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郓城。”高方平低下头。
  张叔夜眯起眼睛看着他许久,说道:“果然所有人都被你算计了,老夫当时就觉得奇怪,陶节夫入京有些不同寻常,捧日军第八阵剥离去郓县驻波也有些奇怪,果然是你小高在一步一步的引导推进。那么如此说来,时文彬忽然绕过济州府,一封文书进京,此事也出于你的手笔?”
  高方平尴尬的道:“好教留守相公知晓,时文彬县爷文书进京,乃是因为他忧国忧民,还因八百里水泊确为我朝心腹之患。国家内忧外患,经受不住折腾。时文彬能看到此点。”
  张叔夜叹息一声,觉得这小子很可怕,可惜他偏偏做的是正确的,说的也有道理,想到八百里水泊,有过山东执政经历的张叔夜总觉得背脊发凉,那的的确确是应该派狠人治理的地方。
  寻思了许久,张叔夜道:“老夫原本和宗泽商议过,有意把你推上江南龙游县,可惜……”
  高方平道:“其实下官也曾经想过去江南做一番事业,那里不但是国朝最重要的产粮地,也是隐患所在,还是我小高的知己佳人李清照栖身的地方。但是江南乃是蔡京朱勔一党国贼的后花园。您也知道,以我小高的能量没可能把永乐军调往江南,江南是蔡京系根据地,已然变为一个大坑,而没有永乐军的情况下小子能力有限,断不可能单枪匹马的在那种大环境下有所作为。小子断言于此,江南那个巨坑,可以坑了任何人。等我有能力经略江南的时候会去填坑,能爬出大坑的人,就会拥有登入青云的资本威望。”
  张叔夜拍案道:“好志气!你小子心黑手狠,好,老夫也怕你了,真不想你在京城添乱了。今晚你也说服了老夫,行,出任郓城这事对老夫的确不难,特别在时彦回来出掌吏部的情况下更简单。但你怎么报答老夫?”
  高方平道:“三年时间,我还您一个稳定的水泊!以及丰厚的财税,就此于您处私下立下军令状!”
  “笔墨伺候。”张叔夜也不客气。
  现在是整个局面的最后一步,临门一脚,所以要动真格的下猛料了,否则张叔夜不出手,基本就栽了。
  老张也没说错,时彦是个关键人物。在大宋的部委里,其实真正掌权的未必是“尚书”,而通常是二号人物左侍郎。张叔夜是户部左侍郎,等于是“常务副部长”,那是真正主持工作的人。
  尚书更有点像是朝堂上的宰相意味,定个大方向挂的名,尚书的职责主要是和宰相和皇帝沟通。
  大宋流行叫宰执,宰是宰相,执是执政。其实严格讲这应该是两个分开的职务。以前的蔡京是尚书左仆射,是宰相。但是真正的执政、执行者是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秘书长是尚书左丞。
  这些相爷们领袖时间长了后,慢慢抓权,变法,这才出现了所谓的“宰执”合一,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首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次相。
  在部委中,张叔夜这个左侍郎就是执政,具体主持工作的人。换现代,常务副部长虽然主持工作,但签字还是要找正部长的,但是在大宋,不是天大的事张叔夜自己签字就行了,一般不请示户部尚书。最多做错了被叫出抽一顿,但以他张叔夜的威望,其实等于他就是尚书了,户部尚书已经像是无能的张康国一样,也被张叔夜架空了,是个摆设。
  从广州知州调任吏部的时彦也一样,填补一个知县实缺的话,其实他直接签字下文就行,可以不用和谁沟通。
  没办法,威望这种奇妙的东西,它就是存在。赵挺之没有威望,所以他就是做了宰相,能做的事也不多。王安石还只是个知县的时候,能耐却比赵挺之还大。
  目下的宗泽还不算真正崛起,威望还不足。清流党的威望张叔夜第一,毕竟是东京留守啊。其次是时彦,上一任开封府大吏。唯一不好的在于,高方平没记错的话,时彦也和赵挺之差不多,历史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会病死在任上。
  在私下、于老张这里立下的所谓的军令状做做样子后,高方平回家洗洗睡了,现在叔夜相公答应,就一定能办到。
