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宋-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兴元年的秋冬,风云激荡,战争阴云密布,一场大战即将在中原大地拉开,逐鹿中原,勇者为胜,但就在战争即将到来前夕,南京突然来了一名宋国的秘密使者,改变了战争的走向,历史竟由此再被改变。
使者是一个年约三旬的男子,面皮白净无须,目光湛然,气质高雅,显然是饱读之士,他身材挺拔,站在那里宛如一棵青松,却又态度恭谦,准备随时答复对方的问话,
李思业抽出丁大全的亲笔信,信很长,但内容却很简单,先恭贺李思业掌控金国,其次就是希望与李思业抛弃前嫌,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信的末尾则暗示,希望他往上再走一步,李思业又前后翻看,里面再无其他内容。
“就这这封信吗?”李思业瞥了一眼那使者。
“我所带来的,就是这些了。”那使者暧昧答道:“丁相公说从前对李相多有得罪,但已事隔多年,希望李相国能将它淡忘,重新建立新的友谊。”
李思业听罢,淡淡一笑道:“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若连这点气量都没有,何以为相,请转告丁相公,他若来我府上作客,我当敞大门以迎。”
那使者似松了口气,眼中又闪过一丝炽热,叹道:“我自徐淮北上,一路所见,人民富足安康,斗米数十钱,连那行船的舟子,家里也有存粮无数,听说到了山东还更富,但行至金国,却是赤野千里,人口凋敝,对比之强烈,让人扼腕,李相国既已掌金国,早晚会遇到土地问题,我有一言,不知李相国可愿意听?”
“你说!”
“我劝李相国暂且不要分田,先将土地掌握在官府手中,先以极低的佃租招募流民耕种,等民力恢复,再逐渐提高租赋,只要田在官府手中,将来一旦出现通货,不必加印交子,便可维持朝廷开支,免得重蹈宋国覆辙”
李思业听他虽有些见识,但很明显是在向自己刻意表现,不由上下打量他一眼,突然对他有了几分兴趣,便微微一笑道:“请问来使尊姓大名?”
那使者必恭必敬长楫一礼道:“不敢当,在下姓贾名似道,字师宪,现任枢密院知事”
“什么!”李思业霍地站起,几乎要将桌子掀翻,两眼逼视着他,一字一句道:“你就是贾似道?”
来使正是贾似道,他早闻山东强盛,又亲见李思业势大,想到目前宋国的艰难,便有了几分巴结之意,想着为自己留条后路。不料刚一报名,对方却似翻了脸,吓得他脸色惨白,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便结结巴巴道:“我人微言轻,只是几个月前刚被提升,李相国应该不知我才对。”
大厅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十几名亲兵手紧握刀柄,只待主公一声令下,他们就拔刀将此人砍翻。
李思业缓缓地坐下,都说贾似道误国,但他无意走进历史方才明白,宋之亡国,与贾似道何干?事实上此人却是有些才能,企图通过土地改革来挽救宋国,但触犯了上层的根本利益,成了历史的替罪羊。
“来人!拿一把椅子来给贾先生坐下。”
贾似道受宠若惊,屁股擦着边坐下,战战兢兢地望着这个金国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李思业温和一笑道:“我只知道宋国现在的情形很是糟糕,却不知其详,请贾先生给我介绍一下,可好?”
贾似道苦笑一声,以李思业耳目,何需他介绍,不过是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想到宋国,贾似道的目光渐渐黯然下来。
“说起来恐怕李相国不相信,现在临安米价已到三百四十缗一石,并非粮食不足,实在是会子贬值得惊人,工厂破产,百姓失地,自蒙古人攻占四川大部以来,朝廷财政收入锐减三成,使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财政几近崩溃,一方面粮食大量积压,另一方面百姓却买不起,这就是宋国目前的怪现象。”说到这,贾似道连连摇头,叹气不止。
李思业再也坐不住,宋国的景况他很清楚,但他却更关注四川战局,但宋国朝廷昏庸,听信丁大全之言,将孟拱以不敬之罪将其革职拿办,用丁大全亲信重庆制置使蒲择之为四川四路宣抚使,尽夺四川军权,但蒲择之无能,被蒙哥连败,丧失四川大半领土,他李思业痛心疾首,却又使不上力。
李思业在房内来回踱步,苦苦思索这纷乱的头绪,他似乎已经抓到了什么,可又看不清楚,丁大全、宋国,李思业喃喃低念,突然,他停住了脚步,目光慢慢转向贾似道,眼中闪烁着明悟,他一字一句问道:“这次所来,应不止你一人吧!”
