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打压,于是不论资历职位声望等各方面,就属何执中最为适合了。
鉴于何执中这条老狗前次在郓城攻防战的问题上抹黑高方平,说高方平杀民代匪,虚报军功,怂恿蔡京着手彻查去踩雷区。
哪怕现在蔡党无人可用,老蔡也不想让何执中继续乱来,出列把节奏带回来道:“陛下勿要被他们各方人士分散心思,其他一切皆是小问题,但是江州黄文炳遇害,老臣觉得这是反贼祸乱天下的预兆,我朝匪患严重至此,该是着手改革军制,彻底剿匪的时候了。”
张叔夜吓了一跳,出列道:“臣之观点和太师不同。我朝因为很多深层次的缘故,的确匪患过重。但其实目下总体平稳,未见得比往年严重。随着高方平所部几次和反贼恶匪的战斗大捷,总体上形成了威慑,匪患问题正在得到有效缓解。军制,现有军制是我朝开朝以来,就被太祖皇帝定下的基调,不易轻易改动。历朝历代来说,轻易的解锁军制大面积剿匪,容易造成‘请神容易送神难’局面,匪患的根由未必减除,却容易形成兵灾残害百姓的局面。”
赵佶被吓了一跳,他未必能理解张叔夜的理论,但是他是个小乖乖,不喜欢违背祖宗规矩,也自来不喜欢一切的兵事和军人。
不随意的放纵军人蛮天下乱来,此点不需要英明神武,是但凡赵家人深入骨髓之中的理念。基本上就是延续到后面,面临民族存亡时候的国战之际,此问题也从未被皇家放松,金兵南下之际种师道官拜枢密使,兼北方诸路宣抚使,却依旧是有职无权、事事需要请示朝廷,就是这个原因了。
基于这些缘故,蔡京此番想改革军制抓权的提议,被赵佶迟疑了。
最终,赵佶看向了掌管军务的陶节夫。
陶节夫是很亲蔡京的人,但是军制改革非同小可,一旦开始就很难收回来,基本等于枢密院被“门下省”给部分架空。因为那意味着,枢密院的部分权利会被收归兵部,兵部是门下省机构,那当然就是蔡京说了算了。
在大宋制度中,专门设立枢密院架空兵部,这是有原因的。更早以前,还设立了“三司”架空户部,只是说元丰改制之后,三司撤销,财权还给户部,也就是还给了宰相。
陶节夫当然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响应蔡京,于是出列道:“陛下圣明,我朝目下的军制并无大问题,不宜大刀阔斧,老臣支持张叔夜说辞,做不好的时候无为而至,就是最好的办法。轻易解锁兵事,展开全国性剿匪目下并无必要。”
以种师道刘仲武为首的一班子武臣,很想把张叔夜和陶节夫拖出去打死。这个问题上他们当然支持蔡京。黄文炳到底因为什么遇害,妈的他们谁关心啊,然而剿匪风暴一旦掀开,军伍的很多节制就被解锁,武臣和军人的地位待遇话语权等各方面,就全面提升,所以他们当然希望。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他们虽然能进来站在朝上,却没有说话的余地。这是规矩。
就算被皇帝问,他们也不能乱说,否则下朝后肯定会被猥琐的士大夫教做人,官至枢密副使的狄青就是这么被士大夫坑死的。
陶节夫支持张叔夜后,江州黄文炳事件被当做“阴谋”而不是“匪患”对待,此事基本就被定调了,不容再更改。
皇帝的守臣遇害,赵佶也无法容忍,于是张叔夜之前“派狠人前往一查到底”的基调也就形成。
派谁去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鉴于赵佶是个没主见没水平的人,和小高关系好,小高以往也做成了许多事,形成了赵佶心中不败的印象。于是人性使然,遇到扑朔迷离的复杂事宜时候,赵佶便会首先想到小高。
于是都不等张叔夜提议,赵佶率先看向高俅道:“朕想从郓城任上调遣小高前往江州,调查朕的官员遇害事件,老高卿家以为可否?”
