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小小高起跑线还行,成“大名县子”了。高方平自身都没有爵位,因为高俅老儿有,那么高方平一般会通过继承获得。至于小小高,赵佶则是现在就大方的给了。
在大宋爵位也没什么大用处,还是领钱用的,加之既然这个时候孩子出生,处于他老子为国征战的关键时期,所以也没什么人去反对……
“惋惜啊,好好的一个高方平,假以时日是会拜相的人,却是天要亡他,现在被困于西北战场。大道理俺不懂,但根据各种传言和形势看,此番他大概率死于河中府围困。这让人嘘嘘,我们不禁想问,高方平到底怎么了?是他以往的不败让他过度膨胀了?到底怎么出现这样离奇的想法,要在河中府乖乖被围困的?这算是赌我大宋国运吗?”
在这个寒冬里面对各种各样的传言,就算不喜欢兵事的宋人,也难免被引导着给予了高方平最大关注,产出了最大的议论和哗然。
“不会吧,河中府难道真的守不住?”
“根据各种消息来看是肯定守不住的,笑话,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兵力是有限的,面临骁勇善战的西夏军近三十万围城,如何守得住?”
“是啊,他一早的战略其实是对的,就是发挥奸商本性,打不过就跑,他在西北战场迂回了几个月,却最终一犯浑中了察哥之奸计,就被困在河中府了,断了外部消息。这就叫自寻死路。”
“所以我说了,以往他看似厉害,其实他的一切建立在运气之上,然而他自己有名言:运气不会永远好,此番就是他的归宿。”
“可恨,他名声毁了就算,人死了就算,可惜把这种不恰当的人放为帅臣,输了国运,不是他自己死了就能弥补的。”
“你们到底有没有良心。我大宋开朝以来输的还少?又有谁真正的付出了代价?都是输了又输,不平等的条约签了又签,高方平就算有诸多错误,却也打赢了石龙关战役,尽力扭转了西北战略主动权。如今他孩子出生了,他自身被围在河中府,抵住了西夏人三十波攻势,他也没有放弃。能不这样侮辱人吗!”
尽管也有不少声音在给高方平说话,但世事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有些人做了一辈子坏人,末了做一件好事就能得到民意的谅解和平反。反之,有些人打了一辈子胜战,然而若是在最后一战输,则功亏一篑,全盘皆输。
所以在别处不知道,在这个即将迎来大宋最盛大节日的东京城的寒冬里,幸灾乐祸的言论越来越多,质疑的骂声越来越重。
兴许是高方平之前的成功,给予了他们过大的期望。
有些写文章说高方平丧权辱国的秀才把这解释为:是为了他小高好,恨铁不成钢,是爱之深责之切……
荣德帝姬含着指头,没心没肺的样子,也是因为她太小了,不知道战争是什么。
“大魔王应该打得过妖兵的对吧?”赵金奴是这么问皇后娘的。
为了西北战事,皇后娘早就担心得不成样,听闻后大怒,敲她两个暴栗道:“哪来的妖兵,哪来的魔王,你个颠三倒四的丫头,整天胡思乱想。”
“我荣德压力大啊,宫里有不少人问我高方平打不打得赢,有没有内幕消息什么的。”赵金奴捂着脑壳说道。
赵大傻道:“打得过的,大魔王是无敌的。”
皇后娘虽然喜欢听积极的言论,然而这俩家伙把国战看做儿戏,这很不好,什么魔王妖兵的哦?
皇后娘不禁恶狠狠的想,打算开展皇宫文字狱,把那些怪力乱神的脑残小说给禁了。
以往来说,小高出道起未有一败,皇后娘从未怀疑过他的能力。特别于石龙关大捷,西北战略大反攻开始,那更是轰轰烈烈的胜利趋势。却是一转眼,小高被察哥部主力困于河中府了。
这在理论上当然是打不赢的战,但一大群对小高怀有满目信心的人都在等着反转,反转,反转!
然而反转迟迟不来,这一转眼,河中府从八月被围困到现在,在一般人的思维里,已经不会反转了,守城士兵应该快死光了,应该是山穷水尽的时刻了,而帅令传达不出来,加之大雪封锁,已经不是作战时机,所以外部援军也无法强势攻坚救援。
“猪肉平师傅会赢的对吧?”赵金奴固执的再次问。
皇后娘苦笑道:“娘真不知道。”
然而赵金奴就想听老妈回答,她觉得老妈已经看穿了一切,通常都能有正确答案。
皇后娘知道抽这丫头也没用处,河中府被围又不是她的错,于是摸摸她的小脑壳道:“你为何那么关心?”
