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惠卿是六艺的第一批学生,正儿八经听过欧阳修讲课,老先生对他多有栽培,比起半路出家的章敦要亲近了不少。
  吕惠卿道:“学生在辽国这些日子,礼遇有加,哪怕宋辽开战,也没有波及到学生……故此学生以为,辽国上下并无太多的恶意,奈何有人挑唆,有人上当,才弄出了战事,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了辽国,就是为了双方的和平,学生斗胆以为,我们双方都要拿出诚意来!”
  他的话音刚落,章敦就怒道:“什么诚意?老大人能来,那就是最大的诚意?战火不是我大宋先挑起的,是他们无故进犯霸州,杀我百姓,屠戮无算。我大宋忍无可忍,才奋起反击。该拿出诚意的是辽国,他们不表示错误,我方断然不能答应!”
  吕惠卿不好意思冲耶律重元摊了摊手,那意思是我没白睡姑娘,已经尽力了,剩下的该看你们的!
  只有欧阳修明白,这俩货一唱一和,纯粹是逼辽国出血。
  到了谈判桌上,就跟戏台子差不多,有人唱武生,就有人唱小生,有白脸的曹操,也有红脸的关公,不然成不了一出戏!
  耶律重元思索着方才的话,他含笑道:“刚刚吕先生说的没错,这场兵戈之祸,的确是有人挑起来的,前些时候,从大宋逃来一个小吏,名叫杨文斌,此人鼓弄唇舌,挑起战火,理当处以极刑!只是还请欧阳大人不要忘了,渤海国攻打兴城,屠戮我大辽子民,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欧阳修呵呵笑道:“王爷,渤海国的事情的确和我大宋无关,前些时候,大氏后人大熊向朝廷进贡,讲述他们秉持我朝太宗皇帝圣旨,七十年抗辽的壮举。我大宋上下,敬重忠义,故此陛下册封大熊为渤海国王。此事我们承认,只是攻击贵国,和我们绝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根据我们的调查,他们是从倭国借来了兵丁,船只,或许也有汉人海盗充斥其中,但是无论如何,都和大宋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贵国执意纠结此事,这样,老夫可以行文礼部,毕竟渤海国没有了土地,看看能不能废除他们的藩国地位。再说了,贵国带甲几十万,雄兵无数,几个海盗,又能如何,是吧?”
  是你个头!
  涅鲁古就想骂人,那是寻常的海盗吗?船只比山大,还有床子弩,猛火油,要说不是大宋暗中派来的人,打死都不信!
  他还想要辩驳,可是重元摆了摆手。
  “既然欧阳大人说了,本王素来敬重大人的人品,想来你也不会撒谎!渤海国我们自然会想办法剿灭,只是恳请贵国不要再掺和进去,毕竟和海盗土匪搅合,实在是有失体面!”
  欧阳修回敬道:“那是自然,被一群海盗弄得草木皆兵,还束手无策,实在是丢人。请王爷不用担心,我大宋自然有办法对付海盗,假如渤海国也进犯大宋疆土,一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
  酒宴还在继续,欧阳修,章敦,吕惠卿,这三位都不是饶人的,虽然人数不占优势,可不论明枪暗箭,全都给打了回去,是一点不吃亏。
  尤其是他们用词犀利,毫不留情面。说起来辽国打过交道的大宋使者也不少,那一次都是温文尔雅,气度不凡。
  唯独这次,跟长了刺儿似的,每一句话都夹枪带棒,雷烟火炮,把人噎得很不舒服。
  堂堂辽国,终于尝到了战败国的滋味,真他娘的不好受!
  酒席结束,几个人回到了住处,欧阳修让人打来一盆凉水,他洗了洗脸,醉意一扫而光。至于吕惠卿和章敦,更是酒里泡出来的,神采奕奕,没有任何疲惫。
  “咱们议一议吧!二郎的意思是希望让辽国出岁币,无论多少,哪怕只有一贯钱也行!只要能拿到岁币,加在大宋身上的耻辱就消失了,大家可以挺起胸膛,做真正的好汉子。鼓舞民心士气,作用不可估量。”
  吕惠卿连忙点头,“先生思虑周全,我身在辽国这些日子,感受太明显了,之前他们不敢动我,那是因为先生搞贸易制裁,他们生怕自己存在钱庄的钱损失了……可是自从红城寨一战,辽国上下对学生立刻恭敬客气,甚至还有那么一丝敬畏。我吕惠卿算什么东西!这面子是先生挣来的,是我大宋的将士拿命换的!依我看,先生还是保守了,应该能拿到更多!”
