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何?”
“子明兄是明知故问。”富弼叹道:“王宁安的确功劳不小,可是他做事匪夷所思,胆大包天,无所顾忌,更没有丝毫敬畏,这种人如何能担当大任?且不说岭南的那些犯官,光是他的资历就不足以成为一方父母官,子明兄以为然否?”
贾昌朝眉头紧皱,闷声劝说:“彦国兄,王宁安虽然没有考过进士,但毕竟是六艺学堂的讲师,他的词作水平极高,如今汴河之上,酒家之中,唱的都是王二郎的词,演得都是王二郎的戏,他的才华还是不用怀疑的。”
作为盟友,贾昌朝还在替王宁安说话,可是语气却不是那么坚定。
大宋的官职不同明清,初期升官很慢,但后期往往是一跃龙门。
比如典型的王安石,当了二三十年的地方官,结果皇帝看中,几个月连升七级,直接成为执政。
王宁安一入仕,就当了知县,如果再当了知府,地方资历够了,凭着政绩,赵祯一道圣旨,就可以把他提拔为翰林学士,甚至是参知政事。
但问题来了,王宁安没有考过进士,又出身将门,说文不文,说武不武。
这么个奇奇怪怪,又非常受皇帝喜爱的人物,到底该怎么处置?富弼一点主意都没有,如果没有岭南的疑似杀人案,士林还可能接受王宁安,可如今却不行了,一百多条人命,谁愿意和一个屠夫同殿称臣?
富弼长叹一声,发自肺腑说:“子明兄,我大宋一扫五代十国之乱,立国百年,天下大治,如今圣天子在朝,贤臣柄国,俨然盛世。能走到这一步,靠的就是规矩二字,如果随随便便,就把朝廷用人的规制给打破了,后果不堪设想。有人或许以为老夫嫉贤妒能,那也太小觑我富彦国了。子明兄,作为你我的位置上,应该替大宋江山长远考虑,该替祖宗守好这份基业啊!”
富弼说完之后,抓起早已凉了的茶,一口喝干。
“告辞了。”
……
值房留下了贾昌朝一个,说起来,千难万难,就是他最难。
富弼说的道理,他十分清楚,九成九文官都是这么看的,如果没有和王宁安的瓜葛,他肯定比富弼还用力打压王宁安。
麻烦就麻烦在他和王宁安之间牵扯不清,如果没有六艺学堂的势力压着言官,他的屁股就不稳了。
一面是文官利益,一面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手心手背,割哪块肉啊!
而且贾昌朝比富弼更了解王宁安,那可是个狠茬子,挡了他的路,他是真可能杀人的。
真是要让人愁死!
“哎呦,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啊!”
贾昌朝抱着脑袋,是一筹莫展,他就盼着王宁安千万别回来……那是不可能的,接到了京城的消息,说是陈州出了蝗灾,流民遍地,王宁安就吓了一跳。他记得有一出戏就是写陈州的事情,铁面无私的包大人为了赈灾,把侄子都给塞狗头铡里了。
陈州的灾情不是小事情,尤其是离着京城那么近,人口又多,肯定不好处理。
“大人,属下觉得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发愁了?”慕容轻尘笑呵呵道。
王宁安气咻咻道:“上百万人,生死危急,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除非是铁石心肠?”
“大人,瞧属下这嘴笨的,我的意思是你靠着救灾起家,没准这次陈州大灾,又给你一展拳脚,普度众生的机会呢!”
“滚蛋!”
王宁安飞起一脚,怒骂道:“老子又不是那个不难不女的,你给我听着,大理的使者给我摆平了,不然让你喂马去。”
慕容轻尘仓皇转身,小跑着离开。
在王宁安的桌上,竟然摆着好几个纯金的佛像,其中有一个就是观音的,只是和后世的观音不太一样,这个观音留着两撇小黑胡,倒是更像阿三多一点。
佛像来自大理,是大理国王送来的。
王宁安在南下之前,是琢磨着把大理、占婆、交趾一勺烩了。
奈何他在交趾折腾太凶了,人家都怕了他。
占婆老老实实打开门户,开放粮食声音,潘肃操持着,从交趾买了100万石粮食,这一批粮食,用来借给黎氏,渡过危机。
毕竟之前被狠狠烧了一把,又遭到了战争涂炭,黎氏面临着缺粮的危机,潘肃把粮食借给他们,条件就是黎氏要征召三万人,去老街开矿,正式向大宋输送铜矿石。
钱荒,用后世的词汇形容,就是货币供应不足,一直是制约着大宋发展的锁链,如今这条锁链已经解开了,下面就该是大宋一飞冲天了!