荣德帝姬说道:“现在不但外面,就连皇宫里也是一片片针对他的质疑声,于是我也跟着倒霉,主要大家把他看做我和大傻的师父了,现在我都不受她们待见了,她们有的人说是灾星。”
皇后娘不禁大怒,却是想想也只能苦笑。世事就是这样的,当初希望借助小高的威望来稳定后宫,保护这两熊孩子,但任何事物有利就会有弊,如今高方平势微,倒高方平的言论那么多,当然和他有关系的人就会受到波及了……
荣德帝姬带着心爱的玩具,去找宝福帝姬。
以往人家想和赵金奴玩,赵金奴还要挑选一下呢。但现在真的变了,此番她没对皇后娘吹牛,她真的已经不受待见。
“这个……这个嘛……”宝福小萝莉躲在“家”里不肯出来,却又很眼红的看着赵金奴手里的玩具心动,但最终想到了娘吩咐不准和她玩,于是宝福帝姬摇头道:“不去了,我还有很多太后娘娘吩咐的功课没做,要是寒假结束完成不了,会打手心的。”
“我去不了,我也有功课要完成。”
“不好意思了,我娘不让我和你玩。”
不止是宝福帝姬,几乎所有的小公主都这么回答荣德,有的婉言谢绝,有的直接说“家长不许和你玩”。
赵金奴郁闷坏了,只得独自在皇城的雪景里,摆开了她心爱又独特的玩具,却没人来和她玩。
偶然间,刘青菁路过,见以往一向奸诈的荣德独自在雪里失落,太后娘娘当然知道原因。换以往她会幸灾乐祸,但现在自从调教小屁孩们以来,刘青菁心态转变还是比较大的。
于是刘青菁走了过去。
“高方平打得赢的对吧?”荣德又含着指头问道。
“他能赢,威胁本宫的事他都干过,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刘青菁说这么说,把荣德的手从嘴巴里拖出来,然后抽了几下,“都说过很多次了,不许把指头放在嘴巴里,这是你猪肉平师傅的卫生条例,要怪你就去怪他。”
“好啊。”赵金奴道。
这是刘青菁最喜欢这只萝莉的地方,就是干脆,她不会随意狡辩。
别的小屁孩一说什么就狡辩,一打就哭,一哭就请家长,那些妃子们一来就各种哭诉,什么“太后娘息怒,孩子小不懂事,他们都是陛下的骨血”什么什么滴,总之不论什么她们都有说辞,都拿皇帝做挡箭牌。
唯有这个荣德例外。那个赵大傻诸般不好,但也大抵和荣德一个尿性,给他后脑勺一掌的话他不会狡辩,会挠着头傻笑,表示他错了。
“不错,态度端正。”刘青菁笑道,“那么你要不要跟本宫去见陛下,算时间,差不多又该有西北军报来了。跟着本宫去,你就能第一时间知道你猪肉平师傅是否扑街了。”
“好啊。”荣德小萝莉就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
第七百零二章 大宋厉害了
去见了皇帝。
以往太后带着小萝莉来,肯定是找家长倒垃圾的。这次赵佶都懒得跑了,只是摆手道:“朕没空,太后勿要于这个时节来打扰。”
“官家误会了,哀家就是关系您,来看看各处是否暖和,是否舒适。”太后说道。
赵金奴又含着指头道:“您的第一猛臣猪肉平能打赢的对吧?”
“朕如何知道,小女娃娃别来烦恼。”赵佶有些不耐烦的叫了起来。
听到皇帝叫骂,又见她咬着指头,于是刘青菁正好有机会,把她的手拖出来,再小屁股上狠抽了几下。
赵佶恶狠狠的道:“太后打的好,有你对皇家子弟这样严加管教,朕就放心了。”
过了不久,张叔夜和陶节夫等人手持一份文报,匆匆忙忙的就闯入了进来。
赵佶更是一阵郁闷,这个时候还是想逃避,不想听人说话。于是荣德小萝莉又中枪了。
赵金奴被赵佶拖了过去,按在大腿上,朝屁股上抽了许多下,打的哇的一声就哭起来。这是皇帝的计谋,以往相公们不喜欢过问皇家事务,但凡见他们内部扯犊子,就会马上消失,找其他时间在来。
然而此番相公们没走,张叔夜愕然问道:“官家何故殴打帝姬?”