  “当真?”欧阳修好奇道。
  “没错,据我的观察,辽主已经到了将死之际,他把议和的事情交给重元,是担心太子的威望再度受到打击,不得不为。而重元呢,他想快速议和成功,然后集中精力,去抢夺皇位,辽国内部两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大宋正好能趁虚而入,来一个狠的!”
  不得不说,以往都是大宋内斗,让外人占便宜。
  王宁安折腾这么久,最大的贡献不是弄出了多少兵,赚了多少钱,而是从赵祯,到政事堂,到枢密院,再到河北的驻军,士子学生,商民百姓……大家伙拧成了一股绳,哪怕有些杂音,也无关紧要。
  一个团结的大宋,无惧任何挑战!
  在第一轮谈判的第三天,重元派涅鲁古送来了几个人,为首的正是那个背叛大宋的杨文斌。
  只见他被捆成了粽子,浑身上下,还都是伤痕,全是耶律洪基留下的,兵败之后,耶律洪基拿他当了出气筒,几乎被打死。
  面对着欧阳修等人,杨文斌痛哭流涕,羞愧欲绝:“罪人该千刀万剐,只求大人能带给我的族人乡亲一句话……生生世世,都不要做汉奸!汉奸不得好死啊!”


第370章 苏轼的智慧
  王宁安送走欧阳修之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他要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了。
  他确信欧阳修能带来和平,只是和平不会很长……倒不是担心辽国会反悔,而是王宁安准备动手了。
  他朦胧记得耶律宗真就要死了,这位皇帝得到了一个庙号,叫做“兴宗”,几乎所有老人都得到祝福,要长命百岁,可实际上能活到一百岁的寥寥无几……这位辽兴宗同样没有兴旺辽国,相反还败光了萧太后留下来的遗泽,辽国内忧外患一点不比大宋少。一个原本就病入膏肓的帝国,又被王宁安坑了无数次,辽国的情况可想而知了。
  王宁安告诉欧阳修,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渤海国……当然这是口头上的,只有摆脱了大宋的束缚,渤海国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段时间,王宁安抽出了2000名水手,又在倭国用丝绸和瓷器弄到了500名武士,再加上各种办法凑起来的人马,渤海国名义上拥有了一万士兵。
  除此之外,王宁安还下令船队,将济州岛弄到了手里。
  他还担心高丽人会反击,说不定会打一仗,但谁知道高丽人也丝毫不在乎这个荒岛,尤其是听说有大宋的船只前来,他们居然也想和大宋通商,还准备借助大宋的力量,对付辽国……相比这些大事情,一个海上的孤岛确实没有什么价值。
  只是王宁安得到了消息之后,简直要跳起来了。
  野狼谷马场已经到了瓶颈,这里海拔很低,缺少宽阔的牧场,可以供战马奔驰。而且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变得金贵起来。
  牧场占地广阔,产出又很少,如果不是王宁安坚持,勤快的百姓就会把牧场变成农田……王宁安也看出来了,难怪各地的牧监越来越小,把好马也养成了驴子,实在是没有办法。
  济州岛到手了,下一步就是去三哥那里,拿到小卷毛马瓦里马,有了强壮优良的战马,王家的铁骑又会提升一格,怼起辽国来,更加轻松容易……
  战马关乎帝国的兴衰,丝毫马虎不得。
  三伯王良瑾主动请缨,另外王宁宣也跟着去了。
  在王宁安的印象里,这个王三郎还是一副两筒清鼻涕,一说话不听吸溜吸溜的德行……谁知道,这些年过去了,他也快二十了,身体很健壮,长得也人模狗样的,马术,箭术,武术,甚至游泳都很不错,去年冬天,他和几个士兵巡逻,趁着冰面结冻,还伏击了辽兵,杀了5个人,缴获两匹战马,一时间轰动了王家军。
  三伯和王宁宣一起离开,王宁安放心了不少,相信他们有本事完成任务……
  马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人。
  说来惭愧,骑墙战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训练周期短,不挑人!
