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是要好好考虑一番,但是……”莫罗提醒道,“无论如何不能和夫人透露半点风声,不然传到领袖耳朵里就全完了,难道您忘了巴尔博元帅怎么死的么?”
  外界一直说巴尔博元帅是被自家高射炮击落身亡的,但熟悉内情的人都对此嗤之以鼻:以意大利高射炮部队那点水平,能有这么准确的防空效力就好了……
  就在齐亚诺瞻前顾后,还在为是否要动手而踌躇不定时,已无法再拖时间的丘吉尔终于下定了决心。
  6月17日晚上,在确信苏德已接近媾和,同时又收到巴西政变的消息后,英国国会决定召开一次讨论会,讨论大英帝国何去何从的问题。会议点名要丘吉尔代表内阁进行陈述,并还要发起对内阁的信任投票,一旦投票结果表示反对,丘吉尔的首相生涯已可以画上句号了。
  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面色阴沉,局势到今天已很明朗了:德国速度飞快地往冰岛部署了力量,上面至少有6万德军和400架飞机,兵力还在持续增长当中。
  现在大英帝国面临东、南、北三面封锁,唯一还算有点路的西面要通过德国苦心经营的潜艇攻击圈和亚速尔攻击圈也不是件容易事。工业原料和能源的匮乏使得本土的生产难以维系,特别是油料到了快见底的地步,航空燃油只能支持十天的大规模作战。皇家空军、皇家海军被迫停止了一切新飞行员的培训课程,只把油料由于保障最要紧的战备值班部队,但即便这样也毫无意义。
  随着红军不断从现有阵地退出,德军已开始陆续接收,然后原定于去东线换防的部队都收到了停止前进的命令。一个月,最迟3个月,德军就会把主要兵力从东线转移回国——那至少意味着5000架飞机,200万德军。
  根据苏德协议,红军缩编与德国撤军同步进行:1944年底前,红军先撤退到条约划定的防区,同时将规模缩小到400万以内,德军会同期将部队减少至200万;1945年6月底前,红军规模要缩减到200万,德军再次撤走100万部队。
  无论怎么挣扎,大英帝国都找不到打破封锁的办法。
  非要以军事手段来解决只有一条途径:拖到本月底,等美军航母编队、皇家海军航母编队勉强服役后集中优势兵力重新夺回冰岛,但这谈何容易?
  而就算是这根救命稻草,现在看起来似乎也要抓不住了,因为巴西再次出了状况,按美国人的脾气和杜鲁门上台后对援英、援苏的功利主义态度,即便最乐观的丘吉尔首相本人也不敢说“美国人会来救我们”这种幼稚的话。
  但他必须做一次报告,这是应该履行的必要程序,然后就等着命运的审判:不是议员投票,而是他背后仰仗的别动队队员和驻扎在伦敦的美国陆军第2步兵师——这个老牌步兵师是最早接受改造的三角师,本来是打算充当欧洲反攻的排头兵,没想到现在却成为了另一个行动的排头兵。
  丘吉尔走上讲台,习惯性地扫视了台下众人,等会场安静下来再发表演讲。
  他刚刚说了一句:“尊敬的议员先生们……”
  有人就挤到布鲁克元帅身边,悄悄说道:“元帅,老鼠出洞了。”
  “多少人?”