高俅险些被吓死,脸如猪肝一般,颤抖着声音道:“老臣那个儿子,整个一少不更事的顽皮小儿,纨绔子弟,性格冲动,面对面的打仗倒是有两把刷子,然而断无承当这等重任的能力。”
话说高俅老儿这样的政治滑头,理念和儿子有着绝对的不同,他的主张就是不要介入大事,闷声大发财,娶个公主玩玩鸟就很不错。黄文炳遇害的事如何能介入,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浑水鬼才知道,真的剥开了那是在玩火,谁知道又要得罪多少人。江南之地肯定是个大坑无疑,被蔡党一手遮天。如何能轻易的去沾染。
老高耍滑头这么说后,让赵佶很是有些尴尬。
赵佶想到了小高是个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自从做官起就到处东奔西走,而不能在京城享受繁华,比较的劳苦。所以赵佶有些不好意思,迟疑着要不要让那小子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于是朝廷之上,围绕该派谁去的事宜,有的人建议派宗泽,有的建议派种师道前往,有的说水泊毒瘤不容小觑,高方平不宜离开。总之什么说法都有。
最终争论无果。
但是其实大家心里有数,目下西北形势极其严峻,和西夏形势依旧紧张,随时面临开启第五次宋夏国战,京兆府作为西北第一战略重镇,宗泽若是轻易离开,那就是儿戏中的儿戏,至少陶节夫和张叔夜都不会这么想。
至于种师道戾气是够,也算个狠人。然而去江州不是打仗。江州显然是一个政治问题。种师道去了只会有两种结果,一,什么毛问题也无法解决,你好我好大家好。二,种师道被他们那群士大夫找借口给斩了,把人头送回京城来对某些人将军!
这是真会发生的,在非战区非国战的形势下,种师道斗不过那些猥琐人士。
郓城面临的水泊问题,当然也是个问题,不过那毕竟只是一个县,出问题损害也小,也容易平复。所以相比较起来,大家猜测,最终可能放下手边事务的人,还是高方平……
第三百七十一章 勇于公斗,怯于私斗
十月初,高方平带着小宝,离开了北京。
小宝就是那只“破坏好事”的熊猫,因为这个熊猫的头部有点灰色,所以大魔王给他取名灰头小宝。
阿布说她喜欢熊猫,于是小梁就把小宝送给阿布了。
没办法,阿布乃是高方平的“小姑妈”,小梁再舍不得也要割爱的。
还有一个原因,小梁现在也是忙人了,要主持保护费和钱庄事宜,此外关于北京的猪肉战略也提上了他的日程,要开始制定计划和部署了,没时间玩宠物了,而且她老姐整天虐待小宝。于是小梁认为女人的好奇心足以害死一只熊猫,就让熊猫跟随这阿布了。
十月天的天气很冷了,阿布抱着熊猫缩在马车上,觉得很安逸,如同抱着一个自带电池的大抱枕。
小姑奶奶没见过熊猫,觉得那是一只猛兽,于是拿着刀子在马车上禁戒着,随时准备击杀国宝。
此番熊猫会不会被女人害死,高方平心里也没低,只有为小宝祈祷了。
这个熊猫不是一般的蠢,也不知道为毛,它总是把高方平当做奶瓶。
这些都不说了,熊猫最大的问题是性子慢,行动迟缓,又懒,不会看家,不会抓老鼠,就会萌萌的摆造型博取孩子的同情心。物以类聚,这个问题上小高和梁希玟是同盟,比较主张虐待熊猫。
小宝也不是省油的灯,它摆造型比高方平还牛,只需几个萌态,就能征服包括梁红英史文恭林冲在内所有人的心,基本上大家现在都宠着它。可以预见的在于,回到郓城后,熊猫也会第一时间征服小虎头的心,于是就基本注定了它在家族内部的地位了……
在曾世成和王勤飞的主导下,郓城的收成丰足,圆满完成目标,没出什么幺蛾子。
王勤飞他们手里的最后一批猪出栏了,很快就被济州各地赶着来的屠户们抢购一空。
目下的济州、特别是郓城肉价大跌,许多的传统养殖屠户亏了钱,破产的,闹事的,喊冤的,什么都有。然而没什么用,这些传统的屠夫帮,这次的对手是王勤飞他们这群红顶奸商,而不是瘦弱的宋朝老百姓。他们的落后生产力注定会在这场生产力革新之际被淘汰。
他们的帮派垄断经营模式,也注定被高方平王勤飞等人的半官半商模式所取代。这个更替不是对抗,而是统治性完虐。
