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世诚见文及甫还不服气,他又说道:“文公子,这就是你比不过我们大人的地方!大人舍得让利,看得长远,当年他刚出道的时候,一座酒楼,就敢分出去一半的股份给下面的人。结果如何?没有几年的功夫,酒楼生意翻了几十倍不止!我们现在让出一点股份,以后工匠有了新的发明,都会争相和我们合作,不妨告诉你,六艺的百工院,可是人才济济啊!”
文及甫还在犹豫,他爹文彦博却伸出了大拇指。
“不愧是王相公调教出来的人物,吴先生好见识,就按你说的办!”
就这样,文彦博、狄青、吴世诚,三方达成了协议,各自拿到了三成的股份,不知不觉间,狄青和文彦博就成了利益相关的盟友!
说实话,狄青心里是有愧疚的,他完全是个打酱油的,凭什么拿到三成的股份?这不是无功受禄,寝食不安吗!
可吴世诚却带来了王宁安的话,无论如何,狄青也必须加入这个联盟!
与其提防着日后文彦博算计狄青,倒不如提前让他们成为盟友,还是利益结合,牢不可破的那种!
文彦博只是无耻,可不是傻,到了这一步,他还会陷害狄青吗?
王宁安不厚道地笑了……
第440章 天下第一学堂
拿到了水泥之后,文彦博仿佛打了鸡血。
他单独找了个院子,四周命令士兵守卫,挑选了20名工匠入住,让文及甫亲自监工,前后忙活了半个月,文彦博才亲自跑去请赵祯过来,说是要献上一件宝物。
皇帝赶来,进入院子,就见到面前横着一个巨大的柱子,有合抱粗细,长度足有十丈,十几米高,青灰色,有些像石头,却又不一样。
赵祯走到了前面,仔细看了看,“莫非文相公要给朕看得就是这个?”
文彦博连忙点头,“正是,陛下请看,这根柱子和大庆殿的楠木柱子规格一般不二,但是成本却只有楠木柱子的千分之一。”
“什么?”
赵祯惊得瞪大了眼睛,“文相公,你没有说谎吧?这根柱子,能比得上大庆殿的?”
“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彦博这个老货也真是不要脸,当即口吐莲花,把水泥夸得天上少有,地上难求,是亘古以来,跨时代的东西……好吧,其实这么说也有道理。
水泥出现,整个建筑行业就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
拿盖宫殿来说。
皇家殿宇,一定要气象恢宏,尽显皇家气派。
但是受限于木材,宫殿大小是有限制的,像大庆殿,可谓是倾尽全国之力,不惜血本,才修出来的。
有了水泥,情况就不一样了,最为难找的木材一项,随随便便,就可以用混凝土顶替。
嫌4丈长的不够气派,8丈,10丈,只要有想法,就能做得出来!
文彦博估算过来,一根同等规格的柱子,混泥土的造价不到50贯,而楠木柱子,从寻找,到砍伐,再到运出,加工,最后树立起来,没有三五万贯是做不到的。
所以说便宜千倍,不是夸张。
而且混凝土的柱子随时可以制造,不耽误工期,使用水泥,整个洛阳的工程,估计能缩短三分之一,两年之内,就能让赵祯搬过来。
不只是水泥柱子,文彦博还给皇帝展示了粗大的水泥管。
“陛下,宫中以后就用这种排水管,哪怕出了堵塞,都可以让工匠下去疏通,方便极了。造价也低,正好彰显吾皇之仁德,实在是一举多得。”
赵祯看了半天,突然笑道:“文相公,这水泥倒是个新鲜的东西,朕闻到了一股子味道。”
文彦博不解,“请陛下明示。”
“六艺味!”
赵祯笑道:“如果朕猜的不错,这是六艺学堂弄出来的吧?是王卿给你的?”
文彦博装作诚惶诚恐,连忙惊问:“陛下何以知晓?”
“哈哈哈,那小子就喜欢弄这些,一个琉璃镜就把铜价给打垮了,朕哪能不知道……对了,文相公,如果朕没记错,你和王卿之间,似乎有些不快啊?”
言下之意,王宁安怎么会给你水泥呢?
文彦博把老脸一沉,“启奏陛下,王大人标新立异,老臣是看不惯他的,哪怕他给了臣水泥,臣依旧不喜他的一些出挑做法……但是,王大人有一点值得称赞,老臣也十分佩服。”
“哪一点?”
