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了。
  朝廷真的变了,乡亲们都越过越好了,难道咱们还留在这里,跟着俞有方一起死吗?
  第一天,就有20几个人逃出了帮源洞。到了第二天,人数暴增到一百人,第三天,则有三百人归附,简直是树倒猢狲散,瓦解冰消……前后不到十天,帮源洞里面,足足跑出了一小半的人。而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帮源洞发生了内讧,有人要出来投降,可是被俞有方的亲信抓到,给凌迟处死,想要借此,威慑人心。
  可是他们哪里想得到,人心早就散了,根本收拢不起来。
  有些人直接拿着刀枪造反,双方斗得不亦乐乎。
  王宁安当然抓住了机会,立刻下令攻击,官军从外面涌入,帮源洞里面的人,纷纷跪倒投降,俞有方抵抗了一阵子,就被乱枪打死,摩尼教覆灭了!
  只是在帮源洞之中,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郑侠,他带着两个随从,努力攀爬险峻的山岭,想要逃出生天……


第956章 自作孽不可活
  大军顺利拿下了帮源洞,王宁安并没有多少喜悦,相反,他忧心忡忡,摩尼教不值一提,以大宋的军力,完全是压倒性的,想想历史上,童贯那个老太监都能所向睥睨,王宁安没有理由会输。
  可历史上,摩尼教起义表面上是因为花石纲,而实际的因素也和这一次一样,还是经济发展,老百姓分享不到成果,沦为赤贫,被人煽动之后,就轻易裹挟几十万人,弄得东南大乱。
  因为王宁安的因素,整个大宋的工业发展,经济繁荣,结果却提前催生了摩尼教……这让王宁安更加清醒,如果不把分配做好,真的会随时出问题的。
  能剿灭一个摩尼教,能剿灭十个八个吗?
  这一次用北方的精兵,还能对付南方的叛贼,可有朝一日,南北都乱了,士兵能老实听话,对自己的乡亲下手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没准兵卒甚至会哗变,反过来帮助叛军,汉末,唐末,明末……都是如此,最搞笑的当属满清,拿出最后一点钱,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陆军,结果这些新的力量,联合起来,逼着宣统退位……很滑稽,可也很值得反思。
  以往王宁安执政,倾向于把饼做大,甚至幻想过,靠着不断的扩张,实现富国强兵,现在看起来,多么可笑!
  对外用兵当然不可或缺,但最关键还是调理好自身,尤其是要培养百姓,让他们能跟得上国家的进步,分享成果,这个成果当然不只是简单的发钱,那是山大王!
  而是要教育百姓,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可以从不断扩张的市场寻找到合适的商机,占有恰当的位置。
  不做好这些,哪怕强如美帝,所有的利益都流向了华尔街,也会落得民怨沸腾,内斗不止……
  王宁安想了很多,在拿下帮源洞之后,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推广均田令,把江西和荆湖也都纳入其中……这两地相对人口稀少,尤其是荆湖南北路,良田众多,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拥有广阔的耕地,迂回的空间更大一些。
  王宁安定下了目标,要在治平五年之前,把事情落实下去。
  另外就是当年在京东设立了许多学校,屈指算来,三年的学业期已经满了……王宁安决定抽调一大批的师生,直接到江南,充实到学堂之中。
  教育要抓在朝廷手里,要真正培养有用的人才!
  这是王宁安非常坚持的,如果做不到最基本的教育公平,整个国家就没有公平可言。
  如果顺利,治平五年铁路修通,新式教育也实现了……在未来的几年,整个大宋的潜力都会迸发出来,庞大的国土,普遍受过教育的百姓,还有先进的工业,组合起来,就是当世第一强国的雄厚底蕴!
  王宁安显得信心十足,眼下要做的就是为了发展扫清障碍,剪除毒瘤。
  这一次,王宁安不再留手,凡是摩尼教的死忠信徒,一律杀无赦,包括俞有方的家人在内,一共3000多人,都要被处决。
  另外帮源洞是摩尼教的大本营,还存了许多往来的信件,稍微整理一下,就发现有不少大商人,大世家,甚至朝廷官吏,都和他们有往来。
  有的是单纯的商业交易,比如从摩尼教的手里购买生漆,还有则是雇佣摩尼教,去干一些脏活儿……在一大堆的东西当中,有几笔账目,很让人怦然心动,因为之前摩尼教都是几百贯,上千贯就算是大钱了,可这一次,一共七笔款子,加起来有500万贯之多!
