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不周作品集(共计3部小说)-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蕃应了一声,转身去传令了。
“写一封劝降信给吕常,告诉他,不会有援军来了。”李严转过身,看着远处司马懿大军的方向,嘴角抽动了两下,笑意终究还是没压制住,露出少许。过了片刻,他又沉下脸,不快的说道:“这都一个多月了,魏霸自己不来,我派去的隐蕃也不回来,这算怎么回事?立刻传令魏霸,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襄阳来。”
狐忠犹豫了一下:“将军,襄阳破城在即,还需要魏霸来吗?”
李严侧过脸,眼神严厉的盯着狐忠,却没有说话。
狐忠咽了口唾沫,放低了声音,继续劝道。在李严的态度显然不善的情况下,依然敢这么劝的也只有狐忠了,就算是李严的儿子李丰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敢再说。
“襄阳马上就要得手,张郃已经从关中撤退,关中之围已解,将军出征的目的已经达到,若见好就收,好好的经营襄阳,岂不更好?将军,魏霸已经派了赵统率大军一万前来听令,就算他本人再来,最多也只有一万人。多一万人又能有什么用?他在江南屯田,颇有成效,若再等上两三年,到时候再全力支持将军北伐,何愁大功不立?又何必急在一时呢。”
狐忠的话说得已经非常透彻,也是为李严着想的最好方案。若是李严肯听,攻取襄阳之后就收手,虽然谈不上尽善尽美,却也不差。
是以狐忠眼巴巴的看着李严,希望他能接受自己的建议,不要再将事态扩大了。
“兴师动众,连兵六万,只取一个小小的襄阳?”李严冷笑一声:“狐参军,如果是仅此而已,我有必要从成都赶来吗?退一步说,若不能取南阳之地屯田养兵,襄阳孤城守得住吗?”
狐忠暗自叹息一声,什么也没说,躬身行了一礼,退了下去。他已经把话说得这种地步,李严还是不听,那他就没办法劝了。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李严既然一意孤行,那他也只好看着他滑入深渊。
看着狐忠匆匆的背景,李严摇了摇头,惋惜的叹了口气:“终究是不知兵的书生啊。”
……
陆逊拱着手,缓缓走进了殿门。
大殿里灯火通明,浓郁的灯油味几乎让人窒息。孙权背着手,来回踱着步,嘴里嘀嘀咕咕的不知在说些什么。谷利一如既往的站在阴影里,不注意看,很难注意到他的存在。诸葛恪站在案旁,手里拿着一枝荆竹,面前的案上高高低低的,还有些闪光,不知是什么东西。
更让陆逊诧异的是,一直深居简出的潘濬居然也在场,他站在另一侧,眼皮低垂,不知道是不是已经睡着了。不过,以这屋里的油烟味,陆逊估计他不可能真的睡着。
孙权虽然不尚奢华,可是宫里用的东西当然也不会是质量差的,油烟味能这么浓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灯燃了很久,一直没有熄灭。
陆逊跨过门槛,上前几步,在孙权面前拜倒,朗声道:“江陵侯,辅国将军领荆州牧,臣陆逊,拜见吴王殿下。”
“伯言来了?”孙权如梦初醒,停住脚步,瞪着一双发红的眼睛,看了陆逊片刻,憔悴的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他赶上几步,一把拉起陆逊,把他拽到案前,手一指:“伯言,你来看。”
别看陆逊比孙权还要小一岁,又长年在军中,可是他的体力一直不如孙权,加上那一次长途奔波,**受伤之后一直没能复原,被孙权这么一拽,他几乎有些站不稳,踉踉跄跄的被孙权拖到了案前,神情多少有些狼狈。诸葛恪看在眼里,不动声色的上前扶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笑容。
陆逊站稳之后,轻轻的挥了挥袖子,推开了诸葛恪的手。
“伯言,你看,这是仿马伏波撮米为山之意制作的沙盘。”孙权有些得意的说道:“这是魏霸的最新发明。”
陆逊熟读经史,又用心于军事,这个典故他当然知道。他诧异的看了一眼案上的沙盘,这才发现由洁净河沙堆积起来的沙盘上模拟的是武昌附近的地形,那些**不平的正是荆山、伏牛山、大别山等山疑,而那些闪光的银带却是汉水、长江以及大小水系。
陆逊不禁为之动容。
“这是元逊从魏霸那里学来的。”孙权的嗓子沙哑,声音却很大,“元逊,你把魏霸的意思再对辅国将军说一遍。”
诸葛恪点了点头,将魏霸的意思又说了一遍。说完之后,他依然用那种含义不明的眼神看着陆逊,而孙权却眼巴巴的看着陆逊:“伯言,你觉得如何?”
