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小觑文人的厉害。
二程在大宋,只会给变法添乱,一点好的用处都没有。
但是作为能忽悠华夏千年的大儒,他们的功力还真不是盖的,相比之下,三苏啊,八韩啊,九吕啊,都要逊色许多。
二程在高丽,告诉高丽人,要打败倭国,光复故土,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到了倭国,又告诉他们,要开疆拓土,争取生存空间,要打出一个强大的倭国来!
按照章敦的预估,这一场战斗,最多一年半载就会结束。
可有了二程的忽悠,情况大不相同。
倭王,还有源氏,他们发现战斗虽然残酷,但是他们可以借着战斗,从大宋购买武器,武装出强大的军队,进而强化权力,压制其他地方势力,甚至把一些家族送上战场,彻底消耗掉,铲除潜在的敌人。
而且通过战争,能让倭国凝聚起来,自从大化改新之后,不断衰败的王权,重新强化,有了这个认识,倭国投入越来越深,不断增加兵力。
另外大宋已经帮着近十万倭人在高丽安家,成立了开拓团,这些人获得了宝贵的土地,第一次吃饱了饭。
他们也极力支持继续打下去,反对停战。
这两股力量支持,倭国的战斗意志极为旺盛。
高丽这边,他们早就和倭国有世仇,对这些垂涎他们土地的罗圈腿,矮黑人,恨之入骨!
如今又丢了南边的疆域,高丽上下,也憋着一口气,要报仇雪恨,另外耶律洪基也不是个好东西。
他渐渐看出了大宋的算盘,可是他也有自己的算盘。
高丽打仗,就需要牲畜,需要战马,还需要武器,契丹能捞一笔,另外呢?那些女真人不断叛乱,弄得他疲于奔命,虽然最大的完颜部被压制了,但是耶律洪基也清楚,没准什么时候就会烽火遍地。
所以,耶律洪基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把女真人组织起来,送到高丽,替他们打仗!去对付渤海和倭国的人马。
面对自己一手制造的局面,王宁安都有点吃惊了。
是世界大战,还是代理人战争,或者是类似英法百年战争……反正找不出类似的形容,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战争对大宋是非常非常有利的。
就在嘉佑八年的冬天,从倭国和高丽输送进来7万名奴隶……全数投放到了煤矿和铁矿,仅仅一个冬天,就有十分之一的人冻死,累死,病死……但是,相应的,幽州的煤炭产量提高了八倍!
蒸汽机从20台,一口气增加到了100台!
明年就是赵曙登基后,正式改元的日子,新君的年号已经确定,赵曙亲自取的,叫做:治平!
治国平天下!
小家伙的志向不小!
为了实现他的目标,大宋的机器必须更快运转起来。
政事堂和工部已经拟定了计划,希望明年开始推广蒸汽机,不只是局限在幽州,还要向外扩展,要达到1000台!
各地的煤矿,铁矿,要加紧调查,尽快完成征地工作。
就在大家都很忙碌的时候,突然有人找到了章惇,来人还不是别人,正是章惇的那个侄子,章衡!
前面提到过,章惇出身尴尬,这些年虽然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和章家宗室格格不入,他甚至琢磨着,自己都生几个孩子,日后单独修一本族谱,把他和章家彻底切开。
“你来干什么,不好好当官,擅离职守,可是要严惩的!须知道,国法无情!”被叔叔当面教训,章衡挺尴尬的,尤其是叔叔比他还小了两岁。
章衡满脸羞愧,“叔父大人,非是小侄冒昧,实在是小侄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必须求叔父帮忙!”
章衡连连作揖,章惇这家伙属顺毛驴的,说到底还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别那么窝窝囊囊的,像个男子汉,有什么事就说,还没人能欺负到咱们头上!”
章衡都快哭了,“叔父,是这样的,小侄在兖州落实征地的事情,结果遇到了阻挠,是,是孔家的人不同意,还把小侄派去的人都给赶走了。”
第840章 满朝皆敌
章衡在众多的同科当中,并不突出,他也就是个循吏而已,在两年前,接了兖州知府的位置,就像他一直以来那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政绩也很不错。
只是在兖州境内,有一个谁也得罪不起的庞然大物,那就是孔家!
