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钞,填补亏空,此前提到出售铁路股票的事宜,很不妥当,他愿意收回。
  就在皆大欢喜的时候,突然文彦博站了起来,阴沉着脸,巡视一圈,而后怒道:“老夫反对!”


第972章 我就是不想还钱
  文彦博最初的心情还算不错,只等着王宁安门下内战,他好坐收渔人之利,可突然司马光去造访王府,听人说出来的时候,这位容光焕发,老文还琢磨着,莫非王宁安点头了,他都想准备钱,去弄点铁路股票玩玩了。
  但是万万想不到,事情突然就变了,居然改成了发钞,别人不明白,老文能不懂吗!摆明了是要印纸片子还债,简直岂有此理!
  “王爷,老夫斗胆请教,这发钞提议,你是否支持?”
  王宁安含笑,“我基本持肯定的态度,不过这是政事堂会议,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畅所欲言,全都说出来。”
  “好,让说就行!”
  文彦博挺直了胸膛,咳嗽了两声,清清嗓子。
  “诸位,如果老夫没记错,朝廷的户部虽然每年都有不少黄金白银涌入,但是这些年平均发钞都在2000万贯以上,库存的金银根本无法支持增发的货币……如今还要一下子增加3000万贯,试问,如此滥发,就没有一个约束吗?”
  文彦博怒视着王安石,“王相公,这个札子是你上的,当年汉武帝滥发白鹿皮币,诸葛亮滥发太平百钱,殷鉴不远,难道王相公不清楚吗?你素来以善于理财著称,拿出这等误国害民之法,到底是何居心?”
  还真别说,老文作为大宋第二个异姓王,又是老牌的宰相,发起怒来,不是等闲!
  好在王安石也不是寻常人物,他淡淡一笑,“文相公,滥发货币,的确会祸国殃民,但是这一次却不是滥发,而是增发!”
  “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
  王安石昂然而立,大声说道:“诸公,铁路修建之后,能带动大宋的经济发展,增加无数商机……货币就是商业的血脉,空有商机,没有货币,如何能繁荣经济?如何能让老百姓受益?此时增发货币,正好增加通货,何来误国害民之说?”
  “胡说八道!”
  老文急了,“王相公,历来货币发放,都是以金属储备为基础,以往发行铜钱如此,后来推行金元改革,也是如此。我大宋府库空虚,没有那么多的金银,你们却偏要印制那么多的货币,试问,这些货币有担保吗?如果向朝廷挤兑,朝廷拿得出金银吗?而且没有了担保之后,货币不过是一张纸,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如果你们如此做了,谁又能监督得了?”
  文彦博几乎咆哮起来了,“燕王,王相公,还有支持这个方略的诸公,你们想过没有?朝廷出了亏空,理当正道直行,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两途,哪有靠着印钱补亏空的……这算什么?这不就是朝廷带着头耍无赖吗?”
  轰!
  老文连珠炮似的话语,震撼了全场,就连章惇都瞪圆了眼珠子,傻愣愣看着文相公,奶奶的,老货肚子里有东西啊!
  敢情他能屹立不摇,靠的不光是脸皮,这一番道理说出来,那是掷地有声!
  的确,怎么看,用印钞填亏空,都有点不合情理,只是在这时候,章惇可不会跳出来帮文彦博说话,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觑,一起默不作声!
  啪!
  文彦博气得一拍桌子,怒吼道:“燕王殿下,你主持政事堂以来,处处以爱民自居,如今居然用出此等残民之法,你的良心不会不安吗?”
  王宁安被问得雅然一笑,你文宽夫什么时候讲究过良心了?不过老货如此愤怒,王宁安也猜得到原因。
  增发钞票这事的确很值得商榷,尤其是控制不当,胡乱发钞,就会像前后空一格的某公,发了金圆券十个月之后,两万倍通膨,直接被老百姓推着小车,送到了东海某仙岛养老去了……足见滥发钞票的恐怖。
  但是,适度增发钞票,还是利大于弊的!
  “文相公,你既然问到了,那就不妨敞开了谈一谈。”
  “好,老夫正想领教王爷的高见!”文彦博气鼓鼓坐在椅子上,一张老脸,比驴还长!
