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玉酒杯,清澈美酒,倒进去之后,透亮如清泉,香气醇厚,侍女端着酒杯在人群前走过,就引来无数人口水流得老长。
  “我出五十贯!”
  一个华服年轻人先开口了,这位眼下没什么名字,可是在后世却大名鼎鼎,他就是曹皇后的弟弟,当今国舅曹佾。
  “堂堂皇亲,就出这么点钱,真是抠门,我出八十贯!”石家的后生讥诮道。
  “你也不怎么大方,我出一百贯!”高家的子弟也掺和进来。
  在二楼的一个年轻人忍不住了,“谁也别和我抢,我出200贯!”他正是杨怀玉。
  ……
  这帮公子哥,还有一大帮的富商,全都发了疯,不停加价,第一坛酒以三百贯的高价,落到了杨怀玉的手里。
  大家都抢出了火气,第二坛被曹佾用五百贯的高价买下。
  剩余的八坛都价格不菲,最后一坛子更是抬到了一千二百贯的天价!哪怕装的是黄金,也卖不上这个价钱啊!
  当天夜里,京城上下,从宫中,到相府,再到杨府,曹府,面前都摆着来自沧州的美酒。
  “老祖宗,这是孝敬你的。”杨怀玉恭恭敬敬把一杯酒送到了一位头发几乎都落光的老太太面前。
  老太太接过酒杯,轻轻品了一口,许是年纪大了,好半天才伸出了大拇指。
  “不算浪费。”老太太含笑,杨怀玉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不用挨揍了。老太太突然注意到了酒坛上的字迹,“沧州,王家……莫非王贵老哥哥,还有后人在世?”老人家自言自语道。


第70章 小奸商
  李白一斗诗百篇,醉翁酒醉词十篇!
  人们喜闻乐见地把两位天才放在了一起,瑶池琼浆,顺便变得诗意起来,加上赵祯的垂青,贵气十足,还有一千二百贯一坛的天价,既富且贵,还带着格调高雅,简直是送礼行贿,杀人放火,居家旅行,装逼作秀的极品神器!
  几乎一瞬间,瑶池琼浆超过了四川的鹅黄,跃升美酒榜的第一名,多少人手捧金银,想要尝一口而不可得。
  据说黑市上甚至有人出到了3000贯!
  就在所有人被这个数字砸晕的时候,赵祯又烧了一把柴火。
  鉴于瑶池琼浆工艺复杂,产量极低,每年只产1000坛,其中500坛供应大内,另外500坛悉数标号,由户部主持,公开扑买,按照出价高低,获得瑶池琼浆的代理销售权。
  这一道命令下来,不亚于火上浇油!
  1000坛不过区区一万斤!
  还有一半交给大内,剩下的500坛都有标号,等于是每坛酒都独一无二,价值无量!
  再有,户部公开扑买,寻常商人哪能掺和进去,多半都是朝廷的勋贵宗室,还有士绅豪商,等到他们向外面转卖的时候,很多人估价一坛酒很有可能卖到一万贯!
  新丰美酒斗十千,瑶池琼浆愣是贵了一千倍!
  让不让人活?
  所有百姓都瞠目结舌,望洋兴叹。不过以大宋的富庶,喝得起瑶池琼浆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尤其是几大将门更是摩拳擦掌,想要抢下500坛美酒的代理权,不用干别的,光是卖酒,一年少说能赚百万贯以上,还有这么好做的生意吗?
  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妇,带着一个不到二十的俊美年轻人,从杨府离开,直奔沧州而去……国舅曹佾更是直接杀向了皇宫,去找姐姐姐夫帮忙了。
  各方为了一坛酒,都动了起来。
  瑶池琼浆的大名出了大宋,甚至传到了辽国和西夏,辽国皇帝派遣使者,面见赵祯,奉上东珠两斗,赵祯回赐琼浆一坛。
  酒比东珠贵!
  辽国使者抱着琼浆回到了国内,辽国皇帝耶律宗真大怒,赵祯竟敢如此欺我!
  他抓着满是宝石的腰刀,厉声咆哮,发誓要带兵南下,给赵祯一个好看,出兵之前,耶律宗真亲自掀开封口,要满饮一碗酒,立刻发兵伐宋!
  哪知道一碗酒喝下去,耶律宗真当即醉倒。
  第二天爬起来,御账外面已经聚集满了大辽的将领,义愤填膺,嚷嚷着要找赵祯算账。哪知道耶律宗真满怀感叹,泪流满面。
  “朕有东珠无数,却只有琼浆一坛,若是南朝皇帝愿意,朕愿意用十斗东珠,换一坛琼浆啊!”
