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爷,够意思!”
  陈顺之又好奇道:“王爷,从文宽夫那里榨出来多少钱?有多少现金能动用?”
  王宁安去云州办案子,并没有把陈顺之带在身边……作为他的心腹谋士,陈顺之已经不再是处理文书,出出主意那么简单!
  他陈顺之的手下,有好一批人,比如苏轼、王旁、晏几道、欧阳发、范纯礼,他们都是陈顺之的手下,另外还包括贾宪,许阳,吴世诚,甚至连苏老泉都在名单之上。
  有人要问了,弄了这么一大堆人,究竟要干什么啊?
  很简单,就是进行各个行业的研究。
  尤其是一项政策,在庙堂之上,设计是这样,可落实下去,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必须及时反馈,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这也是王宁安给所有人的要求,一定要务实,不要受各种想法的左右,也不要替任何特定团体说话,他们的研究,必须真实可信,能够指导朝廷的国策。
  陈顺之已经从传统的幕僚,变成智库的领导。
  他真正负责这件事之后,发现民间和朝廷,的确是不一样的。
  比如就拿这一次查封西京银行来说。
  朝廷关心被贪墨的财产去向,一定要追回,还有人注意王宁安退下去之后,朝局会如何演变,几个重要的大员,起落如何,未来的权力要怎么划分……
  “王爷,我说句不好听的,其实老百姓没有把上面人的死活看在眼里,毕竟离他们太远了!”
  “可上面人的变动,确实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王宁安低声道。
  陈顺之笑着点头,“王爷高见,只是百姓还闹不清楚谁是谁非,比如这一次,民间骂王爷的声音就不少……”
  此话出口,王宁安的眉峰微微一动,又迅速恢复正常,他没有说话,陈顺之却明白,这是让自己继续说下去……“王爷,不得不说,这些年来,银行确实深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我大宋的子民勤劳简朴,能积攒啊!”
  陈顺之可没有说谎,国人存钱的本事,还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刚刚富起来的一群人,他们赚了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一颗咸鸭蛋能分成五天吃,剩下来的钱,都存到了银行生利息。
  眼下的大宋,不但有非常多困苦的工人,还有一些富起来的小作坊主,小商人,小房产者,教师,技工,会计等等……这些人没什么投资渠道,钱多数存在银行。
  查封西京银行,限制兑换,直接冲击的就是他们,自然怨声载道,满腹牢骚,要不是朝廷刚刚打败了契丹,威望如日中天,这帮人都能跑到衙门去讨说法,即便现在,也有许多报纸卯足了劲头儿,指责朝廷胡来,破坏金融秩序。
  你想跟他们讲道理,做不到!
  因为那些编辑,记着,撰稿人……他们也都有不少的存款,也都受了影响。
  作为大宋第二大银行,西京银行遍及南北,绝对是个庞然大物,牵连的储户太多了。
  “朝廷能封了西京银行,能追查流失的财富,但是朝廷没办法立刻恢复人心,老百姓还是会怕的。”
  陈顺之忧心忡忡道:“我已经听说,很多百姓,包括一些富人,他们宁愿把钱存在自己的家里,也不愿意存进银行,即便是存进去,也要提出来,不只是西京银行,其他的银行,钱庄,票号,都受到了冲击,情况很不乐观!”
  事情从来没有那么简单的,做了,就要承担后果……会产生恐慌,影响金融安全,动摇信心,这些王宁安都清楚,但是他不能退宿!
  假如他因为忌惮后果,就放过了西京银行,让这个案子不了了之,隐藏在后面的金融集团,就会窥见朝廷的衰弱,他们会肆无忌惮,把大宋朝廷,都变成他们谋利的工具……王宁安是万万不会自己努力出来的成果被别人窃取。
  没有法子,他必须动西京银行,必须彻查。
  同样的,打击金融产生的可怕后果,他也要承担,不能逃避。
  “老陈,你直接说,现在有多大的窟窿?”
  “是!”陈顺之道:“眼下大江南北,各个城市,百姓抽出的存款,大约有8000万银元,存入的款项减少了3000万!”
  “啊!”
  王宁安也倒吸口气,揉了揉太阳穴,“貌似不少啊!”
