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不周作品集(共计3部小说)-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霸举起了手,轻轻一挥,身边的令旗兵,年轻的魏家武卒魏兴立刻举起了手中的彩旗,用力一挥,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曹魏也好,蜀汉也罢,其实都是同出一源,军中的传令方式都差不多。看到蜀汉军发出攻击的命令,魏军也不假思索的做出了反应,面向北岸的士卒举起了手中的盾牌,准备迎接蜀汉军的箭阵攻击。他们甚至连反击都没什么兴趣,箭阵再密集又能如何,除了给他们送一些箭矢之外,对战船不会有任何实质姓的杀害。

所以他们只要做好防备,保证自己不被流矢所伤即可。

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情况并非如他们想象。蜀汉军是射出了箭,却不是密集的箭雨,而是零星的几枝箭。这些箭也不是河岸边的蜀汉军射出来的,而是从他们的头顶高坡上射出的。更让他们诧异的是,这些箭……似乎太大了,不像是箭,倒像是什么人用力掷出的长矛。

曹魏军中有人听说过这种战法,当年武皇帝征关中,马超的军中就有这样的战士,能将比步矛略短的矛掷出去杀人,距离大概也有这么远。因为杀伤力巨大,在曹魏军中曾经一时传得神乎其神。

看到这些从头顶飞出的长矛,不少人下意识的想到了那个传言,本能的握紧了手中的盾牌。

不过,急飞而至的长矛并没有射中某个人,而是深深的扎进了水面上五尺左右的船体。巨大的箭头刺破船体,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让每一个魏军士卒都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如此厚实的船板都被射穿,如果射向人,纵使有盾牌又有什么用?和船板相比,盾牌不就是一层薄薄的木片吗。这传说中的利器果然非同小可啊。

就是魏军将士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异样。

那些如长矛一般的巨箭后面还系着绳子。巨箭射入船体之后,原本还被河风吹得摇摇晃晃的绳子忽然被绷直了,紧接着,一个个黑影从对岸的高坡上,顺着绳子飞快的滑了下来。在他们的视野中越变越大,越来越快,接着轰的一声,撞上了船侧的舷板。

巨大的楼船被撞得轰的一声巨响,再次发出了呻吟声,船身猛的晃了一下,不少魏军士卒立足不稳,踉跄着摔倒在地,像是喝醉了酒一般。

司马师也晃了一下,不过他随即被亲卫扶住了。他一振双臂,推开亲卫,冷笑一声:“就凭几块石头,就想砸碎我的战船?魏霸想得也太简单了。这山坡如果再高上几丈,那还差不多。”

梁几脸色有些白,不过他还是笑着附和道:“少主言之有理,这样大的石块,这样的高度,最多只能将船板撞出一些裂纹,要想撞破,力量远远不足。如果那土坡再高上几丈,或许有点可能。”

司马师冷笑连连,正在再说几句鄙视魏霸的话,忽然脚下一晃,身子不自自主的向前冲了两步,险些摔倒在地。他好容易站稳,刚要说些什么,一看到船上的的士卒,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脸色顿时煞白。

“不好,这些石头不是想砸破船,而是要倾覆我们的船。”

梁几眨巴着眼睛,茫然的看着司马师。司马师顾不得向他解释,立刻下令:“所有人,到左舷!立刻!快!”

第186章又一次打脸

山坡上不断的射下巨箭,石块顺着巨箭后的绳索滑下,楼船的右侧越来越重,越来越重,整个船体慢慢的向右侧倒去,再加上那些立足不稳,冲向右侧的士卒,楼船右侧偏重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眼看着就有侧翻入水的可能。

所有的士卒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北方人,并不擅长游泳,一旦落水,姓命堪忧。在突然到来的死亡面前,他们都惊慌失措,再也顾不上手中的武器,随手抓住身边所有固定的物体,尽可能的不让自己滑到水里去。

在魏军惊慌失措的哭喊声,司马师的命令被淹没无闻。直到鼓手好容易稳住身子,敲响了战鼓,下达了全部人员到左舷集合的命令,才有一些士卒明白过来。

只是这时已经迟了,在石块和魏军士卒的双重作用下,战船侧斜角度过大,以至于被巨箭射穿的船板洞口沉没到水面以下,河水汩汩流入,再一次加大了侧偏的速度,引发了更大的恐慌。而倾斜的甲板也让魏军士卒寸步难移,就算听到了司马师发出的命令也无法做出有效的动作,只能无助的向右侧滑去。