  “300个左右,另外陆军2师借口演习在进行调动。“
  “知道了……”布鲁克和庞德、波特尔两人交换意见后一致点头,然后一大批中级军官便开始行动起来,至于三大军头,必须在会场里见证大场面……





第27章 D日(10)
  三大军头对于美军是很不屑的,这种不屑不仅因为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一如既往地大跌眼镜,被英国人称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等意大利军队在德国的扶持和教导下慢慢有所提升时,英国人更认为美军在主要大国中国排名垫底。冰岛战役3万德军打6万美军,听说是隆美尔带兵之后,英国方面没人看好美军能赢,甚至认为德国人只要登陆成功,冰岛战役就可以宣布结束了——事态发展果然不出所料。
  英国高层对美军的不满还在于还在于美军的不良军纪。这种不良不是抢劫或者偷窃等明文规定违反军令的行为,而是认为美军对英国社会空气的毒害——在老资格的保守人士看来简直是难以容忍。
  在冰岛战役和德国大规模空袭前,英国上下已平静了将近一年时间,各方面社会生活已初步恢复平静,在1944年的春天表现得尤为明显,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著名的伦敦海德公园成了美国人的“性战场”。每到深夜,当战时灯火管制开始后,伦敦街头已空无一人,多数伦敦人都回家睡觉了,但伦敦西区皮卡迪利广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美国大兵从驻军营地附近的夜总会和酒吧里出来,一个个东倒西歪,“性致”正浓。在每个街头拐角,都有年轻的英国姑娘在等着他们。
  美国兵一旦相中目标就会停下来。这时姑娘们会掏出火柴点着,让对方看清自己的脸,然后再往下照,让对方看清她们穿着高筒袜的腿,因为美国兵喜欢穿袜子的女孩。接着便谈好价钱(通常3英镑左右),然后在军大衣的掩盖下(正好适应乍暖还寒时候,又能铺还能盖),交易很快完成。这些姑娘又会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伦敦人把这些妓女称为“皮卡迪利勇士”。美军军官格调高得多,看不上“流莺”,他们更喜欢去伦敦高档住宅区,那里有穿着裘皮大衣的女人在等他们。
  伦敦西区的卖淫现象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当时的警察局长科尔在报告中把这里称为“美国人的殖民地”。每天早上清洁工都能捡到成筐的废弃避孕套,一位美国大兵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们正在开辟‘第二战场’。我无法描述海德公园夜幕降临后的情景和声音,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性战场’。”
  随着英国被封锁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不但没有遏制,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英国民众因为封锁而饱受物资匮乏之苦,兴起了各种各样的代用品。但美国军队因为有专门的补给团队,他们的需要总是能优先满足,发展到后来,这些皮肉生意演变为物资交换,而且置身于其中的英国姑娘们越来越多——一开始只是为了改善一下生活处境,到后来变成了一种必须。
  最初美国大兵还会给姑娘们送上巧克力、尼龙袜、带香味儿的肥皂等“奢侈品”,到后来一包香烟、一份军用口粮都能换取和姑娘们的一夜。这也是为什么老派的贵族们认为美国人正在毁掉这个国家,德国人占领了法国,涌入了巴黎,但德国人除了偶尔的违纪,不屑于干这种下流事。至于德国占领的挪威、丹麦等国,虽然政治上压力很大,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德国士兵对他们都是非常客气而有礼貌的。
  他们认为美国人已毁灭了冰岛,现在正要毁灭大不列颠。
  真实历史上的情况远比现在严重,现在只不过是在伦敦和几个主要大城市,诺曼底登陆前最多时候有150万美军驻扎在英国,那场“性交易”声势更加浩大,英国1939~1945年出生的530万名婴儿中有三分之一是私生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美国大兵留下的,小道消息称不低于80万……
  如何合理合法地将这些“瘟神”一网打尽,便成了三大军头最头痛的事,最后他们采纳了丘吉尔“假政变、真缴械”的方针,决定利用这个借口合理合法解除美军武装。
  就在英国方面周密部署之际,美国人也没闲着,为执行当初约定的“D日”计划,多诺万把他手里的王牌部队打了出去——以精锐和敌后渗透而出名的101特遣队。
  这支部队在历史上本来投放于缅甸战区,配合英美进行反攻,并且培养了一支克钦人队伍,但现在整个印度洋都被日本牢牢控制在手里,印度、缅甸战场拥有几十万日军,英国部队只能在上面苟延残喘,美国陆航和剩余部队早就撤退到了重庆,德里战事后,最后一支撤退的是中共军事观察团,他们在英国的飞机安排下飞回了国,除了累累的战争经验和英国方面的友谊,还留下了三分之一强的损失。
  这些损失或是水土不服,或是在前线被猛烈的炮火直接覆盖,或是在转移过程被重伤无法及时医治而最终牺牲,或是率领部分队伍试图拉起游击队建立游击区而最终失败,光加尔各答保卫战中就损失了十多个人,看得陈赓直掉眼泪,这些人回去至少都可以当主力团团长用,没想到埋骨异国他乡。好在最后咬牙坚持下来并顺利完成了任务。送中共军事考察团离开前,英国方面还把为数不多的通信器材和一套雷达拆解后送给了中共方面,表示对他们一直并肩作战的感谢。
  多诺万同样不想白白把兵力投放进去送死,原本还想看看在欧洲有没有什么敌后渗透的机会,没想到到了英国之后接到了这么个烫手的任务。不过,他和来接头的“蜘蛛”都相信,101特遣队才是最合适执行这种任务的队伍。
  丘吉尔说了没几句,台下一片嘘声,嘲笑声此起彼伏:
  “得了吧,温斯顿,你别吹了……你那稿子和3年前没啥两样,换个时间就能用,一点儿新意也没有。”
  “你是不是还要在登陆地作战,在田野、在山上、在街头作战,宣称在任何时候决不投降?想要强调‘即使整个英伦岛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们饥寒交迫,我们所有由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现在机会来了,是不是实践你去加拿大战斗的誓言了?”
