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起身要走,章惇探出胳膊,一把按住了古秦风。
“古公子,不妨把话挑明了,我叫章惇,是来给你一条活路的。”
“章惇?”
古秦风在京城的时候,就听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青年一代官员的佼佼者,只是他来干什么,还给自己一条活路……
“我,我听不明白,我要下车!”
“你给我坐好了!”章惇冷笑道:“你想不想要伊袖大家?”
“我,我……”古秦风张了半天嘴,说不出来。
章惇哼了一声,“伊袖大家才艺无双,人品端正,和公子琴瑟好合,有这样一位佳人陪伴,就算是天上的神仙也要羡慕三分,比起做鬼,可要福气多了!”
古秦风咬着牙,闷头不说话。
章惇继续道:“有些事情本官已经查得清清楚楚,他们不过是想利用你而已,大好男儿,就要给人家当刀使吗?”
“我,我为了孔圣人!为了天下正道!”
“省省吧!”
章惇鄙夷道:“孔圣人都死了两千年了,现在曲阜的那个,是圣人后裔吗?身上有圣人血脉吗?”
古秦风不解,“你,你说什么?”
“没什么,在后梁乾化三年,有个叫孔末的,带着人杀光了孔家子孙,自己冒充圣人后裔,后来被识破了……这事你知道吗?”
古秦风是邹县人,当然听过,“不是有个叫孔仁玉的幼童,逃过了一劫,后来重新恢复了孔家的基业。”
“哈哈哈!”章惇放声大笑,“古公子,你也是读过书的人,当年孔仁玉才不过九个月,据说被其母抱回了乡下家中,幸免于难……这种赵氏孤儿的段子,在相国寺一个铜子听七段,根本经不起考究,没准从哪里弄来一个野孩子,就冒充孔家的后代,而且据说这个孔仁玉姿貌雄伟,九岁便精通六艺,处事果断,很是有些才干……假如他也是假的,又听说孔末是假的,便来一个黑吃黑呢?”
“不,不可能!”古秦风拼命摇头,“你胡说八道!”
“就算我胡说,那我问你,天香阁是谁的生意?”
“我,我不知道!”
“哈哈哈,天香阁是孔家的生意,正儿八经的圣人苗裔,能开青楼吗?很可惜,他们就开了,你心爱的伊袖大家,就是他们推下的火坑!”说着章惇拿出了厚厚的一摞卷宗,“这是几十年来,孔家所作所为,其中有兼并土地,抢男霸女,买通官吏,草菅人命……各种罪证历历在目,没有一件事情是冤枉他们的。”
章惇说着,把这一摞子东西扔给了古秦风。
“古公子,你好好想想,替作恶多端的孔家卖命,你能捞到什么好处?多少年后,你只会成为傻瓜笑柄……与其被人耻笑,白白丢了性命,不如反戈一击,还能和伊袖大家双宿双飞,过安稳的日子,有什么不好?”
古秦风是彻底被说的动心了。
自从和伊袖金风玉露,他就不想死了。
这时候章惇一番蛊惑,古秦风彻底动摇了,冷汗顺着鬓角流下来,他的太阳穴,手背上,青筋暴露,牙齿不停发出咯咯声。
“我,我……该怎么做?”
章惇笑了,很满意笑了,“你先告诉我,他们是怎么安排的,你们又要怎么做?”
古秦风还有些犹豫,章惇一伸手,又拿出一份卖身契,塞给了古秦风。
“这是伊袖大家的,拿着吧!”
“章,章大人!”
古秦风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招,我都招了。”
根据古秦风的介绍,他们一共有十几个太学生,另外孔家也找了一批老百姓,替他们出来说话。
按照计划,钦差派官兵抓人,他们就拦着,然后会爆发冲突,会出人命,钦差就会把人马撤回,向朝廷请旨,至于接下来的事情,古秦风就不知道了……
章惇何等诡诈,听完之后,忍不住拍手叫好!
庞籍不愧是老狐狸,这一招够厉害的!
他们表面上执行朝廷命令抓人,暗中唆使古秦风他们闹事,然后就装作案子办不下去,这时候朝廷要是撤了他们,他们就安然脱身了,如果不撤换他们,就可以掀起更大的波澜,让朝廷难堪。
只要事情越闹越大,到了最后,就会彻底变味,到时候全天下以孔孟门徒自居的读书人都会站出来,加入这场大战。
到时候不管结果如何,对师父,还有变法派来说,都是一场劫难!