  王宁安不疾不徐,“刚刚文相公提到,说货币要以金银为依据……看起来有道理,但仔细推究,却未必合适。”
  “以我大宋为例,金银铜矿的产量都不高,前些年,从西域,从交趾,大理等地,开发矿产,填补国用,也的确缓解了钱荒……可问题是,铁路建成之后,商业需求,百倍增加,以当下的货币发行量,以及海外金银的供应量,能不能解决缺口,大家伙不妨议一议?”
  王宁安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在六艺上课的感觉,而且恰巧下面的人当中,除了文彦博等人,其余都是他的弟子。
  大家伙仔细思量之后,全都摇头了。
  不得不说,大宋实在是太大了,就以明朝来说,靠着吸收美洲白银,积累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结果不但没有催生出工业化,反而弄得流民四起,天下大乱……王宁安估算过,就算立刻拿下美洲,每年提供100万两白银,依旧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说,大宋想要迈进工业化的门槛,就必须放弃金属本位,推行信用本位,说白了,就是朝廷根据实际需要,印刷货币!
  “方才文相公还举了汉武帝,和诸葛武侯的例子,的确,他们都造成了货币滥发贬值,物价上涨,损害民生经济……但是大家伙换个思路,假如当时的汉朝和西蜀,生产的货物上去了,市面上的东西多了,还会不会造成物价上涨?我想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货币和实物之间,是相对关系,我大宋通过铁路,通过使用蒸汽机,生产的商品数量几十倍,几百倍增加,如果不增发货币,消耗这些商品,结果会是如何?”
  这一次韩宗武主动接过了话。
  “王爷明鉴,物价上涨,固然不好,可物价下跌,则更加可怕……货币不足,市场交易完成不了,商人无法获利,自然就会停止生产,到时候,百业萧条,老百姓纷纷失业,动荡不安,情况会更加糟糕……所以此时适度增发货币,是很合适的。”
  王宁安的这番话,似乎从理论上说清楚了,增发货币的必要,在他的学生当中,多数人都是持支持态度,即便像范纯仁这种实诚人,也能勉强接受。
  当然抛开学理,一句话,老子就是准备用纸片子还账,就是想当无赖,你能怎样?
  咱们的文相公,那是怒火中烧,他哼了一声,“王爷,你说了大半天,依旧没有回答老夫,如果滥发货币又会如何?谁知道市面上需要多少,谁知道你们会不会滥发?现在铁路的亏空那么大,要用钱的地方那么多……如果开了这个口子,谁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钱,朝廷岂不是要威信荡然无存了?”
  他抱拳拱手,轻笑了两声,“总而言之,老夫是绝对反对,老夫也会向陛下上书,陈述此事,不管结果如何,老夫都能坐视朝廷法度崩坏,肆意胡来!”
  说完之后,文彦博居然起身,径直离开,连谈都不想谈了。
  老文离开,包括王安石在内,都有些迟疑,这个老货是不是吃错药了,往日的油滑善变都跑到哪里去了,怎么铁了心要和王宁安作对?这还是文彦博吗?
  大家一脑门问号,倒是王宁安他看的清楚,老文敢肆无忌惮,还是自己给了他胆子,正是因为现在顶着异姓王的光环,没谁敢把他怎么样,尤其是他打着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借口,更加肆无忌惮!
  再有,增发货币,的确会惹来一大群人的愤怒……这些人当中,不乏王宁安昔日的部下,也不乏很有实力的豪商巨贾,老文是看准了,有这些人支持,他没什么好怕的,反正老子也进不去政事堂了,这就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他奶奶的,还怪自己了!
  王宁安无奈摇头,“文相公反对此议,那你们呢,还有没有类似的看法?”
  连着问了两遍,贾章满脸为难,开口了,“王爷,我是支持增发的,可似乎也应该有所节制,否则会酿成大祸……文相公的见解未必是错的……”他的话犹犹豫豫,吞吞吞吞,生怕被划到文彦博一伙,但是又不全然认同,显得很滑稽。
  王宁安含笑点头,“此议的确有些大,再给大家伙三天的时间,好好权衡。”
  这一次的会议就这样结束了,贾章满肚子迟疑,回到了家中,发现老爹贾昌朝正在大堂上坐着,一脸的阴沉。
  “怎么?文宽夫大闹政事堂来的?”