这样的模式将来后会有很大的后遗症,此点高方平比谁都清楚。但是目下只能这样,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而后在解决模式的合理性问题。
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目下利用王勤飞这些家伙的资源,人脉,声望,以巨无霸的集群化模式迅速铺开养猪业规模。这个过程高方平会一路开绿灯,给予政策和政治上的全力扶持。任由他们低价聘用“产业工人”大肆剥削。
这个过程能解决高方平麾下的难民就业问题,与此同时随着运作时间深入,会有一大群苦人熟悉适应这样的模式和先进生产力。这个过程中,他们许多人能慢慢熟悉技能,产生各方面的心得,管理、兽医、培育等等方面的技术性人员会越来越多。
这个群体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王勤飞他们的好日子就会到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那时这个产业群体,又会被大魔王扯分开,犹如基因裂变,依靠这些年他们那些从业人员积累的技术、流程、管理经验,去自成一家,成为大集群下相互竞争的独立个体。展开第二轮的制度和生产力革新、进化。
王勤飞这些家伙最终的命运就是边缘化,这个不可避免。因为过河拆桥真的是有人类以来的基调。
不论在政治上还是技术、资本上,这些家伙的食物链层次都比高方平低,所以只能接受大魔王的摆弄。聪明安分的,利用好的时节多赚钱,然后“过冬”的时候保持低调就能富贵。不聪明不安分的,迟早被大魔王吊路灯。
时至今日,能动摇高方平政治地位和声望的,只有老百姓。除非治下老百姓全体没饭吃,纷纷造反,否则小高的权威性就再也不能被质疑。
那么目下事实上,依靠济州猪肉价格大跌,郓城老百姓手边也有些钱了,所以今年冬天,会是郓城老百姓最安逸的一个冬天。许多人的家里都低价储备了满满一缸子猪油,以鲁王氏为例,她家里还挂了几块腌制过的腊肉。这和半年多以前他儿子偷吃种子的时候,简直天壤之别。
这种形式下,郓城谁也不敢惹大魔王。
因为聪明人都知道,以高方平的猥琐心黑,得罪他的人会被他利用“民意”整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这个意思,官员因民而富贵威风,操作不当的话,官不会被官整死,因为官官相护不是说着玩的,然而民真能整死官,也能整死皇帝。
古往今来有个不变的规律是,权利最大的帝王通常喜欢杀官,这是因为他们的权利是依靠民获得。
依靠权贵阶级延续统治的帝王,大多权利有限,并且口碑通常都不好,会别贴上昏君标签,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总体而言目下郓城的劲头很足,城外难民被管理的很好。因为高方平给他们画了个饼,城里的居民过冬时候挂着的腊肉,就是这些难民的向往。
除了画饼,高方平也给予他们晋升出头的机会。
难民的一切行为会记录贡献点。找到工作的人每月有特定的贡献点。
不工作,砍柴打猎钓鱼做小生意的自由职业者,每次交易需要报税,报了之后会根据金累积贡献点。
就算什么也不做的难民,只要不犯事不添乱,也会天然有少量的贡献点入账。
没有孩子又不做事的,不犯事也没有贡献点。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天然获得的贡献点增加。三个孩子的家庭贡献点大幅增加。
四个孩子的家庭除了贡献点照常发放外,县衙给予免费的食盐和炭火供应。允许其中一个孩子无条件进入少年学堂。
每次响应官府服役的,更具事件大小,计算贡献点奖励。
贡献点可以继承。
然后贡献点到达一千后,以家庭为单位,自动获得郓城户籍,拨给土地建造住宅。县衙相关的职位优先录用。
这些高方平研究制定的奖惩措施,还有很多的不完善,还可以慢慢的修改,但是仅仅这样,已经让他们看到了实惠和希望。导致目下的他们很有向心力,愿意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犯错误的,比如打架斗殴闹事欺负小孩子的,被坐实后,又没有达到犯罪判刑标准的,最大的损失就是大幅扣除贡献点。
