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宁安的动作极快,他再次返回西京,才是正月初十而已。
  大宋已经正式改元10天,赵大叔最后的年号结束了,或许他还在和列祖列宗,炫耀政绩吧,但愿赵大叔在那个世界一切安好!
  王宁安刚到府邸,居然有人就等在这里了。
  “是狄老哥!”
  王宁安惊喜着走过来,和狄青寒暄,只是狄青却显得有些局促尴尬,很是不好意思。
  等进入书房,坐下来之后,狄青就主动提起。
  “二郎,那封书信,我……”
  “我知道!”王宁安笑道:“不是老哥你的本心,应该是文宽夫逼你的?”
  狄青点了点头,羞愧道:“当时文宽夫跟我说了很多,他说朝廷官吏贪婪黑心,如果把矿山交给朝廷,势必残害百姓,还让朝廷的财富流失,因此要把矿山交给地方,交给私人,他们按照规矩缴纳商税,充实国用,两全其美。”
  王宁安淡淡一笑,“狄老哥,你信吗?”
  狄青缓缓摇头,“最初我没想明白,就稀里糊涂写了信,可后来,我,我听公主讲了,如果只是征商税,最多能能征到一成而已?”
  “实际上还没有一成,住税和过税加起来只有半成,如果他们少报产量,交的还会更少。”王宁安无奈道:“如果钱都流到了他们的口袋里,却弄得一团乱麻,到时候民怨可都要朝廷负担!”
  狄青听得手脚冰凉,坐立不安。
  “二郎,我错了,我回头立刻把狄家所有产业都处置了,我这就去!”


第842章 必须动税制了
  刚送走了狄青,门子立刻送来了拜帖,文彦博来了!
  “宽夫兄,我一路疲惫,要休息一下,有什么事,到政事堂再说。”王宁安懒洋洋道,直接下了逐客令。
  谁知道老文丝毫不在意。
  “你要是累了,就去歇着,我可以等。”说着,老文自己抓起了茶壶,见里面有水,就放到了炭炉上面烧起来。
  “有茶了,再有点心,最好给一床被子,我就在这住了!”
  王宁安被这个老无耻给弄得内伤了!
  “宽夫兄,有什么话,赶快说吧!”
  文彦博难掩笑容,“景平啊,老哥知道,你总是疑心老夫,以为我兴风作浪,无所不为。”
  “难道不对吗?”王宁安反问道。
  文彦博连忙摇头,“你错了,大错特错了!老夫别的不敢说,我的人品那是绝没有问题,吾尝三省吾身,扪心自问,无愧天地……”
  “行行行……”王宁安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你要么直接说重点,要么就请出去!我这庙小,放不下你这个高古的道德君子!”
  文彦博无奈摇了摇头,收起了笑容。
  “首先,孔家跟我没有半点关系,你也知道,老夫现在是支持新学,支持百家的,独尊儒术不合适的!孔家千百年的荣华富贵,享受太过了,不管景平要怎么处置他们,我都没有意见。”
  一上来就把孔家给卖了,真不愧是文宽夫!
  王宁安当然知道,文彦博和孔家是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老家伙未尝没有利用孔家之心!你没唆使,也肯定推波助澜,没干什么好事!
  “然后呢?”王宁安淡淡问道。
  文彦博顿了顿,一个孔家不成,那就还要下本。
  “狄汉臣也不是我的意思……我是找过他,跟他讲了一些情况……你也知道,狄青入股水泥作坊,他是吃干股不做事的。不像老夫,又要辛苦,又要奔波张罗,而且股东又不止我们两家,其他人都说每年光看到狄青拿钱,却没见到他出力,实在是说不过去……这钢铁和水泥是连在一起的,老夫也是没法子,不得不去费吐沫。景平啊,你一定要理解老夫的难处,我也是没办法。”
  文彦博半真半假,王宁安心里头太有数了,与其说别人,不如说文彦博自己!
  这些年来,水泥改变了整个建筑行业。
  现在西京的街头,几乎所有的临街铺面,都是用水泥建造。
  有水泥就离不开钢筋,看问题是大宋的钢铁产量还跟不上去,很多酒楼不得不用竹筋来制造。
  现在蒸汽机出来了,新的运输模式出来了,煤矿产量上来,下一步钢铁的产量必定要增加,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文彦博怎么可能放过这块肥肉。
  他现在解释再多,王宁安都懒得听。
  “行了,宽夫兄,你解释也解释过了,我实在是太困了,你可以走了。”
  王宁安站起身,打着哈气就往里面走。
  “等等!”
