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二不解其意,挠头想了想,突然反映过来。
“你可是想写字?”
李思业点点头,他接过一根筷子吃力地在地上写下二个字:“小乙”
“你是要找益都府来的那几个人吗?好象他们中是有一个叫‘小乙’的,但他们在几天前就离开了。我倒有办法能找到他们,不过......”
小二说到这里,他紧紧地盯着那枚戒指,眼睛里露出贪婪之色。
李思业明白了小二的意思,他艰难地抹下戒指递给了他。
小二双手地捧过戒指,眼睛里顿时冒出光来,他从未看见过这么大的祖母绿宝石,最少也要价值百两纹银。
“我先帮你到马厩里歇歇,那小乙不一定能马上找到,前两天店里发生过血案,你躺在这里不方便。”
李思业点点头,他知道金兵就要开始搜城了。
这几天秦小乙已经跑遍整个东平城寻找主公,由于亲兵中有三人伤势严重,秦小乙便命其他两人先送他们回去,自己留下来寻找李思业,整整寻了三天,可一点线索都没有。
这天凌晨,寻找了一夜的秦小乙疲惫地向住处走去,行到一街口僻静处时,一抬头猛然看见前面路旁有一大狗,他见那狗长得雄壮,心中有些胆怯,便想绕道而行,不料那狗见他害怕,便大叫着猛扑过来,秦小乙大喊一声扭头便逃,那狗一口咬住他背后的刀,扯了下来。秦小乙跑出一百多步不见狗追来,这才停下喘气,他眼睁睁地看着那狗衔着他的刀从一墙洞处钻进了一个大院,想去上门去要怕人耻笑,想走心又不甘。他突然看见靠墙处有一株大树,便沿树爬上墙去,果然在院内看见自己的刀,狗却不见了踪影,秦小乙大喜,便从墙上跳了下去,不料刚落地,那狗便咆哮着从屋里冲出,直追得秦小乙满院乱跑,直到狗主人赶来喝住大狗。听完秦小乙结结巴巴的解释后,那人看了看刀,不禁仰天大笑,直笑得秦小乙满面羞惭,告了声得罪,拾起刀从前门走了。
等秦小乙垂头丧气回到住处,却见太白居的小二正在门口等他。闻知有主人消息,秦小乙大喜过望,早把几天的疲劳和丧气都丢到了脑后,直到敲诈了五十贯钱后,那小二才将秦小乙领到了太白居的马厩,这时李思业已经晕了过去,秦小乙眼见自己的主公竟落得这般凄惨,心中不禁难过万分,他当即背着李思业便向城外跑去。
但还不到城门口时,东平府突然骚动起来,成千上万的金兵涌上街头,开始挨家挨户地搜查。秦小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见一大群人正围看着一张刚刚贴出的通缉布告,凑近一看,上面画的不是李思业是谁。
“......左肩上有刀伤,抓到者,赏白银万两;提供线索者,赏银千两!藏匿者杀!”这是东平府百年来最高的悬赏额。
秦小乙的心‘砰!砰!’狂跳,他慢慢地背着李思业退到边上,只见城门处已经戒严,只准进不准出,且每一个人都要被仔细的盘查。
“怎么办?”
他突然想到李思业的胳膊还露在外面,赶紧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上,这时一队士兵从他们身边跑过。吓得秦小乙返身躲进一个巷子里。
巷子很窄,在它的尽头是一座很小的庙宇,秦小乙心中大喜,立刻背着李思业进了小庙。庙里十分破旧,到处布满了蜘蛛网,泥胎已被敲去了头,也不知供奉的是哪一尊神,案前放着一个破垫子,上面积满了灰尘,显然是很久没有来人来过了。
他轻轻的把李思业放下,开始检查他的伤势,发现他浑身都已经变黑,肩头上的伤开始溃烂,散发出阵阵恶臭,身体滚烫,人已经陷入了重度昏迷。
秦小乙不禁慌了手脚,他在宋国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手足无措之下,他竟坐在那里发起呆来。
突然小巷口传来一阵跑步声,开始有士兵在一家家砸门,秦小乙吓得跳了起来,立刻抱起李思业从小庙的后门跑了出去。时间在慢慢的流逝,李思业身上的恶臭越来越重,衣服都已经难以掩盖,秦小乙背着他毫无目标地跑着,不知不觉,他又回到了原先的那个小庙。
“不行!一定得去找郎中!”秦小乙终于壮起了胆子,他便先将李思业藏好,自己跑到了大街上,好在不远处就有一个药铺,秦小乙立刻便冲了进去。
“浑身发黑?小哥,那是中毒了!”