  ……
  有了两朝皇帝认可,琼浆大名,势不可挡,不管是宋辽的商人,都摩拳擦掌,急不可耐要弄到瑶池琼浆。
  许杰是祖籍幽州的商人,生意做得很大,可是从去年开始,原本的合作伙伴崔家被一举铲平,失去了货源的许杰陷入了经营困难,手上的毛皮药材卖不出去,又没有大宋来的烈酒,虽然家大业大,可是架不住坐吃山空。
  许杰几乎一夜愁白了头,他不得不亲自动身,来到了大宋的霸州榷场,碰碰运气。刚到了霸州,他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说是霸州有人贩售琼浆,只要500贯一坛。
  “去给我弄来一坛子。”
  “是,大少爷。”仆人跑出去半天,气喘吁吁,给许杰抱回了一个坛子。
  许杰小心翼翼掀开了封口,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令他精神为之一振!
  果然是好酒!
  他把酒水倒进碗里,看了一会儿,皱了皱眉,酒水中有些微不可察的颗粒,略微浑浊,喝了一口,酒气冲天,在嘴里就着了火!
  真冲啊!
  “这不是琼浆!”许杰摇了摇头。
  仆人顿时跳起脚,大骂:“好个无耻的骗子,我去找他们算账。”
  “别!”许杰想了想,让仆人取来两张貂皮作为礼物。
  “去,找到卖酒的人,就说我想和他们好好谈谈,别吓到他们。”
  仆人不明所以,还是照办了,这次轻车熟路,一个时辰,就把人带来了,许杰上下打量,对方穿着绸缎,可明显不太合身,脸上,脖子上,都是一片紫红,手掌粗糙,关节肿大,尤其是看人的时候,不自觉低头,眼神之中透着不自信……
  “呵呵,朋友,不是经常做生意吧?”
  对方一愣,连忙道:“做,怎么不做!做了大半辈子了!”
  “大半辈子?那你怎么敢拿假的琼浆骗我?”许杰须发皆乍,怒道:“信不信我立刻向衙门告发,你就等着吃牢饭吧!”
  他这么一发威,对方立刻怂了。
  “别,别啊,我们是真的,真的……”
  “呸,你当我喝不出来?这玩意也值上万贯?”
  “俺不没卖一万贯吗?”对方嗫嚅着辩解着,许杰再三逼问,他终于说出来实话……原来他们是崔家的酿酒工匠,所谓瑶池琼浆,是崔家最新弄出来的一种烧酒,还没等上市,就被官府抄家,连酿酒的方法也到了官府手里。
  他们知道一些酿酒的过程,会的却不全,为了混口饭吃,只能酿造一些,想要补贴家用。
  “这位大爷,俺就是干活的,俺可啥也不懂啊,千万别把俺送进大牢,俺还有七八个孩子呢!”
  “哼,你敢骗人,就要等着下大狱!”
  许杰恶狠狠咒骂着,对方不停哀求,哭得稀里哗啦,许杰咬着牙恨恨道:“我这个人就是心肠软,受不得别人哭!这样吧,我给你一条活路,就看你走不走了!”
  “走,走啊,俺都听你的。”
  “你的酒我都要了,500贯给不了,50贯如何?”
  “不成啊!”对方真的着急了,“酿这个酒麻烦着呢,要好些粮食,上百道工序,错了一点,就前功尽弃,50贯,俺还不如种地算了。”
  许杰哼了一声,轻蔑道:“贪财不要命的东西,罢了,我给你80贯,你再敢多要,我立刻送你去衙门!”
  “就,就给80贯啊?”这个人念叨了半天,低着头可怜兮兮的,最后只能点头,“成了,俺答应了,可是你要先付一半的钱,俺,俺不是信不着你,是,是俺没钱买粮食请人。”
  许杰想了半天,“可以,不过我要尽快见到酒,一个月之内,给我送100坛过来。”
  ……
  打发走了泥腿子,许杰简直要笑疯了!
  这酒虽然比不上传说中的瑶池琼浆,可是够冲,够烈!关键还够便宜,契丹的牧民汉子没人能拒绝!
  再说了瑶池琼浆有多少人见过,完全可以拿这个酒冒充。
  80贯一坛子,到时候卖个几百贯,赚个几倍的差价,就像喝凉水一样,爽,太爽了!生意一下子起死回生了!
  许杰兴奋地喝了个酩酊大醉,和他一样大醉的还有吴大叔——就是他扮演的卖酒的汉子!
