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不要紧,从大熊往下,他们每个人都坚定宣称自己是渤海遗民,每个人都能讲述渤海国的辉煌,提到辽寇,他们切齿痛恨,不共戴天。
这些渤海人每天都跑到王宁安的府邸,去请愿,哭求,拜求,大宋能够出兵,渤海不曾辜负大宋,大宋也不能放弃渤海!
苏轼真是看得目瞪口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一个民族就生生被鼓捣了出来。他觉得王宁安就是个妖孽,哪怕有一天,王宁安告诉他鸡蛋是长在树上的,苏轼也会选择相信。
当然了,有了共同的认知,只是第一步,还需要不断强化。
王宁安在城外营地旁,利用逃人,修建了一处祠堂,准确说是太庙,渤海国的太庙!
在这间不算宽大的建筑当中,供奉着渤海国历代帝王。
高王大祚荣。
武王大武艺。
文王大钦茂。
……
宣王大仁秀。
大彝震。
大玄锡。
……
末代国王大諲撰。
十五个灵位,代表着大氏的十五位国王,博闻强记的章衡站在一旁,不断讲述着每一位国王的丰功伟绩,从开国君主大祚荣,到繁荣渤海的大钦茂,再到中兴的大仁秀,渤海国经历一百多年的努力,被称为海东盛国,物阜民丰,国库殷实,文教大兴,万民乐业……
大熊经商过,比寻常的蛮夷聪明一些,但是脑袋容量也很有限,不过章衡讲解的这些,他几乎都记住了,那些复杂的名字也都刻在了心头。
除了十五位国王之外,还有大熊向上追溯的五代抗辽先祖,一共二十个灵牌。
全部看完之后,大熊,大光,大山,大海,大虎……这些人跪在地上,格外虔诚,他们指天发誓,宣称要光复渤海,恢复祖宗的荣耀,荡平辽寇,挖坟掘墓,把辽国皇帝的骨头,祭奠死去的先人!
看着这么一群悲愤的人们,苏轼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是不是入戏太深啊?”
“你给我闭嘴!”王宁安怒斥道:“面对这样一群忠勇之士,你难道不感到敬畏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看到了他们光辉的未来!这是一群能创造奇迹的人!”
苏轼把脑袋扭过去,他宁愿相信这话是王宁安赞美他自己的!
从太庙出来,大熊的眼睛还是红的,王宁安笑呵呵走过来。
“殿下,我听闻渤海王室,都会在自己的胳膊上,烙一块雄鹰印记,以表示勇敢和光荣,不知道……”
“当然要!”
大熊立刻说道:“我几乎都忘了,祖宗的规矩可是不能随便丢的,赶快开始吧!”
王宁安道:“既然如此,就请殿下和诸位斋戒沐浴,三天之后,会有人给你们烙上雄鹰的图案。”
大熊满怀感恩,告辞离开。
三天的光景,转瞬而逝,他们洗白白,擦香香,换上干净华贵的衣服,露出右肩,章衡面色凝重,念过了祭文,章敦亲自拿着一块暗红的烙铁,印在了大熊的肩头。
一股白气冒出,还有淡淡的肉香,大熊咬紧了牙关,豆大的汗珠从鬓角流下,他浑身的肥肉不停颤抖,却没有叫出声来。
烙印完毕,又换了下一个人。
很快,大氏的兄弟都烙印完毕,剩下的那些人看着他们,目光中居然满是敬畏和羡慕。
有人居然也希望得到印记,大熊却断然拒绝,那是王室才有的东西,普通人怎么也可以拥有!
幸好,还有咱们的王大人,他十分体贴,雄鹰印记没了,但是却可以烙印字迹。
右臂印上驱逐辽寇,左臂印上光复渤海!
这个提议,瞬间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他们既兴奋,又紧张,排成队伍,迫切要完成这个壮举!
只要拥有烙印,他们就是真正的渤海遗民,再也不会有人剥夺走他们的一切……
“程颢,程颐,这就是你们所说的骗局吗?”
唐介不无愤怒叱问道。
面对着眼前疯狂往自己身上按烙铁的人们,二程也傻眼了。
“唐相公,下官没有说谎,下官确实问过了,他们或是契丹人,或是西夏人,或是汉人,就是没有渤海人啊!”