一名秃顶郎中翻着眼睛看了看秦小乙。
“那中的是什么毒?”
“哼!我怎么会知道,天下之毒没有一千种也有八百种,除了下毒人,没人会知道。这样吧!我给你配一副寻常解毒之药,虽然不一定对症,但肯定会有点效果。”
“好的!麻烦你再给我拿一些清理伤口的棉纱布。”
秦小乙无力地坐在一旁,等着郎中配药,他到这时才感到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了。
“老张头,那土匪头子抓到没有?”
“听说还没有,不过在赏银一万两下估计他是躲不过的,我们街坊的所有邻居都出去找了,就算是一条线索,也值一千两啊!”
“说的是!这种发财的机会,天下能有几人抵挡得住!”
秦小乙闻言心中愈发害怕,这时药店门口突然闯进来十几名金兵,秦小乙的尿都几乎要吓了出来,只听士兵进门便喊道:“所有的郎中听好,凡有脸上发黑、肩上有伤,且身上有恶臭的一律要即刻报官,查实者,赏银一千两,隐匿不说者,杀!”说完金兵又冲了出去,赶去另一家药店。
秦小乙的心顿时象掉进了冰窟,不用说一定是那小二告发了。
突然,他象想到什么,紧张地回头向那秃头郎中看去,见他正好不在位子上,进里间配药了,所以没有听见几个士兵说的话,他才微微的放下心来。
等秦小乙走出药店,整个东平府已经疯狂了,到处都是在搜寻的百姓和士兵,完颜阿虎已经得到确切消息,那李思业还在城内。正如他给大金皇帝完颜守绪说的,这李思业若不能为己用就一定要杀掉。
“水!水!”
李思业在用了普通的去毒药后,毒势果然有了些好转,秦小乙大喜,急忙出去取水,不料刚一出巷口,远远地就看见一大群士兵带着狼犬冲进了刚才的那个药店。
“糟了!我把有味道的纱布忘在那里了。”
秦小乙顾不得取水,拼命的跑回小庙,背起李思便从后门逃去,没跑多远他就隐隐听见了后面传来狗叫的声音。
“水!水!”
李思业不停的喊着。
秦小乙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因过度疲劳和害怕,他的脸已经扭曲变形,脖子上和额头上的青筋暴出,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渐渐地他的脚步越来越慢,到最后竟是拖着李思业前行。
天已经快黑了,秦小乙还是漫无目标的在街上走着,他的整个人几乎都已经麻木,但手却死死的抓着李思业,没有半点放松。
突然他看见前面有一间旅店亮着灯,心中不禁叹了口气,背着李思业朝旅店走去。
“住店!”他把所有的钱都放到柜台上。
那掌柜一惊,但立刻眉开眼笑起来,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这种用几十倍的价格付房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什么也别问。
“二楼靠左边两间房都空着,客倌可随便住一间。”
说完递给他一个灯笼。
那掌柜目送他背着一人上去,突然,他象闻到了什么,又使劲的嗅了嗅,用怀疑的目光向楼上望去。
秦小乙给李思业喂完水,又给他换了药,见他动了动,似乎有点知觉了,心中十分高兴。
他给自己倒了杯水,正要喝时,突然!他听到外面传来了无数的脚步声,心中大惊,推开窗子望外望去,只见至少有千人以上的金兵已经将旅店团团围住。
秦小乙一屁股坐在地上,蜷缩在屋角,他完全绝望了,几天来血与泪的交流;希望与光明之途,一时都塞绝,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此时他觉得自己如浮萍似的无依,只欠一死,别无他途。
“死!我百死不足惜,可大将军怎么办?他死了山东怎么办?振威军怎么办?不行!大将军不能死!”
