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油,我看好你哦。”高方平拍拍他的肩膀,就带着菊京闪了。
  鉴于身材和颜值的原因,最近高方平更喜欢带着苍井老师出来混,让梁姐多休息一下……
  大太监梁师成又堂而皇之来江州旅游了。
  太监之间相轻,童贯作为曾经风头最足的太监,见不惯梁师成这种毫无本领的小人,于是不来见面,闭门不出。
  老常和张商英差不多,也不待见太监,所以也是直接不来见面。
  至于小高,觉得这个太监目下被调教的还算乖,于是尽地主之谊,带着老梁去游玩堪称一绝的江州梯田。
  话说此番梁师成来,当然是携带了皇帝中旨的。主要就是把江南造船厂收归皇家的决定。
  汗,这算不算是“央企”的初形高方平也说不好。但想来想去呢,这样做也未必有什么坏处,皇帝开这样的列子,估计是张商英们给他出的馊主意。但好处在于,高方平不可能永远在江州,重要的技术和产业不归属地方官府管理,也有一定好处,这样就能够以国策为前提进行决策,而不仅仅是地方的利益。
  “小高相公。”老梁一副和事佬的样子尖声道:“陛下自来喜欢新奇事物,还喜欢宏大事物,所以你此番也不要有抵触的情绪,你要理解陛下才行。”
  赵佶他当然是这样的。他就是喜欢好大喜功,大建神霄万寿宫他也喜欢,现在这份情怀、被高方平弄的大船转移了,喜欢也很正常。
  “关于这事,官家也和叔夜相公经过了商议权衡。”老梁知道这个少年脾气非常坏,所以说的时候非常小心,以免被暴打一顿回去还不能告状呢。
  高方平听说这事张叔夜介入了和官家取得了平衡,也就放心了,老张这家伙和蔡京真的不同,老蔡喜欢宠皇帝,经常把政府的利益拿去补贴皇家。而张叔夜则相反,总喜欢从皇帝身上拔毛来补贴政府。所以老张参与谈判一般不会吃亏。
  “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高方平拍拍老梁的肩膀道:“把说方案来我听听。”
  老梁道:“陛下对江南造船厂充满了好奇,称大船为鬼斧神工。于是有了造船厂归皇家所有的提议,造船厂的一切建设花费、所欠一切贷款,均由皇家内藏库拨付费用,购买下来。”
  说到这里,老梁仍旧不拿出中旨来,凑近低声道:“小高相公意下如何?”
  高方平大大的点头。
  于是老梁这才放心。之所以不立即把中旨马上拿出来,是张叔夜警告老梁了:对猪肉平只能来软的,要以商量的语气先说了,再拿皇帝的旨意,否则闹出了抗旨的笑话来,不但官家下不来台没面子,还影响猪肉平往后的前途,这很不好。
  老梁当然只有听着的份了。
  所以到了现在,老梁这才拿出了中旨来,煞有其事的宣读:“小高卿家善于建造神奇,朕特赐小高卿家‘名誉判匠作监事’,兼任皇家江南造船厂总管,为朕监造京兆郡王号大船。皇家江南造船厂人员编制一并划入皇家,由小高卿家具体负责,要抓紧建设和制造更大更奇的船,尽早去倭岛为朕寻宝。”
  “臣高方平领旨。”
  高方平拿过来看了一遍,确认老梁没有瞎念,这才交给菊京收着。对这个太监是要小心的,历史上的他是会假传圣旨的。
  在旁边的菊京很是不服,在她们的家乡,霸主对于天皇的旨意根本无需那么尊敬的。


第五百五十九章 霸权
  接下来就皆大欢喜了,老梁没把事情办砸,也这才有心情站在高处,观赏江州的梯田奇景。
  梯田在大宋是有的,但是限于技术,很难把大量的水引入高地,所以梯田虽有,但是自来都是小规模。现如今,田里的苗都长高了许多,由高处往下看去,丘陵之上遍野良田,几千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堪称震撼。
  平时老梁能跟随在赵佶的身边,当然是有些画功的,于是问人要了笔墨,要现场写生,画一幅《江州梯田图》带回去给皇帝高兴一下。
  高方平握笔的姿势至今都不对,所以也就不参与这些风雅事了,只是在旁边摸着下巴YY:这下造船厂收归皇家,就猥琐了。
  否则高方平下一步都还在找理由,用什么样的借口打造战舰。