贾似道突然笑笑:“李相国说得不错,我只是名义上使者,若我谈得不好,真正的使者明日便离开南京。”
“那速将正使带来见我!”
一个时辰后,李思业见到了丁大全派来的正使,但他却没想到,来人竟然是丁大全之子丁寿辉,看来丁大全所要谈之事,异常重要,否则不会让儿子亲来。
丁大全的密信在一只红色蜡丸中,李思业心中惊异,他取过裁纸刀,将蜡丸切去一块,从里面挑出一卷锦帛,展开细读,越看越心惊,渐渐地,李思业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见,丁大全竟希望金国支持他取代赵宋称帝,若事成,将年年进贡,向金国称臣,为取信于他,特将儿子留南京为质。
半晌,李思业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他久久地盯着丁寿辉,直到对方眼光散乱,躲避他的盯视,李思业方徐徐问道:“你父亲有何依凭,竟然想迈出这一步?”
“此事我父亲已准备多年,现在临安、建康的军权已被我父收入囊中,各地厢军指挥使大半已被我父换掉,惟有襄阳制置使杜杲无法掌控,我父几次以朝廷甚至太后的名义召他进京,他都不理会,除此,再无可忧。”
“那需要我怎样支持你父亲?”
丁寿辉阴阴一笑道:“我父亲希望李相国能出兵襄阳,能灭杜杲更好,若灭不了,至少也要绊住他。”
卷六 第十三章 江山如棋(一)
更新时间:2008…11…23 20:37:04 本章字数:3744
第十三章江山如棋(一)
李思业将自己关在房中已经整整两天,却急坏了一众下属,大伙儿聚在门口,议论纷纷,皆不知出了何事?唯有元好问心知肚明,却又有口难言,李思业把一切都告诉了他。却又命令他在未做出最后决定前,不许给任何人透露宋国来人之事。
元好问却明白,主公终于将面对他这一生中最大的挑战:进攻故国,而且是以金国的名义,帮助丁大全夺取赵宋的江山,人伦道德与雄图霸业两难顾全,本想灭金后再动手,不料机会却来得这么快。
门开了,送饭的晁虎从房内走出,众人一拥而上,将他团团围住。
“到底出了什么事?主公将自己关在房中,竟整整两日,晁虎你快给大伙儿说说,真是急死人!”
“难道总管生病了吗?我们都不是外人,晁虎,你不妨明言。”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无数双焦急的目光几乎要将晁虎割成碎片。
晁虎急得面色通红,大滴大滴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来,他双手抱拳,团团施一礼道:“各位大人,且饶了我吧!我真不知出了何事?我也只是将饭放在外间,主公的面我也没见着。”
众人那里肯信他,七嘴八舌硬逼他将实情说出,就在晁虎被逼得将哭出来的时候,突然,四周都安静下来,晁虎顺众人目光看去,却发现不知何时,房门已经打开,李思业已经出现在门口,他脸色有些苍白,头发凌乱,但眼睛里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和执着。
元好问的心弦蓦地一松,看来主公已经解开心结。
李思业抱歉地笑了笑,向众人拱拱手道:“让大伙儿担心了,我已经没事了,大伙儿回去吧!”
说着,又暗暗向元好问施了眼色,元好问会意,便笑道:“看主公的样子,定是两夜未睡,既然主公无事,我们就早些散了,让他好好休息。”
众人听他说得有理,只得带着一肚子的狐疑一一告辞而去,元好问只滑了脚,又掉头返回,推门进了李思业的房中。
“裕之请坐!”李思业随手拉过一张椅子,吃力地坐下,但两眼却炯炯有神,目光深邃。
元好问却不理他,先推开窗,让新鲜的空气和大片阳光扑入房中,这才坐下笑道:“说吧!你是决定出兵还是不出兵?”
李思业微微笑道:“不仅要出兵,我还准备从襄阳入川,将蒙古人赶出四川,既然天地做棋盘,就让我与蒙哥、忽必烈好好博亦一番。”
这便是李思业作的最终决定,分两步走,夺取襄阳,随后入川,完成对宋国的战略包围。
“那丁大全呢?你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夺取宋国的江山?”
