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阳发委屈道:“孩儿也不收,可是他们说这是送来的束脩,让你无论如何要收下。”
“束脩?”
欧阳修愣了,“为父什么时候要收徒弟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他一屁股坐下,看了两眼,还真别说,这一筐腊肉都是肥瘦相间的上等好肉,用红绳系着,弄得跟结婚的彩礼似的。
“准又是有人编排老夫,都给我送回去。”欧阳修气愤道。
欧阳发转了转眼珠,战战兢兢道:“爹,孩儿听说,是王二郎说的,要,要请你在沧州办学,故此才有人送来了束脩……”
“什么?”
欧阳修顿时豁然站起,王宁安那个小兔崽子太胆大了,老夫什么时候答应过了,你还敢替我先许诺了,简直岂有此理!
他一甩袖子,就准备去找王宁安算账,可是转念一想,反正闲暇无事,在沧州办学,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只是办学的钱不少,最好都让王宁安出才行!
老欧阳恨恨想到,他暂时把腊肉放在一边,不置可否。又拿起了那封信,随口道:“这也是王宁安送来的?”
“不是,是余伯伯送来的。”
欧阳修脸色一变,慌忙拿起书信,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写信的人名叫余靖,比欧阳修大了七岁,当初庆历新政的时候,两个人同为谏官,都以大胆直言闻名。
庆历新政失败之后,纷纷外调,前不久余靖被调入京中,担任光禄寺少卿,此老关心水利,随便就考察了一下黄河的情况,进京之后,余靖就几次上书,言说黄河水患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余靖离开京城几年,物是人非,没有人搭理他,老先生锲而不舍,就想起了昔日的战友欧阳修,正好他在沧州,黄河流经之地,一旦泛滥,后果不堪设想。余靖就连夜修书,请求欧阳修一起帮忙上书。
拿到了这么一封信,欧阳修顿时陷入了沉思。
黄河千年以来,泛滥不断,尤其是大宋立国百年,河道频频出问题。余靖不是信口雌黄的人,如果不是问题严重到了刻不容缓,他也不会找自己帮忙。
可究竟该如何应付,欧阳修一时也没有主意,他捧着书信,一言不发。欧阳发识趣退出,他刚出来,就碰上了满脸笑容的王宁安,他手里还捧着一摞子东西,兴匆匆赶来。
“快去告诉你爹,就说晚生求见。”
欧阳发没有动,王宁安像是变戏法一样,从身后掏出了一大袋肉干,还有一包灶糖,欧阳发立刻喜笑颜开,还主动提醒王宁安,欧阳修心情不好,怕是出了大事。
王宁安心里打鼓,他满心希望欧阳修能留在沧州兴学,有此老坐镇,文教大兴,指日可待。还能趁机把王家军的子弟送到老夫子名下,成为文坛盟主的弟子,日后绝对是一大助力!
算计得很精明,王宁安甚至不惜先斩后奏,把生米煮成熟饭,这一次他来找欧阳修,就是不计成本,不怕代价,一定要拿下老夫子!
满心悲壮的王宁安,见到了欧阳修,就拱手送上了一份联名书,上千人在上面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醉翁桃李满天下,人所敬仰,想我沧州地处偏远,文教荒废,多年以来,竟没出过一个进士,万千孩童期盼名师,如禾苗盼春雨,醉翁就忍心让孩子们失望吗?这里有一千余人的画押,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老先生人心拒绝吗?”
王宁安把孩子们推到了前面,老欧阳还真不好拒绝,只是他看了看这边的联名书,又看了看余靖的那一封信,左右为难。
“王二郎,非是老夫不愿意,实在是有事情缠身。”
“还有比教化更大的事情吗?”王宁安满怀悲愤问道。
欧阳修苦笑了一声,“是黄河,水患临头了。”
老先生没有避讳,把余靖的信交给了王宁安。
王宁安将信将疑,从头到尾看了起来。
越看,王宁安的脸色就越凝重,还真别说,余靖点到了要害!
从北宋立国开始,不到一百年间,黄河决口竟然达到了一百多次,平均一年一次,有时候甚至一年两三次,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每年拨下巨额的治河经费,却始终没有成效。黄河水泛滥的情况越发严重。
而就在庆历新政之后,由于党争耽搁,治河经费没有落实,几年间,黄河的情况越发糟糕。
余靖亲自考察,他认为过了开封段之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高,几乎成为悬河,隋唐以来的黄河河道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不立刻采取措施……水患就在眼前!甚至今年就有可能出问题。
王宁安将信将疑,“真的这么急迫?不会是小题大做吧?”