  虽说高方平有制造牌子,造船厂又属于官府,但是一个地方官府弄这些东西影响还是太大了,没有兵部工部枢密院的统一认证许可、最终肯定要出幺蛾子的,然而根本别想拿到这些许可。
  这下好了,既然造船厂归属皇家,且高方平替皇帝执掌造船厂,那么就算打造奥特曼也都是合理合法的了。
  此外,连同债务一起划拨皇家,内藏库拿钱一次性赔清贷款,好生意啊。否则江州官府欠了太多钱,张叔夜和高方平的压力都太大。
  过度的放债,也容易让钱庄的股东们扯后腿。现在,等于回笼了一些资金,又可以一定程度的用于其他领域加大投资,譬如对北京地区的投资房贷,规模就可以再放大一些,建设可以更激进一些。
  只要老裴保持酷吏风格,哪怕他不是小高,也能在短期内,建设起北京的一些制造业来。北京只要有这些底子,将来对辽作战、收服燕云的时候,高方平就一点不担心了。
  还有一点,这相当于皇家藏起来的钱、也被弄出来参与流通,这对缓解通货紧缩是有大好处的。
  否则赵佶的钱一向都藏起来,始终在寸土寸金的汴京征地、修建库房用于存放金银,那不是事啊,换做王安石这些人做宰相,他们会变着法子的忽悠皇帝花钱。然而蔡京朱勔这些贼子掌握朝局的时候,他们总是变着法的帮皇帝去搜刮,然后他们跟着后面扔黑锤,借皇帝的名誉也捞些私利。
  越想,高方平越发流口水,还有第三个好处:
  当初造船厂耗费资金严重,以江州官府的名誉投资,哪有收自家孩子税费的理由哦,所以江州官府对造船厂暂时是免税的,还给予各种政策扶持。妈的现在就不需要免税了,反手以江州名誉对造船厂抽税,和当初在郓城对肥皂抽取重税如出一辙。
  当然在大幅盈利前,不能抽重税。主要资金仍旧要用于技术研发上,而不能把它变为皇家和朝廷的利润上缴。
  梁师成如同艺术家一般的在专心画画,哪里知道这个不良少年正在研究坑害皇家央企的事。
  至于此番为什么给高方平加了个皇家内臣的头衔,等于给高方平又升了半级官呢?
  说来也是巧合,老梁说当时有这提议的时候找不到人,许多闲置的官员宁愿继续闲置,也不敢来江州摊浑水,要不推脱身体不好,或者就直接说不敢去高方平治下做官。
  于是张叔夜提议就让小高兼任。
  皇家的官的历来是最好做的了,然而因为是在高方平的治下办事,曾经国舅爷都险些被小高害死,来江州又不敢贪污的,那还来干嘛呢。所以当时找了几个人出任江南造船厂人家都推脱,赵佶险些昏倒了,觉得很玄幻,这是在大宋很少出现的事。
  蔡京当时就说了,官家你只管下旨老臣签字,看谁敢不去。
  然而赵佶这人戾气真不重,真有强扭的瓜不甜理念的一个人,于是就不继续找人,还是觉得小高贴心,任命小高,肯定不会拒绝。
  现在,老梁一边在夕阳下画画一边叹息道:“小高相公啊,这个一转眼你是民望越来越大,官威越来越大了,就算在汴京,在皇城,你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从此一事的决策过程就看得出来,朝廷和皇帝做事的时候,已经把你的情绪考虑在了其中,为此而斟酌,这代表您就算不是京官,却已经在我大宋的政治舞台上,有了三尺之地。”
  “那么言下之意呢?”高方平不怀好意的看着他。
  “观察形势乃是咱家的特长,我不会看错的,您拜相的时间越来越近,更加上如今蔡京势微,您的老丈人梁子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梁中书’,任职尚书左丞了。那么您小高的声势风头也算是一时无两。”老梁嘿嘿笑道,“咱家没什么大愿望,就喜欢伺候官家,贪点小财,谋点小利,往后还得小高相公保护、提携呢。”
  高方平给他后脑勺一掌,险些帽子都打掉了,“我治下的贪官污吏几乎都绝种了,我杀这种人是基本不手软的,你居然敢让我放纵你贪污?你身在皇家办事,我若和你同流合污,那不是变为你我一起合谋坑害大官家了?”
  脑壳被打,梁师成一阵恼火,然而又不敢发飙,仿佛死了爹一样的哀声道:“可咱家听说有小道消息,童贯就得到了您的默许站在安全线上了?”
