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4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韶无可奈何,师弟啊,不是你老哥不照顾你,是你爹太倔了!
  就这样,一份军令,只用了27天,就送到了天竺,放在了狗牙儿的面前。
  提前一天,就多出一天备战的时间,王韶真够意思!
  倒是狗牙儿,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对人家的好意没有太多的感激,反而不停盯着柳羽的肩头,上面有两颗闪闪的金星,相比之下,自己肩头只有一颗,实在是太寒碜了。
  柳羽气哼哼的,“看什么,还不是你爹不让出兵,结果兵部追究下来,把我的三颗星变成两颗星,这事怪你爹!”
  柳羽身为驻天竺总督,原则上是上将,但是因为天竺叛乱,他处置不力,被降了一级,肚子里都是怨气。
  狗牙儿突然笑了,他拍了拍柳羽,得意道:“别埋怨了,这回保证让你官复原职,没准我也能混个上将当当!”
  “你?”
  柳羽撇着嘴道:“我说大侄子,你才30出头啊,就想当上将?我们活不活了?”
  “那有什么?”狗牙儿不服气道:“我爹这个年纪,早就是西凉王了,和他比起来,我还差好远呢!”
  柳羽翻了翻白眼,也就是你小子,动不动就拿你爹说事……我们这些人哪个不把你爹当成了神仙,别说较劲儿了,连比较的心思都没有。
  “你还真是有志气!只是光有志气没用,好些日子了,你一不练兵,二不备战,下面文恬武嬉,拿什么去平叛?我怕这一世英名,都要陪着你打水漂了!”
  狗牙儿呵呵一笑,“你那么推崇我爹,殊不知我爹打仗的本事简直惨不忍睹,他只是善于在暗中用功夫而已……不巧,他的绝招我早就学会了,你瞧着吧,十天之内,米依的脑袋就会被砍下来!哈哈哈……”狗牙儿得意地狂笑着!


第1143章 料事如神的张方平
  治平13年,入夏以来,各地的粮价均出现了飙涨,户部和各省先后投放了库存粮食,平抑物价,但是依旧没有遏制住上涨的势头。
  其中两京,幽州,杭州,应天等地,至少上涨了两成,民间怨气很大,朝廷承受的压力也不小。
  衣食住行,民生所系,谁也马虎不得。
  户部搜集了各方情况,做了详细分析,目前粮价上涨,是非常多的因素杂糅在一起的结果。
  首当其冲的就是天灾!
  大约从15年前,六艺学堂,皇家书院就专门建立起气候观测研究的小组,累积十几年的数据,情况很清楚了。
  温度普遍降低,尤其是北方,寒冷,缺少降水,粮食减产明显,就算是江南,苏杭一代,也出现了大范围降雪降温,积雪持续十几天,压坏冻死的树木不计其数,更是历年少见。
  毫无疑问,气候进入了小冰河期,幸好大宋连年投入,整修水利工程,挖渠引水,修筑道理,推广肥田粉,才能勉强保住北方的粮食产量,不至于出现大面积饥荒。
  只是相比天灾,另一个问题却更加严重,那就是工业发展。
  各地投资增加,建工厂,挖矿山,修铁路,全都要占用土地,而且还是最好的土地,前面提到过,因为开矿,甚至造成整个村子被泥石流吞没的惨况。
  耕地流失,用水被工业挤占,经济作物取代粮食作物,从北到南,风潮不可抑制,大宋的粮食缺口已经达到了百分之20左右。
  今年更是会达到破天荒的百分之25,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海外普遍抵制大宋的新币,加上叛乱层出不穷,商业贸易停止,外来的粮食运不进来,本土又生产不足,累积起来,粮价只涨两成,已经算是控制得力了。
  “目前户部,还有各省的仓库,经过盘点,存粮足够所有百姓半年之用。即便没有外来粮食,靠着本土生产和存粮,我们也能维持两年以上,只要在这段时间内,扫平叛乱,重新恢复商业贸易,就能高枕无忧!”
  曾布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兵部这边信心十足,两年平叛,时间不算短,整军,推行军衔制,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年内就能全部结束。
  最迟明年,几十万大军就能开出去。
  有兵有将,还能挨饿?
  敢不接受新币,敢不卖粮食?