“武溪兄不是信口雌黄的人!”
欧阳修沉声道:“明道二年,老夫曾经路过巩县,初见黄河,地势凸凹起伏,山峦叠嶂耸起,自西向东黄河水出三门峡,汹涌的河水在山岭之间狼奔豕突,翻腾咆哮,浊浪排空之声,震耳欲聋,气势雄浑,李太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并非夸张。一旦黄河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老先生打算怎么办?”王宁安问道。
“唉,老夫准备立刻动手,修河是来不及了。可以调集民夫,严防死守,绝对要挺过今年!”
……
欧阳修迫不及待要动手,可是老天爷开了一个玩笑。
今年的雨季竟然比往年早了一个多月,整个黄河中下游,都笼罩在暴雨之中。欧阳修站在雨中,任凭衣衫湿透,眼珠喷火。
他要立刻进京,结果赶到距离汴京不到300里的地方,一个霹雳落下……商胡口决堤,奔涌的洪水扑向了大名府,几乎一夜之间,河北州城府县,变成汪洋泽国,数以百万计的黎民堕入滔天河水中,成了凄惨的鱼鳖……
第79章 杨家悍卒
滚滚浊流,滔滔黄河,从天上来,往大海去……
一路无可阻挡,大名府,恩州、冀州、青州、沧州,沿途的州县无一幸免,成千上万的村镇被卷入洪流之中,不知道多少百姓死在了洪水之下,比死去多十倍百倍的是失去家园的人们,扶老携幼,立在一块块高地儿,宛如海中的孤岛,焦急等待着救援……
洪水彻底大乱了王宁安的算盘,欧阳修已经离开,主持救灾事宜。兴学的计划只得搁置,这一场大水,绝对不会那么简单结束。
河北五个府受灾,百万人失去家园,流民的冲击有多可怕,史书上比比皆是。
王宁安头皮发麻,他仿佛看到了无数衣衫褴褛的人冲上来,把刚刚积攒的家底儿摧毁殆尽……王宁安的心脏猛地一缩,转身奔向了海丰酒楼,喘着粗气,吩咐向好等人,把账面上的钱全都拿出来,用来采购粮食,越多越好,不要管价格,先把酒楼的仓库地窖都给堆满了。
“公子,这时候屯粮,是赚钱不错,可是不是有点那啥啊……”向好为难道。
“你想说囤积居奇太缺德,是吧?”王宁安气得笑了,“我还没有下作到挣黑心钱,粮食到了咱们手里,酒楼,面馆,还有茶馆那边,无论外面怎么涨价,咱们都一定要平价贩卖食物,敢涨一文,就别怪我不客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王宁安可不会被眼前的一点小利蒙住眼睛,犯了糊涂。
按照他的记忆,自从庆历八年商胡口决堤之后,其后的几十年,黄河肆意泛滥,造成的损失难以计数,大宋君臣面对着黄河,束手无策,几次治理全都失败,反而引起一轮一轮的党争,拿悠关百姓生死的事情当做对付政敌的工具……王宁安一直很鄙夷养尊处优的士大夫,内斗在行,治国无能,所有功夫都在一张嘴上,实在是让人瞧不起……
以王宁安的地位,还没法掺和朝廷的事情,他也不想掺和。
原本的黄河故道是从沧州的南部入海,这一次改道之后,水流集中到了沧州北部,经过白沟河,进入渤海。
从南转到北,整个沧州都在洪水的威胁之下,可以预见,日后沧州的水患不断,百姓生活只会更加艰难。
有多大的本事,使多大的力量,王家正在上升期,急需要各种人才,而水灾客观上给王家提供了膨胀的绝好机会。
“把我们手上的钱全都换成粮食,越多越好,猪肉,大豆,就连豆饼也不要浪费,饿极了,也能救命。”
王宁安匆匆赶回土塔村,和老爹商量之后,立刻抛出了节约食物的命令,以后王家的部曲,全部按照人头分配,不许浪费粮食。还要求汉子们上山打猎,下河摸鱼,弄回来的肉类全部腌起来。
再有,大灾之后,必定流民遍地,王宁安要求部曲每十人一队,不间断巡逻,保护村子安全。
不得不说,措施非常及时,周边的村镇都受到了流民冲击,唯独土塔村安然无恙,在一片混乱之中,保持着了不起的平静。
只是再怎么样,也不能和之前相比。
王宁安只能算少年,一顿二两米饭,两条薄薄的咸肉,根本吃不饱。可是规矩是他定的,大灾之下,粮食最金贵,总不能自己带头犯规吧!