  高方平眯起眼睛道:“那是因为他握有兵权,那个时期他对我有用。老梁你有什么,投诚人家都是要投名状的。皇城司你执掌下有个蛋用,竟然发生了皇后娘被软禁的事,你还敢大言不惭的说你有用?”
  梁师成脸色惨白的道:“老仆如何敢过度参与皇家事,当时能动用皇城司资源、把京兆郡王的亲笔信送给您知晓,小高相公明鉴,咱家已经是冒了杀头之罪了。”
  高方平摸着他的脑袋道:“这么说来你骨骼惊奇,往后会比较爱护皇后娘和小王爷了?”
  “必须的!皇后贵为国母,小王爷身为皇长子,按例,掌开封府的皇子就是默认太子,维护他们的利益,当然是皇城司头等大事。”老梁很忠勇的造型道。
  “行,只要他们母子安生,一切都可以谈,就说明你老梁还有些用处。”高方平道,“否则你不是士大夫,我回京的时候杀人是不会手软的,杀其洁身自好的人当然有难度。不过干掉你老梁的理由,我要找的话,一天能一百多条,所以你不要跳。”
  老梁道:“您这么说,我就当做我和童贯有同等待遇了?”
  “有没有兴趣把你的金银送来江州金库里,我制霸一切,专门派军队守护着你的财产。然后把江州的纸币作为你的凭证,你觉得怎么样?”高方平摸着下巴问道。
  “这算是获得童贯待遇的条件之一吗?”梁师成惊恐的道。
  高方平尴尬的道:“倒也不算,只是你也知道蔡京势微了,什么时候若是他罢相,进入权利真空的时候,张叔夜就暂时主持大宋工作了。他那么缺钱那么猥琐的人,肯定是会杀一批人、谋夺死鬼们的金山银山的。老梁啊,你不读历史不要紧,然而我告诉你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事,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将门、太监、士大夫的钱都非常多。不过士大夫受宪章保护,所以蔡家的钱再多也没人去动。目下时局不好,国朝内忧外患随时面临战争,所以为了稳定军心,将门的钱也不会动,至于阉党,你猜测结局是什么?”
  尽管两人的交谈像是开玩笑,老梁却是真被吓的脸色惨白,迟疑少顷道:“咱家也知道的,江南的纸币有户部担保,可是只能在江州使用,又无法兑换到金银啊?”
  “肤浅了不是。你见我高方平的政策什么时候败过,江南一旦平稳后,当然是全国推广。保管一堆纸张,怎么的也比保管庞大的官银和铜钱容易吧?”高方平道。
  “能容咱家考虑考虑不?”梁师成道。
  “可以的,不过越早换,越安全,如果还担心张叔夜找到你的纸币,没事,把纸币也存在我钱庄,原则上我保护你的一切隐私,一般人他都没这个待遇,要你和童贯才有哦。”高方平说道。
  老梁板着指头道:“先把金银兑换成一堆纸张,最后又把无数纸张,兑换为一张你小高签押的纸……咱家这心理总是忽上忽下的,觉得这很玄乎,他怎么就能把一堆庞大的银铜,变为一张纸拿着,还要我放心呢?咱们太监生活很清苦,人生也没什么依靠和追求,积攒些钱不容易啊,小高相公您千万不要坑了咱家啊。”
  “当时信任我的蒋文区区一孟州女混混,她的整个身家给了我,换了一张我写给她的股权书,你猜她现在身家几几何?算了,具体数额说出来会吓死人,我只告诉你,汴京城里的巨商给她提鞋都不配,那些巨商每做一笔生意,蒋文就天然有钱。”高方平道:“这就是信心,信任。其实整个世界的运转,都建立在信任之上。”
  “咱家的钱……还是有点多的,有点不好运,怎么送来江州呢?”老梁无比尴尬的道。
  “去殿前司找我老爹,让他找个理由用军队帮你运。运费很便宜的,熟人价。”高方平嘿嘿笑道……


第五百六十章 皇庭里的猫腻
  太监没人权。传旨和画画后,梁师成不敢多耽搁,要赶回宫里去。走的时候老梁招呼都不打一个,一副逃命的样子,低调的登船了。
  然而高方平制霸任何场合,当然是要掌控这个太监动静的,有人来汇报梁师成不打招呼就打算走,赶紧的,高方平骑着战马冲出了城门,赶着去给老梁送行。
  “哎呦我去,不好了大总管,小高相公追来了。”看到大群战马飞奔而来的时候,老梁的大内密探们吓得跳起来。
  梁师成脸颊微微抽搐,明白又跑不掉了,于是摆出了造型,低声吩咐,“慌什么,给咱家稳住。大魔王还能吃人不?”
