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定的通膨率,就表示到手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这样便会促使人们尽快消费,拉动经济,而且货币长期走贬,为了对抗贬值,就要扩大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等于是一条鞭子,不断催促百姓向前努力。
而且通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能带来工资上涨。
在王宁安经历的后世,正是一个金融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国内很多人埋怨物价上涨,埋怨这个,抱怨那个,殊不知,许多国家想要求通货膨胀而不得!
比如某岛国,把负利率也用出来了,无限量地宽松,结果还通缩了!这就好像一个糖尿病人,给他吃再多的营养品,超级补品,全都排出去了,一点作用没有,体重还不断下降……通膨很痛苦,可通缩更痛苦!
物价和工资一起上涨,总比物价和工资一起下降,或者工资下降,物价上涨要好得多!
这一次王宁安和赵祯谈了许多,而且谈的都是他从没对外讲的另一部分。
听得赵祯都有了用小本记下来的冲动,这些才是真正理财的关键啊!
王宁安告诉赵祯,如果是金属货币,很难出现通膨的效果。
道理很简单,一是金属货币毕竟有限,而中华的经济体量太大,多少都不够用,长期看来,一直处在通缩状态。
当然,在历史上也有通膨出现,比如战乱,饥荒,改朝换代,粮价都能飞上天。但是只要平稳下来,要不了多久,粮价就迅速回落,长期走低。
其实在赵祯任内,就出现了严重通膨,比如二十年前,李元昊作乱,朝廷发行铁钱,发行当十大钱,就弄得河北等地粮价飙涨,物价上升,百姓苦不堪言。
直到最近几年,情况才恢复了许多。
金属货币,玩不了通膨,唯有纸币,才能制造可控制的通膨!
“陛下,如今交子贬值,是因为相对巴蜀的市场,交子已经过剩了,假如能把蜀地的交子推广到西北,这样一来,交子的币值就能恢复。当然,日后交子的发行,还要有严格的规矩,臣斗胆建议,将发行交子的权力交给皇家银行,至于发行交子的数量,由三司拟定。这样一来,形成三司和银行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保证交子的安全。”
赵祯听完之后,闭目沉思,许久才幽幽道:“王卿,你为什么选择西北发行交子,想必一定有深意吧?”
“臣是为了……”
“不要说!”
赵祯拿手指沾了一点茶水,君臣在桌上一起写字,等写过之后,互相一看,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写的三个字是“青苗钱”!
王安石反对由银行发行青苗钱,其中一条就是本金的来源。王宁安当时就想到了交子,只是条件不成熟,没法抛出来。
只是赵祯居然先提了出来,他岂有放过之理!
当交子纳入这个体系之后,整个计划就变得完美无缺了。
天府之国,富庶无比,以四川通行的交子,作为青苗钱,贷给西北的农民,需求扩大之后,交子币值就能回升,而且巴蜀的物产,也有了销路,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陛下,臣是这么看的,首先要修一条巴蜀通向汉中的直道,一直延伸到京兆府,如今有了火药,有了水泥,修一条通马车的大路,不会太困难。当然花费也不会少,至少要两千万贯!把交子务转给皇家银行,由皇家银行发行交子,给这条出川大道提供资金,同时以交子从西北采购物资,招募人力,交子便打入了西北的市场。再由皇家银行向百姓提供青苗贷款,全部用交子结算,如此,这盘棋就活了!”
赵祯听完之后,眉头瞬间舒展,放声大笑,“蜀道难,蜀道难!王卿这是要把蜀道变成通途啊!”
这个计划让赵祯非常满意,首先,是化解了交子危机,其次,解决了青苗钱的来源,还能活络巴蜀和西北的经济,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就是还能修一条通往蜀地的大路!
在宋初的时候,巴蜀就闹过大乱子,为了平定叛乱,朝廷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这么多年,大宋的皇帝也是忧心忡忡,生怕再出现麻烦。
路通了,骑兵就能长驱直入,物资运输,人员往来,快了不知道多少倍,再也不用担心会有乱子。
而且巴蜀的粮食、蜀锦、茶叶、桐油、矿石、木材,各种好东西,都能运输出来。大宋迁都洛阳之后,光靠着东南的供应,已经有些吃紧了。毕竟大运河运力有限,且泥沙淤积严重,如果能打通巴蜀的道路,多了一个大后方,那整个局面就大不相同。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让赵祯无比兴奋!
