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争-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省总兵调动兵马不算大事。
丁旭并不知道今年刚刚上任的山东巡抚余大成已经因为孔有德作乱丢了官职,但他的确有资格和山东巡抚平起平坐,凭的就是皇帝近臣这块金字招牌。
“给司礼监上份折子,挑些能说的说,另外……”丁旭眯着眼睛,看着一众人等,继续威胁道:“如果下次有人再提愚不可及的主意,莫怪本官不给面子了,知道么?”
坐在下首的众人打了个寒颤,纷纷小心的点头应诺。
要说矿监丁旭不怕,那也不至于,只不过两下权衡,如果能保住这份基业,比弃城而逃要好得多。
至于那个七品的莱芜县令,早已被当做死人,在丁大人面前说出那么一席话,日后的仕途恐怕不太平,又和死人有何区别,即使平日里相好的官员,怕也是有多远躲多远,生怕沾着晦气。
那县令一屁股坐在地上,自知自己说错了话,仕途再没一点光亮。
莱芜城里一众官吏临时抱佛脚,可毕竟山东总兵邱磊离着莱芜县城几百里,根本不是在短时间内赶得回,至于离莱芜城最近的驻军原本也有三千人,因为要攻打登州的叛军孔有德,全部调到了过去,要说回援,那至少要三四天。
剩下的,那只能靠着城里的青壮守城了,至于向流贼投降?这更是天方夜谭,即使是陕甘的流贼都称了王了,丁旭也想都不敢想,丢了这莱芜城,只要大难不死,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向流贼投降,那可是诛九族都还不够的大罪!
至于城外的方生,压根对莱芜城算不上高的城墙束手无策,一来方生根本没有过这种攻城掠地的经验,更别说花了将近两个时辰聚集起来的人根本没有达到预计的一千多人,这些刚刚恢复自由的矿徒,有地方可去散了个一干二净,真正能够按照约定到达莱芜城外的,只有八百多人,多是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其中辽东败兵占了大多数,山东本地人已经逃散一空,这些辽东败兵也称得上训练有素,可缺少兵器,盔甲,战斗意志还要好一点,毕竟他们都无家可归,又有洗劫莱芜城的招牌在,精气神都还可以,只是攻城器械就是一大缺陷。
现在的方生面对的进退两难,如果不能把莱芜短时间内打下来,那么等待的就是回援的山东总兵邱磊的兵马,这些跟着自己一条路走到黑的矿徒即使悍不畏死,可缺乏组织和武器盔甲的他们,不可能打退朝廷的正规兵马。
方生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只能围着莱芜城,然后再慢慢想出路,随着天边逐渐彻底放亮,莱芜城里来竟然了一名使者,这也让困局出现了转机。
第四章 谈生意
“饶命。”
刚刚还颤颤巍巍勉强站着莱芜来使跪在地上一边发抖一边泪水横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着实让方生觉得恶心。
这就是来使?堂堂朝廷官员?本身有些畏手畏脚的刘四和李焦站直了身子,这可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官’,现下只敢瘫在地上苦苦求饶的份。
兴许跟着方生目前来看也算前程广大,至少现在是。
“恩咳。”方生咳嗽两声,吓得跪在下首的莱芜来使闹腾的越发厉害。
“不要哭了,丢人现眼。”方生皱着眉头说了一句,这个人确实哭的让人心烦,一个大男人,在自己这么个昨天还算是奴工身份的人面前求饶,怪不得满清入关后,这些大明官吏们数来数去保持忠烈的也没几个。
“丁旭让你给我传了什么话,说完尽快回去,不要误了我的时间攻城。”
这句话足够直白,所以这个莱芜来使也吓得不轻,但好歹知道事情急缓,把来意说了清楚。
一千石粮草,还有五千两银子的买命钱,这些只是初步条件,按来使的意思,你可以狮子大开口,但只要不过了那个限度,我也不会坐地还钱,要的都会给你。
