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方平一阵头疼:“妈的我险些被你绕晕。你的确懂了,但你仍旧在以诉棍方式来理解、来圆这个逻辑,我也是醉了。好在不论是走哪种方式,你总是懂了。虽然你以诉棍的路线来理解这让我很不爽,但赵鼎就是赵鼎,你不是时静杰不是时文彬,我无法用他们的标准来要求你。”
赵鼎摊手道:“所以呢,我闲置的快发霉了,有我清廉的官员真不多,可我这样的人老受到你迫害打压,这很不好。你到底要不要把我放出来做事,郑居中都能进成都,难道我赵鼎不能,成都虽然不好可总比闲置在家里好,让我出来吧,别在坑我,您已经压制了我三四年,还嫌不够吗?”
高方平这才点头道:“成都你就不要去了。我的规矩是信任的人放外面,诡异的带走。既然看起来你脑子的坑填平了,你就在京师任职吧。是的最终你做到了,开封府是你的了。希望这不是一个错误决定,你会让我的决定成为错误吗?”
赵鼎一阵狂喜,若能出任执掌开封府,真的就大圆满了。好在虽然步步心惊,几经波折,最终大魔王还是念旧情的。
“这么来说您信任我?”赵鼎问道。
“我一直都信任你,只是不太喜欢你的方式,此点无法调和,就像你不喜欢我的方式一样。”高方平道,“现在既然我要走了,看不见心不烦。为了让你这个清廉公正的人出来做事,我把林摅越王偲等许多人都得罪了。”
赵鼎不以为然的道:“你放林摅出来做完事,又整倒他,分明是你过河拆桥行为,也是为了我了?这噱头下官可背不住,勿要乱说,这不关我赵鼎的事。”
高方平道:“真是为了你。显然你比林摅更适合开封府,但你是小诉棍,那个时期你根本无能力处理开封府事。总要有人做脏活,总要有人来牺牲,林摅就是这个人。他打江山,公正的你来守江山,简不简单。那个时候若把你放上来,你就废了。你真以为东南系安好心抬举你?你赵鼎铁定因路线问题被道士拖下水,成为我大魔王的拦路虎,进而被我打倒在地,一旦把我得罪真了,你永远起不来,除非我死了。懂了吗?”
赵鼎看他这么认真,也是一阵惊恐,大魔王真的太坏了。他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这些地方。现在我赵鼎虽然得到了开封府,却总感觉太过亏待林摅了,心理有些不安。
高方平离开书房前,拍拍他的肩膀道:“亏待林摅的问题别多想,想下去是个死结。如果我做你这心思,宋夏之战就打不赢。好歹林摅还有官做,但提前牺牲在宋夏战场上的那些烈士,能否让你赵大人有同样的不安心思呢?他们享受不到、也无法看到大宋现在的黎明。所以你不要整天和老子扯什么‘公平’,因为若要公平,一个都不上前线,全部一起被蛮子日翻在地最公平了,有木有?陶节夫的半生、包括儿子,奉献在了宋夏之战,末了他坐在轮椅上傻傻的说‘察哥怎么还没死’,是我让察哥活下来的。其后我的行为进一步让他脑损伤,他家人现在都在怪我。所以这对老陶公平吗,对我又公平吗?老子和陶节夫尚且要不到公平,所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公平只是个传说,它看似一直有,却从未出现过。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公平,你要谨记此点。”
赵鼎愣了愣,看着他单薄的背影离开了书房,说不上惊为天人,却是比之前、觉得大魔王顺眼了一些。
但仔细一想又不对,总体上他太没节操了,别人不知道他我赵鼎还不知道他的事吗,哎,果然是个矛盾的人……
第九百四十八章 一路风雨没彩虹
赵鼎的确是个口碑好官声好的人,所以林摅扑街后,赵鼎上开封府的事一点阻力没有。
毕竟起初就是打算让他上的,当时是高方平直接犯浑,进中书去把赵鼎升职的文书给提走,说不成熟,仍需权衡。
既然现在大魔王不压着赵鼎了,他名声这么好的人,就真的脱离五指山压迫了,哗啦一下就蹦跶起来了,以江州政绩的理由进官一级,等候着上任开封府的圣旨下达。