不管怎么说,交子都是纸币,毫无成本,超发是一定的,只要不过分就好!
也就是说,赵祯手上等于多了一个钱袋子,一个比三司还大的钱袋子!
不是要收复云州吗,不是要攻打西夏吗,不是要打通西域吗?
恭喜皇帝陛下,钱都有了!
赵祯简直是神采飞扬,春风得意,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
当他把所有的细节推敲了一遍儿,发现没什么漏洞之后,欣然笑道:“朕读史记,还记得汉武帝为了打漠北决战,将上林苑的白鹿斩杀,做成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币,一张白鹿皮币,价值40万钱!当时大司农颜异就劝谏武帝,他说一面玉璧不过数千钱,垫着玉璧的白鹿皮,居然要40万钱,实在是荒谬绝伦。颜异因此还丢了性命,倘若武帝身边,能有王卿一般的理财高手,或许大汉江山,远不止四百年而已啊!王卿之才,虽管仲,乐毅,不能比也!”
王宁安被说的老脸通红,他也不过是比别人多上千年的见识而已,只能连连摆手。
有了钱,就要嘚瑟,赵祯欣喜之余,让人牵过来御马,他飞身上马,笑道:“王卿,不远处就是禁军营地,随着朕去看看我大宋铁骑的雄风!”
“臣遵旨!”
王宁安笑着让人牵来了自己的枣红马,君臣两个,纵马飞驰,欢声笑语不断,跟捡了狗头金似的……
第531章 抓狂的政事堂
在秦凤路推行青苗法的事情,王宁安并没有亲力亲为,以他的地位,大可以派遣弟子前去,司马光接任了秦凤路的转运使,曾布和二苏都调到了他的手下,负责新法。
另外在皇家银行方面,王宁安派遣王安国提举皇家银行京兆府分行,全权负责西北的皇家银行事宜。
这个安排很出乎预料,王安国是皇家银行的老人不假,但是他是王安石的弟弟,谁都知道,他哥正和王宁安打擂台,让他来做,这不是为难吗!
只是王安国却没有想这么多,他在皇家银行多年,深知银行系统的威力。别看他是主事者,一样只能按规矩办事。
而且由他管西北的事务,还能给大哥一点方便。
王安国本能觉得,王安石一定会捅大篓子,只是多大却不好说了。
……
自从司马光赶到秦凤路之后,他采取了最为踏实的作法,首先派出大量人手,摸清楚秦凤路的状况。
西北土地贫瘠,又饱经战乱之苦,民生凋敝,司马光认为单纯借贷青苗钱,许多百姓根本无力偿还,会造成严重的呆账坏账,一味追讨,又会加剧百姓破产。
这是个进退两难的局,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时候,就出现过。
各地的官吏为了业绩,也为了回收贷款,就强逼着城中的富庶百姓借贷青苗钱,弄出了天大的笑话,也成为青苗法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司马光和苏轼、苏辙等人,商量之后,一改当初的设想。
他们认为借钱不能单纯帮百姓渡过难关而已,因为许多百姓,每年都是难关,日子十分艰难。
他们主张,要针对一个村子,一个寨子去借款。
而且也不能只把钱交给百姓了事。
比如有些村寨,缺少水源,田地减产,甚至绝收。
如果能提供一笔青苗钱,就能重修水渠,挖掘水井。
有了水源之后,田地收成上来,百姓自然有了还款的能力。
这个建议送到了王宁安手里,当然得到了王宁安的嘉许,青苗钱迅速分成了三个档次。
最基本的是针对普通百姓,信誉良好,有一定财产抵押,还可以找到两户担保,就可以年息二分,获得青苗钱。
然后是针对村镇,可以提供道路,水渠,水井的专项贷款,利息从两成五到五成不止。
第三等则是针对县、府、军、州,各级衙门需要出面,可以借贷的额度也大幅度提升,主要是支持基础建设,也包含打通商路,甚至王宁安还鼓励西北的百姓养殖牛羊,发展毛纺。
要知道虽然拿回了幽州,但是和辽国闹翻了,耶律洪基已经限制双方的贸易,河北的毛纺行业处于严重缺乏原料之中。
如果能开发出西北的原料基地,对于河北的毛纺,实在是一场甘霖!
