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志迟疑道:“你摆平种家军了?”
  崔西枫摇摇头,“种家三兄弟不但不愿意和我们联手,还暗中把消息透露给王宁安,他们就是喂不熟的狼!”
  崔志哼了一声,黑着脸道:“种家和咱们本就不是一路人,只是仰仗我们的财力罢了。倒是西夏,才着实让人恼恨!”
  提到了这里,崔家的叔侄都义愤填膺,怒发冲冠。
  前面提到过,崔家在十年前,从西北逐渐淡出,变得销声匿迹,而西夏又是那时候背叛大宋,自立一国的。
  这不是巧合,崔家为了李元昊,不但付出了巨额的财力,还派出最优秀的族人,去帮着李元昊筹谋军事,统筹粮草,还提供情报,总而言之,没有崔家的帮忙,就没有西夏。
  可是在事成之后,李元昊翻脸无情,把崔家的人全都铲除,完美上演了一出借鸡生蛋,然后再杀老母鸡煮汤的生动戏码!
  崔家选择在抗击西夏的后期,帮助种家,也是为了报复李元昊。
  他们又担心被西夏掀出丑事,遭到大宋报复,这才选择隐匿势力,当然,阻挠赵祯迁都,也有这个考量,毕竟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没有秘密可言。
  “没藏讹庞就是一条狼,比李元昊还过分的狼,他迟迟不肯答应出兵,还要求把所有财产,都交给他,这是要吃干抹净!!!”
  崔西枫怒火中烧,也很无奈,“叔父,给他,都给他!只要他肯出兵就行!延安府我们拿不下来,就先把保安军和定边军拿下来!迎接西夏大军进入!”


第474章 猛士王韶
  直到如今,王宁安还不太清楚,崔家的实力到底如何,不过可以确定,在渭河、泾河、洛水沿岸各地,崔家的实力已经荡然无存。
  如果他们还有力量,就只能在北边,靠近西夏,横山以南的区域,其中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延安府。
  王宁安一直怀疑,种家军和崔家的关系远比种诊所说的复杂,让人放心不下。
  面对崔家这种庞然大物,直接杀戮是没用的。
  论起杀人,还能比得过黄巢吗?
  就像是脓包,必须等鼓出来,才好下手。
  王宁安采用步步紧逼,从南而北,有条不紊地铲除崔家力量,现在看起来,已经快要碰到了崔家的核心,或许要不了多久,就需要去延安州一趟,逼着种家和崔家决裂……王宁安在思索着对策,突然陈顺之急匆匆跑来。
  “启禀大人,有一位自称邵庸的人求见。”
  “哦!”
  王宁安愣了一下,这个名字他可是一点都不陌生。
  古往今来,都有不少预言谶语,最著名的有推背图,烧饼歌等等,哪怕过了千百年,依旧有人研究,还饶有兴趣。
  而邵庸就留下了十首梅花诗,很是有趣。
  王宁安上辈子看过,还记得两句,比如他预言北宋灭亡,“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预言南宋灭亡,“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拿着诗意硬往历史上靠,也有不少能说得通的地方。
  王宁安当然不信邵庸有洞见未来的神通,这玩意就跟算卦一样,问兄弟有几个,就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支。”一二三四,甚至五六七八个兄弟,都能讲得通。
  还有问工作,人家写一句,“有事不能闲待。”不管没有没,都可以通过断句,来个两头堵。
  预言和这类的东西差不多,似是而非,事后一看,恍然大悟,事前预测,谁也解不明白,说穿了,就是屁话!
  当然了,作为一个名垂青史的老神棍,王宁安还是很有兴趣的。
  “请邵先生进来吧!”
  不多一时,邵庸带着包子眼急匆匆跑进来,这位早就没了仙风道骨,身上的衣服破了,满脸污泥,鞋都露了脚趾头,怎么看都跟要饭似的。
  王宁安还愣着呢,邵庸用哭丧的腔儿道:“启禀王相公,崔家造反了!”
