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了,赵曙会站在师父一边,可讲不通道理,拿不出足够的理由,就落实不下去。即便靠着强力推行,其他别的官僚也会强烈反对。
  要知道,官场是一个庞大的机器,其他别人不敢说,但是他们可以私下动手脚,最简单的就是消极怠工,赵祯早年的时候,就是这么累垮的。
  当然了,你也可以把这些消极怠工的罢黜,可问题是当官是很高深的学问,不是随便摸摸脑袋,就能行的。
  大宋想当官的人不少,可能当官的人却不多。
  这就是王宁安明知道一些人和他不是一条心,也没法随便换人的原因,除了能力之外,还要考量资历,人望,各种复杂的关系,总而言之,三五句话是说不清楚的。
  就像现在,他当然想借着孔末之乱,彻底废掉衍圣公,杀鸡骇猴。
  可麻烦的是,没有铁证如山,就会有人跳出来添乱,言官不会答应,士林也说不过去。
  “启奏陛下,司马相公求见。”
  赵曙立刻点头,“让他过来吧。”
  不多一时儿,司马光急匆匆赶来,给赵曙见礼,然后又向王宁安笑道:“王爷也在,正好,这里有一卷东西,请陛下和王爷过目。”
  说着,司马光拿出了一份泛黄的档案,摆在了面前。
  王宁安和赵曙都凑了过来,仔细看去。
  原来这份档案竟然是后唐时期的,也难为司马光,怎么找出来的。
  王宁安快速浏览,他越看越是惊喜。
  这份档案正好记载了当年孔仁玉控告孔末的经过。
  当时的皇帝是李嗣源,知道他的人不多,而且多数人还是从《不良人》里面知道他的,可以放心大胆告诉大家,不良人除了借用了人名之外,其他和历史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李嗣源是沙陀人,从小打仗,屡立战功。
  但是他是个十足的大老粗,被拥立登基的时候,甚至不懂什么是国号。
  别人劝他更改国号,不要叫唐,但是李嗣源却说他一直是大唐的臣子,后来又追随李存勖二十几年,如果改了国号,将置先帝于何地!
  因此李嗣源沿用唐为国号,史称后唐。
  以李嗣源的文化水平,当然弄不懂孔家的事情,当时案子爆发,李嗣源基本上都听从了宰相冯道的意见。
  冯道又是一位奇人,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人物。
  老家伙一生先后效忠十位皇帝,期间还给辽国称臣。把这个人的一生看完,整个五代十国的历史,就了解了大半。
  他前后几十年,一直担任宰相,任凭风云变幻,他老人家都稳坐钓鱼台,岿然不动。
  冯道生前,备受尊崇,可是他死后,又被文人唾骂,说他反复无常,是个十足的小人!
  当然了,老先生已经走了一百多年,司马光也无意去给冯道辩解什么。
  他只是提醒王宁安,当年孔仁玉向朝廷告发孔末的案子,是冯道极力支持孔仁玉,并且派人下去彻查,最后确定说孔仁玉所言都是真的,孔末并非孔子后裔,李嗣源这才下旨,诛灭孔末,并且封了孔仁玉曲阜县令的职位,又封为文宣公,孔家由此中兴。
  按照司马光手里的实录记载,冯道自始至终,都参与此事,而且积极建言,就连文宣公都是冯道帮忙争取的。
  但是吊诡的是,孔家在记叙这段历史的时候,只提张家的保护庇佑之恩,绝口不提冯道的帮助。
  或许孔家也觉得,和一个老不要脸纠缠在一起,实在是太丢人了,就故意隐去了这一段。
  司马光熟读经史,又记忆过人,才隐约知道一些,其实冯道为人还是不错的,老家伙是大节有亏,小事不错,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个人。
  司马光凭着记忆,翻出了后唐的实录,果然找到了这一段。
  “陛下,师父,你们请看,冯道在李嗣源的手下,基本上不怎么说话,只有皇帝咨询他,才会讲一些东西……唯独孔家这件事情,冯道极力争取,前前后后,不停进言……实在是蹊跷得很!”
  王宁安微微一笑,他太了解司马光这个坏蛋了,他从故纸堆里找出这件事,愣是把孔家和冯道绑在了一起,要是没有文章,那就奇怪了!
  “君实,你的看法呢?冯道会白白替孔仁玉出力吗?或者,仅仅是为了主持公道?”