  蔡党应该不会猛烈的阻止,他们也想高方平离开京城,只要不作为钉子安插去江南去搅局就行,北方原本就不是蔡京的地盘,他们现在也顾不了。
  当初蔡京好容易尝试性往北方布局,安插梁子美去大名府,王黼去济州,但运气不好,遇到星变借口被官家罢相了。结果现在老梁骑墙观望,新一代的奸臣王黼也被高方平怂恿清流党推倒在地猛踩,大阉人童贯被高方平施展大奸臣术定死在西北做。六贼之一的梁师成,被高俅弄回来的张商英追着打,还被高方平勒索敲诈个不亦乐乎。
  奶奶个熊,前阵子高方平也算是跪过低过头的人,遇到常维张商英之流,被他们欺负得很没有脾气,现在不敢惹那些相公们,但是这些亡国之臣和阉人也敢来跳?不狠狠反击的话就不用混了,嘿嘿……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师教主进京
  梁姐干脆不睡觉了,守在高方平的门口那也不去。她觉得里面那个坏小子得罪的人实在太多,要保护好。
  今个见小高相公离开开封府的时候心情不错,梁红英不懂大道理,却知道此劫无忧也。
  让燕青进房间去陪高方平,燕小乙咬死“坚决不和人渣同房”,就算被梁红英暴打了一顿,小乙哥依旧不去。
  然后梁姐以安全总管身份,把贾晓红打包扛来扔进高方平的房里,燕青就屁颠屁颠的跟进房间里守着去了。
  梁红玉小萝莉也被燕青抱来了,但看到小高相公一边吃水果一边摸贾晓红的屁屁,又吓得燕青捂着梁红义的眼睛,最终只得把小萝莉送去睡觉。
  燕青发现自己再聪明也是斗不过高方平,因为高方平不要脸,没法正常交流……
  最近这阵子听说许多大人物都被高方平坑了,梁红玉觉得特别的得意,戴着虎头帽,燕青陪着她去茶坊听三国的时候总是趾高气扬。
  小萝莉的虎头帽乃是这时代最独特的动漫风格,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至少赵佶险些连高方平都忘了,却记得虎头玉。
  所以官家偶尔看到他的女儿们,就会想起参与陈留县平乱的“小女将”,便会让高俅抱着小萝莉进宫去玩耍一番。
  梁红玉每次都带着不多的奶糖和猪肉松去,打算给小帝姬们吃,但是每次至少被赵佶亲自“试毒”一半。对此梁师成悲痛欲绝,觉得被边缘化了。
  张商英这样的清流大儒也很急,觉得坏了规矩,然而他不敢打梁红玉,不敢打皇帝,所以有机会就抓着太监打。
  大宋的先例就被这样开了,殴打大太监变为了一件正常事,赵佶都见怪不怪,习惯了。一旦习惯就成自然。当然了,也只有张商英和高方平这两流氓会这么干,其他的目前还不至于。
  这个先例的始作俑者是高方平,打梁师成不是目的,为的是一种大环境,一种铺垫。
  当皇帝习惯,其余士大夫认可后,童贯就没有威胁了,回朝后照样可以怂恿张商英们去殴打童贯,不会闯祸。当然了,老张肯定打不过童贯,必须加上陶节夫那个胖子,联手围攻才有胜算。
  当然这样做也有副作用,那就是作为弄臣的高俅老爹,影响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没办法,世事总是不会完美……
  汴京城真的已经变为了一个大欢乐。全被高方平搞乱了。
  地痞混混们正在转行种田,规规矩矩做人,读书人和良民们整天吵的鸡飞狗跳。
  街市上,百姓间的猪羊肉之争还在持续升级。张商英家里的羊肉贩子们,经常被极端群众提着脚扔池塘里。张商英非常恼火,却不好意思赤膊上阵找老百姓麻烦,于是整天到处寻找高方平,却是找不到那小子。
  国子监的那些文青最近不怎么逛青楼了,学术氛围很浓,然而素质越来越低,经常围绕高方平的三篇策论展开争论,通常一言不合就掀桌子打架。
  所以这些天,开封县衙拘留房里的常客,不是以往那些欺行霸市的混混,而是豆娘这样的街坊,以及时静杰这样的读书人。
  时家名气大了,时静杰也隐隐约约成为国子监的一个势力的小领袖,有次带头殴打张商英的侄子,被开封县请去喝茶,结果又被张叔夜放了。但是他“爷爷”时彦,把时静杰捉去吊起打了体无完肤。
