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想也有趣,当时王安石在政事堂的时候,所有人也都不喜欢王安石,只剩下王宁安鼎力支持,才让王安石放手施为,做成了不少事情。
现在两个人身份颠倒,在野的王安石,居然帮着王宁安解决麻烦了。
看起来,真正的知己,唯有王安石一人!
王宁安甚至想等王安石回京,青梅煮酒,纵论英雄,到时候,就指着王安石和自己,大声说天下英雄,唯二王而已!
想想吧,一定很有趣!
当然了,煮酒的事情还要等一等,眼前的煤铁才是最要紧的。
“陛下,此事等到明天御前会议上,一锤定音吧!”
赵曙点点头,“师父,你劳碌奔波,也早点休息吧!”
赵曙丝毫不担心,在他的印象里,师父除了不会生孩子,似乎没啥能难得住他的。当年的时候,他还没出生,王宁安就敢一个人单挑政事堂。当年是父皇和师父并肩战斗,如今换成了自己,绝对不能比父皇差!
赵曙暗暗想到!
……
王宁安从宫里出来,路过宣德门,要回自己的王府,有辆马车正等在这里,王宁安看到马车之后,真想扭头一走了之,谁知对方居然主动凑了上来。
不用问了,能这么不要脸的,除了文彦博,也没有第二个!
老文也不用让,直接钻进了马车里,然后一回头,冲着自家的车夫摆手,“你们回去吧,老夫陪着王爷回家!”
文府的管家立刻点头,赶着马车就走了。
车里只剩下王宁安和文彦博两个!
“文宽夫,你又跑来干什么?”
“不干什么啊,你家的马车舒服,难道老夫坐一会儿都不成了?”
王宁安气得笑了起来,“宽夫兄,你不会不明白,这是什么时候,你这么公然跑到我这边,就不担心有人会生气?”
文彦博哈哈大笑,“景平啊,你现在官做得大了,胆子居然也小了,那些人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螳臂当车,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马车滚滚,向着王府而来。
王宁安懒得说话,文彦博居然也不出声,只是乐颠颠坐着,跟捡了狗头金似的。都快到家门口了,王宁安突然把眼睛睁开了。
“文彦博,你不要脸!”
老文丝毫不在意,“哈哈哈,二郎啊,你不就是需要老夫不要脸吗!”
王宁安被怼得差点噎过去。
“你跟着我坐了一道,无非是想告诉那些人,你文彦博和我站在了一边,是吧?”
“没错,老夫想好了,我会支持你的。”文彦博坦然道。
“我不需要!”王宁安咬着牙说道。
“无所谓啊,反正只要有人相信你是需要老夫的就行了。”
文彦博的话有点绕,那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老家伙审时度势,政事堂吵得很厉害,莫衷一是,但整体来讲,财经方面的,还有负责军务,以及工部的诸位大臣,都是倾向于王宁安,或者干脆不说话。显然,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衙门考虑,只有那些为了家里盘算的大臣,才极力反对。
原来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既然如此,就万万斗不过王宁安。
文彦博在会议结束之后,他就决定了,无论如何,也要跟王宁安站在一起,反正他都背叛习惯了,一点也觉得为难。
而且文彦博还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跑来和王宁安坐一辆马车,很快就会传遍京城。
明天王宁安的主张落实了,文彦博就能说是他支持的结果,如果王宁安退让了,就说是他劝说的。
反正这种事情又没法验证,即便澄清了,也有人根本不信。
既然挡不住,所幸就利用这事情,替自己刷一刷威望值。
王宁安当然知道老家伙的龌龊心思,文彦博根本不用说什么,只要状态摆出来,能狐假虎威就够了!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王宁安算是明白了,姓文的老货怎么能成为常青树,不倒翁,这份功力,简直了!想当初自己怎么就出了一个昏招,把他弄回来了,就应该让西域的胡女,把老东西榨干了,弄废了,干脆死在西域算了,省得回来恶心人!
现在是说什么都晚了,后悔啊!
马车也到了府门口,文彦博也不多说,只是一笑,就要离开。
“行了,宽夫兄,你等等吧。”王宁安道:“税制一定要改,但是最为新兴行业,可以提供优惠税率,至于煤矿和铁矿的所有权,必须归朝廷所有,开采权可以出售,但是任何经营煤铁的世家商人,必须有朝廷参股,否则别想入行!”