  “温斯顿,你还不去加拿大跪舔你的美国主子?大英帝国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屡屡被打断的丘吉尔脸色铁青,正在人声鼎沸之际,忽然有大队武装分子冲进来。
  “所有人不许动,举起手来!”
  “啊……”面对那些黑洞洞的枪口,议员们一声尖叫,全场秩序大乱。有人试图夺路而走,但却被冷冰冰的枪口当了回来。
  布鲁克、波特尔、庞德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反而长长地出了口气,那意思仿佛在说:“妈的,终于来了,再不来今天这事情就大条了,等丘吉尔演讲完就投票,从场面来看,这投票结果想也不用想,肯定是罢免,那后面还怎么演下去?”
  议员当中有一部分消息灵通人士是知道有一部分政府高层要去加拿大的,但知道还有政变这环节的人却少之又少。现在出现这情况,大家还以为打算逃去加拿大的事情被发觉了,是政府在安排武力威慑,立即呵斥起几个军方将领来。
  庞德也不申辩,立即上前严辞呵斥101特遣队:“混蛋,谁让你们进来的,给我滚出去!”
  “你是庞德元帅?”领头的是多诺万局长的心腹,101特遣队的队长卡尔…埃夫勒少校,他冷冷说道,“听说您牵头政变,想要以阴谋手段劫持首相和国王去加拿大,并试图单独与德国媾和?”
  庞德冷笑:“是温斯顿让你们来的吧?事到临头你们还做这些无谓挣扎?”
  “来人啊……”
  “卫兵们……”
  但出人意料的是,庞德喊了几声,居然没人出来响应。
  这让三大军头有些着急了,按常理不是这套路啊,丘吉尔派兵突入,庞德上前呵斥,然后应该是一声令下之后涌出事先安排好的卫兵,接着两边对峙——因为议会不可能安排很多人,再加上政变本来就是秘密行动,否则议员们先炸了锅怎么办?
  等对峙完毕后,才是美方“劫持”着丘吉尔和国王退走机场,然后乘坐事先安排好的飞机离开,但现在这样子却让人始料未及。
  庞德又气又急,冷不住大声呵斥:“这些该死的混蛋,你们想要干什么?”
  “对不起,我是美军特种部队,奉贵国政府之命前来缉拿政变分子。”
  “奉命,奉谁的命令?”庞德焦急地转过头看去,仿佛用眼神在问丘吉尔:“这到底怎么回事?”
  “您不用问了,既然是您率先政变,那只能得罪了,带走!”
  庞德之后,布鲁克、波特尔等人都被悉数带走,他们一个个眼冒怒火,盯着丘吉尔。
  “温斯顿,你绝没有好下场!”
  丘吉尔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第28章 D日(11,900票加更)
  长长的议员队伍纷纷被押解着出去,然后登上早已准备完毕的卡车,布鲁克元帅等人这才看见他准备的那一个连部队,他们已被提前潜入的101特遣队其他队员制住了,连武器都被收缴了干净。
  “废物!”庞德怒骂一声,也不知道在骂这批行动队员还是在骂布置行动的布鲁克元帅。
  波特尔上将走过丘吉尔身边时,趁其他人不注意,小声喝问道:“温斯顿,你在玩火自焚!你这么搞把所有事情都给弄砸了!”
