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宁安的火气冲到了头顶,“我尊着杨家,是念在几十年的情分上,你我的祖辈都在一场大战之中,为国捐躯。别自以为是,以为王家需要靠着你们!说句不客气的,你还不配!”
  王宁安当然有这个底气,他一手抓着马场,一手握着烈酒走私,身边又有包拯和欧阳修两位大人物,连赵祯都给了奏事的权力。
  比起杨家,除了家底儿还有些薄之外,没什么差别,甚至路子走得更宽,更稳!
  可杨怀玉不这么想,他彻底怒了,疯狂叫嚣着,“好,有种就跟我比试一场,看看究竟是杨家厉害,还是王家有本事!”
  话说到了这里,涉及家族荣誉,王宁安不能怂了,他沉着脸,背手向后院演武场走去。等他们到了演武场,早已惊动了其他人。
  杨九妹,杨曦,还有王良璟都匆匆赶来。杨曦咬着小嘴唇,怒气冲冲,盯着大哥。两个人站在一起,差距更大了,杨怀玉摆明了是以大欺小,就算赢了,也不光彩。
  “姑太,你快管管大哥,别让他丢人了。”
  杨九妹哼了一声,“丢人?就让他丢个结实的,以为练了几年武术,就了不起了,他的德行,非栽大跟头不可!”
  听姑太的意思,王宁安能赢?
  杨曦先是吃了一惊,可是想起王宁安每天在月下练习,还真别说,光是那一招,就不可小觑,不过貌似王宁安也只会一招,能行吗?小妮子满心都是王宁安,把大哥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王良璟沉着脸,他没说什么,两只眼睛死死盯着场中间,浑身肌肉紧绷,随时能弹出去,给杨怀玉一个好瞧。
  杨怀玉无暇顾及在场众人的心思,他大喇喇举起宝剑,挽了一个漂亮的剑花,松松垮垮,站在那里,懒洋洋道:“拔剑吧!”
  王宁安负手而立,含笑道:“杨世兄,比试开始了?”
  杨怀玉满不在乎,松松垮垮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我让你三……招!”
  最后一个字还没说完,杨怀玉就觉得眼前一道光,王宁安的肩膀没怎么动,软剑就从腰上迅速抽出,快如闪电,凶狠胜毒蛇。
  杨怀玉还没反应过来,软剑已经贴着他的胸口划过,锋利的剑尖儿划破衣衫,割开嫩白的肉。杨怀玉只觉得一凉,胸前已经多了一道倾斜的血线,细腻的血珠流淌出来。
  直到收剑,杨怀玉才感到了一丝疼痛。
  “你?”
  王宁安拱了拱手,“世兄,剑出必见血,小弟得罪了。”
  他往后退了一步,显然比试已经结束了,胜利者是王宁安!
  杨怀玉简直要气炸了,伤口有些疼,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脸被抽得金星乱冒,昏天黑地。堂堂杨家大少,竟然败给了一个毛孩子,还是一招就输了,简直岂有此理!
  “不行,我还要比过,你,耍赖!”杨怀玉气急败坏,跳着脚大骂,这时候王良璟已经走过来,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然后把王宁安护在身后,你杨怀玉还敢胡来,就别怪老子不客气!
  这时候杨九妹已经走到了杨怀玉的面前,毫不客气,抡起巴掌,左右开弓,打得他在地上不停转圈,好像风吹小舟,好不可怜。
  小白脸被打肿了,血都流出来。
  “姑太!”
  “别叫我姑太!”杨九妹怒不可遏,“杨怀玉,你配姓杨吗?”
  “姑太,我,我没有败,是他,是他耍赖。”杨怀玉声音含混,不服气道。
  “呸!杨家子弟,竟然欺负弱小,你很光荣吗?”杨九妹用手点指着杨怀玉的脑门,“你到现在还不知道错在哪里?从你去找王宁安比武,你就错了,大错特错!杨家子弟都是迎难而上,不避刀剑,哪怕是死,也要有个样儿!你的祖宗是杨无敌啊,他在天之灵,看到你去找十二三岁的孩子比武,他老人家能气得活过来,把你给掐死,省得在世上丢人现眼!你要是还有一点男儿血性,就该去找王良璟。”
  “他,他……”杨怀玉嗫嚅着说不出话。
  杨九妹冷笑道:“你想说他比你打了十几岁,你斗不过他,可是你忘了,你也比王宁安打了十来岁,你怎么有脸去欺负他?”