不过在起飞之前,还缺少一个掌舵的人。
……
“本来是想在岭南办婚礼的,蓝天,碧海,沙滩,椰林,鲜花……怎么样,不错吧?”王宁安笑嘻嘻道。
杨曦骑着马,紧紧跟在王宁安的旁边,小妮子脸上涌起一丝红润,显得很向往,随后却用力摇头,“不必了,在哪儿都是一样,我想让两家人都在一起,那样才圆满!”
“哈哈哈,如你所愿,等咱爹回京,就立刻办婚礼。我都跑了好几年了,也该静下来,好好享受生活了。”
王宁安嚣张地笑着,纵马狂奔。也就是年轻,连续这么奔波,王宁安回到了京城,依旧是精神头十足,稍作休息,就被叫到了宫中。
这一次他和赵祯又谈了两个多时辰,而后才满面春风,从皇宫出来,直接到了杨家,还住在以往的那个院子,直接梦周公去了。
王宁安潇洒,可是京城的众多官吏,从宰执到普通的言官,都惴惴不安,连手头的事务都懒得处理,纷纷凑在一起商量。
眼下各种传言,层出不穷,有人说王宁安要接替陈州知府,有人说他要直接上三司使,还有人说,赵祯准备特赐王宁安进士出身,给他扫平升官的障碍,更有荒唐的,说赵祯要召王宁安为女婿……
相比之下,最后一种倒是大家伙最放心了,他当了驸马,就没法争夺权力了。
两府的相公凑在了一起,贾昌朝,富弼,梁适,王尧臣,唐介,曾公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都显得心事重重。
王尧臣打破了沉默,“贾相公,富相公,如果陛下执意破坏规矩,我希望两位相公能替大家伙,把重担跳起来,匡扶正义,维护纲常!”
贾昌朝沉声道:“你说明白了,要老夫怎么做?”
“要贾相公驳回乱命!”
在这种时候,也就唐介这种又臭又硬的家伙,才毫不畏惧,“贾相公,天下士人,无不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然后过关斩将,一路披荆斩棘,中进士入朝为官,然后再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才能担当重任。王宁安还不到二十岁,出任平县知县,已经是破坏了朝廷规矩,如果继续破格提拔,枉顾规矩。势必弄得人心浮躁,天下大乱。到时候谁还会安心读书?士林幸进之风盛行,人人都想走终南捷径,到了那时候,大宋的天下就麻烦了!”
唐介义正词严,曾公亮倒是有些不一样的看法,“我看未必,王宁安虽说年轻,可还是有些办法,竟然能弄来滇铜,解决朝廷钱荒,是个人才!”
这时候富弼开口了,“如果他是个庸才,也不用我们商议了,正因为此人妖孽诡诈,我们才更应该擦亮眼睛,替祖宗守好江山社稷!”
富弼说完,转向了贾昌朝,“贾相公,你是首相,该拿出一个态度了,士林都在看着呢!”
贾昌朝这些日子夜不能寐,就为了这事烦心。
偌大的官场,谁也不是孤身一人,贾昌朝还有那么多门生故吏,通过这些日子的摸排,没有一个赞同破格提拔王宁安,甚至有很多人都放出话来,如果一定要用王宁安,他们就去皇宫,找陛下理论,拼了一条命,也要阻止任用王宁安。
真是想不到,王二郎竟然混成了万人嫌,也不知道他会不会郁闷吐血?
贾昌朝也不能违背所有人的意思,长叹一声,“诸位,老夫以为,陛下心中自有定见,未必会破坏规矩……”
“如果破坏了呢?”唐介丝毫不给贾昌朝躲避的空间。
“那……老夫自会主持公道!”