  到了面前,高方平下马过去,把这群“逃命”的家伙的态势看在了眼里,微微一笑道:“梁总管,你们是不是背着我在江州干了什么坏事,为何要急着逃命?”
  “误会误会,勿要诬陷咱们,咱们出行代表皇家,怎敢乱来。”老梁非常忠勇的造型表示没这事。
  高方平迟疑了片刻一摆手道:“你等退下,我和梁总管单独说话。”
  于是,大内密探们这才先登船了。
  梁师成尴尬的道:“你又想说什么?”
  “有些话原本我不该问,只是……我这人好奇心很重。”高方平摸着下巴。
  梁师成一听便脸色惨白的转身:“明知不该问,还来为难咱家。”
  “跑得了吗?”高方平上前揪着他的衣服,“我决定问了。老梁啊,最让我奇怪的在于,宫里曾经发生那么大的事,皇后被抹黑软禁,但至今仍旧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是谁在参与。”
  梁师成惊恐的抬手捂着耳朵。
  高方平强势拉开他的手道:“我当然知道是郑贵妃在周旋,她虽然得宠,但敢叫板皇后和皇长子,我不信这事没有其他重量级人物参与。梁师成你执掌皇城司、你这条宫里的老坐塘鱼一定知道内幕对吗?”
  “相公,我老梁当然知道些东西,但有些东西杀了我,我也不能说。你知道规矩的。”老梁非常悲壮的样子,表现的非常坚决。
  高方平迟疑片刻又微微一笑,拍拍肩膀道:“也是,太监也不容易。梁总管如此忠勇我就放心了。”
  “谢小高相公大度。”梁师成松了一口气。
  高方平再次凑近低声道,“但是记住,如果某些人不安分又有什么猫腻,而我不能提前知晓,那么我进京勤王的时候一定会死一片。你真不要觉得我会比你惧怕的那些人温柔,这是关键。”
  “咱家听进去了。”梁师成低着头道,“咱家可以走了吗?”
  “一路走好。”高方平抱拳道。
  走好个锤子,我能走好吗。老梁一边想着,逃入了船内躲了起来……
  回衙门的时候,高方平一直在思考,心理明白,这事除了梁师成,童贯也肯定会心中有底的。甚至高俅老爹也都知道内幕。
  但是他们一定都不会说,梁师成不愿意说,童贯当然也不想沾染这些事。至于奸臣老爹,他就是个和稀泥的存在,他害怕宝贝儿子“知道的太多”,所以不会提及。
  高方平一直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得仅仅凭借郑贵妃和郑居中,他们如何敢玩这么大?
  这很不科学,皇后再不得宠那也是皇后,且皇后的儿子自从任职开封府牧后,基本上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依照大宋规矩,就真是确认太子地位了。
  “难道正是因为历史改变,小王爷提前被确立太子地位后,才引发这些后遗症?”高方平喃喃自语着。这是可能的,提前确立太子,还真会导致太子过早处于风尖浪口,成为一些有心人的攻击目标。这在哪朝哪代都不稀奇。
  那么从“太子”概念想开去:大宋体制下,什么样的人能影响太子地位?