  据说法国的那位小个子曾经用八个月,就把农民变成了强悍的龙骑兵……王宁安算过,并非不可能,就拿普通的步兵来说,半年多就能把队列走齐,情况紧急的时候,也可以上战场。
  骑兵比步兵复杂一些,八个月或许能行……但是王宁安觉得还是要慎重训练,虽然时间很紧,但是也没到拿人命开玩笑的地步。
  如果有骑术根底,一年的时间就能成功,如果全都从零开始,估计要两三年的时间,即便如此,也让王德用感到咋舌!
  辽国的铁林军,至少要五年的时间,实际上很多辽兵还穿着开裆裤呢,就要在马背上辗转,等到十几岁,二十来岁,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培养周期何等之长,加上他们的人丁稀少,跟王家军对拼消耗,绝对是活得不耐烦了。
  ……
  大苏这些日子拉着兄弟,还有柳羽,潘肃等人,一直在军营忙活,终于有一天,他们几个联袂找到了王宁安。
  柳羽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垂着头,一副满肚子气的模样。
  “老大,苏轼不安好心!”
  大苏顿时把眼睛瞪圆了,“你是欲加之罪,我绞尽脑汁,还不都是为了你老大!”
  “你狡辩,为了老大,你干嘛破解老大的战术?”
  “我不破解,万一让辽国人破解了怎么办?那时候可是要出人命的!”
  柳羽说不过苏轼,只是恶狠狠瞪着他。
  王宁安听得稀里糊涂,“你们谁和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苏连忙笑嘻嘻道:“我把骑墙战术给破解了,厉害不?”
  还不等王宁安说话,苏轼就滔滔不绝,讲了起来……原来王宁安让手下人总结战术,寻找不足,许多人都对墙式骑兵大加赞许,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无上法宝。
  可苏轼脑筋和普通人都不一样,他坚信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骑墙战术一样有破绽。
  他苦心研究,竟然真的找到了办法。
  苏轼得意地弄来了一个沙盘,他在上面讲解,假如辽兵挑选最精锐的骑士,在马上不断放箭,不和王家军接触,凭着弓箭,足够拖垮王家军了。
  设想提出来,他立刻遭到了怒喷,且不说辽国有没有那么厉害的骑兵,就算有,射箭要不要时间?最起码一开始要马头相对吧?辽兵能射几轮弓箭,等王家军冲到了眼前,还不是死路一条?
  苏轼却不认同,他们吵了许久,最后苏辙拿出了一个办法,先生说知行合一,不妨就实验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大家欣然同意,果然就在校场演练了一番。
  只是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包括大苏在内!
  王家军败了,骑墙战术败了,而且还败得很彻底!
  柳羽当时都傻了,神一样的王宁安怎么会错!一定是他们实验错了,不行,重新实验,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只是一次比一次明显,王家军的确败了。
  “老大,立刻下令,告诉所有校场的士兵,不准泄露结果,我们绝对不会对外说一个字!尤其是苏轼,把他的嘴堵上,别让他到处信口开河!”柳羽激动建议道。
  王宁安哈哈一笑,“瞎说什么!你那不是掩耳盗铃吗?快给我说说,你们是怎么演练的。”
  听完了大家的讲述,王宁安的脸色也变了。
  苏轼想出来的战术并非空想,这玩意在后世被称为“曼古歹”,是蒙古人的看家本事,也就是一边撤退,一边射箭,用弓箭消对方,拖垮敌人的阵型,然后再进行反杀。
  这种战术需要极为高超的骑射本事,眼下辽兵还做不到,但是却不意味着不存在。
  王家铁骑面对着“曼古歹”的时候,在最初的时候,是能追得上的,可是一旦追逐到了300步之外,王家军的速度就会明显下降,对方成功保持足够的距离,不停射箭,最终把王家军消灭干净……
  他们反复演练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
  王宁安横扫耶律洪基的战术居然不堪一击,也难怪柳羽急成了那样!
  不对劲儿啊,墙式骑兵不会怕曼古歹的,可为什么王家军败了呢?王宁安皱着眉头,脑筋快速转动,突然,他灵光一闪。
  “我明白了,是因为铠甲!”
  王宁安断然道:“我们的骑士穿着几十斤的铠甲,马也要披甲,多了这么多的负重,难怪追不上对方。”
  大家一听,全都恍然大悟。
  “问题的确出在了铠甲上面。”韩宗武道:“可是没有铠甲,还算什么铁骑啊?这,这岂不是无解吗?”
