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些所有的幺蛾子,现今都被高方平给按死在地了。
  因为高方平的强势不可阻挡,蔡京放弃了挣扎,放手了政治。既然打算安全退休了,他当然就不继续折腾各种钱政、各种官制改革了。既然不折腾了,不做不错,老蔡他当然也就不会被道士利用了。这叫无欲则刚。
  在这个气候之下,虽然道士以另外的方式进京了,却也被高方平吊起来抽了一顿、赶回老家江南去了。
  所以高方平觉得苏辙他要求太高了,我大魔王其实已经尽力,已经做了很多了。不能要求老子在不洗牌的情况下再有大动作的。
  否则历史上过渡到了奇葩的政和三年之后,大宋民生和政治形势急转直下的同时,辽国进一步失去控制力。而政和二年心生了肉刺的阿骨打,恰逢政和三年哥哥乌雅束过世,阿骨打走上前台。
  于是辽宋两国加速糜烂的时候,阿骨打在加快兼并周边,正式开始了广积粮步伐。
  这是真的,阿骨打是真的雄才大略,作为蛮子他接任女真节度使之后,除了练兵,加速牧马外,还带领着那群渔猎民族进行农耕积累,这就真是他开挂的地方。这对于当时的女真是生产力的转变,其意义于那个时代,其实和高方平带领大宋从农耕向工业化转变的性质是一样的。
  任何战争的成功其实都是生产力的成功,有能力颠覆传统,进行生产力进化的人一定是领袖。此点上,阿骨打是个成功的人。
  不过那些是历史,现在是高方平的演义,关于辽国和女真的问题也被高方平给初步按住了。那么目下看,世界就算乱了起来,程度和烈度也是有限的。
  正当高方平在YY着老苏要求太高、我大魔王官瘾还没有过够的时候,忽然传来噩耗:苏辙在路途上病逝了。
  难怪他走的那么急,甚至不想和皇帝告别了,实在是他自己知道命不久了。于是这一去竟是仅仅才到达陈留,老苏就不在了。
  随同护送苏辙的禁军军士,快马赶回报给高方平的时候,高方平要求把老苏的遗体送会汴京来,举行国礼,进行追悼。
  然后安抚老苏的家人别急,走完了程序他的遗体会有高方平顺路带进四川去安葬。
  苏辙生前得罪的人较多,就连户部的同事也没几个来的。礼部和吏部的官僚走程序来了些。
  老蔡不喜欢苏辙,不过还是送来了花环,赵佶没来,也送了花环外加追封。
  经过了整顿的《汴京时报》以懒洋洋的语态报道:枢密使张叔夜、中书侍郎梁子美、高方平一同出席了追悼会。
  其后,爱面子的张商英又追去《汴京时报》整顿了一番,追问“你们是不是眼睛瞎了,谁审的稿,我张商英也出席了为什么没我的名字”。
  汗。汴京时报被老张骂的鸡飞狗跳,人家自来都只报常委的名字,其他都归类“随行官员”就完结了,这是版面所决定的,否则等把一串官员名字写完了,就没有地方写其他了。
  预感到老张那祸国殃民的压力,汴京时报去找新的礼部尚书刘正夫求救,结果刘正夫更爱面子,寻思我老刘也去了追悼会的,这表明了是要紧追着张叔夜和高方平的政治脚步,然而你们这些龟孙、竟敢选择性把我老刘爹的名字归类为“随行官员”。
  于是老刘比张商英更猛的批了他们一顿,规定:以后除了常委们,部委主官的名字也需要名列,不许模糊处理。
  于是,就形成了汴京时报的新规矩。
  然而又重新回到汴京时报任职的李清照最喜欢和自家报纸对着干了,专门为此写了一篇专栏讽刺刘正夫。
  这下好,李清照就被刘太后请去喝茶了,张商英也不敢去搭救她了。最终是高方平厚着脸皮去宫里把李清照捞了出来,为此又被刘青菁逼迫在墙角调戏了一番。
  总之为了正义,大魔王牺牲还是挺大的。以后谁在敢说我奉献牺牲的不够,就和谁急……
  似乎是老天爷要辉映苏辙的去世。