“公私分明,大局为重!”
“怎么讲?”
“就拿这个水泥来说吧,王大人研究,是为了快速修筑长城,抵御辽兵入寇。后来他要修幽州城,也就想到了老臣在修洛阳城。他没有因为私人恩怨,就瞒着老臣,而是派人千里迢迢送过来,还说要把配方进献给朝廷。”
要是王宁安在这里,保证给文彦博竖起大拇指。
老家伙就是无耻!
一个光复燕云的大功臣,一个名震士林的文官领袖,他们联合起来,哪怕是赵祯,也会忌惮的。
所以文彦博就来一个欲扬先抑,打消赵祯的疑心,夸人夸得润物细无声,文彦博,够牛!
更牛的是他还提到了王宁安要进献配方,天可怜见啊,王宁安啥时候要放弃这条财路了?文彦博,你可不能胡说八道啊!
赵祯盯着眼前的水泥柱子,点头赞叹,“王卿的确难得,文相公,那就让匠作监接过来就是,回头朕重赏王卿。”
“且慢!”
文彦博心里暗说要是交给了他们,老夫岂不是白忙活了!
“启奏陛下,老臣有下情回禀。”
“讲。”
“遵旨!”
文彦博正色道:“百姓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岂止是官吏,一些大匠也是万古传扬,比如造纸的蔡伦,酿酒的杜康,茶圣陆羽……这些人都堪称表率。如今六艺学堂设立百工院,研究出来的东西非比寻常。”
“一面琉璃镜,就能缓解大宋的钱荒,水泥更是造福苍生,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建造城池,修筑关隘,泽被苍生。莫非陛下不希望六艺百工院,能拿出更多成果吗?”
“那是自然!”
“陛下圣明!”文彦博顺手拍了一下马屁,然后语重心长道:“陛下,工匠也不容易,他们费了无数心血研究出来的东西,随随便便一句话,就交给了朝廷,只怕不妥!而且匠作监向来虚应故事,很不老实。前者大军北伐,囤积的兵器就七成不堪用,不得不从平县采购,才能打赢辽国,此事属实?”
赵祯点头,“的确如此,现在想起来,依旧震怒!朝廷上下,硕鼠众多,简直可杀不可留!”
文彦博趁机道:“陛下,若是将水泥交给匠作监,很有可能就被埋没了。日后工程越来越多,耗费原料数量惊人,光靠着匠作监肯定不够用。老臣以为,倒不如交给发明水泥的工匠,还有民间的力量,一起合股生产,朝廷只管把关质量,按需采购就是!”
赵祯没想到这是一个坑,而是蹙着眉头,忧心道:“文相公,如此一来,采买的费用岂不是增加了?户部能承担吗?”
“陛下,老臣以为有些该花的钱,就不能省!”文彦博笑容可掬,神态从容,“譬如给将士的武器,朝廷想节省钱,下面就以次充好,肆意贪墨胡作非为。修城池,修宫殿,乃是百年大计,使用水泥,代替其他材料,本就能节省开支,这笔钱朝廷要还是拿不出来,管三司的官可真该跳护城河了!”
“陛下,老臣治理地方,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朝廷固然要爱惜民力,不能随意征调百姓服役,耽误农时,贻误收成。但是,正常的采买,将本求利,民间有利可图,非但不会伤损百姓,还能给老百姓一条生路,活络经济。自从洛阳动工建城以来,老臣给民夫如数发放工钱粮米,百姓手中有了钱,市面更加热闹,买卖兴旺……由此观之,即便朝廷采买水泥,花一些钱,也是对百姓有利的。更何况以后水泥的用途要扩大,要推广到民间,水泥作坊不能只供应朝廷之用,故此将水泥交给民间生产,朝廷只要严控技术,防止外泄就可以了。”
文彦博说了这么多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目的,朝廷就别插手了,让我们干就是了。
论起哄皇帝的本事,哪怕王宁安,也要自愧不如。
明明是为了自己着想,还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光凭这一点,拉文彦博过来,就是一步好棋。
和这个老货当对手,压力太大了。
赵祯也知道朝廷的弊端,宁可多花一点钱,也要保质保量,把皇宫建造好,必须尽快迁都才行!
