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通的学生,一个月束脩只要50文,也就是说,上学,学得好,不但不花钱,还能给家里赚钱!
  这一下子学习的风气全都带动起来……家家户户,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孩子送进学堂,不为了读书明理,而是为了学手艺挣钱!
  要知道,一个熟练的工人,每个月能拿到5贯钱,如果学会修理蒸汽机,那可就更了不起,甚至每个月能拿到上百贯!
  在工厂做工,和乡下耕田,最大的区别就是工厂每个月发钱,而种田,一年到头,就有那么一次收获,赚得太少了。
  所以兖州的百姓,都愿意在教育上投入财力,甚至不惜血本,谁家的孩子表现好,能提前选入工厂实习,家里都会敲锣打鼓,大肆庆祝。
  正因为尊重技术,努力培养工人,兖州的棉布质量,普遍好于济州的,这个不是吹牛,光是对外销售,他们的价格就比济州的贵了500文。
  “王爷,天竺和大食的商人都说了,明年愿意加大在兖州的订单,我们也准备购进更多的织机,估计到了明年,兖州的产量就能全面超过济州!”
  文彦博老脸铁青,他咬了咬牙,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反倒是赵曙,他好奇道:“明年要增加产量,就要多种棉花吧?”
  “嗯,的确如此。”
  “那粮食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没有?”
  “粮食主要还是外购!”章惇道:“陛下,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运销公司,另外也和天竺谈好了,明年他们会贩运粮食过来,同我们进行交换。”
  提到了运销公司,王宁安也笑了。
  “据说你收购棉花,贩运棉布,都是这个公司干的?”
  “王爷明鉴,这个运销公司是百姓出人力,棉纺厂出资本,合伙创立的,为的就是减少流通环节,对棉农的盘剥!”
  说到这里,章惇还瞟了一眼文彦博,心说老家伙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吧!
  我们下的功夫,可比你深多了!
  说起来,这个运销公司,还是吕岩的主意。
  之前王宁安也曾经鼓励过,各地成立运输蔬菜和畜产品的公司,解决城市的需求。
  吕岩把这一招借鉴过来,他还给王宁安和赵曙上了一课!
  文彦博在济州那边,弄出了很多的弊病,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而运销公司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吕岩感慨道:“多年以来,朝廷政令不下乡,地方上都是谁说了算呢?有乡绅,胥吏,族老,甚至流氓地痞,乱七八糟的帮会……他们层层盘剥,敲骨吸髓……从老百姓手里收购棉花,他们都要捞一笔,如果百姓购买粮食,他们也要扒一层皮。如果不把这些人解决掉,任何改变,不但不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还会变成害民之法!”
  他这话既是给文彦博说的,也是给自己说的。
  当初吕岩不就是错用了胥吏,才弄出了人命官司,他是痛定思痛,这一次直接让百姓组建公司,把棉花从田间送到工厂,把百姓需要的东西,从城里运回乡村……他们只收取很微薄的运费,这样做,既提高了棉花的收购价格,又降低了工厂的成本,实在是一举两得!
  听到这里,就连文彦博都不淡定了!
  哎呦……老夫怎么这么傻啊!
  为什么在济州不这么弄,否则又怎么会天怒人怨,不可收拾……文彦博是追悔莫及,可王宁安却品味出不一样的东西,假如没有分田,如何动员百姓,如何扫荡那些渣滓,拗相公和自己谈了那些,又有兖州的试点……下一步该怎么办,王宁安的心里终于有数了……


第865章 文彦博罢相
  兖州的工厂一共纺织出37万匹棉布,除了卖出去的20万匹之外,还有17万匹,以红利的形势,返给了兖州的百姓。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句诗怕是无人不知,苏辙在盘点一年的收获之后,他认为百姓干了太多的工作,必须修水渠,修道路,建学堂……放在以往,几十年也未必完成这么多,给老百姓分一点好处,是理所当然。
  每家半匹棉布,至少让孩子老人能换一身新衣服,过一个舒心的年……也的确如苏辙预料的,兖州百姓,欢欣鼓舞,充满了斗志,都卯足了全力,想要大干一场。只要三年的光景,就能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哪怕累死也值得了!