陆逊瞟了诸葛恪一眼,冷笑一声:“大王,你觉得这真是魏霸的意思吗?”
孙权眨了眨眼睛,没有说话。诸葛恪轻咳一声,缓缓问道:“还请辅国将军说得明白一点。”
“如果你是魏霸,你会选择从这里进军吗?”陆逊严厉的看着诸葛恪:“这里是平原,纵使有山,范围也非常有限,不足以掩藏行踪。魏霸再精明,难道在这样的地形上,他还能长驱直入?张郃已经从关中赶来,一万精骑就在新野,魏霸别说一万步卒,就是五万步卒也无法保得万全。你当他的名声是侥幸所得?连这点问题都看不清,他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诸葛恪微微一笑:“那敢问辅国将军,用兵奇正相倚,什么样的奇,才能称为真正的奇?”不等陆逊回答,他又接着说道:“这种地形的确更利于骑兵奔驰,不利于魏霸的部下发挥,可是正因为大家都以为不可能,这才能出奇制胜啊。再说了,避实击虚,不也是兵法所重吗?”
陆逊眉头一蹙,刚要说话,诸葛恪又笑盈盈的说道:“将军在家读书,都能知道张郃已经到了新野,魏霸能不知道张郃在新野?”
。
。。
。
第655章利令智昏
陆逊一下子被诸葛恪堵住了。
作为太子四友之一,诸葛恪的官职虽然不是很高,但名声很大,又有孙权的宠信,所以一般人哪怕不喜欢他,也不会和他发生冲突。可是陆逊是比较另类的一个。论名声,论官职,论威望,论年龄,论学问,他都压诸葛恪一头。对所谓的太子四友,他也从来不假以颜色。也许是觉得对后辈——四友之一的顾谭就是他的外甥——不能太宽纵,他没少训斥这些人,而风头最劲的诸葛恪当然更是重点关照对象。
不过今天他被诸葛恪一句话噎住了。你不是在家休息读书嘛,怎么还知道张郃从关中来到新野,还有一万骑兵的事?
在家赋闲却关心军政大事,而且知道得这么细致,这种事很常见,却不能摆在明面上说。此刻诸葛恪把这件事挑出来,陆逊还真没办法解释。孙权一向忌惮他在军中的威望,如果再问他一个刺探军机的罪,虽然不至于要他的命,可是那根刺肯定会在心里扎得更深。
陆逊有些意外的看着诸葛恪。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诸葛恪与以前不同。以前的诸葛恪在别人面前很张扬,但在他面前却一直很收敛,今天这是怎么了?陆逊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挫败感,莫非是临贺一战损失了上万的精锐,我已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闲人,连诸葛恪这样的小辈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陆逊沉默不语,太阳穴呯呯乱跳。
孙权注意到了气氛的尴尬,他咳嗽一声,又问了一句:“伯言,你是不是觉得魏霸此举另有用意?”
陆逊强按怒火,躬了躬身:“大王,当初臣建议让魏霸进入南郡,协同李严与魏军作战,不过是坐山观虎斗之意。让魏霸与魏军交战,一来可以减轻我军的压力,二来可以让襄阳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南阳是进入中原的门户,魏军为守住南阳,必然强力反击,不管最后胜败如何,双方的实力都会被削弱,说不准还能为我们创造出机会。”
陆逊顿了顿,又道:“进入南郡,就算他滞留不走,对我们的伤害也不大,反而给我们夹击他的机会。水师切断长江,就可以将他困在南郡,步骘在西,大王率主力在东,必能予以歼灭。可是如果魏霸不是进入南郡主战场,而是进入江夏腹地,万一他有其他的险恶用心,如之奈何?”
“伯言,我也正是如此担心。”孙权心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潘濬:“承明也是如此,但是元逊的话也有他的道理。如果魏霸进入江夏腹地,一来的确可以有奇兵之效,曹睿更加自顾不暇,我们可能有机会攻入江淮。二来魏霸身陷死地,不得不与我交好,也许我们可以从他手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孙权沉吟了片刻,目光变得凶狠起来:“在必要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让他变成第二个关羽。”
陆逊被孙权的目光吓了一跳,随即又说道:“魏霸谨慎,他会想不到这一点?”