  信不信,直接灭了!
  王韶杀气腾腾,“那些蛮夷就是皮子紧儿,欠收拾,杀几只肥鸡,猴子们就不敢闹腾了!”
  他说得有趣,惹来一阵笑声,章惇开口道:“的确,以当下的国势,我们不用担心外人,真正要担心的是自己人!那些混账玩意,唯恐天下不乱,全都该杀!”
  章惇如此生气,其余众人也是心有戚戚。
  就在一个多月之前,有几份报纸先后披露了张方平的一份密奏。
  其中提到张相公早就预见了海外的叛乱,并且上书提醒陛下,加以防范,只是因为某些人的阻挠和忽视,这份极富先见之明的奏疏,没有得到重视,结果等到发现问题之时,海外大乱,光是天竺,就有百万造反乱贼,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按理说密奏除了政事堂和六部重臣之外,连普通的官员也不能看到,真不知道这些报纸是怎么拿到的,堪称神通广大。
  更令人讶异的是越来越多的报纸跟进,最初只是披露几个段落,后来则是长篇累牍,引用张方平的观点,还有许多学者文人,报纸主笔,跟进报道,撰写社评。
  矛头所指,越来越清晰,那就是王宁安,还有政事堂!
  而且这一轮的操作有着明确的步骤,非常巧妙,层层递进……比如张方平批评对海外过于严厉,搜刮过度,激起民变。
  当天竺等地叛乱扩大的时候,报纸就一致称赞张方平有先见之明,是真知灼见,高屋建瓴。
  随着叛乱加深,贸易受到影响,累及民生,他们又跟进报道,拿出张方平的某些观点,说政事堂盘剥无度,以霸道和权术驾驭藩国,不行仁政,害人害己,生民无辜,宰执误国。
  总而言之,在这些人的盛赞之下,张方平成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而站在张相公对面的政事堂,就成了蛮横无能之辈。
  自然而然,就有一股强烈的呼声,认为张相公老诚谋国,应当重归政事堂,只有张相公才能拯救危局。
  恰巧,这段时间,张方平也到了开封,几个书院请他过去讲学,开封的士绅,致仕的官员,还有许许多多人,全都去拜会张方平,老相公有什么意见,立刻就会见诸报端,变成抨击政事堂的工具。
  在众人的簇拥和报纸盛赞之下,一生谨慎的张相公也变得飘飘然了,他对朝局提出的批评越来越尖锐。
  其中他咒骂最多的就是信用币制,他认为朝廷上下,不无小人和居心叵测之徒,没有了金银约束,肆无忌惮,发行新钞,只会酿成巨患,如今粮价暴涨,物价奇高,老百姓怨声载道,都跟新钞发行有关。
  唯有废除新钞,重回金银本位,物价必然下降,和海外的贸易也会正常起来,大宋的困局才能迎刃而解。
  张方平的意见,被许多人当成了金科玉律,到处传扬,许多学堂书院,各地的年轻人,都奉为圭臬,动不动就能听到张相公如何如何看,朝廷的作法大错特错……章惇是忧心忡忡,“师父,张方平的这套说辞,根本是颠倒黑白,胡说八道,遗祸无穷,弟子以为,应当立刻把老东西抓起来,把他身边的人的,包括那些替他摇旗呐喊的,都给抓起来,不杀几个,就封不住他们的嘴!”
  吕惠卿也道:“虽然他们说两句,不会怎么样,但是民心浮动,老百姓不信任朝廷,我们颁布什么政令,都会受到质疑,难以落实,的确是大问题,师父,我看政事堂要有态度!”
  “什么态度?吉甫兄,你就是太手软了,应该杀,他们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砍下几颗脑袋,天下就安定不了!”章惇是极力主张动手。
  王宁安默默算了算时间,他给天竺方面三个月,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稍微等一等,张方平没那么大本事,也没有那么多拥趸,他现在就是膨胀起来的河豚,关键是他背后的那伙人……这一次我们要彻底算账了,一定给我摸清楚,然后一窝端了!”
  “弟子遵命!”
  章惇兴奋道,他已经准备许久了,就等着大开杀戒呢!
