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些高价值的目标——比如将校级军官,怀疑是间谍的的德方人员等,但数量顶多就是几百个。
  而霍夫曼也不打算今年的夏季攻势中什么也不干,眼睁睁看着斯大林休养生息,万一让红军重新恢复元气就更加麻烦,因此他在8月下旬就秘密下达指令,要求抓住9…11月份这最后的进攻时间窗口,给斯大林以第三次打击。





第66章 第三次打击(4)
  第三次打击的战役代称为“曙光”,霍夫曼虽然并不认为1943年就能彻底解决东线问题,但苏德和谈的展开,列宁格勒的易手标志着2年多的东线战争将露出彻底解决的曙光,斯大林政权除在军事上露出颓势之外,在政治上也左支右绌,当整个方面军“投诚”拉开帷幕之后,不时有各种各样的官兵向德军投诚,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真心投诚的,偶尔也夹杂着极少数的间谍。
  要将他们一一甄别出来显然难度很大,不过霍夫曼现在并不想让新投诚的红军直接加入对苏作战,他要先把他们拉到后方整训、洗脑、重新打乱编制后才能使用,这样不但可以清退大量的不合格人员——投奔人群中有大一部分要么是40多岁、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要么是不满18岁的少年兵,战斗力是相当低下的;另外还可以让阴谋分子也间谍在其中暴露。
  在这种滚雪球似的扩张下,俄罗斯解放军的实力已扩充到4个集团军,50多个师,将近70万人,而在传统的红白蓝三色国旗在圣彼得堡重新出现后,这种速度更称得上是雪崩,不但军人,连带大量平民、地方官员甚至是内务部队都开始向新俄罗斯投诚——他们描绘了苏维埃政权目前面临的窘迫,相信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政权马上就要完蛋了。
  不过,霍夫曼知道情况没这么乐观,斯大林手里还是有实力的,他至少还有600…700万军队,要彻底解决他们估计不花上3…4年时间,死伤200万以上德国人是不会成功的——这代价比起历史上当然很小,但霍夫曼并不想付出这么大代价。胜利曙光已显露了出来,美国还在另一边虎视眈眈,伤亡200万德国小伙子的代价有些过于沉重了。
  红军在放弃圣彼得堡后,连带着放弃了一大片土地——因为这些地区根本守不住,两军对峙线推进到了沃尔霍夫、诺夫哥罗德一线,对红军而言,整体需要防御的地段缩小了大约200…300公里,可以腾出30万左右的兵力。但对于德军而言,获得的战役态势就更加有利,从德国本土运输过来的物资可以走北海、波罗的海、芬兰湾直接到圣彼得堡靠岸,大大减轻了从波兰过境的铁路干线压力。更重要的是,俄国北部滨海地带与内陆的运输线失去圣彼得堡这个交通中转枢纽后,补给线近乎断绝了。现在哪怕英美打通了北极航线,能将物资输送到摩尔曼斯克,也无法再顺利输送到内地了。
  “曙光战役是本年度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总参谋部对前期战场局势和敌我力量对比进行研究之后,对战役方针进行了多次更改,最终形成的战役决心如下。”
  以蔡茨勒为首的总参谋部本来的打算非常宏伟,希望通过这一次大型战役迫使斯大林投降或消灭红军主力,但在霍夫曼的干预之下,战役方针进行了多次更改,目标也逐渐往下调,更改为:消灭红军重兵集团100…150万以上兵力,极大削弱红军战斗和抵抗意志,逼迫布尔什维克按我方条件和谈或签署停战协定。
  整体战役分北线、中线、南线三大战场,根据蔡茨勒的安排,主要的战略步骤是:
  第一阶段,从9月23日开始,以中央集团军群、东方集团军群全部主力和南方集团军群部分集群(主要是霍克集群)主力,在中央战线发动全面进攻,以一直平推的战术,在10月15日前将目前整体战线向前推动400…500公里,要求必须占领萨拉托夫、乌里扬诺夫斯克、喀山、萨马拉一线,威慑乌法、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一线。
  为封堵中央战线漏洞,红军预计将从左右两翼抽调兵力进行支援,第二阶段将分两个层面对待:
  如红军主要从其右翼(北面)抽调兵力,则以芬兰集团军、北方集团军群为主力,发动进攻战役,全面夺取沃尔霍夫、诺夫哥罗德一线,占领拉加多湖右岸地区,就苏北冰洋沿岸领土与内地彻底割裂;
