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这消息可靠么?”
“列伊捷尔已给斯大林同志打了电报,正式消息2天后公开,你赶紧撤退吧。”
“可陷在德军包围圈里还有好几万同志啊。”
“让他们就地阻击,掩护大部队撤退。”朱可夫几乎是吼出来,“再不撤退,莫斯科就危险了。”
“是!是!”梅列茨科夫不敢怠慢,他也知道事态严重。
旁听着电话,连日来已焦头烂额的华西列夫斯基露出难以置信的眼神,一把拉住朱可夫:“布良斯克方面军投降了?这消息可靠么?别是德国人的假宣传。”
“我亲眼看见了电报,他鬼扯什么阵前起义……”朱可夫欲言又止,不过最后还是说了,“是弗拉索夫亲自去劝的降。”
“我就不信布良斯克方面军十多万官兵死心塌地跟他走,这里一定有猫腻。”
“没有用了,上星期已陆陆续续出现逃兵,每天粮食补给下降到不足100克,马匹全杀光了,至于不愿意投降的高级军官……”朱可夫叹了口气,“总算他还有点良心,安排飞机送回莫斯科。”
“哎!”库兹涅佐夫愤愤地一拍桌子,差点都没把桌子给砸烂。
华西列夫斯基一脸无语,最后捂着脸哭了起来:一个方面军成建制主动投降,影响太坏、震动太大了——比当初基辅包围圈60多万部队被俘的后果还严重。
“安排部队堵住缺口,说不定很快就有第二次莫斯科保卫战。”朱可夫脸色铁青,但有条不紊地发布命令,“我已征得斯大林同志同意,沃尔霍夫方面军南下填补莫斯科南翼的图拉…梁赞一线,改称莫斯科方面军;托尔布欣的莫斯科方面军继续去草原军区,改称草原方面军,堵住敌人东方集团军群;从远东、中亚抽调50万军队,交给科涅夫同志组建新的中央方面军,把南北被打断的战线再连起来;斯大林格勒附近的3个方面军守住阵地,同时各方面军抽出5…10万不等部队,组建20万人的南翼预备队;马力诺夫斯基同志带独立集团军北上,番号升级为预备队方面军,掩护南翼与中央战场并担任大本营总预备队;在新的部队与方面军组建完毕前,中央战线南段暂时让瓦图京同志的西南方面军协助防守。”
华西列夫斯基点点头,这个应急安排无疑比较合理,他立即安排下去。稍后,他犹豫再三开了口:“这……前次……你说停战谈判的事……”
“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就算我们提,德国人要价也会非常高,必须等战线稳定下来。”朱可夫看看周围,压低声音道,“刚出了布良斯克方面军这件事,你认为他会怎么想?”
华西列夫斯基立即心领神会,他也注意到最近这两天内务部的人活动有些频繁……
就在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完成调整的次日,德军在哈尔科夫召开下一阶段战事安排讨论会,蔡茨勒汇报了总体进展:
“在逼降敌布良斯克方面军、重创中央方面军后,我军在中央战场占据重大优势,目前整个顿河右岸地区悉数为我军占领,从米丘林斯克到米哈伊若夫卡一线已无敌军,敌中央防线出现600多公里的断裂缺口。
从5月25日到6月15日,三周时间累计消灭红军(毙、伤、俘)129万人,包括:布良斯克方面军55万;中央方面军35万;草原军区15万;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24万(主要是图拉和维亚济马一线的损失),击毁、缴获敌人各型号坦克1900余辆,各型号飞机3000余架。
我军自身损失相对轻微,累计伤亡近14万:国防军和武装党卫队损失8万余,东方各国近3万,意大利军2万余,损失坦克(坦克歼击车)500余辆,飞机近700架。
我们占领了包括坦波夫、鲍里索格列布斯克等战略要点,守住了维亚济马一线,目前该方面战事还在持续,但总体而言取得了丰硕成果。”
霍夫曼点点头,同时又不放心地问道:“敌军消灭和损失数是否经过核实?”
