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者人际-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会从这场疾病中也会产生抗体,使缺失的东西得以弥补,脆弱的东西变得坚强,淡漠的东西更显珍贵。

第76节:心境与环境

有一回,目犍莲运用大神通力,到了极遥远的一个佛国。

这里有一位广大佛正在说法,佛的身量有三十丈,而听法的圣贤身量一样是三十丈。

目犍莲在这佛国之中出现,如同一只小蚂蚁。

当时,众圣贤看见小蚂蚁的目犍莲出现在佛国,内心非常的好奇。

广大佛对众圣贤说:“这位小蚂蚁般的小人,正是娑婆世间,释迦牟尼佛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莲啊!他今天以他的神通力,来到我们的国度。”

《目犍莲》

读经读至此,有一个感悟:在广大佛的佛眼之中,看目犍莲尊者是一只小蚂蚁,而娑婆人间岂不是一只蚂蚁窝!

这蚂蚁窝有什么好争的?

这蚂蚁窝有什么好斗的?

由这小小故事里,我体会虚空的伟大,其实愿力如果无量无边,目犍莲尊者不是一只小蚂蚁,广大佛也不是大佛,真正的大是与道合者大啊!

但是,社会剧烈的变化使我们社会中出现了一大批“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这批人有两大特点:一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工作、所属的群体、所生活的社会应该承担的任务、所尽的义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心目中没有(或者份量极其轻微)国家,没有社会,没有集体,没有家庭,没有他人;二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这些人眼中,“我”这个字被抬到了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类人不关心他人,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其行为只由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由于这两个特点的“结合”,使一些诸如“过于自尊”与“过于自卑”,“过于骄横”与“过于无能”、“过于放纵”与“过于顽固”等“人格负因”,深深地“埋植”于“自我中心者”的心灵深处。谁只要触动了“自我中心者”的这个“我”字,如触犯了他的面子,伤了他的自尊,或是侵犯了他的利益,这些“人格负因”就会立即无限地、不顾一切地“极度膨胀”起来,“刺激”和“反应”之间绝对不成比例,他的整个思维活动、行为方式都为这个“极度膨胀”的“我”字“服务”,这时,这个人的精神会处于一种高度亢奋状态,会将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集中到“一个点”上:那就是怎么报复,怎么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恨”,而且怎么让自己的报复行动“策划”得不被他人发现……至于后果是什么,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会发生什么影响,自己的“报复行动”是不是真的是天衣无缝,统统都被这个“极度膨胀的我”所掩盖,所遮蔽。这种情况,在犯罪心理学上被称作“思维狭窄现象”。

2004年2月份残忍杀害四名同学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落网后,心理学家对其性格进行了系列分析,认为他应该属于心胸狭窄,报复心比较强,很聪明但是又很自卑。这二者结合,使得他想做些大事,但自己的现实条件又很差,所以就造就了他的敏感多疑和心胸狭窄的性格,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的增加。而且寒假他没有回家,个人相对独处的时间就会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会聚集起来,环境也会导致他当时心境的变化。

当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之际,也就是在同时改变周围的环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以厌恶的表情去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与我们一定会形同陌路,自然也很难和睦相处。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以亲切的笑容去接触周围的人,彼此间就很容易进行沟通,即便有过什么不愉快,也能在宽容而和谐的气氛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说,改变自己的心态并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改变心态的本身就是在改变环境,就是在主动地创造环境。

第77节:顿悟

从前有三个道人在一起,他们互相部对方:“你是因为什么得道的?”

其中一人说道:“有一次,我在国王的果园中,看见葡萄长得又大又多又好。葡萄熟了,人们纷纷来摘取,一会儿功夫,便叶败藤折,狼藉一片,我看见这些,感到世事无常,因此得道。”

另一个道人说:“一天,我坐在水边,看到许多妇女来水边洗东西,手一动,胳膊上带的手镯臂环互相碰撞,发出了悦耳的声音。我想这是因缘合和,才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我因此而得道。”

第三个道人说:“一天,我坐在莲花池边,看见莲花开得繁华茂盛。中午时,来了几十辆车,人呀马呀都在水中冲洗,还把莲花摘光了。我感觉万物无常,如同此景,在此得道。”

据《杂譬喻经》

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个虚构的故事。楚门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电视长剧的主角,却不知道自己的演员身份。电视剧的导演是个超级天才,他让楚门从刚出生起就在他的镜头前长大,竟让他蒙在鼓里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电视直播节目全天二十四小时滚动播出,从不间断。这个天才导演制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他派出了许多演员去充当楚门的母亲、朋友、同学、同事、初恋的情人、失而复得的父亲、缺乏共同语言的妻子……他的摄影棚是个庞大的空间,他让楚门每天生活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一切都是制造出来的,包括空气、大海、城市、打雷和下雨……

