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4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颂面对这个局面,和政事堂诸公,几次商讨,最后拿出了一套方略。当然,他也请王宁安过目,最后首肯。
  应对危局,苏颂第一条命令,就是重申均田令。
  他要求,禁止土地买卖,稳定人心。
  所有征用土地,必须要采取等量置换的模式,你拿了老百姓一所房子,就要给老百姓一所新的房子。
  拿走了土地,就要给他们安排新的工作,还要提供资金补偿……那种仅仅按照市价购买土地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苏颂认为,土地和一般的商品不同,是老百姓赖以为生的命根子,不能按照寻常商品的买卖看待……他的主张,得到了赵曙的认可,并且下令,要拟定一份法令,将土地永远固定下来,要严防土地随意变更……
  这道旨意下来,大家伙才发觉,原来大宋竟然缺少一个专门的立法衙门。
  刑部负责刑名不错,但是他们是负责案件,不负责立法,政事堂倒是可以发布命令,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拟定复杂的法令,至于翰林院,仅仅起草圣旨而已,显然,这一次的立法,不是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
  到了这时候,大家伙也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次变法,都难以逃脱人亡政息的命运。
  道理很简单,因为历朝历代,只有开国君主定下的规矩,才是法度,才是祖宗成法,不可改变,其他皇帝下的命令,做出的规定,都可能被推翻!
  就拿大宋来说,除了赵大赵二兄弟,其余的皇帝,严格意义上说,都没有立法的权力……当然了,也不是说一切都是死规矩,改不了。
  聪明的文官最善于曲解意思,大钻漏洞,即便好好的祖宗成法,经过了几代人之后,也面目全非了。
  究竟该如何立法,如何制定规矩?
  朝野上下,都陷入了迷茫。
  就在这时候,拗相公王安石,突然上了一道书,他本来早就要离开京城,可是一想到文彦博把他害得那么惨,就一定要看着老文垮台,他才会离开……而且这段日子,不断给王雱喂药,王雱病情好了很多,有时候也清醒过来,只是情绪不稳定,没法上路。
  王安石只能一面照顾儿子,一面思索着未来该怎么走。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哪怕处江湖之远,也不敢旦夕懈怠。
  王安石建议,由朝廷重臣牵头,汇聚英才,听取各方意见,拟定出一份法案,再经过圣人诏准,百官任何公诸于众,如此,就能保证法令的威严。
  赵曙深以为然,环顾四周,有资格领衔立法的,除了老师之外,还有谁啊!
  不出意外,拟定法案的职责就落到了王宁安身上。
  这么大的事情,显然也不是王宁安一个人能完成的,而且时间又这么紧!
  故此,新政学会,应运而生了。
  一直在民间走动的老岳父苏洵都赶回了京城,还有其他一大批知名的官吏学者,云集燕王府。
  甚至病体沉重的醉翁都让人把他抬过来,非要和王宁安见面……“二郎,这么多年了,还记得当初一起讨论庆历新政的事情吗?”
  王宁安连连笑道:“醉翁,我当时少不更事,信口胡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老不会怪罪吧?”
  欧阳修爽朗一笑,“行了,不用灌迷魂汤了,你当初不是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吗?变法要成功,就要广开利益之门,要让老百姓得到好处……这些年下来,这一条你做到了,但还很不均衡,少数人拿得太多,多数人拿得太少,还有一少部分人,不但没拿到,还更加贫穷了!”
  欧阳修的声音越来越高,“二郎,光是开源还不行,还要分配好才行!这一次立法,就是要立规矩,好好分配,凡是立法诸公,都要把良心摆正,要想着天下苍生,要想着大宋江山,山高水长……要对得起百姓重托,哪怕过了几百年,也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
  说到这里,老欧阳挣扎着站起来,虽然看不清楚了,但他还是深深一躬。
  “诸公,拜托了!”


第1039章 复苏的开始
  欧阳修的表态让所有人感动,大家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不只是一个立法而已,更是完全按照大家的想法,去塑造大宋。
  说句不客气的,他们就是像赵大和赵二一样,再给这个国家定规矩。
  多少士人,梦寐以求,就是这一刻!