根据曾世成的反馈,这套制度运作的并不完美,但是正在朝好的方向前进。基本做到了商鞅政策下的“勇于公斗,怯于私斗”。
妈的说的跟真的似的,曾世成这家伙主管城外难民营工作,他当然要自己往脸上贴金了。所以在大魔王回来的第一时间,他汇报工作说是“形势一派大好”。然而高方平也相信,这个棒槌说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却是总体情况是健康的,这就可以了。
王勤飞这个老混蛋今年赚了大钱。他却对高方平哭穷说是“肉价被您压制的太低,基本上也挣不到什么钱”。
其后高方平表示饲料产量持续扩大,成本在持续降低,来年可以适当降低饲料的售价后,老王如同被打了鸡血一样,开始说是形势一派大好,目下规模还嫌太小,猪肉供不应求,缺口依旧很大。于是他打算组织士绅追加三倍的投资,继续大肆建设猪场,再额外招收一千五百人进入农场进行剥削。但前提条件是大魔王在畜牧用地审批的时候,适当的别太狠。
高方平表示,农牧事业必须大力支持,用地审批没问题,然而一亩良田换十亩牧地,这是底线价格。
老王说不换,要用钱买,然而高方平说县衙现在不差钱,必须以地换地。
其实这已经让士绅阶级占了大便宜,将来城市规模发展了,这些大地主手里的就是妥妥的商业旺地,真会发大财的,要不是为了特殊时期的国朝粮食战略安全,必须把一定数量的耕地控制在官府手里,高方平真不会做这种让步的。
可事实上王勤飞这些老顽固就是觉得吃亏了。耕地真的不能给这些鲨鱼带来多大收益,然后汉人就这德行,就喜欢置办田产和房产。一旦收入口袋里就轻易不想吐出来,哪怕不产生多大收益又拉仇恨,他们就是喜欢兼并耕地,喜欢修宅子。
最终讨价还价了一番,又从这些鲨鱼的手里置换出了三千多亩良田捏在县衙的手里。这样一来,配合今年水灾后增加的耕地,高方平又多了五千亩田。又可以挑选一群有志的农民,进入“国企”种田了。
这个步骤其实不能给高方平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反会有一笔农业补贴拿进去填坑。但这是必将执行的战略。在高方平往后整个庞大的计划之中,举足轻重。
第三百七十二章 出任江州代理通判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高方平的执政之路一个重要理念是,那些分散出去在士绅地主手里的耕地,必须再次慢慢的集中在朝廷手里。
朝廷可以不要任何的产业,除农业和军事外全部可以放手,让各路资本和鲨鱼进场搏杀竞争,进行粗放式血腥式的大发展。只要捏死军事和粮食两个战略,其实大宋要控制天下的士绅、资本、或是周边国家,就是很容易的事。这其实也近似于后世的美国大流氓模式。
关于养猪的投资追加基本算是定调了。
县尉曾世成在养猪业的份额并不算大,所以他没多关心,但是这家伙在青楼业的份额比老王大,于是曾世成建议:“知军相公威武,为城外难民营光棍们的福利计,卑职建议把那些私娼禁止。”
高方平愣了愣,一时没理解曾世成的意思,皱眉道:“你用的着赶尽杀绝吗,城里的青楼女子自持身价,不愿意做难民的生意。于是有需求就有交易,大宋既然不禁止娼妓,那么现在流窜过来了不少倭女和胡女在城外提供服务,也算是稳定民心的一种形式。”
老曾言之凿凿地说道:“那些劣等种族不按规矩来,易烂价,更不提供税费,乃是逃税典型。此外她们业务技能不行,卑职还是建议规范化。成立堂口,把她们纳入我的统一管理下,依旧是对难民营提供服务。治安事件也会减少,各类疾病也能减少。否则相公啊,那些胡人倭人为了钱什么也不顾,这些事乱来,很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的传播。”
高方平一想有道理,就被曾世成给唬住了。听说古代的青楼女子,避孕和避病的手段非常的残酷不人道,具体要怎么操作高方平也不得而知,不过这方面当然曾世成是老司机了。自然会有他行业内的一套运作方式。