是的开封府尹的任命需要圣旨。
说服皇帝也简单。赵佶虽然不知道赵鼎是哪根葱,然而小赵早期就是张叔夜的门生,在猪肉平出道之前时期,是被张叔夜当做未来宰相苗子看待的人。那么关于赵鼎的任命,由高方平说服蔡京签字后,就成为了中书门下对皇帝的建议。
由目下说了算的张叔夜拿着“建议”去说服皇帝,于是赵佶会没心没肺的签字,那就成为圣旨了。
宗泽已经开始主持工部的工作,但名分上还有些麻烦。赵佶迟迟没有签字加他工部尚书衔。因为宗泽口碑比赵鼎坏多了,他骂朝廷骂皇家的劣迹不止一次。
尚书也需要皇帝的任命才能生效。至于小李纲倒是简单,不需要通过赵佶。因为他还年轻,资历还少,哪怕当初是状元及第,也不适合现在任命尚书。那么既然不是尚书,只是左侍郎的话,在官衔差别不大的时候,中书门下就可以任命,也就是说蔡京高方平梁子美等人签字后,李纲就能在没有尚书衔的时候,主持户部工作。
这个过程甚至不需要何执中和张叔夜签字。不需要何执中签字是因为哪怕他反对也不影响李纲的任命。不需要张叔夜是因为,户部是门下省部门,不是枢密院的,这种任命无需他参与。
这些事现在基本尘埃落定了,也就到了高方平离开的时候。
马上就是中秋,真该上路了。原想着当初承诺过,要在汴京备下一壶浊酒见萧的里兰一面。但现在她都还没到,有快马来报说,那个娘们觉得大宋的花花世界太新奇了,于是走的忒慢,一路游山玩水,但凡遇到寺庙就烧香,于是现在都没进大名府。那么高方平就真不等她了。
好在她此来没太多事务,就是一个回访,加深宋辽两国的联系。
然后利用她信佛的噱头,以美女皇后身份这么一路拜佛,最终把舍利带到汴京大相国寺,借助赵佶仍些恐辽症的现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赵佶对道士的依赖思想,做到既不违背大宋宽待宗教的基调,同时又佛道平衡。
这些事无需高方平参与,萧的里兰是皇后,自是赵佶亲自带着赵金奴她娘接待。背后又有张叔夜时文彬他们把持,不至于有什么幺蛾子。
说是说不至于有幺蛾子,但高方平仍旧不放心的写信给萧的里兰,于信中坦言道:“大宋皇帝性格随和,喜好新奇事物,又是一个颜值崇拜者。但凡长的美的人不论男女,咱们皇帝都会很亲近。所以大宋皇帝一定会喜欢萧的里兰娘娘您的,会在访问期间和您无话不谈,多次接触。根据小臣高方平在辽国和您座谈的经验看,您那一套套佛家理论险些把我都给洗脑了,所以是朋友的话,您可以对咱们皇帝适当提及佛家理论,但切记不要深入,点到就止。我要的是平衡,若我在成都府冷不丁听到皇帝改而信佛,要搞什么千佛大会,那么我会很生气,后果也会很严重。”
这封信由韩世忠亲自送去了,也不知道萧的里兰接到信是什么表情?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她的感情是肯定的,然而管不了那么多,这不是小事于是只能粗暴些,第一时间让她知道厉害。
否则高方平记忆犹新,在辽国那三天的送行宴,被那个美女围着念叨三天,讲述佛家理论。弄的高方平都险些如同孙悟空那个傻逼一样、和佛祖签订了不公平的劳动合同了。
洗脑能力萧的里兰兴许不如林灵素,然而她是大美女,又有强国皇后的光环和风情,所以对赵佶洗脑的话,只要有足够时间,萧的里兰的杀伤力不低于林灵素。
于是高方平又拉仇恨威胁她了,只能以后慢慢找机会再给萧皇后一个甜枣。
老萧相爷对萧皇后是有忌讳的,所以此番大魔王威胁萧皇后,老萧一定会很满意的,会帮高方平擦屁股的,这就是政治……
“总算要来了。”
“是啊大猪肉平要进成都了,兴许咱们成都人的凛冬将要过去。”
“我要去睡觉了,你们继续摆龙门阵。”
“好激动啊,没想到成都这个闭塞地方,也能迎来猪肉平这样的大红人。”
“他民声大,在老百姓世界里官声不差,唯一可恶的地方是他讨厌文青,也不知道他来了之后,会不会把杜甫草堂毁了?”
