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是统一度量衡,整合国民经济,建立国家对商业贸易的绝对管理权。度量衡的统一,使国家有了统一的税收标准,商业税的征收也更加制度化。第四个方面,是编订《秦律》,这是继《法经》之后,中国又一部封建社会法律,《秦律》参考《法经》制定,内容比《法经》更细致,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的各个方面,目的是建立一个严格的官员督查体系,六国后来所羡慕的秦国官员之严谨、认真、高效,正是由此而奠基。
在这四项改革内容中,也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目的,第一阶段的改革,是树立新法的影响力,建立新法的绝对权威;第二阶段,是要把新法的内容制度化,成为秦帝国牢不可动的国体,深深渗透进秦帝国的血液中去。即使商鞅会有粉身碎骨的一天,但是商鞅的变法,也会为秦帝国从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时候的秦帝国,还享受着商鞅变法的成果,国民经济效率大大提升,在不增加赋税的情况下,政府扩大了税源,增加了税收,国库储备充裕,足够支持大型的战争。秦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步增强,这时期的秦国,已经迁都咸阳,定下了东进中原的国策,秦国的理想,也比中原诸国更加远大,他们不再谋求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霸主地位,他们的理想是把整个天下统一在自己的囊中。这是秦国国君的愿望,他们太盼望君临天下的辉煌了。这也是商鞅的愿望,他期待自己一生的呕心沥血,能成为中国未来的典章制度。
这期间的秦国,东进的脚步已经不可遏制。在秦国迁都之前,秦军已经陆续收复了安邑、元里等西河失地,称霸中原的魏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到了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诸侯眼中不能小觑的力量,连挂名的周天子都来向秦孝公朝贺,授予他霸主的身份。公元前340年,商鞅亲自率军击败魏国10万大军,俘虏魏国公子,魏国无奈之下,只得向秦国归还了所有的西河领土,几十年的国耻,就此一朝得雪。
仅仅洗雪耻辱,在秦孝公君臣眼里远远不够。收复失地不够,获得霸主的身份也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平定中原六国,一统天下。商鞅变法第二阶段的12年,正是秦国勃兴时期的关键12年。这12年里,秦国和齐国两面夹攻,使魏国实力彻底萎靡,秦国打通东进道路的愿望从此彻底实现了。此后,彪悍的秦人第一次跨出了函谷关。雪亮的马刀,直指向富饶的中原大地,关东六国的灾难,中国的统一大业,脚步日益近了。
【四】
商鞅人生的再次转折,发生在公元前338年。这一年,一直不遗余力支持商鞅的秦孝公去世了。即位的秦国国君,就是当年曾经和商鞅结下梁子的太子驷,这就是秦惠王。秦惠王上台后不久,对商鞅的清算就开始了,大批失去权力的旧贵族四处造谣,诬陷商鞅谋反,秦惠王派出军队,去商鞅的封地缉拿商鞅。商鞅闻讯后立刻逃跑,逃到边境时,却没有客栈主人肯收留他。因为根据商鞅自己订下的律法,客栈如果收留没有“身份证”的客人,是要遭连坐大罪的。走投无路的商鞅,最终被秦国的追兵逮捕,处以车裂的刑罚。
商鞅的结局悲惨,原因有很多。一是因为商鞅变法中的污点。商鞅变法的最大错处,就是矫枉过正,手段过于酷烈,在秦国建立了严刑峻法的统治,在街上吐一口痰都要治罪,至于连坐之罪,多年以来更是株连甚广。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的“暴政”,其根由也是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日益严苛的法家思想。但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是秦惠王自己的帝王心术,像商鞅这样一个功高震主的人,对王权的威胁是巨大的,不除掉是不可能的。战国历史上秦国的历代权臣,如果不知功成身退的道理,下场都很悲惨。比如李斯,比如吕不韦,能得善终的范睢等人,原因也在于见好就收。而以商鞅的性格,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商鞅走进函谷关的第一天起,他被车裂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他注定要成为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殉道者。
