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千古铭-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间,忽听门外一人道:“佳节已至,帝君何不早行,莫教佛门一众灵山空望。”
庄周闻听,知是老子一众到了,当下行至门前,笑迎道:“本欲早行,奈何不得父母令谕,尚需诸位搭救。”
众人闻听,纷纷大笑,女娲笑道:“不料昔日无上帝君,今日也遭了伏辖。”当下行至室内,对庄母道:“吾乃人族圣母女娲,因佛门邀吾等灵山一行,故前来相迎帝君同往,还望夫人看在吾面上放行了吧。”
庄母闻是圣母女娲,不由惊异,慌忙至房中取了神仙册观看,原来自封神一役之后,武王为表诸圣功德,曾命宫中画师将诸圣影像绘下,以备日后兴建庙宇所用,其后传入王公诸侯之手,将其编篆成册,平王大乱之时,渐渐遍传民间,是以百姓家中,均有此册,以做驱邪之用。
庄母将圣父圣母之像展开,只见其上所绘与眼前之人一般无二,慌忙拜倒,口称圣母道:“不知圣母驾临,还望恕罪。”
女娲慌忙搀扶道:“无须多礼,夫人乃帝君之母,份属尊贵,女娲如何当的。”
庄母闻听之下,慌忙吩咐庄周将室内清洁一番,又道:“神圣临凡,污室不堪驻留,但不知圣母驾临,所为何事?”
女娲将手指向庄周道:“帝君降生你家,本是天大福缘。吾等俱是其旧日之友,前日佛祖邀我等前去灵山,因帝君如今乃是凡体,不堪飞举,故前来接引。”
庄母闻女娲之言,不由喜道:“此子生时,便有异像,不料竟是神人下界,圣母但请引去便是。”
女娲见庄母应允,当下携了庄周出了内室,庄母随其出门,见门外尚有二人,问道:“未知二位神圣大名,可也是吾儿旧友?”
老子笑道:“吾乃老子。”又将手一指伏羲道:“此乃人族圣父羲皇是也。吾等三人,俱是帝君旧友。”
庄母见老子道德之气充盈周身,又见伏羲装束,当下便道:“庄门林氏拜见人教教主、羲皇。”
二人近前搀扶道:“既为圣人之母,如何拜得吾等?”
庄周亦上前搀扶道:“母亲无须多礼,吾与此三人,乃是万载交情,吾前身本是玉帝亲敕“黄粱至圣极天大帝”,只因业力沾染,欲脱天道,故才临凡降世,托生庄门。”
庄母见庄周虽是七尺幼童,言谈之际,早以与先前判若两人,不由喜极而泣道:“我与你父先前长忧你顽劣不堪,不料竟是仙圣托世。”
伏羲笑道:“夫人乃是福德之人,方才有此缘法。吾等起行在即,适才见那室中似有不洁之处,吾等至此,本当执晚辈之礼,然则无礼不好相见,今将其不洁之物清净一番,以做觐见之礼。”当下将瑶琴取出,忽的奏将起来,老子闻听,笑道:“驱灵一曲,亡魂早归,帝君神技,愈发玄妙矣。”
原来庄门本是福德之家,然则那庄云行猎日久,居处不免染上血食腥气,有伤天和,伏羲等成道之人,欲驱此血光之气,自是举手之间而已。
女娲见祛除已毕,便道:“事既已毕,吾等这便去吧。”
众人这才纷纷起行,老子施展道法,将庄周摄于空际,随风而行。庄周自转世以来,久已未曾有此凌空之感,当下叹道:“驱云乘雾踏虚空,凡体凌风哪堪行?抛却前身居浊境,欲上灵山访佛宗。”
老子见庄周意气风发,方见旧日华凤帝君风范,赞道:“圣体临凡消业行,善恶俱付流水中。灵山佛祖亦相邀,天地十方有盛名。”
伏羲见庄周情状,吟道:“昔日无上圣帝君,今朝世间一凡人。胸中大道犹不忘,飞上灵山见性空。”
女娲笑道:“自昔日封神一别,久无此等聚会,三圣俱有雅兴,吾亦当相和一番,方见圆满。”当下吟道:“降世临凡化庄生,道心振处万法通。只为消得善恶行,名扬万古传圣踪。”
众人正自谈笑,忽听一人道:“自封神一别,吾等久已未曾聚首,今日适逢佛祖相邀,却于此地相逢,可见道无远近,终是一途。法无二般,同归于此了。”
另一人笑道:“虽做此说,吾二人究竟来的晚些,须当赶上才是。”
众人闻听,分明是原始、通天之声。当下回头望去,正是原始、通天到了。
二人近前,见了庄周模样,料是往日华凤,笑道:“百年不见,帝君已消得前业,实是可喜可贺。”
庄周道:“前业虽消,今业即至,不过是两番景象,一番行止。”
通天道:“帝君之言,正是吾辈之欲行也。帝君昔日助玉帝建天庭,设地府,其后又灭得天魔,功业之大,岂可轻易消得?只是强觅一线生机便是,若有难处,吾等自当来助。”
伏羲笑道:“吾辈跻身圣位久矣,若人人似帝君一般,那天道只怕早已降下天罚。是以我等只是安居圣位便是,帝君之行,处处于众圣之先,我等只是略行人事便可,若是天道强难,届时自当相助。”
众人且说且行,不觉早已至了灵山,早有佛祖弟子阿难、迦叶二人迎上道:“佛祖知今日东方诸圣将至,特令吾等前来相迎。”
伏羲向四周一指道:“灵山佛境,果是不凡。吾等初至此地,且待会过佛祖,倒要畅游一番,方是不枉至此一行。”
阿难笑道:“圣人欲游,自是大佳之事,只是佛祖于殿中即将开讲盂兰经,若是错过,岂非可惜?”