  ……
  崔家的确反了,他们不能不反,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如果从一开始,就别妄自尊大,想要阻挠朝廷迁都,或许他们还是千年世家,还可以傲视八方。
  可是到了如今,只有造反,哪怕机会渺茫,也总比坐以待毙强。
  崔家曾经被黄巢杀戮过,因此他们很重视兵权,世家掌兵权,十分惹眼。他们就选择从中低级军官入手,不显山,不露水,积累了很可观的人马。
  除了在延安府的上万人之外,在保安军,他们也有一千多人。
  崔西枫和崔志商量之后,种家军的人马不动,有这些人在,种诂和种鄂他们投鼠忌器,就没法发难。
  趁机赶快把保安军和定边军拿下来,再夺取横山沿线的几处重要隘口,这样北方的西夏人马就可以轻松越过横山。
  虽然西夏不可靠,但是肥肉近在咫尺,他们没有理由错过!
  生死一线,只有拼命!
  崔西枫他们从延安府悄悄离开,召集崔家的私兵,聚集上千人,趁着夜色杀到了保安军的驻地栲栳寨。
  靠着里面的人,内外联手,崔家轻松拿下栲栳寨。
  连日的失败和打击,都让崔家人机会崩溃了,拿下了一处城池,他们立刻心情好了许多,重新昂扬起来。
  在栲栳寨,他们杀死了大宋的守将,打出了大燕的旗号!
  崔家源起河北一代,后来子孙为官,迁居到了关中,再后来燕云十六州到了契丹人手里,崔家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了西北,即便如此,要立国号,也要用“燕”!
  对外宣称“大燕!”
  只是这个“大燕”有点可怜,只有两千多人马,一座城池,百姓不到万人!
  但是崔西枫还是很高兴的,国家再小,也是个国家啊!更何况哪个开国君王不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小怕什么,不停扩充就是了。
  修整了一天的时间,崔西枫就率领着人马出击,还真别说,崔家在地方经营有道,沿途还真有许多势力加入,人马像是滚雪球一般,不断膨胀。
  等渡过洛水,他们接连攻下怀威堡、威边寨、胜羌堡,人马发展到了上万,又裹挟不少流民,居然有了两三万人的声势!
  崔西枫骑在高头大马上,觉得十分威风,千年世家,固然了不起,可是真正统帅千军万马,九五至尊,口含天宪,金口玉言,那才是人生巅峰呢!
  崔西枫的目标放在了定边军。
  不过要想拿下定边军,就要先解决一个小小的城寨,名叫横山寨。
  这里很小,只有不到500人,平时驻守的士兵,不到200,崔西枫觉得只有一走一过,就能把小小的横山寨拿下来。
  他派遣一个堂弟带领着两千人马冲上去,这么多人,一人一口吐沫,也把横山寨淹了。崔西枫坐等胜利的消息。
  可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堂弟就被人抬了回来,左眼上钉着一支狼牙箭!鲜血染红了脖子,半边脑袋都肿成了猪头。其余的兵卒也都受了伤,很是凄惨,崔西枫这才知道,他们遇上了硬茬子!
  ……
  在横山寨的围墙上面,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一袭白衣,手里握着一柄宝剑,正骚包儿地站着,斜看着山寨前的几十具尸体,充满了鄙夷之色。
  这个年轻人叫王韶,是江西人。
  家境不算好,幼年丧父,靠着母亲拉扯长大。
  不过王韶很聪明,会读书,尤其喜欢练武,从小拜了名家为师,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王韶也要参加嘉佑二年的科举,他早早北上,等到洛阳之后,被这里的学术氛围给吸引了。
  此刻的洛阳,基本分成两大派,其一是六艺学堂一系,主张知行合一,与之相对,则是二程和张载的洛学。
  王宁安影响了很多人,唯独影响不了二程,这两位大圣人和王宁安接触越多,越是憎恶他的主张。
  被贬为渤海国的左右丞,后来幸亏富弼帮了他们,让这两位在幽州创办官学……作为有功之臣,他们也回到了洛阳,和张载在一起,大力讲学,摆明了和王宁安斗到底。
  王韶听了几天二程的东西,天花乱坠,可听多了,总觉得怪怪的,真按照二程的标准,只怕还没修成圣人,先变成了榆木疙瘩儿!
  王韶不是个安顿的人,他从小喜好兵法,到了洛阳之后,又反复听到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索性,就趁着科举之前,去各处转转,增长见闻。
  说干就干,王韶从洛阳离开,一路到了延安府,又继续北上,考察横山一线的防务。就在这时候,洪水突至,王韶就被困在了横山寨。
  作为一个很有责任感的读书人,王韶帮着困难的百姓上书,求来了100石救命粮,可随着救命粮,还有一份借款约书,未来三年,横山寨的百姓,要饲养2000匹马,才能得到粮食……
  王韶很生气,他觉得朝廷救灾,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凭什么逼着百姓干活?