  盘点兖州各项成绩,除了纳税比济州少之外,其他的各项,都遥遥领先。
  而且济州的优势很快就会被碾压。
  因为随着兖州教育的发展,在两三年之后,就会拥有一大批素质极高的工人……而且兖州的基础设施更好,灌溉水渠更多,棉花质量也高……这些优势足以帮助兖州,彻底超越济州了。
  文彦博努力想要找兖州的麻烦,证明他不差。
  结果找来找去,文彦博只找到了一样,那就是兖州处置的罪犯,甚至比济州还多,要知道济州的罪犯比以往增加了十倍,兖州竟然更多?他们到底干了什么?
  这个问题,章惇给出了答案。
  被他们处理的都是孔家遗留的打手,还有流氓地痞,各种人渣无赖,当然,还包括一批士绅地主……
  审视兖州的发展,王宁安终于想通了,看清楚了,他觉得自己升华了……拗相公说,分田能给百姓留一条退路,给变法争取迂回的空间,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王宁安又看到了另一层深意……
  从先秦开始,就出现了租佃的模式,经过了一两千年,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围绕土地运作的复杂关系。
  首先就是乡绅地主,世家大族……他们靠着占有土地,获得资源,供养后辈读书,进入官场,反过头,又给他们争取更多的土地,保驾护航。
  另外呢,长期的繁衍生息,又造就了宗族势力,一个个规模庞大的家族,动辄几百人,上千人,家法族规凌驾朝廷的律法之上,族老长辈,予取予求,晚辈根本没法反抗,只能屈从安排。
  在地方上,朝廷力量有限,没法直接管理百姓,又出现了胥吏和乡绅宗族勾结的情况……此外,还有一大堆的青皮无赖,地痞流氓,等等杂七杂八的势力。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很容易忽略的常识……比如这一次文彦博就犯了错误。
  乱七八糟的势力没有清除,就强推棉花种植,自然有一大帮人像是苍蝇蚊子似的,都凑了上来,人人丰润,一层层盘剥,一层层扒皮,老百姓当然要吃亏,破产,饿肚子,甚至上梁山造反……
  这不是处置几个贪官和大户就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地方的结构不改变,不管在哪里推行,结果都是一样的。
  老百姓永远都是吃亏的!
  王宁安之所以观察这么长时间,没有贸然推动变法,就是因为他还不确定,到底要怎么改?
  他想过,对内改革是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对外用兵就容易多了……抢夺土地,抢夺资源,开拓市场,贩卖奴隶……总而言之,用尽一切办法,把好东西往大宋弄,在不对大宋动手术的前提下,就实现工业化,就实现富国强兵,那该多好啊!
  可是经过观察,尤其是济州和兖州的对比,王宁安清醒了,不要想着光是对外下手就能解决问题,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上述的那个围绕土地运转的权力结构还在,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就像是一颗肿瘤,大宋就是一个病人,吃再多的东西也只会不断消瘦,越来越虚弱,因为营养都被肿瘤细胞吸收走了,用来不断分裂了,健康的细胞反而失去了养分,不断死亡。
  比如说吧,从海外弄回了粮食,弄回了金银货币,弄回了各种资源。
  但是总不能像山大王一样,给所有老百姓大秤分金,小秤分银,直接往手里发粮食吧!还是要把东西投入市场,靠着交换,落到老百姓的手里。
  可问题是老百姓已经被这些人盘剥的所剩无几,根本拿不出钱购买商品,运回来再多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反而只会增加贫富差距。
  另外呢,不断向外扩张,市场不断扩大,就会加速农业的商品化……像桑树啊,棉花啊,这些经济作物的面积肯定要飞度增加,就像济州发生的情况一样,恨不得把每一块土地都种上棉花。
  同样,因为地方上肿瘤的存在,不断吸食养分,老百姓没有享受到市场的红利,反而先遭受到了商品化的摧残,粮价暴涨,无以为生。
  这个情况同样不陌生,当年王宁安对付辽国,用的就是这一手,他靠着庞大的订单,加速辽国的农业商品化,接着就是辽国大乱,他趁虚而入,光复了幽州。
  现在唯一的不同就是吃苦头的变成了大宋,身为当年的主谋,王宁安自然要多想一点!
