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高死了以后,子婴抖擞精神,即位。宗庙祭祀典礼后,子婴成了最后一任秦王,夺权后他火速出手,将赵高的家族以及亲信杀得一个不留,三下五除二就除了咸阳所有的赵高的势力,可见,他也是一个极其强悍的人物,只是这样的人物出现得太晚了。
【三】
赵高死的时候,是公元前207年9月,这时候的项羽,还在巨鹿打扫战场,刘邦的偏师正火速地向函谷关进军。此时秦王朝虽然退入关中平原,但外面尚有崤山做屏障。何况诛杀赵高的行动,让子婴的威望空前提高。秦人本来就是尚武的,在子婴看来,趁这个时候整顿兵马死守函谷关,保住秦国的社稷,至少割据关中平原自立,似乎是没有问题的。子婴确实也打算这么做,在杀掉赵高后,子婴派人宣告赵高的罪状,传示天下,得到了关中平原当地百姓的支持,然后他整顿军队,抢占关口,甚至把王宫里的珍宝都拿出来,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不管怎样,先顶住敌人再说。
这时候的子婴,在函谷关周围,设立了三道防线,其中防御的重点,选在了崤山,当年这里就是秦国东出的通道,希望这一次他能够变成阻遏起义军西进的大门。
在经过了一个月精心准备后,刘邦来了。
刘邦之所以来得这么慢,不是因为打得差,而是因为出发的时候,当时的刘邦只有万把人,一路西进的时候,他主要在干一件事:拉队伍。从关中平原一路拉到函谷关下,此时的刘邦已经拉到了10万人,虽然质量多是杂牌军,数量却够了。
见来的不是项羽,子婴还是很有些想法的。项羽确实难打,刘邦贵姓?没听说过,看来还是可以打一打的,立刻就派了军队在崤山设立防线,意图阻止刘邦进兵。可是等了没几天,却连个鬼影也没等来,正纳闷呢,却突然得到消息,刘邦的军队突然在蓝田地区出现,趁秦军不注意的时候发起了袭击,反而从背后捅了崤山秦军一刀,就这样绕了个弯子,刘邦竟然就绕进了函谷关。这时候子婴连忙御驾亲征,率军进驻武关,企图与刘邦相持。刘邦眼看着子婴部上下一心,就打消了进攻的念头,转而派人劝降。在权衡了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后,子婴长叹了一口气:就这样吧。他让人用绳子反捆住自己的手,投降的那一天,子婴把自己捆起来,坐上他专属的白马车,奔向了刘邦的大营,就这一刻,强大一时的秦王朝,从此寿终正寝了。
子婴投降以后,刘邦的部将樊哙提出杀掉子婴,刘邦知道子婴在秦人中的威望,并没有这么做,只是派人把他看押了起来。进入咸阳后,刘邦在经过了初期军纪涣散后,在张良的提醒下,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令,与百姓约法三章,很快收揽了民心,在关中平原站住了脚跟。一个月后,项羽的大军也到了,在和刘邦开完了鸿门宴后,项羽取代刘邦,占有了富庶的关中平原地区,比起刘邦的老谋深算,项羽的做法却是“粗线条”,他先是对秦国王室展开了大规模的清算杀戮,本来被刘邦赦免的子婴也遭项羽杀害,而后一把火,把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付之一炬,连章邯投降后带来的20万秦国士兵,也被项羽集体坑杀。而后项羽虽然在当地封章邯等人为王,自己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刘邦远远地轰到了四川去,但是在关中父老心目中,刘邦,才成了关中百姓心中的主人。
【四】
子婴的投降和被杀,标志着秦王朝的落幕,但即使对于此时已经暗流涌动的楚汉争霸,子婴事件,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赵高死后,子婴在秦人心中其实是有很高地位的,他之所以选择投降,主要是这时候关中平原的精锐部队,早被章邯带着投降项羽,又让人家给坑了。他实在不忍心在力量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害得当地父老生灵涂炭,他以一人的荣辱,换来刘邦军的秋毫无犯,加上诛杀赵高的事件,这时候的子婴,在关中父老心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刘邦入关后,赦免了子婴,又和老百姓约法三章,严明纪律,使他大得关中父老的民心。偏偏这时候实力强大的项羽,是给刘邦帮忙的。关中的百姓,对项羽本身就抵触,因为项羽是楚人,战国历史上,就属楚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最拉锯,秦人看楚人,从来也都俯视的。要想争得长期以霸主身份自居的秦人之心,不用点方式方法是不行的,偏偏项羽的方法,却是火上浇油,他火烧阿房宫,坑杀20万秦兵,诛杀秦国贵族,纵容士兵们在关中平原大肆抢掠,秦人心中的愤怒早就燃成了火。彪悍尚武的秦人什么时候受到这种屈辱,而且给我们屈辱的,还是当年的手下败将楚人!之后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把章邯分在了当地,但在当地人眼里,章邯是叛徒,是导致20万乡党被活埋的凶手。怎么可能听他的招呼?这时候,关中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也唯独剩下了一个人:刘邦!