  话说到了这里,杨怀玉彻底傻眼了,错了,真的错了,从一开始,自己就错了,还是错得离谱!
  他双膝一软,就要跪倒。
  “姑太,我……”
  “给我站起来!”杨九妹暴喝一声,杨怀玉吓得急忙挺直了身体。
  “听着,把你留在沧州,就是让你学怎么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别以为家里头会把一切都留给你,你还有一大堆弟弟,你不是唯一!”杨九妹毫不留情教训道。


第76章 携手合作
  杨九妹活了大半辈子,经过了太多的风雨,大宋立国至今,多少家族曾经煊赫一时,又归于沉寂,也不乏原本在低谷,后来又重新再起……说到底有多少财富,多大的排场都没有用,关键是优秀的子孙,能够扛起家业。
  王良璟看似木讷,却待人谦和,心性坚韧,又习武有成,假以时日,有望成为一员大将。当然了,光是一个将领,也不值得杨家放在心上。
  问题是王良璟有个宝贝儿子!
  住在沧州这些日子,杨九妹越发觉得王宁安就是个妖孽!
  王家能起死回生,功劳都落在王宁安的身上,而且靠着各种生意,笼络了成百上千的农户,让一帮人死心塌地跟着王家。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按照杨九妹的估计,给王家几年的光景,他们至少能拉得起三五百名效用,要知道眼下折家的效用也不过一两千人啊!
  杨家留在京城,固然繁华无限,可是满天下的文官都盯着,严防死守,管得和孙子似的,杨家的部曲还不到三百人。王家扎根沧州,远离权力中心,紧挨着辽国,和折家、种家一样,即便发展几千人的部曲效用,也不成问题。
  实力够了,又和欧阳修,包拯等人拉上关系,加上天子赐的御笔,简在帝心。王家想不发达都不可能。
  杨九妹已经不在乎瑶池琼浆的生意了,她毫不犹豫把杨家枪教给王良璟,为的就是结一分香火情分。
  说起来可笑,杨家居然要去巴结王家,可事实就是如此,子孙不给力,你让杨九妹怎么办?
  折老太君虽然还健在,可是她那一辈儿的人早就没了,杨家和折家的情分也淡了,而且李元昊作乱,折家损失惨重,自顾不暇,原本互为表里的两家,没法再守望互助,把希望放在王家上面,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杨怀玉这个孩子,实在是太骄纵了,他的本性不坏,留在沧州,就和普通士兵一样,同吃同住,好好磨练一番,老身先代表杨家,谢过你们了。”杨九妹诚心诚意道。
  王良璟心里不痛快,杨怀玉找儿子比武,虽然王宁安的拔剑术赢了,可是也非常悬,万一让杨怀玉伤了儿子,王良璟都能废了他!
  王家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他可没心思养一个公子哥。
  “按理说你老人家的话,晚辈不该……”
  “不必说了。”杨九妹微微一笑,“我知道你的顾虑,不过老身是真心的,对杨怀玉,打也打得,骂也骂得。这样吧,我回到汴京,叫十个老卒过来,都是打半辈子仗的,让他们帮着练兵,你们意下如何?”
  杨九妹开出了条件,王良璟和王宁安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强烈的渴望!爷俩全都动心了。
  王家有钱了,也有人,可是光靠这两样还不能成为一支强兵。包括王良璟在内,都没上过战场,作战经验有限。成千上万的大军交锋,和伏击百十个辽兵完全不一样。王家军还很脆弱,如果刚上战场,就来一场惨败,爷俩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杨家虽然衰败了,但是他们的老卒都是打了一辈子仗,有太多的经验值得学习,把他们的本事弄到手,就算打不过辽兵,还能保命,不至于一次就输光了。
  而且王家这边普遍不善于骑射,最好能弄来几个精于骑射的老兵就好了。
  讨价还价的事情王宁安最擅长,他陪笑道:“杨家愿意帮我们练兵,求之不得。不知道能不能帮我们请几十个马夫过来?”
  “马夫?你要他们干什么?”杨九妹大惑不解。
  “实不相瞒,我们在野狼谷建了个马场,入秋之后,就陆续有小马驹出生了,这个马场也是陛下知道的。”
  “陛下……”杨九妹吸口气,貌似几个月之前,听京城的贵妇说过,陛下要动马政,结果被夏相公挡了回来,只是赐给了一家几十匹母马……当时京城的将门都当成了笑话,养马多难啊?大宋从立国开始,就饱受缺马之苦,那么多名将明相都拿不出办法,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居然狂言为大宋养马,真是大言不惭!