“就按照文相公的意思办。”赵祯又想起来,“对了,这次六艺学堂立了大功,朕要好好赏赐他们,士农工商,缺一不可啊!”
……
“这个文彦博啊,真是个天才!”
王宁安看完老文的信,都想爆粗口了,文彦博经过苦思冥想,已经拿出了方略,他们三方掌控水泥技术,然后授权给其他商人,让别人建作坊,投资挨累,他们坐享其成。
这么好的办法,连王宁安都没想到。
从来不要低估这些古人,利之所及,什么都能琢磨出来。
当然了,王宁安不会像文彦博那么自私无耻,水泥是能改变世界的东西,他可不会满足于现状,还要研究出种类更多,质量更好的水泥。
王宁安决定出资,在顺州建立水泥作坊,管理作坊的,正是一个叫许阳的年轻人。这小子很年轻,很瘦小,黑漆漆的,还有点木讷,丢到人堆里,都没人会发现。
可就是他,眼下成了六艺学子当中,不折不扣的土豪!
而且还给六艺学堂赢来了一份旷世殊荣——赵祯御笔亲题,天下第一学堂!
六个字,金光灿灿,熠熠生辉。
虽然之前六艺早就名声大噪,升格为皇家书院之后,更是风光无限,但是毕竟相比老牌的四大书院,六艺学堂显得底蕴不足。
但是有了这块牌子,谁也不敢质疑六艺学堂的地位了!
许阳黑黑的脸蛋,涨得很红,几乎滴出血来。
“先生,学生是得到了先生的指点,这,这份功劳是先生的!”
王宁安摇摇头,“你不要谦虚了,这是你应得的!”王宁安没撒谎,之前烧制琉璃,他还知道大致的配方,可是水泥,他只知道要用石灰石,黏土,石膏等,还要煅烧,但是具体怎么弄,他是一点也不清楚。
如此王宁安只能假托大食商人之口,把有限的资料告诉给百工院的师生,鬼知道为了生产出水泥,付出了多少代价……才20出头的小伙子,就不停咳嗽,手上因为接触水泥,红肿溃烂,惨不忍睹。
“你们是为师的骄傲!”王宁安由衷说道。
第441章 套路太深了
长时间接触水泥,是很伤身的,细细的水泥灰进入肺部,引起咳嗽,肺炎等病症,手也会出现水泡,奇痒难耐,甚至溃烂,很不幸,许阳身上都有了迹象。
“做事情拼命是好的,但是也要适可而止,要保重身体。”王宁安像是一个小老头似的,叮嘱着弟子。
许阳诺诺答应,王宁安将一份约书塞给了许阳,按据文彦博的主意,王宁安决定设立一个水泥建材协会,掌握水泥生产技术,以后不管任何人,想要进入水泥生产行业,都要假如协会,缴纳专利使用费,还要允许协会参股,王宁安不是圣人,文彦博更不是,该赚的钱他们一点不会手软。
许阳是个技术控,经营的事情不感兴趣。
他只知道自己拿到了了不得的东西,艰难吞了口吐沫,心虚问:“先生!这钱不少吧?”
王宁安呵呵一笑,“也不算多,每年分百十几万贯还是可以的。”
“百十几贯倒是不多……万!?”
许阳吓得跳了起来,手足无措,不知道往哪里放好。
“先生,太,太多了,弟子何德何能,弟子不敢要,要不,给先生吧!”
王宁安笑道:“不要推辞了,你不是替自己拿钱,而是给更多的工匠一个希望,你懂吗?”
许阳默然摇头。
“士农工商,自从独尊儒术以来,工商就被视作贱业,工匠地位低下,拼死拼活,也混不到一口饱饭。有些工匠更是被朝廷招募,隶属三司,匠作监,铸钱监,军械监……地位和奴仆也差不多,如此作践工匠,不重视技术,我们的国家都会付出代价的!”
王宁安十分感慨,众所周知,大秦帝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战力无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谨的工匠精神。
秦代的箭簇大小几乎完全一致,差距不过毫厘之间,哪怕以如今的大宋,尚且达不到秦代的水平!
而秦代为了保证军械质量,更是由丞相李斯亲自督工,毫不马虎。
可惜的是,自从秦代灭亡之后,严谨的法家精神流失,历代再也达不到秦代的成就。
设立百工院,就是要重新重视技术,重视工匠……世界是靠着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发明,不断向前进步的,而不是靠着一篇篇玄而又玄的文章!