  当然,这么干是在侵吞皇权,赵曙未必不明白,但即便当年的老祖宗,也要靠着文官帮着制定法度,更何况如今的事务比以前复杂了千万倍。没有足够的专家,是不可能完成的。
  赵曙只能尽量督促,每修好一部分,都要送给他审阅。
  王宁安乐得如此,除了给皇帝之外,还要邀请各界人才,询问他们的意见,把各种想法汇集起来,然后由在京的这些专业人才,草稿拟定。
  前后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宋的土地法总算是完成了。
  这部法令的核心只有一个:耕者有其田!
  千百年来,一轮又一轮的农民起义,不停的兴衰治乱,交替循环,争得就是这五个字!
  无数才智之士,都解决不了,可见是何等的困难!
  好在王宁安花了几年的功夫,已经把均田令大体落实下去,这一次公布土地法,就要把所有的漏洞补齐,从上到下,从南到北,整个大宋境内,所有土地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
  所有农用地必须划出红线,严格控制,超过一定面积征用,就要报请上司衙门核准,100亩以上,就要惊动户部,审核批准,才能执行。
  私自占用,或者买卖农地,都要受到追究,就算是想要出卖土地,也是不可以的。
  在这一条上,就发生了很多争执。
  有些人认为土地虽然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但是有些家庭会遇到困难,必须出售土地,换取金钱,如果朝廷不许买卖,老百姓遇到了困难,又该如何?
  所以,一些人主张要留一个口子,特殊情况下,可以买卖!
  但是以苏洵为代表的一群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一旦开了口子,就会后患无穷,许多人就会利用这一条,进行土地兼并,破坏朝廷的初衷……争执的结果,王宁安出面,他权衡再三,规定土地可以出租,但仅仅能出租使用权,且出租时间不能超过5年,如果五年之后,原主意外,或者死亡,土地要重新收归朝廷。
  这一条算是照顾了百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转手土地,等到事情过去,又能收回土地,当然,租金要比买卖的钱便宜许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随着土地法通过,苏颂立刻下令,要求各路,重新整理土地,再跟老百姓,续签地契,确认土地所属,严格禁止兼并!
  这一道命令下去,等于给所有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且从苏颂开始,几乎形成了惯例,每一任首相,接掌大权之后,都要颁布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或是延续地契,或者减轻税赋……总而言之,作为庞大帝国的根基,农村稳住了,整个大局也就稳住了。
  针对土地立法之后,下一步,就是制定保护工人的法令。
  这一次大面积工人失业,拖欠工资严重,以往也暴露出童工问题,过劳问题,全都需要解决。
  “介甫兄,小弟此来,是请你出山!”王宁安来到了拗相公的府邸,一见面,就抛出了橄榄枝。
  王安石却连连摆手,“王爷,不是我推辞,你瞧瞧,我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松了,儿子又不争气,哪还有脸面,立足朝堂……元泽病情好了很多,再有些日子,我就离京回家,朝廷的大事,还是要交给王爷。”
  “可别!”王宁安苦笑道:“我现在也是致仕的人,介甫兄心系苍生,对工人的困苦,比我了解多得多……你也才知天命之年,就此终老林泉,也实在是太遗憾了。小弟诚邀介甫兄,在新政学会担任理事,这可不是官身,只是负责协调,帮忙立法,拾遗补缺,正好适合介甫兄,你就不要推辞了!”
  组建新政学会,这个想法是最早和王安石说的。
  几年过去了,真的让王宁安办成了。
  拗相公感慨万千,他当然不想就此终老一生,无所作为,但是又没脸立足朝堂,进入新政学会,专心制定法令,研究学问,也正适合他的脾气。
  沉默了许久,王安石点头。
  “这事情我接了,不过仆身体不好,一天之中,只能拿出半天修法,还请王爷见谅。”
  王宁安放声大笑:“介甫兄能参与,小弟就求之不得了!”
  ……
  拉来了王安石之后,王宁安的担子又轻了一些,保护工人的部分,由王安石负责。
  他的注意力,则是放在了整顿金融上面。
  这也是修法之中,最难的一部分!