甚至还会让山东总兵邱磊的大军不再调兵回来,只要你们退出莱芜,不过这是句鬼话,城里的一众官吏巴不得山东总兵的邱磊的大军能飞回来把这些闹事的矿徒杀的一干二净,所以刘四,李焦不会信,方生更不会信。
一千石粮草,十万斤,以每人每天的口粮一公斤来说,这些粮草足够一千人用上五十天,至于五千银两,以崇祯四年的购买力,也算一份不小的财产。
但方生相信这笔钱对于莱芜矿监丁旭来说,最多是九牛一毛,更别说城里的众多官吏。
按照野史中的记载,仅仅一个刘瑾死后抄出的家产仅仅白银就有五千万两,等于大明几年的国库收入,日后国外有家权威杂志还把刘瑾列为历史上最富有的五百人,可见明朝的宦官家财颇丰。
丁旭是宦官,而且还是官宦系统中捞钱最快的那种。
“就这么多么?”方生轻声问,像是叹气,但活灵活现。
“饶命,饶命。”莱芜来使听出了这伙叛贼首领的口气不对,老老实实的透出了实情。
莱芜城矿监丁旭能拿出的最大条件是银两万两,粮草维持不变,莱芜城本身就不产粮,又不驻兵,这一千石还是城里的大户凑出来的,但可以提供城中多余的兵器补足。
看着莱芜使者一句话都不肯说了,只敢跪在地上求饶。
方生也知道自己再难压榨出什么东西,只是多说了一句话,银两就翻了四倍,这已经超出了方生的意料之外,两万两的银子的比重足有两千斤,这在方生眼里足够算一笔巨额资产,更多的他也带不走。
“我要兵器,枪,弩,火铳。”方生继续步步紧逼,脑中灵光一动,加了一样东西。
“我还要船!”
有了船,他才能离开这片天地,有地方可去,在陆地上,他躲无可躲。
至于他要的枪,弩,火铳,方生本身想全部要火铳,但这并不现实,所以他只能退而求次。
谈判开始更近似于一场交易,那个莱芜来使反而没有一开始心惊胆颤,甚至还起价来游刃有余,实在让人想不透这到底是大明的官吏,还是追逐小利的商户。
莱芜城里虽然有私铸兵器,但也仅仅限于短兵器,也就是大明步兵制式兵器戚家刀,这种刀仿制于倭刀,由抗倭英雄戚继光推广为大明的制式短兵器,不但适合步兵,也适合骑兵,卖与陕甘流民的也都是这些,根本拿不出方生所需要的枪和火铳,而弩更是大明管制中的管制品,虽然功能上逐渐被火铳和鸟铳代替,大明军队很少见到,可这不见得莱芜矿监丁旭手上会有。
至于船,那就简单的多,莱芜虽然靠海,却根本没有水师,只有几艘两桅福船,还是登州水师停泊在这里的,莱芜来使不敢轻易答应,只答应回去问问。
莱芜来使的滔滔不绝让方生哭笑不得,原以为商人逐利,结果这大明的官吏也如此争逐利益,怪不得老大的大明王朝会跨的那般快,只是自己的如意算盘,算是彻底打了个空,这番装腔作势也白做了。
好在一开始的收获颇丰,交代一些能够要到手的,方生就把莱芜使者安安稳稳的送了回去,然后等着城里的答复,如果一个时辰内没有结果,那么进了莱芜城那就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这一番话比先前所有类似于谈生意的谈判更加奏效,刚刚还口若悬河的莱芜来使狼狈的返回了莱芜城。
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向莱芜矿监丁旭回报了出城与叛贼‘争辩’来的结果,刚刚在城外还泪水横流的使者此时倒像是凯旋而归,但至少莱芜城里众位大人松了口气,这些闹事的叛贼有条件就好,有的谈就说明能保住性命,保得住姓名那收拢钱财更是小事。
至于两万两白银,一千石的粮草,这在莱芜城众人看来根本是小菜一碟,先不说一千石粮草是城中大户捐出来的,不用花自己的,两万两白银分摊到城中四十多个官吏手中也只有每人五百两,这个数目还不够回到京城里胡天黑地一夜,拿来买命就更不是问题。
一帮泥腿子,众位大人纷纷对城外的叛贼表示藐视,但能少拿一些银两依旧是好事,所以从城外回来的那个小吏迅速从九品官升一级,表示嘉奖。
至于两万两怎么分担,本来自然应当按照官场的规矩来办,可矿监丁旭只说了一句话,让城里一众人感恩戴德。
“咱家会拿出一万两,其余的尔等自筹集。”丁旭笑眯眯的一句话。
