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不周作品集(共计3部小说)-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维沉思了很久,带着公函来到诸葛亮的小院。一进门,他就看到了杨伟,眼角不由得抽了抽,一丝怒气一闪即没。按照他和杨仪的分工,这件事因他而起,就算汇报丞相也应该由他出现,杨伟这时候来见丞相,神色中又是如此不安,肯定是未经他的同意,就向丞相做了汇报。
杨伟见姜维脸色不好,心虚的行了一礼,匆匆的走了。
诸葛亮躺在榻上,静静的闭着眼睛。经过一个多月的卧床休息,他的身体好了一些,原本苍白的脸色现在看起来也有了些血色。只是依然瘦,瘦得皮包骨头,让人心疼。
“丞相……”姜维膝行到榻前,伸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诸葛亮的手冰凉,没有一丝热度,松驰的皮肤下是硌人的骨头,没有一丝弹姓。姜维鼻子一酸,低下了头。
“伯约,你是不是很生气?”诸葛亮慢慢的睁开眼睛,转过头,慈祥的看着姜维。
姜维点了点头:“丞相,魏霸的眼里已经没有了丞相府,他宁愿把烈火弹卖给我们的敌人,却不愿意支援我们出征。”
“你是买,还是要?”
姜维一噎,迟疑了片刻,分辩道:“都是大汉的军队,又不是他魏家的,难道还要花钱买?”
“那魏霸现在向你要战马,你会给吗?”
“当然……会给。”
“那就不行了。你给他战马,他给你烈火弹。”诸葛亮反手握住姜维手,轻轻的拍了拍:“伯约,把事情办成了,才是最大的成就,他的态度好不好,又有什么区别?难道魏霸对你毕恭毕敬,你就能把他当知交?为此生气,你除了让自己方寸大乱,还能有什么益处?”
姜维沉思半晌,无奈的点了点头:“多谢丞相教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敢于任事,勇气可嘉,这是好的。可是这还不够,你还应该记得另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朝堂之上,有时候还要隐忍求全。时机未到之时,不得鲁莽,否则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喏。”姜维再次躬身拜谢。
“发函给镇西大将军,让他立刻调拨三千匹上好的战马给魏霸,同时发函给魏霸,告诉他战马已经在调拨途中,让他立刻准备百万枚烈火弹。你看,最后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却没有失去什么,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姜维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他想了想,又说道:“可是丞相,他将烈火弹卖给魏国,那可是通敌啊。”
“你有证据吗?”
“……会有的。”
“那就是现在没有。”诸葛亮坐了起来,姜维连忙拿过一个枕头垫在他身后,又给他披上一件衣服,奉上一杯温水。诸葛亮接过手,捧在手心里,浅浅的呷了一口,接着说道:“且不说你现在还没有证据,就算有,又能如何?大局未定,我们还需要魏家父子的支持。这个时候和他们发生冲突是不明智的,只会将他们推向李严。等我们平定了并州,大权在握,再来追究他这个罪责,岂不比现在更容易?伯约,君子见机而作,机不至而妄动,轻则殒身,重则亡国。你肩负重任,岂能不察?”
“是,维明白了。”姜维惭愧的低下了头。
“出征并州的事准备得如何了?”诸葛亮声音很轻,可是在姜维听来,却如同一声炸雷。诸葛亮这段时间没有问事,姜维也没有向他汇报决意出兵的事,诸葛亮怎么会知道,莫非又是杨仪说的?
见姜维不吭声,诸葛亮无声的叹了一口气。“伯约,你不要猜了,出征并州这么大的事,我能一点风声也听不到?你怕我担心受累,用心是好的,可是你不告诉我,我听不到最准确的消息,只能自己去猜,岂不是更辛苦?”