  “嗯,王爷,现在的情况是各个银行银根吃紧,他们必须收缩贷款,而收缩贷款,第一个影响的就是各个工程,还有一大批的工厂……根据我们的估算,在未来半年之内,大宋光是倒下的厂子就会超过一万家,直接造成80万人失去工作!”
  陈顺之的估计,还是保守了,王宁安这一次坚持查封西京银行,把韩家给抄了,韩维赐死,韩绛也没有逃掉……韩家当初可是第一大世家,虽然被发配西夏,但是他们暗中还有一大笔钱。
  这笔钱是由文彦博代为处理,老文把钱都扔在了京城的地产上面,而这一次他们从云州捞到了一笔肥的。
  老文就把钱都留给了韩家,从韩家手里买走了所有京城地产的股份,老文赚得很大,只可惜,被王宁安黑吃黑,都给拿走了。
  其实除了韩家,还有许多有钱的商人,他们盘根错节,一起发财……本来大家都琢磨着在云州跑马圈地,投资捞钱。
  结果落了一个白忙活儿,很多人投资买了田产,还被王宁安给查抄没收了,损失惨重。
  这帮人能甘心吗?他们手里控制着许多的工厂作坊,我们没法说抗衡朝廷,但折腾自己总行吧!
  我们关门歇业,工厂停工,造成工人失业,给朝廷上眼药。
  玩金融的人,就没有几个善茬子!
  尤其是他们分散,隐蔽,朝廷根本没法查。
  一旦发狠,还真是让人头疼。
  “这些还是小事情,最要紧的就是百姓对银行的信心受到了冲击,严重动摇,银行吸收不到存款,也就没法往外贷款,那些作坊工厂,要采购原料,要购买机器设备,全都靠着贷款,贷不到钱,就难以维持,工厂关门,周围的餐馆,客栈,茶摊,戏园子……全都要受到拖累,失业人口,或许会超过300万!”
  一言以蔽之,这就是所谓的寒蝉效应!
  多年以来,高歌猛进,快速发展的工商金融,遭到了冷水浇头,不但前进的势头受阻,更可怕的后果也产生了。
  “老陈,有办法快速恢复百姓的信心吗?比如朝廷注资?”王宁安试探道:“这一次我从文宽夫那里,弄来了5000万贯,你看看够不够用?”
  天啊!
  陈顺之也吓了一跳,他知道文宽夫堪称富可敌国,但是没有想到,老家伙居然富到了如此地步,真是浑身上下都是油水,十足的油库啊!
  他很振奋,终于看到了希望,“钱投下去,肯定能稳定市场,起到作用。但是这一次朝廷大局查抄银行账户,百姓都会觉得他们放在银行的钱不安全,要想让百姓恢复信心,最好的办法,还是立规矩,制定严格的法令……可即便如此,没有一年两年,也休想恢复元气。”
  王宁安气得狠狠一锤桌子!
  “早知如此,我就该继续多敲诈一点,把文宽夫手里的钱都给榨干了,一个铜子也不给他留!”
  正在王宁安发怒的时候,刑部送来了消息,说是薛向清醒了!
  前面提到过,薛向是因为用了酒水洗伤口而发疯的,他吸收的毒素远不如王雱多……老文能找到解药,王宁安也能找到,经过了治疗,薛向居然奇迹般清醒过来。
  虽然看起来还是有些恍惚,但至少能招供了。
  王宁安大喜,他立刻直奔刑部大牢……这一次有了薛向的口供,文宽夫,你可跑不了!


第1035章 文相公的最后底牌
  这是一个不大的茶馆,兼卖烂肉面,火烧,蒸饺一类的吃食,因为真材实料,味道鲜美,广受好评。
  每到早上,天还不亮,就能看到门口蹲着一大排的工人,他们捧着大碗,吸溜吸溜吃面……不管冬夏,来吃面的时候,还没睡醒,等一碗面条吃下去,脑门见汗,整个人都精神了,这才斗志昂扬,前去上工。
  稍微文雅一些的人,都是在工人吃过之后,他们才姗姗来迟,要一壶茶,点两个火烧,一笼蒸饺,就着小咸菜,慢条斯理吃着,不紧不慢的,那个范儿十足的优雅。
  苏轼这些日子,有一半的时候,在乡下跑,还有一半的时间,就在县城整理东西,观察市面……这个茶馆是他每天必来的地方。
  “来一壶茶,5笼蒸饺!”这个吃货什么时候都是好胃口,掌柜认识他,陪笑道:“客爷,又去乡下了吧?”