  本以为对方会有羞愧之色,孰料丘吉尔把脸一沉,呵斥道:“幼稚!你懂什么?大英帝国的事就坏在你们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上!”
  埃夫勒少校率领部队押解众人上车后,低声对代号“蜘蛛”、一直未露头的乔纳森…丘吉尔道:“第一步已经成功了,接下去怎么办?直接去机场么?”
  乔纳森点点头:“先把首相家人和部分重要人员送上飞机,其他再按照计划执行。”
  “那我们怎么出去?现在英国部队应该已行动起来了。”
  “不要紧,我有办法,按我的指示走。”乔纳森带着车队三转两转,大幅度偏离了布鲁克元帅等人当初划定的“逃跑”路线,直到遇到一个岗亭。
  “这是我的证件。”乔纳森从口袋里掏出了军情五处的证件——这可都是真家伙,而且还包括了最高等级的通行证,“现在我正在执行特殊任务。”
  对方反复核实证件无误,最后问道:“今天还有特殊口令,您知道么?”
  “知道。”
  “大不列颠!”
  “加拿大自治领!”
  “正确无误,祝您一路顺风。”
  车队立即以风驰电掣地速度离开了岗亭,执勤的中尉虽然觉得哪里有点儿奇怪,但所有这一切仿佛无懈可击,他摸摸脑袋,认为自己多想了。2分钟后他就笑不出来了,急促的铃声响了起来,问询电话终于打到他这里,得知“政变”车队刚刚离开后,负责平叛的英国陆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官米尔斯…邓普西中将放下电话对艾德礼道:“阁下,他们没按预定路线走,而是从其他口子离开了,而且我们负责跟踪的一个连被他们收缴了武器关押在国会里。”
  根据原定脚本安排,艾德礼和艾登等人都不出席内阁信任案质询现场,而在外围平叛,刚才他们接到了会议现场传出的信号,本来着手按“剧本”进行“平叛”,但迟迟不见后续信号发出,邓普西派人查看情况后才知道最后居然演变成这模样,立即心急火燎地电话各卡口负责拦截,没想到动作还是慢了,让车队混了出去。现在夜茫茫一片,那里去找车队?
  “该死!温斯顿耍了我们!”
  “现在怎么办?”
  “他们一定去找陛下了。”
  邓普西马上表示:“那我立即带兵去包围……”
  “不!”艾德礼摆摆手,沉思了片刻,“如果他真在那里的话,不要惊动他们,让陛下走!”
  邓普西一愣,忽然想起现在丘吉尔手上是有部队的,万一交火误伤了皇室就不太好,马上改口道:“好。”
  “发电报给黑猫,邀请他尽快回国主持大局。”艾德礼从最初慌乱中逐渐平静下来,预定要由他接任下任首相,他必须具备独立掌控大局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不知道温斯顿在搞什么鬼,但就凭他手上的力量是无法与我们作对的,大英帝国有300万陆军,美军不过10万。通知各地驻军包围美军营地,让他们交出武器!但不要开火,我不能让这场变故演变为内战。”
  “需要关押起来么?”
  “暂时不用。”
  艾登考虑了半天:“要不要给柏林方面通个消息?”
  “暂时不要。”艾德礼拒绝得很坚决。
  艾登马上就明白了:现在让德国介入,固然能引入德方力量,但也可能让事态复杂化——那些和德国前不久还在殊死较量的官兵会怎么想?一旦向柏林求援,就意味着本方控制不住局面,将来难免为德国人所看轻,这万万要不得。
  艾德礼估计得不错,在101特勤队这边得手之后,美国陆军2师率领部队直接去了白金汉宫,然后撞上了瑟瑟发抖的乔治六世一家,他虽然自己也怕得要命,但还是故作镇定地安慰着两个女儿。
  伊丽莎白长公主此时已18岁,长大成人、身为皇位继承人的她能冷静地看待事物,4年千她就代表首次发表了广播讲话,针对所有避难中的孩子进行演说,希望他们能注意安全。她知道父亲突然前段时间把自己和妹妹玛格丽特从避难地苏格兰巴尔莫勒尔接回伦敦来肯定有变故,但她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场景——她还在谋划着参与战地救护护士班培训的事宜。
  白金汉宫的守卫力量不强,区区几个皇家警卫如何能抵挡全套重装备的美国军队?他们拼命骂美国兵,但这不能起什么作用,美国人自己也觉得挺尴尬,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解除警卫武装后悻悻然守在外面,终于在晚上9点多钟等到了丘吉尔带人抵达白金汉宫。
  丘吉尔上前一步,一语双关地说:“陛下,起风了,我们走吧。”
  “温斯顿,事情真到了这一步了?”