第十九章 胡服骑射第一人——赵奢
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中,大部分的变法运动,侧重点都在于经济制度和军事管理制度,即通过大张旗鼓的改革,以提高国家的税收,提升军事的战斗力。惟独有一个国家,将变法的重点,放在了军事作战思想的改革上。这场改革的意义同样是划时代的,甚至比其他各国改革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当中原的战国时代成为历史,甚至秦王朝都昙花一现之后,这场纯粹的军事改革,却依然深远地影响着冷兵器时代的中原民族,使中原民族的军事理念出现了划时代的飞跃——这就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
【一】
作为“三晋”之一的赵国,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战国初期就开始了。赵国的封建化过程,大约是和魏国同步的,但发展的水准却远远不如魏国。因为赵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过特殊,它位于山西北部地区,北方面临游牧民族的骚扰,不只是中山、楼烦这些游牧部落,强大的匈奴民族已经染指中原汉区,而地处北方要冲的赵国、燕国都受害最深。北方的农业生产,每年都要遭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有样学样的经济政治变法,根本不能解决赵国的致命问题。在国土面积狭小,生存环境恶劣,人口稀少的情况下,赵国的改革重点必须有的放矢,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打造一支强大军队上来。这支军队的数量也许无法成为六国里最多的,但是作战素质和军事理念,必须成为六国最强的。在当时,中原汉地的主要作战方式,还是战车配合步兵。战车的作用虽然日益缩小,却仍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迅猛的骑兵面前,传统的战车加步兵的作战方式,很容易成为敌人射杀的活靶子。赵国从三家分晋开始,就长期陷入两面作战中,对南方,要抵御中原诸国的军事打击,对北方,要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两线作战下,拥有一支强大先进的军队格外重要,最先进的军队,自然就是当时新兴起的骑兵,所以学习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建立一支“胡服骑射”的精锐骑兵,就成了赵国的必然选择。
“胡服骑射”的倡导者,是公元前325年起在位的赵武灵王,他是赵国的第六任国王。在即位的最初20年里,他曾3次率军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屡屡遭到惨败。北方游牧民族迅烈的作战方式,给他留下了惨痛的记忆。经过数年精心的研究后,身为军事家的赵武灵王,果断抛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公元前302年,胡服骑射行动正式推行,主要内容就是赵武灵王带头穿胡服,全国上下的老百姓都穿胡服,然后引进战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部队。此举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皇叔公子成等竭力反对,许多大臣也想不开,好好的华夏族,却要穿蛮夷的衣服,这成何体统?但赵武灵王的决心异常坚定。他自己穿胡服,大臣、百姓都要跟着穿,不穿的,先辩论,后来辩论也没用,就直接治罪。在这样强硬的政策下,胡服骑射在全国推广开来了,到了第二年,赵国就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随后赵国发动北征,击败了长期骚扰赵国边境的中山、楼烦、林胡等部落,把包括今天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的大片国土收到了赵国的囊中。这片国土的获得,对赵国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得到了宝贵的战马产地,从那以后一直到中国明朝时期,从属于“幽云十六州”的山西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重要的产马地带。当时的赵国得到了打造一支强大铁骑的基础,之后骑兵力量迅速发展起来。虽然赵武灵王本人晚节不保,被他的儿子赵惠文王软禁在沙丘宫,最后活活饿死了,但赵国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赵惠文王在位的时期,是赵国铁骑啸傲中原、摧枯拉朽的26年,中原大地自己的杰出骑兵战将,也在这时期横空出世,成为横扫天下的强秦的最强对手,其中最杰出的,就是赵国的名将赵奢。
