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修礼不争气,没几天就歇菜了,宇文泰擦干身上的血迹,摇身一变又成了葛荣起义军的一员,葛荣虽一度有百万大军,却终不是军阀尔朱荣的对手,很快被打得全军覆没,葛荣这一场败仗,是历史上著名的邺城之战。尔朱荣仅用7000多人,就一举击破了葛荣号称百万大军的劲旅(实际人数30多万),仅俘虏就抓了20多万,宇文泰也在其中。仗打赢了,可俘虏的事情却棘手,7000多尔朱荣军队,要看押20万俘虏,杀没法杀,用也不好用,尔朱荣干脆把几十万士兵全部遣散,仅将几千名军将留下量才录用。这时候的宇文泰,仅是葛荣麾下的一个小军官,但他一生的命运也就从此开始改变。他被编入了尔朱荣麾下大将贺拔岳麾下,先做警卫员,又凭着屡立战功节节攀升,先后随贺拔岳参加了镇压匈奴人万俟丑奴起义的战斗,到公元530年贺拔岳平定关中平原时,他已经是贺拔岳身边的重要部将。
出身低微的宇文泰能够在北方战乱中顺利冒头,原因不仅在于他的运气好。宇文泰虽然读书不多,却是一个行事极其沉稳的人,早年被尔朱荣俘虏,且遭拘押时,众俘虏皆不知道自己命运如何,人人都有慌乱之色,唯独宇文泰神色平静,吃睡如常,毫无惊慌之色,引起了此时前来选兵的贺拔岳的注意,奏请尔朱荣将其编入自己麾下。随后在镇压万俟丑奴的战斗中,宇文泰屡次献计献策,特别是他本身就是义军出身,熟悉起义军流动作战的特点,每次献计都能卡住起义军的要害。在万俟丑奴兵败企图逃跑的时候,宇文泰缜密分析,解析了万俟丑奴有可能逃跑的3条路线,结果在宇文泰的布置下,四路突围大军全部被堵截住,最后落了全军覆没的下场。此事也让贺拔岳对宇文泰分外赏识,赞叹说“汝之前途,从此无量也”。成语“前途无量”,出处就在于此。
“前途无量”的宇文泰,在镇压万俟丑奴4年后就得到了机会。公元534年,这时候的贺拔岳已经平定了整个关中地区,成为真正的“关中王”,而中原方面的政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是贺拔岳领导的尔朱荣,在中原的内战中不敌东部的高欢,被杀得全军覆没。慑于贺拔岳在关中平原的势力,高欢起先采取了通好政策,利用自己挟持魏孝武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条件,册封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这时候已经是贺拔岳心腹的宇文泰,力劝贺拔岳不要接受这个任命,认定高欢必不能容他,然而胸无大志的贺拔岳没有听进这个建议。事实果然如宇文泰所预料,不甘贺拔岳称霸关中的高欢,秘密收买了驻守平凉的侯莫陈悦,竟于是年春天将贺拔岳杀害。关中地区登时陷入到混乱之中,关键时刻,贺拔岳的部将推举宇文泰接替贺拔岳之位,率军向侯莫陈悦复仇,当时的侯莫陈悦,已经接管了贺拔岳的大部分军队,并有大批关陇士族的支持,且占有了关中重镇长安。宇文泰方面,拥戴他的,大部分都是贺拔岳麾下的中下级军官,尤其是和宇文泰一样出身起义军后被“招安”的军将们,实力远远不如侯莫陈悦。但是宇文泰迎难而上,硬是绕过了侯莫陈悦的层层包围,率领精锐骑兵闪击长安,一招“黑虎掏心”直接将侯莫陈悦击垮。就在同年,一个天大的馅饼又砸在他的身上。被高欢挟持的魏孝武帝,因不忍高欢的专权,和高欢“窝里反”了,两家打了半天,魏孝武帝最终不是高欢的对手,仓皇逃进了关中平原。宇文泰抓住机会,拥立魏孝武帝在长安登基,建立了西魏政权,从此正式和高欢家族分庭抗礼。
观宇文泰建立西魏早期的局面,几乎所有的明眼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他被东魏击败甚至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二】
表面上看,宇文泰短短几年三级跳,掌握了广阔的关中平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其实却是一个烂摊子。当时的关中平原,早就不复传说中的富庶景象。从五胡十六国开始,关中平原就涌入了大量少数民族,到了北魏时期,关中的民族构成可谓“戎狄近半”,包括了匈奴、鲜卑、丁零、羌、氐等各类少数民族,在鲜卑王朝的统治下,这些人的出路大都只有一条——当兵。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军人地位日益下降,下层兵户负担沉重生活困苦,矛盾日益激化,所以从北魏末期开始,大规模的抗暴运动不断发生,包括葛荣、破六韩拔陵、万俟丑奴、盖吴等起义军,都把关中地区当做活动地带,常年的战乱,导致关中地区生产破坏严重,人口锐减。比如关中著名的大州歧州,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曾经有人口30万人,到了宇文泰建立西魏时,竟然只剩下3000多人,这样一个经济残破的烂摊子,自然是无法与东魏相抗衡的。