李思业一阵大笑:“若他不夺取宋国的江山,我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南下,一个跳梁小丑,能成何大事?就算成功了,也是为我做的嫁衣。”
说到这,李思业目光异常坚定,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既然历史是由胜利者所书,那就让我来写!”
中兴二年一月,准备充足的李思业改变战略,命李思齐率二十万武仙军降卒,扮作振威军主力,突然越过宋、金边境,浩浩荡荡向襄阳猛扑过去,正在病中的襄阳制置使杜杲大惊,一面向朝廷求救,另一面命副使吕文德将军民撤回城中,利用高大坚固的城墙防御金兵进攻。
整个襄阳府北,整个汉水西岸,笼罩着战争的阴云,一队队士兵沿着汉水正沉默而疾速地行军,队伍遮天蔽日,看不见头,也看不见尾,枪尖、战刀及火铳在寒冷冬日的阳光照射下,闪着金属特有的光泽,身上穿着厚厚的黑色铠甲,胸口上挂着军牌,上方绣有一只雄鹰,欲展翅高飞。
这是振威军的军服,可它们的主人,就在几个月前,还被蒙古军打得望风而逃,四十万武仙军几乎是一半投降了蒙古人,一半投降了振威军,在蒙古人那里,他们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摇身为一支劲旅。可在振威军也是一样,有充足的粮饷,有军功的重奖,有严明的军纪,这支曾被打得落花流水的降卒赫然也成了威猛之师,他们已经不是武仙军,而是振威军新改编的鹰扬卫和金猊卫。
队伍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和城镇,所过之处,秋毫不犯,宋国的百姓起初是害怕、逃跑,但渐渐地,百姓们不再躲避,甚至还走到村口,打量这支奇怪的军队,他们穿的并不是金国的军服,但却从金国方向而来,他们的将领大多是汉人,说着同样的语言,直到一名独臂将军告诉村中父老,他们不是金兵,他们山东,是汉人的军队。
于是,消息象长了翅膀一般,从一个村舍传到另一个村舍,终于传进了襄阳城。
李思齐的前军离襄阳城已不足十里,前军主帅是宋涌泉,这位独臂将军正默默地注视着故国的土地,心潮起伏、感慨万分,谁会想到,这位当年的宋国小兵,竟有一天会率领千军万马前来攻打自己的故国。
一匹快马从远方飞速弛来,传令兵高高举起一支银色的令箭,大声喊道:“宋将军,上将军有令,命你即刻去见他。”
李思齐的在襄阳城北面五十里处安营扎寨,一路累坏的李思齐静静地躺在一辆马车上,显得苍白、虚弱,他仰望宋国的蓝天、白云,贪婪地嗅闻这片温暖而熟悉的土地,他的思路越想越远,他仿佛看见未来的征战之路,踏着鲜血之路,为了胜利,一步步惨烈地、艰难地向前迈进,在那刀光剑影、战火硝烟的尽头,那便是和平,一个崭新的帝国将屹立在天地之间,没错,和平,他离和平已经越来越近。
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他的思路,数十匹战马簇拥着一匹黄骠马奔来,马上骑士独特的骑马姿势让李思齐一下子坐起,眼中闪过一丝温暖,是宋涌泉来了,在熊耳山三十宋兵中,数他二人的交情最厚,宋涌泉飞身下马,虽是独臂,却毫不逊色健全之人。
“思齐,可是你找我?”老远,宋涌泉便看见了李思齐。
“是的,来!坐下说话。”
很快有亲兵放置好桌椅,宋涌泉望着不远处的滔滔汉江,感慨道:“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们会以这种方式返回故国,我有些羞愧,思齐你呢?”
李思齐笑笑道:“这就要看你是怎样看待它,你是以金军的身份来,还是以振威军的身份来,我想到的是后者,所以我并没有羞愧感,以战争来换取和平,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宋涌泉沉默不语,片刻,他又突然问道:“思齐,我想问你一件事。”
“你说”
“我们主公”他迟疑了片刻,还是终于说出:“他究竟准备何时灭掉金国称帝?”
李思齐凝望着汉江,半晌,他才缓缓道:“我以为快了,结束这场战役,他就该动手对付女真贵族,最多不会超过两年,或许更快,你就等着看好了。”
“那这场战役究竟该怎么打,我一头雾水,按理,应该先打忽必烈,平定中原后,再对付宋国,可现在好象全然不是这么回事,竟然是两线作战,我们能支持得住吗?”