历史上,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掀起一场滔天大浪,甚至斗个几十年,都不少见,比如唐代的牛李党争,便是如此,直接耗光了大唐的元气,至于东林党和其他各派的斗争,也是如此,起源也仅仅是一次廷推而已。
章惇虽然没有司马光读的书那么多,但是他也清楚。
当初王安石主持变法,是因为师父保驾护航,才没有酿成剧烈的党争,如今师父柄国,孔家的案子,如果处置不好,弄出了大乱子,反对势力完成集结,很有可能,绵延几十年的争斗就要开始了……
章惇的判断还是正确的,历史上王安石的变法不就是如此,新旧两派互相倾轧,一直到金人打进来,还不消停!
身在漩涡当中,一个不慎,就会害了所有人!
“古秦风!”
章惇突然怒道:“朝廷的差役,怎么敢轻易动手杀人,你们是怎么安排的,快给我说清楚!”
古秦风一惊,没想到章惇还真够厉害的,他迟疑了一下,章惇把目光落在了卖身契上,古秦风立刻怂了。
“我会带着头冲,这时候就会有一伙人,穿着衙役的衣服,突然杀出,用弓箭射杀。”
章惇立刻道:“这伙人在哪?”
“我,我也不知道,他们只是告诉你,会一击毙命,不,不让我受罪!”
“哼!”
章惇一甩袖子,就从马车上跳下来了。
他让人把古秦风带走,立刻下来,所有人马,一起出动,他估计着那伙人离得不会太远,不然,绝对没有办法配合默契。
章惇也不是没有准备,王宁安给了他信,同时又调了三千王家军给他。
王宁安很清楚,当地的差役,官兵,官吏,全都不可信,孔家盘根错节多少年,所有势力都要听从他们的号令,唯独从外面调兵,才能不受干扰。
因此王宁安以剿灭水泊贼人为名,调兵过来,暗中帮助章惇。
终于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人马撒出去,快速封锁街口,清查一切有嫌疑的人员。
上百号的人,都穿着官差衙役的衣服,还带着武器,一点也不难查,很多老百姓都看到了,他们还以为是朝廷联手行动呢,都争着给指了方向。
就这样,章惇毫不费力,把埋伏的这伙人都给抓了!
当他们把人抓起来,这才发现,原来这些所谓差役,使用的居然是朝廷的弓弩,上面有禁军的字样,也有河北诸军的记号!
“卑鄙!”
章惇气得跳起来了。
要真是让他们用这样的弩箭,把古秦风几个人给杀了,弄出了人命,到时候就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他们会说什么?会说这是师父安排的人马,化装成差役,击杀替孔家出头的太学生,一盆脏水,就泼到了师父的头上。
到时候太学肯定要闹,各地的士绅也要闹,世家再跟着煽风点火,大宋朝立时就乱了!
“阴险,真是阴险!”
章惇咬了咬牙!
“带着他们,还有这些武器,我们去孔府!”
“遵命!”
他们向着孔府,气势汹汹而来。
在孔府的门前,已经剑拔弩张了。
庞籍和韩绛派遣了500名差役官兵,前来抓人,领头的是两个都虞侯,一个姓韩,一个姓张。
这俩前来抓人,气势弄得好大。
在他们的对面,差不多有一千多百姓,领头的是十来个太学生,还有当地的士子。
本来古秦风是这帮人的头,他跳得最欢,结果时间到了,他居然没来,溜了!
让剩下的人很傻眼,有人脑袋凉快了,不敢折腾,但是也有人丝毫没有觉察,他们大声疾呼。
“这是圣人之乡,朝廷的走狗不许抓人!”
“对,你们都滚出去,谁敢亵渎圣人坟茔,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谁敢侵犯圣人,我们就拼了!”
……
在几个士子带头叫喊之下,老百姓的势头居然也被鼓动起来。
他们拿着铁锹锄头,大声吆喝,就是不许官兵前进一步,死死保护住府门。在府门里面,不少孔家人隔着门缝看着,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这就是民意,这就是民心!