楚门是个普通人,普通得就象生活在我们身边。他有许多的欲望,又很容易满足。因此,他有时欣喜若狂,有时如丧考妣,大多的时候则傍徨郁闷,不知所措。于是,天才的导演有了用武之地,他不断地制造新的刺激,使他的长剧变得波澜起伏,吊人胃口。他在楚门快乐的时候便给他制造些麻烦,在其沮丧的时候,则不失时机地给其开启一线生机。他让金发女郎如言情小说般突然出现在楚门的视线中,开启他爱欲的阀门,又让她突然离去,使其心灵坠入无底的深渊;他让从未谋面的已故父亲突然现身,夸张滑稽的相认场面令其热泪盈眶,同时也赚取了电视观众的热泪;他又让楚门的知心朋友在其情绪恶劣的时候去关怀他,开导他,令其感受到这“荒漠中的甘泉”而重生信心,虽然那位朋友只是一个演员,而且正背着大段台词……

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电影中那位才华横溢、不可一世的天才导演,他让我看到那个软弱、疲惫、徨惑的楚门被一次次的虚伪所玩弄,还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了乐观时,我的内心一阵阵地酸楚,我不忍面对──不忍面对一个真实的“我们”!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叹,但人生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是不是时刻都有一种演戏的自觉呢?还是在上帝的欺瞒和安排下,忘我地做着无意义的事呢?快乐,不足以使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们捐弃这个世界。上帝象那个天才的导演一样,掌握着很好的度,他知道该在何时给我们当头一棒,何时又给我们烧起暧暧的火炉,他使我们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为痛苦制造着剧情的波澜,也制造着收视率,希望则是赏给我们的出场费,使我们不至于中途罢演。

电影的末尾,楚门是觉悟了的,他正对着摄影机,真的向“上帝”罢演了。天才的导演恐慌了,他将失去观众,他竭力挽留楚门,告诉他离开了导演控制的世界是危险的,但楚门还是走出了那扇门,走向那个黑漆漆的末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顿悟”一说,并说人的本性自足圆满,是人世的尘埃覆盖了它,使它迷失。看来楚门是顿悟了,他要找回那个失去的自我,那个自足圆满、自由自在的本性,也许,这便意味着人生的否定。

金刚经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戏装迟早要褪去,布景也迟早要辙下,演戏的时候则生龙活虎地演一场,只是别忘了过过看戏的瘾,随时让另一个“我”──本我,走下舞台,在观众席上,呷一口茶,看看戏台上的我和他们,鼓几下掌,流几滴泪,明白了这一点,便接近顿悟了。

第78节:透视老年人受骗现象

从前,有一个老太太,背着一罐子酥油赶路。她走着走着,看见一棵庵摩勒树,老太太便摘了几个阉摩勒果吃。这庵勒果子吃完后嘴中留有甜味,老太太感觉有点口渴,就走到井边讨水喝。

这时,进边有一个人正在打水。老太太向他讨水,他便于工作舀了一罐子水给老太太喝。老太太喝了水,觉得这水甜得象密糖一样。她不知道这是刚才吃了庵摩勒果,甜味还留在嘴中的缘故,还以为是这进里的水甜,便对打水人说:“我愿用我的这罐子酥油,换你一罐水。”

打水人按照老太太的意思,拿他的一罐子水换了老太太的酥油。老太太高高兴兴地背着这罐水回到家中。

回到家中,老太太取出水喝了一口,奇怪,怎么一点儿甜味都没有了;她又喝了一口,奇怪,怎么一点儿甜味都没有了;她又喝了一口,还是什么味都没有。老太太百里不解,便叫了家中其他的人来尝。大家喝过水扣,都说:“这水简直太恶心了,有一股烂绳泥土的味,又臭又脏。你为什么背一罐这样的水回来?”

老太太听了大家的话,自已又喝了一点水尝尝,果然,这水不但没有甜味,反而有点臭。老太太心中非常懊悔:“我真糊涂,用上好的酥油换回了一罐臭水!”

《换水》

在派出所见到的众多报案者中,最令人同情的莫过于上了当受了骗的老人了。他们痛哭流涕,他们捶胸顿足,他们痛不欲生……其受不法侵害而造成的惨状常常令人难以目睹。

因为历史的原因,操劳一生的老人早些年大都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养老金并不丰厚,许多人平日节俭成性,靠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点钱,想着依靠这钱养老送终。然而,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之下,在什么金元宝、中药材、秘鲁币、出土文物、祖传古董、手机手表、治疗器材、电脑芯片、旁人捡到的一叠钱等各种需打引号的“财物”面前,在种种包治百病的“老郎中”,突然冒出的子女的“同学”,上门检测的“煤气公司人员”,帮你介绍医生、助你快速发财的“热心人”等骗子面前,往往迷失了方向,以致于拿出数千、数万甚至毕生之积蓄,拱手将这些血汗钱给了骗子。