而更重要的原因,却在于宇文泰自身,作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他的名分实在不配。东魏的创立者高欢虽然也是贫寒出身,但高欢毕竟是鲜卑北方官宦家庭的姑爷,在高欢的身后,是一个掌握重兵的鲜卑军阀集团,宇文泰却不一样,他原本就是穷大兵出身,又有不光彩的“逆贼”身份,在鲜卑士族的眼里,自然是身份低下,在汉族大族的眼里,也是名分极不配。所以在贺拔岳死后,虽然侯莫陈悦属于“篡立”,但因为身份原因,当时的关中大族,还是一边倒的支持了侯莫陈悦。在出身决定身份的南北朝时代,宇文泰的这一身份鸿沟,无疑是他成就大业的重大障碍。
但也正是这个身份问题,奠定了宇文泰施政的主要特点——汉化。比起高欢因为依托鲜卑军阀势力,而采取“大鲜卑主义”政策,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主动与关中大族合作。其实在他跟随贺拔岳打天下时期,与关中当地的汉人就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在他南北征战中,不断有汉族地主为他提供钱粮,甚至派遣乡兵助阵,他早期的嫡系军队中,就包括了许多汉兵汉将,在他挟持魏孝武帝登基,建立西魏之后,与当地汉族大族的合作,也成了他主要的国策。所以从西魏建立开始,就以其鲜卑军阀为核心,不断吸引汉族世家大族参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宇文泰的重要谋臣苏绰。
苏绰是陕西武功人,年轻时候就以“博览群书,尤善算术”著称,他得到宇文泰的赏识,是公元534年宇文泰占领长安的时候。当时的宇文泰,自以为已经占有关中,一派志得意满的气概,特意邀请滞留在长安的各家族子弟饮宴,在饮宴期间,面对洋洋自得的宇文泰,苏绰不动声色的一句“将军此时祸将至也”,引起了宇文泰的侧目。面对宇文泰的怒视,苏绰不慌不忙,丝丝入扣地分析了此时宇文泰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民穷”、“财尽”、“人心不定”等,有理有据,很快让宇文泰心悦诚服。从此开始,苏绰就成了宇文泰身边的重要谋士,这不仅仅是苏绰个人命运的转化,更是宇文泰统治政策的改变。这之前的宇文泰,因为出身于下层军人,对于关中的世家大族并不感冒,他最多只是和当地的寒门地主有过合作,但是在苏绰之后,宇文泰的政策,调整为与关中汉族大族之间的全面合作。很快在苏绰的主持下,宇文泰出台了“六条诏书”政策,这六条诏书,包括清心、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诉、均赋税六条。六条之中,其中的“清心”,指的是帝王要提升个人的修养;“教化”,指的是帝王要重视教育,建立学校,普及汉族儒家文化;“尽地利”,指的是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恤狱诉,说的是要严明刑法,清明吏治;均赋税,就是要减轻老百姓负担,轻徭薄赋。这几条内容,大多属于封建社会都曾出现过的仁政,但唯独“擢贤良”这条,在宇文泰的政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擢贤良”中,首先是要恢复曹魏时期的门阀制度,即取材首先要凭门第,这一点是为了笼络当时在关中依然具有巨大势力的士族们,但是同时又有“贤良”的要求,即在选拔门阀子弟的时候,要以“贤良”为先,关陇士族的英才们,也就因此被宇文泰所用。比起东魏的高欢来,宇文泰这招显然要高明得多,东魏的士族们虽然也与东魏政权合作,但一则良莠不齐,反而激化矛盾,二则高欢的“大鲜卑主义”,也导致了与士族之间的多次内耗。而西魏的鲜卑军阀与当地汉族士族,却因此实现了“和谐”。