  这边苏辙的追悼会才结束,另一边,正在来访路上的辽国使节团也出幺蛾子。有辽国快马使者来汴京送信:此番受辽皇委派、随萧皇后一同出访的大辽国北府参知政事、北府枢密副使耶律俨在路上病逝了。
  在历史上,老俨他要明年才上路的,但想不到今年就去世了。因为老耶律他感觉孤独,在路途中听闻老友苏辙去世的消息后,那“物是人非”的心态下,于是耶律俨也去了。
  是的老耶律除了是苏轼和苏辙的好友,还是一生的文友。
  此番耶律俨随萧皇后出使,在辽国内部政治上,被理解为了监督萧的里兰的行为,辽国官僚们认为老耶律害怕萧的里兰丧权辱国,于是耶律俨拖着病体,倚老卖老,找天祚皇帝强势要求要一同出使。
  天祚皇帝真拿他没有办法,这家伙虽然是汉人、却是个叔父一般的存在,道宗皇帝亲自任命的辅政顾命大臣,于是哪怕此举显得有些不给皇后和萧家面子,也只得同意耶律俨随同出使了。
  其实大家都想多了,时至今日的老耶律在政治上已经没什么影响力,辽国病入膏肓他也管不了了,他随萧皇后出使只有一个用意:他知道身体越来越不好,作为汉人想最后来南朝看一眼,顺便见见还活着的老友。
  这些便是萧的里兰写给高方平的私信内容,严格来说萧家和耶律俨是政敌,不过萧的里兰打算在这事上装逼一下,于是希望高方平帮忙,在汴京以盟国的立场、以汉家正统的身份,给耶律俨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
  这简直瞌睡遇到枕头,高方平回信萧的里兰:完全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妈的这又是一次龌蹉的行为,萧的里兰来这一手,除了表示大度外,还想借用这类似“认祖归宗”的事,彻底把李俨的一生否定,排挤出辽国的核心政治圈外。
  这除了是老萧打击政敌的手段,对于萧的里兰也至关重要。因为耶律俨的存在,导致了辽国汉人进入了核心政治圈,一起共治辽国。于是人都是自私的,这个问题上作为辽国“八旗子弟”的萧族,自然见不惯。萧族当然不想汉人进去契丹的核心政治圈。
  于是萧皇后就打算借用这一事件,让老耶律的赞礼在汉人的正宗——汴京举行。
  这看起来是一次权益的礼仪,而实际上在辽国内部有政治意义,大家看到了耶律俨的“认祖归宗”后,自然而然会对汉人有一定防备,把汉族官员节制住,排挤出核心圈子。这样一来,萧族当然就拿到了更大的政治份额。
  对于高方平这也很好。一旦汉族官员群体被排挤在辽国核心政治圈外,一定程度上,汉人在辽国的政治地位也就会下降了。那么,燕京那个汉化最严重的地方,对辽国的归属感会进一步弱化。于是这就是高方平将来图谋燕云之地的导火索之一。
  嘿嘿,高方平和他们萧家是政治盟友,两方都是政治强人,会进行无数次的政治利益交换,但终究有一番是带路党。到底高方平是宋国带路党,还是萧家是辽国带路党,兴许不用十年,就会水落石出。
  但现在暂时不知道谁胜谁负,因为两国都有一大群药丸党,宋国的药丸党整天咒骂猪肉平药丸,什么事都可以套上“大宋恐成最大输家”。譬如前阵子热气球飞天,有人说,“热气球飞天,大宋恐成最大输家,因为这项技术最终会被大宋冷藏,而被辽国用于军事,于是宋国必输”。
  “万吨大船首航,大宋恐成最大输家”。
  “第二代蒸汽机装船试航成功,大宋恐成最大输家”。总之和牛明白胡市们一样,这些家伙他们还真能编造出通顺又成立的逻辑来。
  辽国也同样,一大群药丸党整天说宋国的空气比辽国的新鲜。唯一不同的在于他们不敢骂老萧,因为老萧会和谐他们。在大宋猪肉平虽然也维稳,却是脾气真比老萧好些的。