“朕烦着呢,她自来最不安分了,以往朕不想说她,但是现在国难时期则不能纵容了。”赵佶说道。
“额……臣等无意干涉陛下管教子女,但目下有重大消息,还需第一时间让陛下知道。”陶节夫和张叔夜赶忙道。
赵佶还是不想听。
但梁师成觉得,敢让他们在皇帝气头上来说的事,肯定很正面,而不是负面的。于是便开声道:“陛下,老仆觉得我大宋吉人天相,陛下英明神武,陛下钦点的小高相公骁勇善战,所谓瑞雪兆丰年,此番雪这么大,一定是有吉兆了,请陛下听之。”
赵佶不禁被老梁蛊惑的不明觉厉,于是只得暂时不打人了,放了赵金奴。
刘青菁故意道:“军国大事后宫不宜听之,哀家回避了。”
“无需如此,这也不是什么军国机密,就是一个喜信,应该让更多的人听之,应该举国同喜。”张叔夜道。
这下赵佶来了兴趣的道:“张卿勿要卖关子,快说给朕知晓,有何种好消息?”
张叔夜也不想专权,这事应该让枢密院来汇报,虽然老张也是枢密使,不过是副职,于是笑道:“还是让陶节夫给说陛下知晓吧?”
陶节夫便道:“禀报官家,天佑我大宋……河中府它……”
老陶也学会了张叔夜吊胃口的方式了,到此停了下来,又展开文册看了一下。
赵佶激动的道:“快说啊,是不是河中府守住了,西夏退兵了?”
“非也。”陶节夫摇头道:“官家圣明,您钦点的北方帅臣高方平,于十六日前主动出城,利用形势发动了河中府会战,持续三日后,河中府会战大捷,基本歼灭察哥部军团,俘虏四万余,除极少数不足一千的亲卫军带着主帅察哥突围逃亡外,至此,正式宣告西北战事全面性告捷。”
一秒……十秒……
赵佶发呆了许久后,险些怀疑听错了,又傻傻的道:“把战报重新念给朕听。”
就是他不吩咐,陶节夫自己也是想多念两遍,于是再道:“陛下圣明,随着河中府会战的胜利,至此,正式宣告西北战事全面性告捷,此番高方平神展开,在陛下英明的光环护佑下,高方平战略战术总体应用得当,西夏侵略军九死一生,四十万西夏军基本被歼,除不到一千的残部带着主帅察哥突围、还有被俘虏的四万余人,西夏军都死在了我大宋境内。”
“好!”赵佶大为激动的拍腿道:“小高他总算没辜负朕的期望,赢得了宋夏之战,一举结束了我朝的被动局面。”
荣德帝姬便一跳一跳的在旁边拍手叫好。然后小萝莉又神色诡异的看着刘青菁,觉得女魔王已经看穿了一切,之前竟是只有她一人觉得高方平会赢?
现在荣德虽然又调皮了,然而赵佶这下看她顺眼了,伸手摸摸她的小脑袋。
张叔夜补充道:“还有另外的好消息。”
“哦。”赵佶笑道:“快些说来,好消息自是越多越好,难道除了胜战,小高又有什么收获?”