大约在八年前,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他认为唐代给孔夫子的封号是文选王,而孔夫子的后代,则尊为文宣公。
将祖宗的封号加到子孙后代身上,并不合适。
当时赵祯采纳了建议,改封孔家后人为衍圣公。
这也就是衍圣公一号的由来!
不得不说,当时六艺一系还没有这么庞大,另外宋庠弄出来的百家一系,更是没影。不然这个封号不会落到孔家的身上。
因为衍代表繁衍昌盛,世代延续,等于对孔家的尊崇,到了极限。
作为致力于弘扬百家精神的变法派诸公,当然不会喜欢。
可问题是在八年前,这几位不但不会阻止,相反,还会极力迎合。
就连王宁安,也不会关心这些烂事,他当时的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幽州和迁都上面。孔家算是钻了一个空子,捞到了衍圣公的名号,一时之间,显赫无比。
许多文人士子,都跑到孔家沾沾圣人的灵气,包括在朝的官吏,也对孔家尊重无比。就在这八年的光景,孔家扩充了一倍以上的田产,手下打手何止上千。
因为城市的发展,所有地方,对煤炭的需求都非常旺盛,偏偏兖州就盛产煤炭,孔家趁机霸占了产煤区,弄了十几个小煤窑,就像幽州西山一样,也是日进斗金。
王宁安研制中蒸汽机之后,预料到煤矿和铁矿会有大用处,因此建议政事堂立刻拟定法令,明确征地的规范。
孔家也是手眼通天,他们竟然得到了消息,趁着法令通过之前,将周边的荒山土地都弄到了手里,还集结了一帮村民,让他们去开挖煤矿,霸占矿区。
等到朝廷令子下来,章衡要征收土地,孔家还有爪牙,坚决反对,几次派去差役,都被打了回来。
而且孔家还扬言,要上告章衡。
弄得章衡处境尴尬,没有办法,只能找小叔帮忙。
其实章衡的爷爷章得象那也是位列宰执的人物,章家人才济济,也不会怕了孔家。可问题是章得象已经去世多年,当年的门生故旧早就不在了,章家青黄不接,最有本事的只剩下章惇一个,没法子,只能求他帮忙!
“人走茶凉,官场如市,真是让人寒心啊!”章衡不停摇头感叹。
章惇却眯缝着眼睛,轻蔑一笑。
“就你这点见识,不被欺负才怪呢!”
章衡悚然一惊,忙道:“请叔父指点!”
“这还用说吗?征用矿区土地,那是咱们师父下的令,你是替师父落实朝廷政令,俗话说打……打徒弟要看师父,你既是师父的学生,又执行师父的意志,你说说,孔家不是针对师父,还是针对你吗?”
章衡嘴角抽搐了两下,“小侄觉得孔家未必有这个胆子,只是他们太贪婪了,不愿意让出好处,身为弟子,不该给师父添麻烦,叔父以为呢?”
“呸!”
章惇瞧这桌子怒斥,“不是给师父添麻烦,而是麻烦已经找上门了!你推不下去,别人会怎么看?会怎么想?”
章衡目瞪口呆,诺诺无语。
章惇点着他的脑门,教训道:“他们会说师父不成,师父怕了孔家,所谓令行禁止,就是不能有半点漏洞,如果遇到了孔家,法令就不管用了,还会有千百个孔家,到时候,新法就是一纸空文!”
“你要是真怕给师父惹麻烦,你就该真正拿出本事来!孔家人敢打你的差役,你就封了他们的府!伤你的人,你就抓他们的人!懂了吗?”
章衡吓得脸都白了,咧着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叔啊,你可真是个疯子!
人家是衍圣公啊,是圣人的后裔!
随便动他们,天下的读书人会怎么看?
更何况你我也是孔孟门徒,连一点香火情分都不讲了?
虽说这几年,六艺也好,百家也好,都在冲击孔孟的地位,甚至有大批的文人站出来,抨击孔孟之道的虚伪,而且旧派文人也被彻底淘汰了。
但是千百年的传统,岂是轻易能改变的,提到了孔家,那还是高不可攀,和神仙差不多,人怎么能和神仙斗?
“瞧你那副没用的德行!一个孔家算什么,你叔叔我,连倭王都敢骂!你真给我丢人!”