拿一万两白银让莱芜城里的一众人感激不尽,顺带也能封住这些人的嘴,省的有人勤快的太过,向上漏了口风,说得好听点,在给朝廷的奏疏上肯定写着报捷,击退流贼若干,难听点,这可就是实打实的资敌。
他们可不会知道城外的叛贼会不会攻城,一个时辰后城里的东西送不到也没事,方生只会最快的逃跑,而不是去制造建议云梯,然后等着山东总兵邱磊回援把自己杀的一干二净。
于是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城中的官吏和城外的叛贼迅速达成了和谈,莱芜矿监丁旭免费赠送福船四艘,并且搭送了所有的水手,这些人本身就是累赘,如今登州被逆贼孔有德围的死死的,登州水师无家可归,官兵全被调走,这些水手拿来做矿徒又可惜了些,如今连船带人送出去倒也省事。
这种办事效率一出大明官吏的寻常,仅仅一个时辰后,包括四艘福船都已经停在港口,船上就是两万两银两和一千石的粮草。
闹事的叛贼很快从莱芜县城外围退走,包括矿监丁旭,所有莱芜城里官吏通通把心放回肚子里,但这伙流贼仅仅走到了莱芜城的港口就停了脚步,所有人这又把所有的心提到嗓子里,这些流贼并没有上船,而是在沿岸停下脚步,更是让丁旭等人忐忑不安,心里不断的骂着这帮流贼不讲信义。
城里众人已经从昨晚的惊吓从醒来,这些流贼缺少攻城器械,但这并不妨碍鱼死网破,所以他们也不敢反悔,只能指望这些流贼能走多远走多远。
至于方生为什么停下脚步,是因为他要整顿一下人马,昨天一夜的起事,至少方生的主心骨形象已经竖立起来,不管是刘四还是李焦都很顺从方生,一起跟着闹事的三十四个人原先就是以方生为首,连带着在一个矿里自然紧随那三十四人之后,至于其他矿上的人就不能保证了,昨夜趁乱逃走的将近三百人就是明证,至于剩下的,无家可归,再加上方生虽然没能洗劫了莱芜城,可莱芜城里出来的使者可是所有人都看得清楚的,今早又传来消息莱芜城供应了粮草物资,所以剩下的人才会跟着方生。
到了福船停泊的港口,方生成功接收了两万两银两和所有粮草,并且将前来交接的莱芜官吏驱赶走,然后让刘四,李焦从船上搬下来五千两白银,摆放在沿岸。
刘四,李焦虽然奇怪,但他们并不笨,依言从床上搬下来五千斤的白银,白晃晃的银子,在烈日的照耀下,散发着闪耀的光泽,足足的五百斤的银子,上千锭。
刘四,李焦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多银两,所有人都是。
五千两,看着都晃花了眼。
第五章 士气
五千两,在这个时代,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甚至是金本制的欧洲,都足够过上舒适的日子,可如今这五千两被直接摆在了河岸,它的用途将仅仅给每个人发上五两,几分钟内挥霍一空。
腊月天里,和现代的莱芜相比,这里要冷得多,沿着河岸坐着的所有人穿着单薄的布衣,这些昨天还是奴工的口袋里,放着的都是沉甸甸的银子。
他们的身体依旧很冷,但心里是暖暖的,原因不仅仅是银子,这是一种他们没有感受过的,或者说,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不是士,可不代表这个道理他们不懂,五两银子足够买上几十亩薄田,养活一家子,这就足够了。
自古以来,中华子民哪个不是盼着养家糊口,可偏偏这些要求有时候都会被统治者剥削,不得已才会举起造反的大旗。
一如方生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长篇大论对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矿徒来说是基本没用,再多的口水也不会比得上实质的东西。
过去看一些书中如何登高一呼,从者如云时,方生就觉得太过荒谬,不见兔子不撒鹰,很合乎方生的理论。
现如今,这些人会一直跟着方生,死又如何?
引刀成一块,不负大好此头!