秦小乙拼命揪着自己的头发,他突然想到了什么,这个胆小怯弱的男人眼睛渐渐地亮了起来,他慢慢的抬起头来,看着昏迷中的李思业,他从地上站起,这一时刻他的身影似乎变得高大起来,他满脸坚毅,拔出匕首向自己的左肩猛地刺去,血流了一地。
隔壁房间已经传来撞门的声音,秦小乙打开门平静地走了出去,走廊里传来了他沙哑的声音:“不用找了,我便是你们要抓的匪首李思业!”
凌乱的脚步声渐渐的远去,李思业躺在旅馆的大衣箱里,他似乎还在昏迷着,什么都不知道。但是若是细看,就会发现在他的眼角,不知何时悄然挂出一颗清亮的泪珠。
不知过了多久,一条黑影象一片枯叶般从窗子里飘进,这是一个年老的女道士,岁月的风蚀在她脸上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她准确地来到衣箱前,打开盖子,仔细的端详着里面的李思业,最后才微微一笑,自言自语的说道:“月儿!既然你有心想杀他,为何又要求为师来救他呢?”
卷三 第十一章 面临抉择
更新时间:2008…11…23 20:27:47 本章字数:3376
“我死了吗?不象!这是哪里?”
李思业缓缓的睁开了眼睛,眼前是一顶灰白色的旧帐,因潮湿的缘故,屋顶已出现大片的斑驳。
“将军醒了吗?”
身旁传来一个男子柔和的声音,李思业侧头,见房门已经推开,进来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捧着一碗药汤,身上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亲切的目光里总是孕含着笑意,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可是你救我回来的?”
“是我!”
后面接着走入一名老道姑,一样浆洗得发白的道服却一尘不染,白发慈目,眉眼间透出的贵气告诉人们她年轻时的不凡。
男子放下药汤走到一旁垂手而立。
“新觉,你先去吧!”
“是!”名叫新觉的男子应了一声,出门去了。
黎山老母凝视了李思业半天,突然说道:“大将军,我是挽月之师黎山老母,劣徒无礼,请大将军原谅她。”
李思业不答,他岔开话题问道:“请问我现在身在何处?”
黎山老母见对方回避,她知道这一历生死,李思业对时挽月恨意已深,可自己的爱徒何尝不是如此呢?
自己一救活李思业,她就留下一纸:‘父仇不共戴天!便不辞而别,不知所踪。
黎山老母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只得答道:
“这里是信山!”
“信山!”李思业轻呼起来,那离山东已近千里。
“老母怎会把我从东平府救来?”
“我也是听说了山东之事,不放心小徒才跟了过去,机缘巧合正好救了你。”
“原来如此!多谢老母救命之恩,不知老母能不能替我送封信去山东?”
“无妨!”
李思业当即修书一封给冷钱铎和周翰海,信中隐去了时挽月一节,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自己被金兵识破受伤,并告诉他们务必要用金兵战俘将秦小乙换回来。
又过来了几天,李思业已渐渐康复,也能不时出外走走,瞻仰群山叠翠的风光,信山(即今天信阳鸡公山)方圆约三百里,山势险峻、沟壑幽深,内有各种庙宇道庵不下百座,黎山老母的朝天宫也是其中之一。
这一天,李思业临涯远眺,这几天他开始静下心来考虑赵秉文所说的‘倚树而立’,他是该做抉择了,完颜阿虎虽败那是因为金国的目标还不在他的身上,若金国真的全力攻他,他未必能抵挡得住。
李思业折了一根树枝,心里有些烦闷,虽然他和众人都从感情上倾向宋朝,但理智却告诉他,选宋朝未必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一阵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李思业回过头去,见是黎山老母带着一人前来,身后之人戴一顶竹笠遮住了面孔,看打扮应是个文人。
“李将军,我给你带来个故人?”
“故人?”李思业一楞,便向黎山老母身后的文人望去。
“将军别来无恙否?”那文人拿下竹笠,露出一张清癯面容,正是在内乡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元好问。
“啊!是元先生,你怎么会在此?”