  文彦博急忙站起,伸手拉住了王宁安!
  “景平,你给我坐下!”
  文彦博深吸口气,“景平啊,这些年你坑老夫的时候还少了?我都一把年纪了,你把我弄到西域,又弄回京城,来回折腾,骨头都要散架子了,老夫可曾有一丝一毫的怨言?你不要总是怀疑老夫,认为我自私自利,什么都想着自己。你手下也是一大帮人,咱们身为主事者,不替手下人着想,他们就会造反的。”
  文彦博说着,坐在了王宁安的身边,两个人勾肩搭背,跟一个人似的。
  “你建议把煤矿和铁矿收归国有,是想充实国库,这个老夫清楚,可是你也要知道,垂涎矿产的人有多少?地方的水有多深?如果不把他们安抚好了,就没人替我们办事了!”
  说到这里,文彦博突然长叹连连。
  “官字怎么写?一顶乌纱帽,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口,上面的口吃的是朝廷的俸禄,下面一个口,吃的是百姓民脂民膏!老夫少年读书,入仕为官几十年,不敢说别的,至少大宋的官场,我是看的明明白白!要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就要先喂饱官员,他们吃不饱,就会去吸老百姓的血!你可不要忘了,官是一路披荆斩棘考出来的,都是最聪明的人物,一个个比猴子还精!你指望着靠朝廷规矩,靠那些御史言官,能限制住他们?简直笑话一样!”
  文彦博道:“煤铁的利益牵连太大,就算朝廷都收归国有,一时也开发不出来,同样需要地方士绅商人配合,吸引投资吗!这还是景平你教给老夫的。老夫就是想不明白,你一个主张发展工商的人,怎么在这么简单的事情上,非要和大家伙较劲儿呢?”
  文彦博的这一番高论,还真是振聋发聩。
  这就是文彦博的高明之处,他一肚子花花肠子,一肚子算计,偏偏拿他没办法,因为老家伙把握分寸炉火纯青。
  如果仅仅因为利益之争,弄得不可开交,王宁安当然可以向对付韩琦等人那样,施以重手!
  可老家伙如此“坦白”,就让王宁安有种一拳打在空气上的感觉,有点闪腰啊!
  只是对于老文的道理,王宁安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宽夫兄,你认为让地方私人去做,朝廷收税,那我问你,朝廷能收多少税?”
  “这个……”文彦博老脸拉长了,“普通商品的过税和住税加起来是百分之五,钢铁属于大宗商品,能收上来百分之十……景平,这个真不是小数目了,老夫算过了,每年至少能给朝廷增加千万贯的税收,你还有什么不满的?”
  “我当然不满!”
  王宁安突然一拍桌子,豁然站起,“办煤矿,铁矿,建钢铁厂,就那么简单吗?需不需要建立学校,培养人才?需不需要修筑道路,运输原料和成品?需不需要处理征地问题?如果工人发生了纠纷怎么办?受了伤,没法工作,又怎么办?钢铁工厂,污染了环境,破坏了山林,弄脏了水源,引起地方百姓不满,又要怎么办……”
  一口气问了十几个问题,把文彦博弄得都瞠目结舌了,“这,这,老夫也没想过!”
  “你没想过,可是我想过!如果光是征收一成的税,够干这么多的事情吗?更何况把矿区交给了地方,他们产出多少,朝廷能完全掌握吗?到时候上下其手,还不一定贪墨多少呢!就算按照你宽夫兄所说,朝廷能拿到一千万贯的税收,可是足够填补这么大的窟窿吗?”
  “你有你的道理,我也有我的道理!我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朝廷不能赔钱,发展产业,是增加税收,充实国用,不是肥了那些地方的士绅豪商!朝廷也不会替他们擦屁股!”
  文彦博老脸通红,他艰难地咽了口吐沫。
  “那,那啥……王爷,你打算怎么办?”
  “不怎么办!两条路,一个是收归国有,由朝廷提取利润,一个是提高商税,而且是全面提高!朝廷可以鼓励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但是想把本王当成猴耍,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那就试试,看看谁是那个猴!”