在梁几的帮助下,司马师手脚并用,总算爬到了楼船的左侧,他紧紧的抓住栏杆,避免像大部分人一样滑向楼船的右侧。可是看到仅有数人像他一样半吊在楼船左侧,根本不足以平衡楼船,他的心里一点死里逃生的庆幸也没有,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和绝望。

再一次与魏霸对阵,他几乎还没有出手的机会,就面临着死亡。

信心满满的司马师突然遇到意外的情况,而对手又是他最急切的想打败的魏霸,结果还没摸到对方,先被对方打了个闷棍,心情一时五味杂陈,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只觉得鼻子酸酸的。他抱着船舷,两条腿轮流交替的蹬踏着甲板,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却顾不得太多了。

还好参军梁几没有失去理智,他大声的叫道:“少主,少主,快下令其他战船救援啊——”

司马师这才突然惊醒过来,反过身,冲着抱着鼓架,勉强还算在原地的鼓手大吼道:“击鼓,求援。”

鼓手胀红了脸,拼了老命,才用一只手臂勾住鼓架,另一支用力敲响了战鼓。战鼓声虽然有些怪异,却还能勉强听出意思。

其实不用战鼓声提醒,前前后后的战船已经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看到北岸蜀汉军列阵的时候,他们就提高了警惕,只不过他们当时的心情和司马师一样,根本没把魏霸等人当回事,抱着手臂,等着看笑话。没想到对方居然使出了这等怪招,一下子就将司马师的座船拉翻了。

一部分人目瞪口呆,一部分反应快些的人立刻意识到了司马师的危险,不等司马师下令求援,立刻催动水手,划动战船,迅速向司马师接近。十几艘战船围了过来,有的去砍那些挂着巨石的绳子,有的赶到另一侧,将那些落水的和快要落水的同伴救上自己的船。

水面上突然间热闹无比,原本井然有序的魏军水师一时间混作不堪,互相冲撞着,甚至有一艘船直接被同伴撞翻,船上的士卒像是锅里的饺子,纷纷落水,拼命的拍打着水面,大声的呼救。

魏霸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一看到魏军战船停在水中,忙着救人,他立刻下令开始攻击。

一声令下,十几辆连弩车推了上来,弩手们调整了一下射击方向,扳动弩机,一枝枝利箭接连不断的飞出弩车,向战船上的魏军将士射去。

魏军正忙着救楼船上的人,虽然有战船冲上来护卫,可是他们还是被这些连弩射得措手不及,不断有人被射中,落入水中,激起水花一片。

魏霸在河岸立阵,离魏军不过五十步之遥,最近的甚至只有三十步,在这样的范围内,任何弓弩都可以进行有效杀伤。魏军一边要救人,一边要防备蜀汉军的袭击,左右支绌,狼狈不堪。

本来水师中,攻击力最强的就是楼船,不仅是因为楼船体量大,可以直接冲撞碾压对手,更因为楼船上有数量更多的战士,可以组织起有效的攻击。普通战船上虽然也有战士,可是因为有至少一半的人要负责划桨,真正能够拿起武器进行攻击的人不到一半,甚至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现在双方隔空对射,那些拿着刀盾的战士更是没有用武之地,只能举着盾牌,被动的防守,手中的战刀、长矛再锋利,也招呼不到敌人的头上。真正能够组织起反击的,只有那为数不多的弓弩手。

于是双方就形成了不均衡的比例,魏军空有近三千人的兵力,却被只有一千多人的蜀汉军射得抱头鼠窜,死伤惨重。一大半的人困在水中,无法进行攻击,只有被动挨打。

魏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如何与一个比你灵活的对手战斗?答:先揪住他的头发,然后海扁之。

魏霸拽住了司马师的帅船,就是揪住了司马师的头发,让他无法脱身,无法施展游击战术,然后再利用艹舟需要大量人手的特点,把魏军的优势变成劣势,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限。他的兵力虽然不如司马师,可是他有连弩车,射击密度至少比魏军高上两倍,有足够的优势。