所以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在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三秦大地,就成了刘邦最坚实的大后方。刘邦击败章邯的战斗,很多时候都是当地的百姓主动归顺,甚至挟持守将来投诚,章邯麾下由当地人组成的军队也多有倒戈,最后逼得章邯不得不自杀。刘邦东进中原与项羽争天下时,关中地区成了刘邦最主要的兵源,特别是彭城之战刘邦全军覆没后,在关中地区负责后勤的萧何,主动挨家挨户走访,很快为刘邦凑齐了一支由当地秦人子弟组成的新军。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从士兵层面上说,其实就是秦人和楚人的交兵。
【五】
秦王朝虽然灭亡了,但是秦王朝对后世,特别是继秦朝之后的下一个大一统王朝——西汉的影响却是非常的巨大。可以说西汉在各个方面,都有秦王朝的烙印在里面。
从对外环境上说,汉朝防御匈奴的汉长城,正是在秦朝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在整个汉朝,这都是中原民族防备北方匈奴入侵的屏障。到了汉武帝反击匈奴时期,卫青收复河套平原后,大臣主父偃主张在河套平原修筑城防,丞相公孙弘极力反对,拿出了当年秦始皇修长城的例子来嘲笑,但主父偃却说:“修长城不是秦始皇的错,秦始皇只错在使用民力不当,现在有长城,匈奴每年只能来一两次,如果没有了长城,北方边地无险可守,匈奴就会天天来,月月来,请问哪种局面更糟糕呢?”在南方地区,汉朝在立国之后,就继承了秦朝对南越的统治地位,先以诸侯国的名义进行间隔统治,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南越的国王,就是秦朝时候派驻在南越象郡的知县赵佗。也是拜秦始皇早年的开发所赐,当年的50多万秦军士兵民夫,最终因为秦末农民战争滞留南国,与当地越族相处杂居,加速了汉越两族民族界限的弥合过程。到了汉武帝在位时期,在击败了北方匈奴后,汉武帝也顺势占有南越,继秦王朝后,再次把今天广东、福建地区划入了由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郡县。汉帝国版图的扩张,确实是以秦帝国版图为基础的。
在政治机构上,汉帝国也从秦朝的政治体制中继承颇多,地方机构的设立上,汉朝最初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制度,其中郡县制的设置,在管制上就是沿袭自秦朝。在中央官职的设置上,汉朝保留了秦朝时出现的“御史大夫”一职,将监察权掌握在中央的手中。在军队体系上,汉王朝沿用了秦王朝的军功授爵制,以斩首数目对军队将士进行奖励,激励士兵的作战积极性。汉王朝能够在几十年休养生息后,最终战胜强大的匈奴,且自始至终,汉军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对周边游牧民族的高胜率,就是从中得益。在军事装备方面,秦军先进的弩箭装备被汉军继承,在战国时代秦军时常采取的轻骑兵包抄合围、聚歼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术,到了汉朝时期,也成了汉军的专利,不同的是,汉军有比秦朝更强的经济实力,在战马质量和骑兵数量上更胜于秦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汉军所形成的以机动对机动,弩箭密集射杀与骑兵包抄合围相结合的战法,也是脱胎于天下无敌的秦军。在汉朝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毫无例外地留下了秦朝的痕迹。同样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西汉的历史上,秦朝的挫折一直是西汉王朝的前车之鉴,每当皇帝要作出重要决定,特别是诸如对外战争之类的决定时,总会有人拿出秦朝的例子来做对比,最典型的,就是汉武帝晚年因为天灾人祸国力大衰,但因有秦始皇的前车之鉴,他还是果断地下了罪己诏,恢复生产。秦朝,其实是汉朝长久的一面镜子。