“会有一些出入,但总体差距不大。列伊捷尔投诚后,介绍了布良斯克方面军情况,55万的数字完全可靠,其余数字是通过他移交的敌军大本营战报、内部通电与彼此电报往来记录并结合前线统计确定的,他还交出了全部密电码,根据密码体系我们又破译了一批电报,对各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对作战十分有利。敌人虽然紧急更换,但短时间内没法替换全部秘密。”蔡茨勒笑道,“所以现在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很快就能知道,或许比斯大林知道得还全面一些。”
听他这么说,下面全都哄笑起来。笑完后,众人又对元首坚持“政治解决”、不惜给布良斯克方面军一个“阵前起义”名义的策略表示钦佩:没这个思路,情况不会如此理想。
“关于下一阶段安排存在争议。”蔡茨勒介绍道,“曼施坦因元帅请示是否按原计划发动春醒战役第三阶段,进攻盘踞在阿斯特拉罕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莫德尔大将请示是否进攻萨拉托夫的西南方面军,从上游包抄斯大林格勒;霍特大将请示是否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顿河方面军;还有魏克斯元帅请示是否向下诺夫哥罗德一线发动进攻,全面包围莫斯科……”
这可是要全面开花的节奏,面对兴奋过头、明显狂热的众将,霍夫曼摇摇头,不失时机地泼起了冷水:
“春醒第三阶段战役前提条件并不存在,俄国人既未从莫斯科调遣大量部队进入中央战场,也未显著地从斯大林格勒方向调入中央战场,而是采用了洞门大开的策略,这让人完全无法理解,所以我宁愿选择在中央战场继续突破——比如去打坦波夫以东250公里处的奔萨,进而威胁塞兹兰、乌里扬诺夫斯克、古比雪夫一线。”
听到霍夫曼既不同意打莫斯科也不同意打斯大林格勒,蔡茨勒有点意外,连忙道:“元首,恕我直言,这样在中央突出部就太大了,目前突出部已达到南北400公里,东西350公里,如果按您的策略继续进攻,会变成南北超过800公里,东西大于700公里的超大型突出部——这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波兰。”
“您害怕敌人两翼齐出?”
“有这个顾虑。”
“您的顾虑是对的,但要考虑到一点,目前敌人在两翼实力还比较强,中央却完全不设防,我们应尽可能突击并让敌人拉出来打——这比我们傻乎乎去啃坚城要好得多。”霍夫曼指出,“我现在并不着急进攻,该着急的是斯大林。我希望总参谋部能安排战线妥善前移,为下一阶段战事准备条件。前线目前兵力、燃料、装备都需要补充,绝不是一句继续进攻就完事的。”
“这样会给敌人喘息之机。”
“我就喜欢看他们绝望而又努力挣扎的样子。”霍夫曼笑道,“今天才6月15日,夏季刚刚开始,至少还有3个月时间可以进攻。给你们2周时间将补给和战线调整到位,后勤补给基地转移到坦波夫、鲍里索格列布斯克一线,新投诚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应妥善安排,并关注敌内部后续发酵效应。下阶段我希望继续撕扯中央战场的巨大豁口,我倒要看看斯大林能拿什么部队来填这个无底洞!”
如果停半个月再进攻,蔡茨勒和凯特尔都认为可以接受,加强补给的意见也挑不出毛病。
“战役暴露了很多事先没料到的问题,比如装甲集团军中装甲师过多、过密,虽然加强了突击效果,但对后勤压力过大,我建议在调整过程中成立第7装甲集团军,由基希纳上将担任司令官,配属东方集团军群;另外再组建党卫军第1装甲集团军,由保罗…豪塞尔担任司令官,大本营直辖;将标准装甲集团军改为3个装甲师、2个装甲掷弹兵师,4个步兵师、1个警卫师和若干技术兵种的标准编制,总兵力依然维持在20万左右。各步兵集团军编制也要相应调整,应该保证拥有至少1…2个装甲师(装甲掷弹兵师)和10…12个步兵师。”
“我希望总参谋部会同最高统帅部利用这个间隙期完成调整和补充,并制定下一阶段重点进攻方向。”
蔡茨勒本想继续劝谏,但一想到哪怕是要去打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也要有充分的准备、完善的计划和补给时间——毕竟现在主力尤其是装甲集团军都集中在中央战场,他就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
“我宣布:春醒战役第三阶段取消,城堡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可以将胜利消息告诉全欧洲人民!”
“元首万岁!”