  首先,王宁安就下了严令,要求各个邸店,商会,会馆,寺庙,商行……等等,凡是没有得到批准,不得从事任何和金融有关的经营,否则严惩不贷!
  可偏偏就有人不信邪,觉得老子干这个生意,都做了几百年,从唐朝的时候,就是如此,凭什么断了我的财路!
  尤其是几个寺庙,更加轴得厉害,既不停止经营,也不申请批准……他们总是搪塞,说是香客的行为,和他们无关。
  王宁安再也不客气了,他发现自己不适合作为上位,当首相的时候,远不如现在自在,当时瞻前顾后,要考虑影响,缩手缩脚,可退下来之后,却不用顾忌那么多。
  他先是发动报纸,探讨究竟应不应该以金银等物,装饰佛堂寺庙,接着又指出应该勤俭节约,将财力投入到工厂实业之中,创造更多财富,不应该浪费在香火上,更不该把清净禅林,变成铜臭之地!
  王宁安的主张,很是得到了一批创业者的支持,年轻官员们极为赞同,就这样,一场由朝廷发起的,规范寺庙行动展开。
  期间被裁汰的僧尼超过10万人,关闭庙宇1万家。
  规模之大,不亚于当初的柴荣灭佛。
  当然,王宁安这一次行动,主要是规范行为,严禁参与金融商业活动,并没有大开杀戒。但以大相国寺和灵隐寺为主的寺庙经济,也遭到了彻底摧毁。
  其中大相国寺还好,毕竟经历过好几次洗礼。
  而灵隐寺则是被剥夺了各种产业,作坊,股份,说起来吓人,他们不但积累众多,而且能支配的财富,更是多达几千万贯,比起文彦博也差不多少!
  ……
  “爹,从上个月开始,陆续有僧人被发配到了塞外了。”
  文及甫刚给菜地浇了水,就回来和老文汇报。
  文彦博到了儒州,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他们家除了开了5亩菜地,养了一些鸡鸭鹅狗之外,就是默默观察。
  老文毕竟是团练副使,还是能看到朝廷的邸报。
  上面全是各种立法的消息,朝廷的种种新政,看得文彦博心里痒痒的,没这么好的机会,他老人家没法去兴风作浪,只能在长城以外,心向往之,这不是要命吗!
  “王宁安居然向寺庙下手,他也不怕遭报应!”
  老文哼了一声,“报应?哪来的报应?有本事你把佛爷叫来一位,为父啐他一脸!”
  文及甫陪笑道:“孩儿不是瞧王宁安不顺眼,盼着他倒霉吗!”
  “唉……我也盼着啊!”老文起身,拍了拍屁股,伸手拿起锄头,一边往菜地走,一边无奈念叨着,“眼下王宁安是不会倒霉了,不但不会,而且还要春风得意了。”
  文及甫大惊,“爹,你说他的措施有用?”
  “你瞧好吧!”文彦博头也不回说道。
  还真让老文猜对了,王宁安强力规范金融,该清理的清理,该立规矩的立规矩,他主持修订了银行法,同时确定了存款准备金制度,防止银行超贷。
  同时还设立了监察会,对于银行的金融产品,风险情况,都要进行研究评估,严格控制坏账率……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在下半年,西京银行的情况开始好转了。
  先是各地挤兑停止,接着甚至有存款回流。
  苏轼一直在观察着,他询问过去银行存款的人,大家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一次整顿,西京银行七成的股份,归大宋的户部所有!
  试想一下,除非大宋完蛋了,不然西京银行绝不会出问题。
  既然如此,大家还有什么担心的。
  哪怕以往不愿意存入银行的人,此时也把钱送到了银行。
  大苏很讶异人心的变化……但是就是这么微妙,尤其是中秋之后,又传来消息,说是在倭国发现了大量银矿,绝对是超级重磅炸弹,明明还没有一克银子运回来,整个金融市场就活了。
  以前被迫关门停业的纺织厂又开门了。
  东家从银行拿到了10万元的贷款。
  他再次追加采购,买了5万元的新设备,增加纱锭1万,同时又多雇了100人,由于临近冬季,订单快速暴涨,居然比之前还要忙几倍不止!