  贾章一惊,连忙道:“爹,您老怎么知道的?”
  “哼,这朝中的大小事,我敢不知道吗?老虎吃了人还能打个盹儿,这种关头,你爹敢打盹儿吗?一步走过,咱们可就要万劫不复啊!”
  贾章咧着嘴苦笑,“爹,我看不至于这么严重吧?”
  贾昌朝哼了一声,“还不严重啊?你难道不明白,王宁安为什么要增发货币?”
  “这个……他也是被逼的,朝廷的亏空太大!”
  “错,补亏空有无数办法,他何必一定要增发钞票?”
  “那老爹以为,王宁安是打算……”
  贾昌朝深吸口气,意味深长道:“老夫前些日子读王宁安早年的文章,他提到,货币和朝廷的政令一样,都是一种权力,他还是要夺权啊!”
  ……


第973章 金融改革
  贾章倒是没有他爹想的那么多,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贾家购买了一大堆的铁路债券,如果朝廷随便发钱,肯定会影响他们的收益……而且往大了说,如果朝廷不断加印货币,不等于一直空手套白狼吗?另外,这些年,靠着工商金融的发展,有一群人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财富,在两京,包括河北等地,身价千万的豪商所在多有……他们和原来的士绅不同,这帮人不再圈占农田,而是把资金留在银行,或者投资城市的商业区和房产。朝廷发行的货币多了,难免稀释他们的财富,偏偏这一群人,原来都是王宁安的支持者。
  这也是贾章想不通的地方,燕王殿下的脑子是不是有毛病,你去收拾东南的世家,我们拍手称快,可反过头,又向自己人下手,那就殊不可解了!
  “唉,此事为父也想不通,或许王宁安和寻常人真的不一样,他是把朝廷放在了最前面吧!”
  “朝廷?”贾章摇头,“朝廷无非就是那几座宫殿,那几个衙门……王宁安他只是圣人的师父,他还有亲儿子呢,还有一大家子人,不至于那么糊涂吧?”
  贾章还要说下去,贾昌朝突然摆了摆手,告诫道:“你听着,此时的王宁安,绝对不能招惹,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做,你只要管好刑部的事情就是了……尤其记住一条!”贾昌朝面色格外严峻,一字一顿,“千万不要和文彦博走得太近,不要把咱们家卷进去!”
  贾章惊得脸上变颜变色,沉默了一会儿,用力点头,“请父亲放心,我不会跟着文彦博犯傻的!”
  贾昌朝沉吟了半晌,无力地摆手,“你去吧,为父真的老了,也不知道还能庇护咱们家多久了,你可要撑起门户啊!”
  贾章更加惶恐,他连连点头,才退了出去……
  三天之后,王宁安再度召集政事堂会议,这一次很有趣,不只是六部的尚书,包括侍郎,大理寺,皇家银行,审计司,甚至枢密院和参谋部,全都来人了,好几十号官员,几乎一水的紫色官服,大宋的高层都在这里了。
  “前些日子,就增发货币一事,明发各部有司衙门,让大家共同商讨,拿出意见……政事堂经过讨论,认为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增发3000万贯货币,同时还要调整货币发行办法。”
  王宁安声音提高,“货币发行权完全交给皇家银行,而皇家银行接受政事堂和户部的委托,根据实际情况,发行货币,其余各银行,钱庄,票号,不得经营金银业务,所储存金银,一律兑换成皇家银行票券,务求实现金融统一。”
  王宁安说完,场上所有人都震惊了,这一手可比单纯的增发货币厉害多了……紧挨着王宁安的文彦博,老脸已经变成了猪肝色。
  姓王的,你实在是太过分了!
  得寸进尺,你把我文彦博当成了空气吗?