  “四哥,你知道不,当他说出50贯一坛子的时候,我差点就点头了!那个辽人简直傻透了,他还给加到了80贯,他哪知道啊,咱们一坛子酒,也就是800文的成本。卖了80贯,这,这是多少倍啊,我都算不过来了!”
  吴大叔摆弄着几根粗糙的指头,笑得合不拢嘴。
  ……
  醉翁欧阳修坐在书房里,同样感慨无限,王宁安就站在他的对面。老欧阳感慨道:“真是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把真东西当成假的卖!”
  王宁安道:“可是假货卖出了真货四倍的价钱,神奇吧?”
  “小……奸……商!”欧阳修从牙缝里挤出了三个字。


第71章 杨九妹
  拉赵祯帮忙,当然要分给宫里一份,按照王宁安的设想,五成利润交给皇帝,三成给包黑子,能得到两成,他已经很满足了。倒是赵祯心有不忍,他不过是动动嘴,什么都没干,就拿了一半的利润,实在是不厚道。
  而且王家拿了钱,也不是自己花,野狼谷的马场已经有好几百匹马了,还有一大堆的马怀了小宝宝,王家的压力不小。
  赵祯是个仁慈的皇帝,甚至有些时候仁慈得过分。他只要了三成,将两成利润退给了王家,责令他们用来养马酿酒。
  别看只拿了三成,也不是一笔小钱。
  每年500坛瑶池琼浆,户部订的买扑低价是100贯一坛,可是看市面上的热度,还有各大家族的疯狂劲儿,1000贯都挡不住。
  算起来几十万贯,甚至上百万贯的收入,三成就是二三十万贯,还不包括向辽国走私,那才是真正的大头儿。
  一下子多了一笔飞来横财,赵祯能不高兴吗!
  自然也就对王家另眼相看,别看王良璟只是一个都头,随时都能一飞冲天。此刻的王家就像是春天投入地里的种子,阳光有了,雨露也下来了,就等着时间一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一个月的功夫,吴大叔把第一批100坛酒送给了许杰。
  这一百坛酒成色比起瑶池琼浆差很多,可度数一点不差,甚至更冲,道理也很简单,王宁安只是把本应该重新蒸馏的酒头儿放进了二锅头里,就让许杰乐颠颠以80贯1坛的高价,全部吃下。
  瞬间,王家手上就多了8000贯!
  “蛮子就是蛮子,真是笨死了!”欧阳发充满鄙夷道。
  王宁安呵呵一笑,拍了拍小家伙的脑袋,欧阳发很生气,给了他一个白眼,“奸商!”
  “丫丫的!”
  王宁安暴跳如雷,“我可告诉你,这招不是我独创的,你爹就经常用。”
  “王二郎,你胡说什么?”欧阳修吹胡子瞪眼。
  “我可没胡说,醉翁,假如你得到了一对唐代的瓷瓶,其中一只完好无损,另一只稍微有些磕碰儿,怎么才能卖出最好的价钱?”
  欧阳发转了转小眼珠,立马说道:“把坏的砸了呗!光卖好的,爹,我说的对吧?”
  欧阳修哈哈一笑,“发儿,你恰恰说反了,应该把好的砸了,留下坏的。”
  “那为什么?”
  欧阳发不解。
  欧阳修笑着走到了窗前,指了指外面的弯月,含笑道:“自古以来,写月的诗词,浩如烟海,提到太阳的却少之又少,即便提到,也是单调乏味得很,发儿,你知道原因吗?”
  “孩儿不知。”
  “月阴晴不定,圆缺变化,自然让人生出无数联想,而太阳永远都是红彤彤的,圆溜溜的,没有变化,也就没了想象。这古董和日月一样,太完好的东西,反而失去了遐想的空间,满满登登的,就,就像是胃里塞满了东西,再多的美食也装不进去了。厌了,倦了,哪里还会引人出高价啊!”
  欧阳修感叹着,突然自嘲一笑,“老夫真是糊涂了,这么浅显的道理还想不明白,也难怪庆历新政虎头蛇尾,老夫是把书读傻了!”
  老夫子感叹半天,还想要找王宁安聊聊心得体会,那小子却已经不见了。
  ……
  王宁安很忙,酒水的生意终于做了起来,王家的收入一下子暴增无数倍,而且随着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种植高粱,王家的佃户也多了起来。
  有了钱,有了人,扩充部曲,严格训练,就成了必然。
  王宁安是不愿意吃苦练武的,可架不住王宁泽都跟着练,再说了强身健体也没坏处。王宁安只好咬着牙,天不亮就跟着大家伙绕着村子奔跑,增强体质。
  到了下午,老爹还会把他叫过去,专门教给他剑法。练得不好,不给晚饭吃。王宁安觉得老爹是报复,是想借着练武重塑父纲,找回为数不多的父亲尊严!