  真正让苏轼意外的是原来县城有木材行,同样因为经营困难,不得不关门大吉,这一次重新复苏,木材行却没有熬过来……苏轼发现,原来危机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淘汰掉了一批体质弱的企业,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当之无愧的强者,就好像熬过寒冬的树苗,新一轮野蛮生长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1040章 不省心的儿子
  治平五年的最后半个月,又有几项重要的法令公布,其中包括劳动法,教育法,银行法,航海条例,白银收购法案等等……这些法令,加上土地法,被视作第一次立法高峰,也被视为靠着法令治理国家的开始。
  劳动法是王安石主导的,在法令当中,严禁一切的童工,按照他的意见,是要把年龄上限提到15岁,但是遭到了地方强烈反对。
  最后争论之后,由王宁安拍板定案,童工的标准被定为13周岁,也就是低于13周岁,就属于童工,雇佣童工,就要承担法律后果。
  同时劳动法还包括最低工资水平,法定假日休息,不得无故解雇工人……林林总总,一共有十几项保护措施,考虑算是很全面了。
  面对这些法令,就连吕惠卿都感叹,有很多工厂作坊根本达到不了标准,是经营不下去的……拗相公依旧以他独有的顽固,酷酷回应,达到不了就关门大吉……这是最低的标准,相比起朝廷的官吏,工人休息够少了,拿的也十分可怜。要是连这些都做不到,干脆就不要开工厂了!
  正好,大宋可以淘汰一批落后的作坊,实现优胜劣汰。
  拗相公的看法,王宁安也是支持的。
  但他心里也明白,光靠着眼下的工业水平,还难以支持较好的工人待遇,如果一味保护工人,反而会打击投资热情。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面对一堆人的疑问,王宁安只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转嫁成本!
  没错,就是这一招!
  “倭国陆续发现了几处很大规模的银矿和金矿……我认为应当制定白银最低收购价格,从倭国大量收购白银,填补皇家银行库存,以便增发更多的货币……钱多了,就可以给工厂提供融资便利,降低贷款利息,减轻企业主的融资压力。”
  “除此之外,我们要规定,通往渤海、高丽、倭国等处的商船、必须是大宋生产的,严禁天竺、大食等地的船只进入这些地方的港口,同时,倭国等地的土产,必须先运到大宋,然后才能销售到各地,不可以越过大宋,和别的地区直接交易……还有,要压低农产品和原料的价格,抬高纺织品,茶叶,瓷器,机器的价格。通过税收,把这些地方变成大宋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
  王宁安谈了很多,但是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狠狠压榨殖民地,靠着这些地方的财富,供养大宋,喂养大宋的工业体系,增加百姓的福利待遇。
  在场都是聪明人,大家稍微盘算一下,也就明白了王宁安的打算,甚至有人能举一反三,比如章惇就认为虽然制定了劳动法,但是外来的奴隶却不在保护之中,应该引进更多的倭国奴隶才行!
  “师父,这事应该让师弟去办,不要客气,倭人其实很容易驯服的,只要不停杀戮,他们就老实了,而且从心里往外佩服你,杀得越狠,他们就越老实……我看未来每年,至少要引进100万倭人奴隶才行!”
  王宁安嘴角抽搐了两下,以倭国的人口计算,最多也就维持五六年,这个国家就要消失了,不但是国家消失了,甚至连民族都没了……奶奶的,不就是当初派章惇去倭国一趟吗?至于这么大的仇恨!
  这家伙也太记仇了!
  “倭国那边我会交代的。”王宁安只能答应下来,“你们算一算,还有多少缺口需要填补?”
  这回轮到曾布开口了,“最大的缺口就是教育经费了……”
  苏辙立刻警惕道:“短了什么,也不能短教育,这块少一个子都不行!”