众人闻听,当下便随二人径至大雄宝殿之中,入了殿内,只见那:诸佛齐集,处处佛光耀世明。菩萨广至,盏盏慧灯照心间。比丘无数,云云只自凡体来。罗汉跌坐,人人均是肉胎成。
老子叹道:“吾观西教之盛,丝毫不逊东方。准提、接引二人另辟他境,创下佛道,今日盛景,日后自当遍及四极,传扬八方。”
迦叶闻听,笑道:“吾师自传道以来,遍及西方。而今弟子之众,正如佛果遍地,花开无数。”
却说如来正于诸佛闲谈,忽见东方一众到来,当下离了蒲团,迎上前来,众人均知那如来本是天魔珠所化,亦算是故人相逢,见如来迎来,纷纷上前见礼。
如来笑道:“自昔日一别,业已数百年矣。只因佳节已至,吾思东西二方,久无交集,故相邀前来,一则乃是为佛道两家相会一场,吾佛家虽脱道门,然则终是自道祖一脉传下。二则自昔日老子道友西方传道以来,吾久欲将佛法传至东方,以救万民,故此先行问过诸位圣人。”
老子闻听,笑道:“昔日传道,曾得佛祖相助,将道场相赠三日,今佛法欲要东渡,岂有不允之理。”
伏羲道:“佛经道法,俱是有惠于民,自当鼎力。”
原始亦道:“人有东西,法无南北,但有所传,俱是为这天地众生谋取福泽,佛祖但自传法便是。”
如来见庄周处于诸圣之间,不由疑惑,暗道:“这幼童分明是肉体凡胎,老子一众如何却将其携至此地?”
原来自华凤转世,脱去圣体,老子助其复了前识,女娲又将其置入江山社稷图中明悟大道,虽无神通,然则早已将旧日道境复了,故而如来不得看破其源流所在。
庄周见如来情状,笑道:“昔日旧友,如何相逢不识?”当下吟道:“吾本无上玄极体,化凡入世陨前身。前世善恶两业消,今为俗世一庄生。昔日天魔降世间,灭魔除恶天外天。战罢天魔战心佛,临凡至此处两间。”
如来闻听,知眼前之人本是华凤,当下道:“圣人如此功绩,尚且入世洗业,实是大勇之人。吾辈均有不及矣。”
普贤忽然道:“吾师常言:众圣畏因,菩萨畏果。岂非正是华凤圣君所行乎?”
如来颔首道:“正是如此!帝君之行,处善恶两间,不沾两业,只消道心弥坚,怕是那天道亦是无法,届时超脱大道,早晚可期。”
众人正自言谈,忽听门外道:“维摩诘居士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正自殿外行来,文殊、普贤一众见了,纷纷上前道:“居士远来,有失远迎。”
老子一众见那人分明是肉身凡胎,众菩萨却纷纷以厚礼相待,不由暗暗称奇。
正自纳罕之时,门外又道:“红云道长、镇元大仙到。”
如来闻听,对老子笑道:“二圣远来,今番可谓众圣云集了。”
镇元子与红云踏入殿中,与如来相互见礼,如来道:“今东方众圣齐至,佛道两家相聚灵山,诚是佳事,稍时还要待众位指点佛门一众子弟。”
红云道:“佛祖哪里话,我观此间佛徒,均是含灵负道之人,佛家妙道,我等正要见识一番,方不负此一聚缘法。”
老子见红云、镇元二人与如来寒暄,当下上前道:“吾自来时,以遣门下弟子相约,如何却至此时?”