  “师父,你说这是不是郑侠拐走的那五百万贯?”
  王宁安哼了一声,“除了他,谁会给摩尼教这么多钱?”
  章惇恨不得咬碎了牙齿,怒道:“师父,这个郑侠实在是坏事,东林书院是他弄出来的,最初设计晏小山也是他干的,更可恶的是此人通倭,又勾结摩尼教,甚至要放火少粮食,每一件事,都是罪孽滔天,十恶不赦!”章惇恶狠狠啐了一口,“既然他在帮源洞藏身,应该就跑不多远,我这就去带人追赶,一定把他抓到!”
  王宁安淡淡一笑,“不必了。”
  “师父,你想放过他?”
  王宁安眼角挑了挑,冷笑道:“放了他,那老天爷就不会放过我了!”
  “对啊,师父,那为什么不让我去追?”
  “因为有更合适的人选了,没准他们已经把郑侠给抓回来了。”
  “噢?谁这么大本事?”
  章惇充满了好奇,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果然出现了一队人马,他们只有百十几个,但每一个都剽悍十足,一脸的桀骜,眼神锐利如鹰,浑身的肌肉紧绷,仿佛随时会扑过来的豹子……这不是人,而是猛兽!
  章惇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
  来的不是别人,而是大宋的王牌,西军的精华……山字营!
  要在东南作战,不能不找最精通山地战的山字营,王宁安喜欢把功夫用在暗处,等到翻牌的时候,再让对手大吃一惊。
  比如这一次,山字营是随着他一起南下的,但是在过去几个月里,山字营都是在进行适应训练,根本没有动用。
  直到这一次攻击帮源洞,王宁安才把山字营派出来,还找了几个周围的向导,确保不会有摩尼教的高层逃出去。
  只是最后还是出现了一点意外,没有抓到摩尼教的人,倒是被郑侠给逮到了。
  “王爷,这孙子打算从山路逃跑,结果让我们撞了一个正着……他最初还不承认呢,我们撬开了两个随从的嘴,就什么都知道了。”
  山字营的逼供手段多厉害,那是不用多说的,王宁安满意点头,“你们抓到了这家伙,就是泼天的功劳,去休息吧。”
  让弟兄们下去,王宁安饶有兴趣,围着郑侠转了几圈。
  “你也是嘉佑年间的进士,本王很好奇,你就没有扪心自问,午夜惊醒的时候?”
  郑侠吐出了嘴里的破布,讥诮连声,“该做噩梦的人是你,不是我!”
  王宁安微微笑着,仿佛再看一个猴似的。郑侠却声色俱厉,破口大骂:“老子落到你手里,那是时运不济,可老子问心无愧!你毁灭圣人道统,又灭绝世家根基,所作所为,人神共愤,天地难容!老子是为了替天行道,为了铲除你这个妖孽!只可惜啊,苍天不帮我啊!”
  郑侠大声叫嚷着,突然蹿起,张着嘴,竟然试图去咬王宁安。
  王宁安哪里会被他咬到,只是一闪身,露出了身后的椅子,郑侠站立不稳,一头撞在椅子上,顿时鲜血直流!
  他被撞得天旋地转,还在叫骂:“王宁安,你不得好死!你会被雷劈的!”
  ……面对这个冥顽不灵的家伙,王宁安已经懒得多话了。
  “子厚,你去处理他吧!”
  章惇点头,“请师父放心,一定让他付出应得到的代价!”
  说到做到,郑侠被送回了杭城,就在那个粮仓,就在50个士兵战死的地方,郑侠被捆绑起来。
  杭城的百姓闻讯而来,足有二十几万人,一眼望不到边,这才叫犯了众怒!
  当郑侠以粮食为武器,枉顾百万人生计,想要烧毁粮仓,他已经失去了杭城百姓的谅解……你们怎么斗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拿这么多人的性命开玩笑啊!
  就问你一句话,还有没有半点良心!
  “剐了他,把他给剐了!”
  百姓的喊声此起彼伏,宛如惊雷,郑侠的脸色惨白,他面对王宁安,可以疯狂叫嚣,可是面对这么多的百姓,他再也没法装蒜了!
  鬓角流下汗水,手指,脚趾不停颤抖抽搐,他拼命摇头,想要辩解什么,可是话到了舌尖儿,只剩下呜呜的声音!