  如红军主要从其左翼(南面)抽调兵力,则以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力,发动进攻战役,夺取阿斯特拉罕,从陆地建立与中亚方面的关系。关于这个目标,蔡茨勒当初与霍夫曼有鲜明的不同意见,认为至少要把斯大林格勒打下来,但霍夫曼认为不必,依然坚持打通与中亚方向的联系。
  第二阶段战役预计在11月上旬完成。
  如果在第二阶段战役执行完毕后依然未实现政治目标,则发动第三阶段攻势战役,已12月初为限,发起冬季战役,准备进攻下诺夫哥罗德,封堵莫斯科与东面的联系。
  在第三阶段战役执行完毕后,莫斯科将会陷入东南西北四面围困(不是彻底围死),然后1944年的春季战役目标就是收拢包围圈,彻底困住莫斯科。
  总参谋部认为,根据气候专家预测以及第一次莫斯科战役的经验推断,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是秋季泥泞时期,到11月下旬,莫斯科一线气温依然可以保持在零度以上,土地也会冻结,十分有利于装甲部队推进,预期到12月上旬,该地区最低温度在零下5度左右(极端时期零下10度),在保暖物资和冬季装备充足的前提下,这个气候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无论如何,12月15日左右应停止莫斯科一线的进攻。
  这次战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德军的物资筹集和装备改进已达到一定水平,已不再对俄罗斯的冬天谈寒色变了,甚至还敢大胆地运用初冬时期土地冻结、有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的特点发动进攻,彻底打破外界一直认为的“夏季德国人进攻,冬季俄国人进攻”的观念。
  “我们准备告诉斯大林,在冬天其实我们也是能打仗的,至少12月份的俄国天气在德意志境内也屡见不鲜。”蔡茨勒自信地笑道,“我们不是不知道他在想方设法拖时间,但我们更想告诉他,再拖时间也没用,我们现在还有3个月可以利用。”





第67章 第三次打击(5)
  对于进攻战役的安排,由于夏季战役的停顿,各集团军群已与总参谋部沟通得比较频繁了,相对而言也玩不出什么太大的花样来,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整体战役持完全乐观的态度,从非洲返回不久的古德里安看过整体计划后就眉头紧皱,若有所思,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贸然开头。几年的起起落落让他成熟了不少,他知道自己与东线大多数主要军官的关系很一般,大喇喇开口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海因茨,你谈谈看法吧,这么多人当中,只有你一直忙于非洲作战,尚未全面参与战役拟定,或许你有不同寻常的意见。”霍夫曼将目光投向古德里安。
  “元首,不同寻常的意见倒是没有……”古德里安苦笑一声道,“我只是隐隐约约有一点担心,但愿我这是多虑了。”
  “说说看?”
  “诸位请看,沃罗涅日…坦波夫一线不但是我军大举进攻的出发地,也是后勤物资的主要囤积点,更是连接、沟通南北战场的关键节点,位置正好卡在整条战线中央——距离莫斯科不到500公里,距离斯大林格勒大约是520公里,假设我军先在中央战线突进,如愿以偿占领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古比雪夫(首府萨马拉)等伏尔加河右岸地区,此时我军前锋距离后方基地也超过500多公里,如果我是朱可夫。”古德里安扫视了众人一眼,“我会做最后一搏,从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南北两路同时出兵,以猛烈进攻截断我军中路的重要战略要点,这样不但会迫使我军中路进攻集群返回救援,同时还有可能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
  下面众人点点头,南北对进、中央突击,似乎很符合古德里安的胃口。虽然众人并不认为红军具备如此犀利的进攻能力,但最起码这样的应对策略要比傻乎乎地单纯从南北两翼抽调兵力填补中央战场缺口来得明智。在城堡作战中,轴心持续不断地攻击中央战线,红军根本无法建立稳固的防线,从南北翼抽调兵力也很快消弭在持续不断的消耗中了。
  霍夫曼微微一笑,问道:“除了坦波夫和沃罗涅日,您认为还有什么节点有可能遭遇红军重击?”