章惇嘴上不饶人,可他还是站了起来,赶快带着章衡去面见王宁安,别看这家伙满嘴跑火车,但是他也清楚,涉及到了孔家,并不是一个小事。没有师父出手,很容易吃亏的。
这对叔侄来到了幽州的王府,还真别说,王家永远不缺惊喜。
院子里,苏轼,狗牙儿,一人抱着一只圆滚滚的胖达,正高兴呢!
苏轼把咬了一口的苹果塞给了胖达,谁知人家国宝还讲究卫生,非要伸爪子,去抓没被咬过的,结果一不小心,把筐里的苹果都弄洒了。
看着满地的苹果,两个滚滚都按捺不住了,嗷嗷叫着扑上来。
没法子,苏轼和狗牙儿只能拼命去抓,好不容易,逮到了胖达,苏轼喘着粗气道:“看你往哪里跑!”
他正好一抬头,看到了脸黑如铁的章惇。
“苏子瞻!”
“章子厚!”
这俩人立刻跟斗鸡似的,炸毛了!
“你上回打我,账还没算呢!”苏轼抱起胖达,伸出熊掌,威胁道:“告诉你啊,我打不过你,可我有了帮手,瞧见没有,这两只熊猫呢!他们可厉害了!”
“是吗?”
章惇突然伸手,揪住了胖达脖子后的皮毛,轻松把小家伙抢到了手里,这个被苏轼寄予厚望的帮手一点也不给力,居然乖乖趴在章惇怀里,一脸享受,丝毫不管势单力孤的苏轼了!
“废物,除了会卖萌还会干什么,给力点啊!”
章惇哼了一声,“苏子瞻,男子汉大丈夫,别总干背后伤人的事情,你上次胡说八道,我可以不管,但是我想问你,《东游记》是怎么回事?你在里面胡写乱写,诋毁我章惇的名声,咱们俩没完!”
说着章惇就追,苏轼吓得就跑,偏偏他太胖了,跑不过章惇的两条大长腿。
研究就要被抓住了,苏轼急中生智。
“姓章的,你不是个爷们!咱们都是六艺的学生,同门被欺负了,你不知道帮忙。我就问你,一致对外,守望互助,是不是当初你说的?你怎么忘了?”
咯噔。
章惇停下了脚步,苏轼也终于能喘口气了。
“行啊,子瞻兄,你的消息够灵通的,什么事都知道了。”
“废话,我就是为这事来的!”
他一把推开章惇,走到了章衡的身边,充满关切道:“子平啊,你放心吧,有我们大家伙呢,区区孔家,算不了什么,他们敢得罪六艺的人,就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苏轼不停安慰章衡,还把两个滚滚交给了狗牙儿照顾,他直接带着章衡进了书房,把章惇晾在了外面。
章惇摸了摸鼻子,姓苏的,你什么时候这么热心肠了?他也有气没处撒,只好跟着进来了。
三个徒弟排排站,王宁安却脸色不太好。
“子平这事不太好办!”
听完第一句,章衡就连连作揖。
“都是弟子无能,给师父添乱了,弟子愿意承担一切罪责。”
章惇把眼睛一瞪,“你听师父说完了,没事急着认错干什么?”
“就是,我们没什么错!”苏轼帮腔道。
王宁安刚刚接到了京城送来的密信,苏轼也把司马光的意思带来了。
“孔家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因为矿山的问题,涉及到了许许多多地方的世家,有京西路的,京东路的,荆湖路的,尤其是河北东西路,还有永兴军路!”
王宁安点的这几个地方,都是主要的产煤区。
依照王宁安的想法,应该把煤铁矿山收归朝廷所有,然后由朝廷出面,进行开发,但是地方上却不这么看,很大一批人,希望能把煤矿交给地方经营,朝廷只管收税就是了。
正好,此前不是好多地方闹财政危机吗!现在又有饥荒,他们就想着靠煤矿的财源,填补窟窿。
王宁安道:“子瞻给我送了消息,可是在子瞻到幽州的前一天,文宽夫也给我写了密信。”
“文彦博?他是什么意思?”章惇问道。
“子厚啊,你还猜不到吗?”王宁安讥诮一笑。
章惇吸了口气,“老文是想让地方经营了?”
