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处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需要商队押送大额的银钱、产生大额损耗,于是由此带来了孟州和汴京之间的商业呈现爆发式增加,原因何其简单,生意好做了,做的人当然就多了。物价也在持续下降,老百姓的受益也是很明显的。
  鉴于大宋的吏治环境,土匪较多。那么以往的小商贩其实没有能力往远方走货,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会被抢,而货物不一定。
  大宋到处是匪,有时候一村一寨的人都是匪。当然了,会乱杀人、成气候的山寨毕竟相对少数,大多数乃是那种半民半匪的状态。遇到这种情况带着大量的钱肯定被抢,但是如果是货物却不一定,有时候给点过路费,装可怜一些,货物也不值钱难以脱手,土匪就干脆不要货物了。
  这样的大环境造成了以往能远距离走货的都是大商号,因为只有他们能有实力保护卖货之后的银钱。
  那么这就造成了大商号垄断大多数货物的情况,通常都是大掌柜们在孟州当地大幅压低货物价格,收购小作坊小商人手里的各种手工艺品,然后统一走货到汴京脱手,既然是垄断性质,也就存在垄断利润。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钱被少量人赚走了,而汴京老百姓买到的货物价格还是虚高的。
  高方平的钱庄汇兑业务在孟州和东京两地打通之后,最显著的一个情况是:一旦银钱不会被抢了,那么一些中小规模的商贩,就不再把货物低价交给大商贩了,他们自己组织几个人挑着货物,或者赶着驴车,就有胆子把货贩到京城去。
  于是蚂蚁啃大象,和大商号形成了竞争,所以导致汴京的许多物价都在下降,与此同时,小作坊小商贩们的利润在逐步的上升。于是,银钱就真正的流动了起来。
  原来大宋的钱荒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少数的人赚走了大量的钱,然后藏在家里,他们自己又用不了多少。而现在,已经有一部分钱流入底层,底层的人开始消费,银钱就流动了起来,同时产生了高方平的大额利润。
  最大的一个时代意义是,小商人小作坊们利润开始增加,他们做事的情绪也就高了,从事各种手工艺产业的人慢慢的能吃饱、从业者处于增加中。所以又在行业之内形成了竞争,目下孟州和东京最明显,这些遍地开花的作坊制造,带来的就是各种有手艺的匠人数量在扩大,各项技术,各种新奇的东西在井喷似的发展。
  宋人的确不缺少技术和创造力,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环境。
  高方平当初创造了这个粗糙的环境出来,其实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的缺点。
  但是先吃螃蟹的先行者们总是戾气深重、值得尊敬、同时也面临着危险。他们都在黑暗之中摸索。那群“拓荒”的孟州东京两地小商贩们,也几乎是用命再拼搏。因为这么久以来,孟州东京两地的商道拓展的同时也不断在死人,不断的有和土匪拼命而死去的人。
  这个锅注定要朝廷来背负,朝廷从这些开拓者的身上吸收了大额商税,以及工艺技术的进步,就业人数的进步。然而朝廷没尽到保护纳税人的义务,没能实实在在的肃清商道之上的拦路虎——土匪。
  这些手工艺和商道,就是大宋的血管。血管有多健康,能支撑血流速度多大,几乎决定了将来国战开启之后、所能支撑的战争规模有多大。
  但是把这些全部理顺需要时间,毕竟永乐军只有一只,更多数的军队是连“名将曹忠”都不如的真正兵匪,依靠他们不但剿不完土匪,还会造成老百姓和商号的二次伤害。所以暂时来说只有拉扯着过,依靠民间自己的容错率,依靠这些先吃螃蟹的开拓者们的勇气,去斗争。
  这个问题除了共和国建立之后,其实在以往的几千年岁月中都始终如影随形,不论哪朝哪代。这有点残酷,像是得病之后不能吃药,必须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战胜病毒。
  暂时来说,钱庄和好处和弊端就是这些。
  这些问题一般的昏官看不明白,但是老梁这样执政经验丰富的聪明人,是看明白了。
  所以这次在北京,述职之后高方平再和老梁谈及钱庄的时候,鉴于这许久以来,高方平也做成了许多事,显示出了才能,目下老梁口气有些松动,表示出了对钱庄一定程度的兴趣。
  然而也仅仅只是兴趣,不知道这个老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始终还没有正面答应。