  杨九妹也没有在乎,可是知道了是王宁安干的,她就不敢等闲视之。
  “你们现在有多少匹吗?”
  “有六匹北地马种马,不到四百匹母马,其中有二百多匹怀孕了。”王宁安回答很干脆,养马的成果定期要上报朝廷,反正也瞒不住,索性告诉杨九妹就是了。
  “北地马?二百多匹小马?”
  杨九妹更加惊骇了,她久在京城,耳濡目染,自然比王宁安了解情况。
  大宋在册的军马有20万匹以上,分为18个监牧饲养管理,平均一个监牧差不多有一万匹马。
  看起来不少吧?可实际上,里面的水分太多了,首先军人有空额,军马的空额不比人少,至少要打七折。
  然后还要扣除老弱病残,骡子,毛驴……没错,就是这么坑爹!在监牧官员的眼睛里,只要四条腿都算是马,上面来检查,能应付过去就成了。
  一个监牧,能拿出两三千匹差不多的战马,就算是不错了,只是同为战马,宋朝的远不如辽国和西夏。道理很简单,那两国都把马当成命根子,全部资源都放在马上面,宋朝这边,官员贪墨严重,造成草料不足,又缺乏经验,病马非常多。还有一点更要命,人口繁衍,农地不够用,很多人就把原本的牧场开垦耕田,收取租子。
  由于种田比放牧赚得多,监牧的官吏都带头这么干,结果就是战马失去了奔跑的场所,被圈在马棚,养成了废物!
  当杨九妹得知野狼谷的马都是北地良马的种儿,而且从不断草料,还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三五年之内,就能拥有数百匹好马,她彻底惊呆了,除了几个靠近边境的监牧,诸如大名府,洛州,卫州,相州之外,其他各监牧都要屈居野狼谷马场之后。
  难怪王家能得到陛下的御笔,他们真用心啊!
  不用说别的,光是一个马场,就能牢牢抓住帝心。
  王家的根扎得够深,步子够稳!相比之下,杨家看似煊赫,却没有一丝一毫拿得出手,真是令人羞愧欲死。
  杨九妹看出了野狼谷马场的价值,简直浑身战栗,心里不停敲鼓。
  乖乖,根本不是帮王家,而是帮杨家!
  日后野狼谷马场成功了,少不得要算杨家一份功劳,在陛下心里添上一笔。对于青黄不接的杨家来说,这个机会太重要了。
  “宁安,回头我派二,呃不,是三十,三十骑兵,再加上八十马夫过来,你们养马肯定要用钱,每年杨家拿出2000贯,帮你们养马,我自己再出1000贯。”
  杨九妹的热情让王良璟感动,王宁安在大事上向来利字当头。杨九妹多半是想插手马场,要了杨家的人,拿了杨家的钱,日后就不好说了,亲兄弟还明算账呢,王宁安还没有大方到把命根子和别人分享的程度。
  他不动声色,笑道:“老人家如此客气,晚辈真是受宠若惊,只是马场前途未卜,怎么好让杨家和我们一起担风险。”王宁安貌似憨厚道:“这样吧,我这里有两个生意,可以交给老人家,算是咱们合股,利润平分就好。”
  两个生意,第一是出版,王宁安已经把《西施传》定稿了,日后陆续还有其他的书,让杨家帮着出版就是了。
  第二个就是酒水生意,王宁安许诺每年交给杨家100坛瑶池琼浆,杨九妹满载着收获,匆匆赶回汴京……


第77章 职业武士
  杨怀玉被扔在了沧州,胸前的伤口虽然愈合了,可是疼痛依旧,而且从肌肤渗透到了肉里,到了骨子里,坠入了心里……长这么大,他从来没有被如此羞辱过!
  姑太骂自己,也不是没有道理,欺负一个小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偏偏还输了,简直让人无地自容,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杨大公子都没脸去见妹妹,他每天苦思冥想,玩了命练功,王宁安的那一剑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迅捷快速,狠如毒蛇。他不断想着要如何躲避,却没有丝毫的把握。他只能胡乱折腾,漫无目的消耗光自己的精力,脑袋也随之空白,沉沉睡去。然后再爬起来,继续重复前一天的生活……
  “哥,你该干点有用的事情。”杨曦蹲在杨怀玉的身边,关切地说道。
  杨怀玉只是转了转眼珠,无力道:“我会胜过王宁安的,我有办法,只要把宝剑做的更长,离着五尺之外,直接攻击,他,他就来不及拔剑了……”杨怀玉喃喃自语着,眼睛越来越亮,貌似真的找到了办法。
  杨曦听得直摇头,“哥,你换了兵器,人家不会换啊!再说了,姑太让你留在沧州,可不只是破解王公子的那一招!”