  司马光从老师的眼睛里感觉到了一丝狡黠,看起来自己这点鬼把戏骗不过老师。
  “我已经让人去河间府,找冯道的后人打听,或许有些结果也说不定。”
  司马光出手,向来不会落空。
  仅仅五天之后,就有人拿着一本冯道的笔记送到了京城。
  在冯道的笔记上,就找到了这件事,在后唐长兴元年,冯道得到了一件宝贝,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这可是千古第一行书,冯道也是文人,而且还是顶级文人,他非常高兴,在他的笔记上,有一句话,说鲁地送宝,太宗伴赝品长眠,惜呼!
  原来唐太宗非常喜欢兰亭序,并且赐亲近之臣临摹本,将真本带着殉葬。
  可根据冯道所言,唐太宗拿到的居然是临摹本,而真正的兰亭序落在了孔家的手里,当初孔末之乱,张氏将这件至宝带回了张家。
  孔末虽然是孔家的家生子,却也不知道兰亭序的存在。
  他只是杀了孔仁玉,却不曾想到,在十七年之后,张家用兰亭序,买通了冯道,靠着冯道帮忙,扳倒了孔末!
  看完冯道的笔记,君臣都长出了口气!
  总算真相大白了,孔仁玉绝不是真正的孔家子孙,不然他为何要用祖传至宝,换得冯道的帮忙……而冯道人品那么差,当然会为了一件至宝,而不惜欺君罔上,帮着假孔仁玉夺权!
  仿佛为了证明这段故事,派去的人,从冯道家里找出了兰亭序,也送到了京城。
  经过欧阳修等人的鉴定,一致认为,这是真品!
  大家一起恭贺皇帝得宝。
  赵曙面对着天下第一行书,当然是欢喜非常。
  可高兴之余,他可就不客气了。
  赵曙立刻把群臣找来,小皇帝怒气冲冲。
  “诸位臣工,现在有张家族谱,冯道的笔记,还有后唐的实录……种种证据,都证明真正的圣人苗裔已经在孔末之乱中死亡殆尽,孔末是假的,而所谓的孔仁玉,也不是真的,他是张家的儿子张雷!冒名顶替,欺骗天下,居然得到了文宣公的爵位,尤其可恨,他们欺骗先帝,简直十恶不赦!”
  赵曙厉声道:“朕宣布,废掉衍圣公封号,任何人不得已圣人后代自居,祭祀夫子的事情,交给礼部办理。”


第854章 囚禁宰相
  直接废掉衍圣公啊,这一手不可谓不狠,在场的许多重臣也是大惊失色,王宁安这一系的都心里有数,虽然惊讶,但还不至于失态。
  但是张方平,吕公著等人全都变了颜色。
  “启奏陛下,衍圣公世代传承近两千年,祭祀孔圣先贤,骤然废掉,恐怕不妥吧?”
  “非也!”
  司马光立刻站出来,“孔圣人当然要祭祀,但却未必需要衍圣公。我朝祭祀炎黄二帝,祭祀天地祖宗,全都是礼部操持,并没有任何差错。孔夫子仍然是历代尊奉的圣贤,只是如今所谓曲阜孔家,是假冒的,必须废掉,正本清源!”
  “司马相公,祭祀孔圣,没有他的后代在场,能行吗?”
  “祭祀炎黄,也没有炎黄二帝的直系子孙!我等具是炎黄子孙,又都是孔孟门徒,难道非要用个假货欺骗自己吗?”
  吕公著怒道:“司马光,仅凭眼下的证据,能确定孔仁玉是假的吗?再说了,就算孔仁玉是假的,孔家还有其他支脉偏房在,为何不能继承衍圣公的位置?不要忘了,衍圣公可是先帝封的爵位,如今先帝尸骨未寒,我等身为先帝的臣子,就能否认他老人家的决定吗?”
  不得不说,吕公著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他说完之后,立刻躬身,涕泗横流。
  “启奏陛下,孔夫子乃是历代圣贤,孔家绵延传承,圣人骨血,是天下读书人之望,有孔家在,读书人的主心骨就在……臣以为万万不能坏了读书人的根基啊!”
  赵曙沉着脸不说话,显然他不愿意让步。
  “诸公,你们替孔家说话,可知道孔家干了什么?”