第253章 城堡余威(上)
“德国人民们,全德意志爱国者们,现在播送最新新闻……”柏林街头巷尾的高音喇叭响起了亢奋的声音,所有人都驻足收听。
“在伟大元首的亲自指挥下,5月25日…6月16日,帝国国防军、武装党卫军在轴心各盟军亲密配合下,于俄国前线发动前所未有的强大攻势,连战连捷,消灭敌军逾130余万,摧毁、俘虏敌坦克2000余辆,各型号飞机3000余架,我军损失轻微,不及敌军九分之一,将东线整体战线向前推进300至450公里不等。
敌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列伊捷尔、政治委员苏赛科夫在我军强大压力和正义感召下幡然醒悟,毅然阵前起义,率所部官兵全体改旗易帜并加入俄罗斯解放军,共同为推翻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的残酷统治、建设新俄罗斯而战。
这不仅标志着敌人内部分崩离析的开始,也意味着德意志第三帝国与全欧洲热爱正义的人民距最终胜利已然不远……让我们进一步团结起来,为推翻国际犹太人垄断寡头集团,打倒美、苏、英三国反动统治阶级不懈努力!
我们的领袖——伟大、光荣、正确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万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德意志人民万岁!”
6月18日,霍夫曼一回到柏林,最高统帅部立即就发布了城堡战役胜利公报,同天还公布了一大批军官的晋升和授勋令。霍特大将、克莱斯特大将因长期以来的征战功绩被霍夫曼晋升为陆军元帅,东线除莫德尔外,其余集团军群司令官全部拥有元帅头衔。
凯特尔在晋升名单中还提了蔡茨勒和莫德尔的名字,霍夫曼鉴于两人晋升现军衔时间不长,为内部平衡暂时没同意,不过基于两人的突出贡献,慷慨地授予他们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当柏林街头巷尾正在狂热议论重大胜利时,霍夫曼已悄悄赶往鹰巢别墅。在他抵达柏林、通过电话向爱娃报告好消息时,对方忽然给了他一个特大惊喜:“亲爱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怀孕了!”
“真的?”霍夫曼先是一愣,随即又大喜过望,“我的孩子?不不不,我是说,我有孩子了?”
爱娃没听出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自顾自说道:“医生说有2个多月了,我怕打扰你,一直不敢说。”
“好好,你等着我,我马上回来,马上!”
霍夫曼心急火燎地赶回了鹰巢,爱娃一见面就飞奔着扑过来,两人紧紧拥抱后,霍夫曼蹲下身体,将耳朵附在爱娃的小腹上:“让我听听孩子的声音……”
“瞧你这么心急!”爱娃“咯咯咯”笑了起来,“现在还只有一颗土豆这么大呢,哪来的心跳?”
“哎呀,叫他们什么好呢……”霍夫曼在原地转了好几圈,最后说道,“如果生下来是个男孩子,就叫路德维希;如果是女孩子,就叫丽塔……”
“好的呀!”爱娃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名字是霍夫曼穿越前孩子的名字。
“亲爱的,你给了我这么大的惊喜,我也要给你一个惊喜……”霍夫曼满脸春风,笑盈盈说道,“下周要举行盛大的授勋、表彰与晋升仪式,高级将领、重要官员和各国元首都会来柏林,我想在会议结束后举行一个仪式,宣布我们订婚的消息,你愿意嫁给我么?”
“愿意!”没听完全部话爱娃就尖叫着予以回应,她简直要疯狂了!
“好好准备吧,我会向世界宣布的……”到元首的层次,房子、车子、钻戒、求婚仪式这些常规套路都已不用再提,只要霍夫曼开口,无数人会做好准备。更何况元首也不是穷光蛋,他每年有1000多万马克版税进账,然后在筹备的石油基金中还有一笔可观份额——那可是囊括全中东石油产地的开发基金!
在胜利公报发布同一天还插播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我海军陆战队日前占领塞舌尔群岛!这消息在华盛顿引起了更大震动,因为他们刚刚接到消息,庞大的日本舰队突然占领了马尔代夫和英属印度洋领地。
“好消息是,轴心对南非的进攻可能会暂时告一段落;坏消息是,日本可能会进攻印度……”参联会上,金上将用焦虑的语气通报了印度洋方向的情报。
马歇尔面无表情地通报了东线战况:“苏军遭遇惨败,损失100多万人,一个方面军指挥官投敌……”
听到红军损失100多万,罗斯福的呼吸也急促起来,虽然100多万对斯大林是小意思,但连续失利后出现重要指挥官投敌的消息打击太大,他问道:“俄国人会总崩溃么?”