  “还可能是哈尔科夫,不过此地有点远,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都超过了600公里。”古德里安重新看了看地图,“而且在哈尔科夫前面,至少有3道我军防线,敌军长途奔袭700公里、接连摧毁3道防线的可能性我认为极小。”
  霍夫曼满意地点点头,剩余众人开始活跃起来,直觉不自觉地将自身位置转换到红军的立场和视角上来看问题,但讨论来讨论去,发现除了古德里安的办法,似乎并没有其他特别高明的办法。
  魏克斯元帅强调指出:东方集团军群原先是东线整体战略预备队,现在同样拉上一线使用,虽然各集团军群都准备了至少一个集团军的预备队,但他希望总参谋部至少要准备足够的战略预备队——对这样一场牵扯到300万人进攻的大规模战役而言,不可能没有战役集群的预备队。
  蔡茨勒脸上的笑意更浓,然后向众人揭示了谜底:“根据元首要求和指示,总参谋部以完成整编的党卫军第一装甲集团军为骨干,加上国防军第5、第8集团军,共同组成曙光战役集团军群,担任本次战役的总预备队,该集团军群指挥官由古德里安元帅担任,对外宣称为后备集团军群。。”
  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这次对后备集团军群的本钱下得可有点大,党卫军第一装甲集团军是本年度新成立的部队,拥有警卫旗队、帝国等4个完成1943年编制调整与增补的装甲师,2个装甲掷弹兵师和4个武装党卫军师,实力之强超过任何一个国防军装甲集团军,再加上另外2个集团军,实力不容小觑。如果俄国人被这个集团军群的“后备”名称所欺骗,保管撞得满头大包。
  “后备集团军群的位置就部署在哈尔科夫、沃罗涅日和坦波夫一线,以沃罗涅日为核心。”
  到这时古德里安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刚才蔡茨勒一直笑眯眯地看着自己:总参谋部看来不是没考虑过这种可能,相反,他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他,恰好承担并履行有关角色。
  整体会议方针最终确定了下来,此时距离进攻战役的发起日已剩下不到24小时了。
  就在德军紧锣密鼓推进战役动作的同时,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也在听取总参谋部和莫洛托夫的报告。
  “从我们掌握的情报来看,德军似乎很快就要发动新一轮进攻,方向还是在中央战场。”
  斯大林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问道:“有办法挡住他们么?”
  华西列夫斯基迟疑了一下,最后坦白地说:“非常困难,敌人拥有装备优势,部队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而且……”
  斯大林摆摆手:“你强调的这些我都清楚,我问的是你们的办法,你和康斯坦丁同志的意见是一致的?”
  “这个……”华西列夫斯基有些犹豫,片刻后又道,“不一致,我的意思是继续退却,进一步拉大德军的后勤补给线。”
  在昨天的形势分析会上,朱可夫做了下一步战略推演,任何德军很可能重复上一次战役的手法,在中央战场进攻,持续突破,逼迫红军从两翼抽调部队进行增援,一旦两翼削弱,德军就趁机进攻其中的一翼。他认为不能被德国人牵着鼻子走,必须掌握主动,因此提出了中央诱敌深入,拉大德军距离,与此同时在12月份实施南北对进,截断德军退路,迫使敌人后退。
  当然,朱可夫知道红军与轴心的差距,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进攻战役的威力和有效方面,也不认为红军具备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能力,只是希望能迫使德军停下前进脚步,为苏维埃赢得冬季喘息期创造机会。
  不过,华西列夫斯基这次有不同意见,他不看好朱可夫的以攻为守战术,他建议进一步撤退,别说伏尔加河右岸地区,如果德军想要,可以一直放任他们进攻,哪怕打到乌拉尔山去。





第68章 第三次打击(6)
  “说说您的理由。”斯大林掏出烟斗,面色平静地问道。
  “朱可夫同志的策略在整体上当然是正确的,坦波夫、沃罗涅日和哈尔科夫这三个目标无论哪一个,都是德军防线上的关键节点,只要我们能占领——不,只要能威慑到那里,德军就会被迫停下进攻态势,但我认为该策略有三个不能克服的缺点。”华西列夫斯基清了清嗓子,认真解释起来:
