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中带节奏的秀才和奸商们被抓了五十七人,其中十三人被张威意签字斩立决了。
这样做好不好鬼才知道,但国战哪有不死人的,总会有各种死法。高方平有可能被察哥砍死,张威意有可能被高方平和谐,这就是战争。谁也都别想好过,没人会在这个时候讲道理。
十月中天气很凉了,梁姐送来披风让小高披着,还给他戴正了帽子。
菊京则忽然神态诡异的表达:如果实在忍不住的话,她可以陪着高方平爽爽。
结果连菊京也被梁姐后脑勺一掌,呵斥道:“瞎说什么,相爷何等人物,会在这种时候想这,那个说辞是他和张知府开玩笑的,他就这玩世不恭的德行。”
于是菊京发现犯了错误,尴尬的逃走了。
高方平惊恐的看着梁姐道:“我是认真的好吧,我的小妾没带来手头有些紧……”
梁姐摸摸他的脑壳道:“不许胡闹,大军主帅要有主帅的风范,我说你开玩笑,就是开玩笑。”
“……”
高方平是认真的,人家菊京都自告奋勇了,却愣是被梁姐棒打鸳鸯了。
忍了一下忍不住,高方平道:“可我真的是认真的。”
梁姐叹息道:“若在战争时期管不住您的这些不良嗜好,红英愧对天下人了。”
“你不要整天用大道理来吓唬我。”高方平拿出小白旗来象征性的摇晃两下,又收了起来。
梁姐素来知道他就是这么的玩世不恭的。
这很不好,但也不影响梁姐对他的崇拜。大宋这些年从来没有真正安生过,战火总是不断的,基本上虽然没有真被打退,但也基本形成了只要一打战,大宋就吃亏的态势,几乎是屡战屡败,败了又战。
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年复一年的被军费压的喘息不了。
最倒霉的在于这种情况下还有连续几任瞎添乱的宰相。整个形势显得毫无生机,民众和有志官员已经麻木。梁姐的老爹也在西北战死的。
这种形势持续到了大观四年八月,这是个对大宋极其伟大的夏天,石龙关野战击败西夏两万精锐,进而引发了战略反转。
可以说在梁姐的眼睛里,国朝的斗志已经被石龙关之战唤醒了。小高已经用事实打破了蛮族骑兵的不败神话。在梁姐看来不论河中府守得住还是守不住,大宋已经醒觉,任由蛮子蹂躏的事,正式宣告成为历史。
YY完毕,梁红英很崇拜的样子笑道:“兴许咱们最终会死在河中府,但也死的光荣,能追随您服役四年并在这里结束,是红英一生之最大荣幸。”
身边的军士顿时跪了满地,不论来自哪个军系的,无数的兵将一起大声道:“能追随相公服役,是我等一生之最大荣幸。”
高方平非常不高兴,他们凭什么认为守不住河中府?
高方平最讨厌被人小看了,看来还得在猥琐一些……
汾州会战已于十日前大捷。
但是刘延庆的心情没有好过。因听说河中府方面战事危急,被近三十万蛮子困在一座孤城之内,不用去问,刘延庆知道个中滋味,且近三十次大小攻城战打下来,刘延庆也不知道高方平的战损几何?
总之在刘延庆看来不会乐观。若是丢了河中,老子们北伐结束后,又要面临河中府攻防战啃骨头。
在这样的压力下种师道催促的也很紧。限定刘延庆进行短暂的修整后,最迟于十一月中旬要展开银州会战,必须在大雪来临前一举扫清西夏残部,全面收复国土。
然而自八月以来,刘延庆虽然得到过休养生息,但底子仍旧不足,晋州会战、汾州会战、还包括近十次小战役,打的较为艰苦,如今已是疲兵,却只能修整两天后,就要继续北上打银州。
这样的作战命令让刘延庆怀疑是种师道老贼“公报私仇”,是的种师道的理由不容反驳,然而此他才管人家洪水滔天呢,河东军系就是被他用这样的心态给顶废的,妈的就连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嫡孙都跑了,可以说就是被老种的战术给逼反的。
然而没办法,河中府告急,消息已经断了,那么根据枢密院在战前的部署,一旦高方平无法有效指挥的时候,永兴军系的临时指挥权也在种师道手里。
“哎,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我等已是疲兵,却又要于明日开往最北方,发动银州会战。”帅帐内,刘延庆背着手走来走去的道:“种师道一向把咱们草根步兵当骑兵用,把辅兵当精兵用,把百姓当做牲口用。”
“祸从口出,刘帅慎言吧。”永兴军系保安军的主将抱拳道:“不论如何,老种帅的战略意图是希望咱们最快南下,减轻小高相公部的压力。这事真耽搁不得,若河中府沦陷,小高相公部出事,我等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妈的要你来说,这点老子当然知道。”刘延庆道。
又一个将军担心的道:“希望小高相公吉人天相,守住河中府。”
刘延庆苦笑道:“你真信他能守住河中府?他仅仅只有两万不到的兵力,且河中府不是大名府,没那么强的防御力给他用。难道你忘记了咱们在东部长城守备时候,西夏人的进攻有多野?”