他匆匆吃完,不敢在饭桌停留,生怕管不住嘴。走出没多远,梁大刚神秘兮兮跑了过来,他的肚子鼓鼓的,活像个蛤蟆。
到了王宁安面前,他从老羊皮袄里掏出两个滚烫的土块,塞给了王宁安。
“二郎,意思意思就成了,你可不能饿坏了,不然大家伙指着谁啊!”梁大刚憨厚道:“两个山鸡,用泥糊上烤着吃,还是你教给我的,尝尝手艺怎么样!”
王宁安不好意思起来,有心不收,可是肚子不争气叫了起来。
算了,别和自己过不去!
“多谢刚叔,我还是去后院吃吧。”
捧着两个泥土俺,王宁安飞快跑到了后院演武场,他找了一截树桩,用力把泥团敲开,顿时热气带着香味,铺面而来。
肥嫩的山鸡,带着松油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他抓起了一个鸡腿,飞快啃起来,没有多大一会儿,多半只山鸡就进了肚子。舒舒服服打了一个饱嗝儿。
突然,王宁安想了起来,家里面还有两个客人呢!虽然杨九妹发话了,也不能真的就虐待杨家的大少爷和小公主。
到了西跨院——专门给杨怀玉和杨曦准备的,问好之后,把叫花鸡放在了桌上。杨怀玉没见过一团泥包着的东西,满脸鄙夷,哪怕敲开之后,香气四溢,他也不愿意吃。
杨曦倒是满不在乎,这些日子她给王宁安提了不少建议,女孩家心思细腻,小情节,小温馨,使得几本小说更加丰满动人。混熟了,杨曦本性流露,抓着鸡腿猛啃,和王宁安一个德行,都盯着肉多的地方。
“杨世兄,谁也料不到,突然出了这种事情,黄河决口,非同小可,几个月,几年都不一定能处置好,流民遍地,灾荒瘟疫,麻烦太多了,为了你们的安全,还是先回京城吧!我已经让人给杨府送信,他们会安排人接你们回去。”
杨怀玉不置可否,固然他心里还不服气王宁安,想要找回面子,可是他也不傻,哪怕自己的武功胜过王宁安又能怎么样,人家的本事多着呢,多到绝望!
遇到了妖孽,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得远远的,越是比较,就越容易伤自尊。
杨曦倒是满腔不舍,她帮着王宁安推敲情节,变成动人的故事,刊发出去,会有无数人跟着书中的情节起伏,或是笑,或是泪……杨曦觉得这是非常奇妙的工作,简直像做梦一样,最好不要醒来。
见她可怜巴巴的,王宁安只好保证道:“以后小说定稿之前,我都给你先发一份。”
杨曦勉强接受。
送信的使者直奔京城,谁知道他离开了两天,杨九妹就匆匆赶来,满身的风尘,显得疲惫憔悴。
杨曦抱住了姑太,心疼道:“让老人家为我们吃苦了,准是接到了书信就赶快来了,可真快……不对啊!”杨曦有些小迷糊,可是也知道两天的时间,连京城都赶不过去,杨九妹哪能来啊!
“姑太,你,有事?”
杨九妹突然重重叹口气,“王二郎呢?”