自从王宁安提出设想之后,应者如云,无数满身丝绸,肥头大耳的商人,跑到秦凤路,去设立货站据点,收购土产,一时间,偏远的秦凤路竟然有了欣欣向荣的味道了。
显然,王宁安没有单纯执行青苗法。
他把许多东西都打包进去,地方的基础设施,产业转型,货币推广……全都装进了一个篮子,一股脑砸了下去!
王宁安的作法,立刻得到了强烈的回响。
别以为西北人淳朴不懂得做生意,别忘了,往上数二百年,还是盛唐的时候,长安的商人,西进大漠,东下海洋,是全天下最会做生意的一群人。
只是丝绸之路断绝,大宋迁都,西北才衰败下来。
残存在百姓体内的商业细胞快速激活,加上王宁安又积极攻略青唐,打通丝绸之路,也指日可待。
精明的商人当然能看到其中的机会。
因此青苗法刚落实不久,秦凤路各地都出现了万民书,感谢朝廷新法,还有许多士子联名歌颂,赞扬司马光等人政绩卓著。
这些东西,全都送到了政事堂!
“荒唐,可恶!”
文彦博大拍桌子,“给他二两颜色,居然开起了染坊!这是要干什么?青苗法有修路吗?有挖水井吗?根本是乱来!”
贾昌朝也附和道:“王二郎的确过分了,这些事情,咱们都不知道,他就做了,老夫以为,我们应当立刻上书!”
一旁的王拱辰怒道:“上什么书,直接去找陛下,当着圣人的面,让王宁安说清楚,他是想干什么?要谋朝篡位吗?”
这几位带头大怒。
在最后的位置,坐着唐介,老夫子黑着脸,一直没说话。
唐介的身体很不好,前段时间病休了好几个月。
欧阳修得了消渴之症,已经淡出朝廷,专心弄他的学术去了。
包拯前些日子因为积劳成疾,也昏过去一次。
他们这一代的老人,已经开始凋零了。
唐介也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他眉毛都白了,满脸皱纹堆垒,难掩老态。但是唐介属于姜桂之性,老而弥辣,比起年轻时候,还要过分激进。
他一拍桌子,怒道:“修桥补路,挖渠引水,这本就是好事!难道不该做吗?”
王拱辰毫不客气道:“该做,可是不该他王宁安来做!唐相公,你难道也成了王宁安的人吗?”
“什么!”
唐介豁然站起,手指着王拱辰,怒斥道:“老夫谁的人也不是!我看王宁安不顺眼的地方也不少!你们加起来,上的弹章,都没有老夫一个人多!可身为宰执,陛下托付重任给我们,就应该真正关心民生利病,就事论事!不能因人废言,因人费事!老夫看这次的青苗法很不错。以往朝廷拿不出钱,做不了的事情,皇家银行出钱,百姓受益,这不是很好嘛!老夫想不明白,你们为什么反对?”
王拱辰被说的哑口无言。
韩琦叹口气,“子方兄,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唐介闷声道:“愿闻高论!”
“是这样的,皇家银行的这些借款,都是要老百姓还的。”
“不还才是笑话!”唐介回敬道。
韩琦很高傲,此刻也只能耐着性子解释。
“子方兄,还钱是要本事的,皇家银行把钱借下去,我听说许多地方上,善于钻营的,惯会投机的,全都跳了出来,得到了不少贷款,相反,那些老实耕田,颇有家资的士绅都被甩在了一边。”
“那有什么?士绅家里头有钱,他们也不用贷款!”
唐介沉吟一下,大声道:“韩相公,莫非说这些人没法往出贷款了?皇家银行断了他们的财路,故此都跳出来反对了?”
韩琦差点被噎死,心说你老东西什么时候这么精明了!连这个都看明白了?
