国。

郑庄公接下来在郑国大阅军马,祭告于太宫,请求祖宗保佑。

虽然没有周天子的王命,但是此时郑庄公盟约已成,又多次取胜,也不必假借王命。

联合齐国、鲁国两个大国,打一个不听话的许国,胜利自不必说,关键这要威风八面。

也就是颖考叔说的,立威。

既然胜券在握,已经从攻坚战变成了表演赛,那包装必不可少。郑庄公命重置“蝥弧”大旗,由一丈二大小的锦制作,缀金铃二十四个,绣有“奉天讨罪”四个大字,旗杆长三丈三尺。立在大车上,用铁丝捆绑。好一面威风八面的大旗!

有了大旗,还得有能打旗的人,才真正显示郑国的威力。郑庄公传令有能举着旗还步履如常的人,就拜他为先锋,并且赏赐辂车。

举旗争夺先锋PK秀正式开始。

首先登场的一号选手脸黑胡子长,身穿紫袍金甲,头戴银盔,大夫暇叔盈。这位选手在请示裁判长郑庄公后单手举起旗杆,并且前后各走三步,动作结束在车中挺立如常,引来在场观众热烈掌声。

紧接着登场的二号选手身穿撞色盔甲,只见他头戴雉冠,绿锦抹额,身穿绯袍犀甲,具有一种浓烈的自然之美。二号选手颖考叔倒拔旗杆入手,而且将旗杆舞的呼呼作响,是的,二号选手轻松将旗杆舞起,锦旗飘飘,金铃脆响,在场的观众全都吓的呆住了!

郑庄公面有喜色,没想到颖考叔不光理论过硬,还有这两把刷子,真是人才!看来先锋非他莫属。

二号选手正在舞旗,这是从人群中走出一位,这位小选手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