唐介哼了一声,他没有搭理二程,直接走到了一个刚刚烙印之后的老人面前。
“请问你是什么人?”
“什么人,当然是渤海人!”老人咬牙切齿,“辽狗杀光了老汉的家人,老汉要是年轻十年,一定和辽狗拼命!”
第349章 不养废物
唐介和二程亲自询问,这800人无一例外,全都自称是渤海遗族,而且满怀仇恨,恨不得吃了契丹人的肉,喝了他们的血,那股子狠劲儿,果然是灭国大恨,血海深仇!
唐介非常感慨,老头子连声赞叹,说是渤海人可用!
在二程看来,根本是欺人之谈,不久前,还没人承认自己是渤海人,怎么转眼的功夫,就冒出来好几百渤海人,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二程觉得自己的智商都被侮辱了,这也太扯淡了!
……
“我不要改口费了,姐夫,求求你指点吧!”大苏可怜巴巴,哀求道:“再不告诉我怎么回事,我脑袋都要想破了,姐夫,你是不是施了妖法了?”
“去,子不语怪力乱神,你的书是白读了。”
苏轼无所谓道:“说实话,我真觉得是白读了,这才几天的功夫,怎么变化这么大!我去找那个大熊,问他到底中了什么邪?你猜他怎么说,他居然自称本王,还告诉我,他叫大忠臣,是渤海国王,要恢复故国,你说这不是中邪,这是什么?”
王宁安听完,无奈笑笑,“你要是这么想也没有错,他们的确是中了邪,但是这不是妖法,而是科学!”
大熊是个什么人?
曾经的小商人,后来随着平县榷场开发,大宗货物涌入,大熊就破产了,沦为可怜的苦工,再后来,不堪压榨,他就和许多人一起,逃到了大宋。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所有的变化,就从他的第一个谎言开始。
他告诉沧州的官吏,他是渤海的王族,还拿出了曾经买到的玉玺,妄图通过冒贡,换来荣华富贵。
这时候他就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第一次美化。
他是渤海的移民,被契丹人压榨,一路受尽了苦难,带着数百族人,在大冬天的时候,逃过了黄河,把脚趾头都冻掉了,凄惨无比,希望大宋能够怜悯他,给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只是大熊没有料到,王宁安知道他的存在之后,立刻想了一个更狠的主意,把他打扮成了遵从太宗圣旨,奋战七十年的大氏后裔!
这一下子,愣是逼迫大宋上下,不得不正视燕云,正视渤海国,弄得国策为之一变!
可是在金殿爆发之后,大熊脑袋又凉快了,他抛开自己编织的谎言,又抛开了王宁安强加给他的谎言,说了实话,他只是想小富即安,能有安生富足的日子就好。
但大熊哪里知道,上了贼船,就别想下去!
一天为大氏,一生为大氏,世世代代为大氏!
王宁安用一个烙印,彻底断绝了他的后路。
大熊只有硬着头皮,充当他的渤海国王。
很快大熊就发现了,其实新角色没有什么不好,他想要的荣华富贵有了,妻妾成群也很快就有了,还有大宋的尊重和恩遇,就连王宁安表面上都客客气气,让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他曾经想要的东西,全都来了,这不是很好吗!而且,还超出了他的预估,围绕着他,还有800族人,可供驱使,做梦也想不到的美事啊!
当然,这800族人既是他的部下,也是他头上的一把刀,还是随时会落下来的那种!
“从辽国逃出来,他们处在了死亡线上,就好像溺水的人,给一根稻草,都会牢牢抓住。渤海遗民,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越是假的,就越是心虚,他们为了能吃上肉,穿上衣服,一定要拼命扮演忠诚,把忠烈的大氏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那头熊敢退缩,他身边的那些人都会把他给撕碎了,宣布他是大氏的叛徒,然后取而代之,继续做忠勇的渤海郡王!”
王宁安把其中的奥妙告诉了苏轼,大苏张着嘴巴,简直无话可说了。
明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骗局,竟然弄成了今天的局面,他突然觉得王宁安就是天下最大的骗子!这家伙把人心都洞察透了,这手段比起妖术邪法,还要厉害一万倍!
苏轼真想由衷竖起大拇指,他是服气了!
“姐夫,既然他们是演戏,万一演着演着,演漏了怎么办?”