  潘肃也说道:“莫非只能期盼辽兵想不到这种战术?”
  王宁安摇头道:“指望着敌人犯错,岂不是太可怜了!大家伙开动脑筋,一定能想到办法,把这个漏洞补起来。”
  换成是外人看到这一幕,一定会诧异。
  身为师长,成名的战术被人破解,王宁安一点没有愤怒,反而没事人似的,一起商讨办法,这位的心是真大!
  但是这帮学生,还有柳羽他们却倍感亲切,这就是王宁安的与众不同,比起那些面子比天大的腐儒,王宁安让人尊敬多了。
  “我想到了!”
  苏轼突然一拍大腿,兴奋叫道:“办法很简单,穿着铠甲追不上,不穿铠甲不就行了!”
  “那怎么行,你是拿兵卒的命在开玩笑!”柳羽断然否定。
  王宁安却福至心灵,笑道:“别着急,咱们去校场演练一番。”
  来到了校场,王宁安把梁大刚叫来,让他抽调100名骑兵,现场演示之后,大家伙又目瞪口呆了,乖乖,还真让大苏给蒙对了!
  不穿铠甲之后,王家军的速度和持久力都提升了一大截……那些玩曼古歹的骑兵,最多射出两轮弓箭,就会被追上,骑射难度很大,故此两轮最多毙杀一半骑兵,而实际上很可能不到三成。
  也就是说100人,还能剩下50人,而这50人和对方拼,就算是同归于尽,也就是说,王家军用100人,拼掉了对方50人。
  二比一的伤亡,很惨重吧?
  可是在梁大刚看来,简直能笑得冒鼻涕泡了!
  能玩曼古歹的骑兵,绝对是精锐当中的精锐,十年八年训练不出一个,而不穿铠甲的骑兵,只要有马,一年就能成功。
  二比一?
  十比一都是赚了!
  谁能想到,那么难解的一个问题,这么轻松就解决了。以往大家想到的都是要变得更高大上,什么装备都弄身上,武装到牙齿,就能所向无敌。谁能想到,居然靠着减少装备,用最低劣的武装,去拼对手的精锐……大苏的智慧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脸涨得通红,对天发誓,咱大苏不是想出风头的。
  “姐夫,那啥,我不是……”
  王宁安哈哈一笑,“以为靠着一点小聪明,就把我比下去了?就能让我自惭形秽?再教你们两句话:实践出真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开始
  不只是大苏提出来的问题,重甲骑兵本身也有着致命的缺点,比如这次作战,光是累死的战马就有上千匹,因为马匹顶不住,摔到地上的骑士,身上披着厚重的铠甲,爬不起来,结果被践踏而死的,也有几十人之多……占了所有损失的一成。
  假如耶律洪基能更勇敢顽强一些,被冲散的辽国铁骑没有到处逃跑,而是集中起来,依仗人数优势,和王家军死缠烂打,到最后,没准被消耗掉的就是王家军了。
  当然,战斗没有假设,王家军已经赢了,铁骑威名赫赫,天下皆知。
  自从王宁安上奏朝廷,扩充人马得到准许之后,各地的健儿,尤其是河北,陕西,京畿等地,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扩军之前,还有一项工作要解决。
  那就是弥补漏洞,确立方向,既然看出了问题,就需要解决。
  王宁安召集大家伙,商量了三天,终于拿出了一套方案,骑兵要在速度和防护力上面追求一个平衡,而且要多个类型骑兵配合使用,弥补缺陷。
  首先,全装铁甲重骑是需要的,尤其是战斗的关键时刻,重骑兵能一锤定音,不可或缺,但是眼下的北地马不足以承担重骑兵的重量,必须等到马瓦里马到来,才能发挥重骑兵的威力。
  除了马匹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减轻骑士的重量,少穿铠甲,甚至不穿铠甲。
  大苏是倾向完全不穿铠甲,用人拼死对方,这样效果最好,速度最快……但是其他人却很反对,虽然明知道会赢,但是完全不防护,直接搏命,是不是太残酷了?能训练出足够的士兵吗?再有大宋的战马也不充裕,能拼得起吗?
