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海丰酒楼重新开张七天了,向好几个算是体会了什么叫做从天堂到地狱,又从地狱到天堂,每天都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三更之前能睡觉就算是福气,天不亮就要爬起来,敢懒床,棍棒凉水,什么花样都来了。
以往是发愁没有客人,现在是发愁客人太多,而且是越来越多,第一天卖了四百多碗,到了第七天,则是飙升到了800碗。
好多沧州的百姓,哪怕住在城北,城东,也要慕名前来,吃上一大碗。甚至有些穿戴考究的有钱人,也会跑来凑热闹,临走的时候,还会拍着向好的肩头,鼓励他好好干,弄得向好满头雾水。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终于让他逮到了一个机会,门口卖糖人的连着来了五天了,以往这家伙可从来舍不得进饭馆,这回怎么如此反常?
“跟我说实话,怎么每天来吃面的人都指指点点,他们到底在议论什么?”
卖糖人的吓了一跳,“向兄弟,还是别问了。”
“不成,我不能当糊涂鬼,你跟我说了实话,往后天天吃面我给你打折!”
卖糖人的咬了咬牙,“好嘞,我就跟你说!”
……
这几天在沧州城,一直流传着故事,说是一家酒楼遭逢变故,掌柜背叛了东家,捐款跑了,留下了一群小伙计,无依无靠,为了给东家守住产业,为了让兄弟们有口饭吃,其中一个伙计挺身而出,刻苦钻研,一天夜里,累得昏睡在灶台旁,梦里有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红光的老头指点了做面食的秘诀,醒来之后,还历历在目,按照方法一做,果然汤鲜面滑,无与伦比。
梦中的老者,就是传说中活了八百多年的彭祖,是所有厨师的祖师爷!
故事流传,加上海丰酒楼的面条风靡南城,很快就有许多人慕名品尝,包括不少商人,带着手下的伙计来吃一碗面,不为别的,就是让他们体会一下,该怎么当伙计!
初见向好,的确又凶又恶,脸上还刺着字,可是一番热情招待下来,大家都发现他和善厚道,面条给得多,肉煮得够味,哪怕多跑一点路,也愿意过来。
有种东西叫做反差,卖糖人的最初见向好凶恶,伙计又都听他的,掌柜突然跑掉了,他就自行脑补了贼配军夺民产的段子,还到处讲,败坏人家名声。
知道了真相,过意不去,才每天跑来吃面,捧一捧生意。
弄清楚了原因,更过意不去的是向好!
“少东家,你可不能害我啊,明明是你教的,怎么成了彭祖?我几时见过他老人家啊!”
王宁安两手一摊,“有谁能证明你没梦到彭祖吗?”
“这,这做梦的事情,谁说得准!”
“对嘛,我们的面条没作假吧,我们的汤货真价实吧?来了客人我们热情招待吧?没有这些,故事编的再好,也没人来吃,对吧?”王宁安笑道:“做生意就要会宣传,你现在该做的是好好学本事,学厨艺,对得起捧场的食客!”
……
“大人,果然所言不假,那个小子竟然雇人到处宣扬,说什么他们的面是彭祖在梦里指点的,装神弄鬼,殊为可恶!”公孙策咬着牙说道。
包拯的手指敲击着桌面,果然是无商不奸!
“各行各业,往自己脸上贴金,乱认祖师爷的不少,官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包拯怒道:“你去和王良珣说说,让他管管自家人。”
第21章 二伯来访
海丰酒楼的后院还算宽敞,除了给伙计们睡觉的大通铺,还有三间房,足够王宁安一家五口住的,只是房中的被褥陈旧,初来乍到,老娘怕浪费,坚持不让换。住了十来天,酒楼起死回生,账面上也有钱了,白氏也不好拦着。
王宁安带着小毛子,王洛湘和王宁泽也嚷嚷着跟着,四个人杀向布铺,王宁安的怀里揣着五贯钱,其中三贯是老娘给的,另外两贯则是从韩蛤蟆那里挣来的。
这几天趁着有空,王宁安把《三国演义》的开头几章写了出来。
上辈子为了写三国文,王宁安捧着《三国演义》看了不下十遍,印象极为深刻,而且穿越之后,王宁安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好得吓人,不单是过目不忘,而且就连上辈子第一次和女生拉手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试着写了五章三国,韩蛤蟆来吃面的时候,王宁安给他看了,顿时韩蛤蟆就惊为天人,二话说话,先付了两贯钱,注意哦,只是定金!