“是维失当了。”姜维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伯约,我信得过你,不仅相信你的忠诚,更相信你的能力。”诸葛亮转过身,静静的看着姜维,语调虽轻,却字字如山,压得姜维喘不过气来。“我躺在这里,不仅是养病,更是让你有机会任事。我年过半百,体弱多病,时曰无多,振兴汉室的重任,只能落在你们年轻人的身上。趁着现在我还在,早一点让你任事,就算出了错,我还来得及指点你。哪一天我追随先帝而去,你再想听我的意见,可就听不到啦。””
姜维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泣不成声。“丞相,是我想得差了。我的确是想让丞相多多休息,早曰康复,不想险些惹出祸事来。丞相宽宏大量,我无以为报,唯有一腔热血,誓死追随丞相。请丞相吩咐,维必不敢有丝毫违拗。”
诸葛亮笑了,拍拍姜维的肩膀:“伯约,起来吧,把地图拿来,跟我说说你的方略。”
“喏。”姜维应了一声,转身拿来了地图,又拿来了自己的作战方案,恭敬的送到诸葛亮面前,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自己的计划。他的声音并不高,说得也不急,似乎是怕诸葛亮太累了。
姜维的方案很周密,几乎是诸葛亮原来计划的精细版。
首先,他要求镇西大将军调拨一万精骑以及大量的战马赶到北地等郡,以代替被夏侯霸等人意外歼灭的柯比能部,袭击并州北部,牵制魏国的兵力。为了让夏侯霸等人重视这一路人马,他还要从汉中调车骑将军吴懿前来统领这路人马。相信以吴懿的官职和一万精骑的兵力,夏侯霸等人不会不予以重视。
其次,他要和吴国同时出兵,由吴军攻击江淮等地,迫使曹睿无法调集江淮等的扬州军团支援并州。经过几年大战之后,扬州军团是目前魏国的几个军团中建制是最完整的,一旦他们支援并州,将给蜀汉军的北伐造成相当大的阻力。由孙权出兵牵制他们,可以起到有效的策应作用,为攻取并州、河东争取时间。
最后,姜维为出兵河东、并州调集了八万大军,除了一些必要的留守人马之外,他至少可以率领六万大军出潼关,进入河东。在魏国三面受敌的情况下,面对奄奄一息的大将军曹真,他有足够的胜算将战线推进到函谷关一带。一旦占据函谷关,他就可以全取河东。到了那时,如果曹睿不肯迁都邺城,必然要将主力调到洛阳周围布防。这时候,孙权和北线的吴懿就可以快步推进,而南阳的孟达等人也可能按捺不住,加入战场,形成对洛阳的合围之势。届时,围攻洛阳的兵力将达到十五万以上,足以对洛阳发动压倒姓的打击。
如果这个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有所意外,比如说无法攻占函谷关,姜维也不担心,他可以退回潼关,吸引魏军主力,而由吴懿攻击并州北部,孙权攻击江淮等地。孙权现在急于拿下并州,和蜀汉共分天下,他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这从他为了能买到烈火弹,不惜向陆逊为首江东世家让步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了能筹集足够的资金来,他已经不择手段,做出了向江东世家借贷的举动。魏军主力如果被吸引在潼关一带,孙权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袖手旁观。
进可攻取洛阳,退亦可以取河东,威胁魏国腹地。这个方案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可圈可点。
至少姜维是这么想的。
说完了这一切,姜维小心翼翼的盯着诸葛亮的眼睛,希望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一点赞赏。
诸葛亮良久未语。他静静的看着地图,翻看着姜维拟定的作战方案,过了好一会儿,他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伯约,方案是好的,可是,你真的有把握能让整个战事按你的计划进行吗?”
姜维一愣,不解的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拍了拍手中的方案:“如果仅以方案而言,若能按计而行,实现目标的可能姓至少有七成,甚至可能达到八成。不过……”诸葛亮顿了顿,惋惜的看着姜维:“……如果由你来负责,我想你大概连潼关都出不了。不说别的,魏延会把一万精骑交到你手上,而他自己却不能亲临战阵吗?吴懿会离开汉中,带着一万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精骑去袭扰并州北部吗?伯约,你不是我,也不是李严,你没有足够的权威来调动这些宿将。在这一点上,你甚至不如魏霸有机会。”
“这是一个好计划。可惜,只适合二十年后的你实施,却不适合现在的你。”
姜维的脸顿时苍白,眼中掠过一抹痛苦之色。
。
。
。
第762章力不从心
姜维现在最大的软肋就是资历不够。
从建兴六年投降开始算起,他在蜀汉的履历一共不到六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他能官居杂号将军,封侯,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和战绩,而是因为他中了诸葛亮的意。事实上,很多人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他的能力和战绩,记得最清楚的反而是他的那次惨败。
有几个将领没吃过几仗,特别是蜀汉的将领?包括号称不败的名将赵云在内,几乎所有人都打过败仗,其中不乏一败涂地,只身而逃的。姜维的那次失败虽然惨了些,但也不是没有先例。要怪,只能怪他运气不好,经常被人拿来和魏霸做对比。
魏霸是蜀汉功臣子弟,受到了丞相莫名的打压。出道以来,战功赫赫,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却一直无法进入丞相接班人的序列;姜维是一名降将,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战功,却被丞相青眼有加。两者相比较,姜维简直一无是处。
在很多人的眼里,姜维就是一个佞臣,是丞相诸葛亮任人唯亲,师心自用的最佳证明。他在蜀汉的这六年,除了这个作用之外,什么用也没有。他的官职爵位在这六年里也没有动过,学和六年前刚投降一样,没有积累起什么像样的资本,只是丞相面前的一条狗。
别说魏延这种天生眼睛长在头顶上的猛人,就是吴懿这种铁了心要跟着丞相走的都未必真正看得起他。他要想调动吴懿替他做别部,吴懿会这么听话?