帮助宇文泰实现和谐的苏绰,是宇文泰身边的重要名臣。作为名臣,他经常利用一切机会对宇文泰进行“讽谏”。比如有一次陪同宇文泰出游的时候,路过汉代的仓池,宇文泰突然心血来潮,问起大家仓池的历史,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唯独苏绰侃侃而谈。谈到最后,主体内容却变成了要求宇文泰节俭,不要重蹈前代奢侈腐化亡国的教训,如此进谏,宇文泰却不生气,反而当场称赞苏绰是“奇才”,竟然一口气拉他谈了三天三夜。就在苏绰主政期间,对于西魏的政治进行了大胆革新,订立了36条新制,包括整顿贪污、裁减官员、设立正长、实行屯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36条新制之中,贯彻最为彻底的就是吏治的改革,将整顿贪污腐败,以及考核官员放在了首位。北魏末期以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得以扭转。与此同时,宇文泰的大量鲜卑军队实行屯田,转入了农耕生活。而随后府兵制的推行,使大量汉族农民进入了西魏军队中,西魏军队的构成,也由原来的鲜卑人为主体,日益变成了以汉族为主,这几条,均对后来西魏政权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魏拨乱反正,实行全盘汉化的同时,宇文泰其实并没有迎来多少“和平年代”,因为高欢建立的东魏,始终作为一个重大威胁存在。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高欢深知西魏的威胁,他很想趁自己有生之年,解决掉宇文泰这个麻烦。诚如高欢对自己的亲近部将高昂所说“此黑獭为一大患,恐吾儿不及也”。此时的东魏,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完全压倒了西魏,平灭西魏确实是最好的时机,但幸运的是,这样的危急局面,宇文泰最终还是挺了过去。
【三】
最让高欢痛惜的,就是当年宇文泰差点死在他手里。高欢平灭尔朱荣的时候,为了防止高欢顺势挥师西进,宇文泰受到贺拔岳的委派,到高欢处出使通好,当时高欢见宇文泰仪表堂堂,深恐将来他会成为自己大患,趁机拉拢宇文泰不成,随后又杀心大起,意图除宇文泰而后快。但宇文泰贼精,嗅到风向不对,立刻拔马逃命,就这样,高欢失去了一次灭掉对手的机会。当然,高欢当时的犹豫也不无道理,此时的高欢刚刚平定尔朱荣,自身力量不足,也自然不敢贸然与盘踞关中的贺拔岳翻脸。
在魏孝武帝西逃,西魏建立之后,高欢终于向宇文泰亮出了刀锋。首先他把东魏的都城迁到了邺城,这次迁都的意义非同小可,就是要把整个东魏的战略重点转向西部,以平灭宇文泰为先。公元536年,高欢以三路大军兵临蒲城,企图一度消灭宇文泰,当时迎击的宇文泰,其总兵力只有高欢的三分之二,但宇文泰极会用兵,故意用精锐骑兵迂回到潼关,从侧面向高欢发动进攻,先击破高欢的侧翼窦泰部,继而乘胜追击,把高欢打得全军覆没。遭到重创的高欢不甘心,还没等恢复元气,次年又统帅大军进军河原,企图再次西击宇文泰。这次宇文泰可谓“祸不单行”,当时的关中平原刚刚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宇文泰能够用于作战的军队只有1万多人。眼见高欢进兵,宇文泰只能采取节节退却的战术,诱引高欢进兵,等高欢进军到渭水南岸的时候,他和其主力部队已经脱离,仅带着先锋3万多人,宇文泰抓住机会,率领1万多士兵突然发动反击,再度击溃了高欢。这一仗非常凶险,宇文泰先是一如既往地耍诈,先派小股部队佯攻,准备趁着高欢出击的时候,诱引他到附近的沼泽地然后围歼,但是这样的部署被高欢看破,本来高欢打算将计就计,向沼泽地放火箭把宇文泰烧死,高欢身边的大将侯景出馊主意,认为应该活捉宇文泰,就这一念之差,高欢索性派兵向沼泽地进击。结果,熟悉地形的西魏军,把高欢打得溃不成军,不但全军覆没,高欢的整军军粮也被宇文泰所得,直接给面临大旱的西魏政权“赈灾”了。
公元538年,高欢大将侯景闪击洛阳,为东魏夺得了重镇洛阳,宇文泰再次亲自率军回救,先是出师不利被侯景打垮,宇文泰本人也险些被生擒,但好在后军赶上,把侯景打败,宇文泰乘胜追击,击毙了高欢的名将高昂。这件事情的打击对高欢非同小可,高昂是高欢麾下少有的汉族能将,他的死不但是高欢的损失,更是高欢内部汉人军将的损失,从此之后,在高欢的军阀内部,汉人日益边缘化,高欢政权与汉族大族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最终导致了东魏到北齐的几次变乱。