  奈何老爹的阴谋诡计,竟然得到了老娘,还有两个小坏蛋的极力支持!王宁安只好认命,天气越来越热,百十号汉子跑得满身是汗,脱去了上身的短打,露出发达结实的腱子肉,汗津津的,在朝阳的照射下,反射着金色的光彩。
  每到这个时候,村子的百姓都要伸出大拇指,由衷赞叹一句:真是好汉子!
  “不就是精壮一点,乡下人真没见识!”杨怀玉不屑道:“这样的,我一个能打十,二十个!”
  “吹牛!”在杨怀玉的对面,有个十六七的小丫头,她撇着小嘴,不屑道:“你连我都打不过,不信咱们比比!就让姑太作证。”
  小丫头说着,看向了坐在中间的老妪,她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可是腰板笔直,目光锐利,两个小辈争吵,她丝毫没有在意,反而缓缓道:“村子里的百姓说,他们每天都练啊!”
  “这有什么稀奇的!”杨怀玉依旧不屑。
  老妪突然脸色一变,怒斥道:“亏你还是杨家子弟,我问你,杨家的部曲几天练一次?”
  “三,三天。”杨怀玉嗫嚅道。
  “你还知道!”老妪不客气道:“每天一练,不光要有毅力,还要有财力!要吃肉,要药水浸泡手脚,不然练不了一个月,人就废了。他们已经练了三四个月了!”
  “姑太,很了不得吗?”小丫头战战兢兢问道。
  老妪深吸口气,“当年父亲战死,你们太爷爷执掌杨家,差不多十年之间,咱们家的部曲,包括家人,都是每天练功,我这身本事,也是那时候练出来的。”老妪想起了年轻时候的光景,充满了感慨。
  “当时咱们杨家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要给爹爹报仇雪恨,要恢复燕云。可是自从你们太爷爷去了,杨家的子弟就懈怠了,就把报仇给忘了,几十年下来,杨家的威名不在,我,对不起爹爹,也对不起兄长啊!”
  老妪抹了抹眼泪,杨怀玉却满心不在乎,都过去一个甲子了,还什么仇不仇的,朝廷都和辽国讲和了,皇帝换了好几个,再耿耿于怀,岂不是自讨没趣!
  再说了,朝廷上谁还说恢复燕云?那些相公们都不停告诫皇帝,要口不言兵,要休养生息,陛下都能给西夏岁币,祈求和平。杨家世代富贵也就够了,还想什么有的没的……
  杨怀玉满脸的不以为然,老妪越发失望,可是人家是小辈,跟着自己出京,总不好说得太重!
  老妪站起身,也不骑马,背着手,直奔土塔村。
  杨怀玉和那个小丫头连忙起身,跟在后面,眼看邻近村口,是一片巨大的打谷场,秋收时候用来晾晒粮食,现在就是大家伙的演武场。
  跑过的部曲简单擦拭身上的汗水,将外衣穿好,整理干净,神色肃穆。大家伙站成整齐的队列,包括小家伙王宁泽在内,都鼓着腮帮,庄严无比。
  在打谷场的中间,摆放着一面褪色的旗号。
  “跪!”
  王宁安低沉的声音喝道,所有人瞬间单膝点地,腰背挺直。
  “你们还记得雍熙北伐吗?”
  “不敢忘!”
  “你们还记得陈家谷口吗?”
  “不能忘!”
  “你们投军是为了什么?”王宁安继续问道。
  “报仇雪恨,扫平辽寇!”
  “报仇雪恨,扫平辽寇!”
  “报仇雪恨,扫平辽寇!”
  整齐的喊声,在耳边回荡,老妪听到这话,瞬间泪水涌出,默默跪向战旗,伏地不起。


第72章 杨家枪
  一支成功的军队,不能光靠着封妻荫子的吸引,至少还要有些高尚的东西,能激励人心,鼓舞士气。
  每天三次,面对老祖宗留下来的战旗,王家部曲要一起呼喊口号,在那一刻,所有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声震云霄,从彼此身上,汲取着力量,他们就是团结一心的集体。
  大家伙习惯了不觉得什么,可是在外人看来,却无比震撼。
  杨怀玉的白脸瞬间红了,然后紫了,最后变成可怕的黑灰色,他不停颤抖,眼神之中,全都是惶恐、战栗和不安。
  雍熙北伐,陈家谷口,正是杨无敌战死的地方!