不多时,王宁安被叫了过来,杨怀玉也从演武场赶来,他没来得及说一句话,杨九妹就把王宁安拉进了书房,弄得杨怀玉好像外人一样,别提多尴尬了。
……
“宁安,出事了。”
杨九妹开门见山,她回到京城,把王家的情况和折老太君讲了,老太太活了一百来岁,简直当世人瑞,脑筋一点不糊涂。
她告诉女儿,王家的种种积累,非同小可,瑶池琼浆那是陛下合伙的生意,马场是陛下看重的东西,一个武将能和皇帝扯上关系,短则三年五载,多则十年八载,必定飞黄腾达。难得杨家和王家有香火情分,等到他们一飞冲天,未必看得起杨家,应当趁早下注。
杨九妹更加豁然开朗,她立刻带了30名各种士兵,80名马夫,从京城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沧州。
哪知道路过大名府的时候,遇到了洪水,而且还有比洪水更可怕的麻烦……杨九妹沮丧道:“大名府的官兵把我们家的部曲都拿下了,说他们抢掠民财,无恶不作,要立刻处死。我,我是来讨救命法子的……”
第80章 老包的指点
杨九妹经历的风霜不少,却没有遇到过如此棘手的事情。杨家部曲被大名府的官兵拿下,准备处斩。
她去求见当地的官员,人家根本不搭理她,逼得没办法,就去找贾昌朝。此老是真宗年间的进士,在庆历三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和范仲淹一起步入中枢,后来又被封为魏国公,判大名府事。
毫无疑问,贾昌朝是眼下大宋顶尖的大佬之一,实力雄厚,不容小觑。
当年贾昌朝在京为官的时候,杨家也经常送些礼物,和老相公关系不错,杨九妹觉得凭着自己的面子,贾昌朝一定会网开一面。
只是她万万想不到,贾昌朝竟然闭门不见,说什么去调集人马,救济灾民。可杨九妹明明问清楚了,贾昌朝的马车、轿子都在府里,刚刚还接见了好几个地方官吏……人家摆明了不想见自己,真是想不到啊,堂堂杨家,竟然会被拒之门外!
文贵武贱,居然贱到了这个地步!
杨九妹一阵踉跄,那种伤感就不用说了……
一百多人,几乎是杨家部曲的三分之一,绝对不能出差错,她想回京找救兵,只是黄河泛滥,一来一往,时间拖延,而且朝廷上都忙着救灾,也未必会搭理杨家的一点小事。杨九妹越发无力,悲愤到了极点。
不用说父亲活着的时候,就算大哥在世,有人敢抓杨家的人,直接带兵打上门去,拿拳头说话!
真是可笑啊,杨家竟然落魄到了这个地步,谁都可以无视杨家了!
杨九妹思前想后,突然想到了王宁安。
说实话,在之前她都觉得十年八年之后,或许杨家才会需要王家帮忙,怎么也想不到,一转眼的功夫,就要求到王家的门下,可真是讽刺啊!
但是还有别的办法吗?
随时要开刀问斩,自己又和贾昌朝说不上话,唯独请王家出面,最好能说动欧阳修,让醉翁出面,才能保住杨家的人……
杨九妹把想法和王宁安一说,王宁安立刻摇头了。
“老前辈,你忘了醉翁和贾相公的仇口吗?”
杨九妹瞬间老脸红了……丢人啊,真是太丢人了,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怎么就忘了!
当年贾昌朝和范仲淹一起被调入京城,同时任命为参知政事,只是这俩人根本没有同舟共济,反而成了仇敌,贾昌朝积极反对庆历新政,和夏悚联手,欧阳修等人被赶出京城,贾昌朝居功厥伟。
只是庆历诸公被赶走,贾昌朝也没捞到好处,反而被赶出了京城。
让别人去说还好,要是欧阳修出面,只会火上浇油,杨家的悍卒立刻丢了脑袋!杨九妹只想着同为文臣,能说得上话,却没有想到他们之间的仇,不得不说,政治上实在是低能……
“那,那人就没有救了?”杨九妹痛惜道。
王宁安皱着眉头,思量一会儿。
“前辈,请问,你们和贾相公结怨吗?”
“没有!”杨九妹断然说道:“这些年我们都是与人为善,从不结仇,在京城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冲突,只是想不到贾昌朝竟然如此无情,简直可恶透顶!”
杨九妹咬牙切齿骂着,王宁安沉吟一阵,他思前想后,发觉贾昌朝没有必要找杨家的麻烦。而且从欧阳修那里听来只言片语,贾昌朝在对付庆历诸公的时候,立下大功,却被赶出了京城,他和夏悚之间已经闹翻了。
贾昌朝的首要任务是找机会杀回京城,把夏悚干掉。偏巧发生了黄河决口,如果运用好了,贾昌朝绝对能够搅动风云,这时候把杨家牵连进来,殊为不智。
杨家不算什么,可是他们毕竟也算是将门之一,京城的地头蛇,激起将门的反感,老贾回京之路就会坎坷不断……
“前辈,恕晚辈直言,此事应该是误会,贾相公不是存心对付你们。”
杨九妹哼了一声,“他不想对付我们,那为什么不放人?”