  “还王公子?叫得真亲切!”杨怀玉气哼哼道:“是不是你也瞧不起大哥了?”
  杨曦伸出手指,用力戳着杨怀玉的脑门。
  “你要是再这么下去,我可真的瞧不起你了。姑太临走时候,让我告诉你的。”
  “噢,说了什么?”杨怀玉好奇道。
  “她说让你好好看看,王家是怎么笼络人才,怎么做事做人,不到一年的光景,他们就有了这么大的家业,真不可小觑啊!”杨曦感佩说道。
  ……
  机会很快就到了,在春耕结束之后,王家召集了弓箭社所有成员,一共三百多青壮汉子,聚集在王家的大院。
  去年王宁安就打算组建起真正的王家军,只是一直到了如今,才有足够的财力,说实话,养兵真不是简单的事。
  朝廷给一般禁军是50贯,效用士比普通士兵精锐多了,普遍军饷在100贯以上,其余盔甲、马匹、武器、粮食、肉类、草料、还有免役钱,林林总总算起来,养一个精兵,至少要200贯,还只是日常开销而已!正式打仗,花费还要加倍!
  难怪大宋的皇帝,明明知道效用士这么个漏洞,却毫不在乎,因为他们清楚,没有任何人能养得起一支威胁朝廷的大军。
  而且这些效用士立功受赏,是想光宗耀祖,报效朝廷。让他们跟着你造反,代价不止加倍!因此大宋的皇帝是有恃无恐。
  王宁安和老爹商量过了,像其他人那么干,王家单薄的底子根本承担不起。再说了,光靠着钱粮优待,军人为了钱打仗,难免只能打顺风仗,没法啃硬骨头,王家可不要这样的废物。
  “各位叔叔伯伯,你们加入弓箭社也时间不短了,我们准备择优选拔出正式效用,从此之后,完全脱产,专心训练杀人本事,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效用士的待遇。”
  每个入选效用士,可以得到100亩适合种植高粱的土地,产出的高粱由酒坊收购,完全不用担心销售。
  种植高粱只要荒地就可以了,100亩地价不会超过50贯,也就是一个禁军一年的粮饷。可是开垦出了田地,每年都有收获,等于是一劳永逸,最沉重的人事负担一下子轻了无数倍。
  当然了,别人看着眼红也没用,谁让沧州荒地多,地价便宜,而且王宁安手握着酒水生意,有多少高粱都能消耗掉。
  实际上,他的办法既解决了军饷压力,又拿到了稳定的高粱货源,简直一举两得。
  有人问效用们愿意吗?他们当然愿意!
  就算高粱产量低,100亩,每年收获50石,按照市价折算,也有40贯,看似比禁军少,可是田归了士兵家里,又没有克扣,哪怕是士兵伤了、死了,这田也永远属于家里,等于是给子孙挣了一个铁饭碗!
  淳朴的庄稼汉子,最爱的就是土地,他们毫不犹豫接受了。
  王宁安当然不会让大家吃亏,他继续讲述,每一个效用士一年可以得到30斤美酒,一扇猪肉,20斤豆油。这三样都是王宁安手下作坊产出的,成本不高,却全都是百姓生活必需,大受欢迎。
  许多人默默算着,王家给的待遇已经不算低了,他们并不是那么迷信货币,毕竟铜钱也不能吃喝,还是要换成东西,与其脱裤子放屁,不如直接给东西呢!
  王宁安最担心的反弹没有出现,看着大家心悦诚服,他甚至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接下来他公布了奖惩办法,每个效用士,一个月可以得到300文基本军饷,一石粮食,如果参加战斗,粮饷翻倍,战斗时间超过一个月,粮饷三倍。斩杀敌人,每个首级50贯,战死士兵,除一次抚恤100贯之外,父母由王家抚养,儿子养到20岁,女儿直到成年嫁人……每一项福利,都有详细的规范,最后王宁安还抛出了一项,所有效用士家中的孩子,都可以送到沧州书院学习,由当世大儒,文坛盟主欧阳修亲自教导。
  这一条提出,大家伙都疯了。
  欧阳修啊,多大的名气啊!王二郎可是给孩子们找到了一条终南捷径啊,有人激动地不停行礼,眼泪都出来了。
  “一群乡下脑壳,让他们读书,又有几个能蟾宫折桂的,根本是痴心妄想!”杨怀玉鄙夷批评道。
  杨曦白了一眼大哥,心说王宁安说的没错,嫉妒出混人!没了平常心,哪能看出这套办法的高妙!