“辅国将军难道不知道利令智昏吗?”诸葛恪浅笑道:“不是有很多智者都在这上面吃了苦头,丧失了机会?魏霸也是人,他明知北伐的时机不成熟,依然勉力而为之,不出此下策,又有如何?”
“我看利令智昏的不是魏霸,而是另有其人吧。”陆逊厉声喝道,他已经明显感受到诸葛恪语气中有所指,这样的风言风语他也不是第一次听到,只是以前没有人敢在孙权面前这么说他罢了。今天诸葛恪像是发了失心疯,一再在孙权面前出言挑拨,是可忍,孰不可忍。
诸葛恪笑笑,退到一旁。孙权皱皱眉,喝了一声:“元逊,你累了,出去休息片刻。”
“喏。”诸葛恪若有深意的看了陆逊一眼,又向潘濬行了一礼,转身走了出去。陆逊被他那一眼看得怒气上涌,他刚要发怒,孙权拍拍他的手臂:“伯言,总在家读书也不行,要出来吹吹风,心情才会好一些。久坐伤肾,肾乃先天之本,当好生照料才是。孤还有许多仰仗伯言的地方,伯言要为国家爱惜自己才是。”
陆逊自知失态,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大王,臣觉得此策疑点甚多,殊为不妥。”
孙权目光一闪,心头想起了据说是魏霸所说,由诸葛恪转达的那句话:“陆逊用兵太过谨慎,又以一己之私,为避免东吴江淮籍臣僚有了根基,因此崛起,必不同意此策。”他有些不死心的说道:“伯言,这可是歼灭魏霸的大好时机啊。”
“臣知道,想必魏霸也知道。”陆逊苦口婆心的劝道:“大王,你当魏霸是关羽那等刚愎自用之人吗?他虽然年轻,却步步为营,谨慎过人。诸葛亮、李严各派人进入荆州、交州,可有人难掌了大权?赵云到荆州来,看似为魏霸守后,可是赵家父子权重,魏霸还敢轻离江南吗?这必然是魏霸一计,大王莫被他所诱。”
孙权微微颌首,目光中的火焰慢慢黯淡了下去,沉默了很久,都没有再说一句话,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看着他渐渐冰冷的眼神,陆逊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跟随孙权多年,他非常清楚孙权的这种眼神意味着什么。
……
魏霸看着走上堂来的隐蕃,叹了一口气:“我真想现在就杀了你。”
隐蕃一愣,随即笑了。既然魏霸这么说,那就说明魏霸现在杀了不了他,他的命总算保住了。这一段时间,他每天睡觉都睡不安稳,生怕魏霸一时火起,不管不顾的把他给杀了。
“将军,你以后会明白你现在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隐蕃半真半假的说道。
魏霸嘿嘿一笑:“你少跟我来这一套,你的真面目,我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他指了指案上的一封书札:“骠骑将军想你了,特地派人来接你回去。”
隐蕃暗自松了一口气,走过去,拿起书札看了一遍。书札里除了让魏霸尽快安排隐蕃回襄阳之外,还有催促他赶紧带兵去襄阳参战的事。李严说,襄阳已经攻克了,接下来,就要挥师北上,直取宛城了,需要魏霸的帮助云云。
李严的口气看似客气,实则很严厉,言下之意是如果魏霸不去,那这场战事半途而废的责任就是魏霸的。看到这样的内容,隐蕃大致明白魏霸今天态度这么好的原因了。
“将军需要我做什么?”隐蕃抬起头,平静的看着魏霸。
“我希望你将看到的情况如实的报告给骠骑将军。”魏霸盯着隐蕃的眼睛,慢吞吞的说道:“你也看到了,能运的粮,我已经在运,能调的兵,也已经调了一多半,我现在最多只能调动一万人。骠骑将军已经有六万人,再多我这一万,作用也不大,我也立不了什么功,反而要骠骑将军分我一些,对骠骑将军来说,这着实不太合算。请他再宽限我一段时间,等我从其他地方再筹一些兵,到时候一定亲自去给骠骑将军助阵。”
魏霸的话说得很慢,自然是要给隐蕃时间来领会其中含义。其实他这么做显然是过虑了,隐蕃的武力虽然差,脑子却非常灵活,魏霸的话一出口,他就明白了魏霸的意思。要粮,还有一点,要兵,没了。你要我去可以,得给我点好处。
这才是魏霸要他转告李严的话。说什么让他如实汇报,不过是骗人的客套话。
隐蕃暗自发笑,心道这人居然在这个时候和李严讨价还价,着实要几分胆色。若不是如此,他大概也不可能在刚刚二十出头的年龄就高居镇南将军这样的高位,封侯拜将。一般人只知道他机械之术名扬天下,却不知道他的心机更是深不可测。