  “第一,我军战斗力与德军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期在中亚战场上表现尤为明显,德军整条后勤补给线依赖于里海东岸的登陆场,扼守登陆场附近的不过是一个德国师,1。5万余人,但我军利用2个军南北对进发动进攻,兵力超过6万人,足足是对方4倍,技术装备也略优于敌人,但在敌人的顽固扼守与空中力量绞杀下,进攻最后无功而返……”
  华西列夫斯基列举的战例是8…9月份之交在中亚战场上的一场小战役,在东线其他战场都陷入沉寂时,中亚方向激战不断,隆美尔率所部集团军在中亚狂飙突进近1500公里,2个多月时间从里海东岸一直打到塔什干,重演了当初从托卜鲁克一直打到阿拉曼的故事。红军部署在这里的三线部队纷纷土崩瓦解,包括土库曼、乌兹别克、哈萨克等众多中亚国家和民族宣布独立,形成了“东线平静、中亚大打”的局面。。
  为挽回局势和面子,斯大林利用其它战场战事平息的有利时机,从远东和后方抽调了30万相对有战斗力的军队,试图消灭隆美尔所部。朱可夫没按斯大林的意图对隆美尔部队进行围追堵截,因为他知道在中亚这么广袤的地方,别说30万,就是再加3倍兵力,也不可能堵住隆美尔的装甲部队——他仔细研究过隆美尔在沙漠中的战斗经历,也向英国方面了解情况,认为掐断敌军补给线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
  但是,时间并不站在朱可夫一边。他一方面受到斯大林的催促,一方面又因为形势变化太快而无法按部就班。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他会将30万军队分散下去,以化整为零的办法慢慢骚扰德军漫长的补给线,只要拖到冬天,隆美尔这10万人一定会陷入窘境——要么被迫撤退,要么陷入泥潭。
  但德军推进速度太快,各中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势头也远远超过了总参谋部的想象,化整为零骚扰补给线的办法马上就变得不适用——小部队会遭遇中亚民族武装分子的攻击,而且鞑靼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还不弱,再加上普通民众对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普遍敌视——中亚有很多遭流放的少数民族,红军游击队根本没有存在空间,化整为零只会让当地武装一一吃掉。
  于是朱可夫只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利用部分部队引诱隆美尔追击,另一方面秘密集中了2个军包括近3个坦克旅,6万余人和200多辆坦克去进攻德军登陆场和主要物资囤积点,按照设想,只要吃掉这个德军师1。5万余人并夺取或破坏有关物资,就能逆转有关中亚局面。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和朱可夫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遭遇突然进攻的德军部队只是最开始有些慌乱,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依托防线就地固守,并着力呼叫空中火力支援,强行进攻的远东红军所部流尽鲜血,也没法在德军陆空一体的顽强防守前占得便宜,战役从8月27日发起的,但最终的结果甚至连迫使隆美尔回转的机会都没有。
  德军只有20余辆坦克,开战第一天,3个红军坦克旅便利用装甲优势发起突击,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被Ju…87g和88mm高射炮击毁的T…34、T…43们充斥着整个视野。每当红军试图集结发起进攻,He…218们便开始俯冲攻击。迫使红军只能将进攻时间挪到晚上,试图利用夜战、近战拿下对手。
  但这种招数也没有取得成功,8月28…30日,双方激战三天,被包围的德军如同大海中的礁石,任凭红军进攻部队如海浪冲刷一样层层叠叠冲上来,散潮之后只留下一地尸体。8月29日,当夜战事最密集、最危险之际,德军不过阵地暴露危险,先用照明弹照亮阵地前沿,然后用希姆莱管风琴打出了大范围齐射,一口气击溃了正准备使用人海战术冲击的2个红军步兵师。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对红军越来越不利,因为德军守着登陆场,有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军火供应,根本没有匮乏之虞,而红军在数轮强攻之后,已成为强弩之末。9月1日,隆美尔派遣的援兵赶到了,而且援兵投放的方式也很隆美尔式样——意大利伞兵旅和斯徒登特将军的伞兵师直接在红军进攻部队的侧后方空降,大量的Me…323、Ar…232运输机在野战机场降落,甚至连意大利空军的联合运输机(联合攻击机的运输版)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改进的Me…323h型号发挥了极大优势,将新出厂不久、带有75mm反坦克火炮的美洲狮轮式装甲车也运到了前线,而且一口气运来了24辆,非洲战役中的古德里安基本没怎么用上这款专业用于沙漠战的8对轮装甲车,但在中亚的广袤戈壁上,轮式装甲车发挥了极大优势,不但机动性极高,而且拥有不亚于3号突击炮的反坦克能力。
