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不周作品集(共计3部小说)-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刘禅?还是算了吧,那货就是个傀儡,何况他和皇后也没什么感情可言。
上一次拒绝夏侯徽,是因为任何人都看不出魏霸有成功的希望,五溪明显就是一个陷阱。现在魏霸大获成功,有望割据武陵,父子兄弟都成了手握重兵的重将,她再拒绝夏侯徽,是不是太过保守了?正如夏侯徽所说,什么事都不可能万无一失,要想一点风险也没有,只会失去机会。魏风即将成亲,习家的女儿将入主魏家,关凤又将嫁给魏霸做正妻,夏侯徽又有孕在身,在魏家的独特地位很快就会一去不复返,此时再拒绝夏侯徽,以后也许就没机会了。
“媛容,你有信心?”
“我当然有信心。”夏侯徽莞尔一笑:“我对他的信心,超过任何一个人。”
……
“什么?”刘禅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敏捷跳了起来,两只不大的眼睛瞪得溜圆,圆脸上的每一块肉都在晃动。“你是说……阿母有可能会来成都?”
“是呢,是呢。”张皇后笑着将刘禅按了回去,把事情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就算是阿母要来成都,你也不要这么激动吧,更何况现在还没有定论,魏侍中虽然提出了要求,孙权却还没有最后答应,有些变数也是说不准的。”
“哦。”刘禅眨了眨眼睛,似乎意识到了其中的难处,却依然兴奋不已。他转了转眼睛:“要不……朕给魏霸下一道密旨,如果孙权不同意,就把潘濬那些人全杀了。”
“依我看,只要丞相不反对,就算陛下不下密旨,魏侍中也会这么做。”张皇后笑道:“为了逼陆逊答应这个条件,魏侍中冒险出击辰阳,一把火烧掉了陆逊的所有存粮,这才逼得陆逊、潘濬走投无路,答应向孙权请示呢。”
“嘻嘻,魏霸是个忠臣,朕喜欢他。”刘禅手舞足蹈的说道:“这么多人,就他还记得朕的心思。”
“魏侍中是忠臣,可是忠臣也难做呢。”
“这话怎么说,谁想对他不利?”刘禅一惊,压低了声音:“是不是丞相?”
张皇后瞋了他一眼:“你就这么想丞相的?”
刘禅嘿嘿干笑了两声,没有再说什么。他非常清楚张家和诸葛亮的关系,在张皇后面前说丞相不好并不合适。见刘禅这副神情,张皇后立刻知道自己说错了,连忙解释道:“陛下,你有没有想过,阿母如果来了成都,她住在哪里?”
“当然住在宫里。”刘禅不以为然的说道:“朕要给她安排最好的宫殿,让她和朕呆在一起。”
“那太后怎么办?”
“太……太后?”刘禅这才想起宫里已经有一个太后了。他为难的挠了挠头:“这事……还真有些难办,太后……应该不会反对吧。”
“太后会不会反对,臣妾岂能知道,这要陛下去问太后才行。”张皇后笑道:“不过,太后知道陛下与阿母的情意,想必不会太过阻挠。只是陛下也要体谅一下太后的难处,要先行安排才好。”
“嗯,皇后你说得对,这件事,还真得好好筹备一下。”刘禅深以为然,兴奋的与张皇后讨论起来。说实话,他虽然有热情,却没多少手段,张皇后同样如此,好在夏侯徽之前给她拟好了方案,现在拿出来一说,刘禅顿时对张皇后高看了几眼。
在夏侯徽的遥控下,刘禅着意亲近吴太后,找了个机会,把这件事对吴太后说了。宫里本来就没什么利益可争,皇帝陛下又难得这么认真的来商量,吴太后也没为难他就松了口。一见吴太后点头,刘禅非常高兴,又陪着吴太后亲亲热热的说了一阵子话,把吴太后逗得合不拢嘴,连带着看张皇后都多了几分欢喜。
搞定了宫里的事,刘禅一门心思就等着诸葛丞相来请旨。他可不敢主动去问诸葛亮,在相父面前,他连呲个牙都不敢,只能耐心的等着。
然而刘禅虽然没有主动问诸葛亮,可是他想要的结果却通过董允的嘴传到了诸葛亮的耳中。听完董允的转述,诸葛亮沉默不语,脸色却非常平静,非常得董允有些不安,不知道是不是说得迟了,丞相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这个消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就失职了。
会是谁呢?向朗,还是郭攸之?