……
这几句话,等于是告诉了文彦博,所有底限。
老文听得龇牙咧嘴,很是为难,王宁安要的,比预想的还多,这小子真是撕破了脸皮——罢了,既然决定和他站在一起,就别想着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了。
“多谢二郎如实相告,明天御前会议,老夫知道该怎么配合了。”
转过天,诸位重臣,悉数来到,好多人都眼圈发红,显得十分疲惫,能睡好的没有几个人。
这一个晚上,是合纵连横,到处拉朋友,想办法,如论如何,也要在御前会议上,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
只是在正式开议之前,文彦博突然咳嗽了两声。
“圣人,老臣有一言,请圣人准许。”
御前会议还能不让人说话。
“文相公请讲。”
文彦博颔首,他神色凝重,“诸公多是先帝老臣,更有人几代为官,世受国恩,重若泰山,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皇恩于万一。老夫时常告诫自己,君子勿贪,君子勿贪啊!我大宋如今,国势虽然昌隆,但远未到安享太平的时候,契丹和西夏犹在,西域刚刚开发,塞尔柱百万大军就在卧榻之畔。高丽还在打仗,我大宋的变法也刚刚开了个头,如何建立起长治久安的规矩,还需所有人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值此时节,老夫斗胆劝告大家两句,多提朝廷想想,多替苍生想想,不要对不起自己身上的官服!”
说完之后,老文向赵曙作揖,然后回到了座位上。
他的这番话,可把不少人气坏了,就连王宁安都觉得胃疼!
君子勿贪!
你文彦博真敢说啊,你还要不要脸皮?
王宁安都扭过头,懒得看老文。
可别人却不敢这么想。
文彦博的这番大话,虽然没有半点实际的东西,但是却给所有人扣了一顶帽子,大家伙的心沉甸甸的。
昨天文彦博陪着王宁安回府,两个人谈了什么?
莫非王宁安想要借文彦博之口,来说出他心中所想,给这次的御前会议定调子?
以文彦博的地位,当然没法一呼百应,可问题是扯上了王宁安,这两位联手,那分量可就不同了,好多想说话的人,都选择了闭嘴。
在文彦博讲完之后,居然彻底冷场了。
谁也摸不准脉,到底是跳出来反驳,还是装糊涂?
不得不说,文彦博把握时机太妙了,整个节奏一下子就抓在了手里。
他见别人不说话,又笑呵呵转向了王宁安。
“王爷,朝臣要体恤国家的艰难,可是朝廷也不能视而不见地方的困境,老夫以为王爷一定有万全之策,不妨就拿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吧!”
狐假虎威,喧宾夺主。
你文彦博干得漂亮!
王宁安平静了一下情绪,缓缓道:“现在很多地方,都想着煤铁之利,更有甚至,霸占矿区,想要坐享其成,发一笔大财!可是我想问大家,这些人有本事开发煤矿铁矿吗?有本事炼钢铁吗?”
“王爷,难道不行吗?不是有蒸汽机,煤铁的用量都要大增吗?”司马光帮腔道。
王宁安淡淡一笑,“诸公,蒸汽机可是好多人花了心血造出来的,他们可是用了无数的聪明才智,付出了很多的辛苦,难道就不该有所回报吗?”
王宁安说着,拿出了一份东西,冲着大家晃了晃,“这是我在幽州拟定的一份专利法,以后每一台蒸汽机,都要付给发明人一笔专利费,使用也要经过授权,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第845章 联合开发
专利这个词在古代是有不同含义的,比如在春秋时期,诸侯领主,拥有对境内山林、湖泊、矿产的所有权,称之为专利。
至于后世所说通常意义的专利,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最早能追溯到十三世纪的英国。其实在大宋也有很多带有专利色彩的东西,比如朝廷弄得酒曲,就可以视作朝廷的专利,另外工匠世代传承的手艺,还有艺人演唱的曲目,变戏法的绝活,文人的诗词话本……如果没有经过准许,随便盗用,都会承担后果的,原则上朝廷是要处理的。
现实中,很多人是不敢找朝廷告状的,官老爷也不会处置这些琐碎的事情。通常情况下,都会交给江湖人士,按照江湖规矩处理。
这个“江湖”和武侠江湖绝对不是一个意思!