  王宁安结合大家的意见,他决定采取折中办法,在重骑兵之下,安排一支强大精干的胸甲起兵!没错,就像欧洲那样,骑士只保留头盔和胸甲,将负重降低,如果换装了强壮的马瓦里马,即便穿着胸甲,也足以追上契丹骑兵。
  这又涉及到了铠甲的改良,要从传统的锁子甲、鱼鳞甲变成整块的板甲。
  板甲轻便,坚固,防护力好,造价成本也低,的确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有两个难题,一个是钢铁的质量要跟得上,再有需要水力锻锤,才能敲打出合格的板甲。
  王宁安不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他只能把自己的设想大略写出来,然后交给六艺学堂的百工学院去研究。
  好在眼下平县工业繁荣,各种大匠云集,六艺学堂又集中了大宋最聪慧的头脑,对于打造出大宋的胸甲骑兵,王宁安一点不怀疑。
  “先生,可不可以把这事交给我?”苏辙主动请缨,他的小脸还有点发红。
  相比起神采飞扬,聪明外露的大哥,他显得内敛,甚至平庸,但是王宁安却听苏八娘说过,二苏心思细腻,做事认真,有股子狠劲儿,比他大哥能成事。
  苏辙要去负责制造铠甲,王宁安思索一下,痛快答应了。
  “你要记住,制造铠甲的是工匠,穿着铠甲的是士兵,要多听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造出最合适的铠甲。”
  苏辙用力点头,“先生虚怀若谷,广纳谏言,学生要是还不明白,真是枉费了先生的苦心。”
  不得不说,王宁安的做事态度深深影响了六艺的学子。王先生那样的人物尚且虚心听从意见,你有什么值得骄傲自满的!
  苏辙领命去安排板甲生产。
  在重骑兵,胸甲骑兵之下,王宁安还准备设立一支人数更多的轻骑兵,这支轻骑兵仅仅穿着轻便的皮甲,武器只有骑枪和马刀,连弓箭都不配属。
  用最低的成本,大量训练,必要的时候,就用最惨烈的方式,墙式冲锋,和敌人对拼消耗!
  三千铁甲重骑,一万胸甲骑兵,五万轻骑……这是王宁安设定的建军目标,他和王德用商量之后,两个人联名送给了赵祯。
  自从大破辽兵,皇帝陛下的心情越来越好。
  他能很明显感到,朝堂的氛围有了很大变化。
  由于有了儿子,没有人敢把他视为明日黄花。
  而且大胜辽兵,赵祯的威望如日中天,老百姓无不把皇帝陛下视作中兴之主。伴随着威望提升,满朝的文臣再也不能无视皇帝,更不敢随便触霉头,布置下去的事情,效率越来越高,推诿扯皮越来越少……
  政事堂十分配合,令行禁止,枢密院那边裁军和强军的计划顺利推行……无论对内,还是对外,赵祯都觉得脸上有光,志得意满!
  这些日子或许是登基以来,过得最舒服的时候了。
  赵大叔决定要有更大的作为。
  “朕觉得王卿的扩军建议很不错,狄爱卿怎么看?”
  狄青忙说道:“扩充骑兵臣自然是支持,只是臣有一些担心,唯恐招不到合适的兵员。”
  赵祯笑道:“不见得吧,我大宋子民亿兆,肯投军报国的健儿绝对不在少数,区区几万人还招不到?”
  狄青脸色涨红,他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说!你是我大宋军人的表率,直截了当,不要吞吞吐吐。”
  “是!”
  狄青声音激动道:“几十年来,朝廷重文轻武,武人不但权柄尽失,而且尊严被踩在地下,更兼朝廷将几十万的犯人充军,弄得军中乌七八糟,在百姓的眼中,谈虎色变,如此印象根深蒂固,好汉子不愿意来,赖汉子有干不了,这就是军中的现状……臣观陛下有意振兴武学,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至少让投军报国不再丢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好男儿从军!”
  坦白讲,这些话压在了狄青心里不是一天两天,或许从焦用被杀的时候开始,狄青就对武夫的处境绝望了。
  只是他不肯认输,靠着那么一股子倔劲儿,硬撑下来,想要给天下的贱儿做一个榜样。
  时至今日,他终于看到了希望,虽然大多数的事情是王宁安完成的,当狄青也不在乎了,只要能给武夫争一个出头天,他就心满意足了。
  赵祯陷入了沉思,他看过王宁安的小册子,墙式骑兵就是靠着纪律和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