  其实在世界上,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比如最初开始殖民的西班牙,他们拿到了美洲的白银,成了暴发户……但是因为国内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他们的白银都变成了奢侈品订单,去滋养英国,荷兰的工业体系,西班牙人成了过路财神,反而成全了别人。
  西班牙的例子告诉所有人,如果不进行调整,让国家的运作模式,适应工业化的运作,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从海外掠夺的财富,反而会葬送帝国的根基。
  还是那句话,不要忘了大宋的体量和规模,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还要庞大,人口还要多的超级帝国。
  西方可以靠着完全的掠夺和移民,解决困境,而大宋呢?如果不进行内部调整,只把希望放在海外扩张,和掠夺上面,到时候一旦内部出了问题,几百万,上千万的流民,他们闹起来,谁能承受得住?
  农业社会的产出低,效率也低,朝廷没有那么多钱,养庞大的官僚体系……没有办法,只能把地方让给士绅和宗族势力。
  可进入工业化之后,商品丰富,朝廷有了力量管理整个社会,就要排除士绅的干扰,减少运行成本,直接和百姓沟通,引导动员帮助他们,融入工业化的大潮中,并且分享工业化的成果!
  真正过上好日子。
  还是拿兖州和济州为例。
  比如济州直接用奴隶摘棉桃,引起了百姓的愤怒,觉得被抢了饭碗。
  而兖州呢,他们也引入了奴隶,只是这些奴隶负责挖矿,负责搬运,干的是最肮脏,最辛苦的工作,老百姓非但不反弹,反而希望引进更多的奴隶,去分担体力劳动,创造财富。
  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要给老百姓进行培训,给他们更好,更轻松的职业,这样才不会有民怨!
  说回来又是教育的问题,而要让百姓有能力,有财力接受教育,愿意提升自身的技能,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分田!
  分田,说穿了就是把过去士绅集团不劳而获的那部分利益拿出来,一部分交给百姓,让他们用消费的能力,有提升技能接受教育的财力;另外一部分作为税收,交给朝廷,让朝廷拥有对外用兵,开拓市场,扶持产业的力量。
  到了这一刻,王宁安觉得各种思路和线索,全都汇集到了一起,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迷雾散去,未来的道路清晰了。
  该怎么干,也是一目了然。
  海外开拓,殖民扩张,固然需要,但是却要先调整自身,主动适应工业化的需要,要是不做好功课,就会像糖尿病人一样,摄入再多的营养,喝再多的葡萄糖,都只会日渐消瘦,越来越弱!
  ……
  朝闻道,夕可死!
  王宁安一下子轻松起来,这世上最怕的就是不知道方向,很有可能走得越远,付出的代价越大,结果错得越离谱儿。
  此时的王宁安,他确定了,自己不会错了。
  他欣然下令,将兖州的成功经验,昭示天下。并且要求各路的州府,京城六部,都选派人员,到兖州学习,看看究竟该怎么治理发展地方!
  几乎在一夜之间,苏辙、章惇、章衡,甚至包括吕岩,都成了干吏的表率,名扬天下,万众敬仰。
  邻近州府的官员,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潮水一般的赞誉,弄得几个人都脸红了。
  甚至章惇那么厚皮的家伙,都有点坐不住了,更不用说脸皮素来很薄的苏辙,我只是尽了父母官的职责,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当然了,有人得到赞誉,就有人倍感冷落。
  文相公在这一场对决当中,彻底落败。
  他虽然增加了一些税收,但是因为冒然改种棉花,引起地方缺粮,朝廷不得不拨出50万贯,用来采购粮食,救济灾民。
  另外还要筹措50万贯,去平定水泊的强盗。
  再有,济州的治安,地方的乱象,各种整治,也要花费很大精力,通盘精算,济州贡献的税赋远不如兖州多,章惇说文彦博竭泽而渔,是恰如其分!
  “宽夫兄,小弟前来拜会。”
  文彦博黑着脸道:“王爷,你是来问罪的吧?是要关起来,还是要砍头?”