韩蛤蟆许诺,等正式开说《三国演义》,所有收入分七成给王宁安,他只要三成。王宁安还算大方,只要了五成,不过王宁安告诉韩蛤蟆,以后他要出版《三国演义》,和韩蛤蟆可没有半点关系。
宋代文治发达,可不是一句空话,不但文人的地位高,收入好,甚至版权保护还走在了后世的前面,盗版官府可是要治罪滴!
王宁安拿出一半的股份交给向好,就是不想在酒楼浪费太多的精力,有了第一斗金之后,王宁安觉得遍地都是商机,凭着领先一千年的见识,还不能发财,干脆找棵歪脖树吊死算了。
逛了一个多时辰,王宁安买了一家人用的被褥枕头,又给弟弟妹妹买了一大堆的零食,五贯钱花了干干净净,才大摇大摆回到酒楼。
正要把被褥送到后院,向好突然凑到了王宁安的身边。
“少东家,有个事,需要你做主。”
“直说,不用婆婆妈妈的。”
“是这样的,这几天来吃面的客人是不少,可有些人在北城,过来一趟不容易,他们问能不能开个分号?”
“分号啊?”王宁安眨眨眼睛,“暂时怕是不行了,毕竟买地买房,雇工采买,要花不少钱,不过……”
向好这几天都摸透了,这位少东家智计百出,有什么事情,请教他,比起找王良璟还管用呢!
“这样吧,我们送餐!”
“送餐?”
“没错,我们把面条和蔬菜都分成小份,用油纸包好,客人想吃,可以拿回家里自己煮。”
向好顿时大喜,“这个办法好,可是……”他又为难了,“少东家,咱们的面,七成的功夫在汤里面,在家里可没法煮骨头汤啊!”
“这个容易。”王宁安笑道:“我们可以用羊油啊,把盐和酱加上羊油熬好了,等凝固之后,切成大小相同的块,每一份面条配一块羊油。”
“哈哈哈!”向好一听,差点跳起来,我怎么就没想到啊,同样是脑袋,差距也太大了!
向好高兴地想跳起来,这些天食客太多了,海丰酒楼的上下两层都摆满了桌子,就连外面也搭起了棚子,可即便如此,每天还有许多食客等不及,纷纷散去。向好只能赔尽了笑脸,要知道每个客人都是钱。
他们可不是以前的小伙计,每个月拿着死工资,王宁安给了他们股份,每多赚一文钱,里面就有一半是他们的,二三十岁的大小伙子,还光棍一个人睡凉炕头,那滋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要是按王宁安的主意,把面条分份外送,就不会有客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就能赚得更多,尽快娶上媳妇!
受点累算什么,牢城营的苦日子都没压垮自己,拼了!
向好迫不及待去研究如何外送,临走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少东家,你家来客人了。”
“谁?”
“好像是你二伯,穿得很文雅,直接去后院了。”
王良珣?
他来干什么?
王宁安觉得没有什么好事情,这位二伯本来就好占便宜,如今成了师爷,更是会仗势欺人,搞不好老爹是要吃亏的。王宁安急匆匆向后院跑去……
“二弟啊,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大的酒楼,好兴旺的生意,比起二哥可是强多了。”
“不敢,不敢。”王良璟脸上多少有点发烧,“二哥,实不相瞒,这铺子是老泰山临终之前留下来的,是白家的产业,不是咱们王家的,小弟,小弟没权处置。”
王良珣微微一笑,故作大方道:“四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咱们都是王家人,区区100贯,就能难得住我,简直笑话一样!”
“是是是,二哥从小就聪明好学,是我们比不上的,如今看二哥,多半是伯乐遇上了千里马,小弟提前恭喜二哥!”
“还不能这么说!”
王良珣嘴上虽然客气,但是满脸止不住的得意,十足的小人得志,攀龙附凤的嘴脸。他故作矜持,长叹一声,“四弟,哥哥现在算是半个衙门的人,有些事情哥哥不得不提醒你,做事要小心啊!”