何诗寒姑娘是个奇葩,她跟随来郓城的原因,就因为她读过高方平当时的关于女性健康的策论,对此有性趣,想投入依旧。那么正好,其实让她去监控曾世成的产业,把那些作为病例标本依旧分析,应该是她喜欢的事。
既然杜绝不可能,那么曾世成说的纳入体系,一定程度的规范化管理,顺便榨取税费也是个不错的办法,能适当的减少一些这个行业的带来的弊端。
高方平明知道曾世成会开始剥削猥琐大叔的“消毒费”、从业美女的抽头和“治疗检查费”,却是也没有办法,同意了曾世成的建议,打算试行以后观察效果……
十月末,朝廷经过几轮吵闹,终于做出决定。
一封圣旨到达郓城:召永乐军知军高方平放下郓城事务,出任江州代理通判,进驻江州调查原通判黄文炳遇害一事。原属之永乐军本部,留下驻防郓城。高方平需返京述职之后,在南下江州。
王勤飞曾世成这些家,伙群体性的放鞭炮祝贺高方平高升。其实是大魔王不在期间他们过得最滋润,大魔王一在,大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高方平无可无不可,既然是圣旨到达郓城,那就绝对没有腾挪的余地了。如果只是政事堂文书,那当然是可以推诿商榷的。
这个事件的背后,在政治上的影响,这些东西高方平心中有数。谈不上害怕,也谈不上兴奋。
既然时局需要,当然要去处理一些人和事。哪怕江南是个大坑,是蔡党的自留地,以高方平以往的酷吏手段和口碑,既然张叔夜敢把高方平推上去,就说明老张已经做好了由此而带来的政治后遗症了。
老张总归不想忍,要和某些人正面刚了。
永乐军留在郓城,借口是水泊余孽还在。这个安排出自蔡京。鉴于梁山乃是皇帝钦点的“妖星聚集地”,前有丧心病狂攻打县城的前科,所以没人敢否决他们的危害性,于这个理由下,蔡京不许永乐军离开郓城的提议,就无法被反对。
于是这才有了补充说辞,张叔夜让高方平南下江州前进京述职。实际有什么好述职的,就是重新给高方平一只军队带去江州踢场子的意思。
高方平迅速做出了一些安排部署,把县治交给王勤飞和曾世成,军事交给史文恭后,带着虎头营亲兵、梁红英、燕青、关胜、林冲、杨志、鲁达、韩世忠等人,于十一月初的大冷天启程返京。
史文恭乃是永乐军主将,蔡京不准永乐军离开,所以老史就不方便离开,要留下主持军事,防备水泊。
至于虎头营乃是高方平的亲卫营,所以理论上高方平一旦被调遣,虎头营可以跟随一起调遣,这在体制上是有规矩可行的。譬如种师道离任西北,也可以带走他的亲兵。
当然必须被调遣才能这么做。诸如高方平私自跑高唐去玩耍那类事,超过百人就真的违规了。
燕青这小子很想带着小虎头和小阿布在这里过冬,但他和宋江有感情,听说江州出事,他担心他家宋江哥哥,说死要跟着去看看。
小姑奶奶留下管理少年学堂。
原想带着红姐在路上么么哒,但是鉴于此番有可能去顺道去杭州看望李清照,加之身边恐有梁希玟的密探,所只有不带美女了。
本来打算带走熊猫作为行军吉祥物,然而梁红玉含着指头哇的一声就哭起来,于是只有留下熊猫陪着阿布和小虎头。
本来也想带着小虎头进京去看望高俅老爹,然而小虎头现在也很忙,她的迷你宪兵队在郓城还是比较有积极作用的。有她在,老王他们的确会安分一些。王勤飞他孙子会被小虎头她们欺负,所以后来老王也就不怎么惹小虎头了。
小牛皋也没有跟来,他要留下代替燕青照顾梁红玉和阿布,外加一只熊猫。
是的,大魔王麾下全是粗放的人,只有燕青和小牛皋两个比较爱护幼苗。其余的包括贾晓红她们在内,都不是做妇女的料。
燕小乙除了始终和大魔王不对付之外,是个相当有爱心的少年。离开前他连夜制作了一顶帽子送给阿布丫头戴着,相当的有创意,是熊猫头帽子。
帅虎头营离开的那个早晨很冷,天不亮之际二丫的小公鸡报早,于是一群小萝莉便比谁都起的早,爬起来给大魔王送行。丫头们每人穿得如同毛毛熊一般,纷纷带着一只动物来城门送行。
梁红玉、大丫三丫四丫骑着大狗。
二丫的狗昨夜跑出去玩了,找不到,也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人了被抓去煮成火锅了,于是二丫带着小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