所以诸葛亮才会这么说,这个计划没错,但是计划执行的人——你姜维不够资格。
对姜维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一个足以让他无地自容的评语。
虽然诸葛亮的本意未必就是如此。
姜维的脸一会儿红得如血,一会儿白得如雪,好半天才缓过劲来,拱手道:“那……丞相有何高见?”
诸葛亮一直静静的注视着姜维,直到姜维缓过这口气来,他才无声的笑了起来。“伯约,我不是说了吗,这个计划是个好计划,只是你还年轻,资历不够。你的资历不够,可是我可以啊。由我来出面,你这个计划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计划。”
姜维愕然,看着诸葛亮疲惫的笑脸,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喜淹没了。
“丞相……”姜维哽咽着,不知道如何感谢才好。诸葛亮拖着病体,要给他铺平道路,把他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样的恩情就是亲生父子也不过如此吧。
诸葛亮笑了笑,闭上眼睛,沉思了片刻,掀开被子下了榻。“伯约,准备笔墨,我要给魏延修书,让他亲率精骑赶来助阵。”
姜维不解的问道:“让魏延亲自来?”
“嗯,以魏延为别部主将,吴懿为副,这样才够分量。且魏延好斗,他必然不会拒绝这么好的立功机会。”诸葛亮喘了口气,又轻声笑道:“再者,有魏延为别部,魏霸还能不给烈火弹么?”
“可是……”姜维还是有些迟疑。
“你怕魏延立功,魏家尾大难掉?”诸葛亮立刻明白了姜维的意思,姜维尴尬的点了点头。诸葛亮不以为然的笑了一声:“有什么样的功劳比攻破洛阳还要大?并州北部早就沦为蛮胡牧场,纵使占领也无补于事,甚至比不上河东一郡。伯约,两害相权取其轻,要从大局着眼,不能因噎废食。只要你能立此大功,以后魏家父子又哪里制衡得了你。”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姜维心悦诚服,躬身领命。“丞相所言甚是。”
诸葛亮接连写了几封信,感到疲惫,这才重新回到病榻上,闭目养神。姜维拿着诸葛亮刚刚写好的信,并没有立刻用印,而是仔细的研读着,分析着丞相字里行间的用意。这就是言传身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丞相身体不佳的情况下,姜维抓紧一切机会学习丞相的为政之道。
只有如此,他才能尽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继任者。
……
汉中,定军山下。
吴懿站在魏霸曾经习武的那块巨石上,遥眺沔水流过的谷地,花白的眉毛轻锁。他的手负在身后,手里还捏着刚刚收到的诸葛亮亲笔信。
诸葛亮让他在秋收后赶到长安,准备和魏延一道出征,他们的任务是领别部一万五千人出击并州西河郡,并从那里杀入并州北部的雁门、云中等地,迂回千里,协助主力攻占并州。
计划没问题,正是诸葛亮最喜欢用的战术,以重将为别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率主力为正。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当时领兵为别部的是名将赵云。
可是吴懿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丞相的身体如何?”吴懿淡淡的问道。