  ……
  这边网已经撒下去了,可张方平那边,还没有察觉,老头子还处在非常兴奋地状态,简直有点枯木逢春的架势。
  致仕之后,那一段的寂寞能让人发疯,如今又有人围在身边,又有人顶礼膜拜,到处都是前呼后拥,到处都是崇拜的目光,哪怕几十年的宦海历练,他也把持不住。
  朝廷的确错了,老夫身为重臣,理当匡扶社稷,铲除奸佞,哪怕会因此得罪人,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张方平不断讲学,写文章,发表意见,比在朝堂的时候还要繁忙。他觉得光是自己一个人还不成,应该拉拢更多的人,才能扭转乾坤。
  虽然很不欣赏文彦博,但是不得不说,文相公是唯一还够份量的人选。张方平抽出了半天功夫,前来拜会老文。
  毕竟是平辈的大佬,老文不好拒之门外,见面后张方平就说道:“小弟人微言轻,见识浅薄,远不及宽夫兄睿智深远,德隆望尊……宽夫兄若是能挺身而出,为苍生直言,小弟愿意追随宽夫兄左右,给你当马前卒!”
  文彦博看了看脸色红润,声音高亢的张方平,突然摇了摇头……真像啊,真像自己啊!
  那些年老文也是起起落落,刚开始坐冷板凳的时候,文彦博比张方平还要热切,一心盼着重新爬起来,再度执掌大权,张方平的狂热和当年的他,一般不二。
  此刻的文彦博,依旧追逐权势,想着东山再起,但是经历次数多了,他反而冷静了,至少不会像张方平这么迷糊!
  “安道兄,你的主张当中,最主要的是恢复金本位,我说的没错吧?”
  “嗯,的确如此,宽夫兄,有问题吗?”
  文彦博淡淡一笑,“不敢,只是老夫觉得,假如恢复金本位,物价必然回落,影响或许更大!”
  “怎么会!”
  张方平用力摇头,“宽夫兄,民生艰难,物价降下来,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怎么能说不好?”
  “哈哈哈!”
  文彦博翻身的大笑,“安道兄,老夫不想评论是非,只是单纯以经济运行来看,物价下降,貌似更加可怕!”
  张方平强忍着怒火,“愿闻高论。”
  “很简单,老百姓常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危难的时候,拉别人一把,能得到成倍的回报,扶危济弱才会被人人推崇……你想过没有,假如在物价下降的条件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什么情况?”
  “你今天帮了别人,以后拿到的回报就会打折……说的更直白点,这个月劳动值10元,下个月劳动就值8元。人往高处走,谁都盼着一代更比一代强,假如物价下来,收入也会跟着越来越降低,大多数人没有了盼头,不敢花钱,整个国家都会死气沉沉,无可救药。”
  文彦博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张方平是一句也听不进去。
  他实在是弄不懂,物价和行善有什么关系,也想不通,为什么物价下降,老百姓就没了盼头,风马牛不相及,莫名其妙啊!
  “宽夫兄,恕小弟愚鲁,实在是不明白你的高论……小弟斗胆说一句,宽夫兄是不准备伸出援手了?”
  文彦博两手一摊,“安道兄,非是老夫不愿意帮忙,而是不能帮忙!”
  “唉!宽夫兄,那小弟只能告辞了!”
  张方平气昂昂,离了草堂……文彦博看着他的背影,不停摇头,有些人就是学艺不精,脑袋不清……你们要是这么下去,没准真让王宁安赢了。文彦博没心思去劝说张方平什么,你愿意被人捧着,被人尊着,那是自己选的……只是你真当自己料事如神,有通天彻地的本事,那就太可笑了!
  显然,张方平没有老文的见识和格局,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继续奔波,登坛讲学,原来蛰伏在开封的致仕官员,理学门人,还有更多凑热闹的落魄文人,全都集中在一起了。
  每当传来什么不好的消息,他们都跟过年似的。
  瞧瞧,这就是不听我们的下场!
  倒要看看,政事堂能有什么本事?