张叔夜道:“另有北方转运司呈交户部的文书称,此番宋夏之战,累积缴获敌方良马三万多匹……”
“啊!”赵佶震惊了,这真比打了胜战还高兴,因为这直接就是钱。三万多良马,这对于大宋的意义非常牛了。
以往啊,大宋直接就没有这么多的良马,那是愿意花钱也买不到的,因为不论吐蕃、西夏、辽国,再差钱也不会把堪用的战马成批次卖给大宋。最多只有一些走私商人,会小批量进行走私输送,但那个价格太高,而且数量太少。
那么大宋的战马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
就是马政旗下挂靠的诸如女真人曾头市那样的地方,最好的年景,一年能提供九百匹战马给朝廷、参与服役。但因为宋人不擅于养马,加之军队的低效和腐败,军马状况不容乐观,九百匹战马的输入,基本只够原有战马损耗之后的补充。
且马的成长本身成本在大宋是下不来的,加之各级官僚的低效腐败,真正被采购了服役的军马代价实在太大,具体到各军系的采购价,平均三百五十贯以上一匹。就这,也只是采购价格还不算维护。
也就是说,此番北方转运司缴获三万多匹四岁口的良马,算价值的话,那直接等于意外获得了七八百万贯的收入了。
帐当然也不能完全这样去算,但是户部兵部怎么算无所谓,总之在赵佶概念里,此番小高不但打了大胜战,还狠狠的赚了一大笔钱。
“实在是好啊,小高这孩子,总算方方面面成熟了,已正式成为我大宋中流砥柱。”赵佶又大笑道。
张叔夜神色古怪的道:“还有另外的好消息。”
“啊。”赵佶顿时嘴巴要笑歪了,“朕说了,今个快过节,朕高兴,于是你等有什么消息就尽管奏来,朕保证耐心的等着听,不做其他事了。”
张叔夜道:“北方转运司还有文报,战场收获不止如此。河中府会战后,高方平组织无数百姓参与打扫战场,还组织了一批商人去战地,现场收购战争过后的废物进行再利用,他把一些以往没用的废物垃圾,全部卖给了战地商人,除了分给劳作的百姓报酬之外……还结余了近一百三十多万贯!”
“……”刘青菁不禁和荣德帝姬面面相视了起来。
就连陶节夫也很觉得这很玄幻,可惜既然是北方转运司当做正式的文报送了来,那肯定是真的,这种账目那孙子只会少报,而绝对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多报的。妈的高方平又不是王黼,王黼那个奸贼才喜欢好大喜功的多报,然后盘剥百姓进行填补。
想到这些陶节夫眼睛红红的,很激动。以往张叔夜说的没错,那些年的那些事,大宋处于被动,打了无数的战,然而因为打不赢,始终处于挨打的局面,所以根本没有战争红利。打扫战场,缴获物资和军马、包括战争过后的赔偿,那都是胜利者的专利,只有胜利者拥有。
大宋以往并没有全部输,但真真实实的说来,从未有过资格获得战争红利。就算不吃亏的时候,都经常签署不平等条约,别说红利了。大多都是缴纳保护费买那镜花水月似的平安,一年又一年,停战就年年岁岁的给西夏钱,觉得钱不够了,他们就又起兵了。
总体就这么一回事。
包括对待大理国从无战事,大理人戾气也最不重,还是大宋属国,譬如大理皇帝理论上也是接受大宋皇帝册封的,但这不是真正的属国,大理从不需要给大宋上贡,相反大宋每年会依照惯例给他们赏赐。
每几年大理来人朝见,都会带来一批上贡,但是大宋会加倍的给他们回礼,让他们带着天朝上国的恩赐回去。
这就是一直以来的大宋。
陶节夫激动的眼睛发红的原因就是,此番的意义,不止是高方平打赢了宋夏之战那么简单,老实说陶节夫自身也是打赢过战争的。但那不叫真正的赢,唯有这一次是统治性、战略性的真正胜利。
一举扭转了大宋开国以来,被蛮族压制的被动局面。
皇帝没说错,高方平已经长成。经过了此战洗礼后,大宋军人的士气和思维,包括百姓的风气,都会有一个扭转。更重要的在于,高方平赢了战争的同时,也把他手里的西北方面军,完完全全变为了一只血与火中走出来的铁军。
一只完胜西夏四十万大军的真正精锐。
也中途闻讯赶来凑热闹的梁中书,具体知道了细节后,竖起大拇指道:“盛名之下果无虚士,小婿总体毛病不少,但再多的缺点,也遮掩不住他之光芒,陛下圣明,这个新一代的不败帅臣,正式您一己之力培养的。”
赵佶就爱听这些个奸臣这么说,笑道:“就是,朕早说了勿要那么为他操心的,朕的眼光又怎会随便出错。亏了他们还整天唱衰,说朕和小高的不是。”
第七百零三章 又有幺蛾子了
“你们说的具体我也不多,但听起来厉害了,我大魔王师傅果真比妖怪兵能打对吧?”荣德小萝莉忽然插口道。
却是显恭皇后不在这里,也没人想打这个胡言乱语的萝莉的后脑勺。
于相互的吹捧高兴中,皇帝这里显得越来越热闹了,聚集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到处是天佑大宋,陛下圣明的歌功颂德之声。
不得不说,自赵佶出生以来,这真是最高兴最荣耀的一次,以往的“形势一派大好”,和这次那是没法比拟的。
赵佶就算再不懂也明白一点,以往的各位帅臣们所谓的“胜战”,或许在大宋那也真叫胜战,但也真的和这次没法比。
加之但凡能在皇城行走的这些家伙们,没谁不奸,一片歌功颂德声中,显然说明皇帝此番的功劳比谁都大,于是赵佶更加爽歪歪了。
就连借助大流也混了进来的张克公,此番也不咬人了,应景似的喊了两句天佑大宋什么的。但是打死他,他也不说陛下圣明。因为在张克公眼睛里赵佶是个大棒槌,小老张他不喜欢说谎话。
张叔夜对目下的形势大皱眉头,之所以不第一时间在中堂讨论,而是和陶节夫一起以枢密院的身份来做战事汇报,就是老张不想惹出这个大家凑热闹的局面来啊。
否则半年一度的大朝会又要到了,何不留着大朝会说呢?