自此,整个帅帐里的诸将,都怀有阴晦的心情。那是一种大难临头的困惑感。
是的若河中府失守,皇帝的宠臣阵亡,在目下的局势下,那真比银州会战失败还大的锅,谁也抗不住这样的政治责任。
“不论如何已经没有选择,富贵险中求,各位就随我老刘一起,明日起兵银州,该走的路一定要走完,大道理我不懂,但老子们西军就是这样的待遇!”刘延庆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第六百九十三章 中计了
比种师道预计的还晚些,十一月下旬银州会战才正式展开,这便是西夏残部最后拒守的地区,抵抗尤其凶悍,因银州会战一旦结束,就代表察哥部此番的进犯正式宣告无效。长城以南地区,再次原封不动回到大宋手里。
一边是刘延庆部的苦战开始,另外一边的河中府,高方平站在城头上大骂已经好一阵子。
河中府也面临着攻防战以来的最艰苦一战。
积累到现在十一月末,尽管察哥部的攻城能力在永乐军的骚扰下还没进入峰值,但是场面已经很大。
铺天盖地的云车不断靠向城池,不是以前的投石问路过家家,一时间就是全方位、他们顶住神臂弩的屠杀、以人命开路,三百多架以上云车靠城,上来的不在是辅兵,而是真正的战士精锐。
此番三百多的“运兵通道”对城上投送。
神臂弩不能再省,基本火力全开,居高临下的对源源不断靠近城池的敢死队进行阻击。
战场非常血腥,河中府外的地面上,到处插着带血箭只,这么近的距离,神臂弓真可以穿透他们的盾牌和人之后,还射入地面。
三百多运兵通道口,高方平再次动用重装步人甲,死死把口给堵死,然后利用后方的长枪兵绞杀。
目下各处的云车上,堆满了尸体,有的落下去砸伤西夏兵,有的就躺哪里成为绊脚石阻拦。
城门的攻城车成为火海,被各种火器和猛火油炸的人仰马翻,不过仍旧前赴后继。
就这样的持续着,守城物资耗费非常严重。而西夏军的死伤也很严重。但愣是从清晨之际持续到了午后,仍旧没有衰竭之态。
下方黑山威福军司的旗帜在迎风飘扬,烈烈作响。
察哥亲自坐在帅位上督战,死死盯着河中攻防战的细节,做出孤注一掷的态势。
与此同时高方平登上城池最高处,高瞻远瞩,看到了西夏军阵的后方,正在有越来越多攻城车和云车在运送途中,运输队伍延绵三十里。
高方平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皱起了眉头。
仔细的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必须把不对的地方找出来。
是了人数不对。
看似此番黑山威福军司主战,而黑山镇燕军司在后方辅战。
但高方平觉得虽然远,虽有黑山镇燕军司的旗帜在,却是人数明显不对。
结论是黑山镇燕军司的部分主力,消失了。
又看看那些来自后方连绵的运输队,自开战以来,很少见他们如此大规模运输。
到此高方平神色大变,喝道:“立即点火,以特定的烽火信号警告史文恭不能出击,这是陷阱!黑山镇燕军司的主力不在河中府战区,他们打算引诱史文恭部围歼,一旦史文恭部被围,则河中府就危险了!”