  “人生世上,总要有希望,哪怕机会不多,也愿意尝试一下。倒是大哥,你的追求在哪里?”
  杨怀玉被问住了,是啊,他的追求,是樊楼的姑娘?还是打败王宁安的拔剑术?杨怀玉越发烦躁,他气呼呼奔向自己的房间,把门关起来,闷坐在床上陷入了沉思……
  被王宁安各种待遇刺激得嗷嗷叫的汉子们已经开始展示自己的本领,首先是体力要过关,背着60斤的分量,越野10里。
  不是王宁安心狠,而是大宋的步人甲就是60斤重,背不了铠甲,如何能上战场。越野下来,三百多人,就剩下了不到二百,淘汰了一小半。
  接着举100斤石锁,拳脚,弓箭,骑马,兵器……全都检查一遍,所有项目都能通过的,只有18个人,其中梁大刚排名第一!
  看到这么点人,王良璟都发愁了,好歹也训练这么久,难道就这么点人堪用?
  王良璟抱着脑袋,陷入了思索。
  “宁安,要不要降低标准?”
  王宁安想法很多,唯独如何挑选士兵,他没有弄过,按照道理要优中选优,只是……
  “咳咳,其,其实不用全部都会的,只要精通一两样就够了,我们家的部曲也是如此。”杨曦轻声提醒,王家父子如梦方醒,真是糊涂,竟然钻了牛角尖儿,正式的军中也要分成不同兵种,没几个是全能的,除了体力要过关之外,其他项目,有一两个表现出众,就可以入选部曲。
  折腾到了下午,合格人数扩大到了93人,从此刻起,他们就是王家的正式部曲,第一批完全脱产的武士诞生了。
  傍晚时分,梁大刚等人带着红花,在土塔村招摇过市,每到一处,孩子们都围着大笑大叫,简直比娶媳妇儿还要热闹,活了二十多年,这是梁大刚最风光的一次,到处都是羡慕的目光,美得只剩下傻笑……


第78章 人或为鱼鳖
  欧阳修新得到了一个官职,翰林学士、吏部员外郎、河北东路提举常平司……好长的一串,是个什么玩意呢?
  要想弄清楚,就要先搞清楚宋代的官职,赵大欺负孤儿寡母,得国不正,赵二欺负大哥,欺负侄子,比赵大还不如,亏心的赵宋皇帝为了防止别人效仿他们,就发明出一套复杂无比的官制,弄得权责分离,乱七八糟,好方便皇帝掌控。
  详细的暂时不说,欧阳修的这三个职位分别对应职、官、差遣,职用来待文学之选,说白了有些像学历,官本来是明确职权品级的,赵家皇帝把职权分开,吏部员外郎仅仅代表欧阳修的俸禄和品级,他实际做的是管理河北东路的常平仓,负责赈济百姓,救济黎民。
  这个官职其实并不小,和安抚使,转运使,以及提点刑狱公事同为一路的四大巨头。
  不过欧阳修心里清楚,他真正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协助王宁安,把烈酒卖到辽国。让他管着常平仓,正好稳定河北东路的粮价,防止大量酿酒之后,造成粮食短缺。只是老欧阳心里清楚,赵祯的担心纯粹多余,王宁安那小子做事极为小心,而且酿酒多用高粱,开垦的都是荒地。
  非但不用担心粮食紧张,还能缓解人地矛盾。
  老欧阳相对轻松了,这不每天去茶馆喝茶听戏,去酒楼喝美酒,尝美食,玩得好不快乐。这一天欧阳修醉醺醺回家,欧阳发正在家里读书,见父亲回来,连忙送上了一封书信,还有一大筐腊肉。
  “好大胆子,为父不在,你怎么敢随便收礼物?”欧阳修怒气冲冲责备道。
  欧阳发委屈道:“孩儿也不收,可是他们说这是送来的束脩,让你无论如何要收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