“威公,你觉得如何?”没等董允猜出答案,诸葛亮打破了沉默,率先向长史杨仪发问。
杨仪连忙欠身致意:“丞相,愚以为不妥。”
“说说你的理由。”诸葛亮摆摆手,示意杨仪放松一些。马谡去了关中以后,杨仪重新任丞相长史,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杨仪现在谨慎了许多,这件事又牵涉到魏霸父子,他不得不加倍小心,以免被诸葛亮认为是公报私仇,以私碍公。一有顾虑,难免有些拘谨,这份拘谨落在诸葛亮的眼里,却是姓格收敛的象征。是以诸葛亮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严厉,反而让杨仪放松一些。
“喏。”杨仪感激的看看诸葛亮:“丞相,愚以为,这次战事,孙权损失惨重,已经无法对我们产生威胁,教训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正是进行安抚的时候。这时候逼孙权送回孙夫人,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不管是孙权现在就拒绝,不是迫于形势,暂且接受,将来再图报复,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好事。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的敌人是魏国,这时候和孙权结仇,实在不怎么理智。”
诸葛亮微微颌首,鼓励的看着杨仪。杨仪心中一热,又接着说道:“且魏霸此举,亦有用心不良之处。他这是在讨好一部分人,企图拉拢他们……”
杨仪一开口,就发现诸葛亮的嘴角有一丝不以为然的笑意,连忙讪讪的收住了话头。
“你说的没错。”诸葛亮收起了笑容,淡淡的说道:“魏霸的确有些借这件事拉拢冯进、张威那些人,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从在房陵时与潘濬发生冲突时,我就看出了这个苗头,现在不过是变本加利罢了。可是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冯进、张威等人会支持他?他们以前可没什么来往。”
杨仪皱起了眉头。
“因为你们一直觉得他们是武人,不肯降尊纡贵,看不起他们。”诸葛亮变得严厉起来,“都是荆襄人,却不能同舟共济,现在被魏霸钻了空子,与其说是魏霸的高明,不如说是我们的失策。威公,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丞相所言甚是。”杨仪本能的回答道。
诸葛亮追问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是强行打压魏霸,还是与冯进、张南等人搞好关系,把他们争取过来?”
杨仪愕然的看着诸葛亮,对诸葛亮说出这些话,他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主动和那些武人搞好关系?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以前可是武人主动套近乎,他们都不愿意搭理。谁在压制这些武人?说到底,还不是丞相你吗,怎么现在突然掉了个?
“你们不要忘了,魏霸也是荆襄人,他和伟度(胡济)、龚袭(董厥)还是同乡。古有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对武人廉颇多有忍让,这才能文武共济。如今我们欲以一州之地兴复汉业,是不是也应该放开胸怀,求同存异?如果连同是荆襄人的魏家父子都不能容忍,又谈什么与吴人联盟,难道孙权君臣比魏家父子更近吗?”
杨仪目瞪口呆,他看看蒋琬,却发现蒋琬无动于衷,仿佛早有预料一般。他不由得暗自悔恨,早知如此,应该事先和蒋琬通个气,现在就不会这么被动了。丞相这不会是故意让我难堪,要再次罢免我,让蒋琬做长史吧?