“这便是我叫你来的原因,我有话要对你说,本来我也困惑,直到临行时,主公特地来找过我,我才恍然大悟。”
“他说什么?”
李思齐一笑,面上露出诡秘的笑容:“我们此来,只是是佯攻襄阳!”
“佯攻?”宋涌泉愣住了,派二十万军南下,竟然只是佯攻。
“是!主战场其实还在中原,难道你没看出来,跟我们出征的都是武仙军降卒吗?我们真正的振威军却一个也没跟来。”
“这是什么缘故?”这也是宋涌泉疑惑很久的问题,他突然恍然大悟,几乎要喊出来:“难道我们佯攻襄阳,就是要诱忽必烈出洛阳全歼之吗?”
“你只说对一半,其实主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攻下襄阳,打忽必烈不过是想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见宋涌泉目光茫然,李思齐暗暗摇头,他怎么可能理解主公精心布置的大手笔呢?战术、政治、战略各种原料调成一盘大餐,或许,只有打到最后,他才会明白。便拍拍他肩膀笑道:“总之,你听我命令便是,现在,我命你立即退兵,与我合兵一处,让我们静观临安的政局变化。”
且不说李思齐在襄阳围而不打,在洛阳,果然如李思业所安排,忽必烈发现金兵大举进攻宋国,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战机,命大将史天泽与大将兀良合台分兵两路,各率五万军,一南一北,闪电般向金都南京夹击而去,但在郑州附近却遭到了振威军主力的伏击,自此,蓄积了半年的中原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新书预告: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唐朝天宝初年,先从商,后跟随杨国忠的崛起,一步一步走入唐朝政治,逐渐位居相位,最后扑灭了安史之乱,但他又何去何从,是登上凌烟阁,还是走自己的路。
新书《天宝富家翁》,金秋十月登场,望各位新老读者收藏,本书保证笔锋严谨,情节曲折,尊重历史,适度YY。再加语言生动有趣。
卷六 第十四章 江山如棋(二)
更新时间:2008…11…23 20:37:05 本章字数:3672
经过几次战斗洗礼的余阶开始逐渐变得老练深沉,他二天前奉命从邓州北上,目的地是钧州阳翟县附近,那一带山势连绵百里,茨山、三封山、荆山连成一线,象一座巨大的屏障,扼住东去的官道,从洛阳来的官道便从这里分岔,一路北上又转直,沿黄河再东去数百里便是南京,而另一路则沿黄河的支流颍水南下,绕过三封山便是阳翟县,官道在这里再次分岔,往南可去邓州,往东北经郑州最终可抵达南京,余阶的任务便是阻击南路的蒙古军,李思业最后发来的手令只有一句话:要好好教训这帮狂妄的入侵者。
“余将军,已经到时辰了。”亲兵轻轻将余阶唤醒,他微微睁开通红的眼睛,只觉自己刚刚睡下,怎么又要起来,尽管困得要死去,余阶还是一骨碌爬了起来,外面脚步声已经密集,问候声,低低的喝令声,漱口声、架支铁锅的声音,一派忙碌,他作为这支军队的主帅,无论如何再也睡不下去。
余阶匆匆穿上衣服,探头向帐外望了望,天上阴云密布,太阳是出不来了,天色一片灰暗,连空气都成了深棕色,周围一切都黑糊糊、灰蒙蒙的,看不见影子,万籁俱寂。望不见一丝云彩,只在西面很远处,有一大片灰蒙蒙羊群般的乌云,悄然慢慢向前伸展,有一抹淡淡的亮光从那云中穿过。
夜里没人叫醒他,余阶反而一阵焦躁,说明等了一夜斥候还是没有归来。
“来人!”
“在!”值勤亲兵应声而入。
“李天呈还是没有回来吗?”
“回禀将军,李校尉一直没有回来。”
余阶隐隐有些不安起来,“难道蒙古人已经到了附近不成?”