镇元子向红云一指,笑道:“只因红云道友知悉佛祖相邀,未及备的礼物,故此来的稍迟。”





 
   第八十三章 '本章字数:2769 最新更新时间:2012…02…14 03:16:24。0'
 …………………………………………………………………………………………………………………………………………
 红云微微一笑,自怀中取出一物,却是一朵祥云,被红云以仙法凝练,化作一张云锦。众人仔细观之,但见其上云彩只似缓缓而动,变化万千,不由赞道:“性洁至此,自明诸般造化之道。”
阿难将那云锦接过,忽见镇元子将手一招,手中忽然化出一个玉盘,那盘中正自端坐着十数个娃娃,只见其栩栩如生,妙相纷呈。如来道:“地祖如此厚礼,实不敢当。”
伏羲笑道:“久闻地祖以地元之道育得仙种,名唤人参果树,。今日所献,莫非便是人参果不成?”
镇元子微微一笑,将玉盘付于阿难道:“此果承地元灵气,虽是罕物,于我辈之中却无用处,只做是个果子与大众尝尝便是。”
老子见二人均将呈礼进献,便将袖中取出一物,笑道:“久居天外,无宝可献,只是将此豢养之物奉上,闲暇之时,倒也可供一乐。”
众人仔细瞧去,只见老子手中正托着一只鹦鹉,周身光华笼罩,老子将鹦鹉望空一掷,那鹦鹉顿时展翅空际,口中忽做人言道:“道道道,真玄妙,不闻至道莫参玄,枯坐蒲团是顽仙。今日灵山说盂兰,佛道两家结因缘。”
众人闻听,不由大笑,老子道:“此物乃是昔日吾至昆仑游玩之时所遇,因见其颇有灵慧,故将其携回,养于天地玄黄塔中,因其日久受宝塔灵气,故颇能吟得道情诗词百篇。”
老子此言甫出,却不合惹恼了座中一罗汉大怒,大怒道:“畜生如何辱及我佛门之道!”当下自蒲团上跳落下来。
原来那罗汉名唤降龙,正是佛家护法之中有名尊者,自从证得罗汉果位,静修猛进,颇得如来欢喜,今忽闻得那鹦鹉道枯坐蒲团是顽仙一句,便以为老子仙畜之口辱及佛家法门,故而怒发心头,出言呵斥。
如来见了,喝道:“降龙不得无礼!”
那降龙见如来相阻,便道:“启上我佛,我佛家以寂灭真如为本,涅?空无为要,那畜生适才所言顽仙岂非正是言我佛家不明修炼,只知枯坐之法。”
如来笑道:“法有万承,非独枯坐参玄之道,性空之容,岂是一言可蔽。”
老子见降龙模样,心中忽然一动,原来那降龙素来对道家之法颇有微词,不如佛家参悟真如本性之妙,故而那鹦鹉甫一出言,便怒生心头,老子见其情状,当下默运天机,便知分晓,不由呵呵一笑道:“东西二方,各有胜景,佛道两家,各具玄妙,尊者既生嗔怒,只怕日后不免降生东方,行善千举,以恕今日咆哮灵山之罪。”
那降龙日后果然降生东方杭州灵隐寺中,法名道济,于中华之地行善无数,名扬千古。

众圣闻听,当下纷纷默查天机,知老子所言果是不虚,如来笑道:“仙佛欲要合宗,若无一番问难,如何能契而无分?”
当下教降龙退下不提。
庄周见众人纷纷献礼,便上前道:“投身凡俗数年,无异宝以赠,且将此物呈上,以助佛家另竖旁枝,传道东方。”
众人仔细望去,只见那庄周手中之物却是一朵野花,原来却是庄周归家之时自思无物可献,忽忆日前曾自山中摘的花朵摆于榻上,以增香气所用,故临行之时,自榻间取出,收藏怀中。
众人见那庄周手中野花早已发黄作枯,不由好笑。却不料佛祖一见之下,大喜道:“道友无心之举,却正是东方千古之惠。”
当下执了那花,径自走上座前,笑道:“吾门佛法,均以语言、文字所传。今日吾有正眼法藏,深含涅?之妙,不沾五蕴之力,不落文字言语之传,众人谁可解之?”