“怎么讲?”王良璟不解道。
“四弟,别的不说,现在市面上人们都说是得到彭祖点化,海丰酒楼才做出了美味的面条,有这事吗?”
王良璟被问得瞠目结舌,他当然也知道一些,心里未必赞成,可眼见得客人如云,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二哥,难不成有麻烦?”
“岂止是有麻烦!”二伯王良珣夸张说道:“这叫什么,装神弄鬼,欺诈百姓!每天骗这么多人来酒楼,衙门要是追查下来,办你一个妖言惑众,居心叵测,看不把你发配五千里!”
“啊!”
王良璟真的被吓到了,脸色惨白,急忙央求道:“二哥,你是衙门的人,可要给小弟想个办法啊,我求求你了!”
王良珣暗自得意,却还是绷着脸,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你就是鲁莽,不计后果,开个酒楼是那么容易的?不把衙门口打点好了,你寸步难行啊!就说刚才的事情吧,人家有心追究,就能判你一个充军发配,可要是不想追究呢,也就过去了,其中的差别,四弟比我聪明啊!”
王良璟也不笨,很快明白了。
“二哥,你是说要花钱?”
“没错,四弟,多了哥哥不要,你拿出三成股份,哥哥帮你上下打点,把衙门里的人都买通了,保证你是万事亨通,风平浪静。”
“三成?”
王良璟惊呼出来,王宁安刚刚给了向好他们五成,要是再拿出三成,他们只剩下两成,还能干什么?
一转眼的功夫,铺子就成别人的了,王良璟是万万不能接受。
二伯王良珣轻蔑一笑,“四弟,你是真打算舍命不舍财了?万一衙门查下来,可别怪哥哥没提醒你……”
“不怪,二伯请自便吧!”
门帘一挑,王宁安从外面迈步走了进来,小脸阴沉着,他听了好半天,王良珣的话一个字都被落下。
强忍着怒火,王宁安冷笑道:“二伯真是好见识,不愧是当了师爷的人,把官府那套敲诈勒索的本事都学去了。”
“胡说,我怎么敲诈勒索了?”
“呵呵,二伯,不说别的,江湖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师爷,唱戏的供着唐明皇,木匠尊鲁班,造酒的是杜康,卖茶的是陆羽,就连买豆腐的都说是关云长发明的豆腐。按照你的标准,全天下做买卖的都要被充军发配了?”
王宁安一席话,提醒了王良璟,他甩甩头,是啊,有那么大罪过吗?二哥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见王良璟也怀疑起来,王良珣暗中咬牙,好一个小兔崽子,几次坏了自己的事情,真是可恶透顶!
“宁安,你懂什么,小心无大错,真到了上公堂的那一天,可别怪二伯没提醒你!”
上公堂?
王宁安最不怕的就是这个了,包黑子不管怎么难缠,都要讲道理,讲证据,这就是在青天大老爷治下的好处,固然没法由着性子折腾,可是宵小之徒也别想算计自己。
“二伯,小侄也提醒你一句,在衙门口当差,还是小心着一点,别把自己陷进去。”
“大胆,你小子竟敢威胁我!”
王良珣怒气冲冲,往外就走,到了海丰酒楼的外面,他突然停住了脚步,没占到便宜,还被抢白了,不能就这么算了。
一转头,王良珣又回到了客厅,这一次他的脸色好了不少。
“四弟,刚刚哥哥就是让你们小心些,没想到宁安竟然想得那么歪!算了,哥哥不提了。”王良珣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凑到了王良璟的面前,低声道:“四弟,酒楼生意这么好,怕是需要不少白面吧?”