他的直觉并没有错,盼归的斥候队确实遇到了敌情。
派往三封山的斥候校尉李天呈是山东益都人,从士兵考上振威演武堂,出来后便做了校尉,做事稳重沉着,且有急智,余阶便命其为斥候校尉,统率麒麟卫下一都五十名斥候。
李天呈率领四十八名手下此时正沿着三封山南麓去一个哨所,那里应该有两名先期抵达的弟兄,但远远地,便看见令他目眦尽裂的一幕,两具尸体被吊在哨所前的大树上,看他们的衣着,分明就是自己的两名手下。
“遇到了土匪,还是蒙古人?”李天呈吃惊不小,急命手下伏在草丛中,足足过了一刻钟,那里面还是没有半点动静。
“射一支火箭!”
立刻有士兵射出一支火箭,穿过树梢惊起一群飞鸟,看样子,附近确实没有人。
李天呈放下士兵,很快便从他们身上的伤口判断出他们死亡的过程,他们至少遭遇到二十几职业军人的围攻,再有他们身上的软甲和军靴没有被剥走,说明他们遭遇到的不是土匪,只能是蒙古人,而且极可能是和他们一样的斥候。
众人下得山来,时值冬季,正是枯水期,颖河河床裸露,水也极浅,最深处不足一人,这时天色已黯,他们不敢点火,只胡乱吃些干粮便和衣在河滩上沉沉睡去,几日的翻山越岭已经使他们疲惫到了极点,李天呈却不敢睡,和值勤兵一起警惕地注视周围的动静,大半夜就这样过去,他终于挺不住,倚在一块大石上迷迷糊糊睡去,时而,他似乎听见脚步声从头顶走过,他急得想喊,可又喊不出;时而,他又似乎听见某种怪异的声响,象咩咩羊叫,这下,他又没有介意,以为是耳朵的幻觉,可天破晓时,蓦然,有个黑影朝他跑来,这是在上游值勤的斥候。
“我看见一条载满人的木筏?”他急促地说道。
“都是什么人?”
“穿着金国士兵的军服,约一百人。”
“是蒙古人!”李天呈从地上跳了起来,现在金国哪里还有金兵。
“大家快起来,准备战斗!”他一面低喊,又一面回头问道:“离我们还有多远?”
“约三百步,拐个弯就可以看到”
众人挺身而起,拎起地上的武器,快速跑过沙滩,钻进了河岸的草丛里。
很快,三条筏子顺着颖河缓缓漂流而下,筏子上挤满了人,叽里呱啦,吵吵嚷嚷,显然没有发现异况,行至他们睡觉的地方,几条长索套上了一块长石,船慢慢地靠拢,几名士兵跳下水来,使劲地将船拉靠岸,性急的士兵蜂拥而下,淌水上了岸,突然有士兵发现了沙滩上凌乱的脚印,惊叫起来。
“杀!”李天呈一声令下,铳枪吼鸣,冒起大片白烟,简直不用瞄准,铁子弹直朝密集的人群射去,河滩的蒙古军措不及防,一下子乱了套,簇成一团,慌慌张张后退,沙滩上直腿直脚扔下三十几具尸体,其中有的还在抽搐,有的还在痉挛,就象刚抓到的鱼,出水给扔到岸上。
爬在水中的蒙古军已经渐渐回过味来,他们遇到的也是小股敌人,人数甚至还没有他们多,这时,沿着沙滩又冲来一队蒙古军,使集结的敌人已经到了三百多人。
河滩上响起了暴躁的鼓声,蒙古军开始组织进攻,河滩上几乎要沸腾,子弹打在水面的嗤嗤声,应和着羽箭的尖啸声、伤者的呻吟声。
“糟糕!他们不是斥候”李天呈突然意识到这一点,但已经晚了,看来只有消灭他们,才能全身而退了。
“开火!开火!”这是李天呈沉着的命令声,重复着,一声比一声快,一声比一声急,
他们人数不占优势,可他们的地形和武器却占着绝对优势,在远距离的攻击中,敌人的弩箭被高高的土埂阻挡,伤不着振威军半毫,而振威军居高临下,铳枪分为三排,此起彼伏,另外还有几个臂力大的,拉开巨弩,将一支支绑有铁火球的长箭向敌群射去。
铁火球落在水中爆炸,激起的白浪足有两丈高,蒙古军虽然人多,却被猛烈的爆炸和密集的子弹死死压住,有了经验的蒙军再也不象从前那样,一味呆傻猛冲,将自己变成活靶,而趴在地上,缓慢地向前爬动,渐渐地,除了铁火球,铳弹已经无法再伤及敌人。
“撤!”李天呈见形势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