“唐相公,士农工商,士人为朝廷根本所在,你不会连这个也不懂吧?按照王宁安这么干,地方上都落到了奸猾的商人手里,这天下还不乱了?家国社稷,我们肩负着祖宗基业,万民之望,断然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唐介张了张嘴,没有再说下去。
此刻的唐介并非被说服了,而是想起了不久之前,他和欧阳修的一次彻夜长谈。
两个老朋友,推心置腹,没有丝毫遮掩。
欧阳修将自己所思所想,全都抛了出来。
他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三代之治,现在走的路子,很有可能从根本上就是错的……朝廷取士,重文采,重品行,唯独不重实际能力。
正是缺少专业的,又有良知的官吏,很多真正利国利民的法令落实不下去,相反,却有一些人打着苍生百姓的旗号,干得都是自私自利的营生,实在是让人不齿!
欧阳修从头骂到尾,他对唐介说,自己专心著书,负责教书育人,就是希望彻底扭转士林风气,正本清源,如果再不做,大宋朝就要亡国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断然不能再失去第二次!
唐介眼前迷茫了,他想到了当初的庆历新政,没错,当年他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为了变法,摇旗呐喊,冲锋陷阵,恨不能把一腔热血都撒出去!
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他也在变化,很多看不惯的事情,也尽量不说,也学着维护士人集团的利益……只是走到了今天,唐介越发感到可耻!
明明一项很好的法令,居然被贬得一文不值!
老百姓都说好,下面的官吏也干得起劲儿!
可就是他们,就是这些高高在上的相公们,所谓德才兼备,士林众望所归的大人物,居然一心要废除青苗法。
羞愧不啊?
唐介站起身,眼前一黑,险些昏倒,他伸手抓住了扶手,稳了稳心神。
“诸公有什么想法,只管去做吧,老夫久病,恕不能奉陪!”
说完,唐介晃晃悠悠,离开了政事堂,只给其他人一个大大的背影。
贾昌朝、文彦博、韩琦等人互相看了看,全都是满肚子不高兴。本来还指望唐介这门大炮,去和王宁安对轰,他们摇旗呐喊就是了。
谁知道,还没开火呢,先和他们闹翻了。万一回头唐介上书,把他们都给弹劾了,那可就乐子大了!
文彦博迟疑道:“子明兄,你看还要不要去见官家?”
贾昌朝咧了咧嘴,这些日子不断有人和他诉苦,都在说青苗法的事情,他的压力很大,但是和王宁安拼命,他也没这个胆气。
“要不,再等等吧……”
他这话刚说完,大太监苏桂就来了,冲着诸位相公一拱手。
“圣人有旨,请诸公进宫议事。”
第532章 霸气的皇帝
那天王宁安陪着赵祯去视察禁军大营。
还真别说,这几年赵大叔似乎找到了点马上皇帝的感觉,骑术练得不错,他满怀兴致,还跟王宁安回忆起收复幽州的时候,尽管皇帝陛下只敲过鼓,但依旧滔滔不断,津津乐道。
西京的禁军目前共用七万多人,其中马军一万五千人,全部由驸马爷狄咏统帅。
从青唐回来,赵祯就安排了狄咏和公主的婚事,一个是尊贵的长公主,一个是大宋的人样子,他们喜结连理,实在是般配得很。
从三四月开始,京城就像比赛似的,到处都是结婚的,有时候一天能赶上三四场,东南西北,到处都是爆竹声,喜庆的锣鼓,震天响!
最倒霉的人就是王宁安,一百多个新科进士,其中一大半都被捉了女婿。
王宁安也不能区别对待,只能满世界充当媒人。
京城的大雁都翻了十倍不止,每走一家,王宁安的苦瓜脸就胜了几分,花钱真是肉疼啊!
这才是定亲,要是等到成亲,还不把他忙死!
原来当师父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王宁安也清楚,还有多少人羡慕不来呢,有这么多好门生,等他们成长起来,还有谁能撼动王宁安的地位!