  而负责送粮食的人同样不客气。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横山寨条件好,有草场,有清泉,正好不错的马场,莫非横山寨的百姓,就不想富裕吗?这是王相公提倡的产业扶贫,光是给粮食,下一场灾,老百姓能安全度过吗?不积累财富,不靠着双手努力能行吗?
  王韶也是舌辩之士,却被问得哑口无言,王相公三个字,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傲气的王韶决定留在横山寨,到底看看王相公是怎么救灾的。
  有趣的是他没等到王相公,倒是等来了崔家的乱军!
  过去的时间里,王韶在横山寨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
  他立刻组织百姓迎敌,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在高高的寨墙上面,堆满了石头,好在横山寨的石头多得是。
  轻松杀退了第一波乱兵,王韶越发镇定自若,似乎他生下来就是干这行的!
  接下来的乱兵一轮一轮猛扑横山寨,他们就像是蚂蚁一般,充斥在山道中间。一颗巨石滚下去,能碾死十几个乱兵,压出一条血胡同!
  王韶亲自带领着厮杀,一身白衣染血,他变得和疯子差不多。
  鏖战了一天,横山寨只死了11个人,稳如泰山!
  王韶当天晚上,召集了寨子里最能打的年轻人。
  “富贵险中求,西北遭了灾,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杀了外面那些狗日的,管朝廷要赏赐去!”
  没有狂热的鼓动,寨子里的年轻人都跟着王韶杀了出去。
  从晚上,打到了第二天早上,王韶带着人斩杀了500多乱军,缴获战马200匹,辎重无数,大获全胜,逼得崔西枫不得不退回威边寨。
  王韶干劲更足了,他联合周边其他寨子,招募了上千山民猎户,愣是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崔家的乱军头破血流,就是冲不过去。
  王韶,果然是猛士!
  而就在此时,王宁安率领着3000人马也赶来了……


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
  邵庸和王宁安都是大忽悠,不同的是王宁安拿利益忽悠人,邵庸则是拿神鬼之说,来忽悠人。
  一个有形的,一个无形的,要说起来,还是邵庸更厉害三分。
  他见包子眼心神慌乱,就主动给他算了一卦。
  邵大师装模作样,念叨了半天,颓然长叹一声,“令尊可是葬在了环州?”
  这一问就把包子眼唬住了,心说他怎么知道我爹在哪啊?邵庸心里暗笑,你告诉过我,你是环州人,从小就没了爹,不得已到崔家当家丁,你爹不葬在环州,还能在哪?
  包子眼心烦意乱,哪里想那么多,焦急道:“莫非和我爹有关系?”
  “是啊,祖宗坟茔被冲撞,自然祸及后辈子孙,你失眠、多梦、盗汗、惊恐、心悸……这都是坟地不安的结果。”
  包子眼虽然对亲爹没啥印象,但是极重感情,一想到老爹死了都不安宁,更担心了,“邵先生,您老大发慈悲,帮帮小的吧!只要能破解,小的愿意奉上十两黄金!”
  邵庸愤然长叹:“岂止是你,多少西北百姓的坟茔都要不保了,我又有什么法子!”
  包子眼傻了,“邵先生,您,您是什么意思?”
  “这有什么不明白的,铁蹄践踏,生灵涂炭,白骨曝于野,岂止你们一家,只怕千千万万家庭,都要丧命黄泉,每逢中元,没有子孙烧纸,没人给坟头添土……哪怕在地狱之中,也是孤魂野鬼,悲呼……”
  邵庸悲天悯人的哀叹,包子眼听傻了,他第一次思索过,生长在环州,自小就听说过许多人被西夏杀戮,掠去充作奴隶。
  他还记得,村子里有个半疯的老太太,每天都在村口守着,望着,她的三个儿子都被西夏人抢走了,只剩下她一个。
  看到了小男孩,她就发了疯一样,到处认儿子,有时候还偷偷抱走别人的孩子,被抓到之后,就是一顿胖揍。
  直到一个冬天,暴雪降临,老太太被冻死了,村子里的人收拾尸体的时候,发现老太太的脸上居然带着笑,村子里的人都说活着也是折磨,死了倒好,还有人说,她看到了儿子来接她,一家人在天上团聚了……
  包子眼听过很多故事,只是这么多年,都变得模糊起来,可是此时此刻,突然变得清晰,仿佛就在眼前一样!