据警方掌握,发生在街头巷尾的诈骗案件中,老人是最多、最主要的受骗者。他们受骗后不仅直接损失巨大,而且间接损失更大,对损失的弥补和修复能力又很弱。如有的被骗巨款后经济拮据影响生活;有的终日心里笼罩了阴影愧见子女和亲人;有的受骗后遭人笑话,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神智错乱,更有的大病一场从此躺倒不起……

应该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老人们比年轻人更懂,但为什么老年人被骗的事情仍屡屡发生呢?我们在谴责骗子的良心太坏和手段太狡猾之外,有些老年人自己也应看到身上的不足,譬如除了因年老体衰而造成的反应迟纯外,有的人退休之后少读书少看报以致耳目闭塞,有的人盲目追求健康或延年益寿而相信迷信和江湖之术,有的人滥施同情心而轻易遭骗,更多的是贪图小利、爱慕虚荣和固执已见……因此,要防止老年人受骗,除了社会要对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更多关注和经常进行防范宣传教育外,作为老年人自己,也应该通过学习、通过锻练、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和接受单位、街道、居委等组织的教育,尽量克服自身的不足,摈弃贪念,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象面前保持一份清醒,防止受到不法侵害。

第79节:发财致富八要素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拥有父亲留下来的大笔遗产,却不知如何管理。且生性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又交了一帮坏朋友,没有多久,就把父亲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产,挥霍得一干二净。他父亲生前有位朋友,是当地有名望的富翁,财产多得不计其数,人又很善良,常常帮助别人。他听说这个年轻人有困难,便前来看望他教他如何管理财务、如何辛勤劳动、如何积累财富,并送给他一千两金子,做为开业的资本。那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听着,口里连连称是,但是一点也没有改邪归正的决心。他虽照着富人教的办法学做买卖,却仍忘不了吃喝嫖赌;他又试着用各种办法积累财富,但这少得可怜的积累,远不够他花天酒地的开支。没过多久,那些钱就被吃用一空了。

富人前后帮助了他五次,可是每次给他的钱,都被年轻人花得一干二净,却连一点正经事也没干成,最后仍是一贫如洗。富人为这事,实在是非常忧愁,想尽办法开导他、劝说他。

有一天,富人看见门外的粪堆上,有一只死老鼠,便藉机开导年轻人说:“一个聪明的、善于动脑筋的人甚至可以靠这只死老鼠来立业。一个人有了一千两金子,怎么还会贫穷呢?我今天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要努力干出点事情来。”

正好这时有个讨饭孩子,远远地听到这样的教导,顿时得到启发。他过来讨了饭后,向富人要了那只死老鼠,按照他所听到的,又讨来各种佐料,把它做得美味可口,卖得两个钱。他再以这两个钱为资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很快就赚到了一百多个钱。就这样,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干,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终于成了有钱人。

他常常想:“我是由于那个富人开导他家的孩子才受到启发,有了发财致富的办法。现在我有钱了,有恩不报,是理所不容的。”于是,他用银子做了一张小桌,以宝石璎珞镶为花边,又用金子铸了一只老鼠把各种名贵的珍珠、宝石装进金鼠内,塞得满满的,再把金鼠放在小银桌上。他将这份贵重的礼品,送到富人家中,并向他讲述前后经过。

富人听后非常高兴,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聪明而勤劳的年轻人。富翁死后,把全部家产都留给这位年轻人。

据《六度集经》卷三《理家本生》

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主要条件是人与人之间能够通过交往,建立各种关系,相联系互依从,协调一致,达到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无疑意味着你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一个朋友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即是这个道理。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吸收别人的经验。一个人聪明人就是一个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取长补短,获取成功的人。

曾经有人总结过发财致富八大条件:

(一) 树立必富之信心

致富过程可能容易也可能复杂艰巨,而以复杂艰巨之可能居多,因此必须树立必富之坚定信心,不轻易放弃努力和可能快速致富的机会。

(二) 拥有完善之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会是完善的,作为一种努力追求的目标,不断趋向完善将帮助白领较容易实现快速致富的目的。

(三) 理解金钱之本质

经常思考金钱的本质是什么,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如何,金钱能够改变和不能改变的是什么,对类似问题思考得越深刻,越容易快速致富,并且在致富之后不至于迷失人生的前进方向。

(四) 养成思考之习惯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于要致富的人而言更是如此。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炼出对快速致富有用的东西,养成思考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 培养敏锐之眼光

很多已经致富的人,都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敏锐眼光,他们善于发现和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更善于在新生事物刚出现时就能捕捉到快速致富的机会。只要具有强烈的快速致富的欲望,眼光自然也会越来越“凶”。