【二】
说到赵奢,在今天的知名度可能不算高,但说到他的宝贝儿子,知名度却相当的高——赵括。赵括这个倒霉孩子,多年以来一直在做“纸上谈兵”的反面教材,但他的父亲赵奢,却是整个战国时代足够排进前五的名将。在中国冷兵器时代骑兵战术理念的发展中,赵奢是一个为历代兵家所敬仰的“正面教材”。
说到赵奢和骑兵的缘分,那是非常早的。早在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推行胡服骑射的时候,他就是这支骑兵部队中的一员。按《战国策》上的记录,他应该参加过赵国骑兵部队早期的各类战斗,而在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宫后,赵武灵王的近臣们大都被定了“叛逆”罪,赵奢也因此流亡燕国。当时的燕国也饱受游牧民族侵扰,且实力弱小,对这种擅长骑兵作战的稀缺人才,自然是举双手欢迎。之后的赵奢在燕国带兵,做过燕国北方的重镇上谷的守将,和游牧民族骑兵交手多次。但他思念故国,后来风声松了,就回到了赵国生活。
回到祖国的赵奢,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太多重用,只是被委派了一个收税小吏的差事。但赵奢是个认真的人,再不起眼的工作,也要干出个样子来。赵奢一认真,结果干出漏子来了。赵国权臣平原君仰仗权势,拖欠国家赋税,别人都不敢管,赵奢知道后二话不说,当场杀了平原君身边9个亲信。这可捅了马蜂窝了,平原君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手下三千门客,更是赵国权臣,杀一个收税的就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恼怒的平原君开始确实想“捏”赵奢,但赵奢不惧,反而微笑着辩解说:“你地位这么高贵,却带头犯法,难道想被天下人鄙视吗?”就这一句话,平原君当场就没词了。
平原君虽然经常犯法,但还是讲道理的,对赵奢不畏权贵的表现,反而大加赞赏。平原君一赞赏,赵奢的苦日子就熬出头了。在平原君的推荐下,赵奢先被提拔为全国税赋总管,成了赵国的账房先生,一样干得很出色。到了公元前280年,赵奢重新和骑兵结缘了。这一年赵国出兵攻打齐国,赵奢被任命为将军。开战之后,赵奢率领属下部队一路狂飙,他身边的战士,都是他在很短时间里培养出来的,然而个个身手不凡,对他极为佩服,乐得为他殊死效力。结果一番拼杀,还没等赵国主力部队赶到,赵奢已经把齐国人打得稀里哗啦,顺利拿下了齐国的边城商河。商河是赵惠文王做梦都想得到的城市,之前曾经几次派人攻打,却劳而无功,赵奢狂飙突进的骑兵,一举拿下。战斗结束后,赵惠文王在国都摆酒,庆贺这场大捷,赵奢沙场的第一场大战,出手就干得漂亮。
这时候的赵国,正是其胡服骑射后的黄金期,彼时在位的赵惠文王,正充分享受着老爹留给他的遗产。杰出的人才团队,强大的军队,蒸蒸日上的国势。这时期的赵国,向东击败了齐国,向西数次挫败秦国东进的企图。在魏国势衰,齐国霸业昙花一现,楚国屡遭重创的局面下,赵国,已然成为整个中原唯一能对抗秦国的力量,俨然是此时战国七雄里的“老二”。赵国本国也是人才荟萃,文臣方面,不辱使命的蔺相如早已千古流芳,数次挫败秦国入侵的廉颇,是赵国此时的第一名将。初涉军旅的赵奢,虽然此时的岁数已经不小,却还是一个新兵蛋子。在商丘之战10年后,这个“新兵蛋子”再次一鸣惊人,让横扫六国的强秦,见识到了他的厉害。
公元前270年,秦国举兵进入中原,围困赵国的西北重镇阏与。这是赵国抵抗秦国的重要屏障,一旦丢掉,赵国西北方就无险可守。可这个重镇也有问题,离赵国的大本营太远,很容易遭到围困,一旦救援,赵国劳师袭远,很容易被秦国以逸待劳。不救,会丧失战略要地,后果很严重;救,很可能全军覆没,把老本都赔上。赵国没秦国这么多的人口,军队精兵金贵,损失掉一个都心疼。这种局面下,赵国的大臣大都“两害相较取其轻”。赵惠文王先问久负盛名的抗秦名将廉颇,得到的答案是“路太远,不能救”。又问另一个名将乐乘,答案是“打赢的胜算不大,不如不救”。两个名将的话都是有道理的。最后又问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赵奢,赵奢的回答很干脆:“救!这就像两个人在洞里打架,狭路相逢勇者胜!”铮铮慨言,掷地有声!