  王宁安突然站了出来,他面色凝重,走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刚刚兖州送来八百里加急,案子已经厘清楚了,诸位都看看吧!”
  ……
  章惇的办事能力不用怀疑,他很快撬开了所有打手的嘴,他们已经承认,打死了几十名官差的事实,另外他们还承认,是奉了孔家的命令,准备去杀戮太学生,嫁祸给朝廷。
  “且不说孔家鱼肉乡里,霸占矿产,阻挠朝廷法令等等罪行,光是打死官差,又戕害读书人,就应该严惩不贷!你们说孔家是读书人的表率,是根基!难道就是这样的根基吗?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根已经烂了,烂透了!”
  “说得好!”
  宋庠猛地站出,“西凉王所言极是,孔家和孔夫子本就关联不大,就算孔仁玉是真的又如何?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孔夫子不过是诸子百家之一,封了孔家的后人?那老子呢、孙武子、韩非子、管子……莫非每一家的后人,都要封赏吗?如果光是封了孔家的后人,如何体现公平?再有,我们学的是圣人之道,敬的是圣心仁慈。试问,如今的孔家后人,有什么值得我们敬重的?是巧取豪夺,还是见利忘义,鱼肉乡里?他们所作所为,如果孔老夫子活着,也会不齿的!继续优待孔家,只会助纣为虐,反而糟蹋了圣人之名。老臣提议应当将祭祀孔夫子的大典交给礼部,连同其他诸子圣贤,一起祭祀,才能彰显朝廷之仁德胸怀。”
  在一旁,文彦博和贾昌朝两个老货互相看了看。
  坦率讲,直接废了衍圣公的爵位,他们觉得都太过了。
  可是看现在的情况,王宁安是不打算收手了,而宋庠为了百家学院,又拼了老命,他们两个不表态,到时候只会被王宁安和皇帝记恨,那就不妙了……
  虽然冲着孔家下手,他们心里不高兴,但是也由不得他们!
  “陛下,西凉王和宋相公的见解都极为有理,如今孔家牵涉进众多案子。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仅仅因为是圣人后裔,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恰恰违背了圣人之教,臣等以为当严惩,至少要先追回衍圣公封号,等案子查清楚之后,另行处置。”
  张方平和吕公著还有几位大臣,心里都不满意,可问题是庞籍和韩绛不在,他们无论江湖地位,还是资历人望,都没法和这几位老货抗衡,即便是心里不高兴,也不敢继续争下去。
  就这样,赵曙的旨意顺利通过!
  一举拿下了孔家,小皇帝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仿佛答应了一场大胜仗!也的确赢得漂亮!
  其实从小赵曙就想不明白。
  都说皇帝富有四海,是天下之主,可处处事事,都要尊奉圣贤之道,都要被一个两千年前的老头管着!
  而且历代皇家,每逢朝代更迭,就要死伤殆尽,偏偏孔家屹立不摇,富贵荣华,日子越过越好。没有千年朝廷,只有千年世家!
  只怕在读书人的心里,孔家的地位比皇家还要尊贵,朝廷的法统远不如儒家的道统,每逢改朝换代,孔家就像是一杆大旗,跪了旧皇帝,再跪新皇帝,仿佛他们才是主人,而历朝历代,都只是过客!
  简直岂有此理!
  朕是天子,朕就要废了孔家!
  赵曙也任性起来了,只是这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衍圣公的爵位收回来,还有那么大的案子,还有孔家,还有其他的家族,另外还有两位相公还在兖州,要怎么收场?
  赵曙心里也没数,他习惯性看向了师父。
  王宁安立刻心领神会,“启奏陛下,臣以为应当从速处置兖州的案子,孔家作恶多端,俨然地方一霸,必须清理,以儆效尤。臣推荐文相公担任钦差,立刻前去善后。”
  他说着,冲着文彦博一笑。
  “文相公,你不会拒绝吧?”
  “我当然要拒绝!”
  文彦博都骂开了,姓王的,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这种倒霉的事情,你怎么就想起我了?我,我才不想惹麻烦!
  虽然老文在心里骂翻了天,可是他也清楚,王宁安这一次又打赢了。
  虽然刚刚没有说庞籍和韩绛的事情,但是孔家倒了,他们两个也好不了,朝中有实力和王宁安掰手腕的没剩下几个了。
  如果自己不听他的,万一王宁安下了狠心,他就要倒霉了……
  老文稍微迟疑一下,就立刻道:“老臣愿意去兖州,替陛下分忧!”