等闹出了人命,看你王宁安怎么收拾!
想动孔家,问问天下读书人吧!
他们瞪圆眼睛看着,距离时间越来越近了。
韩张两位都虞侯也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他们一挥手,就让手下的官差往前冲,嘴里还大叫着,“你们都闪开,不然朝廷就要拿人了!”
差役往上冲,老百姓也往上冲,双方只要斗起来,就会有人杀出,干掉几个领头的太学生,制造血案,庞籍和韩绛也就能向朝廷交代了。
这个案子也就办不下去了。
剧本设计非常完美,可就在这时候,章惇的人马出现了,骑兵突出,隔开了两伙即将对撞的人马。
章惇立在马上,大声道:“你们的鬼把戏该收场了,全都给我拿下!”
第852章 衍圣公也有假
把这两伙人都给拿下,加上之前抓到的那伙假扮差役的打手,章惇手上握着三伙人,整个案子的主动权也就捏在了手里。
他刚刚进行了突击审讯,那些假冒的差役都是孔家的打手,在不久之前,就是他们出手,把府衙的差役给打了。章惇已经让章衡派人过来指认,只要确定之后,孔家买凶杀人的罪名就跑不掉。
以前的案子也能有个了结,至少死去的差役和官兵能得到公道。
另外两伙人,一伙是受孔家蛊惑,跑来阻挡钦差的,一伙是庞籍和韩绛派过来,配合演戏的。
到了这时候,区区一个孔家已经不能满足大家伙的胃口了。
就从这俩相公开始吧!
你们跳了这么久,也该收场了!
谁敢阻挠变法,就要付出代价!
“审,立刻审问!”
面对气势汹汹的王家军,那几个太学生又是怕,但又有些不甘心。
反正他们都存了死志,死在差役手里,还是死在官兵手里,没有什么区别!
“大家听着,为了圣贤而死,我们死得其所,死有余荣。”
几个太学生鼓噪着,还真要拼命。
士兵也迟疑起来,正不知道如何处置的时候,章惇笑呵呵走了过来。
“你们不是要为圣人而死吗!那我就让你们看一位朋友。”
章惇让人把古秦风带过来,他一露面,就把所有人吓坏了。
顿时有几个学生破口大骂,“无耻,原来你早就投靠了朝廷,叛徒,败类!”
各种污言秽语,都泼到了古秦风的头上。
这让古秦风万分难堪,他铁青着脸,怒吼道:“你们嚷什么,我们都被骗了!”他猛地伸出手指,指着孔府的大门,咆哮道:“这里面住的根本不是圣人苗裔,而是冒牌货,他们欺骗世人一百多年了,是时候该把这个骗局公布出来了!”
那些太学生愣了一下,根本不信,纷纷破口大骂,古秦风也急眼了,他猛地拿出了一本古书,举过了头顶。
“诸位请看,这是张家的族谱,你们仔细看看,就知道了孔仁玉是假的,现在所谓孔家的子弟根本不是圣人后代,而是张家的后代!我们都被骗了!”
……
当孔家被推出来,和朝廷唱对台戏的时候,王宁安就让手下的人做功课了。
其实遍观孔家几千年的历史,越往后,越丢人,蒙古人打进来,还有南宗和北宗之争,至少表面上还知道谁是正统,有一点脸皮。
等到野猪皮的后代杀来,孔家直接全部屈膝投降了,那跪的叫一个顺溜,半点犹豫都没有。
如果真的按照他们老祖宗的标准,少正卯该杀,那么孔家人就应该杀一万遍还嫌少!
王宁安很清楚,所谓衍圣公,就是笼络天下文人的一个旗号而已。
只要尊奉儒家,以孔孟之道治国,就不能对他们怎么样,唯有不断加恩,任由他们为所欲为。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需要孔孟之道,也就没有必要留着孔家!
随着百家书院的崛起,越来越多人反对独尊儒术,他们认为孔子最多只是一家之言,凭什么把他放得那么崇高,其他各家又在哪里?