  他的主子勾结西夏人,想引西夏兵入寇,霸占整个西北。
  包子眼很笨,但是他不傻,听多了还是明白主人的打算,他觉得不妥,可是又不知道哪里不妥……直到邵庸的话,他仿佛明白了什么……西夏人杀进来,父亲的埋骨之地都落到了西夏人手里,以后也没法给他们上坟烧纸,西夏人还跑马圈地,会把地下的骨头都刨出来,扔得满地都是……天啊!
  包子眼抱住了脑袋,难怪父亲的魂灵会不安宁,难怪自己天天做噩梦。
  爹啊!
  孩儿不孝!
  ……
  崔西枫没有看错,包子眼是个愚忠的人,但是却忘了他也是个愚孝的人。
  邵庸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包子眼忽悠了,他哭着求邵庸,保住他爹的坟,邵庸把双手一摊,他有什么办法,要想保住坟地,只有赶走西夏人,他一没有兵,二没有钱,能有什么作为?
  包子眼想清楚了,“邵先生,是不是要告诉朝廷,要请朝廷的人马……不行,不行,我,我不能背叛少爷!”
  “你错了!”
  邵庸道:“你们家少爷已经走上了邪路,万劫不复,你现在立点功劳,等你们家少爷挨刀的时候,还有一个收尸的人,不然,你也要死!”
  包子眼被邵庸忽悠得五迷三道,只能带着邵庸,从延安府跑出来,找到了王宁安,把什么都说了。
  王宁安听到崔家的打算,也是吓了一跳。
  他立刻带兵奔赴保安军,结果在路上就听到崔家作乱的消息,又听说数万百姓被裹挟,王宁安的脑袋都大了。
  好不容易赶到了白犳城,结果有人说保安军已经沦陷,叛军直奔定边军而去,王宁安更加上火着急,急忙追赶,刚到了半路,居然听到了好消息,一座小小的横山堡,挡住了几万人,总算没有太糟糕。
  王宁安大喜,让人把王韶请来,一见对方年纪不大,身形矫健,从里到外透着彪悍之气,不比寻常。
  询问家乡姓名,王韶都如实回答。
  王宁安听完,就是一震!
  居然是他!
  王宁安的心差点跳出来,他的六艺学堂网罗了一大批的人才,基本上王安石未来的几大干将,都归属王宁安了。唯一例外就是眼前这小子!
  王韶有什么功绩,值得王宁安这么重视?
  这位在历史上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和大苏他们同科,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好武艺,能打仗。
  派到西北为官之后,积极进取,屯田,练兵,鼓励经商,做了太多的工作,积累实力之后,开拓熙河等地,拓土两千里,光复6州,恢复了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中原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从侧面包围了西夏,给大宋赢得了战略主动权。
  在名将凋零,武备松弛的年代,王韶靠着一腔热血,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勇气,打出了开国之后,最大的胜利!
  不得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猛士!
  王宁安之前还想过招揽王韶,可惜没有机会,真是想不到,竟然会在横山堡碰到他,真是造化弄人。
  ……
  相比王宁安的复杂心思,王韶就显得单纯多了,他听了太多王宁安的事迹,如今的大宋,可以不知道赵皇帝,但是不能不知王相公。
  收复幽州,让王宁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王韶觉得这家伙应该是个大英雄,至不济也是个气度沉稳,威严如山的人物。可面前的家伙,面嫩得似乎比自己还年轻。
  细细瘦瘦的,还带着一点黑眼圈,无论如何,也不像是那个叱咤风云的王相公!
  “怎么,有些失望?”王宁安笑呵呵道。
  王韶连忙躬身,以貌取人就是不该,更何况对方还是高高在上的王相公。他红着脸道:“小人第一次见到王相公,不免为相公之风采折服,心生敬佩之情,浑然失神……还请相公见谅。”
  王宁安看了他半天,突然哈哈大笑:“你一定不常拍马屁!”王韶愕然,王宁安笑道:“你的脸比大姑娘还红呢!”