  赵曙欣然一笑,“文相公果然是朝廷股肱,人臣之楷模,朕赐卿天子剑,节制各方,包括庞韩两位相公,都要听从你的安排……朕给文相公一个月的时间,可能处理还此案?”
  “老臣竭尽全力就是。”
  ……
  御前会议结束,文彦博出来,就炸了。
  “王宁安,你太过分了!”
  王宁安满不在乎,“宽夫兄,你那么聪明,早就知道,孔家肯定不能留……而且不废了孔家,依旧独尊儒术,你老人家的身后名不会好的!”
  “呸!”
  文彦博狠狠啐了一口,“老夫不管身后名,我要是按照你说的做了,立刻就成了断送儒家道统的千古罪人,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你,你真是害人不浅啊!”
  “你知道,为什么还答应?”
  “我……我现在就告病!”老文气呼呼要走。
  王宁安一伸手,拦住了文彦博,他换了一副笑脸。
  “宽夫兄,我刚刚没想这么多,其实我是想感激你的仗义执言,帮你一把!”
  “你放……”文彦博把最后一个字吞了回去,咬牙道:“姓王的,你就是这么感激我的?”
  “宽夫兄,你听我说完,孔家名下的田产就有近百万亩,还有张家,还有孟家,颜家,曾家……田产土地,不知凡几。此外兖州煤矿也要开发,还有要设立钢铁厂,更是需要大笔投资……”
  文彦博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他似乎明白了王宁安的意思。
  “你是说……”
  “宽夫兄,这里面的油水不少,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文彦博嘴角抽动了两下,原本铁青的脸色终于缓和起来,从寒冬到了立夏。
  “哈哈哈,二郎,老夫没看错,你果然是个妙人,我这就动身!”
  ……
  京城的变故,可谓是一夕翻盘,猪羊变色。
  原本还是势均力敌的局面,彻底改变了。
  最尴尬的人不是孔家,而是庞籍和韩绛两位相公。
  他们本想制造一场冲突,然后借机脱身,顺便把脏水泼给王宁安。
  想法是真不错。
  但是操作起来,却是漏洞百出。
  先是古秦风反戈一击,接着是孔家安排的人被抓,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整个局面已经落到了章惇的手里!
  “哎呀!”
  庞籍差点气昏过去,他直挺挺靠在椅子上,恨不得扑上去,把韩绛给撕碎了。
  你这个蠢材啊,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弄得稀里哗啦,你想害死大家啊!
  韩绛也是一肚子委屈。
  他不敢插手太深,因为之前韩琦,还有富弼等人的教训太惨重了,不杀士大夫早就成了笑话,一旦牵连进去,凭着王宁安的本事,绝对能让任何人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必须借力打力,尽量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遇上了一堆猪队友,彻底把他们给害了。
  孔家也是够蠢的,你们可是地头蛇啊,王宁安把大军都派过来了,你们还一点察觉没有,以为他们真是去剿匪的,这该多脑残啊!
  “现在也不是埋怨的时候,还是想办法吧!”
  庞籍深吸口气,咬了咬牙,“走,咱们还是钦差,立刻去军营,拼着老命不要,把人要到手,不然我们就是砧板上的肉,人家想怎么切就怎么切了!”
  韩绛立刻点头,对,孔家的打手要抢过来,自己派出去的两个都虞侯也要拿到手里,还有那个古秦风,还有那些太学生,都不能留在章惇的手里!
  “小小的章惇,他算个什么东西,仗着他师父的势力,也敢无视我们,就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这两位带着天子剑,摆出钦差仪仗,气势汹汹,就要去兴师问罪。
  可他们还没出去呢,行辕就被人封锁了。
  而且领头的还是那个唯唯诺诺的章衡!
  “下官拜见两位相公,斗胆恳请两位相公,不要出去了,就在这里,等着朝廷的旨意吧!”


第855章 文彦博的如意算盘
  前脚来了庞籍和韩绛,后脚又来了文彦博,小小的兖州,可真是神仙云集,不同凡响!
  老师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竟然把文彦博弄来了,老家伙会怎么处置这个案子,实在是费心思啊?
  章惇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你说,文彦博会不会袒护庞籍和韩绛?”