  “军爷,杀了他吧!还留着干什么?”有些脾气大的,鼓噪着,就要亲自动手。负责监斩的官吏一再安抚百姓。
  “请大家等一等,还要等一群人来,才好行刑!”
  大家迟疑,又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人赶来了。
  男女老少,上百口人,他们就是被倭寇屠戮的家属代表,郑侠,还有东林书院,策划了太多的阴谋,但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就是这两项!
  “杂碎!”
  “无耻!”
  “勾结倭寇,背弃祖宗,你该天打雷劈!”
  同样的诅咒,郑侠也对王宁安说过,可是这一次显得格外庄重,绝非玩笑!
  “动刑吧!”
  就在所有人的瞩目之下,刽子手握着薄如柳叶的小刀,开始一片片割下郑侠的肉……这位绝对是全聚德的手艺,切出来的肉片,几乎透明,他每扔出一片,下面的人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和哄抢。
  割了几十刀之后,就要换一把新刀子,而且郑侠嘴里的嚼子也要更换,上面满是牙印,几乎咬碎!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为每一个时辰,都要喂下去一点参汤,加上避开了所有的要害和大血管,郑侠只能感觉的身体一点点变轻,一点点虚弱,一步步走向死亡,却没有一点办法,简直就像是砧板上的肉。
  连死都变成了奢望,他的牙齿已经咬碎了,去了嚼子也说不出话,可偏偏意识还是清醒的,最痛苦也莫过于如此……三天之后,不知道切了几千刀,他终于在唾骂声中,死去了……


第957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郑侠死了,只是开了一个头儿,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官员,更高级别的,面临着朝廷的严惩……规模之大,绝对创造了记录,不说是大宋开国以来所未有,就连秦汉隋唐,也未必有这么大的手笔!
  首先,刘沆作为东林的发起人,且多次参加密谋,勾结倭寇,罪行之大,罄竹难书,被判处腰斩弃市三日。另一位相公王珪,他虽然没有什么出太多的主意,但是漕帮作乱,他也是知情的,甚至是赞同的。
  知情不举,又试图帮着罪犯通融,也是十恶不赦,他的待遇好了一点……得到了绳子、匕首、白凌子……传说中的赐死三件宝!
  三旨相公王珪哭得稀里哗啦,别提多惨了……前半夜不断让人送各种美食,吃不下去就扣着嗓子吐出来,然后继续吃,最后一顿饭,不吃够本,绝不罢手!
  到了后半夜,他就呆呆坐着,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想想这么多年的经历,王珪真想大哭一场,他趴在牢门口,一遍一遍喊着。
  “圣人,王爷,给老朽一条活路吧,我不想当官了,让我修书,修史……青灯古佛,一卷经文就行……要不,也给我田地,10亩薄田,自种自吃啊……”
  他不停哀求,越来越卑微,可是却得不到任何回应。
  王宁安决心在一年之后退位,他就不会再给这些老家伙机会,该清理就清理,绝对不会手软,就这样,王珪一直拖到了快黎明时分,牢头不敢再等下去了,只能按住他,往嘴里灌了鹤顶红……
  除了这两位之后,原吏部尚书吕公著,公器私用,勾结奸党,陷害忠臣,且数次回护私人,全然没有朝廷重臣该有的风范,勒令家中自尽。
  礼部尚书孙固,勾结东林妖人,上下勾结,结党营私,所作所为,令人发指,斩立决!
  表面上看,吕公著的罪行更大,但是为何孙固得到的处置更惨烈呢?
  这就涉及到了孙固曾经联络后宫,希望曹太后出面,劝阻赵曙。作为皇帝,最难以饶恕的就是挑唆亲情!
  本来赵曙和曹太后未必会闹到这个程度,只是一波接一波的臣子,都希望利用曹太后,来约束皇帝,弄得天家不和,赵曙把怨气都撒在了孙固身上,直接送上了断头台。
  四位重臣被干掉,接下来的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钱顗,钱暄,还有许多钱家的核心子弟,悉数判处极刑,钱暄被拉出去,千刀万剐,钱顗腰斩,堂堂东南的第一世家,轰然倒塌。
  其余刘家、王家、李家等等,也都类似,核心子弟全都处死。
  再有,以孙昌龄,宋敏求等人为代表,一共三百多位,和世家漕帮有勾结的官吏,也被悉数开革,交给刑部论处。
  一道道旨意下来,所有人都是心惊肉跳,不寒而栗,昔日高高在上的大员重臣,豪门世家,此刻全都土崩瓦解,从天堂跌落地狱。
  每一道旨意,都有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每一个字都是杀气十足的刀子,锋芒毕露,从上到下,所有人都领教了什么叫做权力,什么叫做天子一怒!