  ……
  拖着疲惫的身躯,从王府回来,文彦博一屁股坐在了红木圈椅上,胸膛一起一伏,脸色差到了极点。
  儿子文及甫急匆匆赶来,见老爹这副模样,也吓了一跳。
  “爹,莫非没谈妥?”
  “唉,王宁安啊,这小子真难对付!”文彦博哀叹口气,烦躁道:“拿点水来!”
  “是是是……”文及甫急忙将一碗紫苏熟水递给了文彦博,老文喝了之后,这才把经过说了一遍。
  当说到最后两条路的时候,文及甫都跳了起来。
  “爹,绝对不成啊!商税万万不能提高!”文及甫压低了声音,“爹,这些年咱们手上的产业太多了,如果真的提了税收,那可就惨了!”
  文彦博翻了翻眼皮,“我又不傻,这点事情还不清楚?可问题是王宁安他不会答应的!不提商税,就吃不到煤铁的那块利益!为父打听过了,那个蒸汽机十分了不得,一台就能顶得上上百匹马的力量。幽州西山的煤矿,在几个月时间内,就产出了过去五年的总量!据说这个冬天,五十万人,有八成都用上了煤炭!这是多大的一块肥肉啊?”老文五官纠结,双手乱晃,那个表情简直和王刚演得和宝宝有的一拼!
  身为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知道的消息不少,比如刚刚工部和户部就上交了一份产业评估,是以幽州为例子,预估日后蒸汽机能带来的效益。
  他们估计,每年能带来几亿贯的收益,带动的相关产业,更是以百亿计!
  “爹,孩儿也想不明白,你说王宁安他就不为了自己想想!他难道不想独吞利益?要知道他们王家,也是地方上顶级的豪门!论起实力,咱们家,孔家,还有这些家族,绑在一起,都未必有王家的力量!他为什么愿意替朝廷谋利啊?”
  文彦博无语摇头,他识人无数,按理说王宁安拉帮结派,培植势力,下绊子,耍手段,很多时候,心肠黑得不见底儿!
  可偏偏在关键的时候,他总是站在朝廷,站在百姓一边!
  “或许这就是先帝有识人之明吧!”文彦博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第843章 皇后是个贤内助
  和文彦博谈完,又陆续有人前来拜访,王宁安全都以身体不适挡下来,他真的是有点疲惫,狠狠睡了一觉,第二天,恢复了精神,吃了点肉粥,宫里的太监就来了,赵曙请他过去。
  匆匆来到了宫中,师徒分别也有大半年了,赵曙比之前又长高了一点,当年快一年的皇帝,小家伙也有点威严了,平时面对臣下,还有身边的太监,不苟言笑,还挺吓人的,不过面对师父,立刻变成了少年模样。
  他亲自搬来椅子,请王宁安坐下。
  “师父,到底该怎么办,可要给我拿个主意啊!”
  王宁安没急着下结论,而是笑呵呵道:“陛下,臣想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朕吗?”
  赵曙沉吟了一下,还真别说,小皇帝的确下了功夫,他咳嗽两声,然后就滔滔不断,开始讲了起来。
  首先,王宁安坚持要把煤矿和铁矿收归朝廷,显然,朝廷一下子多了一大笔财源,是个顶好的事情。
  而且钢铁煤炭都是顶重要的战略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现在的市民都喜欢用煤炭取暖,至于钢铁,更是制造武器,对外发动战争的必需。
  显然,王宁安的主张是站在朝廷一边,站在赵曙这边的。
  但是小皇帝也没有盲目听从师父的。
  他想了很多,“师父,如果把煤矿和铁矿收归朝廷,要划到哪个衙门?是给工部,还是个户部,或者单独成立一个管理煤铁的部?是不是要增加很多官吏,另外朝廷现在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把煤矿和铁矿收上来,未必能立刻开发。再有……现在许多地方衙门的财政困局还没有解决,如果把矿产都收上来,他们没有了财源,只会更加压榨百姓,就算为了安抚地方的士绅,也要给他们一点甜头儿……师父,你说是不是?”