  答案只有两种人,一是皇帝,一是太后加上重臣。
  是的其他朝代说不清楚,变数很多,主要还是皇帝为主。不过在大宋,如果在位的太后足够奔放的话,连皇帝她都可以换,前提当然得有绝对数量的一群士大夫支持。
  宋朝这些家伙呢,他们还真是遵循着某些圣人的祖训,提倡皇帝若是不好的时候就换个皇帝的。譬如前些年也有个牛逼的太后想这么干了,皇帝被她吓得整日如履薄冰的,结果韩琦相爷就看不下去了,就把太后威胁的不要不要的,于是换皇帝的事只得作罢。
  由此,高方平拍着脑袋想了想,又想起了一个人来,她是刘青菁。就是元符皇后,宋哲宗的皇后。宋哲宗是赵佶的哥哥,也就是说,现在这个刘青菁是赵佶的嫂嫂。
  老哥病逝后赵佶登基,就给嫂嫂改号元符皇后,次年,赵佶还违反惯例,封了嫂子为崇恩太后。
  是的赵佶就喜欢干这种蛋疼事,把嫂嫂封为太后,这肯定是有些问题的,然而赵佶愣是干了。从这里能看得出赵佶任性又随和,且念旧,只要他高兴,他是会力排众议干些事的。比他变法失败的皇爸爸固执多了。
  历史上没人知道赵佶为何把嫂嫂封为太后、往自己头上弄一座大山压着。说法有多种,其中之一是赵佶念旧,因和哥哥的感情然后照顾嫂嫂、保护嫂嫂。
  从这里看得出,刘青菁刘太后是非常不简单的人,至少她是能搞得定赵佶的人之一。此外,这位刘太后在历史的口碑并不太好,有种说法是孟皇后就是因为这位刘青菁的抹黑而被废了。
  不过史书对刘太后的评价也很奇怪,只是说她多次干预外朝之事,行为不谨慎。
  然后于政和三年,也就是距现在的四年后,赵佶和宰臣商议要废太后。然后,刘太后被侍从所逼迫自杀了。
  只因这个女人不太出名,一直是被忽略的,高方平一直想不起来。
  但是关于她的事又有诸多疑点,总之在高方平看来非常蛋疼。赵佶是念旧的人,既然被忽悠而封了刘青菁,只要她低调不闯祸,轻易也就没谁去管她了,一般是不会被废的。
  之所以戾气不重的赵佶、后来都和宰臣们商议要废她,肯定空穴不来风,这个喜欢过问外朝之事的女人一定越线了。不过奇怪的在于,既然赵佶都提议废太后,一般来说废了也就打住了。然而都还没废,却有侍从把刘太后逼死了。
  这是矛盾的地方,逼太后自杀的人绝不是赵佶,肯定另有其人。如果是皇帝为了保全后宫名节、保全国格,秘密逼死刘太后是说得过去的,这也是霸主行为。却不会脱裤子放屁的又公开讨论要废太后。
  赵佶不是这种人,他是敢捅出来公开废太后的。正如让外臣刑部侍郎去调查显恭皇后一样,赵佶就这么任性。
  估计这件事上,赵佶又是稀里糊涂就背锅的人。他背人坑了。
  想到这里,高方平仍旧不明白刘太后摊上了什么事。
  当然可以肯定的在于,刘太后不安分,是个喜欢搞事的人。另外她只是赵佶的嫂嫂,这种冒牌太后能耐是有限的,上升不到谋划帝位的级别,不过……难说也可以在太子问题上出力呢?
  “不知道老梁在极力避免谈及的人,是不是她?”高方平又喃喃自语道。
  皇帝的次子夭折了。
  所以在赵桓这个长子后,排位就是三子赵楷最靠前,赵楷现在封号高密郡王,有官衔开府仪同三司。汗,大宋的最高官衔人家在七岁时候就有了。同时兼领徐州牧。今年这位小王爷九岁。比赵桓略小。
  但这货并不是郑贵妃所出,而是郑贵妃的敌人王妃的。历史上就是这王妃和郑妃两大美女争宠最凶了,显恭皇后的好评就是从她们身上获得的,因为显恭皇后极力的缓冲,且谁也不偏帮,一碗水抬平。
  在后宫要争宠,而显恭皇后又不鸟她们,两人又都床上功夫了得,一时之亮瑜,所以要说这两妃子间的斗争,不涉及到了刘太后高方平是不信的,只要不是傻子,在后宫当然要去拉拢“老佛爷”了。
  这些东西想起来就是一笔烂账,很头疼。
  说起来,三皇子赵楷这货最像赵佶,是赵佶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了,他和赵大傻不同的在于琴棋书画都会,真像赵佶。然后这货牛逼的在于很有文采,将来会考起榜眼及第。
  是的三王爷也去考试了,考官原本要给他状元的,然而赵佶说影响不好,于是就榜眼及第。其后被赵佶委任了提举皇城司,就是梁师成现在的职位,皇家的特务头子。这足以看得出赵佶对他的宠爱。
  这事上赵佶是真任性了,妈的一个有继承权的王爷又不是太子,弄来执掌皇家特务机构,这是昏君的表现。在其他朝代是大概率出幺蛾子的事,好在大宋制度不同,所以最终没出什么幺蛾子。
  在大宋有时候要做皇帝真不是某一人说了算,外面那群士大夫不挺他,他就是杀光整个皇城都没用。也就是这样的原因,兴许又感觉到了来自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