“嗯!”
“做梦!”苏轼立刻道:“什么叫地方经营?说穿了,就是交给了世家!他文彦博也没安好心,他想趁机下手,肥了自己!”
王宁安点头,“没错,可问题是有这个想法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还有谁?”三个人一起问道。
王宁安陆续拿出了五六封书信,扔在了桌面上。
头一个,就是贾昌朝的,第二封是宋庠的,第三封是曹佾的,第四封是赵允弼的,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面居然有一封是狄青的!
还有一些人,比如庞籍,比如韩绛,他们虽然没说话,但是态度不言而喻!
章惇和苏轼互相看了看,都吓得脸色苍白,低声道:“师父,你这回是满朝皆敌了!”
第841章 勇于认错的狄青
面对眼前的情况,王宁安突然有种十分荒谬的感觉。
在数年之前,他就是独自一个人,面对满朝的宰执。
那时候,韩琦、富弼、陈执中、王尧臣、王拱辰等等,一大堆的权臣明相,全都站在了他的对面,多年的厮杀,血雨腥风。
王宁安摆平了所有人,仅剩的几个,不是倒戈归顺,就是无足轻重。
环顾四周,再无敌手。
可为何一转眼之间,居然满朝的大臣,甚至昔日的盟友,全都离他而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王宁安的人品耗尽了,还是这帮人都疯了?
其实稍微思索一下,就知道不是这些原因。
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身份不同了!
当年的王宁安,带领着一群人,不断从旧派的手里抢夺权力,大家是朋友,是友军,有着共同的利益。
可如今呢,旧派消失了。
王宁安也凭着天子之师,托孤重臣的身份,主持政事堂,朝廷大政都握在他的手里。
他和昔日盟友之间,已经不是合作关系!
这就有点像历代的开国君主一样。
打天下的时候,和将领们称兄道弟,好的穿一条裤子。
可是真正打下了天下,昔日的老兄弟都成了潜在的威胁,温和一点的,就来个杯酒释兵权,狂暴的就来个炮打庆功楼!
王宁安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他不但不能和昔日的盟友继续合作,相反还要限制他们,替天下的老百姓,把这些人盯好了!
“眼下幽州引进了这么多的奴隶,他们情况如何,谁都清楚。现在有了蒸汽机的,产业升级,快速发展,为了钱,什么都能做的。这几位背后都代表着庞大的势力,他们是集体向我施压……我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随波逐流,对他们的作为视而不见,要么就是管住他们,和他们斗下去!我压制他们一分,便替老百姓争一分,我压制他们三分,百姓便轻松三分。”
王宁安苦笑着叹口气,“爹,娘,你们说,我该怎么选?”
王良璟哼了一声,“还用说吗!我们又不是傻瓜!无论做人做官,讲究一个良心,要是连这点事情都想不明白,还不如回家哄孩子呢!”
白氏叹息道:“二郎能回家抱孩子,倒是好事情!我就是怕,为什么这么多位相公,都变了脸?文彦博、贾昌朝、宋庠,这几个人没什么好说的,可问题是狄青狄相公怎么也和他们站在一起,真是咄咄怪事啊,狄相公不是这样的人啊!”
白氏百思不解。
王宁安叹口气,“或许是我连累了狄老哥。”
“怎么讲?”白氏好奇道。
“当年狄老哥处境艰难,是我怂恿他跟文彦博一起做水泥生意,这么多年了,想必狄老哥也获利不少,他为人忠厚,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被文宽夫欺负,也在情理之中。”
王良璟和白氏都感叹无比。
武夫就是玩不过文人,以狄青的地位,还是被耍得团团转,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二郎,你放手去做吧,总而言之,我们都支持你。”
……
有了老爹和老娘的理解,王宁安松了口气,浑身又多了干劲,至少没有众叛亲离,有家人站在身边,他就一无所惧。
王宁安又在幽州逗留了三天,他要观察一下情况,等到心里有数之后,王宁安就立刻动身,准备返回京城。
临走的时候,章惇前来相送,师徒两个,面面相觑。
“子平回兖州了?”