既然存了争斗的心,就有一帮百家的文人仔细研究。
还真别说,让他们发现了一点问题。
前面提到过所谓孔末乱孔的事情,按照孔家的说法,孔末并不姓孔,他的祖上是孔林附近的一户百姓,后来被赐给孔家为奴,所以才改名孔景。
而孔末则是孔景的后人,和圣人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后来到了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也没人顾得上孔家。孔末就伺机作乱,把孔家的正统子孙都杀了一个精光,自己冒充圣人子孙。
当时,孔光嗣夫人张氏带着仅仅九个月的孔仁玉逃回了老家,孔末清点孔家的死者,发现唯独少了张氏母子,便立刻追到了张家。
面对着凶神恶煞一般的孔末,张氏的老父亲张温毅然将自己的孙子献出,代替了孔仁玉,被孔末杀死。
等到若干年后,孔仁玉成为太学士,当时他还名叫张雷,有乡人将这个案子掀出来,上奏朝廷,经过查证,把孔末斩杀,孔仁玉重新继承孔家基业,并且发扬光大,子嗣众多,俨然一霸。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眼熟?
同样的套路,出现了不止一次。
比如最著名的赵氏孤儿。
还有薛家将里,徐策用自己的骨肉,保住了薛家的后代,后来孩子长大,带兵杀到京城,替薛家报仇……
像不像?
这就证明了,不但是历史上,包括戏曲里,也都存在类似的故事,足见这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段子。
但是段子终究是段子,不能当成历史!
在后世,有人通过DNA测试,发现孔家父系先祖有三个之多……
大宋没有检查DNA的本事,但是这也难不住有心人。
毕竟距离孔末乱孔,才一百多年,有很多旁证资料,是能证明事情的。
比如他们仔细调查孔末的出身,他是孔家的家生子,对孔家的人非常清楚,他杀光了孔家正统之后,还仔细比对,才发现了张氏失踪。
通过这一条,就可以知道,虽然孔仁玉当时只有九个月,但是孔末一定见过他。
接下来孔末为了追杀孔家最后的血脉,到了张家,逼迫他们交出孔仁玉。
按照后来张氏和她哥哥的说法,是张氏的父亲张温,将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孙子献了出来,替换了孔仁玉。
这就出了一个问题,张温的孙子,虽然和孔仁玉差不多,但是九个月的孩子,能认错吗?张家真的就拿出了自己的骨肉?
你把故事编的再好听,那也是故事。
而且百家书院的人他们下了很大功夫,发现当孔仁玉重新执掌孔家之后,对张家极尽优待,简直比对自己人还要好。
当然,你可以解释成孔仁玉知恩图报,但是就没有别的可能吗?
大家充分开动脑筋,去清点一切证据。
最后还真别说,他们发现了一本保存在张家偏房的族谱。
立刻查阅,他们发现,张氏的哥哥的确有一个儿子,根据判断,这个孩子就应该是代替孔仁玉死的那个。
只不过问题出来了,因为按照张家正房的族谱,这个孩子是乾化二年四月出生,仅仅比孔仁玉大了一个月。但是,按照偏房的族谱,这个孩子却是乾元元年元月出生的,当时还把张温高兴坏了,认为这个孩子命格不凡,贵不可言,十分宠爱。
如果仅仅当成记录错误处理,也就罢了。
可问题是万一不是错的呢?
大家伙又继续研究,发现关于孔仁玉幼年的记录不多,只说他少年老成,比一般的孩子长得高,长得壮,又聪慧,六艺经卷,一学就会,后来更是成为太学士,有了名声,得到皇帝赏识,才给父亲和全族报了仇!
但是换个思路呢?
假如当初孔末杀的是孔仁玉呢?
那后来的孔仁玉就是张家的长孙张雷!
他比孔仁玉大了一岁多,所以他比同龄的孩子长得高壮。
何要成为太学士,然后才给家里报仇呢?
如果他真是孔家的嫡孙,光是靠着孔家的名号,就足以横行无忌了。
而佐证孔仁玉是孔家后代的,只有两个证人,一个是他母亲张氏,一个是他舅舅!
靠着两个张家人证明,这世上还有这么荒唐的事情吗?