  笑过了,王宁安又道:“你和崔家打过仗,觉得他们如何?”
  提到了正事,王宁安收敛了笑容,变得神情严肃,仿佛换了一个人,王韶也打了一个激灵。
  “启禀王相公,崔家的人马无非是一群乌合之众,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渡过洛水,彻底击垮崔家人马,收复栲栳寨,防止西夏人趁虚而入。”
  王宁安点头,“既然如此,你可愿意当前锋?”
  “愿意,当然愿意!”
  王韶立刻召集所有的百姓,差不多一千人上下,他们都是当地的山民,其中不少是猎户出身,身手矫健,箭术很好,又熟悉地形。
  王韶带领着他们直接涉水而过,由于是秋天,暴雨也过去了许久,洛水河上游不算深,他们轻松到了对岸。
  首先就遇到了崔家巡逻的人马,王韶没有丝毫客气,带领着山民一阵冲杀,数百崔家的人纷纷溃散。
  这些山民抢到马匹,拿起了刀剑,穿上盔甲,从里到外,都武装起来。还不肯罢休,乱兵的衣服也都给扒光了,遇到了钱财,全都塞进自己的腰包。
  搜刮之狠,简直让王韶老脸通红。
  反倒是王宁安,他并不在乎,老百姓日子过得苦,总不能白白打仗吧!
  “回去记得把衣服用热水好好洗洗,再放到日头下暴晒,然后再穿,不然会染上脏病的。”王宁安细心提醒大伙,山民们咧着大嘴,用力点头。
  王韶看在眼里,突然觉得王宁安很亲切,不像是想象中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言一行,他看着就觉得顺眼,舒服!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挡都挡不住!
  这时候王宁安的人马大队已经过了洛水,正准备向前。
  突然,有斥候从定边军送来了消息,说是西夏人马翻过了衡山,正在向定边军靠近!
  “他们是虚张声势!为了吸引我们过去!”王韶不愧是战争的天才,立刻敏锐觉察了西夏人是声东击西。
  王宁安立刻下令全速前进。
  就在这时候,一股西夏人马,已经顺宁寨之外,寨子里的百姓拿着最简陋的农具,严阵以待。
  男女老少,一起上阵。
  这是他们的土地,是他们的家园!
  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地方!
  决不允许任何一个西夏人杀进来!
  战斗开始了,百姓们前赴后继,依靠着淡薄的寨墙,血肉之躯,打退了一次次西夏人的攻击,寨子外面,留下了七八十具尸体。
  顺宁寨的百姓英勇抗击了半天,身在栲栳寨的崔家人已经等不及了,崔西枫亲自带着5000人赶了过来,接应他们的主子。
  崔西枫拼命驱赶他的爪牙,猛攻寨门,终于,单薄的寨墙被撞开,崔家的爪牙像是疯子一样,冲进去,杀戮,抢掠,放火,洗劫,无恶不作……崔西枫试图说服族老,臣服于他,结果得到的只是一口浓痰……顺宁寨的百姓无一投降,全数遇难。


第476章 被抛弃的崔家
  西夏人马进入大宋境内,完全成了残暴的强盗,他们毫不保留地展示着骨子里的凶戾残忍,所过之处,稍有抵抗,就大肆杀戮,绝不客气。
  除了顺宁寨之外,还有十几个村寨都被屠杀一空,有的村子开门投降,主动献上了粮食酒肉,可结果却是老幼杀得干净,男人被掠去当奴隶,女人被抢走,肆意蹂躏。
  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宛如地狱,所有的百姓都在嚎啕哭泣。
  “野兽,十足的野兽!”王韶眼睛冒火,他提着宝剑就要找西夏人算账!
  “给我站住!”
  王宁安很不客气,一声怒喝:“王韶,亏你读了那么多兵书,怎么一点沉稳都没有?”
  王韶眉头都立起来了,“王相公,让我怎么沉稳,我大宋的百姓都被屠戮残杀,哀鸿遍野,我,我忍不了!”
  “忍不了也要忍!”王宁安走到了他的近前,用力抓住王韶的胳膊,深吸口气,缓缓道:“不只是这一次,过去的几十年,百姓们日日夜夜都在铁蹄之下,试问环州,庆州,延安府,谁家没有死在西夏人手里的亲人?三川口,好水川,多少大宋的好男儿埋骨西北!这其中,就有我的祖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