  曾布翻了翻白眼,我也没说短啊!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要杜绝童工,就要给孩子安排事情做,不能让他们在家里无所事事,虽然朝廷颁布了几次兴学令,但毕竟不是强制的,还是有很大一批的儿童没法上学……这一次颁布教育法,规定所有儿童,不论男女,都要上学,这样一来,经费至少要翻倍,尤其是偏远地方,还要给教师补贴,另外,要推广职业教育,兴建一批学堂,花费也不少……总体来说,还缺了3000万元!”
  苏颂作为首相,也是坚定的兴学派。
  “这笔钱,可以从增发的货币当中,拨出1000万,至于剩下的2000万……”他看了看王宁安,“就从查抄的钱里出,王爷意下如何?”
  这段时间,查抄了两只肥羊,一个是文相公,一个是灵隐寺,朝廷的手里一下子多了1亿元,这也是苏颂敢于推动这些新政的底气所在。
  “苏相的安排很妥当,我没有什么意见。”王宁安道:“不过查抄的钱终究会有用完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开拓财源……仆已经向陛下请辞,要立刻北上幽州,处理契丹灭亡之后的庞大地盘,争取尽快经营出眉目……以后京城的大政,就要拜托诸公了。”
  如果不是这一次的案子,王宁安或许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离开了。
  他留在京城一天,苏颂就没法真正担负起首相的职责。
  如今新政学会靠着立法权力,已经顺利运作起来,老狐狸文彦博也被发配到了儒州,朝堂之上,暂时还没有推翻新政的势力,王宁安能很放心去经营辽东了。
  他把各种事务交代完毕,就准备动身。
  这一次是真正卸下了千斤重担,虽然还要负责新政学会和辽东的事情,但是王宁安已经想好了,他要有一个退休老人的样子。
  除了必要的事情,其余都交给下面的人,他呢?就种种菜,养养花,玩玩蛐蛐儿、蝈蝈,对了,家里还有好些滚滚,终于能放松下来,好好做一个铲屎官了!
  嗯,退休的生活很美好!
  王宁安花了一个下午,列出了上百项要做的事情,长长的清单,贴在了床头,心里满满的。第二天的中午,他才从睡梦中醒来,盯着清单,看了半天,突然抓过来,撕得粉碎。
  奶奶的,什么都不如睡觉重要!
  忙活了这么多年,能安安稳稳睡到自然醒,才是真正的福气!
  王宁安就像是放了假的大学生一样,简单洗漱之后,换了一件宽松的道袍,穿着千层底,懒懒散散,走到了前厅,结果离着老远,就听到了热闹的声音。
  原来家里来了客人,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赵曙,而在赵曙的身旁,坐的是大儿子狗牙儿,另外一面,三位夫人,还有小彘,其他几个孩子都在场,叽叽喳喳,聊得正开心呢!
  见王宁安来了,狗牙儿急忙站起,努力站得笔直,咧着嘴,露出大大笑容。
  哪知道他爹根本没搭理他,而是过去和赵曙问好,然后请陛下坐在了主位,他在旁边陪着,从头到尾,都没看狗牙儿一眼。
  大少爷这个不高兴啊,“爹,我这次回来,是瞒着你,但你也不用这么小气啊!再说了,你对我小气也就算了,总不能对你孙子也小气吧!”
  “噗!”
  王宁安一口老血,喷出三丈,差点气绝身为!
  他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孙子,什么时候有孙子了?
  难不成我也当爷爷了?
  王宁安整个人都不好了。
  狗牙儿笑嘻嘻的,得意道:“我听说当爹的时候,都没有您老这么吃惊,心理素质也太差了!”
  “混账!”
  王宁安突然大拍桌子,“你个小兔崽子给我说清楚,你什么时候成婚了?哪里有明媒正娶的妻子?孩子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连着三个问题,又急又快,王宁安觉得自己被欺瞒了,怒火中烧。
  狗牙儿满不在乎,“孩儿是没有成婚,但是不耽误我有儿子啊!我在倭国好几年了,起初孩儿也是立身正直,万花丛中,不沾片叶,绝不胡来的……可,可总在江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孩儿也是人啊!”
  狗牙儿努力解释着,可王宁安的眉头已经立起来了!
  “逆子,你是说,孩子的母亲是倭女?”
  狗牙儿打了一个激灵,只得说道:“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