士人吃香的,喝辣的,工匠,尤其是有成就的大匠,就应该过得更好!
要是弄得工人苦兮兮,戏子文人大行其道,随便见面会,就上百万起步,那才是荒谬呢!
许阳就是一个表率,日后还有更出色的工匠,也会得到同样的待遇,让工匠真正变得值钱起来……
被说得脸涨得通红,血液沸腾,许阳很是激动,“先生,那弟子就不推辞了,可是弟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也不知道该怎么用。”他不好意思挠挠头,“要是买豆浆、油条,怕是能吃几百辈子吧!”
王宁安彻底被他打败了。
“我给你出个主意吧,去商学院,找几个有本事的师兄弟,让他们帮你打理财富。”
许阳眼前一亮,如释重负,真让他面对那么多钱,保证会疯掉的。
他突然觉得先生的心思也够周密的。
六艺设了武学院,打下了幽州,设了百工院,负责建设幽州,又设了商学院,管理财富……先生啊先生,你的套路太深了!
……
许阳暗暗腹诽着王宁安,突然一抬头,见王宁安正若有所思,他连忙道:“先生,弟子不敢搅扰,弟子告辞了。”
“等等!”
王宁安叫住了他,许阳心里咯噔一声,别是让先生看出来自己的不敬吧,在大多数六艺学子的眼里,王宁安已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妖孽了。
他忐忑着,被王宁安带到了一个沙盘的前面。
王宁安伸手指着一条蜿蜒的巨龙,“这就是长城!历代先祖抵御草原部落的屏障,辽国窃据燕云以来,长城年久失修,多有损毁,除了古北口,居庸关等少数地方之外,全都不堪用。辽兵虽然战败,但是很快就会卷土重来,修复长城迫在眉睫,你有什么想法?”
提到了技术问题,许阳显得神采飞扬,极为兴奋。
其实研制水泥的任务已经布置好多年了,但是王宁安不知道具体配方,也不清楚工艺流程,如此只能靠着一点点实验。
许阳在两年前就烧出了水泥,可是那个水泥还不如三合土结实,而且凝固时间多达半个月,一点价值都没有……他又和几个大匠,花了两年多时间,熬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才烧制出如今的水泥。
他们还进行过各种测试,包括砌墙,修路面,建水坝等等,可以说许阳不光是研制出水泥,更是水泥使用的大家。
“修筑长城的工期必须很短,因为一旦拖延一两年的时间,辽兵就有充足的机会进行破坏。我们费了几个月修起来的城墙,可能一天的功夫就被破坏殆尽,到时候我们劳民伤财,会被辽国打垮的!”
许阳点头,表示了解。
他观察着沙盘上的每一处,心里不断盘算着如何施工,渐渐有了主意。
“先生,弟子有把握在三个月之内,构筑出一座容纳10人的关城重镇,同时开工新建5处城池,以城池屯兵,可以快速把长城恢复起来,就不用怕辽兵破坏了!”
王宁安很是欣喜,三个月的时间,正好是落雪之前,如果真能按计划完成,那么今年冬天,就不用怕耶律洪基来打草谷了。而且还能再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让他尝尝踢到铁板的滋味!
……
从河北通往幽州的大路,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车队,在车队的前面,有一个锦衣少年,骑着一匹神骏的战马,往来飞驰,颇有鲜衣怒马,潇洒狂放的味道。
少年虽然年纪还很小,但是身体又高又壮,模样也算帅气,他正是王宁泽,王宁安的小老弟,王家四郎!
七八年的功夫,老爹南征北战,哥哥威风凛凛,从朝堂到地方,杀了一个七进七出,就连王宁宏和王宁宣两个都领兵了。
小小的王宁泽这个气啊,每天都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但是无论怎么盼望,日子都要一天天过。
先是在六艺学堂上学,后来到了京城,又跟着狄青学兵法,好容易,总算是出徒了。
“爹!哥!我来了!”
王宁泽扯着嗓子鬼叫,声音在旷野传播,飘出去好远。
气得马车里的王洛湘直摇头,嘟起嘴巴,埋怨道:“娘,你也不管管,二弟在京城的时候,还跟曹家的两个小子去喝花酒,现在又是吊儿郎当的德行,就不怕他给咱们家丢人?您要是不管,那女儿可就要动手了!”