  章衡略微思索,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以文宽夫的聪明,多半不会,不过他要是袒护,或许会更好……”
  章惇吸了口气,意味深长看了看自己的侄子。
  丫的没看出来,心眼也不少啊!
  在十天前,庞籍他们要去抢人,结果就被章衡给拦住了。
  按理说,一个小小的知府,面对两位宰执重臣,那是云泥之别。章衡又秉性懦弱,应该挡不住,可偏偏就被拦住了。
  庞籍和韩绛愣是没有出钦差行辕的大门。
  一直拖延了十天,让章惇都刮目相看。
  真是不能小觑这个侄子,老实人狠起来,也是有些战斗力的!
  “你也说说,眼前这个局,到底要怎么破?”
  章衡很不好意思,“叔父,小侄实在是糊涂……”
  章惇猛一伸手,“别跟我装蒜,你小子有什么说什么,以后章家还要靠你撑着,别丢祖宗的脸!”
  章衡被说的脸色涨红,他沉默了一阵子,才徐徐道:“孔家是留不得了,跟他们有牵连的,也都跑不了。”
  “这个自然,关键是庞籍和韩绛,这俩人要怎么办?”
  “叔父,师父现在是想推变法,庞籍说句实话,他仅仅是作风保守,不喜新法。倒是韩绛,他因为家族的缘由,有些不太好处置……”
  章惇轻蔑一笑,“有什么不好处置的,把他们韩家废了就是了!”
  “叔父所言极是,只是前不久,师父保举韩宗武出任密州知州,另外又保举韩维出任岭南转运使。”
  章衡说完,立刻闭口不言。
  这回轮到章惇思量了。
  韩宗武也是六艺出身,而且比章惇入学还早,是王宁安很器重的学生,只有韩维,他是韩绛的弟弟,后来经过王宁安的提拔,在皇家银行做了很多年,理财有术,官声很不错。
  王宁安在不久之前,把他们两个都调走,这是什么意思?
  “莫非师父是担心他们会阻挠处置韩家的事情,让师父难办?”
  “或许也是师父想告诉韩家,他不会赶尽杀绝?”
  “哎呦!”
  章惇哈哈大笑,他起身拍了拍章衡的肩头。
  “你小子的脑袋不差啊,连这种事情都想的清楚,厉害,厉害了!”
  章衡连忙摇头,“叔父过誉了,其实坐在师父的那个位置上,真不容易……他苦心培养了庞大的势力,现在要变法,要对付外人,也要对付自己人,偏偏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处置,都挺难的,所以我们当弟子的,应该多替师父想想!”
  章惇笑得更开心了,“行啊,你都敢教训我了,好,这回我听你的,不会赶尽杀绝,只不过韩家也该聪明一点,不要再跟师父作对,不然就让他们灭门!”
  ……
  “醇之兄啊,没想到吧,是我来办这个案子了。”
  文彦博一屁股坐在了庞籍的对面,摇头感叹。
  庞籍黑着脸,只是哼了一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文相公只管下令,是杀是剐,老夫认了!”
  文彦博连连摇头,“你也是托孤之臣,两朝元老,咱们之间,就不用来这一套了,王宁安让我来办这个案子,就是不想赶尽杀绝,我想醇之兄也心里有数,不然区区的章衡,如何能挡得住你!”
  这话透着拍马屁的味道,难道庞籍脸色缓和许多,可突然老头子又怒火冲天。
  “姓文的,衍圣公乃是圣人血脉,关乎孔孟道统,你身为孔孟门人,非但不帮着争,而且还趋炎附势,帮着王宁安说话,你太让我们失望了!”
  文彦博苦笑一声,“醇之兄,我不是不想争,我问你,争了又能如何?”
  “这个,总比不争好?”
  “错了,争容易,不争难啊!”
  庞籍蹙着眉头,只送给文彦博两个字,“放屁!”
  “好,好,好!”
  文彦博也来了脾气,怒冲冲道:“陛下和王宁安都是一个意思,我争了不过是罢官而已!可是我罢官了,这个案子会交给谁?是王宁安的门人,还是宋庠的弟子?他们这些人早就磨刀霍霍,有我在,尚且能保住几个人,如果换成他们,可就一个都别想跑!甚至会牵连无辜!祸及天下士人,到时候兴起大狱,不知道多少人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说到这里,文彦博竟然有了一丝悲壮!
  “我是不要脸,可我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