  学子们最近被虐的惨了,就算是猪肉党的人也在狂骂高方平瞎搞,妈的汴京满地走的“忠臣清官”,就是高方平的手笔。这些个酷吏,在任何时代都是纨绔子弟的克星。所以学子们当然日子难过了。
  认真来讲的话,这个时代的纨绔子弟连高方平都只算半个。真正的纨绔其实是国子监的那些人,读书哪有那么容易,能进国子监的人,家势方面时静杰算中等。
  将门子弟最近也不在汴京打架斗殴逛窑子了。他们比鬼还精,知道汴京现在的时局一不小心会死人,所以没有免死牌的将门要低调些。于是这些以往犹如肥猪一般的将门子弟,成群结队的带着家丁护院远行。
  听说去各处侦查地貌,查探各山各寨各土匪情况。他们打算汇编一本《大宋山贼启示录》,记录下来重要的势力和地方,将来交给高方平。
  大家都明白,高方平的悍兵永乐军已经驻泊郓城。若无意外,高方平也快要上任。
  把山贼势力整合出来,那就方便高方平这个酷吏去绞杀。然后将门的这些纨绔子才有人头买,才有军功和爵位。妈的这些祖上神气过的将门子弟们,最怕的是土匪,他们自己就算做都监也不敢去绞杀的。比如孟州的那个曹忠,听说他正在给许多山头的土匪上交保护费。他祖上曹彬多牛啊。
  唯一敢剿匪的将门子弟是高方平。陈留一役近乎为零的战损剿贼七百,做到这种神迹的那只军伍现在开往郓城。东山地界多强人,于是汴京的将门子弟非常热衷,开始大肆侦查山东的土匪,制造各种将门子弟出现山东的理由和铺垫。
  他们准备好支票,小高相公一到任,山东地界就会人头飞舞,然后在永乐军挂名的将门子弟就有军功和爵位了。对此他们拥有盲目的信心,人家叔夜相公都放话了,在小高那个流氓治下做土匪,属于投错胎的那种。
  高方平目下就有这么大的威望,把汴京颠覆了,以往的废材子弟们为了名声爵位升官,漫山遍野的侦查匪情为国效力。以往儒雅的读书人天天被请去开封县喝茶。混混们低头做人,良民开始上街斗殴……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进京了。
  这消息对于其他大多数人其实很普通,但是得知了后,高方平却紧缩着眉头。
  这人可相当不简单,乃是道家当今的领袖人物,上清观的道祖。在一般朝代他也就是一个宗教首领,道家也是温和教派。但在宋徽宗时期,妈的赵佶都自封教主道君皇帝,皇宫的一角也被赐名上清宫,就可以想见赵佶这文青有多迷信,多喜欢道教。
  所以张继先目下有点国师的意思。
  历史上的崇宁年间,赵佶命人拨付大量钱粮给张继先,于龙虎山重建上清宫。算时间倒是差不多是现在,所以张继先进京了。
  国家内忧外患,户部钱粮消耗殆尽,高方平为了不丢国土而怂恿种师道发动兵事、却都被张叔夜请去喝茶。也不知道张天师进京,是否是怂恿道君皇帝扩建上清观?如果是,张叔夜恐怕从此就和道教结仇。
  龙虎山最不简单的在于,施耐庵笔下的水浒,开局就隐射了它的重要性。这些东西未见于正史,但龙虎山在道君皇帝时期的确牛,施耐庵说梁山108个头领,是从龙虎山镇妖井之中跑出来的妖星,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妖星天罡地煞什么的,高方平是不信的。
  但是历史上的张叔夜尤其见不惯梁山众,绞得他们哭爹喊娘,除了是为国剿贼之外,老张的作为似乎也充满了个人情绪。
  于是历史和现在似乎有那么一点隐约的契合:兴许历史上的张叔夜在怀疑,梁山的起事幕后推手是龙虎山的天师教造势。
  很显然,眼睛揉不得沙子的张叔夜,目下执掌户部已经焦头烂额。兴许他和张继先的仇恨,便因为目下张继先进京蛊惑陛下要钱要粮开始的。
  老张那是真的狠,所以高方平敢得罪蔡京,却自始至终在避免把张叔夜惹毛。
  夜下的书房,高方平挑灯夜读,一边思考着心中猜测,一边查阅天师教历史和典籍。
  某个时候再也压制不住恼火,一言不合就把书桌给掀了。
  如今的小高相公威严日盛,那是连梁红英都怕他,见他忽然就生那么大的气,燕青和梁红英姐妹也吓得大气不敢喘。
  “世道越来越乱!妖孽横生!”高方平背着手走来走去的,喃喃道:“南边明教……西边天师教……国朝内忧外患之际不添乱就是功劳,做到此点真的很难吗!难吗!接下来,是不是还要有各种红灯照,各种白莲圣母刀枪不入!”