遭到宇文泰数次打击之后,高欢休养生息,经过了精心准备之后,于公元546年发动了对西魏的进攻。这时候的高欢已经到了人生的末年,平灭宇文泰的愿望越发迫切,这次他出动10万大军攻打玉璧,企图一举攻破。这时候的宇文泰,主力军队正在和北方的柔然人作战,根本无法支援,本是高欢的大好机会,但是镇守玉璧的韦孝宽是个名将,凭7000多人,硬是死守玉璧50多天,杀伤高欢8万多人,最后伤亡惨重的高欢不得不撤军。这场战斗对高欢的心理打击非常大,撤军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日食,古人都把日食当做不吉祥的象征,高欢也悲叹地说:难道这说明天不助我吗?转过年来,一代枭雄高欢与世长辞。
宇文泰能够在高欢历次打击中死里逃生,除了他本人极会用兵,以及运气比较好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民心。宇文泰在建立西魏之后,施政以宽仁著称,轻徭薄赋,因此经济恢复非常快。与此同时,西魏严明的刑罚,也使得吏治大为清明,尤其重要的是,府兵制的推行,提升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比起东魏以及北齐拿着士兵做奴隶的做法,西魏士兵的待遇更高,士气也更旺盛,作战自然不顾生死,如上种种,都使得高欢平灭宇文泰的机会一次次擦肩而过。
在和高欢周旋的同时,宇文泰也没忘了整顿内部。当年从高欢手里逃亡过来的魏孝武帝,在宇文泰手里,充分体会到“才出狼窝,又入虎穴”的道理。高欢性格伪善,当年虽然把持大权,对魏孝武帝却非常尊重,表面上很“和谐”,但宇文泰就实诚多了,十足地拿着魏孝武帝不当干部,直把魏孝武帝折腾得叫苦不迭。他于公元534年投奔宇文泰,第二年就被宇文泰毒杀,之后宇文泰相继拥立了拓跋家族的两个皇帝,北魏家族彻底成为了宇文泰的玩物。在折腾皇族的同时,宇文泰也没忘了折腾内政。他的诸种汉化政策,难免引起鲜卑军人的反感,为了平衡关系,公元554年,宇文泰发起了“胡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两条,一是允许士兵们在战争后,掳掠占领地的人口为奴婢;二是对军队中的汉族将领改赐胡姓,并且恢复鲜卑人的祖姓,连早就改姓“元”的西魏皇室,也因此重新改姓为“拓跋”。这两条政策,前者是鲜卑军队的固有作风,后者只不过是表面文章,整个西魏的汉化大势,其实已经不可阻挡。值得一提的是,在胡化运动中,西魏军队中的汉人将领也必须改胡姓,比如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李虎,就改成了“大野”,而隋文帝杨坚的家族,则改姓为“普六茹”。
在和东魏周旋的同时,宇文泰也没忘了与他隔江而对的南朝。公元553年,宇文泰挥师南下,占领了南陈的四川地区,这个地区的获得,使得南朝的“长江天险”大打折扣。次年又占领了南朝的江陵地区,南陈的版图进一步缩小。公元556年,宇文泰又改革官制,摒弃了北魏的旧官制,参照《周礼》制定了新官制,这一条对于当时的关中汉族影响很大,因为新官制的实行,也就意味着鲜卑族要从制度上,继续完成全盘汉化。在这个新官制下,原本在宇文泰早期掌握大权的鲜卑军阀,权力被进一步削弱,地方的兵权被完全收归到了中央,大量的文官职位则被汉人所占据,汉人在西魏的朝廷里,一下子占有了非常大的优势。此事后不久,北巡的宇文泰病逝于途中,临终的时候,将国家大权托付给了侄儿宇文护,遗嘱说“我的儿子年幼,国家大事就由你照顾了”,而一场宇文家族的大变乱,也就因此而发生。
宇文护作为宇文泰的侄儿,在历史上大大有名,有个绰号叫“屠龙第一人”。因为他接了宇文泰的班后,一口气连杀了3个皇帝,先是逼着已经是傀儡的西魏恭帝退位并杀之,扶持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为帝。这个宇文觉也是个有主意的人,不甘心受宇文护的摆布,在皇宫内招募兵马,时刻准备发动政变解决宇文护。但宇文护哪里有这么容易解决,得知情况的宇文护,索性又把宇文觉送上了西天。之后他又立了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宇文毓。宇文毓是个很低调的人,对宇文护很尊重,起初宇文护很满意,但不久之后就不放心了。公元557年,宇文护假装说要把权力还给宇文毓,其实是和宇文毓客气客气,宇文毓哪里懂这个,干脆和宇文护不客气,借机收回了宇文护的大权。这还了得,宇文护牙一咬,又把宇文毓给毒死了。公元561年,宇文护扶持宇文泰的四儿子宇文邕即位。宇文邕看着老实巴交的,说话也不多,貌似是个好糊弄的人,登基之后也很听宇文护的话,北周政权就这样稳固下来了,之后是宇文护12年掌权的时期。