“很聪明吗!”
王宁安笑道:“所以不能让戏法出问题。我爹已经派梁大刚去训练这800人,小有成绩之后,就立刻送到长生岛,等到他们和辽国打了几仗,结下了真正的血仇,想回头也不成了!”
“要说我这个戏法,也不算高明,你熟读史册,谎话可不少啊!”
苏轼拧着眉头,想了半天,突然大叫道:“姐夫,你说的是不是书中的种种异象?”
“聪明!”
王宁安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大凡帝王降生,必定红光漫天,云霞朵朵,什么七彩祥云,朵朵莲花,又或者香气扑鼻,经久不散……如果提到了圣贤降生,必定是神仙送子,蟒蛇转世,白龟献瑞,总之花样繁多,你比我清楚啊!”
苏轼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姐夫,我出生的时候,可什么异象都没有,看起来注定一生平凡。”
“错,大错特错了!”
王宁安纠正道:“苏轼同学,以你的才华,以后一定会有的!”
“可明明就没有!”
“人家可以编啊!”
一句话,被苏轼给问住了,大苏终于恍然大悟,抚掌道:“姐夫,你可真是厉害!这些异象啊,献瑞啊,人云亦云,不辨真假,又能讨皇帝喜欢,故此经久不息。至于一些鸿儒才子,弄得神神秘秘,更能增加神秘感,给后世门徒脸上贴金增光……这么说,这些全都是假的!”
王宁安坦然一笑,“九成九吧,当然也不排除有人生下来赶上火烧云,或者碰到了花开,红光,香气也就来了。”
王宁安负着手,显得睿智无比。
“所谓谎言,如果符合各方需要,就不会被戳破,即便有戳破的危险,也会有人拼命维护。就像眼下这样,渤海复国,对大宋有利,大宋这边脑袋清醒的人,都不会揭穿;至于大熊,他的荣华富贵,脸面尊严,都系在渤海大氏,等他适应了国王的位置,他会自掘坟墓吗?没准到了生死关头,他宁愿舍弃性命,也不愿意身败名裂!还有那些渤海的族人,他们更是如此!剩下的就是让这个梦变得真实起来,那个时候,就没人在意谎言与否了!”
这番谈话,彻底颠覆了往日的观念,什么皇帝,什么圣贤,都是扯淡的。
也就是大苏心脏够强,能够承受猛烈的冲击。
他不但不觉得意外,还感觉十分带劲儿!
先生就是厉害!
没有两把刷子,凭什么让苏家的女儿做小?换句话说,也只有王先生一般的人物,才配得上姐姐的才情相貌!
苏轼的思绪飞扬,终于跟上了王宁安的思路。
“姐夫,接下来就是要送这些人去和辽寇打仗了?”
“嗯,不但要打,还必须打赢!只有不断胜利,才能让渤海国拥有无穷无尽的魅力,看到复国有望,能成为从龙功臣,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生存几率,那些人也会拼命的……而这段由谎言堆积起来的悲壮历史,就会成为渤海国的官修正史,再也不容怀疑!”
……
王宁安很得意,喜悦就要分享,所以他告诉了大苏。不过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以后谁也别想知道渤海国的秘密。
呈现在世人的眼中,只有一群奋勇厮杀,矢志不渝,一心复国,不畏生死的好汉子!真猛士!
晨光照耀之下,唐介站在军营外面,举目眺望。渤海国的勇士赤着背,扛着沉重的木头,奋力奔跑,汗水流淌,小麦色的皮肤镀了一层油亮,充满了野性和力量。
梁大刚抓着一条牛皮鞭子,谁要是跑得慢了,上去就是一下,绝不客气。
这帮人居然不喊疼,默默忍受着。
包括大熊在内,他也拖着一条残腿,加入训练当中,奔跑,射箭,样样不含糊。
早起训练一个时辰,然后是半个时辰吃饭的时间,接着又是训练,这一次练的是马术,很多人还是第一次骑马,一次次摔下来,还有人被马蹄踢伤了,忍着痛继续苦练。
唐介看在眼里,竟有种要落泪的冲动。
“倘若我大宋军卒都能如此刻苦,何愁辽寇不灭!”
说完,唐介狠狠怒视着二程,“程颢,程颐,老夫记得陛下加封你们为渤海国左右丞,没错吧?”