  苏轼点头,掌柜推荐道:“巧了,刚刚进了一些峨眉毛峰和普洱,客爷要不要尝尝?”
  苏轼好奇,“掌柜的,你这不是光有花茶和龙井吗?什么时候添了新茶了?给我来壶毛峰,正好是家乡的茶叶,好些年不喝了。”
  掌柜乐颠颠答应,赶快去泡茶,亲自送到了苏轼的面前。
  大苏喝了一口,挺地道的,他就好奇问道:“掌柜的,生意越来越好了?要增加花样了?”
  一说这话,掌柜的脸就苦起来,他连连摇头。
  “客爷,我跟你说吧,日子不好过哩?”
  “哦?怎么讲?”
  掌柜的毫不客气,大吐苦水,挨着不远的纺织厂三天前黄了,关门的时候,还有工人去闹,后来衙门来了人,把工人都给劝走了……纺织厂刚关门,早上的客人就少了九成。
  掌柜的哀叹,他这里靠着物美价廉,卖的就是个数量。
  没了最大的客源,他只能想办法多卖给有钱的客人,多赚一点。
  可要吸引有钱人谈何容易,光是增加茶叶的种类还不行,茶馆也要重新装修,变得文雅上档次,还要多请几个伶俐的伙计,最好能请几个年轻心细的姑娘。
  但是装修请人,都要花钱,而且还前途未卜,掌柜的愁眉苦脸,也就不足为奇了。
  “客爷,我知道你是写文章的,能说得上话,你说一句,顶得上我们说一千句,一万句,这日子真不好过,帮帮忙吧!”
  掌柜的老脸通红,他不是个轻易开口求人的,但是没有办法,非如此不可!
  苏轼倒是很乐于助人。
  “我可以帮忙,只是我还不明白,那个纺织厂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就维持不下去了?”
  他这么一问,掌柜的更加哀叹。
  纺织厂原来是不错,东家年初拿出了3万元,采购新设备,还要大干一场,本来银行已经答应了借款,可就在一个月之前,突然停止借款。
  东家没有办法,只能四处借钱,想着先把设备弄回来,等产量上去了,自然有办法还钱,可他的设备刚刚到,原来的几个客户因为资金紧张,也纷纷取消了订单。
  布匹卖不出去,所有的债主上门催要,不黄又能如何?
  苏轼仔细听着,掌柜的絮絮叨叨,讲了很多,纺织厂的东家是个好人,前两年生意好的时候,过年还给工人多发一个月的薪水。
  周围的商人,没有谁能比得上,结果说倒就倒了……“也幸亏他为人不错,哪怕欠了薪水,工人也愿意先回家,要是人性差的,好几百人,直接冲进去,放一把大火,真的什么都完了!”
  苏轼好奇,“怎么,有人放火?”
  “那怎么没有?就在十天前,城东的木材行,还有城南的五谷粮店,都给烧了……闹事的工人都被抓起来了,衙门要审这个案子,还有很多人不服气,都说欠了工钱不还,黑了良心,烧了也是活该……”
  苏轼头皮发麻了,很显然,查抄西京银行,金融动荡的后果已经波及到了小小的县城!
  “掌柜的,现在工人情况怎么样?会不会出乱子?比如……造反?”
  “啊!”掌柜的吓得惊呼了一声,他向四周看了看,也没有客人进来,他压低了声音,苦笑道:“客爷你是知道的,老百姓都是最老实的,只要有口饭吃,就不至于造反,这些工人虽然愤愤不平,但家里多数都有田产,饿不死的,可就是苦了那些原来的城里人,他们没地不说,还没了养家糊口的活儿……现在总算是知道了,敢情城里人还不如庄稼汉呢!”
  ……
  光是听掌柜的讲述,大苏还是觉得不过瘾,他四处转了转,还真别说,县城萧条冷落了许多,路上全是神色匆匆的人群。
  最热闹的就要数当铺,现在是夏天,很多妇人捧着皮袄大衣,过了典当,换些钱过日子……谁也不知道这场危机会持续多久,只能祈祷老天开眼。
  看到这些,又联想到乡下有大批青年工人回去,苏轼不由得感叹。
  还是姐夫有先见之明啊!
