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能是封存,下面政务官员进京的文书,不到年限是不能焚烧的,但也不可能事事都提交宰相和皇帝过目,这在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所以哪些文书最终会被皇帝和宰相知道,这就看执政官的良心和能力了。张叔夜就是大宋的执政。
  从这里来说,假设都是同样的知县,有些会能耐非常大,有些则是注定一辈子默默无闻。声望,几乎决定这些父母官们的命运。
  就是这个原因王安石做知县的时候,能耐几乎比赵挺之这个宰相还大。最大的凭借是王安石争议太大,声望太足,所以有天然的“话语权”,但凡王安石的文书那是被重点关注,要提交皇帝的,以便第一时间让皇帝知道老王的想法,知道老王在干什么。
  如此一来只要老王真有水平,就足以慢慢影响皇帝,一旦皇帝认可了老王是个能臣,那么时机适合的时候,王安石想不拜相也不能。
  反之如果是尸位素餐熬资历的,哪怕是个知府,事事和稀泥,没人认识,没人关注,默认了就是一个无能的存在后,哪怕这家伙偶尔有重要和想法提交中枢,却因为早就被贴上了“无能标签”,文书人家都不看,仅仅看看落款就扔在箩筐里。后世形容的“石沉大海”就是这个写照。
  赵挺之的无能,某种程度上是他的中书侍郎刘逵无能,刘逵那个棒槌,甚至就不知道天下的知州县爷们,哪些人的文书要重点看,而哪些根本不用去浪费时间观看。
  所以抓重点,可办可不办的事,一定不办。必须办的事马上落实,这些就是考教执政功底的地方了。在这个层面来说,张叔夜不如王安石甚至不如宗泽,但是会比刘逵强十倍。
  老张没空搭理高方平,只是批阅文书,时而嘴里念念有词的咒骂:“这人就是个傻子,也能知州?以后打进黑名单,他的文书别给老夫,直接封存。”
  高方平贼贼的在旁边伸着脑袋观察了下,若能找到种师道的《东南策》,那就不用惊动老张,悄悄偷走,转身去警告一下老种让他别犯傻,也就可以啦。
  然而文书太多,一时找不到。
  高方平走近一些,伸手拨弄一下那些文书,让它们散开一些,继续观察。
  “看什么,想做执政你还早,别来影响老夫,自个拿杯茶水去旁边凉快。”张叔夜哼了一声。
  “嗯嗯,相爷英明神武,下官见您日夜操劳政务,都已经有三根白发了,我是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地方。”
  高方平已经发现了种师道的《东南策》,胡说八道的时候,悄悄利用大袖口的遮掩,偷走文书在袖子里藏好。
  “你来干什么,直接说?”张叔夜又扔了一份文书后,喝了一口茶。
  “没事,就是来看您一眼,瞻仰一下您的猛士风格,以及那如江水一样连绵的执政风格,我要学习您的先进经验。”高方平道。
  哎吆我去!
  张叔夜发现有些不对,这小子这次明显是来扯犊子的,这很不像他的风格,于是摸着下巴想了想,吩咐手下道:“把这小子倒立过来抖抖看,他偷了什么东西也难说?”
  于是高方平嚎叫着,被人按倒在地,倒立过来,提着脚抖了一下,突——
  一份文书掉落在了地上。
  老张背着手走下来,捡起文书看了看,是种师道的文书,便道:“此大魔王乃是典型,老夫倒是要瞧瞧,这《东南策》中,他种师道都说了些什么?”
  高方平一阵郁闷,现在阻止不了了。人名气大的坏处就在这里了,种师道要是个低调的存在,那根本不用来,他的文书会被扔箩筐里的。
  看了顷刻,张叔夜越来越皱眉,许多问题说的触目惊心,更超过了张叔夜的估计。
  某个时候张叔夜放下文书,拍案道:“小高。”
  “下官在。”高方平低着头。
  “给老夫说道说道,你想把这文书偷走是何用意?”张叔夜道。
  高方平道:“明府,东南现在是一个大坑,可以坑了任何人。里面情况错综复杂,干涉的时机并不成熟。”
  张叔夜冷冷道:“东南的确是大坑,但几乎承担了我大宋一半粮税任务,乃重中之重,若继续任由蔡党把持,弄的一团糟,迟早是我朝心腹大患。兴许亡国之兆就起于东南,此点上,老夫认为种师道这个流氓没说错。”
  高方平道:“明府所言下官知道。但既然是蔡党的最后一块‘自留地’,目下蔡京宰执,怎容外人染指?如若《东南策》提交审议,则等于把所有潜规则放在明面上,和蔡党短兵相接,那要刺刀见红。在东南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军阀混乱’局面。下官有个理论是,一个黑帮头子管理一个地方会吸血,却勉强能维持平衡。而一旦混乱,短时间拿不下蔡党则东南危矣。国朝粮税重地,就此陷入混乱之治状态,亡国的脓疮,将提前挤破!”