贾昌朝咬着牙说出了这句话,在场诸公,总算是长出口气,东西两府意见一致,面对赵祯,也不用胆怯了。
“走吧,随老夫面圣。”贾昌朝断然道。
第283章 新官职
贾昌朝非常埋怨王宁安,你小子那么聪明,就不能多长点脑子,岭南的那些犯官固然没有都处死,但是老夫执掌大权,随便几道令子,就能把他们活活儿溜死,一点后遗症都没有。
你偏偏不甘心,非要把人都弄死,别看有陛下撑腰,替你遮掩,但是士林已有定见,断然不会让你王宁安出头的。
老夫也是没法子,总不能为了咱们的交情,就得罪所有文官吧?
贾昌朝一路上都在思量着,反复权衡,等到进入垂拱殿,他已经恢复了平静,和赵祯见礼之后,有太监搬来墩子。
“诸位爱卿,陈州蝗灾,情况如何了?”
贾昌朝忙说道:“各地粮食已经相继到位,老臣又从各处挤出了30万石,另外还下令地方建草芦十万座,还征集药材20万斤,此次陈州虽有百万流民,但是老臣有把握活七成人口,如果做不到,情愿罢相,以谢天下!”
这都是王宁安逼得,为了阻止赵祯启用王宁安,文官们拿出了吃奶的劲儿。贾昌朝反复权衡,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王宁安在沧州的成功,那是因为有榷场和市舶司,又能捕鲸。陈州呢,是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一点优势也没有,能救活七成人口,已经是破天荒的事情。
贾昌朝就期盼着赵祯能头脑冷静,别再提出王宁安来,省得大家伙为难。
可是贾昌朝的愿望还是落空了,赵祯深深叹口气,“能活七成百姓,的确不容易,可还是要有几十万人死去,朕愧对天下啊!”
“陛下仁慈,百姓自会体谅陛下的难处,凡事不可以求全责备,陛下只管宽心就是。”富弼开口劝说。
赵祯摇摇头,“无论如何,朕还是失德天下。陈州的事情先放一放,朕想请教诸位爱卿,你们可有富国强兵之策,充实国库之法?”
此言一出,大家伙的心一阵紧张,该来的还是要来,赵祯这是铁了心要重用王宁安啊!
“陛下,臣以为治大国如烹小鲜,首重根本,本固则枝繁叶茂,只要励精图治,中兴可期。”
富弼说了一段老生常谈,赵祯扫了一眼,微微摇头,时间真是能改变人啊,还不到十年光景,富弼就变了一个人。
赵祯深吸口气,“虽然如此说,但是朕眼看着,外无法抵御强敌,内无法安抚百姓,朕心焦虑,想要寻找理财能手,替朝廷拓展财源,充实国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理财!
那不就是三司使吗?
曾公亮想起赵祯之前说过的话,王宁安的确上缴了700万贯,虽然这笔钱都用在了岭南,但是朝廷没有多支出一个铜板,王宁安功劳不小。
莫非说,朝廷真要冒出一个不到二十的计相,这也太荒唐了!
曾公亮默默低头,不敢多言。
不愧是有真御史之称,唐介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斗胆请教,所说的理财能手,是不是王宁安?是不是想让他进入三司,为朝廷理财?”
“没错,正是此人。”赵祯痛快答道。
唐介猛地摇头,“陛下,三司主管户部、盐铁、度支,一国财权,何等之重!王宁安为官不到五载,年不过二十,纵然有些才略,如何能担此职位?须知道,朝廷一个命令,就会有无数家庭破败,责任至重,不可儿戏!”
见赵祯低头,默然不语,唐介又加码道:“如果陛下执意超擢王宁安,老臣唯有辞官!”
说完,他把乌纱帽取了下来,放在了手里。
赵祯抬头,看了眼唐介,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半晌他摆摆手,“我大宋何时因言获罪,唐相公不必如此。朕看,诸位爱卿的意思,也是不同意了?”
身为首相,贾昌朝不能不说话了,“启奏陛下,老臣以为王大人尚需历练,毕竟揠苗助长,不是好事。”
说完这话,贾昌朝把脑袋低得很深,他知道,光是这句话,就得罪了王宁安,可是他没有办法,不得不如此!
这就是百官之首的难处!
赵祯沉吟许久,长长出了口气,“既然这样,那朕想要任用王卿出任陈州知府,你们以为如何?”
从三司使变成了知府,差了何止天地,这回总该答应了吧!朕已经让了一步,你们还不同意吗?