……
经过一番梳理,大家伙理出了一个大概。
孔家的子孙的确都被孔末杀死了,当然了,因为传承了几十代之多,孔末杀死的孔家子孙,是不是真的,无从考证。
姑且算他们是真的,张氏带着孔仁玉逃到家里,也是真的。
张家在当地也是大族,力量不小,或许他们想保住这个外孙,但是因为孔末的势力更大,他们不得不低头,把真正的孔仁玉交出去,让孔末杀了。
在接下来的近二十年来,孔末独霸曲阜,祭祀孔夫子,胡作非为,肆无忌惮,得罪了不少人。
而在这些年里,张家也积累了不少实力和人脉。
索性,他们就让自己的长孙张雷冒充孔仁玉,去控告孔末,来一个黑吃黑!
既然孔末一介奴仆,都能篡夺孔家之位,那张家凭什么不可以!
而且在孔仁玉继承孔家之后,还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他上奏朝廷,感谢外祖母季氏护佑之恩,为季氏请了一条龙头拐杖,还有一个金棒槌,并且张季氏也得到了一个封号,叫“张姥姥”,这个“张姥姥”也是世袭的,而且张家的长子长孙,又是孔家的恩亲,世代传承……贵为文宣公的孔仁玉给张家建了一片祖林,和孔林一样,名为张家林。
在孔仁玉死后,凡是孔家的子孙去祭祀他,必须有张家人跟着,而且有时候还会专门委托张家人来祭祀孔仁玉!
好玩不?
敢情在孔仁玉的眼睛里,张家人比起孔家人,还要更亲!
其实孔仁玉要报恩,可以有很多种办法,实在是没有必要,替张家弄一个世代传承的封号,因为几代人之后,他们的亲缘关系就很淡了……除非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孔仁玉本身就是张家的人!
所以他才要求祭祀的时候,必须有张家的嫡孙在场,而且孔氏的人如果不愿意来,可以委托张家人代替,因为在他的眼睛里,张家人远比孔家人来的亲!
第853章 果决的小皇帝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居然衍圣公也会是假的!”
赵曙大惊小怪,其实仔细想想,也没啥值得吃惊的,他们老赵家,算上他,才传了五位皇帝四代人,期间就出了赵二刺杀大哥,真宗和仁宗险些没有后代的事情。
孔家已经传承了四十几代人,故事能少吗?期间经历了秦末之乱,又经历了南北朝之乱,还有五代十国,几次大乱下来,无暇顾及,孔家出了什么事情,很难说得清楚的。
没准孔子真正的后人早就没了。
孔末之乱,是有明确说法的,当然疑点重重,值得怀疑,还有没有比孔末之乱更可怕的事情,谁也说不清。
所以曲阜的孔家,早就和圣人真的没什么关系了。
只不过朝廷尊孔尊儒,才把孔家捧得高高的,作为一个吉祥物而已。
当朝廷不需要孔家的时候,分分钟就能把他们给废了!
赵曙思索了一阵,立刻让人把师父请来。
“我觉得要废了孔家。”
王宁安笑着点头,“陛下,为了兴旺百家之学,的确需要废了儒家的一统地位,才能给其他学派生存的空间。既然要废了儒家,就要先动孔家,只有把这一面旗号砍倒,接下来的事情才能谈。而且从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到如今改革税制,发展工业,孔家都是极力反对,他们坐拥上百万亩的耕地,鱼肉乡里,抗拒变革,许多世家争相效仿,已经成了变法的最大障碍!”
“师父所言极是,正因为如此,必须先除掉孔家……只是我还没想好,要怎么下手?”赵曙道:“孔末乱孔的事件,的确可疑,种种迹象都表明,是张家人篡夺衍圣公的位置,可,可我们拿不出铁证啊!”
其实这事情不复杂,要是放在后世,取张家人的DNA和孔仁玉后人的一对比,立刻真相大白,问题是大宋没有这个技术。
而且也过去了一百多年,仅仅凭着一些疑点,就想废掉孔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很多人都有个错觉,以为皇帝权力无限,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只要有兵有权,就可以随便生杀予夺,谁敢阻挠,直接大刀片子招呼,然后就天下太平了。
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就拿王宁安来说,他的权力够大了吧!
他以政事堂名义下令,如果无缘无故,就废了孔家,御史台就会驳回,其他的宰执也不会支持,他们可以凭着留身独对的权力,直接找皇帝告状。
当然了,赵曙会站在师父一边,可讲不通道理,拿不出足够的理由,就落实不下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