  张叔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背着手,紧缩着眉头度步思考。
  高方平说的有些道理,如若默认蔡党继续把持东南,由他们继续大幅吸血,也迟早有天会出事的,但以张叔夜的执政经验来看,十年难说是可以拖的。而这十年中,蔡党虽然会丧心病狂,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蔡党搜刮的同时,也会努力维持东南不乱,继续让东南承担着国朝的战略粮税任务。
  这是一个平衡,高方平的意思是,如果《东南策》真的提交审议,就算现在张叔夜等人可以说服皇帝,让种师道经略江南。那么以种师道和蔡京的仇恨来说,是没有转圜的,就面临开战掀桌子。那么很大概率,蔡党得不到的东西也不给别人,直接“刺破”,东南大乱将起。
  张叔夜不是不知道其中的轻重,只是说他的风格略狠,不太喜欢对明显不对的事让步。于是他始终在走来走去的迟疑。
  这个时候的张叔夜,已经明显处于暴怒边缘,所以高方平也不敢惹他,乖乖的低着头,等着结果。
  某个时候,张叔夜停下脚步冷冷道:“给老夫说说,如继续仍由蔡党吸血东南百姓,那又如何?”
  高方平抱拳道:“脓包长这么大,不是一日形成。真正的重病决计不能下猛药。病退如抽丝,不能刺破。因为刺破的同时,将带来人体的大量感染,本已虚弱的身体,一百种并发症同时来,仙丹也难救。所以只能一丝一丝消肿,慢慢抚平脓包。”
  张叔夜懂些医理,听后觉得他小子比喻的有道理,愣了愣道:“接着说。”
  高方平道:“所以小子的建议已经很明显,目下的国朝经不住东南之乱,朝廷,绝不能没有东南财税。自有人类以来,老百姓总避免不了被剥削命运,东南百姓尤其苦,这在当下只能默认。顶不住也要顶。为了给国朝赢得喘息时间差,东南百姓必须再咬牙承受五至十年。等政治环境进一步改善,国朝财税有底气的时候,下官一定为东南几千万百姓,把以往的耻辱和尊严拿回来。”
  “忍到什么时候?”张叔夜脸色稍缓的坐了下来。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砍人就心里闷的慌
  高方平道:“忍到仅仅我治下的钱粮,就能扛起国朝粮税而不乱,忍到我血统纯在的永乐军壮大,不依靠任何外力、不用看人脸色就能填平东南大坑的时候,我分分钟去教东南的官员士绅和邪教怎么做人。”
  张叔夜泄气的道:“说到底,你这个小流氓的狐狸尾巴又露出来了,妈的叽叽哇哇来扯犊子,说来说去就是怂恿老夫想办法放你知州、甚至知府对吧?怂恿老夫让你永乐军扩军对吧?”
  高方平老脸微红,忠心耿耿的样子抱拳道:“然而,下官报国的心思也是真的哦?没有足够的权利和地位,我在猥琐也是斗不过他们的。”
  张叔夜叹息道:“老夫也想啊,皇帝也想啊。但不经过殿试不能知州,此点你自己也知道,你想老夫怎么办呢?”
  高方平嘿嘿笑道:“您是中书侍郎,将来的主考之一,若是您能那啥一下,小子我崛起了,国家就有救了。”
  “胡闹!”张叔夜起身呵斥道,“你个小棒槌不学无术,想的不是读书提高学问,而是绑架国家,利用老夫的爱国之心,倒逼老夫帮你作弊,还是有什么是你个小流氓不敢的?”