这几位相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王尧臣说道:“陛下,臣以为王拱辰王大人救济灾民,很有成效,冒然更换,恐怕不妥。”
梁适也开口道:“陛下,此时的确不宜更换官员,免得造成人心惶惶。”
贾昌朝和富弼也都是这个态度,赵祯简直气炸了肺!
好嘛!
朕连任用一个知府也不行,这个皇帝干脆让你们当算了?
赵祯大怒,近乎咆哮道:“这样不行,那也不行,让你们做这个天子算了?”
皇帝怒了,贾昌朝越发惶恐不安,他想起了文彦博,也想起了宋庠,就是因为和赵祯冲突而被罢相,莫非自己也要重蹈覆辙吗?
贾昌朝可不甘心就此失去权力,他抢先站出来道:“陛下,王宁安的确是人才,老臣在河北期间,就发现王大人文武全才,是难得的后起之秀,理当重用。”
抢先表明和王宁安的关系,等于是告诉所有人,不是他想害王宁安。
“陛下,老臣以为万事万物,皆由法度,既然陛下要用王宁安,不妨就按照朝廷规矩,对王大人也是好事。老臣提议立刻召王大人参加舍人院考试,凭着王大人的才华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待王大人担任中书舍人一段时间,再另行任用,老臣以为更加稳妥。”
宋代除了正常的科举之外,还有些考试是针对官员的,比如舍人院,学士院,通过考试,就算有了正式学历,然后再进行使用,也就符合朝廷规矩了。
贾昌朝见赵祯怒火冲天,不得不抛出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
富弼等人立刻疾言厉色,怒视着贾昌朝,他们才不想给王宁安机会,贾子明这丫的,真够坏事的。你要是不提,赵祯怎么会想到?
要不说呢,猪队友比什么都可怕!
千万赵祯不要答应,不然王宁安就钻了空子。不过转念一想,或许也不是坏事,只要王宁安参加了考试,就等于认可了文官的规矩,接下来就可以用各种规矩限制住他。如果王宁安不听话,还一意孤行,冲撞体制,早晚会遭到反噬。
范仲淹何等强大,不还是被文官集团给抛弃了,想要捏死王宁安,不是难事!
富弼看得比任何人都远,赵祯的怒火也让他有所顾忌,想要退一步,就让王宁安参加考试。
还没等他出来附和,赵祯却长叹一声,主动说道:“朝廷规矩,的确不能破坏,朕自会好好权衡,诸位爱卿下去吧。”
贾昌朝和富弼还没反应过来,刚才还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怎么转眼就退缩了,这翻脸比翻书还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
他们摸不清赵祯的脉,带着满腹的疑惑,从垂拱殿出来。
唐介怒满胸膛,竟然冲到了贾昌朝的面前,大声道:“贾相公,希望你能表里如一,不要再放水了,陛下有乱命,我们一起扛着就是!”
显然,突然改说辞,给王宁安开后门。弄得大家很不满,对贾昌朝的人品越发鄙夷,贾相公气哼哼一甩袖子,独自回了值房。
就在召见的第二天,宫中突然传出旨意,说是要成立皇家银行,替皇帝打理海外资产,接着,又下了一道旨意,原大理评事,知平县事王宁安,升任太常博士,判皇家银行事。
两道旨意,一前一后,相隔不到一个时辰,都送到了政事堂。
见到这个,富弼立刻感到了不妙。
显然这是早有预谋啊!
昨天的御前会议根本就是试探风向,见所有人都反对,赵祯顺势撤回了两个提议,如今这是第三个,正所谓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赵祯到底是皇帝,是九五至尊,总是和皇帝唱对台戏,绝没有好下场。
这不,贾昌朝接到了旨意之后,很快就同意了,还放出风声,你们谁愿意拦着谁拦着,但是绝对不可以用政事堂的名义,老夫不背黑锅!
老贾撤了梯子,其他人也傻了。
大家伙犹疑不定,主要是摸不清这个皇家银行是什么玩意,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根据赵祯的旨意,皇家银行仅仅负责海外资产。
也就是说,这次从交趾弄来的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家银行,远在交趾的一块飞地,究竟能干什么,大家搞不清楚。
文官犯糊涂,可王宁安心里有数。
走到今天这一步,纯粹是文官逼迫的,既然士人集团容不下他,那就挖他们的墙角,刨他们的祖坟,早晚有一天,把士人集团都给灭了!