  就此,高方平只得在北京多停留一些时日,以便观察情况。
  北京的钱庄业务对高方平实在太重要。这里除了是东京之外大宋第二繁华的重镇,和东京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一个问题,北京也是宋辽两国通商的第一桥头堡,第一重镇。
  打仗从来不止热战一种方式,与此同时还有冷战,舆论战,经济战,贸易战,金融战等等杀人不见血的手段。
  就像汴京的支票带给那些胡商的影响一样,高方平目下最为迫切的,就是开展北京的汇票业务,如果能让辽商慢慢的适应了汇兑票据、产生依赖,进而慢慢影响到了燕云之地百姓的生活方式,高方平有把握将来不需要大军交战,就能用金融手段把辽国玩崩一半。
  就算不想这么远,北京这么繁华的重镇,短期之内钱庄所能带来的利润也是不容小觑的。
  在北方的这个立足点,要展开一盘大棋。大的方向已经有了,剩下就等着慢慢的完善布局,然后一举解除北方的隐患。
  这个过程到底要经过多少场次、和多少势力的博弈,高方平心里也没底,不过如果有朝一日能知一任大名府的话,那么就会加速达成北方的战略性布局,如果不行,则就困难大多了。
  以目下小高的声势风头,后年同进士登第,与此同时也是后年结束郓城的任期。从现在起不犯大错的话,知州基本是肯定的。但是要想知府就看造化了,要看当时的朝局,看张叔夜的能耐,然后看从现在开始高方平有多少功劳。最后再看蔡京当时的声势。
  如果这个期间蔡京再被罢相,高方平知大名府基本就可以被定调了,最次也是去知成都府。那虽然有违小高的北方战略布局,但是能去成都府路主持对西南方面的布局,去诈骗大理国的铜矿,廉价收购越南的粮食养猪,这么做似乎也不太坏。
  不过如果朝局周旋不好,老蔡声势不弱的话,估计就惨了,被扔去毫不重要的博州任上和高廉狼狈为奸也是可能的。
  所以奸诈的小高现在有几手准备,一旦到明年末、后年初的时候形势不对,就要闹事,要故意犯错。既然朝局决定了知成都府或者大名府无望的话,最好被贬去海南岛做丘八,妈的那照样是一个州。在别人看来是去做野人,其实带着一群班底去发展海路,做海盗,弄个眼罩戴着装独眼龙,也不是说就混不出名堂来。
  到时候从匠作监、军造监挖一群造船高手带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打造船队去日本诈骗倭人的白银,在贩卖去辽东坑害女真人也是一个不错的路线。当然了,一旦走了那样的路线,基本也就无望宰执了。那时候想必奸臣老爹会被气死掉……


第三百六十四章 裴炎成的念想
  春秋大梦做到这里的时候醒来了,高方平揉揉眼睛坐了起来。
  目下天气转冷了,梁红英送来了棉袍让小高穿上,顿时如同个毛毛熊一般。
  洗漱完毕,吃了早餐出得门来,发现有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埋伏在假山的后面。
  于是高方平过去揪着衣服,把人揪了出来,原是梁希玟埋伏在这里。
  “梁家小姐你躲这里干嘛?”高方平问道。
  梁希玟一阵尴尬,又多看了他几眼道:“你个小魔王作为是越来越大了,一次又一次的出风头,得罪人,却是越混越好,我躲在这里,是想研究研究你这个奇人。”
  高方平凑近嘿嘿笑道:“等后年把你抢回家去暖床,我好好研究一下你的深浅,让你知道我的长短。”
  梁希玟错愕道:“什么啊,我根本就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高方平也不多解释了,借住这个凑近在她耳边的机会,很惬意的闻着她身间的香味,然后前后扫描了一下。发现这个MM时隔一年不见,前面挺拔了不少,后面也挺翘了不少,她真的长成了,是个很不错的美女了。
  梁希玟顿时有些脸红心跳的,感觉这个登徒子距离靠的太近了,恐怕有损本姑娘的声誉。
  然而又鉴于这是在自己家里,没外人看见,所以总体状态她觉得还行。梁希玟并不愿意赶走这小子。此外侧头近距离的观察了他一下,一年不见,这小子长高了不少,又变帅了些,以前的腹黑小鲜肉气质弱化了,现在总体是个容易让少女思春的优良造型了。
  “大才子,最近你有没有什么好词?”梁希玟笑道。
  “词啊……说到这个呢我是专家,在皇城那个混饭吃的周邦彦和我比就弱爆了,只是说我这个人比较低调,一向不喜欢依靠这些去显示才华……”
  高方平还没说完,梁希玟已经捂着肚子笑弯腰了,笑骂道:“吹牛收税的话,纵使你个家财万贯的猪肉平,也肯定会破产的,其实你也就占据着易安的评价,占据人家不懂在混饭吃,我承认你写的不错,但是要和御用大词人周邦彦比,笑死人了,你敢不敢继续吹?”