就好比大相国寺,这里聚集了各地的艺人,演唱曲艺,表演杂技,他们怎么占地,怎么收钱,要怎么打点当地的老大,才能把钱拿走,养家糊口,这一套流程规范,就是江湖规矩,这就是一个江湖!
王宁安抛出专利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基本上,世界各国,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新发明,新技术涌现的时候,都要制定专利法,大宋也不例外。
只是相比其他国家,大宋更加庞大,人口也更多,而且长期以来,工匠地位低下,饱受欺凌。
另外又有信息不对称,法令落实不下去,现在公布专利法,绝对难以真正保护每一个发明者,而事实上,哪怕到了后世,各种专利官司,巧取豪夺,还是层出不穷。
王宁安这么做,是想先释放一个信号。
有了专利法,就表明研究发明,创造创新,能够赚钱,工匠的地位必定大为提升,正好可以借着这股浪潮,推动理工科教育。
在六艺出现之前,大宋的书院都是文人的天下,六艺和百家,则是综合性的学堂,至于下一步,王宁安希望多出一些专业性的工科学院。
培养工匠技师,合格的工人,毕竟没有人才,是推动不了工业化的。
虽然专利法不能完美保护工匠,但至少像蒸汽机这种程度的发明,不是谁想山寨就能山寨的,而且即便山寨了,那么大的动静,如果没有得到授权,肯定是瞒不住的。
王宁安还是有信心的。
地方的世家大族,不是看到了煤炭和铁矿的前途吗,想要染指,想要独吞!
但是你们忘了!
开发煤矿和铁矿,离不开蒸汽机。
没有蒸汽机驱动,没有火车运输,你们霸占再多的矿区,也没有任何用处!
正常的思路都是控制了矿区,就控制了开采,控制了开采,就控制了产品,就好像地方的世家拿到了桑田棉田,就能左右纺织业一样,朝廷又能如何,法不责众啊!
可是王宁安改变了思路,现在最重要的是蒸汽机,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他抛出专利法的同时,已经让许阳申请了蒸汽机的专利。
本来王宁安是希望许阳以个人的名义申请,毕竟最早的蒸汽抽水机就是他发明的,王宁安只是参与了改进工作。
但是许阳老脸通红,当年水泥就是师父指点的,这一次的蒸汽机更是师父亲手参与,还有那么多的工匠,算在他一个人的头上,实在是说不过去。
老师不要,他也不好意思要。
怎么办呢?
许阳找到了章惇出主意,章惇倒是没有歧视这个匠人出身的师弟,反而开动脑筋,给他了一个好点子。
按照章惇的建议,他们在幽州成立了一家墨子工学院!
蒸汽机的专利属于学院所有,所有参与研发的工匠,都能分到一笔红利,至于最大的一部分,则是用来培养工匠,研究新技术。
“煤铁关乎朝廷命脉,蒸汽机更是大宋之宝,所以,我提议所有矿区必须收归朝廷所有,这是底限,不容改变。考虑到地方的情况,会公开标售开采权,准许民间参与其中,但是朝廷必须占有相应的股份,对于一些大型的煤铁矿产,要有主导权力……另外,开采是一件高度危险的事情,即便大量使用奴隶,也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朝廷入股,进行监督生产,同时参与利益分配,保障工人利益,这是必然的,也没有商量!”
王宁安轻轻一笑,“至于煤矿和铁矿的税率,我认为至少要在百分之二十五,大家伙都是朝廷命官,应该清楚,有些事情必须朝廷来负责,比如建立学堂,培养人才,比如修整道路,比如开拓海外市场……这些都要花钱,都要费力气,要光是盯着自己的一本小账,永远走不出来!不要以为掌握了矿区,就能拿到利益,没有机器技术,没有职业工人,没有廉价的劳动力,更没有市场,那些利益只是账面的数字,永远变不成真的!”
“当然了,朝廷为了鼓励新兴行业,可以提供贷款支持,还可以在前五年,减免税赋,鼓励发展。朝廷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让到了极限,如果还有人贪得无厌,那就不要怪国法无情了!”