  假如没有均田令,成千上万的工人无处可去,兜里没钱,腹内无粮,头上没瓦,身上无衣……不揭竿而起就怪了!
  越是繁华,就越是脆弱。
  当出现了风波之后,救命的居然是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从五年前开始,陆续有人从海外带回来许多新鲜的作物,其中就有马铃薯、红薯、玉米、花生、烟草等等。
  在王宁安任首相之前,他就组织了几次航海考察,终于顺利发现了大洋洲,也顺利找到了位于美洲的印加帝国。
  此时的印加帝国还很弱小,只有围绕着库斯科的一小部分土地,整个大陆,还遍布着许许多多的国度,可谓是诸侯林立。
  面对众多的土著,来自大宋的航海家并没有举起屠刀,而是拿出了精美的丝绸,瓷器,还送给了印加国王镜子,铜币,刀剑等等产品。
  大宋船队的出现,深刻震撼了尙处于半蛮荒状态的大陆,他们发现远方的客人和自己的样貌很相似,语言甚至有些相通的地方。
  而大宋的学者也惊讶发现,这些土著保留了太多汉家先民的习俗,他们的雕刻,文字,都颇有古风。
  在交流之中,印加人提到,在数千年前,老祖宗乘坐着船只,漂洋过海,来到了陌生的大陆,生息繁衍。
  大宋学者兴高采烈,他们一致认为,史书上曾经记载,在商朝灭亡之后,曾经有商朝遗民,离开了中原沃土,前往海外避祸。大家还以为那只是传说而已,但是发现了新大陆之后,他们越发认为,这些传说可能是真的。
  大宋的船队,邀请土著代表,重返故土,参观大宋的繁荣昌盛……大约从治平2年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大宋学者,飘扬出海,去追寻商朝遗民的踪迹,也有越来越多的土著,来到大宋,他们很快就被大宋的繁华富足吸引,并且决定在大宋安居乐业,不管是真是假,他们很乐于认祖归宗……这些土著被称作新商人,而发现的大陆,也被成为殷商大陆,还有人将南北美洲和大洋洲,三块土地,当做了传说中的三仙山,吸引更多的人,去寻幽访奇。
  就在交往过程中,新的作物进入了大宋,不需要肥沃的土地,也不需要费力气侍弄,红薯土豆的产量都相当可观。
  从城市回到乡村,很多工人都把自家的院子菜地,种满了高产作物,不管怎么说,有了土地就饿不死,等着吧,日子总会变好的。
  王宁安当初坚持要落实均田令,没想到,在他刚下台就用上了,可以说,没有均田令,这一次西京银行的波折,就会带来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虽然现在也是焦头烂额,但总不用担心老百姓会造反……只是这些还构不成王宁安放过文彦博的理由。
  他发誓要让老文付出代价!
  薛向开口了,他坦承,的确受了王指使,指使他的人就是蔡确,王宁安果断下令,拿下了蔡确,蔡确如实供认,他是奉了王雱的命令,做的各种事情……但是蔡确也承认了,从云州捞钱,是何正臣的主意。
  何正臣何许人?就是当初带头弹劾苏轼的那个家伙……作为一个御史,他怎么可能知道云州的情况,还能想出敛财妙招?
  拷问之下,何正臣坦白了,他本是文相公的人,后来投靠了王安石一系,想要立功,恰巧从文及甫那里得到了苏轼写诗,讽刺朝廷的证据,就告知蔡确,并且上书弹劾……后来文及甫又找到他,把云州的事情,透露给他!
  这么复杂的一个案子,终于彻底弄清楚了,原来从头到尾,都是文宽夫干的,纵横朝堂几十年,文相公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危机!
  “爹,都是孩儿无知,犯了大错,情愿拿这条命顶罪,绝不牵连爹爹!”文及甫边哭边说,伤心欲绝。
  老文难得,没有再打他,“就算你去顶罪,为父也脱不了干系的,这样吧,为父去找王宁安,应该能保住你的命!”
  文及甫擦了擦眼泪,傻愣愣问道:“爹,王宁安能同意吗?您老还有什么底牌?”
  文彦博挤出了一个笑容,他掏出了一份股权文书,按在桌子上,怅然若失道:“嗯,就是这个!”