于是亲兵开始手忙脚乱的去点燃了特定烟火信号……
已经侦查到了最大批准的攻城车输运队,所以史文恭这次是冒险带主力出击,眼看离开永乐县根据地,已进入了最大冲刺状态,接近了西夏人的运输队,却见远远的河中府方向升起了两股彩色的浓烟来。
虽然消息早断了,但这些简单的沟通信号,乃是战前就沟通过的。
史文恭在马上一边奔跑一边道:“中计了,不能突击运输队!”
永乐军士兵一阵郁闷,眼看可以欺负类似平民的后勤辅兵了,可以烧东西抢劫,却是作战命令出现了。
于是,原本已经应该减速打算开始破坏运输队,但史文恭下令不减速,保持最大速度从运输队间穿透,画圆后,维持机动,反冲了回去,除了顺手干掉百多个拦路的辅兵外,永乐军并未作出任何停留,就开始往老巢狂跑。
埋伏的黑山镇燕军司反应过来的时候急了,史文恭没有停留阻击运输队,却基本快要脱离包围圈?
于是猛然间号角响起,近三万骑兵从各种各样的地方显露出来,开始奔跑流动,仍旧试图合围。
却是晚了些,史文恭部已经到达了包围圈边缘。
最边缘处的西夏骑兵试图拦截,但在这个薄弱的环节,他们只有区区千把人,那么阻挡始终保持高机动的重骑兵的结局是连人仰马翻,死伤无数。
然后,只能看着史文恭部正式突围,越走越远。
“冲冲冲,给老子追!”
两个将军带着大队的骑兵,把史文恭部追的如同丧家狗一般懒呗。
不过也仅仅是懒呗而已,这些家伙作战勇猛,逃命也贼快,因装备之利,也不怕后方追来的箭。
虽然长途跋涉下、重骑肯定跑不过西夏轻骑,但西夏人后发,他们的骑兵要进入最大速度得有个过程,尤其是目下的寒冬里更是如此。而史文恭部始终维持在高速阶段。
早期部署他们于永乐县这个地方也是有原因的。基本上,只要史文恭部不丧心病狂的跑到河中府城下去装逼,那么很难在他们到永乐县前追上。
于是最终,虽然被追得如丧狗一般,却被史文恭他们逃入了县城。
前方跑的最快的西夏骑兵不确定要不要去城下吓唬他们的时候,轰隆轰隆轰隆——
永乐县犹如刺猬一样,都还没完全接近,无数的铁坨坨被投石机投了过来,在大面积的西夏骑兵上空形成空爆,嗖嗖嗖嗖——
无数的钉子弹片杀伤下,瞬间局势四百多西夏人阵亡。
“退退退退!”
几个将军知道现在不是硬撼永乐县的时候,只能由着他们了。于是很快撤离了。
然而史文恭不服,又很猥琐的派出了五百骑兵敢死队,这一批早先在城里养精蓄锐的,且此番不让他们带弓箭和兵器,只带火油,目的仍旧是悄悄咬着黑山镇燕军司撤退的步伐潜伏回去后,阻击他们的运输队,总要烧毁一批,给高方平部减轻压力的。
这当然风险很大,但成功的机会也不小。西夏人想不到这个时候永乐军还有胆子出击。此外只要战术得当,被发现的晚些,打一枪就跑,轻骑兵应该可以逃回来。
冲冲冲——
于是五百敢死队上阵,代价再大也要去,谁都知道一旦河中府失守,永乐军也是覆没的结局……
河中府第二十九次攻防战轰轰烈烈。
某个时候高方平远远的看到,他们的攻城车运输队真的起火了。
因消息不通,高方平也不知道这到底算是史文恭中了埋伏,还是什么意外之喜。但是想也没用,高方平改变不了。
不论如何希望史文恭吉人天相,那家伙总体是有脑子的,他是靠真才实学考起武探花的。
接下来的某个时候,西夏人攻势减缓,慢慢有了退却的意思,高方平终于心头落定,知道史文恭成功了,察哥围歼史文恭部的计划失败了……
下方西夏阵地,两个将军自责的样子跪在地上大声道:“属下等无能,阻击永乐军任务失败,其后还被他们派五百敢死队突袭,百多架攻城车被烧毁,坏了大帅战略,请责罚。”
察哥叹息一声,还能说什么呢。
原本的计划,要不就成功围歼史文恭部主力,去掉这个心腹之患,哪怕牺牲一大批攻城车也不惜。或者就算捕不到,那么源源不断的攻城车送上前线,进行和高方平的第一次硬撼也不管了。
但如今永乐军还在,攻城车被烧毁百多架,仍旧达不到饱和攻击,那么打下去也无意义了,于是道:“是本帅考虑不周,不怪你们,鸣金退兵!”