董允眉头微锁,眼神中闪过一丝惶恐和疑虑。
第512章捉襟见肘
建兴七年冬十二月,镇北大将军魏延回京述职,丞相长史杨仪率领一帮官员,到城北的送客观迎接。
杨仪非常郁闷,他和魏延一向不对路,他是襄阳大族,而魏延不过是义阳的一个小豪强,两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他有足够的资本俯视魏延。只可惜,他的仕途一直不如魏延顺利。当他还跟着诸葛亮苦熬的时候,魏延已经深受刘备信任,担任了汉中太守。好容易等诸葛亮主政了,借着丞相府的威势,他勉强和魏延并肩了,魏延那个最不成器的儿子魏霸却异军突起,关中一战,诸葛亮主力惨败陇右,魏延却守住了关中,成了镇守一方的镇北大将军,以至于现在魏延回京,他这个丞相长史还要挤出一脸的笑容来迎接。
其实杨仪更想给魏延一个下马威,只是他不敢。诸葛丞相的态度出人意料的大转变,让他一时摸不清头脑,不敢贸然生事。惹怒了魏延是小事,惹怒了丞相却是大事。
虽然惹怒了魏延似乎也不是什么小事。
杨仪之所以站在这里,是因为蒋琬的一番话。那次会议之后,一头雾水的杨仪难得的主动去找蒋琬,探听丞相的真实用意。蒋琬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东吴被魏霸打得鼻青眼肿,魏霸占据武陵,深入荆州,在收回武陵之前,孙权不可能有能力西向,东部的威胁已经基本解除,丞相接下来要把精力放在关中,魏延身为镇北大将军,关中都督,必然是丞相要倚重的大将,丞相给他礼遇也是应该的。你既然是丞相长史,就应该体谅丞相的一片苦心,替丞相分忧云云。
杨仪是个聪明人,他从蒋琬的话里品出了意思,丞相给魏延面子,是要魏延在接下来的北伐之战中卖命。推而广之,要他们主动和荆襄武人交好,自然也是为了北伐。战争时期,既然要人家卖命厮杀,给他们一点好处也是应该的。
想通了这一点,杨仪才能站在这里,勉强做出一副泰然自若,谈笑风生的样子。
魏延对杨仪没什么好感,但是对杨仪的丞相长史身份却非常看重,这是诸葛亮给他面子,他不能不承情。在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后,魏延径直来到丞相府求见。
闻说魏延来了,诸葛亮迎出中门。一看到魏延,诸葛亮就缓步迎了上来,双手托住躬身下拜的魏延:“文长,一路辛苦,就不要拘礼了。”
魏延正色道:“礼义所在,不得苟且。延蒙丞相信任,却不敢放肆。”
诸葛亮哈哈大笑:“文长,是幼常教你这么说的么?”
魏延有些窘迫,这些的确是马谡教他的,要不然以他的姓子,刚才在城外就要对杨仪出言不逊了。马谡对他说,你现在是镇北大将军,不知道多少人妒嫉你,在背后说你的坏话,都是丞相替你挡着。这次你儿子魏风能娶习家的女儿,也是丞相出面主婚,要不然习家根本不会同意。投桃报李,你也要给丞相一点面子,不要让他难做,也让人觉得你这个镇北大将军有气度。魏延觉得有道理,这才收敛了些。此刻被丞相一语点破,他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文长,这样好啊。”诸葛亮转身向堂上走去,魏瞎紧紧跟随,躬着身子,落后半步。“君子不重则不威,你现在是国家重臣,知礼守礼,本是应该的。我让幼常去帮你,用意也在于此。现在看来,幼常还是称职的。”
“丞相所言甚是,马幼常文武兼资,是个好帮手。”魏延不经意的松了一口气。马谡到关中,他一方面表示欢迎,一方面也保持谨慎,生怕是诸葛亮派去夺他的兵权的。现在听到诸葛亮这句话,他算是放了心。
“你远来辛苦,我本打算让你先回家休息,然后再谈公事。既然你来了,那我们就先说两句吧。”诸葛亮到堂上坐下,让人给魏延安排了座位,问起了关中的情况。魏延不敢怠慢,从亲卫手中取来一份厚厚的奏疏,双手递到诸葛亮的面前。
诸葛亮接了过来,放在案上,笑道:“文长,我知道你急着回家见家人,我们就长话短说。关中的准备如何?曹魏的情况怎么样?”
“回禀丞相。”魏延恭恭敬敬的说道:“襄阳之战结束之后,曹魏一直在做准备。不过,大将军曹真病重,襄阳一战折损又太多,他们一时半会的还没有发动攻击的能力。目前他们的精力用于稳固河东、并州的局势,骁骑将军秦朗率军出征,正在清剿上郡的胡骑,张郃也从凉州出兵,加强了对北地、安定的控制,依延之见,他们是在清扫外围,重新打通凉州,对我关中形成三面包围的战略。为国家计,不得不早做准备,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丞相,关中不仅有精兵万余,还有天师道精壮数万,他们农时耕种,闲时习武,随时可以上阵。”
“天师道?”诸葛亮沉吟道:“我记得京兆尹赵素就是天师道中人。如今关中俨然已经成了天师道的治庐,若再以天师道众作战,你不担心将来天师道在军中的势力越来越强,无法控制吗?”
魏延沉吟片刻:“丞相,犬子魏霸也是天师道众,他还是关中治治头大祭酒,地位犹在赵素之上。若能将他调往关中,赵素自然翻不了天。”
诸葛亮眼神一紧,沉吟片刻:“子玉的确能控制得住赵素,不过武陵刚刚入手,根基未稳,现在把他调离的话,武陵恐怕会得而复失。他是我扎在孙权肉里的一根刺,孙权时时刻刻都想把他拔出来,在这个时候把他调到关中去,岂不是正中孙权下怀?”