“暂时还不会,但已在崩溃边缘,俄国粮食产量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石油不到40%,德军在建立并持续扩大伪政权后,大量俄国人向德占区逃跑。”
众人愕然,这画风怎么这么诡异,不应该是反过来逃跑么?
赫尔苦笑着回应道:“对普通俄国人来说,目前恐怕还是德占区更好些:一方面可以谋生并获得养家糊口必备的食物,另一方面,伪政权对效忠于他们的人分配土地,德国人原来在德占区大肆杀人、扑杀游击队,现在改变了统治风格,这些工作换成傀儡政权操办,德国人只负责发布指示,躲在了幕后。”
众人心头沉甸甸的,前景看上去真有些不妙。
“印度情况怎么样?与蒋沟通好了么?他增派的军队什么时候可以到印度?”
“前期我们加派了飞机去印度,并强化了驼峰航线运输能力,不过很显然,蒋只对我们的物资感兴趣,他和他手下的高级将领对保卫印度没什么热情,史迪威将军表示这1个多月只有不到4000人通过飞机抵达印度,除极少数军官,其他明显都是没接受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身体素质也不尽人意,他只能费力地加以培养。据情报员在重庆观察到的消息,他们更摩拳擦掌地期待与共产党开战。”马歇尔苦笑道,“就算是这些军官,也是蒋政权中被排挤出来、不得志的少数派。我现在非常担心这些美援物资不是被他用于打击日本人,反而会成为他打内战的底气。”
“他疯了么?”罗斯福怒道。
“他没疯,相反他很冷静。由于前期俄国人在中国西北抢劫的行为,大大刺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感情,那些对蒋不满的民…主派人士现在对斯大林更加不满,重庆方面握有很大的舆论和军事优势,他想利用这个有利局面消灭共产党,用他的话说,叫……”说这句话时,马歇尔卡壳了。
赫尔比他更懂中国问题,补充道:“中国话叫‘攘外必先安内!’”
马歇尔点点头:“差不多就是这意思。日军力量的退出又为两者间的争斗创造了条件——原本两派并不接触的地方因日军撤退而变成了双方互相争夺的地盘,小摩擦越来越剧烈,共产党方面通过重庆联络员向我们投诉,但这没什么用,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
“他为军事解决共产党政权和军队找了理由——日本正不遗余力地扶持共产党,从步枪到子弹,从坦克到飞机都在卖给他们,他怀疑共产党已和日本勾结起来。”
“这是真的?日本人是什么想法?”罗斯福急了,他清楚地知道,日苏之间是和平与中立状态的。
“这是真的,但并不是全部真相,谈共产党与日本勾结还太早,双方充其量只是生意,蒋本人也在和日本做生意——他从日本手里买军火、买军队,买地盘……”
“等等,我没听错吧?”史…汀生错愕地问道,“买来军队和地盘?日本人去当雇佣兵?”
“买的是中国军队,确切地说是中国伪军,他们本隶属于南京汪政权,被日本人成建制卖给了蒋。讽刺的是,这些军队其实很早以前是蒋政权军队的一部分。”赫尔耸耸肩,“他们当初打着‘曲线救国’的名义投降了日本人,现在日本人又还给了蒋,哦,可能换了一大笔钱。”
“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金上将皱起眉头,怒了!
“至于地盘买卖那就更有意思,蒋的将军们用钱或其他物资贿赂日军退出他们占领的中国领土。”
全场顿时愕然,罗斯福哭笑不得:“日本人能答应?”