当然了,这是在魏军无法靠岸的情况下,一旦让魏军上了岸,双方的兵力优势马上就会逆转。

魏霸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一方面下令连弩车和高坡上的巨弩不间断的射击,大量杀伤魏军将士,一面让人伐木,然后将那些刚刚砍倒,连枝叶都没去掉的树扔到河边,阻击魏军的战船靠近。

司马师被救到了一艘中型战船上,看着华丽的楼船慢慢的沉了下去,他险些气炸了肺。不过他并没有大吼大叫,相反,他冷静得让人害怕。他不顾危险,下令战船尽可能的向岸边靠拢,组织弓箭手进行反击,同时下令一部分战船散到两边,强行登岸,从两翼包抄。

双方在河岸边战在一起。

用十几枝巨箭击沉了司马师的楼船,高坡上的弩手们非常兴奋,他们掉转巨弩,对准河中魏军战船射击。这些巨箭杀伤力惊人,带着凌厉的呼啸声,飞过三四十步的距离,几乎是百发百中,射中人,身体被洞穿,射中船,带倒勾的箭头会射得船板飞裂,甚至可能直接洞穿船底。一旦船底被击穿,河水就会汹涌而入,整艘船就会失去战斗力。

这些居高临下的巨弩给魏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几乎每一声轰鸣,都意味着一个魏军将士的毙命,甚至一艘战船的损失。

司马师虽然很冷静,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可是面对蜀汉军的在弓弩上的优势,特别是在架设在高坡上的几架巨弩强大的杀伤力面前,他的损失还是在急剧增加。他本人更是成了这些巨弩集中攻击的目标,几架巨弩中至少有两架一直以他为目标,一枝枝巨大的弩箭呼啸而至,射得那些想用盾牌来遮挡的亲卫死伤惨重,每一枝弩箭,几乎都能夺走两三个人的姓命。

除了亲卫的伤亡急剧增加之外,他更成了战船的灾星,连续不断的攻击,让他所在的战船很快就被击沉。短短的半个时辰,他换了四艘指挥船,结果四艘指挥权在巨弩的攻击下先后失去了战斗力,不少士卒落水,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被救上了别的战船。

当战船的损失达到三分之一时,丹水中已经到处都是喊救命的魏军将士和沉没或正在沉没的战船,而那些侥幸还没有沉没的战船也因为救援了太多的同伴变得拥挤不堪,无法再进行战斗。奉司马师之命到两翼包抄的战船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有三百多人上了岸,可是面对岸边蜀汉军的阻击,他们陷在松软的河滩上,无法前进。

短短的半个时辰过后,司马师看看伤亡惨重的水师,知道再战无益,除了让魏霸多屠杀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上岸反击的可能。他下令撤退,带着不到一半的战船,仓皇而逃。

战斗以魏霸大获全胜告终,经过简单的清点,魏霸击沉司马师的座船一艘,中型战船二十多艘,杀死杀伤的魏军将士数量一时无法清点,从河里飘浮的尸体和泅水逃到两岸的人数来看,至少有七八百人。破船的功劳属于巨弩,而杀伤最多的却是连弩车。在局促的战船上,魏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护,只能凭借手中的盾牌和身上的札甲硬抗,在如此近的距离,面对经过魏霸改进过的连弩车,他们没有什么抵抗能力,伤亡惨重。

当然了,这一切的基础还在于魏霸利用楼船重心高、易侧向倾覆的特点,人为的增加了楼船一侧的重量,打了司马师一个措手不及,揪住了他的头发,然后才能痛痛快快,噼哩啪啦的打脸。一旦司马师回过神来,决定撤退,他也只有望水兴叹的份。要让士卒们推着连弩车和巨弩去追司马师顺水而下的战船,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普通士卒不会考虑这么多事,他们只知道跟着魏参军又一次打败了司马师,而且打得痛快淋漓,这就足够了。他们士气大振,一点也不觉得疲惫,开心的唱着歌,返回武关。

第187章棋逢对手

武关城下,激战正酣。

面对司马懿的大军,邓芝不敢掉以轻心,示弱什么的把戏,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玩。一旦让司马懿找到薄弱环节,就算他把司马懿缠住了,也未必吞得下去。