“不可能吧,他脑洞再大也不至于那么坏。”
“听说他喜欢欺负小孩子、祸害美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好像有过这类劣迹,不过听说现在他从良了。”
“别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了。听说他最厉害的在于,能把一个地方变得富裕起来,拥有很多的猪肉鸡蛋,不会有人饿死。”
“咱们成都本来就不缺少粮食。”
“然而咱们缺钱啊,现在流行的话是要想富先修路,他是来修建传说中铁路的,听说往后就可以把咱们多余的物资卖出去了,然后换进来许多神奇东西。知道为什么江州已经很发达,物资很丰富,然而咱们却买不起江州制造吗?因为运不进来,进来以后运费实在太高,所以咱们买不起。”
这个一晃眼,高方平在民间威望是越来越大,粉丝团也是有不少的,尚未到任成都,却已经有不少人在期盼他的到来。
在这个西南边陲之地,其实赵家皇权的影响力甚至不如高方平大一些。有少数人连当今皇帝是谁都不知道,却知道大宋有个猪肉平。
强人政治就这样,谁强大家就容易记住谁。成都人尤其如此。譬如从礼仪上说刘备是皇帝,和诸葛亮葬在一起,皇帝优先这个地就该叫汉昭烈庙。
然而那仅仅是历史书和官方的口径,但是在民间,成都老百姓不怎么买刘备的帐,只管那个地方叫武侯祠,这个传统延续了近两千年。
猪肉平作为大了,所以尚未进成都,粉丝群体对他的心态,实际上就是对诸葛的心态……
入川的路尤其不好走,进度很慢。
中秋早过去了,已经进入了九月末,高方平的队伍才刚刚进锦州。
除了毕世静部一万五千骑兵外,还有沧州带出来的五万多山民。此外从京县、大名府、江州等各地调集的少年军、匠人、理科党,这些被调集起来支援边疆建设的知识青年,又是三千多人。
这七万多的庞大队伍加上一万多军马,简直是一群大饭桶,粮草的补给,就能在让沿途州县把高方平的团队看做瘟神。
没有任何地方官府敢接待这个团队。除非战乱,否则这是大宋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
毕世静部乃是禁军,依大宋规矩,获得枢密院行军命令后,除了携带少部分底粮外,补给都要在沿途的州府进行。此点好说,地方负担再大,也要让朝廷的禁军就食。
毕世静部吃了东西后,就会签字“吃了某州多少粮食”,其后上报那一路的转运使,然后户部会在收缴地方钱粮的时候给予减免。
大宋的后勤制度就是这么操作的。否则这个时代最大的损耗就在运输,如果从中央直接调集军粮,根据大宋的尿性,一千吨粮食从汴京起运,到成都府时候最多剩二百吨。
是的就有这么丧心病狂的损耗,官面理由是粮食被押运队伍路上吃光了。当然也会掺杂很大一部分贪污等各种损耗。
那么鉴于大宋文官牛逼,父母官不怕军伍。于是中央禁军走到哪,就在哪个地方就食。这既能限制军伍作为,也能有效降低行军损耗。但缺点也很明显,这样的补给机制,很难支撑大规模的行军和机动,战争潜力相当的有限。
因官僚系统的低效,然后是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每个州的自有粮食是有限的。所以朝廷派出来的转运使,除了是帮助皇帝收缴钱粮外,也是应对这种情况的,转运使有权利调集多个州的钱粮和运力进行统筹。
譬如当时西夏四十万大军侵宋,亡国阴云笼罩,为了高效,赵佶把高方平任命为北方都转运使,意思是只要能打赢宋夏之战,整个北方的钱粮不通过朝廷,都集中在高方平手里统筹。
这些制度造成了毕世静部可以吃公粮。但那些最大群体、非编制内的几万山民和少年们,属于自带饭盒,穷的州府根本没能力拨付粮草让他们在路上吃饭,而有余粮的州府又因为自己的利益,不愿意让这几万人吃东西。
开玩笑,换高方平也不愿意啊。这些家伙不在编制内,吃了以后把账单交上去朝廷就不认账。
所以这才是此番行路难的原因,仅仅是沿途统筹大家的吃饭问题,就能耗费了高方平的大部分精力。
高方平随队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官僚间的钱粮和政治问题的,至于其他根本无需高方平操心,毕世静部和少年军,能把整个队伍管理的井井有条、士气高昂。