===========================================================
【不容青史尽成灰·两汉卷】
第一章 项羽错过多少机会
说起西汉王朝开国战争时代,哪一个人物在今天的知名度最高,答案恐怕并非作为胜利者的“汉高祖”刘邦,相反却是他的死对头——西楚霸王项羽。
民间戏曲自不必说,千百年来,各类文学作品满天飞,一曲《霸王别姬》从古唱到今,力拔山兮的武勇,缠绵悱恻的爱情,让多少代观者无不怆然泪下。戏文里唱,电视剧来来回回拍了N遍,电影前前后后拿了一圈奖。时代变,年头变,流行时尚变,项羽的“知名度”,却是千年不变,甚至在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里水涨船高。一句话:这是一个深受世人喜爱的人。
为什么喜爱,理由自然很多。比如他虽然狠,但是够爽直,是条血性汉子。又比如他虽然事业失败,但是用情专一,爱情感天动地,一生得遇虞姬,夫复何求?缠绵悱恻的爱情,给后世增添了几多趣味的谈资。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比较冤:身为正宗楚国名门后裔,手握彼时中国最强大的江东军团,连横扫六合的秦军都败在他的手中,雄霸天下一度谁与争锋,却最终败于区区刘邦,落得乌江边横刀自刎的悲壮结局。惋惜如项羽,怆然如项羽,千载之下,又怎能不叫后人叹息连连?
而事实上,在项羽的人生道路上,他本来有无数次机会,不但可以一举鼎定天下,将野心勃勃的对头刘邦掐死在摇篮里,更可能建立一个雄踞东亚大陆的“大楚帝国”,然而他就像一个胸有大志却不知珍惜的“富二代”子弟,一次次挥霍了上天赐予他的机会。最后的悲情,固然可叹,却也是“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且让我们从头到尾看一看,项羽,究竟错失了哪些机会。
【一】
说项羽的人生,不得不首先说到秦王朝的灭亡。
二世而亡,国祚仅延续了15年的秦王朝,公认的亡国丧钟,是公元前209年发生在安徽宿州东南的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轰轰烈烈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然后群雄四起,先是魏国宗室后裔魏咎在魏国故地自立为王复国,接着齐国王室田瞻、田荣兄弟在山东复国,赵国后裔赵歇在张耳、陈余的拥戴下在赵地复国。一时间天下大乱,秦帝国统治摇摇欲坠,几十万人马在中原大地群雄逐鹿,可最终到底会是谁,“逐”到那只“鹿”——天下呢?
折腾了没多久,“群雄”们就露馅了。陈胜吴广动静最大,一度扩张到几十万人,可说到底是农民起义,战斗力低不说,更无长远眼光,所过之处尽是破坏烧杀,全无政治方略。他们建立的国号叫“张楚”,意思是“张大楚国”,借着战国时期楚国的牌子扩充实力。此举开始奏效,陈胜的军队一度打到函谷关,险些端了秦帝国的老窝。可打了几个胜仗,“张楚”的部将们就开始忙着称王了。他的部下纷纷自立,特别是其中原属六国的贵族们,纷纷借机摆脱陈胜自立,重新恢复王号。结果,陈胜的主力军队周文部攻打函谷关失败,反而被秦将章邯重创,声势浩大的张楚政权立刻分崩离析,各地部下们纷纷和他划清界限,拒绝援救。到了第二年十二月,秦帝国大将章邯率军攻克“张楚”的首府陈县,陈胜遭部下庄贾杀害。一度轰轰烈烈的张楚政权,说到底不过是“盗版”的楚国,最终不成气候。
而在这个时候,“正版”的楚国诞生了——公元前209年十月,原楚国大将项燕之后项梁杀苏州太守,得苏州子弟兵8000,继而誓师渡江,拥立楚国宗室熊心为帝,号称楚怀王,作为战国时代秦国最顽强对手的楚国——复国了。
在楚国复国以前,中原大地早就打成了一锅粥。陈胜吴广先闹,接着六国宗室都进来凑热闹。魏国闹、齐国闹、赵国闹,也就是闹闹而已,这些“群雄”们本身实在不成气候。陈胜自不必说,从开始到最后,只能是农民起义,最多给秦帝国找点麻烦。至于什么魏国、齐国、赵国,更是难成气候——秦始皇在位时期,对于六国宗室采取了极其残暴的打压政策,六国的大户皆遭削弱,10年的暴政,修长城加东巡,导致北方生产破坏严重,人民流离失所,经济疲敝凋零。外加这几位“王室之后”,也不是成大事的人,大多不过是恢复了故国的领土后,立刻关起门来称王,全无逐鹿天下的雄心。要啥没啥的北方各路豪杰,最多不过是给秦帝国制造点麻烦。在陈胜吴广被平定后,秦帝国集中兵力,对北方诸侯各个击破,最终平定天下,貌似是早晚的事。