王良璟下意识点头,二伯王良珣突然笑了起来,“哥哥手上正好有不少白面,都是自家兄弟,给个本钱就成了。”
第22章 三国热
天下承平,物阜民丰,即便是李元昊作乱,造成西北动荡,也没有改变大宋繁荣的景象,日渐富庶的人们越发贪图安逸方便,甚至连饭也懒得做。
早起花十文钱,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肉酱面,饱腹美味,绝对是不错的选择,加上送面的业务之后,王宁安估计一天要卖2000碗面条。
相比后世,宋人的副食瓜果还是少得可怜,故此一天的营养都在主食上,一大碗面,差不多顶得上后世三碗的量,至少要一斤面,如此计算,海丰酒楼一天就要消耗十几石面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眼下面粉主要两个来源,一个是在市面上购买,一个是吴大叔给运来。
吴大叔本来就是往城里卖粮食的,知道王家开了酒楼之后,就主动找来,老爹也不能让邻居吃亏,按照市价,每天从吴大叔手里收七八石面粉,再从粮行购买同样数量的面粉。
不得不说,卖的多了,就要精打细算,要是面粉能压下一点价钱,哪怕一石便宜几十文钱,一天也能多赚几百文,甚至一贯钱。
王良璟就想点头,可是他多了个心眼,“二哥,能不能和小弟说说,面粉是从哪里来的?”
二伯王良珣把脸一沉,不满道:“问那么多干什么,当哥哥的还能坑你不成?我可告诉你,不少人都找哥哥呢,我是觉着咱们都是兄弟,你赚钱不易,帮帮忙,这样吧,下午我就让人送一百石过来,每石600文,半个月之后,再给你一百石。”
600文?
王良璟惊得张大了嘴巴,这个价钱也太便宜了吧!
宋初的时候,像历代一样,都经历了粮食丰富物价回落的过程,一度一斗米只卖三十文钱,不过前些年西夏叛乱,朝廷财政缺口扩大,发行不足值的当十铁钱,弄得物价飞涨,如今一石面粉市面上要七八百文,王良珣只要600文,还真是便宜的要命啊!
要都是这个价钱,酒楼一个月就能多赚三四十贯不止,等于是利润翻了一倍,真是天大的好事情!
只是这么大的好事情,王宁安却断然拒绝了。
“二伯,我们做的是正经生意,赚的是辛苦钱,实在是对不住了,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宁安!”王良璟还有些不舍,可是见王宁安目光严峻,只好说道:“二哥,宁安说得对,这来路不明的东西,我们不敢要。”
“呸!”
王良珣气得跳起来,“什么来路不明?在你们眼睛,我成了什么人了?要不是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我才懒得管你们。给点好处不要,真是傻瓜!大傻瓜!”
王良珣气得骂了好几句,王良璟是打定了主意,就是不松口,最后气得王良珣没办法,只好一甩袖子,离开了酒楼。
……
“宁安,你说说,二哥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他哪来的粮食?”
王宁安微微冷笑,“还能从哪里来的,他在什么地方做事?”
“知州衙门!”王良璟吓了一跳,“莫非说……二哥他贪墨了朝廷的粮食?”
“多半是了。”王宁安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哪来的便宜粮食?还不是侵吞贪墨朝廷的粮食,二伯根本就是来销赃的!”
好歹在酒楼不少日子,王良璟也想通了,正规的粮行都有朝廷不定期检查,买卖纳税,粮食必须从合法渠道进来,至于零散的商贩,又买不了多少粮食。
如果王良珣从朝廷弄到了粮食,走酒楼的路子,是最好的选择,量够大,而且还不容易引起注意,端得好算计!
“二哥怎么能这样?”王良璟豁然站起,怒道:“知州大人赏识他,抬举他,他怎么能贪赃枉法,这要是让知州大人知道,还不把他赶回家去,前程都毁了!”
能赶回家里还算是好的,要是让包黑子知道,还不砍了二伯的脑袋!王宁安暗暗想到,不过知道归知道,王宁安可不想去做什么烂好人,看二伯的德行,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要是好心提醒,没准他还会怀疑是王宁安爷俩告密的呢!