换个人,换以前的朝廷和政治倾轧的局面,不可能有谁有能力带着这样一只队伍、在不抢劫的情况下迁移。譬如当年的赵挺之如果打算这样建设成都府,蔡京绝对有能力让这只队伍饿死在路上、或者哗变,而这个过程绝对没谁犯错,不会被追究。
好在现在的朝廷比以前健康多了,此外小李纲目下主持户部工作,虽然违背大宋体制,但李纲仍旧发文沿途,让他们一定程度要解决“铁道兵”的就食。虽然体制上所谓的铁道兵不合法,但在政治上高方平说有这个群体,那么他迟早是有的。
于是李纲虽不能明目张胆的给沿途地方减免钱粮政策,却隐性承诺,但凡参与解决铁道兵就食问题的州府,会在其他的户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其余的,就靠高方平和他们协调了。
协调个蛋,仍旧是要付钱的。
说白了高方平虽然带宰相职务,但现在不是他们的领导。既然成都府要这群人,那就得成都府给这群吃饭的人买单。
所以妈的尚未去到成都府治所,目下已经欠了诸如巴州洋州这类流氓州府不少钱。是高方平亲自去签字打白条,这就等于是成都府欠这些州的钱,过后需要用成都府的财政尝还。
还整不了这些二流子,恰好这些不怕高方平的牛逼人士,才是有骨气的地方父母官。他们咬着规矩,为了粮食安全,就说这是你成都自己的事,不关老子们的事,又能奈何。
至于那些见风使舵的老狐狸贪官,那就简单了,高方平的队伍都没到,他们为了装逼就已经搜刮好民脂民膏,设立好露天大食堂,出城十里迎接红人高方平。吃饱喝足高方平要给他们签白条,他们笑嘻嘻的拒绝,表现出一副有能力、不差钱的样子来。
世事就这德行。所以这一路到锦州,大多数是蹭吃蹭喝蹭过来的。既然是蹭就吃不太饱,虽然那些充大脑壳的不差钱的样子,然而吃太多的话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当地的老百姓就压力大了。
第九百四十九章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进了锦州,就全然是高方平的治下了,它归属成都府路辖区。
其他路没有省委书记,乃是四巨头、经略使,提刑官,常平官,转运使联合管辖。然后这四个巨头还没有管民的权利,民政权仍旧捏在那些知州的手里。
不过目下高方平带宰相职务判成都府路,就没有四巨头了,包括各州的民政权也在高方平手里。
其实林摅这家伙不算被整的太惨,此番进成都的班子里,林舅舅仍旧挟开封府的光辉简历,有“权知成都府”头衔。
那个老滑头张绵成,已经接到吏部调令从江州出发,上任成都府民政参军。
王德旺那孙子也不能在京城快活了,他在京根本没存在感,谁认识那个棒槌啊,根本没人鸟他,于是他主动找高方平毛遂自荐,获得成都府司法参军的“再就业岗位”。
成都府路面临和吐蕃的一些关系,所以原本想把有过平吐蕃经验的童贯带进来,然而他撂挑子了,老太监他已经受够了和大魔王共事,便推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来成都。
于是张叔夜发调令,把种师中从秦凤军任上借调入川,出任成都府路经略使。这么安排不是高方平需要他来打仗,论打仗的话就算他老哥也落伍了,不如新一代的毕世静等人,不过他和种师道师承一脉,都是修建攻势的酷吏专家。所以修铁路也是打仗,高方平需要战士来完成,而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僚文青。
至于被带出来的那个最跳的郑居中,此番从枢密都承旨贬官为“永康军知军”。
永康军乃是“同下州”建制,辖下两个县,青城县和导江县。这两个县合起来就是后世的都江堰市。
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关系到了成都平原的富庶和安全问题。这就是设立永康军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原因。
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岁修制度、设立常驻机构每年定期维护,就是从宋朝才开始的。永康军就是为此存在的,用后世流行的体制解释的话,他们是水利专属的武警部队。
此外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天师道圣地,宗教影响严重的地方,官府工作都相对难以开展,这也是这个地方撤县设“军”的第二用意。