  停下脚步,高方平不怀好意的看着燕青道:“难吗!回答老子,不添乱是不是真的会死!”
  燕青现在很怕这个喜怒无常的流氓,很无语的寻思,小子不吃皇粮也不操心,哪里知道你说的什么东西吆。
  梁红英隐约知道高方平的意思,恶狠狠的抱拳道:“只要大人一声令下,红英立即北上把卢俊义的人头拿来献给大人。”
  高方平也只是在气头上而已,并没有失去理智,摇头道:“卢俊义另有安排,你刺杀不了他,刺杀这种手段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能乱来。”
  “等将来老子们权利更大的时候,小玉领兵剿灭龙虎山。”梁红玉含着指头道。
  高方平摸摸她的小脑袋道:“你不是做这事的料,小种经略相公要是有个文官底子,他倒是可以分分钟教龙虎山做人。可惜了……如今就看张叔夜怎么和张天师斗法了。”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升官大典,出阵水泊
  两日后是个特殊的日子。
  并非大宋的节日,却是气氛比上元灯会也不差。赵佶下诏放假一天,君臣同乐。
  张天师给赵佶选了一个吉时,皇帝仪仗、车架马匹,在捧日军护送下于上清宫出,登宣德楼让臣民观礼。
  蔡京到场了,贵为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恰逢这等喜气庆典,作为元老“功臣”,老蔡也登上宣德楼,站立在官家身边最近的位置。
  这很正常,如同一千年后,但凡有国礼也会请卸任老领导同往。
  依次陪同的人,赵挺之排第二,张康国枢密使排第三,中书侍郎刘逵排第四,同知枢密院事陶节夫排第五,然后是何执中、张叔夜等人。
  因为位置不够,仅仅是工部侍郎的宗泽,吏部侍郎的时彦,判匠作监的张商英,他们都不够资格上宣德楼。
  武臣系列太尉高俅排第一,杨马帅第二,张步帅第三,种师道挂官衔节度留后排第四。
  至于高方平这等不入流的小官,按系列是上不了宣德楼的,然而赵佶却专门下旨,让“小高卿家”带梁红玉同观礼,于是小高也混迹在了宣德楼上。
  昏了。
  站在了特殊位置,和传说中的张天师张继先一起。
  这样一来很丢人,整个宣德楼上大佬云集,唯一只有高方平这么一个绿色官袍的存在,妈的好在官帽不是绿色的。
  在下方凑热闹的一群太学生几乎笑死,他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猪肉平作为一个“绿人”,混迹在了诸位大佬的身边,太滑稽了,还抱着一个戴虎头帽的小萝莉。
  直到此时,高方平才弄明白了这是个什么仪式,乃是道教的——祈禳。祈祷的意思。
  前有星变出现,被张继先解读为“天怒人怨”的意思。此点是昨晚连夜请教高俅老爹知道的。
  然后就可以看到,蔡京此时脸庞微微抽搐,像毒蛇一般盯着站在前方的张继先的脖子。
  京城真的越来越欢乐。想必张继先当时把星变解释为天怒人怨,其实是为了找赵佶骗钱重修扩建龙虎山。却是还来不及开口要钱,时值赶上了蔡京打击元佑党太激进,官家起了猜忌,便以“天怒”为由让蔡京卷铺盖下台。
  这样的事实一旦形成,尽管张继先不是冲蔡京去的,估计蔡京想把张神棍给活剥了。
  然后跟着是天降流星于高家,有人解读为天祸,而以高俅为首的人解读为祥瑞。不论赵佶把高家的流星看为什么,前有星变,又现流星,迷信的道君皇帝始终对此担心,就是这样的契机之下,宣召龙虎山张继先进京进行祈禳,以求国泰民安。
  赵佶心是好的,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不想国泰民安,只是他们大多会用错方式。
  其实真想国泰民安的话,时彦张叔夜张商英陶节夫宗泽,随便启用一个为相,有个二十至二十五年也就国泰民安了。启用高方平的话,二十五年估计欧洲都姓汉。
  说来很凑巧,不知道是运气还是天意。今早登上宣德楼听他们嘀咕,高方平才知道,张继先在进京前写有教书给皇帝,说什么“天象有异,龙虎山镇妖井崩毁,妖灵脱离龙虎山镇压,天下即将有108妖星现世危害,贫道夜观天象,妖气指向东山一代”,如此云云,天知道这个神棍和官家说了些什么鸟语。
  但恰好高方平练的嫡系永乐军,现在就被部署在东山。
  这些事是自发形成的,赵佶知道后非常高兴,目下于宣德楼上接受臣民朝拜之际心情大好,便笑道:“陶卿乃肱骨之臣,忧国忧民,急朕之所急,不但于西北大捷,为朕拿到银州,还和天师的担忧不某而合,看穿了妖孽存在,部署永乐军前往为朕守望水泊,赐陶卿太保!”