  身边一个张叔夜的心腹听得昏倒了,居然有流氓进入政事堂,怂恿当朝执政帮他作弊去蒙蔽皇帝,妈的这种事也是没有谁了。
  “相爷。”高方平文绉绉地说道,“您也知道,学问提高那不是一朝一夕,如果有十年,以我的智商,我会比张商英那老狐狸还有学问,然而您觉得国朝能拖十年吗?忙于做事的我,仅有两年不到的时间,再用功,您觉得我考得过哪些专职读书的书呆子?书生误国啊。”
  张叔夜一只毛笔飞了过来,高方平躲开了,却又被溅射了一脸的墨汁。
  张叔夜头疼的道:“行行行行行,你没有学问就没有呗,老夫也不想说你,但你少来大宋中枢提什么书生误国,妈的国朝是书生的天下你不知道?小乡巴佬少在这逼逼,老夫可以容忍不学有术的你,但也不许你诋毁读书,读书不是错,错的是读书的人心术不正懂不?然而心术不正的人读了书,他至少还有点规矩,还会做点表面工作,懂了不?书读多了,造反三年不成,懂了不?要全部是你这样的流氓,一旦造反我国朝危险了,懂不?”
  “现在你懂了吗,我朝为何那么怂却朝局最安稳,懂为什么我朝提倡读书?”张叔夜再问道。
  高方平满脸墨汁,很滑稽的样子点了点头。
  “然而,你打算怎么作弊?”张叔夜捻着胡须话锋一转。
  心腹随从又想昏倒,这下坏了,当朝执政开始松口,看来高方平真要成为大宋历史上识字最少的一个东华门唱名的人了。
  高方平走近耳语道:“小子打算利用小李纲,细节在商量。然后您现在是执政,需要您从现在铺垫,于今次,删减经义等考究,只考诗赋和策论。”
  张叔夜竟是没说不答应,捻着胡须思考了一下道:“这样你能考起?你须得知道,不论老夫如何帮你,最后一步乃是官家亲自阅卷,并且依照规矩,删去姓名,只留编号,笔迹都无从辨认,乃是由老夫,蔡京,以及国子监的人,在御史台的监督之下抄写。所以官家拿到试卷的时候,能看到的只是每个人的想法,根本辨认不出是谁的试卷,官家于文辞上的造诣,老夫都望尘莫及,你想清楚了吗?”
  “想清楚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高方平点头。
  张叔夜楞道:“单车目下已经有了,老夫那个逆子就被张商英蒙了,花天价买了一辆,然而摩托又是什么?”
  “汗,现在还造不出来,明府您别那么急好吧,将来我一定卖一辆限量版的给您的儿子。”高方平说完之后溜走了……
  这次种师道悲剧了,和历史上所有忠臣名将被奸臣打压一样,这次作为三品武官的种师道的一篇忧国忧民的《东南策》,被小奸臣高方平进谗言、和奸相张叔夜狼狈为奸直接压了下来,瞒了不报。
  “哎越来越乱了,奸臣忠臣不在单纯,很难分辨清楚。看似祸国殃民的蔡京,关键时刻也会以大局为重让步,四平八稳,只看《百官见闻录》一案中蔡京那真是宰相风范,大气磅礴。但是名臣张叔夜,能臣酷吏高方平,却丧心病狂的打压老夫,直接于中书截留老夫的东南策,甚至张叔夜还发文怒斥老夫,再敢乱来就教老夫做人……”
  小院之中,两鬓白发的种师道喝了一口酒,低声问郑和道:“局面就是这样的,问你怕不怕?”