  所以萧的里兰娘娘此番厉害了,给小高带来的礼物还真是丰厚呢。不枉高方平送个熊猫头给她了。
  不好的在于老耶律和苏辙一样是值得尊敬的人,这样去利用一个过世的老人,似乎显得不地道了些。
  现在高方平最后就等着萧的里兰进汴京后,见她一面就上路赴任去了。
  然而还没等到萧的里兰进汴京,蔡京以首相身份来了手谕,让高方平去中书参加一次会议,说是重新论证铁路的可行性。
  在已经基本定调的事上这样的用词,不用听会议高方平也知道,又她娘的出幺蛾子了。
  来到中堂的时候,他们汇同了各部堂官以及随员,近五十个中书的官员,看似已经热闹了一阵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我又任性了
  高方平慢悠悠走进中堂的时候,其他人面色古怪,老蔡则是笑了笑道:“小高快来,坐吧。”
  高方平坐过来之后,翻开放在自己面前的文报看了一下,的确是关于所谓“铁路可行性”的一些问题。这是工部、户部、兵部三个大部头一起提交中书的质疑文件,妈的来势汹汹啊。
  张叔夜神色暧昧,看起来老张他不是管这一口,但似乎因为他不知道是铁路,的确把三部委提出的质疑给当真了。
  蔡京捻者胡须笑道:“早前呢,因为你的发明你的事一向都神奇,让人信任,所以关于铁路的话题已经被炒热很久。只是说,总感觉那个时期大家都在人云亦云,只知道神奇,并且未见到真实的利益和作用。”
  到此老蔡停下喝了一口茶水,不经意的扫了常委之一的何执中一眼。
  到此高方平感觉很不好,知道这些家伙又开始扯犊子了。不出意外的话已经敢肯定了,他们不但要拿风水说事,更要拿高方平正在批的“迷信”说事。
  并且这次居然有三个部委敢跳出来,一定是尚书右丞兼兵部尚书何执中在这个问题上反对的。这条老狗此番一定涉及了他较大的利益,一向咬人不出声的他终于出声了。
  高方平也明白老蔡的意思了,老蔡发言后暧昧的看了一眼何执中,就是在提醒高方平:这次不是我老蔡和你对着干,你不要来找我拉仇恨。
  思考间,其他人不吭气,老蔡接着又道:“现在事到临头,你即将进成都了,即将开展这个传说中的天路工程。但你别怪咱们在这里提出质疑,在这即将展开的劳民伤财的超级大工程之中,你如何确保能在那艰难的蜀道上把天路修通,而不是成为一次失败的工程?就算真的成功了,你如何确保有市场、且真的能发挥作用?来自沧州的几万流民,即将在你的意见之下,转什么‘铁道兵’编制,这是我朝尚未有过的先例。事关到无数的财政预算、安全性等等问题,所以小高,你不能责怪兵部对此的担忧。”
  这是进一步点明了是何执中在跳,高方平撇撇嘴,懒得多说的样子道:“我有把握的。”
  “你……”原本不打算发言的张叔夜有点受不了他,敲着桌子道:“把你这套收起来,这里不是你成都府路行营,而是中书,你知道的,你那套流氓方式不能在这里施展,至少现在不能。”
  被骂了以后高方平只得收敛了些,尴尬的道:“其实我得为你们的质疑叫一声好,有质疑是正常的。毕竟现在没谁也见过铁路,所谓的用处也是我用嘴说出来的。如果说,仅仅我猪肉平说铁路好,就大家一起跟我修铁路。那不是和神霄宫好、天下就到处修建神霄万寿宫的林灵素一路货色了对不?”
  张叔夜和蔡京也不禁愣了愣,面面相视了起来。
  梁中书则是没心没肺的样子,他关心个蛋的铁路啊,就如他不关心江南各地正在修建的神霄万寿宫一样。在老梁这个老狐狸看来,不论是林灵素发动建设万寿宫,还是高方平发动建设铁路,都是一个模式:捞钱、捞声望,捞班底、捞信徒。
  于是老梁不关心什么工程,只关心政治气候,他在观察大家对猪肉平的质疑有多深,猪肉平的底气又有多足?