  王宁安含笑,他很满意,小皇帝没有盲从,能多动脑子,多思考问题了。
  “陛下,臣也清楚,全部收归朝廷,很不现实,朝廷的力量不够。可是还是按照现在的税率,朝廷吃亏太多……陛下若是想有大作为,根本没有财源支持,国穷民富也就算了,如果都放给地方,势必闹得国穷民穷,只会便宜了那些士绅豪商。”
  赵曙忙不迭点头,“师父所言极是,那师父以为,朝廷的税制应该怎么改?”
  “以往朝廷是农税商税并重,尤其是变法以来,商业繁荣,贡献了七成左右的岁入,可是这个岁入结构很不合理。”
  “怎么讲?”
  “陛下,朝廷征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过税,也就是过路税,一个是住税,就是进入市场交易的税……换句话说,朝廷仅仅针对流通环节征税,而放过了生产环节。”
  赵曙疑惑道:“师父的意思是,无论是煤炭还是铁矿,都是生产产品,应该征税?”
  “嗯,农民种田,不论卖与不卖,都要交田赋,何以工商可以不交税?”王宁安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这也是蒸汽机等发明出现,工商业发展,带来税收变革的必然。
  过去提到了商人,他们仅仅是将一地的商品,运到另一地而已。
  比如粮食、皮草、布匹、盐巴、药材,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个别从事生产的商人,也仅仅是手工业为主。
  可现在不一样了,产业链延伸,各种产品会越来越丰富,渐渐的,负责生产的工业部门,会超过负责运输销售的商业部门。
  而且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另一种组织——企业,也会应运而生,到了这时候,还仅仅征收一点过路费和交易税,根本说不过去。
  作为王宁安的弟子,赵曙很快理解了其中的关键,立刻点头赞同。
  “师父的确高明,提议把矿区收归朝廷,应该是师父故布迷阵,改革税制,才是师父的本意吧?”
  王宁安没有否认,“陛下,蒸汽机出现之后,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就在幽州,已经用蒸汽机驱动锻床,驱动纺织机了。”
  赵曙瞪圆了眼睛,急忙问道:“师父,我听谁用蒸汽机织出来的布,就跟流水似的,哗哗的,不用一个工人?”
  “这不准确,只是不用传统织工了,还是要有人负责蒸汽机,也要看着织机,但总体来讲,工人减少了八成,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王宁安难掩兴奋,“陛下,臣记得杜工部有两句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可见即便是大唐,老百姓也有穿不起衣服的,不过到了我大宋,或许就能改变了……”
  这可不是王宁安吹牛,蒸汽机带来产能暴涨,而且以蒸汽机作为开端,大宋就能进入工业时代,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不能盲目高兴,企业可是一种很强大的组织,如果没有事先定好规矩,等到企业庞大起来,再想征税,就会难上加难,根本推不下去。
  总而言之,王宁安要做的就是立规矩,把利益分配好,尽量替朝廷多争一点,朝廷手里的钱多了,才能照顾普通百姓。
  而且还有一件事,也迫不及待了,那就是教育!
  是时候培养更多的理工科人才了,不能把宝贵的资源,都放在培养文人上面,哪怕是新派的文人也不成,大宋能说会道的人太多了,可能做事,能做科学研究的太少了!
  ……
  就在王宁安和皇帝商量的时候,政事堂也召开了会议。
  包括文彦博在内,四大平章军国重事悉数到场,另外包括狄青等人在内,几位重量级的大臣也都来了。
  大家伙面面相觑,谁都不愿意先说什么。
  沉默了好久,庞籍才开口,“宽夫兄,你去拜会了西凉王,有什么安排,请吩咐吧!我们没资格上门,只能听你的了!”
  老庞籍是领兵的出身,资历比文彦博还老,也只有他敢这么和文彦博说话。
  老文当然也不会怕庞籍。
  “醇之兄,这事情究竟该怎么办,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西凉王不满意现有的分配方案,他要多给朝廷一些,就看你们愿不愿意让了!”
  “盘剥往来,与民争利!”韩绛怒气冲冲道。
  在一旁,司马光不愿意听了,他咳嗽两声,“父子两代,兄弟八人,都入朝为官,要是这样的人家也算是民,只怕除了圣人,都是老百姓了!”
  “圣人之下,当然都是老百姓,你司马君实也是世家出身,令尊也是朝廷高官!”