(六) 汲取他人之精华

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古今中外的智慧基本都以书籍的形式保留着,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书籍,一方面可以提升和改造完善自身的气质、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鉴他人智慧来帮助实现快速致富。此外,留心周遭的声音,既可掌握市场需求方向,又能发现新的机遇。

(七) 领悟“贵人”之重要

有“贵人”相助对于致富是非常重要的。“贵人”可能是师长前辈,也可能是同事朋友,平时懂得人脉对于快速致富的重要性,就会努力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八) 学习借力之技巧

要取得成功,当然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但是要发财致富,却应该懂得借用各种“力”为我所用。这其中主要可以借用的是人力(主要是人的脑力)、资本、技术、名声和各种关系。善于借力者往往比较高明,这种人要他不发财,难。

第80节:欲望和摆脱欲望

品德拉是佛陀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素以持戒严谨而著称。一天,国王乌德纳来到品德拉修行的森林里,好奇地向品德拉问道:“常言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佛陀的弟子年纪轻轻,精力旺盛,为什么能够摆脱情欲的冲动,而保持住清净的身体?”

品德拉回答说:“佛陀教导我们应这样对待妇女:看到年纪比自已大的妇女,要把她们当母亲看待;见到年轻的女人,要把她们当女儿看待;见年纪与自已相当的女人,要把她们视为姐妹。佛的弟子正是按照这一教导,摆脱欲望,而保持六根清净的。”

“可是,有的人即使对母亲、女儿、姐妹那样的女人,也会起歹意。遇到这种情况,佛陀的弟子是怎样对付的?”

“大王,世尊告诉我们,要了知人体充满了种种污垢和不净,如血、汗、脂肪等等。用这种眼光来看女人,就能防止心地有色欲,从而保持六根清净。”

“大德,这对于身心经过修炼的佛弟子或许较易做到。但对刚刚入门的弟子来说,要做到这一步也是不容易的。也就是说,即便你想象中把女人看成丑陋的东西,但情不自禁又会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对此,佛陀是否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有的,大王。佛教导我们把守好五官的门户。亦即是说,当你的眼睛看到颜色和形状,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气,舌头尝到美味,身体接触到物体的时候,你不要被她的美联姿所动摇,也不要困为丑态心烦。你唯一要做的是把守住五官的门户,年轻人照这个办法做事,就能确保六根的清净。”

据《佛经故事》

说起人生的意义,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给出精彩的答案,而且各有道理。我把人生看做这样的过程:不停地完美自己;摆脱欲望的过程(先是不良欲望,最终是所有欲望);不停的增加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境界。这三种说法只是不同的描述而已,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人的本质是一样的,有着相同的欲望,所不同的是各种欲望的程度不一样,而且各种欲望存在的阶段不一样。以大多数人为例。刚出生的孩子,只要求满足生理的需要,心理就会满足,所以可以说没有任何多余的欲望。慢慢的孩子的欲望就多了,他会希望有人陪他,逗他开心。再后来,他便学会玩耍,从中取乐。好奇心,好胜心,爱,恨,这些欲望慢慢的都有了。青春期后,他们有了情欲。再然后,各种欲望会交织在一起,心理学定义人最终的欲望是:自我人格的最大实现,也有人说是最终获得最大程度的被认可和尊重。

于是不同的人就开始为着不同的欲望开始忙碌,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后,功、名、利、禄、情也就成了大多数人忙碌的焦点。

佛教的思想朴素、平和,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因为佛站的足够高,智慧足够大,才明白几乎每一个人心里的想法,明白为什么此人会有那种思想。佛教思想一眼看透,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有欲望,而这个社会纷杂的原因正是因为不同境界的人的境界或者说是层次不一样,从而所追求的欲望也不一样。人要摆脱欲望或者是满足欲望,顺其自然的摆脱,或者是彻底的戒掉不良欲望,于是就有了很多佛教门派的产生。

我们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在自发的满足或者摆脱欲望的,只是因为自己不能理性的看问题,会导致很多的痛苦。如果智慧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荣辱不惊,快乐与痛苦都是暂时的。当然了,佛教哲学因为走的太高,一般人不可能完全领悟他的真谛,更谈不上时刻用此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断章取义使佛教思想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也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求上进,甚至一心修炼,想做神仙,要知道那也是一种欲望的,也是佛教思想里所谓的小乘之道,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其实人活着就是有欲望的,既然都有欲望,都为着不同的欲望奔波,每个人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快乐。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快乐原则,说人生的目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快乐。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如何让自己快乐。当然,这个问题太大,绝对不是多看点书,多想想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经历,思考,学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自身足够的智慧。不过,人的智商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在非睡眠状态都是在不停思考着,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