  至于其他几个部来参会的官员全部低着头喝茶。
  场面停顿了少顷,老梁爹暂时没看懂目下出的什么幺蛾子,于是决定不发言了。继续静观其变。
  在高方平看来,张叔夜此番参与进来,老张他是在“合理的质疑”。他虽然信任高方平,但这条所谓的天路,在设想中所动用的民力实在太多,工程太大,时间太久。这样的事,所涉及的民户迁移安置等等后续工作,非常的复杂。最直接的就是:老张现在仍旧不知道铁路是什么,不知道能发挥多大作用。
  至于蔡京,高方平懂的他是个老滑头。早先他放手政治,不想抓权了。但这次事件显然东南系和道士又介入了,给了皇帝一些不好的指引。然后是何执中在推动这一反对提议。
  现在的老蔡的确可以不管高方平做什么,但有个问题在于,一旦形成气候让皇帝疑惑、皇帝主动去询问老常这个首相一些问题,老蔡又不清楚本质,于是他会来个不做不错,反手把高方平请来这里喝茶了。
  不用去想,现在那个跑回老家去的林灵素,他仍旧是御前行走的金羽门客,他肯定在这事上用各种风水术语,给皇帝说了许多,忽悠皇帝铁路不是好东西。
  其次蔡卞上书,在民生民力、旷日持久、作用不明等问题上,帮助皇帝形成疑问。然后何执中这个老家伙带领兵部跳出来,在“铁道兵”编制和安全的问题进了很多谗言。
  并且,这些人他们现在手法高明了,不敢直接拿高方平说事,改而拿中书门下说事。
  如果换个人,他们会从工程发起人“密谋贪污、劳民伤财”方面去套。但事关高方平他们不敢,于是就把这事,变为一个“中书门下考虑欠佳”的国策说事。
  出现这个幺蛾子,还是只有一个原因,林灵素和蔡卞、何执中这些人始终是宠臣。
  于是皇帝在一定程度上被忽悠后,鉴于现在蔡京威望下降,所以皇帝真会以问责的语气老蔡去喝茶的。妈的老蔡好歹还是个首相,他去皇帝那边顶了一通雷下来,自然高方平也就不安逸,被请来中书喝茶了。
  这个期间高方平始终在思考着,一句话不说,不过也基本把这次幺蛾子的前因后果思考了个七七八八了。
  张叔夜皱着眉,伸手过去高方平眼前摇晃一下道:“小高说话啊?”
  “没什么可说的。”高方平摊手道。
  老张顿时皱眉头道:“你怎么这样……”
  高方平敲桌子打断道:“我就这样。这么说吧,我知道一旦出现这幕,我在这里不论说什么,肯定都被否,没用。如果是可以转圜的事,你们会提前知会我,太师会私下和下官我沟通对不对?既然已经到了中书门下的正式讨论,我还真知道这事药丸。”
  老蔡有些尴尬,却也笑了笑寻思,你小子倒是有自知之明。
  张叔夜则是愣了愣道:“那么是不是真的就这样了,之前抛出来的话题铁路只是你的一次玩笑?”
  高方平道:“并不是。你们不修我自己修,工部户部兵部不支持,我成都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工程。”
  我@#¥。
  老蔡老张老梁、加上何执中四人一起惊悚了起来,同声道:“你又犯浑了啊?”
  高方平不急不缓的喝了一口茶,呵呵笑道:“我还真犯浑了。话放这里,中书不支持我更高兴。为什么呢?吃人的嘴短,真在这个问题上把部委牵连了进来,我就哭瞎了,要整天面临一群汴京官僚的指手画脚,是不是这个道理?然而我成都自己干呢,一切就都清静了。”
  “……”
  老蔡和老张面面相视了起来,真的对他很无语。
  无奈的在于,这样一来就真的谁也拿猪肉平没办法了,原则上中书门下真没权利指挥地方州府怎么干。
  高方平的“判成都府”任命已经成为了圣旨,所以他这个西南边陲第一重将并不是中书门下的下属,是直接对赵佶负责的。中书门下只是代表赵佶监督高方平,在高方平做错了、闯了大祸后,才能用二次判定权说:因为你修铁路出了大事,所以往后你不准修了。
  这就是规则。
  所以高方平只要不问中央要钱的话,他们就直接哭瞎,他们现在还真不能说“不准你成都修铁路”。有那么简单的话,高方平已经下令杭州“不许修建道观”了。
  “这下知道我猪肉平的厉害了不是?”高方平又在这个常委会上嘿嘿笑道,“你们都怕我,想把我弄出京城去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我都答应去成都了?你们还能拿我咋整?想不让我修铁路可以,你们抗旨,免去我判成都府路,我不是成都主政当然就修不了了。然而那样一来你们更惨,我就留在这个京城里YY,顺便整天戳你们的眼睛,看看到底谁怕谁?”