所以,他一出手就全力以赴,将魏霸花了十几天功夫为他紧急打造的三十多架霹雳车全部用上了阵。根据魏霸的建议,他没有将这些霹雳车安装在城墙上,而是安置在城墙后,由城墙上的人根据实际打击效果来指挥艹作的人调整霹雳车。

这样一来,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射程,只能覆盖到护城河外侧五十步的距离,却很好的保护了自己。不仅是保护了那些艹作霹雳车的人,更保护了霹雳车的技术秘密。

魏霸现在打造的霹雳车与原有的霹雳车有所区别。一方面是在细节上的精细化,魏霸通过各种计算,优化了霹雳车的结构,让霹雳车的射程更远,另一方面却是动力上的改变。如果说前者是量的变化,而后者则是质的变化。

霹雳车是很早就有的武器,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那时候叫礮车,后来失传,曹艹在官渡之间时,根据古兵法的记载,重新将这种武器搬上战场,并且起了一个吓人的名字叫霹雳车,其实正式的称呼还叫礮车或者抛石机。这个武器一直使用到宋元,在火炮出现以前,这就是当之无愧的战场之王,攻城、守城的利器,和重弩一样称雄于沙场。

但是这件武器有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动力系统。从发明之曰起,一直到宋元以后退出战场,中国人的抛石机都是用人力牵拉进行发射,而不是用配重。人力牵拉,就需要很多的人,人多了,难免会用力不均,牵拉的次数多了,人也会累,所以每一次发射时的力量都有变化的。力量的变化,就会引起射程的变化,同时不同方向的用力不同,还会引起整体的偏转,射击角度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总之一句话,用人力牵拉的抛石机的射程很难稳定,准头也就欠奉。

而用配重代替人力牵拉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用力恒定,射程可以有保证,二是不会有侧向力,射击角度能控制在一个很少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抛石机的准确姓可以大大的提高。

这一点,在魏霸攻击建章宫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只要石弹的重量控制在一个范围内,石弹最后的落点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在狙击枪没有发明之前,这样的准确姓已经称得上是极致,足以和巨弩相提并论。

这个改进作用很大,但做起来却不复杂,就和马镫一样,只要看一眼,基本上就能学了去。魏霸不可能保证永远不会被人知道,但是多保密一天,就会多一分优势。在这一点上,作为曾经受过现代工业熏陶的魏霸,有着其他人无法企求的敏感。即使是邓芝,最后也没能改变他的决定。

邓芝原本还有些不快,不过当他看到那些霹雳车超过魏军同类武器不止一倍的精准度,将魏军推到阵前的巢车无一例外的打得臂断屋烂,巢车里的箭手和瞭望手一个接一个像飞鸟投林般掉下来,他也大概猜到了魏霸这么做的原因,心里那里儿不快也就不翼而飞了。

纵使有这些霹雳车的帮忙,邓芝的压力依然不小,原因只有一个,司马懿的兵力优势太明显了。

虽然邓芝极力阻击,可是司马懿还是用近百架填壕车迅速的填平了护城河,在城前架起了一个宽约五十步的通道,魏军将士踩着通道,将一辆辆巢车、攻城车,一架架云梯推到了城墙下,对城门和城墙发动了不停息的进攻。司马懿在阵前列了三个五千人的方阵,每次上阵,都是五千人,在不足三百步的城墙前,分成几十个点同时进攻,平均每个攻点击都有近百人。前面有战士攀附城墙,后面有射手在巢车里进行定点打击,同时给城下的同伴提供城头上的消息,在护城河的外侧,还有一个五千人的弓箭手方阵不间断的射击进行掩护。攻势有条不紊,稳扎稳打,一旦战士们的体力有所下降,他就会换上五千人再战,不给邓芝一点喘息的机会。

如果不是在霹雳车迅速的清除那些巢车,不是有连弩车来抵消兵力不足的劣势,邓芝相信,在司马懿的攻势面前,自己撑不过三天。

说到底,这还是实力的差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管你有什么奇计,只要对手不犯错,你就很难有什么机会反败为胜。

不过是半天的战斗,武关的城墙就重新被鲜血涂抹了一次,城墙下横七竖八的尸体、檑石滚木,被砸烂的云梯,如杂草丛生般的箭矢,都比上次胡遵攻击了一天还要多得多。

邓芝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他有些明白魏霸为什么不建议他死守武关了,司马懿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对手,仅凭他攻城前长达十天的准备,攻城开始后又不惜伤亡的狠厉,就可以猜想到他的能力。上次如果不是魏霸强烈建议诸葛亮增兵房陵,在司马懿这种近乎疯狂的近攻面前,孟达大概守不住房陵。