“我现在已经是一介平民,想找个地方读书,正和萧小姐是故人,所以便来了信山。”
李思业望了一眼黎山老母,心道:“原来你俗家姓萧”。
黎山老母淡淡一笑道:“我尚有事,你们先谈。只是这里风大,李将军不易久呆,最好进屋去谈。”
二人走进屋来,李思业给元好问倒了一杯淡茶便问道:“元先生为何被削职为民?”
“还不是为你们山东,朝廷去年想收复山东,我见朝中财政空虚,不想大动兵戈,便献策等两全火并得差不多再出手收拾残局,不料你却冒了出来,又杀出个彭义斌,最后白白便宜了宋朝。皇上恼怒便拿我来担责任,要不是我还有点清名,恐怕早已是黄泉一鬼了。将军的事我也听说了,如何?准备几时返回山东?”
“就这几天。”
李思业突然想到这几天的烦恼,便将自己面临的抉择告诉了元好问,想听他的意见。
元好问想了一会儿,才对李思业说道:
“将军以大事相问,元某不敢妄自尊大,只把心中的一点愚见告诉将军,将军可以参考。赵阁老所说不错,金国在解决了河东一带后肯定会掉过头取山东,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将军想倚宋我却不赞成,虽然宋国物资丰富,可以通过海运至山东,从经济上讲是可行的,但从军事上,兄将军可否想过怎么样来抵挡金国的进攻,虽有点基础,但比起百年的金国来还是差得很远,或许将军可以善用奇兵保全州县,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将军在政治上已经破产,一旦被朝廷定性为匪,试问有哪个读书人愿意投身为匪,那时又和李全有什么区别,象赵阁老这样没有偏见的文士,天下能有几个?将军也别指望宋朝,贾涉、姚肿之鉴难道还不够吗?(宋欲控制李全,派大臣北上,最后却逼反了李全),以史弥道、丁大全等奸臣当道和赵昀的昏庸,我是决不看好他们会有什么政治眼光,至于宋朝的民间文人,不是我有意贬低,风流才子者多,雄才大略者少,偏安的思想已深入骨髓,将军就更不要指望了。”
“可是我是宋人,与金国有杀父之仇,有民族之恨!你让我怎么能降金!”
元好问看着李思业,他摇了摇头。
“将军错了,你既然是在金国的土地上发展,就要先把宋、金两国和你个人的恩怨抛掉,你不能把自己再看成是宋人,你不去掉这种想法,它将来会害死你的。你只要记住,你是汉人!”
“汉人!”元好问说出的这两个字象一道闪电划过李思业的心底,让李思业仿佛在曲折无尽的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扇光明,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李思业已经坐不住,他站起身来,推开窗子向远方望去,八千里江山如画立入眼帘。江山秀丽,唯德者可居。又何必在乎它姓金姓宋,关键的是它应是汉人的江山。
良久,李思业激动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他向元好问一躬到地:
“虽然故国情节未能全解,但我已窥到一条新路,他日我若有所成,全拜先生今日所赐!先生既已去职,可否随思业去山东,以早晚教诲。”
“将军客气了,只是我已厌倦俗事,想清静地读几年书,看在你我有缘的份上我向你推荐一人,此人是我的一个学生,现在尚是弱冠之年,但胸有大志,我常以汉相萧何比之,他姓郝名经字伯常,家在霸州信安,不过本人现在南京读书,若将军将来去了南京,可以收揽他为己用。”
“今日一席话,胜读十念书,思业有幸遇到先生,不知该怎样感谢先生?”
元好问哈哈一笑,略带调笑地说道:“将来你若有成,就把这信山封给我如何?”