直到楚国的复国。
有了楚国,事情就不一样了。事实上,在秦末的乱象中,能够终结秦王朝命运的,唯有楚国。具备一统天下实力的,更只有楚国。论原因,众所周知的是,在秦国灭六国时期,楚国的抵抗是最为剧烈的,楚国王室的命运也是最悲惨的,世人的同情自不必说,楚国遗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也是最强烈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比起秦帝国对中原诸国后人的残暴压制,楚国的实力却是保全最多的。这倒不是因为秦王朝心善,实在是因为楚人地处的长江流域,对于此时的秦王朝来说鞭长莫及。秦始皇晚年的暴政,造成中原农民大量逃亡。为逃避苛政、兵役、赋税,大量原居于山东、河南、河北地区的百姓,纷纷避难到长江流域,这里天高皇帝远,尚能安居乐业。到了秦二世胡亥在位时期,楚地的人口、经济力量,都足以与秦王朝争天下。当然,最大的本钱还是人——楚国宗室项家。
项家,即项羽的家族。这个家族不简单,有说是楚国的直系皇室,因被封在项地,因此改姓项。也有人说他们是楚国的贵族,武将世家。但无论是哪种说法,这个家族在楚国历史上一直很牛很强大,世世代代英杰辈出。秦始皇灭六国的战争里,给天下无敌的秦军最沉重打击的,就是楚国大将项燕。20万秦军被他打得灰飞烟灭,最后秦将王翦以60万重兵南下,凭长期相持的战术,以秦国强大的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最终拖垮了项燕的百万楚军,楚国也因此灭亡。但此战秦国也损失惨重,而功败垂成的项燕,虽是楚国灭亡的“罪人”,更在秦军的最后一击中壮烈殉国。但因他悲壮的抵抗,长期以来深得六国遗民的敬重。即使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扯旗造反的时候,虽敢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却还要借项燕的名义,扯起“楚”的名号。而就在不久之后,背负着祖先光荣与仇恨的项家子孙们,也开始了他们壮怀激烈的复仇行动——楚国复国。
“复国”的主角,就是项燕的儿子和孙子——项梁项羽叔侄。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遭到秦帝国残酷的压制。项羽出生在江苏宿迁,幼年时全家遭到秦王朝的搜杀,不得已避难到江南苏州地区。这里是楚国的旧地,也是楚国遗民的聚居地,秦帝国虽在此地设有官署,却一时难以节制。“天高皇帝远”,项氏家族迅速发展,以显赫家世的号召力和两代武勇的英杰,很快成为一方豪雄。至于项羽本人,史家记录比较多的,是他少年时的“武勇”。他父亲早逝,自幼被叔叔项梁带大,先让他学书法,学了不久就厌了,又让他学兵法,学了不多久也厌倦了,唯独是武功练得勤,少年时代即孔武有力,又加天生神力,很快成了一方英杰,却也埋下了他最后的悲剧命运:武功固然能喧嚣一时,但是一个经常厌倦的人,最终也会被命运所厌倦。
大泽乡起义后,项家也随即行动,于公元前209年六月发难,杀死秦帝国派驻江南的会稽太守殷通,一举占有江南大地。这次行动由项羽的叔父项梁发动,24岁的项羽参与其中,斩杀殷通数百守卫,立下初出江湖第一功。而后他们拥立熊心为帝,重建楚国。随后挥师北上,争锋天下。初战极为顺利,一直打到山东定陶地区。这时期的项羽,也从叔叔身边的偏将,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一路担当开路先锋,势如破竹。特别是雍丘之战中,他率先冲锋,击杀秦将李由,将秦军打得大溃,立下头功。但到了定陶,楚军却第一次碰上了对头——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秦将章邯。