  事到如今,再也没有人敢小觑赵曙,更不敢把他当成小孩子欺负糊弄。立威之后,赵曙显得很兴奋,但是他很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或许是立威的效果太好了,朝廷上下,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其他臣子都变得缩手缩脚,不敢做事,遇到大事小情,尽量往皇帝那里推,害怕承担责任,引来皇帝的怒火。
  赵曙哭笑不得,也十分无奈,他努力支撑了几天,就感到脑袋大了,果然,当年父皇就是这么被累趴下的。
  必须找个帮手了,无可奈何之下,赵曙下旨,让王宁安尽快回京,主持政事堂,负责一切事宜。
  同时赵曙也下旨,让王安石回京。
  只是王安石因为弄丢了粮食,一肚子怨气,正在督兵攻打鄱阳湖的水贼,还要继续调拨粮食,满足东南的需要,实在是抽不开身。
  就这样,文彦博侥幸获得了被调回京城的机会。
  此次南下,文相公已经赚足了分数。
  他拿下了王珪,为整个案子的侦破提供了帮助,又操持秀才科,选拔贤能,整顿官场,这些事情上,老文都干得很不错。
  有些报纸甚至把文彦博和二王并列,称为“三贤相”,或者“中兴三相”,其中老文资历最深,排名甚至压过了王安石。
  来的时候,文彦博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回去的时候,却是收获满箩筐,止不住喜笑颜开,眉飞色舞,高兴地飞起。
  趁着休息的时候,文彦博直接找到了王宁安。
  “二郎,这次陛下调我们回京,自然是让我们整顿朝纲,二郎可有什么看法,老夫一定鼎力支持,萧规曹随,不会含糊的。”
  王宁安轻哼了一声,“我说宽夫兄,你就那么笃定,能够接替我的首相之位?”
  文彦博急忙摆手,“老夫视名利如浮云,金钱如粪土,只是一心谋国而已……二郎,咱们也共事多次了,你还没有看清老夫是什么为人吗?”
  王宁安真想吐了,你丫的就是来恶心我的!
  “宽夫兄,我劝你一句啊,挺大岁数的人了,要注意点,毕竟还有一年时间,万一闪了腰,摔了腿,可就不妙了……你说是吧?”
  文彦博哑然一笑,“二郎,你这么说,只能证明你心虚了,怕了……其实你不该这么看老夫的,老夫绝不是个保守的人,如果我能执掌朝政,一定会锐意进取,大刀阔斧,在老夫的手上,大宋一定会焕然一新……老夫年轻时候,就曾立下志向,要匡君辅国,中兴社稷……老夫这一生,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真是年轻了十岁啊……请二郎放心,老夫一定会保重身体的,倒是你,年纪不大,心思这么重,慧极不寿啊!”
  老文说完,得意地拍拍屁股,笑嘻嘻离开。
  他走之后,王宁安倒是一扫刚才的郁闷之情,露出了阴森森的笑容。
  姓文的,你以为吃定了老子是吧?
  做梦去吧,只要老子在,哪怕我不是首相,也能把你挡在政事堂之外,你等着瞧吧!
  闲话少说,两位相公回京,得到了百官郊迎,隆重到了极点。
  赵曙再次下旨,王宁安晋位燕王,加太师、中书令衔,昭文馆大学士,总揽朝政……这一串任命,可把很多人吓坏了。
  从二字王变成一字王不说,还成为真正的宰相,执掌大权,哪怕开国的丞相赵普都没有这个威风。
  王宁安当然上书恳辞,可赵曙执意不从,而且赵曙也讲了,之前封王宁安为西凉王,是奖励他开疆拓土之功,如今西夏已灭,变法成效斐然,大宋天威赫赫,王宁安居功厥伟,这一次的封赏,实至名归,不需要推辞。
  就在别人还迷糊的时候,文彦博主动上书,他盛赞王宁安的作为,堪称人臣的表率,古今第一贤相,教导圣人,开启圣聪,刷新朝政,铲除弊端,功勋之大,亘古未有,如果朝廷赏罚不公,只会寒了满朝之士的心。
  老文的作为,简直义气无双,仿佛谁敢说王宁安不够格,他都能跳出来直接拼命!