不料这一句话李思业铭记在心,北唐建国后,他果真把信山封给了元好问用作为他静修之地,这是后话不提。
五日后,李思业在黎山老母的首徒汴新觉的护送下返回山东,临行前,元好问知道他并没有真正完全解开故国的情结,便劝他最好亲去宋国一趟可以和朝廷谈一谈,看看自己所言是否属实,并再三告诫他在不清楚宋国朝廷真实意图的情况下千万不能暴露身份,否则极可能会召来杀身之祸。
李思业的回来受到了众人的热烈欢迎,秦小乙此时已被周翰海用一千名金兵战俘换回,正卧床疗伤,李思业立即召开了振威军的高层会议,并告诉了他们自己的最终决定,改宋为汉的思想众人都无异议,但在宋、金的选择上还是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在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先去宋朝探听虚实,由柴焕在明处交涉,李思业在暗处观察,同时振威军也急需要到宋朝买些粮食和军械回来,以备赈民和扩军之用。
时已到三月,春回北国、清明将至,李思业思念双亲,便决定先去岷县祭扫,由柴焕先行一步,两人在临安会合。就这样,宋理宗绍定四年春,李思业再一次回到一别三年的故国。
卷三 第十二章 小镇闹鬼
更新时间:2008…11…23 20:27:48 本章字数:2978
绍定四年春,正是莺飞草长时节,只见杂花生树,飞鸟穿林,高处有百花怒放,杜鹃成群,岸边杨柳拂作万条丝线,引来波光中鱼群荡漾。
这一日,成都府路官道上走来一行人,马背上带着干粮水壶,皆行远路人的打扮,正是从岷县南下去重庆坐船的李思业等人,此时他们已进峨眉山地境,只见此山山势巍峨、高绝奇秀,亦步亦景,果然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唐李白诗云: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在清明前赴岷县拜祭完父母和姊姊后,李思业南下成都短暂歇息了几天,寻到死去亲兵赵杨的家人,完成了他临终前的嘱托,并把三百两银子的抚恤金亲手交给他的母亲,可李思业却怎么也忘不了他母亲望着银子时那绝望的眼神,惟有将她送到山东,才能稍稍弥补心中的苦痛。
这次秦小乙伤势未愈,故没有随行,新任的亲兵队长名叫王四宝,也是三十宋兵之一,四川潼川府人,长得圆头大耳、四肢短粗,为人生性诙谐幽默,做事胆大心细。原在李思齐手下任果毅都尉,李思齐见秦小乙不能随行,便荐他陪李思业南下,一路而来他插诨打科,笑料百出,倒解了不少李思业苦闷的心情。
“东主,前面就是眉前镇了,说到这眉前镇我倒想起少时的一件晦气之事,从小别人总说我长相不俗,长大后能在这眉前镇上挑一房好媳妇,后来我才知道这眉前镇最有名的特产就是下崽的母猪。”
众人闻言皆会意地笑了起来。
“四宝!回家可别被娘子绊住了。”李思业也忍不住调侃道。
众人在说笑中便进眉前镇,此时离中午尚早,一进镇大家便感到有一种异样,只见大街上冷冷清清,不见一个人的踪影,家家户户都紧着大门,偶尔从门缝里可以发现几只窥视的眼睛,一见李思业他们望来,便迅速闪开,或把门关得‘砰’响。
“四宝,这个眉前镇有点怪,是不是不欢迎外客。”
“不是!我以前来过几次都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有卖母猪的猪笼,你一上前,马上就有人笑脸想迎。”
李思业看见前面有个酒楼,便说道:“大家先去吃饭,随便问问情况。”
很快众人便进了酒楼,或许离吃饭时间尚早,只见里面也冷冷清清,楼上楼下总共只坐了五六桌人,大都是去峨眉山游玩的人,众人找了两张靠窗的大桌子坐了下来,小二笑吟吟地上前来招呼。
“客倌看起来面生,是初到眉前镇吧!可想来点我们镇上的特产?”
“是母猪肉吗?”王四宝随口问道。
“客倌说笑了,母猪肉怎能吃,我说的是峨眉山上的野味和山货。”
这时李思业的目光却被一名打杂的大汉吸引了过去,只见那大汉长得面目黝黑,如半截黑塔般雄壮,而让李思业惊讶的却是他在扫楼梯的时候,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的脚有时根本没有沾地,或许他是怕踩了灰尘而无意识的行为。但这份深藏不露的武功修为却让李思业闻所未闻,内心震惊不已。
“小二,他是何人?”
店小二顺着李思业的目光瞟了一眼那大汉,不屑地说道:“他是我们店里打杂并看门的下人,姓燕,我们都叫他燕老七,他曾在峨眉山中学过艺,听说被赶出了师门,不过此人倒是个孝子,他有个生病在家的老娘。”
店小二说到这里收拾好菜单,叹口气说道:“这年头,会武艺又能顶屁用,名声坏了谁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