“大帅不可,好不容易打到这一步,就是血战也要耗光他高方平。”众多将军死谏。
察哥苦笑道:“若持续到明日,确可以集结五百架云车团团围住河中府,但仍旧不够,他有一千多的步人甲,能以很低战损死死堵住我军的投送通道。各位你们真的不想再回西夏了吗?你们知道现在的交换比是多少?固然可以打光高方平的每一个守军,但本帅告诉你们,那时我们最多剩下不足五万精锐,迟早被种师道部和刘延庆部围死。命令退兵!”
耶——
面对源源不断的西夏士兵开始撤退,黑山威福军司的旗帜都被大风吹倒。第二十九次河中府攻防战胜利,全城军民都狂欢了起来。
但高方平高兴不起来,此战打的太激进,消耗了太多军备,虽然西夏军阵亡近九千,但守城的禁军精锐又是一千五百多人死伤,伤兵营造早就人满为患,已经没有太多的处理能力。
希望在大雪来临前,不要再有大型血战。
同时史文恭部任重道远,看他能否再找机会扩大战果。否则目下步人甲不足,若被他们短期内把云车扩大到近千攻一波的话,那样的战损是河中府接受不了的……
第六百九十四章 喜忧参半
说起来战争是个很奇怪的事。
不论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但凡需要血拼的战争,士气都非常关键。所以不论古代和后世都有“兵败如山倒”一说。
战争犹如资本市场上的踩踏式下跌一样,但凡在初期,都没人敢“空手接刀”。
所以军事上的兵败如山倒,也是资本市场的“趋势论”。
犹如纳粹进兵苏联初期,那就是趋势,任何参与对抗趋势之人都会犹如后世某年的“股市开市就熔断”一样、被无情碾压一空。
下跌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有部队在山顶或山腰时候被套牢,于是绝对反击时候就没资产补仓了。
说穿了这就是老爷爷的“论持久战”。也是此番大魔王主持整个西北战区的核心思想,趋势来的时候不能豆腐挡刀、不能把真正能战的部队套牢。于是就有了朱可夫元帅似的“丧权辱国论”,有了刘延庆部撤下去休养生息的战略部署。
高方平于石龙关大捷,对于大宋的意义重大,那基本等于资本市场上乌云盖顶时期、一根冲天而起的放量超级大阳线,那就是扭转趋势,正式的反攻就会开始。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其实朝廷前三排的老爷、他们主持国战时候,也是犹如股市里那些追涨杀跌的技术派一样,下跌的时候别指望他们补仓(派援军),真的,他们不割肉止损、继续收缩军队保卫军师就算好的了。
但随着石龙关大捷,种师道部和刘延庆部的战略反攻一片飘红的时候,那么朝廷也就会很猥琐的开始“追涨”了。
早在十一月初、西北形势一派大好之际枢密院就做出部署:江州军换防。原江州驻泊司毕世静部,扩军整编为一万五千人,升毕世静带禁军副都统制官衔,由江州开往西北战区,参与河中府战役。
特殊时期,一切人员由毕世静挑选,马军司以及步军司之军马,目下的装备,全部优先倾斜毕世静部。
在战争已经深入七个月以来的现在,大宋最不缺的就是装备,汴京猪场以及江州的许多工厂、在战时机制下许多产能都转军工了。
之所以挑选毕世静是陶节夫相爷的主张,老陶说了,打战打的是人和,毕世静有过多次跟随小高作战的经历,默契度够。他还有过“天子庙峡谷大捷”的简历,军事也过硬。
这就是毕世静被挑选出征的原因。至于江州的安防,则有殿前司重新部署军务接替。
这个决定,是皇帝和朝廷于大观四年十一月中的部署,而当时的河中府还没有陷入最危险时节……
江州。经过临时整编后、密密麻麻的军伍正在登船。
毕世静将军犹如奴隶主一般,骑在马上狂挥着鞭子喝道:“快快快,都给老子快些,必须最快速度投入战区,若河中府沦陷小高相公阵亡,那就再无希望了!”