王宁安的这一番长篇大论,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他们这才惊觉,地方上除了有矿区之外,其他的所有优势,都捏在王宁安的手里,他们并不占优势,相反,他们还处于弱势地位,予取予求。
当然了,整个行业,是个密闭的环,只要他们死死咬着矿区土地,阻止朝廷征地,煤铁行业也就发展不起来,蒸汽机也就成了废物。
可问题是,各方势力,究竟能不能一条心啊……就连几个坚定反对王宁安的重臣,也是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这时候突然贾昌朝开口了,“王爷所言极是,至少老夫还有点疑问,各地煤矿不少,大小如何界定?王爷说了,朝廷要掌握关键的,大型的煤矿和铁矿,那么中小型的呢?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二,交给地方各级衙门,由他们出面开发?”
老贾这话一出,顿时不少人眼前一亮。
是啊,肉吃不到,喝点汤总行了吧!
你王宁安再过分,不能连这点好处也给霸占了!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王宁安的身上。
“中小型煤矿,的确可以下放,但是采掘设备,尤其是蒸汽机,必须优先供应朝廷参股的大矿。另外各地要筹建一批钢铁厂,朝廷也必须参股其中。”
……
这次的御前会议,王宁安展示了强硬的一面。
在场的重臣虽然多有不平之意,但是也无可奈何,没人敢公然跳出来反对,只能各自回家,好好思量权衡。
“好你个贾子明!”文彦博怒气冲冲,追着贾昌朝出来了,低吼道:“你最后跳出来卖好,是什么意思?你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贾昌朝气得乐了,“文宽夫,论起朝三暮四这一套,还是你教给我的,难不成只许你收拾人心,拉帮结派,别人就只能干看着!”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什么叫大矿,什么叫中小矿,怎么界定,里面有多少的猫腻,你瞒不过老夫,王景平年轻,没有听出来,可老夫听得出来,我这就去告诉他!”
“哈哈哈,文宽夫啊,你可真是自作聪明,没准王爷就希望我那么说呢!”
文彦博愣了一下,是王宁安授意的?不可能啊,他不是跟我联手了,怎么会给贾昌朝机会,王宁安,你也太不地道了!
贾昌朝笑呵呵凑到了文彦博的耳边,低声道:“你那点如意算盘啊,王爷早就清楚,无非是想两面讨巧,便宜占尽罢了!你说,王爷能愿意吗?他巴不得老夫站出来,跟你唱对台戏呢!要不,你去找王爷问问,看看他怎么说?”
终于涮了文彦博一把,老贾要飞起来了,他一甩袖子,大摇大摆走了。
把文彦博留在了当场,老家伙气得五官扭曲。
“贾子明,你真是够坏的,从骨子里坏,坏出了水!”
文彦博恨得牙根痒痒,骂骂咧咧,却也没有办法。
作为一个汾州人,文彦博把晋商的精神拿到了官场上。
王宁安的方案抛出来了,几乎不可能更改。地方士绅肯定不满意,还会有人闹别扭,但是有句话怎么说,叫胳膊拧不过大腿。
这时候朝廷已经形成了决策,皇帝也支持,政事堂也没有话说。
如果再闹,那就是给朝廷的大政下绊子,和之前的性质完全不同了,千万别觉得王宁安是个好人,那小子黑起来,可是相当恐怖!
贾昌朝为什么掉头了?
没准就是嗅到了什么味道,知道王宁安要下手了,他才及时反戈一击呢!