王宁安踌躇满志,他最大的依仗就是这个新鲜出炉的皇家银行。
一个银行,可以很小,只专注一个城市、一个行业,也可以非常庞大,大到遮天蔽日,无所不包,甚至让皇帝和朝廷都给银行打工。
新官上任,王宁安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发行200万贯的海外开发债券,年利百分之三十。而且王宁安决定拿出100万贯,用于招募人员,前往交趾开发土地……
第284章 要权力
王宁安在沧州就弄过贸易钱庄,又主持开发岭南,他玩钱绝对是行家中的行家。筹建皇家银行,一点难度也没有。
但是一个好汉三个帮,靠着他一个人可玩不转。王宁安给六艺学堂送信,这倒不是他任人唯亲,遍观天下书院学堂,唯独六艺设置了算学院,还在两年之前开设了货币学和商学,有着充足的人才储备。
为了共襄盛举,韩维和王安国两个人率领着三十多个优秀学员星夜赶到了汴京。
他们刚到,就被安排进了一处曹家的农庄,这个庄子邻近汴河,站在高处,运河尽收眼底,千帆竞过,十分壮观。
庄子里树木浓密,花草隐隐,田连阡陌,屋舍俨然,有山水美景,锦绣华堂。
大家伙看的是目瞪口呆,乖乖,这根神仙住的差不多了。
“二郎,你的眼光不差啊,在这干活儿,那是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啊。”韩维笑嘻嘻道。
王宁安也笑道:“但愿你们别白费了我的一片苦心,要是对不起这的衣食住行,小心我罚你们扫厕所!”
提到这个,学生们顿时一缩脖子,都紧张了起来。
王安国道:“二郎,这头一出戏可万万不能出错,你准备怎么办?”
“陛下答应筹建银行,为的就是陈州的灾民,所以一定要先把陈州的事情解决了……”王宁安拉着他们,一面在庄子里漫步,一面把自己的构想说了出来。
交趾经历了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名义上维和区有一百多万亩田,实际上,王宁安已经逼着李日尊签了不平等条约,大宋的商人在交趾圈占土地,开垦农庄,一点障碍都没有。
问题就剩下劳动力从哪里来。
寻常年景,老百姓是不愿意移民的,安土重迁,谁愿意背井离乡,跑到海外打拼。
所以慕容轻尘说陈州灾荒,的确是个机会。
但是各方人马都盯着,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出一点差错。
如果做好了,银行站稳了脚跟,可以快速铺开,如果做不好,那些红眼睛的文官不会放过他们的,而且皇帝也不会允许他们犯错。
经过三天的商讨,他们拿出了一套完整方案。
所有灾民,只要同意去交趾,可以拿到5贯安家费。
毕竟交趾需要的是壮劳力,海上航行风险也是有的,老弱病残,没等到交趾,就死在了半路,白白浪费生命不说,还会影响形象。
王宁安的作法和王拱辰征兵,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不同的就是这笔安家费。
5贯钱不多,但是放在陈州,绝对能做一个小本生意,买点豆腐花、糖人什么的,哪怕上了岁数,哪怕是妇人,也能养活自己。
再退一步,就算不能干活,5贯钱也够一家人吃喝大半年。
而所以移民去交趾的壮丁,半年之内,都能得到20石稻谷,这20石稻谷,10石交给他们,10石会运回大宋,给他们的亲人。
此后每年递减两石,五年之后,停止发放。而这五年,又是劳力强制在交趾做工的时间。换句话说,如果五年之后,不想留在交趾,可以安排船只,送回大宋老家。
当然也可以继续留在交趾,变成完全的自耕农,甚至能把家人接到交趾,一同生活。
这套方案拿出来,赵祯看过之后,非常满意,最令他欣慰的是没有放弃老弱妇孺,而且安排了五年粮食返还计划,最大限度保证灾民能够生存下去。
赵祯立刻点头,下令王宁安着手操持。
上一次开发岭南,就募集了700万贯资金,这一次只有200万贯,难度更小了,而且王宁安还保证了年利三成,有皇家作保,等于白赚钱一样,谁能不答应。
光是曹家就买了50万债券,另外河北的韩家也没闲着,韩维被王宁安召到了京城,成为皇家银行的同判,韩家为了支持银行,一口气认购了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