  一转眼,三个月之期还差了十天,一份从天竺送来的战报,摆在了首相的案头……


第1144章 晚节不保
  “朝廷在天竺的策略,存在严重弊端,南辕北辙!最初快速席卷天竺,看起来是征服了庞大的土地,开疆拓土,实则却是自欺欺人,天竺的土地,七成以上,还都在土邦王公手里,他们在治下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朝廷根本没法干涉,形同化外之地……”
  张方平滔滔不断,在他的面前,有几十名报社主笔,忍着听着张相公的高论,时而思索,时而奋笔疾书,沙沙作响。
  张方平讲了很多,从天竺的情况,分析到了朝廷的策略。
  随着拿下天竺之后,中原王朝历来信奉大一统,针对遍地的土邦王公,总督柳羽执行了有效的削藩行动。
  而矛盾也就此产生,天竺的王公可以接受一个个外来的征服者,但是却没法忍受干涉他们内部的事务,哪怕是一些积极的改变。
  比如总督要求废除殉葬,废除杀婴,逐步废奴,消除等级差别,推行新式教育……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德政,可是在天竺人看来,这是要摧毁他们的传统,最终的目的是抹平天竺的一切力量,使他们变得和大宋一模一样。
  “虽然千百年来,天竺一直四分五裂。但是他们骨子里还是很骄傲的,不甘心屈居人下。所以,叛变是必然发生的,干柴烈火,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火星而已。很不幸,朝廷推行新币,压榨殖民地,又废除一些王公的地位,强力削藩……所谓欲速则不达,朝廷的手段太粗糙,太拙劣,酿成今日之祸,实在是不出老夫的预料。”
  张方平大谈特谈,引得下面人频频点头。
  “老相公鞭辟入里,见识过人。”
  “没错,老相公以为该如何做,才能解决天竺的叛乱?”
  ……
  有人赞赏,有人发问,张方平抓着胡须,很是受用,“历代以王道仁政治国,对待蛮夷更应该怀柔。天竺的烽火燃起,距离大宋万里之遥,数百万人叛乱,想要平定,谈何容易?老夫估算,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成。”
  “啊?这么严重?”
  有人惊呼,张方平自信十足点头,“没错,或许要更长的时间,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唉,上天有好生之德,朝廷应该改弦更张,以收拾人心为主,好生安抚土邦王公,只有如此,才能平息叛乱,恢复安宁。”
  大家又是一阵交口称赞。
  整个谈话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主笔们纷纷回去,把记下来的东西形成文字,润色之后,立刻交给其他人刊印,明天早报,就是张相公的预判!
  好些日子了,张方平是言必中,话必灵……人心惶惶之时,有人解惑,老百姓都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每次张方平出来说话,报纸的销量都会疯狂增加,比起平时要多两三成。
  而每当看过报纸之后,大家伙都会生出感慨,张相公真是大才,老诚谋国,要是按照张相公的法子,没准物价早就下来了,叛乱也没了,大家都过上了安稳日子。
  只是可惜啊,秦王居然以年龄为由,逼着老相公致仕,岂有此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朝廷要是多几个张方平一般的老臣掌舵,还会乱成这个鬼样子吗?
  看起来啊,秦王的本事也是一般。
  出将入相多年,也变得小肚鸡肠,嫉贤妒能了,真是苦了我们小老百姓,也不知道粮价什么时候能降下来,要怎么活啊?
  如果温度计能测民怨,此刻的民怨绝对是离着沸腾不远了。
  “我说子瞻兄,王爷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就任由张方平这么折腾?”慕容表示不理解。
  苏轼盯着面前的报纸,苦大仇深,拧眉瞪眼,“我要是知道姐夫想什么,也不用这么发愁了,不过我直觉,姐夫应该要出手了,而且这次出手绝对不一般!”
  “当真?”慕容不太相信。
  “你瞧好吧,跟这帮家伙斗,我姐夫几时输过,你有点信心好不?”
  慕容无语了,你都跟吃了苦瓜似的,还让我有信心,信谁啊?
  这俩货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想说话了。
  突然,外面一阵吵嚷,小报童挥舞着报纸大声喊道:“号外,号外!张相公谈天竺战事啊!”
  “快来看啊,张相公预言,叛乱或将持续数年!”
  “天竺叛乱,一切不出张相公预料,何以贤才不用?是朝廷昏庸?还是另有隐情?”
  ……
  各种各样的标题,无不耸动惊人。
  茶楼的客人纷纷站起来,有人掏钱购买,有人凑过来蹭报纸。
  越看越觉得有理。
  “唉,张相公说得多好!要用仁政,不能靠着抢夺!人家天竺那么多人,也不是任人宰割的!”