  “奸臣势大,乱党林立,相公您还是低调些算了。”郑和忠心耿耿的样子道:“小的杀猪的出身,什么也不懂,但小的听说狄青将军功劳可比您还大,更官至枢密副使,那时奸臣也很少,但狄青将军还是被他们害死了。老爷子您可得留下有用之身,迟早会有您的用武之地。”
  “希望能活到那一天吧,哎,老夫我都五十几了,不知道还有几年,东南局势触目心惊,一天不把那些势力给连根拔起,我这心里就不踏实,杀人杀习惯了,不找些脑壳来砍着练练手,老夫心里闷的慌。”种师道说着又喝了一口。
  郑和嘿嘿笑道:“有没有想过离开官场,做您自己的事业?您可是有影响有班底的。朝廷也不待见您……哎吆。”
  他脑壳被一巴掌,种师道冷冷道:“种家三代为大宋效命守边,为的什么,其实老夫还真没想过。这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一种信仰,祖宗的家法和传统、名声,不容颠覆,以后再说这种不过脑子的话,老夫就把你剁成饲料拿去喂猪。”
  郑和捂着脸,呼噜呼噜的点头,很委屈。其实他的意思不是造反,而是成立黑帮去东南砍另外的黑帮去。因为老爷子说不砍人就心里闷的慌。郑和好歹还能经常去砍猪,可以获得心理平衡。
  “别委屈,老夫也没理解错你的意思。但老夫是官,是军人,不是你家哥哥那种地痞,懂了不?”种师道说道。
  呼噜呼噜,郑和又点点头。
  种师道指指酒壶道:“再去打一壶酒。”
  郑和道:“好教相公得知,附近的正店,都已经拒绝啥账给咱们家了。”
  “哦……”种师道想了想道,“那就去高府骗些酒肉回来,顺便让高方平去酒楼把老夫欠的账清了。放心,他才坑了老夫,是不会小气的。”
  郑和屁颠屁颠的去了……
  小李纲带着对猪肉平满满的信任和崇拜离京了,赶着回去给宗爷爷汇报好消息,京兆府就快就第一批应急的粮食了,虽然是猪饲料,却比没有好。
  临行的时候,高方平带着虎头营亲自去汴京西门送行小李纲,顺便送了他一些压缩干粮带着路上吃。
  清早的朝阳之下,小李纲坐在牛车上,几个护卫随行。他也总是一步三回头,显得很舍不得高方平。
  怪异的张叔夜作为大佬,竟然来送行李纲了,老张有些对宗泽的吩咐,也交由小李纲传话。
  看李纲如此充满猪肉平,而猪肉平却在打李纲的注意,为此张叔夜只能叹息,却不想管。小李纲是宗泽的宝贝,然而猥琐的猪肉平则是张叔夜的宝贝。可以确定的在于,有天猪肉平会被宗泽来收拾的,那时张叔夜也是不想管的。因为老张也对猪肉平太过无语了,认为他偶尔被大佬收拾一下,至少能让他小子不那么嚣张……
  一些圈里的人士对名将种师道的遭遇充满了同情,有小道消息称,老种第二次被猪肉平坑了。
  妈的虽然坑害武将乃是大宋传统,可这一事件还是在将门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大家都觉得高方平太可恶了,大魔王的外号终于坐实了。
  汴京的富贵将门对老种是很有特殊感情的,当年的合作多愉快啊。种师道在西北整天砍人,汴京的将门弟子都在西军挂名,捞取军功和爵位,然后给老种一些钱财,就此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然而这种好景过去了,刘延庆还好些,但童贯是个不懂将门规矩的死太监,太监比正常少了点部件,所以也会带来一些性格上的差异,总之来说就是,太监总喜欢显摆存在感,喜欢乱来,但凡原来的规矩哪怕在合理,童贯也喜欢打破,要重新定规矩。
  对于童贯来说,他简直受够了活在种师道的强大阴影下,当年的西军有灵魂人物种师道坐镇,哪怕他童贯贵为制置使,也没有军权,全然被架空,任何事情不论大小,没有种师道那个酷吏点头,根本就没有童贯的说话余地。
  于是当有天种师道成为政治牺牲品回京的时候,童贯就在永兴军路掀起了丧心病狂的“运动”,但凡种师道的规矩不论合理与否,都要颠覆,一些种师道时期的军官被整的死去活来,被杀的也不是一个两个那么少。
  为保留住西军的灵魂和血脉,无奈之下种师道进一步的让那些骨干退役反京了,离开了西军那个泥潭逃生。那些人一走,西军更是没人节制童贯,被搞的一团糟,眼看局面不对,汴京城里那些老奸巨猾的将门老狐狸们纷纷止损,从西北“撤离投资”,该而投靠孟州的将门后起之秀曹忠,以及酷吏高方平的永乐军麾下。