章惇立刻回答:“嗯,我让他回去的,身为地方官吏,不能擅离职守,这时候尤其不能落下把柄。”
王宁安颔首,“你的安排很妥当,其实我是想留在幽州,想办法把契丹拖入大战,然后择机收复云州,只是……”王宁安摇了摇头,苦笑道:“这边的事情,必须交给子厚了,你务必要担起来。”
“请师父放心,弟子心里有数!”
章惇信心十足,眼前这个战局,已经是不死不休。
倭国不会放弃到手的土地,高丽又势必要恢复故土,双方都是倔驴一般的脾气,不拼一个你死我活,是结束不了。
只要他们打下去,迟早有一天,契丹会陷进去的。
“师父,这边我会安排,三师娘已经把完颜盈歌交给我了,必要的时候,我会武装完颜部,让他们和契丹斗下去,其实对外的事情,真没有什么,我大宋兵强马壮,又有了先进的蒸汽机,蛮夷不值一提。倒是朝中,真是让人忧心忡忡,师父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只是可恨,弟子没法帮师父分担。”
王宁安吸口气,突然笑道:“子厚,你也是出身名门士族,当知道,为师要对付的是谁?”
“当然知道!”
章惇声音拔高,不无激动道:“世家大族,地方势力,他们想干什么,弟子还能不清楚!这帮人一贯无耻贪婪,朝廷收煤矿铁矿,没有半点错误,只是他们看不得朝廷占便宜,什么都想吃一口!有这帮人在,老百姓的苦日子就没头儿。师父,要是日后让弟子掌了大权,也会和师父一样,对他们绝不客气!”
王宁安瞳孔紧缩,他盯着章惇半晌,从他的目光里,只看到了一片澄澈!王宁安什么都没说,他感叹地拍了拍徒弟的肩头。
这一刻,章惇的鼻子头竟然是酸的。
他从小就是个非主流,一直被章家人鄙视,甚至有人要弄死他,章惇很清楚,被排挤,和其他人格格不入的感觉。
师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容易!
纵观师父这些年,他一直站在弱者的一边。
武人被欺负,被打压,师父就替武夫争。
如今变法了,蒸汽机出现了,工业发展,又会让最底层的老百姓受苦,所以师父又要替大多数百姓争。
什么时候,师父都是以一人,敌千人,万人!
别看他表面上嘻嘻哈哈,可是心里的苦,有谁能知道?
想到这里,突然,章惇撩起了袍子,扑通跪在了王宁安的面前。
“子厚,你这是干什么?”
王宁安伸手拉他,章惇甩了甩头,“弟子追随师父多年,直到今日,弟子终于明白了,要怎么做官!恩师率先垂范,弟子铭刻肺腑。弟子对天发誓,无论什么时候,弟子都会支持师父,和师父走一样的路!”
政治人物的承诺,向来不靠谱儿,只是王宁安愿意相信此刻的章惇!
“子厚,你能存此心,日后必定会成为一代名臣,为师深感欣慰。只是你要记住,对百姓好,并不是让他们少交多少税,得到多少经济利益那么简单……这是个飞速进步的时代,我们也要逼着百姓去适应,去改变才行……总而言之,刚柔并济,中间的度怎么把握,为师也说不清楚,只能审时度势,你自己悟了。”
章惇深以为然,他是彻底服气了师父的见识。自此之后,很多熟悉章惇的人都发现他变了,原来骨子里的张狂和骄傲,都渐渐褪去,越发深沉内敛,一举一动,都和王宁安有几分相似之处!
……
“姐夫,其实不只是章子厚,我们也是一样的!”
苏轼又陪着王宁安回西京。
来回奔波,弄得他肚子都扁了,等再回去,一定好好大吃几天,把损失的肉都补回来。
“我去煤矿看了。”苏轼语气低沉道:“需要的煤增加了不止十倍,工人需要干的活,也是几倍之多!我看那些老板,恨不得工人不吃不睡,天天都替他们赚钱才好!要是姐夫放手不管,让世家拿走了矿山的开采权,我敢说,肯定每天都会有人累死病死的!所以——绝不能让这帮人得逞!”
王宁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不是孤家寡人,真的不是!
至少深受他影响的学生们,是和他站在一起的,没白费力气!
王宁安的动作极快,他再次返回西京,才是正月初十而已。
大宋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