这个文官出身的儒将,是大秦帝国最后一员将星。定陶之战,章邯故伎重演,以稳守战术拖垮楚军,集中优势兵力发动袭击,将项梁统帅的主力军打得全军覆没,项梁本人也在战斗中身死。历史的命运再次走到了一个关口上:这时候北方的抗秦形势,是糟得不能再糟,先前扯旗复国的齐王田瞻被章邯灭掉了,魏王魏咎也被平定了,原本轰轰烈烈的北方“六国复国运动”,只剩下赵国赵歇一系,被围困在巨鹿城苟延残喘。而项梁北进的楚军,也被打得全军覆没,项家的战将们在这场战斗中死亡殆尽。章邯随即挥师北向,以60万大军将巨鹿城团团围困,一旦巨鹿城破,北方的六国反秦势力,就将彻底灰飞烟灭。而据守江南的楚国,也势必不能独存,这是一场唇亡齿寒的战争。
“唇亡”在即,“齿”们的表现却很心寒:这时候被围困在巨鹿的赵国,北面面临秦国从河套调回的北方边军打击,黄河南面,更驻扎着章邯的几十万虎狼之师。齐国被平灭后,即任的田荣被吓破了胆,率军缩在鲁东地区自保。赵将陈余等人率大军救援,但见到秦军兵威之后,尽皆退缩不前。偏偏楚国内部也窝里斗。项梁死后,被拥立的楚怀王企图趁机夺权,他一面重用非项家一脉的刘邦,给予他独立的统兵大权,命他西进击秦,牵制秦军行动。另一面派亲信宋义做主将,统领天下援军。项羽只是他的副将,就这样,项家只手遮天的大权,被楚怀王夺了回来。
所以,一直到公元前207年九月,楚国才正式组织了援军,一路由刘邦率领,向西攻打秦国的老巢函谷关。函谷关地势险要,虽然秦国主力尽出,刘邦的10万人要想攻克,却并非易事。战局的关键点还是在巨鹿,如果不能解除巨鹿的围困,消灭秦军40万主力,那么刘邦的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援助巨鹿的任务,楚怀王交给了宋义,项羽只是副将。这个宋义和项梁一样,也是楚国的世家,楚国复国后,他担任楚国令尹(宰相),和项梁平素争斗甚多。楚国复国后,宋义的任务主要在安定地方,筹措粮草,招抚流民生产,对楚国政权的稳定出力颇多,但军事并非他的特长。他对后来西汉的“贡献”是:他建议楚怀王,派刘邦西征牵制秦军,并立下“谁进汉中谁为王”的规矩,才有了日后刘邦的坐大。是年九月,宋义被楚怀王正式委任为“上将军”,统兵北进。进兵到山东曹阳后,宋义被秦军巨大的阵势吓倒了,立刻下令全军休整,和秦军以黄河为界对峙。虽然后人说他“胆小”,但宋义的想法还是有道理的:此时楚国后方稳定,物资充足,而中原战乱不已,秦军又刚刚得胜,采用稳守的方式消磨掉秦军的锐气,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但宋义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秦王朝也正打着相似的算盘:以秦军当时的实力,拿下巨鹿不成问题,但是在包围巨鹿数月间,秦军一直采取只围不打的战略,章邯的真实意图就是“围点打援”,要以巨鹿为钓饵,吸引各路义军救援,然后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消灭掉中原地区的所有“义军”。而到宋义大军到来初期,秦军立足未稳,包围圈尚不稳固。这时一举进兵,胜算不大,援军拖得越久,形势对秦军就越有利,因为秦军毕竟是在本土作战,不像援军劳师袭远。所以在宋义开始选择和秦军相持后,胜利的天平就在一点点向着秦王朝倾斜。
拐点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急于进军的项羽,在进军问题上和宋义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宋义的部将,原本大多是项梁的旧部,大变之下,一股脑地倒向了项羽。楚怀王只好顺水推舟,封项羽接替上将军。这场意外的变故,使楚军最终选择了主动出击,冲向了章邯精心布置数月的“陷阱”。这时候的局面,对秦王朝依然是有利的。秦军布防日久,城池坚固,准备充分,以项羽的这支军队,是很难一举击破的。当时项羽的军队,约有5万多人,项家的精锐,大多在定陶之战中死伤殆尽,项羽手里的军队,只是一支“菜鸟”。对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