“我的姑太奶啊!”王宁安满心苦笑,人家不是成心对付你们就不错了,还指望人家给你帮忙,简直笑话一样,贾昌朝这种级别的大佬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各方关注,他帮你们杨家,万一让有心人误以为他要和将门结盟,那可就不好办了……
官场上的微妙和细腻,粗枝大叶的杨九妹是体会不到的。
王宁安也是集合两辈子的智慧,加上之前看过的宋史和资治通鉴,磕磕绊绊,才猜到了一些东西。
“前辈,在这里干坐着也没有用,我陪着你去大名府,想办法把人救出来。”
杨九妹有些迟疑,小小的王宁安,能办成自己都办不了的事情吗?
“前辈放心,我会尽力而为,实在不行,我给陛下上奏,看在马场的份上,陛下应该会帮忙的。”
“那,那你怎么不立刻上书?”杨九妹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说出来也后悔了,这不是弱智吗!
这个节骨眼,王宁安要是上书,不是告了河北大小官员的黑状吗!到时候不管如何,事情闹大了,人未必救得出来,杨家和王家都落不到好,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冒险。
杨九妹老脸很红,很羞惭,她终于体会出了差距,难怪杨家败落,要是没了祖宗的功劳,他们还不一定多惨呢!
杨九妹决定把杨怀玉叫着,让他跟在王宁安的身边,好好学学怎么做事。
王宁安辞别了老爹,带了十个部曲护卫,急匆匆离开沧州,赶往大名府,人马到了半路,竟然遇上了包拯。
包黑子带着公孙策,王朝、马汉等人,也匆匆赶往大名府。
原来包拯也因为治理沧州有功,被提拔为瀛洲知府,还没等走马上任,就发生了黄河决口,道路淤塞不通,本来要接任沧州知州的迟迟不到,老包无奈,只好身分两地,不停奔波。
这不,又要去大名府,同河北诸官一同商讨救济灾民的事宜。
“王二郎,你不在家里,怎么也跑了出来?”包黑子沉着脸道:“别又是打什么算盘吧?”
包黑子对王宁安的成见可谓是根深蒂固,从来不往好处想。
王宁安也是无奈,“我也是没办法,上次我和醉翁谈到凡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当务之急是要清理尸体,集中焚烧,提供百姓干净的饮水,清除淤积的泥沙。醉翁让我写个东西送给他,这不,东西就在这里。”
王宁安说着,把一份野狼谷的卫生管理办法送给了包拯。
想让人家帮忙办事,就要有打动人心的东西,王宁安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哪怕欧阳修也未必在乎他,没有筹码,可以争取筹码!
现在河北最重要的就是防灾救灾,王宁安把马场的卫生办法稍加改动,就是一篇防疫的手册,这玩意在平时作用不大,如今却是价值万金!
包拯草草翻了几页,就呼吸急促,眼球突出,恨不得把每个字都刻在脑袋里。
“好,真是好东西!”
“包大人,反正醉翁看过也是要公布的,你要是觉得有用,就提前抄录一份吧!”
难得王宁安大方了一次,弄得包拯反倒不好意思了,心说自己是不是太过分了,总是和一个小孩子过不去,真是不像样子。
到了晚上,老包主动邀请王宁安一行和他们都住在了同一个馆驿,公孙策去抄录防疫办法。
包拯和王宁安喝茶闲谈,王宁安装作随意请教,“包大人,这么大的灾,要怎么救啊?”
“还能怎么办,老法子呗,凶岁荒年,有叛民而无叛军,朝廷要征兵。”
王宁安装成什么都不懂,疑惑道:“这次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受灾,朝廷能征多少兵?再说了,有歹人混入军中该怎么办?”
此话一出,老包意味深长一笑,“自然是先除掉一些刺头儿,让他们知道王法的厉害!见到了脑袋,也就老实了!”
王宁安听到这里,突然一惊,他终于猜到了杨家悍卒倒霉的原因了……
第81章 小人物,大本事
包拯说完之后,见王宁安陷入沉思,他不知道杨家的事情,自然以为王宁安心有所感。老包难得和颜悦色,道:“历代以来,我大宋朝廷最是亲民仁厚,然则大灾之下,无有完卵。几百万人遭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