虽然后世对宇文护的评价不高,甚至许多的历史学家说他是“权臣”、“逆贼”,但是在国家建设方面,他却是一个对新生的北周政权贡献颇多的人物。他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宇文泰的政策,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特别是他把所管辖地区的耕地数量,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标尺,甚至给每个地方官都分配了土地,要求官员们主动下田生产。同时,因为宇文护是篡权而起,名不正言不顺,因此他更需要汉人的支持,他在位期间,废除了西魏征兵的许多门槛,大量的汉族农民可以继续进入西魏军队之中。对于西魏军队的统治机构八柱国,宇文护也竭力拉拢,抬高汉族军将的地位,尤其是允许汉族人在鲜卑族做统帅的军队里为将,打破了关中鲜卑军阀赖以生存的门第结构。如上种种,皆对后来北周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千算万算,宇文护还是漏算了一个人,被他一直当做傀儡的宇文邕。
从公元561年开始,宇文邕整整做了12年的傀儡皇帝,在这12年里,隐忍的宇文邕一直在寻找着机会,公元573年,机会终于来了。宇文邕得到了亲弟弟宇文直的支持,兄弟俩一起策划,利用宇文护觐见宇文邕的时候发动政变,一举将他诛杀。从此之后,宇文邕真正掌握了大权,这位忍了12年的北周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
【四】
在历史上,北周武帝的知名度,有时候要远远高于他的父亲宇文泰,论原因,首先一条,就是他完成了宇文鲜卑全盘汉化的最后一步。公元574年,即北周武帝亲政的第二年,他对文化进行调整,确定“三教顺序”。所谓三教,就是当时的儒教、道教、佛教,在北周武帝的排序中,儒教被排在第一位,佛教被排在了最后一位,这就意味着北周政权,已经成为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正统的政权,而不是先前汉族士大夫眼中的异族政权。与此同时,他开始全面纠正其父宇文泰时期的“胡化”政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勒令麾下诸军队大量释放奴婢,将常年战争中被掳掠来的奴婢全都转化为自由民,由国家发放土地,并从中挑选精壮入伍,这些得到宇文邕“解放”的人口,自然有很高的积极性,从军打仗更是身先士卒。如此一来,北周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
宇文邕时期,北周和北方的老邻居北齐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宇文泰时期,北齐强而北周弱,当时的宇文政权,每年冬天都要把与东边交界的黄河河冰捣碎,防止敌人借机入侵,而到了宇文邕时期,攻守却易形了,换成了北齐捣碎河冰,防止北周入侵。宇文护时期,就发动了两次攻打北齐的战争,虽然都遭到了失败,但是双方强弱的大势已经发生了转变。比起北齐政权的民族冲突以及上层矛盾,这时候的北周政权更团结也更有生气。这样的大好机会,宇文邕当然不能放过,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发动了征讨北齐的战争,先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北齐的要塞晋阳,然后回师东进,一举攻破北齐的首都邺城,北齐末帝高伟束手就擒。这是公元577年正月的事情,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使中国北方再次统一,而盘踞长江流域的南朝,也注定朝不保夕。
宇文邕在统一北方的同时,将占领北齐地区的“杂户”也一并免了,如此一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