  “老陈啊,你能告诉我,文宽夫这么干,到底想什么不?”
  陈顺之笑道:“还不是之前的心思,他是让王爷欠他的人情,以此来挟持王爷,到时候好能顺利上位。”
  王宁安当然能想得到,只是他并不相信文彦博会以为,靠着人情就能约束住他,这玩意一毛钱都不值!
  “王爷,其实未必如此,我猜测文宽夫只是想让你不反对而已,其他的人,他应该能摆平!”
  “我不这么看!”王宁安轻笑了一声,“不说别人,光是拗相公,就不是他能约束的!”
  陈顺之摇了摇头,“王爷,有件事情,我也是刚刚听说。”
  “什么事情?”
  “就在三个月之前,文宽夫曾经给陛下上了一道密奏。”陈顺之探身道:“老文在奏疏里面,向陛下保证,今年河套能多提供200万石粮食,故此,今年1000万石的东南漕粮,就能减少为800万石!”
  陈顺之又道:“此事是文彦博暗中所做,显然,他是想利用东南缺粮,示恩王爷!”
  “哼!他小瞧了我!”王宁安怒道:“不管他怎么折腾,我都不会感激他的!”
  “可是王介甫会!”
  陈顺之一句话,点醒了王宁安。
  “原来如此!”
  王宁安气得一拍大腿,“奶奶的,偏偏拗相公丢了粮食,老文这时候雪中送炭,拗相公不中招也不行了!”
  陈顺之点头,“王爷,要说起来,布局手段,文宽夫是丝毫不比王爷弱啊!”
  “你那是高抬我了,论起手段,我哪里比得上文彦博!”王宁安说的倒是实话,他要没有千年的见识,早就被文彦博秒得渣都不剩了!
  “必须压制住这个老货,不能让他再兴风作浪下去了!”王宁安背着手,来回踱步,走了差不多一刻钟,他突然放声大笑,“老陈啊,我们不妨就用文彦博的招数来对付文彦博,你看如何?”
  “王爷的意思?”
  “我给他请功,也封文宽夫一个王爷!”王宁安笑得跟狐狸附体似的。


第958章 三位新相
  给老文弄个王爷当当?
  陈顺之稍微想想,立刻明白过来……这一手真是妙不可言啊!
  首先,王宁安被封为燕王,别说是外姓,就算是大宋的宗亲,活着时候也没几个能当上亲王的,而一个外姓做到了,位极人臣,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自古高处不胜寒,哪怕王宁安再强,也需要有人分担火力,推文彦博封王,正是缓解压力的妙策。
  其次文彦博成了王爷,他可就没法图谋首相的位置了。
  王宁安能以外藩出任首相,那是先帝托孤,而且又是帝师,有看护教育天子的职责,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宁安才只干五年,不谋求更长的任期,也是等天子成年了,就立刻退位避嫌。
  王宁安尚且如此,文彦博有什么本事例外?
  捧杀,红果果的捧杀!
  你文彦博不是努力积攒功劳,努力刷存在,满世界示恩……那好,老子挡不住你,就给你高高捧起来,赏你个空头儿王爷,让你老自己乐去吧!
  能想出这么一个损招,王宁安的坏也不是憋了一天两天,你文彦博处心积虑,我能放过你吗!
  陈顺之抚掌大笑,“王爷,看起来是属下错了,原来王爷用起阴谋,也是驾轻就熟,进退如意啊!果然厉害!”
  王宁安笑了笑,“还是别夸我了,要是没有你帮着参谋,我还真可能被文宽夫算计了……这个老货,太难缠了……算了,不说他了,还是说说正事吧!”
  眼下最大的正事只有两件,第一就是杀了几百号官员,要立刻把缺口补上,而且还要让官僚机器重新运转起来,要让官吏们敢于做事情。
  其次就是给东南的事情扫尾……虽然帮源洞打下来了,但是在歙县和饶州一带,还有许多摩尼教的人,另外在鄱阳湖,还有水贼,需要清剿……除此之外,王宁安从东南回京,缺少了压力之后,东南的世家地主,还残存的力量,伺机反扑,分田之后,并不安稳,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