  文相公怒火中烧,就要站起反驳。
  王宁安仿佛猜到了文彦博的心思,微微一笑,“此事的确关系重大,我已经做好了一份说明,大家伙可以立刻阅读……有什么看法,你们也可以讨论……咱们休会1个时辰,等一个时辰之后,按照人数,投票决定,是否要推行。”
  说完,王宁安起身,径直去了后面。
  他刚走,王安石也站起身,“增发货币之议,是老夫主张的,这个主张自然不会改变……诸公可以畅所欲言。”他也跟着走了,紧接着参谋部和枢密院的几位,也都退了,反正他们只负责军务,别的事情和他们无关。
  等到该走的都走了,剩下的人里面,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王宁安的学生,还有三分之一,是亲近六艺一系的官员,至于剩下的,包括一些中立派,还有一些文彦博的人马……这也就是当前朝堂势力的格局。
  文彦博是真正感觉到了势单力孤,以章惇和吕惠卿等人为代表的王门弟子,全都力挺此法,章惇就大声说道:“货币乃是天下公器,只能由朝廷负责……过去因为以金银作为本位,只要足额,各个银行都可以发行,造成金融混乱,交易不便,必须纠正……”
  他谈了很多,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奔着文彦博去的,要知道,除了皇家银行之后,最大的就是老文支持的西京银行,而且这一次调整,西京银行也是损失最大的那一个,老文能平和才怪呢!
  可是让他留在这里,和一群小辈争论,文彦博也觉得脸上无光。
  他干脆起身,直冲后面,找到了王宁安他们休息的值房。
  “王爷,你难道不觉得自己太过分了吗?”文彦博切齿道:“你不但增发货币,还要用纸片子,去抢夺别人的金银,如此行径,只怕和山上的土匪,没有什么差别!”
  面对老文的质问,王安石就想和他辩论,王宁安一摆手。
  “宽夫兄,你先坐下。”
  王宁安拉着文彦博坐下,突然之间,脸色一变。
  “宽夫兄,还真说对了,我就是流氓,就是强盗土匪!可我做的心安理得!经济发展,商业兴旺,这是谁都看得见的……可问题是这个发展背后,老百姓能拿到的东西还是太少了……而且朝廷现在的税赋,并不是很重,以我大宋为例,每年岁入刚刚超过5亿贯,而我大宋最富的50个人,他们的财产加起来,应该远远多于朝廷的岁入!”
  王宁安厉声道:“显然,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聪明的,能干的,有权力的,都走在了前面,远远甩开了普通的百姓……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下去,朝廷就不得不向富豪妥协,失去了中立的地位,再也没法替百姓做事,替大多数人伸张正义,朝廷就会变成富人的朝廷。所以……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稀释富翁的财力,让朝廷拥有更多的财富分配权,去推动基础建设,去办教育,让大多数人老百姓能跟得上来!”
  王宁安一番话,把这一次行动的深远用心,讲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
  “宽夫兄,你觉得自己在西京银行有很大的利益,损失很多,实话告诉你,早在我出任首相的时候,有关皇家银行的部分,我就彻底交割清楚了,陛下继位之后,也把皇家银行的股份交了出来,这一次改组,皇家银行虽然还有皇家两个字,但却是正儿八经的朝廷衙门,和普通的银行一点也不同,里面没有了任何私人股份!皇家银行,只服务大宋朝廷!”
  文彦博傻眼了,王安石抚掌赞道:“王爷公正无私,一心谋国,当真是令人敬佩……文相公,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说的?”
  还能说什么?
  文彦博怒火中烧,也没有半点用处。
  一个时辰之后,再度开会,王宁安主持投票,一共63位官员,共计拿到了47票,超过三分之二,此议顺利通过。
  王宁安道:“诸公,以后凡是重要政务,均有公议决定,通过之后,视为政事堂和各部共同的意思,没有通过之前,可以畅所欲言,等到通过之后,哪怕不赞同的官员,也请你们执行朝廷的决议,如果有扯后腿,暗中下绊子的,严惩不贷!”
  王宁安说完之后,就带着结果,直接进宫,去面见赵曙了。
  所有参与的臣子,陆续回去。
  大家伙交头接耳,不停议论。
  金融改革的事情,虽然牵连很大,但是说句实话,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关系,而真正重要的是这种公议的模式。
  如果以后军国大事都能允许大家讨论,然后一起表决,无形之中,就加大了百官的权力。
  尤其是王宁安最后的几句话,更是让官员们为之一振!