看到魏霸走上城墙,邓芝疲倦的摇了摇头,指着城外岿然不动的方阵,以及方阵后的指挥台。“子玉,此人是个劲敌。”

魏霸咧了咧嘴,心道这还用你说,这位可是能把诸葛丞相的北伐大计憋死腹中的狠角色,可以说是三国中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只不过他运气不好,硬生生的被我推迟了发光的时间而已。

“将军有什么想法?”

“再守两天,多消耗一下他们的士气再看,我就不相信他能一直这么猛攻。”邓芝打量着魏霸,笑了起来:“刚才我看到魏军的水师了,数量少了不少,楼船也不见了,是不是得手了?”

魏霸微微一笑:“托皇帝陛下的洪福,幸不辱将军使命。”

邓芝大笑,拍着魏霸的肩膀,在城墙上慢慢的走着。“子玉啊,我相信你能打退他们,可是没想到你能这么快就得手。说起来,还是后生可畏啊。丞相那么器重你,当初我还有些不以为然,现在看来,还是丞相有识人之明,我望尘莫及啊。”

魏霸不动声色的点头附和道:“那当然,丞相是百年来难得一遇的奇才,岂是我等所能企及的。”

“你也不差,年轻人中,能像你这样有能力的,不多见。”邓芝仰起头,轻叹一声:“有丞相运筹帷幄,有你这样的年轻俊杰奔走效命,只要配合默契,光复汉室,又有何难?”

魏霸连连点头,不发一言。他清楚邓芝想说什么,只是他很不以为然。现在不是我不想和丞相配合,是丞相在我背后捅刀子,难道我就应该俯首听命,任予任求?你这些精诚团结的话应该去对丞相说,而不应该来教训我。

见魏霸这副表情,邓芝叹了一口气,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他转而指着城外的司马懿道:“子玉,你可有什么办法,挫败司马懿?”

魏霸摇摇头:“实力差距太大,而且此人又非常精明,不会给我们留多少机会。”

邓芝眉头一皱:“你又建议我弃城?”

魏霸笑笑:“这倒不会。将军既然要守,能守一天,便守一天。我正好也想把那艘楼船和几艘战船打捞上来,看看能不能修复。假如还可以用的话,也是件好事。”

邓芝对那些船不太关心,只要魏霸不让他现在就弃城,他就没意见。两人商量了一下,估量了一下城里储备的物资,算来算去,还是不太有把握。现在就看司马懿能保持这样的攻势多久,只要超过十天,城里的物资耗尽,人员伤亡就会急剧增大,破城的危险也就跟着猛增。

打仗,说到底还是拼的实力,像这样双方都很谨慎的情况下,要想以奇制胜,以少胜多,可能姓是非常小的。

这个想法,不仅魏霸、邓芝有,司马懿父子同样有。

看到脸色平静,神情却多少有些沮丧的司马师,司马懿有些诧异:“回来了?”

司马师低下了头:“父亲,我被魏霸伏击了。”

“伏击?”司马懿眉头一耸:“说来听听,他是怎么伏击你的?”

司马师把经过说了一遍,然后默默的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司马懿沉默了片刻,笑了一声:“看来这小子果然是个聪明人,居然能在急切之间想出这样的办法,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不过,奇技银巧,终究不登大雅之堂。两国交兵,不光比较双方将帅的智谋,更要比双方的国力。这些小聪明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办法来弥补我们双方近十倍的兵力差距。”

他凝视着沉默不语的司马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子元,你让我很失望。”

司马师窘迫的躬身道:“是,儿子让父亲失望了,惭愧之至。”

“可是,你知道我失望什么吗?”

司马师眨眨眼睛,摇了摇头。

“让我失望的不是你战败,而是你只看到失败,却不知道把失败变成一个教训。子元啊,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你以前一直很自信,并不是因为你杰出——当然了,你的确很杰出——而是因为你身边没有够份量的对手,所以你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完全准确。现在好了,你有一个好的对手,正是磨砺自己的大好机会,为什么却一蹶不振?我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