见赵奢决心这么大,赵惠文王的胆子也粗了,你都勇敢,那咱就勇敢一回!出兵以后的赵奢,一路却胆小得很,全在磨洋工,慢吞吞走了28天,连阏与的影子都还见不着。赵奢的行动让秦国人纳闷了,要说救援,你磨洋工,要说不救,你来干吗?为了试探赵奢,秦军故意派间谍进来,却被赵奢好言好语打发走了。虚虚实实下,秦国人最终作出了判断:这小子是个窝囊废,他就是来摆摆样子的。
秦国人放心了,但赵奢却牛气了,秦国间谍前脚刚走,赵奢立刻传令,命令全军火速集结,深夜向阏与开拔。第二天秦国人刚睁开眼,就发现连夜急行军的赵奢,已经出现在秦国人眼皮子底下了。之前所有的示弱,全都为了这一刻,赵国人精骑林立,马刀雪亮,逼人的军势告诉秦国人:傻瓜,你们上当了。
上当就上当吧,我们秦国人可不是吓大的,我们是打仗打大的,不就是打仗吗?什么兵法虚实,无非就是时间仓促点,地方偏点,有啥?照样打!在短暂的惊愕里清醒过来的秦国人,火速集结部队,准备迎战,一场大战就要打响。秦国人这时候还是很有自信的,你赵奢来得快不假,可你自己也玩大了,你们脱离辎重部队快速奔袭,粮草后勤全跟不上,如果不能在短时间里打败我们,全军覆没的可就是你了。
秦国人知道,赵奢更知道。战斗开始后,秦国人的对策很简单,全军结成重甲军阵,用长戈兵和弩兵护卫,以弓弩阻击赵国的骑兵,只要能顶住赵国的骑兵,拖他三五天,你赵奢就死定了。但开打之后,秦国人却又被“闪”了一把,没有什么骑兵冲锋,也没有马刀砍杀,一群赵兵只在对面摇旗呐喊,摆出全面进攻的架势,却连箭都不放一支。秦军晕了,要打你就打,不打你就滚,在这里耍什么二百五?
赵奢当然不是为了耍二百五,就在秦军一头雾水的时候,突然一个噩耗传来:北山让赵奢抢占了。
秦军这才明白:又上当了。
这一战秦军本来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被赵奢算计了一把,忽悠了一下,无非是丢点脸。但脸可以丢,这个北山不能丢。北山是此战的绝对制高点,得到了北山,也就得到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秦国是步兵多,赵国是骑兵多,几万骑兵从高山上凭速度横冲下来,那阵仗,就跟今天轰炸机高空轰炸一般!
结果,秦国人被炸惨了,偷袭北山成功后,赵奢随即发动了总攻。精锐骑兵从高山上直冲秦军,迅烈的速度和精准的射杀,一下子就把秦国的弩箭重步兵军阵冲得稀烂,天下无敌的秦军,第一次体会到全线崩溃的滋味。赵国的战马在冲锋,赵国人的马刀在拼命砍杀,战无不胜的秦国人,却在崩溃,逃命……
阏与之战,是商鞅变法以来,天下无敌的秦国军队遭到的最惨重失败。在战局不利的局面下,临危受命的赵奢,以他精密的算计,虚虚实实的表演,一往无前的气概,坚决果敢的勇气,一步一步,将秦国人算计进了死地,然后聚而围歼。这一战秦国的伤亡数字,各类历史书上的记录都很模糊,有说几万,有说5万,但毫无疑问,这是秦国人遭受的最大伤亡,此战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原本目中无人的秦军,以后好像患上了“恐赵症”,多年以来一直不敢再度东进。
【三】
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赵奢也有自己的军事理念,他的军事理念归纳起来就是七个字:不打无准备之仗。
阏与之战,展现了赵奢比廉颇、乐胜等当时名将更果断的一面,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他的原则是,没有必胜把握的战斗,坚决不打;所带的军队如果没有对敌人的绝对优势,也不能打。打仗的时候,要千方百计地消耗掉敌人的锐利,磨灭敌人的士气,把敌人拖得七荤八素之后,在百分之百把握之后,以最小的代价,收到最大重创敌人的效果。阏与之战,就是一场把赵奢的智慧、勇气,发挥到水乳交融的战斗。在当时的赵国名将中,如果说廉颇是一个最出色的防御者,那么赵奢就是一个最出色的进攻者。此战对于秦国的另一大影响是,被赵国骑兵砍得七零八落的秦国人,从此也开始高度重视骑兵建设,他们利用关中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秦国人在畜牧方面的丰厚储备,很快拥有了一支足够和赵国争锋的骑兵部队。骑兵,这个战国时代中原军队的“舶来品”,从此在中原各路军队中更广泛地推广开来。