  “是的……无可挽回了。”丘吉尔苦笑,“加拿大自治领不能没有您。”
  “那本土这几千万人民怎么办?”
  “他们?”丘吉尔耸耸肩,“他们很快会有一个新的陛下,新的首相,会迎来新的生活……所有人都认为会比以前强,尽管我不这么认为。”
  “好吧。”乔治六世叹了口气,“我跟你走。”
  “父皇,我不想走,这胖子是个坏蛋!”玛格丽特公主忽然挣脱了姐姐的搂抱,指着丘吉尔的鼻子骂道,“他来皇宫后每次都没好事!这次他又想把您诱拐到加拿大去,您不能上当啊。”
  被一位比自己孙女还小的公主指着鼻子骂,丘吉尔也挺无奈,偏偏又不能争辩什么:“公主,我……”
  “好了,好了,你不要任性了,大人的事你不要管。”乔治六世平时更宠这个小女儿,“你和姐姐去收拾自己的东西吧。”
  “姐姐,你说句话啊……告诉父皇他们在骗他。”玛格丽特脸上挂满泪痕,向伊丽莎白求援道。
  “首相先生,这么做对大英帝国有好处么?”伊丽莎白用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声音问道。
  “殿下,我都是为了这个国家,也为了皇室的荣光。”
  “包括灰溜溜跑到加拿大?”
  “这是一种必要的策略。”
  “一个国王抛下国家和人民,他还有未来?”
  “会有回来这一天的,如果我回不来,陛下回不来,您能够回来!”
  “这种话您自己相信么?”
  “我一直坚信不疑。”
  看到堂堂首相还在和自己两个女儿斗嘴,乔治六世急得直跺脚:“温斯顿,我知道的,我跟你走还不行么。”
  “东西都带上了么?”
  “整理了一点私人物品,其余都留给哥哥吧,就像他当初留给我一样……”乔治六世显得意兴阑珊,“说句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大英帝国,我情愿留在伦敦当个平民百姓,我相信哥哥不会为难我。”
  丘吉尔流着眼泪道:“陛下,我也想这样,但我们身上肩负着的崇高使命推着我们必须这么走,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走吧……”
  深夜11点,艾德礼收到情报:皇室已在美军“劫持”下往机场方向而去。有人询问是否要予以拦截,艾德礼否决了,让皇室去加拿大是本来就安排好的戏码,现在大体还是按剧本走。现在所有人又看不懂了,为什么丘吉尔要破坏之前的默契?
  “不许拦截,更不许开火,陛下可以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
  “现在全体议员都在丘吉尔手上,如果他把他们也带走呢?”
  艾德礼脸上一阵抽搐:带走全部议员可是件麻烦事,意味着本土的宪法传统就断了,这对视宪政如生命的英国社会来说无疑等于天塌了。
  他从牙关里挤出一句话:“那也不要轻举妄动,没有议员大不了重新大选,再选一批。”
  “再选一批?”
  所有人涌起一个念头,这世界疯了:到时候大不列颠会有两个国王、两个首相,难道还要有两个国会?
  “首相,其他部队已保护着贵族们往机场方向去了。”乔纳森问道,“您去机场么?第一批飞机凌晨2点起飞,一共24架;第二批飞机拂晓5时起飞,一共36架;第三批清晨8点起飞,一共12架,这个比较危险,说不定会遭遇德军拦截。”
  “先等等,我们去利物浦。”
  乔纳森大惊失色:“这太危险了,我去就行了。”
  “光你去不行,你压不住他们。”丘吉尔摇摇头,“把议员全部押在机场充当人质,防止艾德礼带兵冲击机场,必要时可随机击毙几个示威,不要心慈手软,心慈手软办不了大事!”
  夜幕下的车队分成两股,一股向机场扑去,一股调头向利物浦方向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