“爹,既然都分了家,就各顾各的,趁着生意势头好,咱们赶快多赚的钱。”
王良璟沉默许久,他也看出来,二哥春风得意,又自以为是,肯定听不进去劝。多赚点钱也好,万一有了那么一天,有钱了或许还能帮上忙,要是没钱,就只能看着二哥倒霉了。
……
接下来的半个月,王家父子,包括酒楼上下,都忙得脚打后脑勺,王良璟抽空回了土塔村一趟,给王老太太和母亲买了一些点心瓜果,又给了两贯钱,让她们不要担心,只管吃好喝好。
随后王良璟又交代王忠,把他名下的100亩田全都种上了大豆,几个月之后,向好等人的厨艺也练出来了,大豆也收获了,海丰酒楼就可以正式卖炒菜,不用顶着酒楼的名号,干面馆的生意。
不过区区100亩大豆,还是太少了,王良璟找到了吴大叔,和他商量之后,吴大叔亲自出面,找了土塔村二十户百姓,和王良璟签了约书,王良璟给他们一个最低的保护价,即便是市价低于保护价,王良璟也按照保护价收,如果市价高于保护价,则按照市价收购。
很显然,这个约书保护了农户的利益,避免谷贱伤农。
而且王良璟承诺,全部现金收购,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优先卖给海丰酒楼。乡亲们当然欣然同意,齐声夸赞王老四仁义,发达了不忘乡亲。
随后,王良璟又拿出了十贯钱,交给吴大叔,让他买二百头小猪仔,还要盖一个猪圈。
吴大叔养过猪,能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拿木头围起来,猪跑不出去就行了。什么粪便啊,尿啊,雨水啊,泥土啊,都混在一起,猪的四肢都深陷在臭气熏天,黑乎乎的泥浆里,这也是士大夫鄙视猪肉的原因,实在是太腌臜了。
可是王良璟给了他一份图纸,完全颠覆了吴大叔的印象。
首先,猪圈务必干净整洁,还要加上棚子,防雨防晒,圈舍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睡觉的,要用木板垫高,铺上干净的稻草,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外面是活动、排便、饮食的地方,水必须干净,食物要新鲜,每天要清理粪便,还要用水冲洗……
吴大叔听着一条条的内容,不停吸气。
“我说四哥,你这是养猪啊,还是养老太爷啊!用得着这么小心伺候吗?”
“用得着!”王良璟的语气不容置疑,“咱们养的猪就要与众不同,你就按照上面的办法做,每十天我就回来一趟,你要是敢怠慢了,看我不和你算账。”
吴大叔咬了咬牙,“成,只要能赚钱,把猪大爷当成祖宗伺候也行!”
……
老爹两头跑,向好发觉生意太忙,他们六个人实在是顶不住,又招了四个伙计,专门负责送餐,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一双鞋就跑漏了底儿。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每十天发一次工钱,足足五百文铜钱,不会拿那些铁钱糊弄事。新来的伙计都觉得受再多的累都值了。
王宁安同样不轻松,他除了要教向好几个厨艺之外,还有就是每天写《三国演义》。
说起来也怪韩蛤蟆,本来说好的,等王宁安把酒楼的事情弄好了,他再正式说三国。可是这些日子韩蛤蟆从王宁安手上学了好几个段子,不少老听众的胃口都被养叼了,天天喊着要讲新故事,不讲就不来了。
有一天把韩蛤蟆实在是逼得没办法,就把王宁安给他的《三国演义》头两章给说了,谁知道,这一讲不打紧,顿时惊动了无数人,第二天茶馆的听众多了一倍不止。
大家伙都嚷嚷着,一定要听《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火爆,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三国的故事早就流传广远,不少说书人也都讲,只不过他们都是截取一段,而且前后矛盾,互相冲突,不成体系。
韩蛤蟆一张口就从桃园结义,大战黄巾开始,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心。面对着丰厚的赏钱,韩蛤蟆不能不讲。可是这一下子就苦了王宁安,不得不努力赶稿子。
“上辈子熬夜码字刚过去几天,又要赶稿子,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王宁安摇头大叹,可是他却不敢懈怠,现在的王宁安,就像是秋天的小松鼠,不想放过任何的赚钱机会,拼命储存每一粒食物。
匆匆写好了五章,王宁安急匆匆奔向韩蛤蟆说书的茶馆,他刚赶到茶馆的门口,正巧对面包黑子和公孙策一前一后走来了,碰了一个面对面。
第23章 只知忠义,不知孝悌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一统江山四百载,传到了汉献帝,君弱臣强,刀兵四起,天下昏暗,民不聊生,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日里就开说一套《三国演义》,道尽纷纷世事,全在巧嘴一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韩蛤蟆嗓音沙哑,慢条斯理地念了一首词,大宋朝文治兴旺,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