  身为杨家的子孙,他居然要靠着外人的提醒,才能想起来,惭愧,真是惭愧!简直无地自容!他好想眼前是一场梦,用力掐自己的大腿,钻心的疼痛,提醒杨怀玉,这就是真的。他还不相信,不停掐着,把肉都掐紫了,他真希望不再疼痛了,这样他就可以自欺欺人了。
  可疼痛依旧钻心刻骨,杨怀玉双膝弯曲,跪在了地上,流下了羞惭的泪水。
  老妪缓缓站起,看了看杨怀玉,微不可察地摇摇头,大步走向了打谷场。
  ……
  “王家的好儿郎,让老身领教一下你们的功夫!”
  老妪说完,身轻如燕,已经冲到了部曲的前面,她伸出双臂,两个大汉应声而倒,部曲们急忙迎战,却没有一个能在老妪面前走过一个回合,她出招快如闪电,又狠又辣。打得部曲们东倒西歪。
  只是令人奇怪,老妪并没有打要害的地方,挨了一拳,中了一脚,大家很快爬起来,再度加入战团,打得不亦乐乎。
  这个老妪究竟是谁呢?
  她可不是别人,正是杨无敌的老闺女,小名九妹,人称杨九妹。自从大哥杨延昭死了之后,杨家第二代只剩下她一个,平时她全部的心思都在老娘身上。
  戏曲之中杨业的夫人是著名的佘太君,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杨业的夫人姓折!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折家!
  杨家能长盛不衰,维系了几代人,原因就在折老太君身上,若是没有她,只怕杨家就会落得王家一般,星落云散。
  在数月之前,赵祯赐下了“世代忠良”的御笔,沧州王家,重新出现,接着天价的瑶池琼浆,把王家推到了风口浪尖。
  杨家终于注意到了,折老太君已经年近百岁,当年的老人尽数凋零,想起和丈夫并肩作战,一同殉国的王贵,折老夫人感慨万千,才派了女儿亲自来到沧州探查。
  ……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杨九妹感慨万千,杨家几十年过得太安逸了,除了大哥杨延昭,还能继承父亲的勇毅,其余的子孙,越发不堪,除了祖宗荫庇,什么都不剩。
  想到这里,杨九妹能不怒火中烧吗?有些时候,她也在安慰自己,天下的将门不都是如此,老祖宗牺牲,就是为了后代人能安享富贵荣华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看到王家部曲的一刹那,杨九妹真想钻进地缝儿里,再也没法自我麻痹了。原来还有人没忘,还有人在坚持着,即便只有百十号,震撼不言而喻!
  王家老祖宗和父亲一同战死,其后王家颠沛流离,几代人默默无闻,可是他们还牢记着祖宗的仇恨。比起安乐窝里面,喝着蜜水长大的杨家人,真是羞愧欲死。
  杨九妹奋力一拳,打倒了最后一个部曲,大声喝道:“刚刚是杨家拳法,下面老身演示杨家枪法,你们都看好了!”
  说着,她夺过一条长棍,充作花枪,没有太多花哨的招式,每一下都扎扎实实,却又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真不愧是杨无敌的枪法,就是厉害!
  杨九妹毕竟年纪大了,又和人打了半天,一套枪法演示完毕,已经气喘吁吁,浑身都是汗水。
  “姑太!”
  小丫头和杨怀玉急忙跑过来,搀扶着杨九妹。
  “姑太,没事吧?”小妮子焦急问道。
  杨九妹喘着粗气道:“一把老骨头,真是不顶用。”
  杨怀玉却不满道:“姑太,咱们家的拳法枪法,怎么好在外人面前施展。”
  “你给我闭嘴!”
  杨九妹突然凶神附体,厉声呵斥。
  “杨家枪法,是上阵杀敌的,试问杨家上下,还有哪个男儿能记得祖宗血海深仇,想要杀敌雪恨?你们不配杨家枪,老身是不想明珠蒙尘,不想咱们家的好东西失传了!你懂吗?”
  情绪激荡之下,杨九妹口不择言,把杨怀玉骂了一个臭头儿。
  “原来是杨家的人!”王宁安暗暗点头,说起来两家也算是有些渊源,以往王家人提到杨家,多少有些不平,同样是有功之臣,为国捐躯,一家荣华富贵,一家凄凉萧索……只是如今王家重新向上攀爬,看杨家的态度也平和了许多。
  王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