高方平总体上和道士苦大仇深了,在成都工作会有一定摩擦,好在成都是天师道地盘,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目下是高方平的人。张继先对青城山会有很大影响力。这就是当初高方平不把他整死的原因。
否则大魔王一向无差别攻击。张天师他真该庆幸还有利用价值,人失去了价值后,都没人想用他的话,那就很容易会死了。
蔡京虽然是个超级大奸臣,但这个问题上不糊涂,在成都执政过的他太知道都江堰有多重要。于是在确定了郑居中是国贼的那会,蔡京始终不看好把郑居中放永康军,想放在成都府做参军之一。
但高方平艺高人胆大,有把握盯住郑居中,不使都江堰出问题。所以处心积虑的要杀郑居中,就必须放他在永康军。
就算是大魔王杀文官也要理由的。成都府的级别真不低,所以成都府的厅局长建制高于永康军知军。其次既然叫永康军而不是某州某县,其本身就代表了军事化管理的性质,身在都江堰知军,于文官那个位置等于已经立下军令状的意思。
错误施政的文官是真不能随便杀的,但“打了败仗的军人”可以杀。身在那个位置郑居中他就是半个军人,特殊情况下被砍了,就没几人会咬猪肉平了。
所以这些就是大魔王处心积虑的安排用意。他郑居中能干的好那最好,政绩算高方平的,以后在慢慢的找借口害死。只要有一点不对的苗头,就以威胁成都平原安全的名誉把他给一刀砍了。
正如上YY着,前进的大型队伍停止了下来。
高方平好奇下,梁姐把他搀扶稳当后,在险要的山道上前行。
真凶险,道路狭窄,车不能行,马不能骑,必须骑手牵着马。这似乎比入云南的五尺道还凶险,队伍又庞大,人挤着人。
在这种路上走货的话,只有经验丰富的马班可以。他们的技术、他们的马,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若换毕世静部的军马则只能走,不能托重物,否则也会很危险。
最终到达最前方,只见毕世静铁青着脸,看着那垮塌了的吊桥。
“又是这样?”高方平皱着眉头。
毕世静道:“是啊进锦州以来,这已经是第二次。没这个桥,绕行的话至少耽搁三天以上时间,要在盘山间忍受着毒虫瘴气等等威胁,粮草补给也就成了大问题,锦州州城方面的粮食想运也都运不过来。”
说话间,远处密林间有了些动静。乃是几个鬼头鬼脑山民模样的人,他们路过的样子,在某道山泉处喝了几口水,肮脏的手袖一抹嘴巴,又很猥琐的闪不见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之前就遇过了一次。
倒也没有太大威胁,这些家伙肯定是来抢人的。装作路过,结果看到人山人海,于是就吓跑掉了。当然了,如果遇到的是小型马班打得过,他们大概率就会上来念台词“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几日前遇到这事的时候,高方平下令突击修桥,过程中还有一个民夫跌落山谷死去。其后顺着足迹,寻找到了一个在深山的寨子,有两百多口人。
当时韩世忠很猥琐的说“就等相公一声令下,一个冲锋就解决这些贼人”。
但高方平没答应。妈的说句冲锋当然简单,然而剿匪真不是这么剿的,否则就变许洪刚了。
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口号并没有喊错,还真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这么说有点夸张,但这些道路呢,初形不是他们搭建的,却一定程度是他们维护的。
否则蜀中土地肥沃,植被是疯长,这个时代人口又少,愿意在蜀道行走的人更少。说夸张点,只要一个月不清理,原本走出来的路,就能被周围疯长的植物覆盖,让你看起来就像是没路一样,然后就迷失在山里。
树虽然不是他们栽的,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要算他们栽的也不是不可以。
甚至许多这样简陋的过山吊桥,当年秦人修的那些早已经塌了,于是为了他们自己方便,不少桥就是他们这些原始人似的寨子自己修的。
这些家伙隐居深山不和世间接触,他们甚至不知道依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