  “可不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别说天竺了,就连咱们都要饿肚子了!真是不知道朝廷想什么?”
  有人发牢骚,旁边的人急忙拉了拉他的袖子,“别胡说了,小心把你抓起来!”
  “抓就抓,到了大牢里还能有口饭吃,总好过饿死!”
  客人议论纷纷,越来越过分,有人就说,应该让老相公重回政事堂,老马识途,这种时候,就需要老人的智慧。
  还有人说,弄了这么多年变法,结果越变法,乱子越多,还不如以前好呢!
  干脆啊,就把变法给推翻算了!
  这样的提议居然也有人赞同,不得不说,老百姓有时候真够盲目的。也有人提出当道诸公,全都是秦王门生,怎么会容忍张相公?
  又有一个年轻书生站起,他愤然疾呼,没法让张方平入政事堂,让老相公去议政会议总行吧!
  下一回推荐议政卿的时候,一定要让老相公参与,反正议政卿没有年龄限制,有老相公在议政会议,百姓的日子也会好很多。
  各种观点不断提出,可就是没有替王宁安说话的,对政事堂诸公,也没有一句好评价。
  慕容老脸都黑了。
  “这帮人还有没有良心?怎么就是一堆墙头草,可恶,实属可恶!”
  苏轼倒是不以为意,“民意如流水,天天都在变化,昨天称赞,今天就可能痛骂。所以执政不能依据民意。”
  “那要依据什么?”
  “民心!”苏轼严肃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祖宗还是深思熟虑,一针见血的……总结起来,老百姓真正的民心无非是想要过得好一点,轻松一点,其余的都是表象,无非是几句牢骚而已。”
  慕容点了点头,“子瞻兄,你说的没错,可我担心,如果拖延下去,没准民心就变了!所以,我是真想去请令,我要出战!就凭着天竺的那些乌合之众,根本拿不上台面。”
  慕容轻尘信心十足,正在说话之间,突然又有报童喘吁吁跑到了茶馆的一楼。
  “好消息,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散座的客人一起问道。
  “打赢了,打赢了啊!”
  “哪里打赢了?快说啊!你想急死我们啊!”客人不停抱怨,小报童大口喘气,说不出话,只能将手里的报纸举起,大家纷纷出钱,把报纸夺过来,迫不及待观看。
  这一看可不得了,大家都目瞪口呆,跟一屋子木鸡似的,傻住了。
  不能不傻,这是兵部刚刚公布的最新捷报……大约在40天之前,天竺总督柳羽,捧日军都虞侯王宗翰,指挥大军8000,冒雨袭击叛贼盘踞的中心,一举夺下德里。
  随后驱兵追赶,追出30里,女匪米依被天兵包围,激战一个时辰,米依及其手下全数被歼灭,米依身中两弹,当场身亡,头颅已经砍下来,封存运回。
  天竺的平叛之战,迎来了第一个大胜!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土邦的王公已经决定,重新投靠大宋,亲统20万人马,作为大宋的前锋,征讨其余叛贼……
  上一刻还危如累卵,下一刻就峰回路转,这变化也太快了,好多人都跟不上了,完全懵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该继续骂朝廷无能,还是该赞美效率真高?
  老天爷啊,这也太打脸了!
  客人们都觉得火辣辣的,不过好在他们都是小人物,无关紧要,被打脸就打脸,一笑了之呗!
  不管怎么说,能平定叛乱都是好事情,就盼着乱子没了,粮价回来,不用天天纠结,再这么下去,连喝茶的心都没用了。
  “子瞻兄,真快啊!”
  慕容一下子心情好了起来,他翘着二郎腿,痞气十足道:“我现在挺想看看张方平会做如何感想?要不要咱们去开封,看看热闹?”
  苏轼倒是喜欢热闹,可他稍微一琢磨,就摇头了。
  “这时候去,我估计看不到张相公了,这么打脸,可是把脸都给打没了!”
  两个人脑补张方平的窘态,顿时开怀大笑,高兴了,这么多天的怨气终于出来了,一个字,爽!
  他们大笑开心,消息用了半天不到,就送到了开封。
  听到消息之后,张方平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捏着号外,指甲都刺入肉里而不自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