他也只能忙并快乐着。
……
陪着赵祯到了军营,最初皇帝很高兴。
去岁在洛阳设立了牧监,从河北送来了三千匹马瓦里马。
和本地马结合之后,一年多的光景,洛阳马场已经有超过一万匹马,再有几年的功夫,就能供应西北诸军了。
狄咏亲自指挥操练,士兵表现很不错。
马术,箭术,兵器,拳脚,每一样都让皇帝很高兴。
赵祯欣喜之下,就让他们演示一下骑墙战术,要知道这可是王家军的绝技,也算是大宋骑兵克敌制胜的法宝。
提到了墙式战术,狄咏的脸色很不好看。
他迟疑了一下,才告诉赵祯,原来朝廷拨了一批铠甲下来,只是多半不堪用,有少数足够结实,但却是沉重的锁子甲,不适合墙式骑兵使用。
赵祯当即让人把盔甲抬来。
摆在面前,是一副银光闪闪的板甲,看起来还有些样子,狄咏拿来一把马刀,猛地劈过去,一刀之下,顿时露出了黑色的缺口。
王宁安凑到近前,仔细一看,顿时皱眉头了。
盔甲的铁料明显有问题,含碳不够,硬度很差,抵御不了一般兵器的攻击,更遑论破甲重箭。
再仔细看看,锻造的工艺也不行,外面涂了一层银粉,看起来银光闪闪的,也就是能看看了,给禁军穿上,遇到了节日,出来展示一下,足够唬人。可真正拉到了战场上,完全是送死!
赵祯没想到铠甲会这么差,他连着也砍了几副,果然,所有的板甲,全都不行!
一瞬间,好心情全都没有了,赵祯知道涉及到军械的事情,不能等闲视之。他没有急着发作,而是安排皇城司,仔细调查。
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赵祯总算把问题弄清楚了,这才把诸位相公叫来。
“贾相公,韩相公,你们都领过兵,绝对军械如何?”
贾昌朝被问到晕头转向,只能老实说道:“军械那是士兵护身杀敌的宝贝,等闲不可小视。”
“那如果军械出了问题呢?”
“这个……应当严惩不贷!”贾昌朝不知道谁又倒霉了,心思不停转动。
“朕前些日子,去了一趟军中,发现的结果触目惊心!”赵祯一摆手,让人抬上来两副铠甲,放在了众位相公的面前。
其中第一副,上面全都是斑斑痕迹,十分沧桑。
“这个就是幽州之战,我们将士穿的!”赵祯指着第一副道:“你们可以数数,上面有多少兵器的痕迹,箭射,枪刺,刀劈,斧砍,全都没有摧毁这副铠甲,也正是有了如此坚固的保护,我大宋铁骑才能所向睥睨,杀得辽兵仓皇败退。你们再看看第二副!”
赵祯抽出天子剑,猛地刺过去,虽然没有刺透,但是却留下一个深深的痕迹。
贾昌朝带过兵,忍不住微微摇头,赵祯年老力衰,尚且能留下明显的痕迹,如果换成一个强壮的士兵,只怕一剑就要了甲士的性命!
赵祯气哼哼连看几剑,而后怒斥道:“这就是西京匠作监制造的板甲,他们简直是拿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赵祯一屁股坐回了龙椅,怒气不息道:“朕将匠作监的几个奴婢全都抓起来,就给他们披上了这身铠甲!让弓箭手乱箭齐发,他们已经成了刺猬!”
“啊!”
几位宰相努力控制情绪,却也吓得惊呼出来。
他们实在是想象不出来,素来以仁慈著称的赵祯,居然会干出这么残忍的事情。
匠作监历来都是宦官和将门负责。
大宋的宦官比不得唐朝,也比不了明朝,匠作监,制造军械,算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财路之一,历来这里都是弊端丛生,过去赵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那些奴婢也越发大胆,丝毫没有觉察到老板转了性子,他们也就倒霉了。
“朕严惩这些奴婢,就是要告诉世人,打造铠甲兵器,是要上战场杀敌的,如果杀不了敌人,死的就是自己!不管是谁,负责制造武器,就要把自己当成使用武器的士兵,拿出保护自己性命的心思,去保护将士。唯有如此,我大宋的铁骑,才能傲视四夷!”
赵祯怒气不息,继续道:“以往是朕疏忽了,纵容了匠作监,从此之后,朕准备废除匠作监,把制造军械的事情,也交给枢密院。”
庞籍这两天请病假,负责枢密院的是王拱辰,他难掩喜悦,连忙躬身,“老臣一定竭尽全力,确保军械质量。”
“不是尽力而已,是一定要做好!”
“是,臣明白了!”王拱辰诺诺答应,韩琦眼珠转了转,突然站出来,“启奏陛下,兵器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