  “?”陶节夫即便见惯大风大浪,也没想过有这么混账的事,妈的给小高那个流氓开后门,原本怎么看都是祸乱朝纲之举,竟然一言不合就升官到顶级,正一品大员!这妥妥的昏君,官场现形记。
  还不止如此,赵佶继续笑道:“永乐军,乃是朕的亲卫捧日军第八阵剥离出的,骁勇善战勇猛无匹,辛苦高卿,为朕训练守望天下的猛士就,依靠高卿了,赐高俅骠骑大将军衔。”
  我@#¥。
  高俅自己也是一脑袋圈圈,觉得赵官家怕是混不成了。这下好,高俅的官衔也真的到顶了,从一品,有大宋以来的最高武将官衔。
  “蔡卿。”
  “老臣在。”头发已然花白的老帅男蔡京,儒雅无匹的造型出列。
  “卿于位上执政效劳,当时星变,为解朕的后顾之忧,你退位让贤,以至涌现诸多的能臣为朕所用,苦了你,赐蔡京太师衔。”赵佶笑道。
  诸位大臣见赵佶毛病一犯又开始大肆派发官位,非常的无语,暗感奸臣当道。
  还没完没了呢,赵佶继续笑道:“张叔夜日前亲见朕,和时文彬观点不谋而合,说东山的八百里水泊,乃国朝隐患不可不防,张卿建议派狠人镇守郓城,为朕守望水泊。今感叹,这么多的肱骨臣工、都和天师说的天象不谋而合,朕就放心了,加赐张叔夜签书枢密院事。”
  昏了。
  张叔夜早前乃是枢密直学士,但那是士大夫虚职,不管军事的,现在张叔夜真的牛了,不但是东京留守司,还同时兼任枢密院第三号人物,知枢密院事乃是军相,同知枢密院事陶节夫乃是副军相,现在张叔夜紧随其后,等于军委秘书长。
  最晕的人乃是张继先这个妖道,妈的老子只是进京偏点香火钱好吧,这还没完没了的,竟是一举促成了这么多的奸臣贪官上位。其他那也不说了,大仇人蔡京真的被叫太师了,那是可以教训皇帝的一个大宋最高名誉职衔。看起来这个奸相复出,是指日可待了,当初得罪了这家伙,等他复相也不知道龙虎山如何自处?
  “既是东山有妖星祸害,八百里水泊如此敏感,朕决定升郓县为永乐军,诸位臣工以为如何?”赵佶笑道。
  蔡京顿时背脊发凉,知道所有人都被高方平这个流氓耍了,但此时祈禳大典,万民观礼,赵佶当众这么说,谁要是敢反对一句就不用混了。这种情况是当着外人,可不是朝廷上“咱自家人”关起门来吵架。
  于是无奈下,蔡京为首,率先恭贺“大官家英明神武”。
  赵佶更高兴了,笑道:“小高卿家乃是一妙人,大官英明神武这句便是他想出来的。前有吏部侍郎时彦打算派小高出知郓城,朕这便同意。朕知道小高你还小,细皮嫩肉的一个言官妙人,却要出京为朕守望天涯,辛苦小高了,但为国效力却推脱不得,如今种种迹象表明,妖星现世于东山地界,小高卿家陈留县平乱骁勇善战,理当为朕监军、守望水泊,赐高方平‘知永乐军,同上县’。”
  “臣誓死为我大皇帝陛下守望天涯,以正朝纲!”高方平出列双腿跪地,恭敬的磕头。
  公开场合就有这么麻烦,赵佶不但一口一个“朕”,文官也需要跪拜他,除了蔡京。因为老蔡现在就是名副其实的太师了。
  现在高方平的计划全部达成,甚至超额达成。原本只想谋取一个知县,然后让史文恭的永乐军在郓城附近听用。但那个名誉上不好处理,史文恭会听高方平的花,但毕竟不是高方平的下属。
  而现在官家“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