当然了,他的狂妄也无人能及,敢威胁李严,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惹了最不能惹的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利令智昏吧,聪明如魏霸也不能免俗。
“行,我一定如实转告骠骑将军。”
“那就多谢隐君了。”魏霸摆摆手,铃铛捧过来一个锦盘。盘上放着一块苍翠欲滴的玉珰,还有几根漂亮得让人窒息的翠羽,一看就知道是贵重之物。“交州所产明珰翠羽,是最近洛阳销路最好的商品,赠与隐君,将来隐蕃若有机会回到洛阳,就知道我不是吝啬之人。”
隐蕃从魏霸的语气中听出了浓浓的无奈,他看了魏霸一眼,不禁哈哈大笑。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隐蕃将礼物收起,扬长而去。不管他爱不爱财,这份礼他都必须收,他收了,魏霸才会放心。
看着隐蕃走出去,铃铛半天才收回眼神,恋恋不舍的说道:“少主,那么好的玉珰和翠羽,送给这个书生,是不是太亏了?”
魏霸白了她一眼:“你想要,又不敢对夫人说?”
“谁说我想要了?”铃铛顾左右而言他:“谁造我的谣?”
“别找了。”魏霸强忍着笑:“那是我送出去的钓饵,不下大本钱,怎么能钓大鱼。你要是想要呢,就让丁奉抓紧时间练武,等上了阵,立了功,我赏他更多更好的明珰翠羽,反正以后还要送到我家来。要是你不想要呢……”
没等魏霸说完,铃铛满脸通红,用托盘捂着脸,扭着小蛮腰一溜烟跑了。正好丁奉走了过来,听到魏霸的话,尴尬的站在阶下,眼睛却不由自主的瞟向铃铛消失的方向。
“看什么看?”魏霸威严的咳嗽了一声,叫醒了丁奉:“不知道非礼勿视吗?”
。
。
。
第656章一举两得
隐蕃出了临沅城,如逃出牢笼的飞鸟,一路急行。
他真的很着急,恨不得有传说中的飞天遁地神通,一步就跨到襄阳城下。
他不是要为魏霸解释什么,而是因为他从李严的信里看到了一句话:襄阳城破。
就是这句话让隐蕃痛快的答应了魏霸,为的只是早点回到襄阳。因为这实在是个料想不到的意外。
攻城不易,攻襄阳更不易。自从建安十三年曹艹在赤壁大败,次年曹仁弃守江陵,退守襄阳以来,襄阳城就是吴蜀魏三国交兵的地方,历经二十余年的战事,襄阳城还没有被攻陷的记录。就算是当年声势浩大的关羽北伐,也没能攻克襄阳,甚至没能攻克襄阳的辅城樊城。
根据战前估计,就算蜀汉的水师有绝对优势,能够截断汉水,将樊城和襄阳一分为二,把襄阳城变成一座孤城,围城也需要两到三个月,再加上一两个月的攻城,没有半年时间,李严无法攻克襄阳。
有半年时间,魏国就有充足的时间调集兵力,在李严被拖得心烦意躁的时候发起反击。如果能将李严率领的这五六万人大部歼灭在襄阳城下,那蜀国的有生力量就会消灭大半,魏国就可以从容反击,收复关中,甚至攻入益州,然后居高临下,再伐东吴,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
司马懿当初是这么估计的,隐蕃也是这么想的,同样也是这么给司马懿传递消息的。他只要把李严的兵力构成和数量报给司马懿,大致上就能断定李严攻城的进度,司马懿就能做出相应的安排。可是现在事情大出意料,李严居然只用了一个多月就攻克了襄阳城,这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必将打乱司马懿的计划。
而且,襄阳的迅速失守会对魏国上下造成极大的恐怕。当初关羽仅仅是即将攻克樊城,就已经让曹艹考虑迁都,如果襄阳失守,后果将更加严重。
而这一切都和他的报告有割舍不开的关系。隐蕃震惊不已,他要立刻赶回襄阳看个明白。他希望李严只是想吓唬吓唬魏霸,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让魏霸低头。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一个月的时间,李严怎么可能攻克襄阳城。
从临沅到襄阳六百多里,中间还隔着一条大江,隐蕃只用了两天就赶到了。当他蓬头垢面,疲惫不堪的站在襄阳城下,看着襄阳城头的大旗,再看看城外那些正在拆毁,还剩下一点残基的土墙,他已经大致明白了李严的战法,却已经回天无力。
这是他事前不知道的,当然也无法报告给司马懿。如果他早点知道李严会用这样的战术,他的估计也许不会那么离谱。
“元丰来得好快。”李严心情不错,满面红光,和蔼如春风,即使是提到魏霸的话题,他的态度也非常轻松。“看来他还没有忘了自己是谁。元丰,你辛苦了,魏霸什么时候出发?”