“日本陆续退出好几个省,除交通要道和重大城市外,很多县城都卖给了蒋政权——我们看到的所谓收复失地其实就是不断贿赂日军退出的过程,真正通过战斗夺取微乎其微。”赫尔耸耸肩,“有几个特别‘聪明’或‘骄傲’的将领付了一半钱不想再履行义务或压根就不想付钱,日军让他们吃到了苦头,专门展开进攻,通常没多少中国军能挡住这种犀利的进攻。更可悲的是,他们的友军也往往见死不救。所以我认为,与其说日军是被中国人逐出的,不如说他们主动撤退——收缩了战线,提高了军队机动能力,增强了反应速度。”
第254章 城堡余威(中)
“这真是奇怪的战争,到底谁是中国的敌人,谁是中国的朋友?”
“中国?总统阁下,您不如问,谁是蒋的敌人和朋友,谁是毛的敌人和朋友,或许再加一个,谁是汪的敌人和朋友?”赫尔两手一摊,“中国人自己都稀里糊涂,我们又怎么看得清呢?”
“结合日本从德国获得大批陆军装备和从中国收缩的情报,我们推测联合舰队回本土后马上就要对印度用兵,快的话应该在9…10月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金上将不想再讨论中国这笔糊涂账,转而说道,“从南非派出的潜艇观察到其中一支运输船队,试图攻击,但日本人防御很严密,不但没能得手反而还被飞机击沉了。”
“能拦住或重创他们么?”马歇尔问道。
“可能性很小,除非日本舰队主力不和运输舰队一起走。”金上将解释道,“我反对太平洋舰队现在和联合舰队大战,打赢了不过维持平衡,打输了怎么办?远东全完蛋了。”
大家都叹气,联合舰队一回远东,给太平洋舰队的压力实在太大。
“大英帝国有保卫印度的决心和勇气么?”史…汀生问道。
“决心也有,勇气也有,唯独没有实力。”马歇尔嘲讽道,“我们成功地向南非转移了1个军,英国人却没能往印度增加一个士兵,那儿只有中东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和土著军队,对了,在缅甸还有一些英国军队。”
罗斯福问道:“他们不会做梦这些军队能打赢日本人吧?”
“您说对了!他们第一不相信日本人会来进攻;第二认为日本军不足虑,他们在缅甸方向与日本交手过几次,认为敌人不过如此。”
“混蛋!”罗斯福怒不可遏地骂出了声,“什么叫不过如此?是谁在东南亚和新加坡败得一败涂地,逼不得已向日本人投降的?是谁在缅甸被包围,眼泪汪汪求着中国人派兵支援他们的?是谁一口气逃进印度的?这还叫不过如此?”
所有人都摇头,现在他们开始同情起中国来了:站在蒋的立场上,如果是英国这样的盟友,他们也懒得去武装保卫印度。
史…汀生有些奇怪:“他们抽不出兵力么?英伦三岛至少还有300万军队,其中不少打过仗,有作战经验!德国现在主力都在东线,不列颠人不肯反攻欧洲大陆也就算了,怎么连保卫印度都没热情?这可是大英帝国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啊!”
“可他们并没有船。”马歇尔耸耸肩,“所有增援都必须绕过好望角才能去印度,他们一直希望我们能派兵去支援印度……”
金上将和史…汀生居然异口同声地说:“这一定是疯了!”
“这不行,必须让他们把兵派过去,哪怕用我们的船。”罗斯福转念一想后道,“让英国人把有作战经验的官兵给我们,我来武装他们,送他们去印度和南非参战,大英帝国不能什么事也不做就安静地躲在旁边看热闹——这是世界大战!”
“这样挺好,我看完全可以。”金上将马上说,“最近我们通过返航货轮运送了不少离开英伦的熟练工人,总数将近1万户,再加把劲到今年入秋就能完成全部运输任务,运送没有武器的徒手兵比运送平民更方便——他们容易指挥!”
马歇尔点点头:“完全应该,保卫印度和南非已超越了合众国的任务,我们不能再用巨大的伤亡去让民众戳我们的脊梁骨,英国人必须付出牺牲,这是他们想要保持大国地位的代价。”
史…汀生接着问:“有一点我表示奇怪,为什么你们如此众口一致地肯定日本会去进攻印度?难道不应该是进攻澳洲么?”
“进攻澳洲也有可能。”金上将笑道,“澳洲兵力相对比较充裕,陆战队一直在增兵,陆军前次也派遣了2个师过去,现在澳新一线部队实力不弱,澳新本国军队也很强——这从北非和肯尼亚之战就可以看出来。我倒希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