二程苦着脸,“是有此事。”
突然唐介一瞪眼睛,“你们看到这些渤海的遗民,心中没有愧疚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王大人说得好啊,要知行合一,没了这四个字,一切都是空谈!老夫希望你们能真正担负起左右丞的职责,身先士卒,和渤海的将士一起训练,早日光复故国!而不是站在岸上看船翻,甚至摇唇鼓舌,暗中毁谤,如果再让老夫知道,绝不会客气!”
一番话,把二程弄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了,让他们跟着训练,还不如杀了他们痛快呢!
正想说两句,梁大刚提着鞭子过来了,呲着板牙,露出邪恶的笑容,冲着二程道:“两位先生,渤海国养不起废物,请吧!”
第350章 无耻的王宁安
渤海国不养废物,不是一句空话,人只要清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只有忙碌,榨干浑身的力气,才会把麻烦降到最低。
800人,每天都要训练,而且训练之前,要到太庙向大祚荣的灵位磕头,再对天发誓,扫灭辽寇。
当疲惫到极点的时候,脑子就空了,这时候有什么念头儿,更容易灌输进去。
所以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这800人已经真心认同渤海国了,虽然没有共同的文字,语言,习俗……但是他们至少有同样的烙印,闲暇的时候,胳膊上的光复渤海的字样,会让他们感到格外的亲切。
就这样,一个人造的民族就出现了。
当然了,他们还很松散,很脆弱,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至少有了模样!
唐介奉命来探查大氏的情况,就是为了看看这些渤海的遗民是真是假!不管是谁,都必须承认,唐介是不会撒谎的人,他的话是最可靠的。
“老夫处罚了二程,王大人,你就不要赶尽杀绝了。”唐介淡淡说道。
王宁安连忙笑道:“唐相公的安排非常妥当,二程毕竟文弱,我会安排大夫照顾他们,绝对不会出事的。”
唐介眼中露出一丝惊讶,他把茶杯放下,试探着问道:“王大人,你不知道二程做了什么?”
“晚生怎么会不知道,要不然您老人家也不会大老远跑到沧州来了。”
果然是个人精儿!
唐介深吸口气,“那你还派人去照顾二程?”
“我哪是照顾他们,我是照顾自己呢!”王宁安十分真诚道:“唐相公,光复渤海国,那可不是一个小事情,要是身边没两个随时往朝廷送信的人,怎么能放心啊!”
这个“放心”当然不是指王宁安,而是朝廷!
唐介愣了一下,开怀大笑,点着王宁安道:“你可真是个鬼机灵,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
名义上把二程赶到沧州,是惩罚他们,暗中却是担负任务的,这点王宁安当然心知肚明,却也没有拒绝,毕竟他做的事情太大了,完全瞒着上边,自己一个人干,哪怕赵祯都不会放心的。
“王大人,你能清楚分寸,那是最好,老夫也想提醒你一句。”
“唐相公请讲。”
“这朝堂之上,大部分的人,还是希望收复燕云的!”唐介目光炯炯,盯着王宁安,从他的眼神当中,竟然有一丝的欣赏之意。
“老夫一生,信奉正道直行这四个字!老夫认为,唯有堂堂正正,才能匡扶社稷,中兴大宋!”
王宁安笑道:“晚生相信大宋至上,天下至上,一样想匡扶社稷,中兴大宋。”
“哈哈哈!”唐介大笑道:“有两句话,其一,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二,叫殊途同归。王大人,你觉得是哪一句?”
“当然是后一句!”王宁安立刻道:“如果天下都是唐相公一般的道德君子,自然天下大治,谁也不用费心思了。奈何如唐相公一般,万中无一,蝇营狗苟之徒,何其之多?虎豹狼虫,横行天下,如果不会挖坑下网,是没法收获猎物的。”
唐介低着头,做沉思状,半晌缓缓道:“老夫一把年纪,不敢说你的想法对,也不敢说我的对,总而言之……”
“一切为了大宋!”王宁安笑着举起茶杯,“以茶代酒,干一杯!”
唐介笑道:“好,一切为了大宋!”