众人见佛祖拈花而立,佛容含笑,均不知所以,独有迦叶,见佛祖立而无做,笑而不言,当下至于佛前,亦以笑对。
如来道:“此法既为迦叶所悟,自当由其传下。”迦叶当下双掌合十,应道:“自当不负佛旨,将此宗门传世以滋终生。”
其后迦叶果然将其宗门传入世间,名曰“禅宗”。其后佛门二十八代弟子达摩远渡东方,号称东方禅宗初祖,及至六祖慧能之时,禅宗之风大盛,经典频出,流传不衰。
却说维摩诘见迦叶得悟佛祖妙意,当下便道:“我佛之意,吾亦知晓,只是众生愚昧,若是不落文字,不附言语,只怕此门终是难兴。”
如来笑道:“吾将此宗门传下,本是教外别传,人有千类,法有万乘,人人均有其道适之,此道以悟为本,若无大智慧,便非就中之人。”
女娲见众人均将贺礼呈上,便自怀中取出一物,众人观之,却是一串佛珠。女娲笑道:“吾思佛家四大皆空,本无所需。这佛珠乃是吾自蓬莱岛上取下仙竹炼制而成,又将其上灌入招妖幡上灵气,日后佛祖遣下东行之人,只消将这佛珠佩戴于身,自然万邪不侵,众妖远避。”
如来教弟子接过,谢道:“多承圣母美意,日后佛教兴于东土,圣母之功大矣。”
伏羲见了,亦自怀中取出一物,呈于如来面前,如来见了那物,不禁赞道:“久闻帝君精擅八卦之道,此物之精,当真是妙绝无双。”
众人听如来如此赞叹,纷纷上前观赏,只见伏羲手中却是一个木鱼,其上所刻,却正是太极图上阳鱼之状。
伏羲道:“佛家修持,讲究空灵如意,真空妙有,最忌五阴所近,蕴念暗生。这木鱼乃是吾自瀛洲岛上取梧桐之精所制,内置九宫召阳之法,但敲动处,闻之便绝魔念。”
如来笑道:“得此一物,便不惧阴神所侵,实是助人屏息绝虑之妙物。”
原始笑道:“吾亦有宝,与圣母、帝君之物倒是暗合,可见大道虽广,欲求至真,终是一途。”
众人闻听,纷纷向原始望来,只见他手中正持着一物,却是一件佛衣。
原始道:“此服乃是吾手中玉如意上所含灵气所制,僧人穿上,便似置身温玉,寒暑不侵,此外更有妙用。”只见他将那佛衣望空一掷,忽的化作一个琉璃盏,一时间金光耀目,不可凝视。
原始道:“世间修行者,但凡是功深之时,均有尸神所扰,恐阳神升天,化为仙佛,此物若是到了危难时,只消念动真诀,便如置身琉璃盏中,不受三尸所困。”
如来叹道:“道门所谓三尸者,与吾佛家所谓心魔乃是一物,今得此佛衣护佑,倒可省却苦修断魔归正之期。”
通天笑道:“众人之宝均有妙处,只吾宝却是平常,倒有些羞于出手了。”
众人闻听,便向通天望去,只见他手中正自执着一物,却是一个玉简。通天将玉简望空而投,只见那玉简忽的迎风而涨,化作一面玉墙,其上绘有诸般影画,纷纷而动,却正是一副行武图。
通天笑道:“凡俗之人,多不知修炼之法,不明褒光含章之妙,故而身体日渐羸弱,五行有亏。吾将门中仙徒修炼之时所悟搏斗技击之术附于这玉简之上,日后佛家弟子参玄悟妙之余,复能习练武技强身,岂非是一动一静,阴阳俱全。”
如来谢道:“教主盛情,佛门一众尽皆铭感。”
那通天玉简之中所绘武技被如来将其半部取出令人传下佛门,名做瑜伽修炼之法,其后达摩东渡之时又将其半部携去,于嵩山少林寺中传下,尝言于弟子道:体健而身轻,身轻则心灵,心灵则易悟。今人只道是武技为西方所传,却不知此法实是通天所传之道,复又归于东土。
却说如来谢过通天之时,殿外忽然行来二人,却正是阿弥陀佛、弥勒佛二人。
众人纷纷上前见礼,弥勒佛笑道:“自昔日天外灭魔,久疏问候,今日相见,业已百年,我等有缘聚于此处,诚是妙事。”
阿弥陀佛道:“时辰已至,教主何不开讲,莫教众人久候。”
如来双掌合十道:“只待二位佛祖一至,便是佳时。”
当下行至殿上,盘膝顶首,将盂兰经尽数讲了一遍。
众人细细听闻,那经之出处虽是因目犍连奉孝之事,却深含宗门妙道,一众菩萨罗汉均是赞叹不已。









 
   第八十四章 '本章字数:1398 最新更新时间:2012…02…14 03:17:51。0'
 …………………………………………………………………………………………………………………………………………
 如来讲经已毕,见众人尚自沉醉其中,当下笑道:“经之所出,俱是因缘所至,大众何妨出此因缘,以作旁观?”