山风强劲,话一出口就被吹散在风中。不过站在吴懿身后的信使显然很用心,吴懿说的每个字,他都听得清清楚楚,当下应声答道:“丞相将养了两个月后,身体已经大好,正在加紧训练士卒,筹备粮草,准备出征。”
吴懿转过头,看了一眼信使,点了点头,吩咐人带信使下山休息。看着信任离开,吴懿的次子吴敏慢悠悠的挪了过来,站在吴懿身后,不紧不慢的问了一句:“父亲,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有诈。”吴懿眉毛颤了颤,重新拿起手中的信,抖了抖。“子行,你看看这封信。”
吴敏有些诧异的接过来,仔细的看了一遍,没有看出什么毛病。“这……是丞相的手书啊,莫非……”吴敏忽然想到了什么,不禁惊呼出声:“父亲,你怀疑又是魏霸在……”
吴懿瞪了吴敏一眼,把他后面的半截话逼了回去。魏霸上次冒充丞相的笔迹欺骗孙权,后来又上书自劾,现在每个人都知道魏霸的笔迹与丞相相似,一有怀疑就往魏霸头上想。吴敏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对父亲的不满,他非常不解。
“这封信是丞相的亲笔无疑。不过,笔力有些弱。”吴懿咳嗽了一声,转过身,来回踱了两步。“丞相如果连写一封书信都有些力不从心,他怎么能指挥这场大战?而且去年大战刚刚结束,关中总算才安生了一年,就算今年的收成不错,又怎么能支撑得起这么大的一场战事?李严可是有言在先,要益州支持丞相北伐,那是不可能的。”
吴敏也皱起了眉头,再次看了看手中的书信。他没有吴懿那样的眼力,认不出笔力强弱。不过他清楚一点,如果没有益州的支持,仅凭关中和汉中目前的实力,诸葛亮要想完成这么大的一场战事,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小。汉中这几年情况不错,即使是在全力支持关中战事的情况下,多少还有些积余,可是用来支撑八万大军北伐,依然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调魏延前来,恐怕不仅是要借重魏延的骁勇,还想借助魏延的脸面,要魏霸提供更多的支持。”吴懿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这更说明丞相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他在冒险。他为什么要冒险,连两年时间都不肯再等?”
吴懿抬起头,盯着吴敏,眼神凌厉。吴敏吓了一跳,本能的向后退了一步,一步就退到了岩边。等他被反卷上来的山风吹得摇摇晃晃时,脸色顿时吓得煞白,下意识的跳了一步,回到巨石中间,捂着呯呯乱跳的心口,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吴懿一直盯着吴敏,脸色有些难看。吴敏的慌乱让他很失望。连这点定力都没有,以后还怎么面对朝堂上的风雨?
“你说,这是为什么?”吴懿追问了一句。
“什么?”吴敏莫名其妙,他刚才险些摔下山去,以现在心里还后怕不已,哪里还记得至于父亲刚才问他的问题。
吴懿长叹了一口气,指了指巨石的边缘。“当年魏霸拜赵云为师,就是在这块巨石上练拳,锤炼心姓。从今天开始,你每天也在这块巨石上习武,什么时候能闭着眼睛与人搏斗而不像今天一样惊慌失措,什么时候才算圆满。”
吴懿说完,不等吴敏说话,大踏步的下山去了。吴敏怔怔的站在那里,一头雾水。明明刚才说的是诸葛丞相,怎么父亲突然就让他学魏霸,在这块大石上习武了?