  老梁这辈子最怕中书侍郎做不安稳,就想把这半个儿子赶出京去,至少让你老梁爹我做满一届中书不是?所以现在听这犊子又丧心病狂的拿这个问题炒冷饭,梁中书当即很忠勇的发言:“我认为铁路乃是大国重器,必须修出来。”
  张叔夜很想把梁中书一脚踹死,因为老梁这很显然的就是“虽然不知道铁路是什么,但应该是很厉害的样子所以支持”了,这种棒槌坐在中书也是让人醉了。
  老张便迟疑道:“问题在于,你为啥就要修建这尚未知道效果的铁路呢?几千里路、用铁铺就出来,想想都让人觉得恐怖,那样的资源耗费……”
  高方平又抱拳打断道:“相公,小子我又要任性一次。这里其实真不是讲道理的场合,就一句话,我必修。蔡卞可以在东南修神霄万寿宫,还带起全国的风气,我为啥就不能在成都府修铁路呢?就这样吧。谁要问我铁路有什么作用?我决定不会回答你们,我会先去问修建神霄万寿宫有什么作用?其实有一点是肯定的,官家不会随意质疑林灵素和蔡卞他们修道观,难道会随便质疑我修铁路?林灵素他们敢把道观吹的神奇无比,论吹牛的话我猪肉平怕过谁来。我难道不可以把铁路对官家形容成长城、长龙的意义吗?官家自来喜欢宏大新奇的事物,他会理解我的。”
  蔡京呵呵笑道:“小高你不要一摸就跳,说都说不得。既如此,你也算解除了老夫的难题,既然不是全国性政策,老夫认为这只是地方政府的一种尝试和摸索,无需在中书门下讨论,这便否决这次三部委的提议吧。”
  言罢起身,老蔡一副甩脱了的样子,在文件上签字之后就离开了。于是这就真的不是一个国策了,只是地方自己的事务。
  大宋的官很好做,律法相当简陋,法不禁止皆可为。于是现在就真的没人管的了高方平折腾什么了。话说现在大宋的全部家底,都是高方平在没有法规的情况下,强势捣鼓出来的。
  这些家伙他们变着法的对我猪肉平围追堵截,又怎是那么容易得逞的,他们是阻止不了大魔王前进的。
  说起来高方平自己测算过,中央财政不想支持,成都勒紧裤腰带的话,应该可以自己扛下来。
  如果高方平采用其他模式,以承包工段的方式把工程放出来,让各地奸商投标、加以培训后让去修,成本更低,更快。
  只是说,在这个工程上高方平不能用这个模式,因为那是完完全全的美国似血汗工程了。那些来自各方的奸商为了中标,会强势压低价格,然而为了平衡成本,他们会偷工减料。
  最严重的,会在他们麾下产生一大群近似奴隶的工人,把工价压制到最低限度。
  工人的工价在任何政府治下都不会太高,但是太低高方平接受不了,因为那完全没有好处,又是一次加速的财富剥削和集中,对国朝的全盘经济不利。很简单,工人没钱没积累的话,铁路的沿途就不会真的有小镇,不会真的有经济,因为工人消费不起,没消费的地方就不叫“市”。
  这就是不能没有资本,但不能完全放任资本的原因。政府的属性是保民生,而资本的属性是兼并赚钱剥削,所以在终极形态上、这两个事物最终会冲突。总有一番要妥协,成王败寇,资本占上风近而主导的话,就是资本主义。政府占上风控场的话就是社会主义。
  于是这个工程上哪怕成本高些,高方平也不敢放任资本去控场,必须国企和政府控场。
  否则的话为了中标后平衡成本,以关七这类鲨鱼的尿性而言是没有惊喜的,他真能把万吨大船开到非洲口岸或者其他口岸,进口各种黑色、绿色、棕色的奴隶来做劳动力。
  这当然能最快的让帝国崛起,事实上后世那一票西方发达国家就是这样做食尸怪崛起的,不过出来混是要还的,当有一天工程做完了,这群人又不能真的杀光,人家也不想回去了,落地生根了。于是就形成了后世食尸怪们的社会浩劫。
  所以这次的工程钱是次要问题,所涉及的户口、人员结构,劳力结构才是重中之中,必须官府在其中控场。


第九百三十三章 小老张又调皮了
  国企当然低效,那是因为他们的责任不全是赚钱。目的的不同,当然会导致细节操作的不同。国企之所以臃肿,大家懒懒散散,那是因为在困难时候他们也不能随便解雇员工。那个时候他的任务不是生产赚钱,而是不给社会增加负担。不要以为西方工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