  “哈哈哈,宽夫兄多虑了,既然是朝廷试点,有很多事情也不是出于你的本意,怎么能让宽夫兄一人担罪责!”
  文彦博微微松了口气,可接下来王宁安的话,却让老家伙五雷轰顶,掉落万丈深渊!
  “只是出了差错,还是要有人承担……宽夫兄,辞官吧!”


第866章 急流勇退
  文彦博听到王宁安的话,愣住了一会儿,他仿佛没有反应过来,什么?要罢黜自己?开什么玩笑?
  十几年了,多少风波,他文彦博都屹立不摇,中间和王宁安的冲突也不少,甚至比这一次还要严重,王宁安最多也就是架空他,甚至发配他,而不敢真正罢黜他。
  老文心里清楚,作为硕果仅存的几个老臣之一,他是最灵活,也最容易打交道的一个,王宁安要想柄国,就必须调和阴阳,杂用各方,有他文彦博在,就能安抚老臣旧势力,又能扶持新人上来。
  毕竟以王宁安手下的那些人,资历尚浅,没法担负起江山社稷。
  你不用我用谁?
  贾昌朝?曾公亮?还是张方平?或者,刚刚被罢黜的庞籍?
  王宁安,你可别忘了,没有我,谁替你压制宋庠,压制贾昌朝等人,没有我,又如何安抚旧臣?
  你敢把老夫赶下台,就不怕天下大乱吗?
  文彦博在一会儿的功夫,心里转了十几圈,他抬起头,咧着嘴,挤出一丝笑容,声音沙哑道:“王爷,老夫愿意承担罪责,王爷随便处置就是……”
  “不……不是罪责!”
  王宁安摇头,“宽夫兄,你是替朝廷落实试点,出了疏漏,并非全是你一心为恶,所以这次不是问罪,而是负责。”
  “负责?”
  “没错,任何人都要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既然你的试点失败了,就证明你不适合留在这个位置上,把位置交出来,让给年轻人吧!”
  “王宁安!老夫,老夫还没到70岁,士大夫70致仕,这是历代的规矩!”文彦博突然横眉立目,咬牙切齿,像他这种人,剥夺权力,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面对气势汹汹的文彦博,王宁安不动声色,他淡淡一笑,“宽夫兄,何必把一生名节都搭进去呢,刑部和御史台已经着手调查济州的众多命案……”
  “王宁安,你什么意思?”文彦博突然打断,厉声叱问。
  “宽夫兄是聪明人,还不明白吗?”王宁安轻轻一笑,“小弟先告辞了,我相信宽夫兄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说完,王宁安拍拍屁股就走了,刚离开书房,身后就传来了粉碎声,文彦博像是疯了一样,不停地砸东西,大喊大叫,大吵大嚷,不停骂着……王宁安顿了一下,还是迈开了大步,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置,实在是不想和文彦博浪费功夫了。
  ……
  “吕岩,济州你要接过来,子厚,单州交给你了!”
  王宁安直接把两个人找过来,文彦博闹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必须要尽快擦屁股,收拾烂摊子。
  马上就是冬天了,这两地最紧要的问题是粮食,必须解决老百姓的口粮。
  以往是因为天灾,庄稼绝收,百姓无粮,这一次却是因为强行改种棉花,而佃农分配到的利益太少,老百姓没钱买粮食,两州加起来,有70万人面临缺粮的问题。
  朝廷没法拨钱救济,必须地方想办法。
  “王爷,粮食除了地里长的,就是外面买的,大风刮不来,天下掉不下来……如果朝廷不出粮,我们只有从地方上想办法。”
  王宁安点头,“说吧,你们准备怎么办?”
  “把所有土地从种棉大户手里拿回,分给百姓,并且以土地产出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购买粮食。”吕岩痛痛快快说道。
  一旁的章惇也道:“师父,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不把土地解决了,明年、后年老百姓都是没有粮食,朝廷没法一直救济,结果就是把所有人逼到山上当贼人!”
  这两人都担心王宁安会反对,因此极力劝说。
  哪知道王宁安淡淡一笑,“据我所知,这两州,只有一百万亩田,可以拿来分,另外还有不是士绅地主,他们名下也有很多田地,你们想过要怎么办没有?”