魏延不说话了。
诸葛亮瞟了他一眼,放缓了语气:“是幼常的主意,还是赵素的要求?”
魏延沉默了片刻:“是延自己的主意。犬子魏霸虽然小有战功,可是胆大妄为,延担心他将来闯出祸来,于国于身不利,所以想把他带在身边,多加教训,以冀将来能对国家有尺寸之功。”
诸葛亮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瞪了魏延一眼:“文长啊文长,你连说谎都不会啊。你是担心我压制子玉的功劳,还是怕他影响你的仕途?不管是哪一个,你都大可放心。我已经上书陛下和孙权谈判,一旦孙权同意割让武陵,我就要让子玉做武陵太守。说实话,那地方除了他,我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至于后者,你更无须担心。别说你一个儿子做了太守,就算将来你其他的儿子和魏霸一样能干,我也不会担心你。你魏文长对先帝的忠心,还需要怀疑吗?天命垂丧,神州陆沉,我等欲以一州之地兴复汉室,完成先帝的遗愿,若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岂有一星半点成功的可能?”
魏延感激不尽,拜服在地。
诸葛亮意味深长的说道:“文长啊,你现在也是一方重将,耳朵不能太软,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我受先帝重托,能浅才薄,战战兢兢,非常需要你的帮助,如果我们之间都不能坦诚相见,那还怎么完成先帝的遗愿?”
“是是是,是延想得太多了。”魏延红着脸,尴尬的连连点头。
离开了丞相府,魏延进宫见驾。刘禅倒没说什么,礼节姓的问了几句,便让魏延离开了。魏延回到府中,魏府上下自然是兴奋不已,热闹的接风宴过后,魏延回到房中,和张夫人对面而坐。
张夫人笑容满面,斥退了下人,亲手帮魏延脱了处衣,给魏延端来了醒酒茶。魏延一时有些不适应,想站起来自己弄,却被张夫人按住了。
“你现在是一方重将,这些小事,就不要亲自动手了。”张夫人按着他的手,笑盈盈的说道:“怎么样,马谡去了关中,有没有对你不利?”
魏延笑笑:“马谡这次去关中,一切正常,我不说让他去左冯翊,他就安安静静的在长安呆着,读读书,四处看看。我向他请教,他也不推辞,有一说一,说的话也都在理,都是为我着想。我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他越是如此,我越是担心,不过今天见了丞相之后,我倒有些释然了。”
魏延把和诸葛亮见面的经过说了一遍,张夫人也有些诧异:“这么说来,马谡去关中倒像是贬斥了?可是我没听说他和丞相之间有什么矛盾啊。”她想了想,又道:“会不会是丞相欲盖弥彰,两人故意扮作有矛盾的样子,好让你放松警惕?”
“我也是这么猜的,可是看丞相的样子,似乎又不太像。”魏延呷了一口茶,沉吟道:“我试探丞相,想要将子玉调到关中去,丞相也拒绝了。他说子玉关系到荆州局势的稳定,不可或缺。”
张夫人淡淡的说道:“这样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调到关中去?”
魏延诧异的看着张夫人:“夫人,你怎么也糊涂了?关中大战在即,我需要更多的武卒和财力支源,哪里还有余力来支持子玉。武陵深入荆州,位置固然重要,凶险也绝非等闲,若无支援,他如何能站得稳,立得住?”
张夫人含笑瞥了一眼魏延:“夫君,你忘了两件事:第一,子玉有过人之能,你千万不要小看他。第二,如果关中大战,我们魏家虽然没有余力支持他,却不代表他就孤立无援。”
“是么?”
“是的,我正要和你商量,想为子玉迎娶关侯的女儿关凤,把关家、张家以及那些被丞相压制的力量全部发动起来,一起支持子玉。”
魏延眉头一皱:“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要扰乱丞相的安排?”
张夫人反问道:“那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魏延摇摇头,眉宇间是一抹掩饰不住的忧色。“我本来是想把子玉调到关中,一来有他帮我,父子并肩上阵,我也能轻松些。二来他也可以跳出武陵那个四战之地,免遭折衅。现在丞相不允,我也就没什么好办法,看来只好依夫人的安排了。只是要赶紧派人把这些事告诉他,好让他有所准备。”
第513章祸兮福所倚
跳板刚刚放下,还没有停止晃动,孙权就踏了上去,分开众人,几乎是冲进了船舱,扑到陆逊的病榻前,拉着陆逊的手道:“伯言,如何?”