  这些决策都会作为百官的共同意见,份量可完全不同,以往皇帝还能借助朝臣的矛盾,离间分化百官,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只怕往后的机会就不多了……
  王宁安带着百官共同的廷议结果,上奏赵曙,毫无阻力,立刻推行……整个金融系统,都面临着彻底的清理,最生气的莫过于文彦博了。
  “他王宁安嘴上说的好听,他把皇家银行都交接清楚了……可你小子暗中还藏了多少势力?老夫别的没有,就剩下一个西京银行,你都不给老夫留着,老夫和你不共戴天!”
  听着老爹叫骂,文及甫抠了抠耳朵,无奈道:“爹,你都骂了多久了?光靠着骂人没用啊,你奈何不了王宁安的!”
  文彦博也气得肚子疼,“我要是有办法,还会在这里骂人吗?现在王宁安大权独揽,连他的学生都成精了,偏偏贾子明这些人又装死不出头,你爹一个人,能斗得过他吗?”
  文及甫眼睛眨了眨,突然道:“爹,要斗王宁安,不能光靠着人多势众,要讲究策略。”
  “什么策略,你小子有策略吗?”
  “爹,你也不能小瞧孩儿啊,虽然我在铜价之战,败给了王宁安,可这么多年,孩儿总结了不少教训……王宁安这一次增发货币,多出来的钱要往哪里去?我猜,除了修铁路,还利息之外,还有就是粮食!”
  “粮食?”
  “没错……爹,咱们握着大粮仓呢!如果真的把粮价拉起来,那个收获,足以弥补损失了!”


第974章 阳谋对阳谋
  听到儿子的建议,文彦博下意识摇头。
  “你是不是还打算和王宁安打经济战?”文彦博想起之前的恐怖记忆,连连摇头,“我告诉你啊,那时候是王宁安没成气候,而且还有个汝南王府在前面挡着,放在现在,你还敢折腾,信不信咱爷俩一块去菜市口!”
  文及甫连连摇头,贼兮兮笑道:“都这么多年了,王宁安有多少道行,孩儿心里清楚,这时候跟他硬碰硬,那不是找死吗?”
  “不硬碰硬,怎么抬粮价?”文彦博懵了,他虽然脑筋灵活,才智卓绝,但是在一些琐碎的操作上面,还是不如常年浸淫的文及甫。
  “爹王宁安加印货币,说穿了,是要从大家伙手里扣钱,去填补亏空……但是咱们也不是吃素的,肯定有应对之道!”
  “如何应对?”
  “自然是买不会贬值的东西!”
  文彦博吸口气,似有所得,不耐烦道:“别卖关子了,赶快实话实说!”
  “遵命!”
  文及甫得意道:“什么东西能保值?以往就是土地,现在落实了均田令,田地买不到,还能保值的就剩下粮食啊,还有城里的房产和地产,孩儿敢说,接下来这些东西一定会热起来的!”
  文彦博想了想,点头道:“你说的有理,可这都是情理之中,如何能伤到王宁安?”
  “爹,正常上涨当然不会太严重,可要是几个月内,几倍那么暴涨,到时候民怨滔天,最后骂声都会落在王宁安的身上,他根本跑不掉!”
  文彦博终于高兴起来!
  “行啊,你小子的办法好!”
  老文在地上走了几圈,越想越高兴,接下来的大半年,正好是王宁安要辞去首相,交权给下一任的日子……如果这时候王宁安的政策出了一堆纰漏,不满声音四起,他也就没法如愿布局,搞不好,俺文宽夫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文彦博兴奋起来,但是千万别得意忘形,王宁安可不是吃素的!
  “办法虽好,可我们必须谨慎小心,不能再留下任何的把柄,否则以王宁安的狠辣,咱们爷俩还是难逃一死!”
  文及甫眼珠转了转,凑到老爹耳边,嘀咕了几句。文彦博终于露出了喜色,“行,以前是为父小瞧你了,你小子有两下子!”
  转过天,文彦博就向朝廷上书。
  他针对增发钞票的后果,长篇大论,谈了非常多……比如市面上货币泛滥,物价上涨,百姓生活艰难,粮价和房价都会上涨,加深民怨等等……
  在最后,文彦博也说,如果朝廷执意要增发货币,必须注意产生的后果,不能蛮干,否则会累及社稷安危。
  这是一篇很用心的奏疏,处处透着忧患意识,让人不能不信服……唯一让人们怀疑的是这篇东西,居然出自文相公之手,也不知道是烧香拜佛做了菩萨,还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