  高方平道:“看不起我啊?”
  梁希玟用激将法:“有种你就现场出一首震撼性的,让小姐我品尝一下。”
  高方平就生气了,背着手,摇头晃脑的扔了一首震撼性的名词出来,念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念到这里的时候梁希玟半张着嘴巴,错愕的看着他,也不知道这小子哪根筋不对?
  高方平愣了愣寻思,怎么,难道这么好的词,你个小妞还能挑出毛病来……咦,不对。
  高方平忽然想起来妈的杯具了,这似乎是李白的词,于是……它就是唐朝的。然后唐朝的名句,是不能盗用来吓唬宋人的,这似乎是个逻辑问题。
  想到此的时候,高方平抬手捂着脸。
  “我觉得……你专门在此时念李白给我听,是有特殊缘故的对吗?”梁希玟此时和个脑残粉差不多一样,她觉得这个大才子做什么都是有原因的。
  于是高方平借坡下驴,“忧国忧民”的样子叹息一声道:“是啊,这个酒鬼被人崇拜了几百年,该是让他的脑残粉冷静冷静了,正如我不喜欢柳三变,那么我当然也不喜欢李逵……额,李白。下句人生得意须尽欢不正是宋人的写照吗?纵情高歌,杀牛宰羊,会须一饮三百杯。妈的说的更真的似的,李小二把大唐建设的那么牛逼强大,风流才子当然就可以这般醉生梦死,然而咱们大宋没这样的条件,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不该崇拜这样一些思维。”
  这么一说,哪怕梁希玟依旧喜欢这句,却同时没发现他小子的形象无比高大了起来。
  思索少顷,梁希玟点头道:“你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有自己的思维,有才,于是恃才傲物,自是看不起这些大家了。如此说来,‘把酒问青天’你怎么看?”
  高方平也没弄懂把酒问青天的语境和意义,瞎掰道:“青天有啥好问的,你有不懂的就来问我。”
  梁希玟的脑门顿时布满了黑线,要昏倒的大叫道:“我终于知道了,你小子不是个棒槌,就是在故意捉弄人,可恶。”
  ……
  天气已经转冷了,北京还迎来一场冷雨。
  在干燥的时节里,这样的雨是珍贵的,把空气变得湿润而舒服,干裂的土地犹如涂抹了唇膏的美女嘴唇,看着湿润润的。
  裴炎成戴着斗笠穿着雨披,站在大名府那雄壮的城头上,看着远方的山脉和密林。
  老裴手里握着的鞭子,与此同时思考着那些躲在无尽山林中的逃户该怎么度过今冬。这场冷雨对大名府是恩赐,但是对那些逃户却是致命的伤害。
  每年的凛冬来临,到底有多少逃户死在山里,这个裴炎成不得而知,连尸体都找不到。因为他们的尸体是山林之中野兽毒虫的“天赐食物”。
  大宋出了个猪肉平后,对于逃户政策的创新举措,此点老裴绝对是最先看懂的官员之一。
  逃户一旦聚集起来,只要管好了,哪怕他们不纳税,却也能一起对治下经济圈做贡献,繁荣经济,提供最廉价的劳动力。从国朝层面上,这个时代的人口是极其珍贵的,减少汉娃的死亡,保持汉娃的数量,就是对国朝安全的最大保障。
  但是!
  高方平的模式并非就完美,孟州成功了,京兆府成功了。然而在高唐却是失败的,当时要是没有高方平这个酷吏果断出击、临危受命,那么“高方平模式”此番铁定带来高唐的生灵涂炭。
  高唐的事件,在政治上注定会成为“高方平模式”推广的拦路虎!