“咳咳……”
张叔夜轻咳了两声后,大家的声气落了下来。
张叔夜这才道:“我大宋这些年如履薄冰,始终处于夹缝中求生存。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它是否就因为一场胜利,而没有其他问题了?要我看未必啊。它仍旧有着太多的深层次问题,有着太多的漏洞,等待着咱们去解决。高兴的仍旧太早,仍旧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关注,需要去部署。”
赵佶一阵尴尬。
包括陶节夫、其余人也纷纷一脸黑线,有些受不了他。
然而没办法,西北大捷国战胜利,那是皇帝都有面子的事。这个从始至终一力在抬举高方平的相爷,现在他老张的身望当然也会随着门生高方平的大获全胜,而水涨船高。
所以理论上蔡京不再的现在,老张还真就是掌握话语权的扛把子。赵佶都不好意思让老张闭嘴。
张克公打算说点什么,张叔夜却指着他的鼻子道:“你闭嘴,这里不是朝议,你敢乱来老夫便以家法伺候,这是陛下亲自给老夫的权限。”
“……”赵佶想了想,还真说过这样的话呢,所以又是一阵尴尬。
张叔夜又道:“官家,不是老臣不合时宜,不是老臣想唱衰大宋、想唱反调,而是西北的胜利并非就此万事大吉,还有诸多事宜需要解决。”
赵佶只得道:“张卿言重了,没谁说你唱衰大宋,事实上自国战以来你几乎很少睡眠,白发又多了些,这些朕是知道的,朕也是心疼的。”
张叔夜点点头又道:“喜悦的消息说完了,下面有个不太好的消息。”
赵佶便郁闷了,好在听了很多的好消息,底子厚,应该又能扛一波坏消息了吧?
想着,赵佶只得道:“不好的消息,张卿应该主持中书门下商议,若实在需要叫朕知晓,就说来吧。”
张叔夜道:“我大宋派驻于辽国的使臣,传回消息说辽国欲派使者前来。”
“好啊。”赵佶笑了,还以为是辽国来祝贺大宋胜利呢。
张叔夜却道:“陛下勿要高兴,他们肯定是来捣乱的,就如三年多以前陶节夫打下银州,种师道兵至西平府后,辽国就坐不住,来做和事佬让休兵,他们不想我大宋拿到太多利益的。”
“又是这样啊。”赵佶便不高兴了。
张叔夜道:“所以臣断定以他高方平的尿性,赢得国战是不会就这么算了的。所谓乘他病要他命的高氏风格,高方平目下仍在整军备战,他一定会在腊月过去后,继续越过长城进兵夏州和西平府,形成报复西夏的灭国之态。这样才能为我大宋在后续谈判中,拿会最多利益来。但就因为此番辽国的介入,兴许等不到二月高方平出兵,议和使者又会集中在汴京,陛下需要衡量,以便马上做出应对。”
赵佶想死的心都有了,想到上次的谈判,各种无人权,各种难缠,就一阵心中郁闷。
现在辽国的使者还没有来,也不知道最终会是谁来,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坏消息。是即将需要在外交国策层面上面对的东西,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张叔夜的“邀请函”已经发出去了。
是的理论上辽国的使者不是说来就来,之所以先有消息传来,就是需要大宋邀请,否则那只是他们单方面来“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