渤海遗族,这是个弥天大谎,不要低估朝堂诸公的智商,人家不是看不出来。
但是,就像王宁安分析的那样,这个谎话对大宋有利。
至少有了渤海国之后,大宋就能躲在后面,赢了最好,输了就把他们抛出来,平息辽国的愤怒,总而言之,大宋不吃亏。
要是直接谋夺燕云,谁都没有胆气,但是多了渤海国,大宋闪展腾挪的空间就广阔了。
这个在后世叫做代理人战争!
耿直如唐介,也看出了其中的好处,故此毫不犹豫站在了王宁安一边。
临走的时候,唐介随口告诉了王宁安,朝廷派遣状元郑獬作为使者,出使辽国了。
唐介这是什么意思,单纯通风报信吗?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就感到了其中有问题,唐介不会无缘无故和自己提这个的。
“我看不难理解。”
难得,大苏摇头晃脑,给王宁安分析道:“郑獬在金殿的比试,声名扫地,成了几十年来,最丢人的一个状元。”
说到这里,苏轼丝毫没有罪魁祸首的觉悟,还侃侃而谈,“就像是二程,他们为了保住名声,不得不来到沧州。而郑獬也唯有立功,才能洗刷耻辱,不然就一辈子抬不起头了。”
王宁安轻笑了一声,“就算你说的对,可是唐介为什么要提醒这个?”
苏轼嘿嘿道:“这就是关键了,郑獬去了辽国,他就可以打听大氏的事情,很快就能知道姐夫在撒谎了!”
大苏说完,突然脸色狂变,“姐夫,你惨了!!就连唐相公都愿意帮你撒谎,可问题是辽国不会啊!他们一定会戳穿你的谎言,没有什么七十年苦战,更没有忠勇无双的大氏……那时候你该怎么办?”
苏轼真的着急了,急得都冒汗了,天衣无缝的计划,原来露了半边天,谁能想到,居然有人去辽国调查真相,他们也真是够狠的,是非要给王宁安难堪啊!
“姐夫,要不要把大家伙都找来,一起商量个主意?”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你那么聪明,就想不出来一个?”
“我?”大苏指着鼻子,挖空心思想了半天,“要不咱们暗中下手,把郑獬杀了?”
王宁安都无语了。
“真不愧是大才子,出的主意真是聪明得一塌糊涂!”王宁安点着他的脑门,“你啊,就不会想办法,让辽国说的话没有用!”
“那要怎么做?”大苏傻乎乎问。
“这还不简单,只要让大氏打一仗,把渤海国的旗号竖起来,成为辽国的死地,这时候辽国说什么,都是诋毁大氏,诋毁渤海国,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相反,只会更加凸显渤海国的不凡!”
苏轼用力拍脑门,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办法,怎么就想不到呢!
可问题是要怎么打啊?
辽国也不是吃素的,万一打输了,那岂不是全都毁了!
“所以这一战必须要打赢,还要打出动静来!”
王宁安拍了拍屁股,直接回到了家中,把老爹请了回来,打仗还是要找专业人士,和大苏是商量不出来结果的。
王宁安把一幅详细的辽国地图摆在了面前,王良璟却没有看一眼,实际上这张图早就放在了他的心里,闭着眼睛也能知晓一切。
在岭南的日子,只要闲下来,王良璟就不断琢磨地图,究竟该如何下手。
他推演了很多遍,制定了无数套攻辽的策略。
以眼前的状态,不能和辽国正面打,唯有从辽国的侧翼下手,还要必胜之战,最好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用水师突袭辽国。
而最好的攻击点,就是位于辽国中京道外海的菊花岛。
这座小岛距离陆地不到20里,在唐代的时候,叫做桃花岛,到了宋代,因为上面长满了菊花,而得名菊花岛。
王家把持了长生岛之后,整个渤海湾都在王家的船队掌控之下,沿岸的情况是一清二楚。
兴城位于辽国的中京道东端,是连接燕云十六州和东京道的要冲之地,也是咽喉要路。
王家几次派遣船只到周围探查,甚至上岸开辟走私路线,他们发现辽国根本没有海洋意识,这么关键的一处所在,仅有不到一千人马。
似乎在辽人的观念里,从来不担心敌人会从海上来。
攻击菊花岛,然后袭取兴城,切断辽国南北交通,这个动静绝对够大了!
王良璟感叹地扶着大腿,探身道:“二郎,爹做梦都想着和辽寇开战!可问题是一旦咱们出手太狠,辽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