  然而似乎……除了高方平模式,目下国朝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保存这些命根子——人口!
  裴炎成是个有能力的大酷吏,大名府附近的逃户以往被裴炎成剿得比孙子还孙子,通常都躲在最严酷的那些深山之中不敢出来。这就是田虎虽然凶狠,却自始至终只是流寇,许多年都没有急速壮大的原因。
  而现在,是否跟随小高的东风,执行另外一套针对逃户的政策模式,则成为了裴炎成内心的一个大难题。
  在高唐和高方平的闲聊中,裴炎成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高方平的一切说辞中,都充满了担忧未来的情绪,那个阴谋论者在强调:国战不远了。
  以目下的北方形势,尽管著名流寇田虎部覆灭了,但是那些逃户却是潜伏在暗处的导火索。若是不能把他们纳入良性循环,不能善加利用,国战开启后粮食更为紧张之际,那些逃户就是潜伏在北方战区血管中的“阻塞”,将严重影响到战略后勤重镇大名府对整个北方防线的输血!
  怎么把这些潜在的隐患转化为潜在优势,是一门简单粗暴的学问。目下只有高方平模式能够做到,所以并不怕事的裴炎成对此非常心动,哪怕高唐的尝试失败了,老裴也愿意走钢丝,进行摸索和尝试。
  然而现在这个政策最大的拦路虎,是老梁那个政治流氓。那就是一个奸猾的不作为保守派。当时在孟州和京兆府成功后,裴炎成就有过提议,老梁为了政治上的平稳而不批准。那么现在高唐失败了,又有卢俊义这个隐藏的毒瘤,老梁会批准就真是怪了。
  老梁在大名府的任期即将结束,不用去问也能猜测到,关于老梁下一步何去何从,朝廷诸公们为此应该狗脑子都相互打出来了,然而现在还没有结果。特别在老梁批准永乐军进兵高唐后,这个事就更加的扑朔迷离。
  裴炎成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老梁快些高升离开,让他得偿所愿,去京里祸害别人去。他梁中书不是个真正意义的坏人,然而若是继续留他在大名府“维稳保平安”,北方基本就废了,国战来临之际真要应验柴继辉的说辞,河间府根本是做梦,能否短时间在大名府形成完整的防线,都是存疑的。
  北方战略后勤重镇大名府,大豆的主场地,一旦沦为前线,那还打个蛋的仗啊。
  “及时雨,及时雨,来年是个大丰收,粮食长满坡。”
  老裴在城头发呆思考之际,听闻从城外归来的一个老头在念顺口溜给身边的小孙儿听。
  除了高方平外不会有人作出这么烂的词了,然而老裴听后心情大好,在城头用鞭子指着那个半大小孩道:“赏两个羊肉包子给这小鬼。”
  其后,老裴又开始在城头上用鞭子抽人,许多原本不归他管的军士中枪。老裴抽人的理由是他们吃的肥头大耳的,却整天就这么傻傻的站着不见做事。他就这德行,是个见不惯身边有闲人的大酷吏,哪怕明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依旧会如同张飞一样的用鞭子乱抽人。有不少人都怀疑,迟早有天,这个老裴会如同张飞一样的被干掉……


第三百六十五章 少年分校
  北京城里有些孩子也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虽然有老梁这个混蛋不松口,无法执行高方平对待逃户的模式,然而此番从高唐撸进了七万多贯的辛苦费,刨除了抚恤索超所部,外加给他们一些奖金外,老裴还剩下七万贯左右,送了一万给老梁这个大奸臣便了事。
  老梁是个大贪官,但他随和,和小鲨鱼高方平不同,有人给老梁送钱老梁从来不拒绝,却也不会因为金额不够而生气。此番不给老梁孝敬是说不过去的,毕竟高唐的行动,老家伙他担负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和风险。
  这么一来老裴手里还剩余六万贯,这笔钱乃是凭空之喜,是大名县近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近两年的可支配收入。