隐蕃收起了懊丧的心情,从行囊里拿出魏霸送他的明珰翠羽,摆在李严面前。李严扫了一眼,微微一笑:“魏霸好大方,这些可都是难得的宝货。”
“有求于人,当然舍得。”隐蕃坦然的说道:“他送我这些,是想让我在将军面前为他美言几句。”
“哦?”李严兴趣盎然的说道:“他想让你说什么?”
“他想让我对将军说,江南的粮食还有一些,正如当初向将军保证的,五万大军,半年之粮,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再挤一点,多一两个月的供应。可是兵,他现在只有两万余人,还要防备孙权,所以最多只能抽出一万人支援将军。他说,将军已经有六万之众,多他一万不多,少他一万不少。他不想来与将军分功。”
李严脸上的笑意更盛,不过意味却多了些讥讽,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
“那你自己看到的呢?”
“他这不过是趁机要挟罢了。”隐蕃直截了当的说道:“我在临沅如被软禁,根本看不到太多的东西。不过,就我看到的情景来看,魏霸所谓的两万兵都是指常年更守的常备军,并没有包括那些忙时耕种,闲时习武的预备军,如果他把这些预备役全部征发的话,至少还可以再多两万人,甚至四万。他不到襄阳来,不过是趁势取利罢了。”
李严双手交叉握在腹前,手指捏得啪啪作响,正如他闪烁的眼神,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过了良久,他冷笑一声:“他不想与我分功,那我就让他独领一军便是。年轻人嘛,想自在一些,也是难免的,何况他还是少年成名的名将呢。”
李严特地把“名将”二字说得非常清晰,一种不屑的感觉不言自明。
隐蕃且惊且喜,惊的是李严要让魏霸独领一军,这显然是个意外情况。魏霸用兵出奇制胜,已经是天下皆知。如果李严领主力为正,魏霸率别部为奇,奇正相倚,魏国的压力必然大增,这比魏霸和李严合兵一处还要危险。喜的是他听得出来,李严对魏霸的态度非常不满,两人之间的矛盾正迅速升温。
“将军让他独领一兵,又将旌指何处?”隐蕃小心的掩饰着自己的心情,关切的问道。
李严瞥了他一眼,眼中隐隐的怒气。“元丰,正如你所说,魏霸不是不想来,只是想趁机取利。我现在才想起来,他之前对我提过一个方案,只是太过冒险,被我否决了。他也没有坚持,我只当他也只是随便说说,现在看来,他却是贼姓不改,还是想冒险徼功。既然如此,就让他冒险去吧,不吃点苦头,他是不会长记姓的。”
隐蕃听了这番话,不禁大急。李严的往来文书大部分——包括和魏霸的往来书信在内,都是由他负责的,他怎么对此一点印象也没有?魏霸早有计划要出奇兵,他怎么去哪里?
“你不要想了。”李严闷闷不乐的说道:“这是他让赵统转告我的。”
赵统?隐蕃一下子捕捉到了什么。赵统是杂号将军,按照他这个级别,随行是不能带家属的,更何况这次为了厉行士气,李严自己都没有带家属。可是赵统身边却有一个妾,而且是吴国的公主。大概是为了照顾魏霸的面子,李严没有说什么。现在想来,这个吴国公主却不是随便带的,大概是另有用途。
隐蕃一下子想到了诸葛恪。
“将军,魏霸……想通过吴境?”
“聪明!”李严笑了起来,却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顾左右而言他的说道:“你看到赵云没有?”
隐蕃虽然一心想问个究竟,却不敢太露痕迹,以免引起李严怀疑。他非常清楚,李严虽然很重视他,但心里还是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