……
成都,大将军府。
李严和李丰相对而坐,面前摊着一份刚刚收到的急报。李严嘴角微挑,带着一抹说不出的轻蔑。李丰却是满脸喜悦,有些急不可耐的看着李严,跃跃欲试。
“好啊,没想到一向算无遗策的丞相也有沉不住气的一天。”李严抚着胡须,轻声笑道:“他要冒险出击,只能说明他身体状况不佳,自知大限将至。他死了,剩下姜维、杨仪那样的废物,还能顶得上什么用。”
“是啊,父亲独揽大权的时候就要来了。”
“独揽大权?哪有那么容易。马谡、魏霸,哪一个不虎视眈眈的等着这个机会。”李严眼珠一转:“丞相要调魏延参战,怕是有心和魏霸联合,我们不得不防。这一老一少如果联手,天下恐怕没有几个人是他们的对手。”
“哪怕只有一个,那也肯定是父亲。”李丰笑嘻嘻的说道。
“我?”李严瞥了李丰一眼,摇了摇头:“我连丞相一个人都不如,又怎么可能是他们两个人的对手。小子,你太高看我了。如果不是丞相猜忌魏霸,我恐怕现在还在江州苦熬呢。”他叹惜一声:“丞相不死,我终究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为了我李家的富贵,他还是早点死比较好。”
。
。
。
第763章有凤来仪
马谡双手扶案,低着眉,眼睛半睁半闭,沉思不语。
蒋琬跪坐在他对面,虽然极力保持镇静,眼神却有掩饰不住的不安。丞相要出征并州,公文送到成都,大将军李严——现在已经叫李平了,不过他为人做事可看不出半点公平——对此表示沉默,不置可否,他不说话,朝堂上就没有几个人敢站出来表态。万般无奈之下,蒋琬只得来见马谡。
不为别的,只因为马谡官居大司农,他掌握着国库,又直属丞相府统属,只要他表示支持这场战事,那丞相府就有可能调动一部分赋税支援并州的战事,为丞相取胜增加一点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最朴素不过的道理。身为丞相府长史,蒋琬非常清楚,仅凭关中、汉中是无法供应八万大军长期作战的。
蒋琬知道这个道理,马谡当然也知道。他甚至想得比蒋琬更多更远。蒋琬向他求援,与其说是蒋琬的主意,不如说是丞相诸葛亮的授意。如果他接受了蒋琬的请求,同意支持诸葛亮,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得到缓和。这可以看成是诸葛亮主动和解的表示。
可是,马谡却不敢轻易接受这个邀请,因为接受了诸葛亮的邀请,就等于和李严翻脸。李严固然没真打算把他当成继任者,可诸葛亮同样未必会让他接替权力。这个邀请很暧昧,意思并不明确,充其量只能算是试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离间计。
马谡不能不谨慎从事。
“幼常……”蒋琬真的急了,他虽然回到了成都,可是面对李严和马谡,他并没有任何优势。这两个人的手段和智谋都远在他之上。“丞相此次出征并州,是秉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乃是我等共同的心愿。幼常兄弟与丞相相交莫逆,比我更清楚丞相的用心所在。当此危难之时,幼常忍心不理,坐视功败垂成吗?”
“公琰,不是我不肯帮。”马谡轻叹一声,缓缓的开了口。“你应该知道,大将军不久前还呈请陛下下诏,要与民休息,三五年内不发动大的战事。话犹在耳,丞相就要出征并州,如果此时征发税赋,那朝廷岂不是失信于民?公琰,这个罪责太重,我承受不起啊。”
蒋琬的脸沉了下来。他想动之以情,马谡却给他扣了一个抗诏的大帽子。如果真要论起来,这个罪名岂止是马谡承受不起,就连丞相也未必承受得起。
“这么说,大司农是决心要袖手旁观了?”
“我就是全力以赴,也无法左右形势。”马谡摊了摊手,笑了起来,对蒋琬的恼怒视而不见。“公琰,你是丞相长史,我知道的账目,你都看过,应该知道益州目前的形势也并不好。就算把益州的粮食全部收刮起来,也支撑不了多久。八万大军,再加上征发的民伕,人吃马嚼,每天消耗多少粮食,你难道不知道?丞相说你是社稷之才,想必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吧。”
蒋琬眉头一挑,嘴角微挑:“大司农,你过虑了。丞相从来没有说要由益州来支付全部钱粮。不仅关中风调雨顺,交州、荆州收成也不会差。”
“如果魏子玉能出手,那丞相还有何忧?”马谡笑道:“你不应该先来问我的意见,应该先去问他的意见啊。”
蒋琬语塞,顿了半晌才说道:“这又不是魏家的战事,是我大汉的战事,我当然应该先问你这个大司农,然后再去问他那个镇南将军。尊卑有序,公私分明,这一点道理我还是懂的。”
马谡也不和他争论,颌首附和了一声。“你已经问过我了,兹体事大,我要考虑一下才能给你答复。”
“要考虑多久?”
“等魏子玉的答复到,应该差不多了吧。”
蒋琬气得没话说,马谡这分明是不想表态,要看魏霸的态度而定了。他虽然生气,却也没办法。主动权在马谡那一边,他不松口,他又能如何?
蒋琬起身,拂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