说着,她撩起车帘,车辕旁边,正好拴着一匹枣红马,比起王宁泽的白马还要神骏几分,王洛湘月牙一般的眼睛里,满是期待的笑容。
这个妮子也不是乖宝宝,分明是想尝尝策马狂奔的滋味。
白氏哪里看不出女儿的心思,一把给按住了。
“你给我老实点!”白氏怒冲冲道:“你们啊,就没有一个让我省心的!”
说起来白氏满肚子气,王宁安这个小兔崽子,你好歹是统帅三军的人物,难道就看着你爹犯险,差点连命都没了,也不知道照顾亲爹?
还有王良璟,胡子一大把了,上有老下有小,你逞什么能!你死了,让老娘守活寡啊!
还有王宁泽,明明在六艺学得好好的,想让他跟着范相公学文,以后考进士,光宗耀祖,可是这小兔崽子更倔,非要跟着狄青学兵法。
你想想看,王家上下,都是一帮粗鄙武夫,从耗子窟窿掏出一个,都能舞刀弄枪,多你一个吗?学文,走科举的路子,考个一状元郎出来,不好吗?
提到了学文,白氏就更气了。
王宁泽也就算了,一个野小子,管不了他,可王洛湘啊,你是个大姑娘!好的不学,偏偏跟她嫂子杨曦学拳脚,学来学去,还挺有本事,据说已经成功接替杨曦母老虎的名号,和柳家那位河东狮齐名,称霸京城纨绔界,那些京城的公子哥见到她们都躲着走!
我的老天爷啊!
真是造了孽。
一个大姑娘,落这么一个名声,你还想嫁人不?
柳家的河东狮都快二十了,还没人要呢!你也想到一辈子老姑娘?
说来说去,王洛湘就是被杨曦带坏了,白氏是这么看的。
平心而论,白氏更喜欢聪明的,文质彬彬的大家闺秀,所以她能毫不犹豫接纳苏八娘,又收萧观音当徒弟,细心调教。
奈何杨曦更是技高一筹,就在王宁安北上的时候,夫妻两个别离缠绵,杨曦竟然又怀上了宝宝……
差不多一个月之前,王宁安的第二个带把儿的孩子降生了。
连着生了两个大胖孙子,哪怕白氏对杨曦有再多的想法,也不敢怠慢了王家的大功臣!
“唉,看起来啊,早晚娘的一颗心,要放在那两个小东西上面,我要亲自教,绝对不能让你们给带歪了!”
白氏气哼哼说着,正在这时候,车队突然慢下来,白氏撩开车帘,远处有一群人等在那里,站在最前面的,正是她的丈夫。
霎时间满肚子的气都化成了泪水,不争气地流淌下来……
第442章 窘迫的耶律洪基
一家人赶到幽州的第五天,王宁安才从长城一线赶回来。
经过勘察,制定了守卫长城的方略。
从东到西,一共五处雄关,是必须守卫的所在,依次是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紫荆关。
其中山海关就是榆树镇,这五处雄关守住了,辽兵就休想越过长城。
为了能抢在上冻之前完工,王宁安大肆征调民夫。其中燕云的契丹贵胄,依附辽国的士绅地主,还有重元手下的士兵,一共凑了十万人,另外王宁安又从河北等地征集5万,加上幽州当地的十万人,总计25万民夫,全力筹备。
只是令人奇怪,王宁安弄了这么多人,居然没有进驻关城,而是在后方不停鼓捣,也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
……
“你们一点也查不出来吗?”
张孝杰浑身战栗,头埋得很低,无奈道:“启奏陛下,王宁安把幽州的士绅不是杀了,就是废了,微臣一时没有了消息,不过请陛下放心,微臣很快就会探听出来的,一定能做到。”
张孝杰拼命磕头打包票,得到的却是耶律洪基的一声冷哼!
“王宁安尚且看得出来,你们这些人都是废物!朕又何必养着你们,白白浪费朕的粮食!”耶律洪基突然怒吼道:“来人,把他拉下去,贬为马奴,替朕伺候战马!”
啊!
张孝杰都疯了,他可是堂堂状元公,文魁星,怎么能去当奴仆?也太羞辱人了!他拼命挣扎,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