  “对,正因为家父是朝廷高官,司马家深受皇恩,感恩戴德,才不忍心朝廷财赋外流,要替朝廷争上一争!”
  司马光发狠怼人,那也是相当犀利,韩绛被气得老脸通红,没有话讲,只能不停咬牙。
  “荒唐,朝廷税率,早有定案,岂能随便调整?”吕公著竟然也站起来,他大声道:“许多商人,辛辛苦苦贩运,挣得不过是点辛苦钱,如果朝廷加税,他们就要亏本,莫非君实相公想看着商人破产吗?”
  司马光呵呵两声,“中小商人,当然要照顾,我准备上书,建议朝廷废了普通小农的过路税,以后再往京城贩运蔬菜粮食,瓜果梨桃,不需要交税。但是……煤矿,铁矿,和普通的百姓不一样!能经营煤铁的,都是有钱人,而且煤铁的利润也高,规模庞大,每年几百万贯的金流,不加税天理不容!”
  “你这是区别对待,讲不通的!”
  “有什么讲不通,自古盐铁专卖,我朝此前酒水也要买扑,落实新法的时候,为了繁荣商业,才把酒水,茶叶等项目放开,是让利于商。如今煤铁重要,更盛往日千万倍,岂能放任自流?”
  这些大臣是越吵越激烈,政事堂跟一个菜市场一样。
  狄青看着舌战群儒的司马光,几次想张口帮他,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他越发尴尬,想想也真是惭愧,他一个武夫,本来就不该掺和这些事情。
  回去啊,一定要尽快把产业处理了,一点也不要。凭着俸禄,足够过日子了,也心安理得。
  当初公主就在家里说过,她告诉了狄青和狄咏,这次朝廷的争论,其实是利益之争而已,无非是代表士绅大族的官僚,希望多拿一点,朝廷少管一点。
  现在看起来,还真是有道理!
  只是公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从哪里知道的这些消息,真是奇怪啊?
  ……
  “师父,你看,这是王青送给我的地图。”
  赵曙献宝一样,拿出了一份精致的地图,和普通地图最大的不同,这副地图上准确标注了各种矿藏,差不多有三四十种之多。
  就连王宁安都很惊讶,他在上面,能清楚找到几处很大的煤矿和铁矿,虽然位置或许不尽准确,但是已经很不错了。
  看起来这个小皇后还挺有心的!
  “青儿她查了好多古籍方志,又从皇家书院搬了好多资料出来,才汇总了这张图!她跟我说,不弄清大宋有多少煤铁资源,就没法决策。”赵曙满眼都是喜悦,简直甜出了蜜。
  “这么多的资源财富,朕绝不会轻易让出去!”赵曙又道:“师父,你还不知道吧,其实让我替父皇守孝,也是青儿的主意,我正不知道怎么处理和母后的关系,她就和我说,王相公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变法,他选择了辞官,去游历四方,我也是效仿王相公,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844章 专利法
  提起了王青,赵曙难掩得意。
  他很羡慕师父的一点,就是几位师娘都是有本事的人,和寻常的女子不一样。父皇辛苦了一辈子,也没得到一个女人的真心,哪怕母后到了最后,都和父皇决裂了,赵曙其实挺替老爹悲凉的。
  孤家寡人,莫过于此。
  他觉得能娶一个替自己分忧的女人,哪怕只有一个,也就够了。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他才看上了王青。
  王青是拗相公的掌上明珠,家学渊源,又聪明绝顶,的确和寻常女子不同,哪怕愿意使小性,言辞犀利,不留情面,只是这些在赵曙眼里,正是吸引他的地方。
  “师父,青儿很能干的,她还劝说了姐姐,让狄相公别掺和进去,以后她进了宫,一定是我的贤内助。”
  王宁安这才知道,原来是王青和公主说的。
  赵曙一副沉浸在爱情里的糊涂模样,他也不想想,王青就算再聪明,一个女孩子家,哪里懂得这些……如果猜测不错,应该是王安石,或者王雱的意思。
  王宁安也颇感意外。
  满朝大臣,都跟他站在了对立面,唯独王安石,居然支持他的看法。
  想想也有趣,当时王安石在政事堂的时候,所有人也都不喜欢王安石,只剩下王宁安鼎力支持,才让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