  但是孟州的厢军,以及高方平的永乐军,容量是有限的。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目下汴京的将门也陷入一定程度的混乱,急于找到一个“聚集地”。而这个形式不出意外的话正在被蔡京加以利用,会带来多大的后果,目前高俅老爹也不好进行评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第二百三十二章 我要撞死
  某种程度来说战争包治百病,到了大宋目下的这个局面,或许和西夏重启战事是一种平衡内部的办法。然而张叔夜已经交底了,户部没有钱粮打这一战,皇帝也绝对不喜欢兵事。
  不幸中的万幸是,现在的蔡京也需要打压童贯,于是这种政治需要下,酷吏宗泽上任京兆府、兼任永兴军路转运使。
  西北没有重臣坐镇、童贯为所欲为的情况已经变为了过去式。
  昨天有来自西北的消息,童贯的心腹,秦凤路经略使刘延庆的儿子刘光世,隶属保安军,因私自从民间征集粮草,引发了斗殴。
  这事在种师道时期很常见,但宗泽眼睛揉不得沙子,差点把刘光世推出去斩了。童贯试图去说服宗泽留情,但宗泽根本不给他面子。最后是刘延庆连夜赶到长安县老泪纵横的跪在地上,脱光了衣服,显摆身上那横七竖八的伤痕,说这是刘家为国朝效力的凭据,请宗泽刀下留人。
  最终宗泽才放弃了斩刑,改为五十杀威棒处罚,刘光世险些被打死。
  由这开始高方平嘴巴笑歪了,童贯众叛亲离只是时间问题了。很简单,刘延庆父子都是童贯的人,但是小弟跟着老大,出了事老大却摆不平,长此以往老大也不在是老大了,他们的关系自然分化,只是时间问题。
  在以前童贯当然能摆的平,仪仗着和蔡京的关系,仪仗着皇帝的宠爱,又依仗着西北官员的不作为,全部让着童贯,所以童贯这个太监就是一面大旗,当然能聚集起来一个群体,以他为核心。
  可惜因高方平带来的蝴蝶效应,稀里糊涂之下,阉党在汴京被人打得抬不起头,蔡京也不在需要童贯,如此自然会导致童贯声势大减,在加上宗泽这个酷吏上任京兆府,皇帝都经常被宗泽骂,那就别指望宗泽会给皇帝的宠臣面子了。所以直接就和童贯正面刚了。
  童贯基本是废了,在蔡京不帮他的形势下,他不可能扛得住宗泽这种正统的士大夫、封疆大吏。
  谁也不能指望宗泽好说话,历史上的四任皇帝都被他骂了,一直骂到高宗赵构都不停口,赵构是个又坏又狠的变态,却也拿宗爷爷木有办法。
  再加上现在汴京的将门撤离西北,宗泽除了是京兆府知府外,还兼任永兴军路转运使职务。这个职务和经略使是平级的,也是监督经略使的存在,顺便捏死了童贯军中的钱粮,再加上老宗士大夫的“无敌状态”,高方平很猥琐的估计,要是童贯不聪明不低调,他迟早会被宗泽先斩后奏的。
  真个发生就欢乐了。
  当然高方平不希望闹成这样,宗泽如果把童贯捉去宰了,倒是不会死,但把皇帝的心头肉杀了,赵佶是重感情的人,那就不会在信任宗泽,官路基本也到头了……
  高方平掀开的政治风暴依旧在发酵之中。
  文臣是免死的,加上记录了士大夫们小辫子的百官见闻录已经被高方平烧了,所以出了第一批被蔡京赶出京城的,其他的文臣安稳了下来。不过张叔夜对武官的清理工作依旧没有停止,还在持续,越来越多的和张康国关于过于密切的军官,都被抓了。
  老张现在是西府副相,兼任政府中书侍郎,又得到了陶节夫相爷的支持,所以他也想借此机会,对京畿系的禁军构架做一次大扫除。
  牵连越来越大,就是昨天,马帅杨伯雄,步帅张才厚,两个军队大佬一起被抓,乃是张叔夜和陶节夫联合签发的抓捕命令。
  张步帅倒是没有和张康国牵连上,但这个老家伙口碑太坏了,现在也算军队大将之一的徐宁都去枢密院弹劾,当初张步帅威胁军官强买家传宝甲,几乎墙倒众人推,什么罪名都被抖了出来,最终以买官卖官的名誉、以贪腐太严重的名誉查办。
  听说枢密院的稽查人员进驻张府抄家的时候,查得现金钱财三十多万贯,另有票据证明,存在高府钱庄的二十万贯。
  财富自然都被穷疯了的张叔夜撸进国库去了。
  这次是动真格的,等待张将军的是死罪。许多人对此只有叹息,在平时,在蔡京执政时期,在赵挺之的无能时期,这些问题只是查还是不查的问题,但如果政治局势稍微有变化,死罪那是妥妥的,依照大宋律规定,官员贪腐一千贯就是死罪,所以张步帅死定了,他的俸禄拿八辈子也解释不了这么多钱哪来的,又被套上卖官的罪名,基本没救了。
  杨马帅查抄出来的家产和张才厚少些,但也是四十多万贯。但老杨是被区别对待的,他的罪名有点牛逼,当时侍卫马军司开进汴京做事显然是大问题,但介于张康国是相爷,正统士大夫,皇帝已经下旨他告老站在了安全线上,那么就解释不了枢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