  空降成了压倒战事的最后一根稻草,9月2日,朱可夫见事已不可为,下令部队撤退,来时2个军6万余人的生力部队,到撤退时只剩下了不到2万人,坦克只剩下不到20辆。
  很明显,德军在里海东岸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具有典型意义,虽然空军加成对其影响极大,但反过来说,红军也不可能在中央战场获得4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基于这次小战役暴露出来的问题,华西列夫斯基旗帜鲜明地反对朱可夫的提议。





第69章 第三次打击(7)
  华西列夫斯基提出的第二点理由是距离不够,连带着战役时间也不够。
  距离不够是很显然的,即便红军同意放弃伏尔加河右岸地区,德军进攻部队距离本方至关重要的战略节点也只有600多公里,这个距离与莫斯科或斯大林格勒出发的红军距离基本接近。红军本来就在机械化运动能力上逊色于对手,在实战过程中,德军只要撤军即可走完这600多公里路程,而红军那500多公里距离却需要一段又一段打过去。
  届时的局面很容易出现这样一种场景:红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赶到战略点,结果大举回防的德军已撤退,红军不仅功亏一篑,还可能因为德军重兵部队加入而损失惨重。
  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的是红军事先在德军撤退路线上部署狙击部队,但又要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又要部署足够的兵力狙击,华西列夫斯基认为超越了现有的红军能力。
  “于是,唯一可利用的办法是迅速进军,但我坚持认为时间完全是不够的。”华西列夫斯基概括道。
  对这条意见,斯大林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但没继续追问下去,只是不动声色地问道:“那第三条呢?”
  “第三条是这样的进攻不可能获得我们期待的、决定性胜利。”华西列夫斯基解释道,“这是我从根本上反对这次冒险进攻的原因所在。”
  他一开始说这话的时候,还有点拘谨,但越说越放开,越说越大胆。
  “即便我们达成了战役目的,所取得的成绩和战果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借此消灭德军重兵集团,最多只能迫使敌人停下前进的脚步稳固后方,而我们却要动用为数不多的优秀部队执行进攻任务——这根本是以我之短攻敌之长,等我们把这点机动力量、装备消耗殆尽后,就算是撑过了这个冬天,明年春夏之交的日子也会很难过。”华西列夫斯基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目前距离冬天只有2个月,德军如果要进攻也只有2个月,我们放开中路让他们打,只要我们扼守住以莫斯科为核心的北翼和以斯大林格勒为核心的南翼,他们目前取得的任何进展都是一个巨型突出部,始终面临我们从突出部底线出击的威胁,德国人难道还能飞上天去?”
  华西列夫斯基差不多洋洋洒洒说了大半个小时,他发现斯大林听得很认真,在旁边的伏罗希洛夫和莫洛托夫也频频点头,虽然这位红军总参谋长奇怪为什么今天汇报的时候斯大林同志让另外两位也在场,不过他还是毫无顾忌地说了。
  “您说的意见很好。”斯大林追问道,“这些意见康斯坦丁同志知道么?”
  “知道,我和他都交流过。”
  “他有什么想法?”
  “他还是没放弃在中亚战场的努力……”华西列夫斯基有些弄不懂这位老搭档的思路:中亚战场明明事不可为,为什么还死缠烂打不放?朱可夫现在不但工作重心在这里,连本人都跑去现场直接指挥了。不过他不愿意在最高领袖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只解释了一句,“朱可夫同志还是坚持一贯的观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