不行,觉得不能让老贾占了先机。
论起来,他的资历还比贾昌朝差着一筹,如果让老贾把他的位置抢了,到时候王宁安下黑手,没准搂草打兔子,他就完蛋了。
文彦博想了一会儿,立刻急匆匆去找王宁安,他主动提出,文家愿意和朝廷联合开发,并且协助朝廷征用矿区土地。另外,还愿意出资,只占有四成的股份,把大头儿交给朝廷。
“文彦博是真可恶,可天下人要都像他这样,也好办了!”王宁安是又是气,又是叹。奈何,总有不开眼的人,比如章衡又送来了消息,孔家就拒绝了衙门的好意……
第846章 胆大包天的孔家
小小的汤饼摊子,只要花十个铜子,就能买到一碗分量十足的汤饼。有三个书卷气很浓的家伙,也捧着比脸盆小不了多少的大海碗,吸溜吸溜吃着。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王安石、王安礼和王旁三个人。
王旁年轻,吃得很快,他喝干了最后一口汤,就把碗放在了一边。他仰起头,不断看着过往的客人。
这个摊子刚刚摆不久,来这里吃面的都是邻近的丁壮,他们背着筐,拿着锤子斧头,铁锹镐头等工具,向三里之外的煤矿进发,在那里干一天活儿,等到太阳落山,才能收工回家。
“362人!”
王旁转向了老爹和叔叔,低声道:“刚刚的功夫,就过去了三百多人,这个煤矿的工人至少有上千之多。”
王安礼头也不抬,讥诮道:“堂堂孔家,别说一千人,就算一万人,他们也弄得出来!我只是想不通,他们明明荣华富贵,到了极点,朝廷也恩待礼遇,为什么就一定要掺和煤矿的事情,还要和朝廷作对!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怕吗?”
“他们有什么怕的。”王旁轻蔑道:“人家是吃准了朝廷不敢动他们,一来他们是圣人苗裔,尊贵无比。二来先帝加封衍圣公,陛下还在替先帝守孝,这时候能随便改变对孔家的态度吗?世人又会怎么看陛下?有这两条,孔家的人,当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就在这时候,王安石也吃完了,拗相公本就不修边幅,这次出来,弄得更狼狈了,他抹了抹嘴,随便往衣服上一擦,整个前胸都黑的发亮了,他却浑不在意。
“旁儿,你刚刚问孔家为什么要插手煤矿,为父就告诉你,自从朝廷册封衍圣公之后,孔家重新修订了家谱,过去许多孔府的偏房都凑了过来,还有孟家,颜家,曾家,这四家同气连枝,人口多了不止十倍。为父当年力推方田均税,孔家想要兼并土地,难上加难,没法子,他们就要染指煤矿。”
王旁挠了挠头,“父亲,这么说孔家还情有可原了!”
“放屁!”
王安石把眼睛一瞪,“这叫什么话?朝廷册封衍圣公,也不过是让孔家子弟负责祭祀先人而已,可从来没让他们狐假虎威,到处兼并田地,甚至还敢阻挠国策,简直可恶透顶!辱没了圣贤!”
王安石气得大拍桌子,惹来不少异样的目光。
虽然身处江湖,但是拗相公可是消息灵通,不管是朝廷的事情,还是宫里的事情,他都一清二楚。
没有办法,谁让他是皇帝的准岳父呢!
赵曙很多事情是不瞒着王青的,王青当然会把消息传给老爹,因此王安石知道的甚至比许多重臣还要多。
王宁安在政事堂一锤定音,确定了日后煤铁钢厂的发展方向。
对于这个方略,拗相公举双手赞成!
煤矿和铁矿本就是属于皇家的财产,历代如此。
只是大宋疏于管理,落到了地方士绅手里。
现在收回去,一点问题没有,而且蒸汽机也在朝廷手里,如果换成了王安石掌权,他甚至不会答应地方参股的,也不会把中小煤矿下放。
可以说,王宁安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利益,给了地方士绅大族的面子。偏偏就有人给脸不要脸!
朝中的诸公不敢明着反对,暗中却是议论纷纷。
整个国策推得并不顺利。
因为文彦博的倒戈,三晋之地的煤矿很快实现了国有,一些大的矿区已经开工了,不得不说,文彦博这老家伙的确有办事能力,他决定把宝押在王宁安身上,就不会迟疑,虽然朝廷拿的多了一点,但是有得赚总比没有好。
除了三晋之外,王家掌控的幽州等地,也顺利推行……只是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包括河北,西北,京畿,都出了问题。
其中河北主要是韩家,他们阳奉阴违,磨磨蹭蹭,不愿意配合征地,西北的情况更复杂一些,还牵涉到了军中的争端,包括庞籍、吕公著、孙固,甚至还有曾公亮,张方平等人都牵连其中,水很深很深。
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