第1036章 为了活命
  “王爷,现在查抄西京银行的后果陆续出现了,情况很不乐观!”作为首相,苏颂应该独自面对一切,但这一次的难题的确太大了。
  他不得不找上了王宁安,在拜会之前,已经召集了六艺的几个人过去,以新政学会的名义,大家坐下来反应问题,商讨解决办法。
  谈来谈去,司马光提出了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银行体系要怎么定位……这玩意官不官,民不民。
  你说不是衙门吧,管着那么多钱,执行国策,朝廷的手都能伸得进去,要说是衙门吧,银行还要按照商业的模式经营,需要赚钱获利。
  这一次的问题,说到底是责权不清,太多人都能干预银行的运作,从中牟利,严重的官商勾结,大发利市,好处都进入私人口袋,朝廷受伤很重。
  不从根子上下手,这个问题依旧无解。
  司马光说这话,其实是有些心虚的。
  毕竟无限度的抵押借款,背后的真正原因是银行超发货币,这件事情就是他干的,他为什么要这么选择,司马光自己心知肚明。
  被卷进了漩涡,他是侥幸,要是下一次,没准比文宽夫还要惨!
  司马光是怕了,他希望能把银行给管理起来,当然这事情最好让苏颂挑头,省得那帮人埋怨他。
  苏颂当然也知道,金融到了必须整顿的时候,可是该怎么下手,他也很迷茫。
  没法子,只能要求大家一起提建议,同时他又找王宁安请教,看看王爷有什么妙招!
  “我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攻坚战,必须硬着头皮冲上去,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儿!一面要建立法度,严格监管,一面又要执行落实,防止弊端,难度不小!”王宁安思量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厘清股权,明确权责,子容兄,你有什么看法?”
  苏颂道:“从我本心来讲,自然是希望朝廷把银行掌握在手里,但是朝廷现在拿不出那么多钱,而且大宋民间财富很多,不能利用起来,就太遗憾了。可这些钱又是洪水猛兽,稍有不慎,就会反噬,说句实话,我现在真是无可奈何!”
  他说的都是心里话,王宁安沉吟了半晌,“这样,先从皇家银行下手……最初我创立皇家银行,是替皇室理财,要先把这部分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内廷,管理皇家财产……从今往后,皇家银行就专职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管理其他银行,维护货币稳定。”
  也难怪苏颂来找王宁安,他当初成立的,换成别人,谁能说得清楚,和皇家的纠葛,除了王宁安,也没人能处理……现在情况很明显了,皇家银行,就成了大宋的央妈,是所有银行的娘!
  皇家银行由朝廷挑选专门的官吏负责,位同六部尚书!
  接下来,在皇家银行之下,还有一大堆的银行,比如西京银行,河北工商行,江南银行,丝路银行,海东银行等等……这些银行,资本雄厚,有的是地方挑头成立,比如丝路银行,有的是商人集团成立的,比如河北工商行就是以沧州和幽州的实业商人为核心,成立的扶持工商业发展的银行,而江南银行则是以江南纺织商人为核心组成的银行,负责丝绸棉布的生产和外销。
  在差不多十家大型银行之外,还有许许多多钱庄票号,以及具备银行部分功能的店铺商行,比如柜房,当铺,金银店,邸店,甚至还有一些庙宇,诸如大相国寺,灵隐寺一类的,干的都是金融的活儿,但是却未必受到管理。
  这里面还有一个要命的事情。
  “王爷,有些大银行,资本额却不如一些邸店,尤其是大相国寺,在佛印和尚的经营之下,能动用的资金过千万贯,远胜一般的小银行……这个到底该怎么算?”
  “取缔!”王宁安回答很干脆,“所有银行都进行整顿,遍及全国的大型银行,朝廷要占有优势股份,具有绝对支配权力……有了朝廷入股,就等于有了保证,金融恐慌也就能够缓解,不至于不可收拾。”
  苏颂有些迟疑,“王爷,这么干,朝廷管得是不是太多了?我担心会出纰漏。”
  “有纰漏就想办法堵上……如果银行落到私人主导,比如这一次的挤兑,朝廷不接过来,会有什么结果?孰重孰轻?”王宁安严肃道。
  这还用问吗?
  当然是西京银行关门大吉,那些储户的钱也就烟消云散了,没有任何保证……但假如是朝廷作为大股东,大宋江山总不会崩溃吧!
  只要朝廷还在,没有破产,老百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