除了旗舰荣德帝姬号,汴京匠作监的“郓城号”大船也早就建造完毕,一起参与了战争的后勤运送。
非但如此,这段时间战时机制下,江州大爆生产力,二舰三舰,包括排水量三千吨的巨无霸四舰五舰六舰,都已经造好。在配合无数中船和小船,成为了西北战场的战略运输队。
限于特殊情况下,这些船暂时不交付大鲨鱼关七使用。不过仍旧算是关七的船只、租给朝廷。同时关七的商队此番也随军出阵了,算是各种物资供应商之一参与协调,除了关七外,奸商西门庆也从各地组织了各种药材等等一切能用得上的物资、等着去卖给红顶奸商高方平。
是的西门庆和关七不是来打战的,他们是来发战争财的。
小李纲被朝廷委任为毕世静部监军,而时静杰则留守江州这个大基地。
一切就绪整装待发,全员配备了新材料装备的毕世静部,携带两千七百军马,一万五千新军,正式开始投入西北。
一时之间,江面上的船队尤其壮观,那真犹如鲨鱼群迁徙一样……
十二月初的大雪磅礴!
在已经很不利的情况下,察哥部正式发动了第三十次河中府攻坚战。惨烈程度比第二十九次更严重。
正式进入寒冬时日,对双方都是严酷的考验。
察哥部主力来自两黑军司,而两黑军司驻扎在最北方的严寒地带,他们能在最严酷的环境下作战生存。但严重的在于,西夏四十万大军于春季起兵,其设想是在两个月内吃掉刘延庆部,以闪动战方式迅速占领部分区域。进而在秋季前,收获占领区粮食和人口。以便来年再战。
所以他们整个战略计划是在夏季作战,属轻装上阵,各种御寒物资几乎处于空白。现在却被高方平拖在了河中府享受寒冬。这就是察哥部致命的地方所在,也是他急于在最冷的三九天来临前,打下河中府的原因。
对高方平而言,有城池依托,寒冷看似不严重。但城内的取暖也不是个小问题,粮食不缺,但守城的木材本已紧张,制作神臂弩箭只的竹才也非常紧张,却要于这个煤炭断绝补给的时候,供应城内几十万百姓的适度取暖。
这就是高方平面临的问题。
城内不能没有取暖,因为河中府的房屋已不够了,目下河中府集中了非常多的战区撤离下来的难民。若没有取暖,西北寒冬能要了这些人的命。
还有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进入冬季温度低,云车被雪覆盖,这个时候守城全靠硬拼,猛火油的对攻城车的攻击效果不大了,与此同时第一批研发的“铁坨坨”有不少缺陷,在这个时节的哑弹率很大。
于是这便是宋夏之战开战以来最严酷的一战。
从十二月三日开启的拉锯战,目下持续到了十二月六日。
越打察哥部的攻城车越多,他们几乎砍光了附近的木材,整个战地上,进入夜里时候只见到处火光冲天,仿佛篝火晚会一样,那是西夏人在取暖,坐看河中府攻防战进展。
城内战地医护队伍的峰值处理能力早到顶了。大幅伤兵死亡早在十一月就开始,人员密集的目下为了不导致瘟疫扩散,死亡军士会当即焚烧火化,然后无数战地百姓围观尸体焚烧。
某种程度上这是节约木材的举措,河中府形势危急,已到了需要“焚烧尸体取暖”。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大宋一向不待见军人、老百姓对他们有了虔诚的心,大头百姓这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保护,这些人纵使战死了,尸体仍在“发挥余热”。
大头百姓自来也不知道什么叫英雄,但这个时候,那个喜欢带着虎头帽到处走的小萝莉梁红玉告诉他们:这就是英雄。
除了高方平这边。史文恭部的战损也在急速扩大。
永乐军担负了阻击、骚扰、牵制察哥部战争作坊的任务。但进入大雪天以来,那些锻造出来的精钢锁子甲不能保护他们和战马了,必须脱下来。因为铁甲穿在身上如同一个大型散热器一般,会源源不断把一切热量传导在冰天雪地间,别说人受不了,马也受不了。
此外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