阏与之战之后,因其卓越战功,赵奢被赐封为马服君,成为与廉颇、乐胜等人齐名的赵国顶级战将。在此战结束之后,秦国因为伤亡惨重,一时不敢东进,赵国的边境也就消停了。没仗打的赵奢,人生中最后的时光,主要就是教育孩子,他的宝贝儿子,就是后来被称作纸上谈兵的赵括。关于此人的功过是非,是我们下一篇要讲述的内容。
第二十章 谁毁灭了长平
说完了赵奢,自然要说赵括。在后人的眼光中,他是一个“老子英雄儿狗熊”的可怜人,也是赵国的罪人。
说“罪人”,似乎没错。本来前线的仗打得好好的,换他上场,张牙舞爪地一冲,把40万军队全冲到了敌人的陷阱里,最后落得活活被秦国坑杀的结局。赵国遭到了这样的惨重损失后,从此一蹶不振,原来的“老二”一落千丈,再也不是强秦的东进威胁,被秦国平灭甚至宰割的命运,似乎已经无可避免。许多人甚至说,他是一个毁了赵国前途命运的罪人。
连赵括老爸,那位战国时期最杰出骑兵名将赵奢的话,都被人拿来佐证:“赵括这孩子,读书很好,头头是道,但都是纸上谈兵,将来却不能堪大用。”所以许多人就有理了,人家赵奢都这么说了,可见赵括打仗多么愚蠢,犯的错误多么严重。
赵奢犯错误的地方,就是山西长平,他犯错误的那场战役,就是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
【一】
毫不夸张地说,长平之战,是一场决定秦国统一天下命运的战役。秦国击败了中原唯一能与他抗衡的赵国,通过歼灭赵国40万精锐的方式,让强盛一时的赵国从此奄奄一息,再也无力和秦国争雄。从此之后,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秦国再无对手。
对这场战役,后人关注颇多,因为这场战役的结局让人扼腕。40万精锐的赵国军队,为什么在坚持了整整两年后,以被敌人诱入险地的方式,轻易的终结了自己的命运?主流的说法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轻敌冒进,导致大败亏输。难道,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
要解读长平之战的败因,或许还要从当时的战国大势说起。公元前262年左右的战国形势,已经形成了秦国一家独大,楚国遭到严重削弱,唯独赵国可勉强抗衡的局面。赵国经过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两代君王的励精图治之后,实力同样蒸蒸日上,特别是赵国的骑兵,这时期独步天下,是六国军队中唯一可以在战斗力上与秦国抗衡,并且重创秦国的力量。在阏与之战中,赵国的名将赵奢采取示弱于敌,骑兵高速突袭的方式,一举击破秦国精锐铁甲步兵,导致秦军损失上万。赵国骑兵的马刀,给秦国人留下的是噩梦一般的记忆。
到了阏与之战八年后的公元前262年,当年缔造过阏与之战辉煌的赵奢已经作古,励精图治的赵惠文王也已经过世,这时期赵国的国君,是他们的第八代国君赵孝成王。此人的才略远不及之前的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但是廉颇、蔺相如等名臣依然还在,他本人又是个性格宽厚的守成之君,他刚刚上台,秦国人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公元前266年,秦国人卷土重来发兵攻赵,连夺了赵国3座城池。赵国不得不用送王子给齐国做人质的办法,换来齐国的援军,这才平息了战祸。这次赵国之所以如此狼狈,一是因为赵奢不在,廉颇又是一个防御型将领,守卫国土还可以,主动出击却不能;二则是此时赵国的北边,正发生大规模的胡虏入侵,赵国的精锐骑兵大都开赴边地守备,对东边的秦国实在鞭长莫及。
赵孝成王虽然宽厚,却也是有血性的人,对于秦国人送来的这份“上台大礼包”,他自然不能忍受。秦国人在再次攻赵失败后,转换了思路,不再去碰赵国的硬钉子,开始猛揍赵国边上弱小的韩国。公元前262年,秦国人的攻击又开始了,这次他们的攻击点,选择在了韩国的北方重镇上党。上党是连接韩赵两国的门户,对于韩国来说,是抵抗秦国入侵的桥头堡,对于赵国来说,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