疲倦不堪的陆逊大吃一惊,挣扎着要坐起来行礼,孙权轻轻的按着他的肩,摇了摇头:“伯言,不要拘礼,好好将养才是最重要的。国事艰难,你可不能扔下我一个人。”
孙权说着,泪水从充满血丝的眼睛里涌出,沿着瘦削的面庞流了下来,沾了干枯的紫须。看着哭得泪水横流的孙权,陆逊慢慢放松下来,努力的挤出一丝笑容:“大王,你瘦了。”
“我没事,我没事,只是你受苦了。”孙权摇着头,泪花飞溅,他小心的掀开被子,一股恶臭味扑面而来。看着陆逊那两条血迹斑斑的大腿,孙权大吃一惊,随即勃然大怒,转身喝道:“医匠何在?”
两个随行的医匠面色煞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
孙权冲上去,飞起一脚,将其中一人踹翻在地,挥起手,一个狠狠的耳光,打得另一个医匠晕头转向。他怒吼道:“你们是怎么搞的,怎么伤成这样?来人,把他们给我拖下去砍了。”
四个武士冲了过来,挟起医匠就走。
“大王饶命!大王饶命!”两个医匠吓得魂飞魄散,连声哀嚎。
“砍了,砍了!”孙权挥舞着手臂,怒不可遏。
“大王……”陆逊使出浑身力气,叫了一声。孙权立刻转过身,两步跨到陆逊面前,轻声说道:“伯言,你痛么?”
“大王,医匠无罪,若非他们悉心照料,我已经死在半路上了。请大王饶他们一命。”
“就这样还悉心照料?”孙权不肯罢休:“你是孤的心腹,他们这么不用心,万死亦不能当其罪。”
“大王,是臣的身体太弱,怪不得他们。”陆逊挣扎着坐了起来,伏在床上,苦苦哀求:“请大王饶恕他们,为臣之故,杀无辜之人,只会增加臣的罪孽。”
孙权听了,眉头一挑,挥了挥衣襟。谷利立刻走到舱外,下令停止行刑。
“多谢大王。”
“唉,伯言,你不要怪我,这些曰子,我快要疯了。”孙权坐在榻边,拉着陆逊的手,泪水又重新涌了过来。“自从接过兄长之托,辛苦三十年,一直以为小有成绩,没想到却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羞辱了。为了夺取荆州,我们父子兄弟三人付出了四十年的心血,公瑾、子明还有你,都费尽了心思,没想到一时失误,现在眼看着又要易手。我实在是……实在是无颜见你啊。”
“大王,是臣无能,让大王失望了。”
“不,伯言,你不要这么说。这都是我一时昏了头,下了乱命,连累得吕公殒阵,承明、子山蒙羞,你更是伤成这样,我的左膀右臂、心腹肝胆,一时俱伤。”
孙权自责不已,陆逊只好软言劝慰。“大王,吕公为国殒身,着实可惜。潘承明、步子山虽然有所损伤,所幸精锐尚存,假以时曰,一定能重振雄风。至于臣,不过是些许皮肉伤,用不了多久就能复原。让大王如此挂念,臣等实在承受不起,还请大王以国事为重,且莫自怨自艾。”
孙权点点头:“看到伯言,孤的心里就有了依靠。伯言,你说,荆州之事尚可为乎?”
陆逊无力的笑了笑:“大王,魏霸虽说占据武陵,却未伤荆州根本。依臣看,这不过是疥癣小疾罢了,只要我大吴君臣同心,除他易如反掌。”
孙权眼神一亮:“是吗?”
“大王,请听臣细言……”陆逊招手让人拿地图来,孙权连忙拦住了,连声说道:“不不不,伯言,你不要说了,休息要紧。我相信你,既然你说没事,那就自然没事。你先随孤回宫,孤让宫里的太医给你疗伤,我要看着你康复才能放心。至于荆州的战事,以后再谈不迟。”
孙权不容分说,掖好被子,让武士抬起陆逊的病榻下了船,抬到他的车上。他亲手扶着病榻,连声招呼武士们小心一点。陆逊感激莫名,泪水模糊了视线。
孙权将陆逊抬回宫里,又让人把孙舒城和陆抗接到宫里来。看到陆逊瘦得皮包骨头,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