  章惇一惊,脱口而出,“师父,你要一劳永逸?”
  “没错,所有佃户,你们要尽快彻查……如果连续耕种十年以上,土地直接归他们所有10年以内的,需要缴纳一笔赎金,用于购买土地,另外,朝廷要详细核算田亩,调整土地数目,做到每一个村镇,平分土地!”
  “师父!”章惇惊呼,“这么干可是要得罪所有士绅的!”
  王宁安仿佛没有听到,而是继续雷死人不偿命。
  “你们听着,这一次平分土地,不同以往,记住了,是所有人口平均分田,而不是丁口!”
  “啊!”
  吕岩的脸直接白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他当然清楚人口和丁口的区别。
  历代以来,分田授田都是按丁口计算,服徭役,交人头税,也都是按照丁口算。
  各朝对丁口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就是成年的男子……他们能下地干活,能服兵役,劳役,也只有他们,在朝廷的眼里,才算是完全的人,其他的都是附庸!
  有人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古代女人的地位低下,要讲究三从四德,好像一辈子都抬不起头……道理很简单,也很容易被忽略,就是女子不算做丁口,也不给朝廷承担税赋和徭役,从朝廷的层面,就不把女人视作“人”。
  既然朝廷如此,上行下效,女人在家里怎么会有地位。
  在农业社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女人力气小,承担不了重体力活,生产活动,一家人的肚皮,都要靠男人打拼,吃人家的嘴短,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进入了工业时代,情况就不同了。
  女人心细,能承受住长时间枯燥的劳动,比如纺织工厂,女工就比男人做的更好。
  这一次分田,把女人也计算进来,给予她们和男人一样的土地财产权利,只有财产权平等了,地位才能真正平等……接下来就能鼓励更多的女人出来工作,撑起半边天!
  虽然后世很多男人抱怨,女人太强势了,哪里是半边天,整个天都被她们笼罩了,作为男同胞的一员,王宁安也很不情愿。
  但是作为一个执政者,他必须考虑更全面的问题。
  因为给予女人土地和财产,立刻就能多出一倍的工人。
  兖州,济州,单州,这都属于比较传统的地方,根本不让女人抛头露面,出来工作,纺织厂用的都是男人。
  采棉桃的时候,甚至雇佣奴隶,也不让女人出来干活。除了自家的田,女人就是在家里洗衣做饭,织布哄孩子,实在是太浪费了……
  王宁安顶着被所有男人鄙视的危险,悍然决定,把女人纳入分田的行列……章惇和吕岩虽然有些小抵触,但还是很快接受了。
  甚至他们两个还有点雀跃!
  真正的变法终于开始了!
  章惇一度以为,师父坐上了宰执的位置,就变得保守了,不敢作为了。
  现在一看,师父非但不保守,而且步子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
  必须加快步子,别让师父甩下才是!
  还真别说,文彦博在济州和单州的折腾,也干了一点好事,至少他把原来的结构都给摧毁了……章惇和吕岩到任之后,立刻展开彻查,他们首先将身上有罪责的官吏差役都给抓起来,接着是那些棉田大户,还有地方的流氓无赖,几乎是一个没跑,一网打尽。
  拿下了这些人之后,他们就立刻落实分田,老百姓只要拿到了地契,就可以和棉纺工厂签一份供应合同。
  按照一定的价格,供应棉花。
  有了这份合同,棉纺工厂就会给老百姓提供担保,从银行借钱购粮,填饱大家的肚子。
  朝廷只是象征性拿出了10万贯用来购粮补贴,另外又从大户还有官吏手里,抄出了80万贯,两州的百姓总算是有了活路。
  而且兖州的成功,都看在大家的眼睛里,毕竟离着不远,消息传递非常快速……济州的百姓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们比兖州晚了一年,如果不奋起直追,可就落后了。
  许多百姓,冒着严寒,跑到田里,整地准备,不辞劳苦,从家里挑来粪肥,从河里挖出烂泥,把土地填平,不放过一块可耕种的田亩。
  百姓的积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