  是的,尽管大名县一年有六万多贯的财政,但其中至少一半要提交户部,老裴手里最多一年只有三万贯。所以此番算是大名县发了一笔大财。
  裴炎成没用这些钱去储备粮食,而是用于模仿高方平的另外一个政策——办学。
  相当简陋的大名县少年学堂成立之际,老裴便来请高方平去观礼。高方平也一直很重视《黄金一代》的培养,得到裴炎成的承诺任命小高为“北京少年学堂的名誉校长”之后,高方平就亲自出马,请老梁出席仪式并剪彩,让老梁给少年学堂题字。
  因为是“准女婿”高方平开口,所以这次老梁不好意思收取“题字费”。否则他这样的大书法家,就算没这么牛逼的官位,出来题个牌匾的价格也不会低。
  老裴在北京的声望没有小高在郓城那么高,加之经费有限,初期也只是尝试,所以第一期学员招生很保守,只招大名县户籍、无不良记录的人家、八岁以上十岁以下的男孩。条件非常苛刻。高方平建议女孩也招,老裴却叫骂她们就该待家里等着嫁人,去伺候男人。
  听闻参加少年学堂不但可以学习,还吃喝免费,不要学费后,大名县的百姓们沸腾了,但凡符合条件的穷家孩子都被她们的家长送来报名,然而首期只有两百个名额,导致大批的百姓在县衙门口斗殴,脑子都险些打出来了,为此老裴被老梁叫去批得体无完肤。
  老裴回来之后就把全县衙差人一个不漏的吊起来打的嗷嗷叫,于是那些吃亏的差人维持秩序的时候,也把老百姓们打的一地鸡毛,尽管是相互伤害,不过也好,总归还是管下来了,门口似乎没有斗殴的老百姓了。
  开学第一天,那个四处漏风的棚子里便有郎朗的读书生传出来,念的什么高方平也没听懂,然而照样老毛病一犯,带着梁红英和梁希玟冲进学堂,后脑勺一掌把那个老裴请来教书秀才打跑了。
  保卫孩子的安全方面,老裴做的还是到位了,乃是大名府监押司,索超麾下的厢军来轮流值守学堂。大头兵们见冲进学堂闹事的人是高方平,以及梁中书的纨绔女儿,如何敢管,小跑着去报信了……
  话说高方平梁希玟等人把少年学堂占领了之后,那些灰头土脸的孩子们很是担心,也不知道这些人是谁。
  高方平便在台上挥舞着教鞭道:“小子们记住,你们在这里学习,学的不是圣贤书,你们的目的不是将来考状元。而是学‘学习’的方式,学思想。学会更具各人的特长,将来谋生的手段。”
  “大家更我一起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高方平又开始对小孩子洗脑了。
  孩子们是单纯、又是对一切都好奇的,不假思索的便觉得大魔王念的东西是将来的美好画面。于是就跟着使劲的念,气势越来越强大。
  大宋懒散太久了,懒散奢靡的气氛是深入人们的骨子里的,苦人虽然不能去享受,却不影响他们崇拜羡慕懒散奢靡的士人。所以蒙学,蒙的不是学问,而是思维挂念和意识形态。这就是高方平的教育战略。
  观念不改,少年学堂的建立就没有意义,国朝没有那么多的官位给他们去竞争,最终就是镜花水月。
  小孩子们学会了《怒发冲冠》后,老裴带着两个捕快怒气冲冲的来了。
  于是把孩子们交给梁希玟继续调教,高方平出来,约了老裴去一个角落里密谈。
  裴炎成不怀好意的道:“高大人似乎搞忘记了,这里是大名县而不是郓城,你只是名誉校长,若是想在大名县拥有影响力,也不是说不可以,那就得有实际的东西。”
  高方平摸着下巴考虑了片刻,便伸出一个指头道:“若是你承诺,大名县官办少年学堂的教材,采用郓城模板,那么本官以郓城的名誉,捐赠你治下的学堂一万贯专项资金,用于培育黄金一代成才,将来视情况、视规模,还会给予追加资金。”
  裴炎成一掌把他的指头打开道:“少玩虚的,应用郓城的教材毫无问题,天下事都是钱的问题。然而我要求两万贯起步,并每年递增一层。”
  高方平舔了舔嘴皮,很是有些心动。这是用大名县的人,培养高方平的少年军了。
  什么地方上的学真的不重要,事实上高方平也不可能把全国的优质少年集中到郓城去,其实只要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一代,就会是合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