阿难闻听,不由笑道:“妙法一闻,便自坠入其间,三乘有别,心却无别,我佛家经典愈万成千,俱是妙品,是以甫闻之下,神为之摄,心醉其间。”
老子一众见如来说法之际,众人皆陶醉其间,赞道:“常闻佛家妙法,独步西方,今日一见,果是不凡。”
弥勒笑道:“道友执掌人教,妙悟道真,今日既至佛地,何妨一畅玄理,以合妙要?”
原始道:“既是佛祖相邀,师兄何不上前略展一番,以示佛道两家虽别,道真佛果无差之理?”
女娲亦道:“今日吾等为客,岂可教佛门弟子无得而回,道友切莫推辞才是。”
老子见众人纷纷来劝,当下微微一笑,便道:“佛果生于西方,道真东出我地,也罢,权且勉为其难,略为舒展。”
当下行至殿前,如来起身道:“人可轻而法不可慢,且请上座。”
老子见了也不推辞,当下落座其上,开言道:“道之所宗,自然耳。自然之变,乃天地万物一时之幻化,故世间一切天、人、鬼、畜皆不出五行,佛家谓之四大,皆是一切之成,一切之源。故世间缘法,不过瞬息,生、离、死、别一时之幻,爱、恨、憎、喜一时之化,世间幻化不定,皆是一‘缘’字而已。佛祖邀我说法,我思西方之中,经典之多,只怕远胜我东方,今日有缘至此,只将昔日出函关之时遗赠关尹之道德二篇宣讲一遍即是。”
老子说完,当下将《道德经》上下两篇宣讲一遍,只听得大众如痴如醉,陶冶其间,久久不得回神。老子缓缓走下殿来。
阿弥陀佛道:“吾门中小乘教法虽众,不过是欲教人增其善业,助其往生善居福地,终不能超脱阴身蕴界,处于极乐之中。”
如来道:“大乘之法,本至简至易,然则众生愚昧,终日处于五浊之地,性灯不明,以致笃信小乘,大法不闻。”
文殊道:“世人虽昏,轻得之物皆弃之若鄙,日后东方传法,只怕也难生大效。”
如来笑道:“届时自有妙法,须知因缘一至,诸般艰途自然坦荡。”
庄周道:“西经东传,乃是天地一大因缘,其间险阻虽多,却是千古盛事,只消信心不灭,自可成就。”
如来道:“届时还望东方大圣照拂一二。”
老子笑道:“既是佳事,吾等自当共举。”
众人说笑一番,老子道:“今日之事已毕,吾等权且归去,异日自有相见之时。”
如来立而微笑,挥手示意,观音下了莲座,笑道:“吾长于观尽世间诸相,众圣来时,未得迎候,今欲归去,自当相送。”
众人说说笑笑,出了灵山,通天对庄周道:“道友投身世间,欲脱往日业力,若是有了危难之处,务需来寻我等。”
庄周笑道:“前业尚未消得,如何能再添姻缘?只是随缘便是。”
伏羲问道:“吾等归去之后,须至凤鸣一行,道友若有训谕,自当转达。”
庄周沉吟顷刻,缓缓道:“只是帝江欲转世墨家,苦行脱业,道友可待其入世之后将五行之法传下,助其行道便是。”
伏羲颔首道:“此事易为,道友但请宽心。”
众人将庄周携至家中,庄父庄母见了,只是叩谢不停,老子等将其父母嘱咐一番,言是庄周乃上界神人下凡,须当小心看护,庄父庄母闻听,纷纷应了一声,众人见庄周早已入室默坐,知是恐众人多言,徒增业力,当下纷纷告辞去了。
却说庄周长成,独创逍遥之道,终日间只是悠悠自在,其后收的弟子数人,皆得庄周之道,待其业力尽脱,方才跻得无业之仙,飞升天外。日后其弟子将庄周平日言行汇编成册,名曰《南华真经》,广传于世,其名千古不陨,道家子弟皆尊其为南华真人。至此,凤鸣一书即已完结。
诗曰:鬼怪神仙何处寻,浊世茫茫觅仙门。
      从来天道无凭证,凤鸣一曲奏君闻。

 

''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