方生等到八百人排着队上了船,四艘两桅福船船上的水手不多,两艘加起来只有三十余人,这些人只是固定的水手,时代为朝廷开船,而不是水师的官兵。
所以不存在不听话的情况,他们虽然战战栗栗,但好歹船还开的起来,方生也不再多心。
至于出海的目标在哪,短暂的目标会是登州,目前孔有德的叛乱声势浩大,攻略各地,登州附近几乎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短时间内朝廷都无法剿灭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的叛乱。
这样一来这可以保障自己这些人安全性,二来可以让莱芜的丁旭以为自己去投靠孔有德,放弃戒心,自然就不会上报朝廷,但又不能真的去投靠孔有德,毕竟那只是一个强盗,日后更是个汉奸。
可这并不妨碍现在方生和孔有德联系,仅仅是因为孔有德手中有他要图谋的。
图谋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化学家,物理学家,登州巡抚孙元化,并且他还是明朝硕果仅存的火器专家,满清在关外的后期火器大举进步就是因为孔有德做为孙元化的手下,给满清带去了大批登州城中的匠户,也让满清有了足以与大明匹敌的红衣大炮。
如今登州城应该已经被孔有德和耿仲明里应外合攻了下来,总兵张大成自杀,巡抚孙元化自杀未成,现下正被孔有德圈禁在登州城中。
方生的记忆里正是这段时间的事。
至于怎么才能把孙元化救出来,方生想不到,他手上只有八百人,好歹丁旭说话算话,给足了兵刃,甚至还附送了几个精通打铁的匠户,才不至于流落到比海贼还不如的地步。
四艘福船目标不大,又有熟悉地形的水手,只是依旧在山东半岛的沿海绕了一天多,才到达了目的地,登州。
刚刚进入登州的海域境内,开始有了朝廷水师的踪迹,数量并不多,大多数是一两艘四处游弋,孔有德没有水师,而方生的这四艘与其他朝廷水师模样相同,只是摆明的对其他船只不理不问,闷头往登州港口冲,大明水师分不清敌我,又交流不便,方生这才能顺顺利利在登州沿岸靠岸。
让人去登州城里报信后,在来路上方生还心中没底,但现在就好得多,原因很简单,他要将自己的船队夸大,夸大到让孔有德不得不倚重。
“莱芜矿徒方生起事于莱芜,有刘四,李焦等互为臂膀,兵卒三千,船只十余艘,愿投效都元帅……”
这些足够让孔有德倚重,孔有德在登州战败后就是靠着出海才能逃过一劫,他不可能认识不到水师的重要性,十余艘福船足够几千人逃跑。
这对目前缺乏船只的孔有德和耿仲明来说是雪中送炭,至于什么叛贼不叛贼,那就不是方生需要考虑的,他需要的仅仅是最快时间内扩大的实力。
可方生找遍船上所有人,竟然没有找到一个识文断字的,更别说有功名的人,于是这份文书一时间停滞下来,难不成写简体字?方生自认他写得出来,孔有德也不会认识。最后好歹从一个水手中找到一个过去上过一些私塾的,参照着书籍一个字一个字修正,勉强像个样子。
这样一来方生恨不得马上上岸,学学建奴的皇太极,抢上几个饱学之士,即使抢几个认识字的也好,但现如今还不可能,方生根本不敢登陆,四艘船只在登州附近游弋,等到着孔有德的回信。
在第三天没有等到孔有德的回信后,派上岸的人回报说孔有德刚破了登州,自己的使者怕是扑了个空,方生只能选择返回,这时候的船队已经不再是四艘,而是七艘。
这几天方生充分利用了明军敌我不明的误判,船上的矿徒又有很多过去是辽东兵卒,对明军足够了解,这样一来,下黑手,使绊子,连续两次袭击了大明的水师,让这些游兵散勇被围住后再劝降,也让方生的手下扩充到一千人,福船增加为七艘。
至于下一步的目的地,船上的人分为两派,一派以刘四为首,投靠皮岛总兵黄龙,皮岛附近的岛屿无数,可以得到充分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个投靠当然不是真的,刘四跟着方生时间不长,但早已经视方生为主,所谓投靠仅仅是打个照面,并不归于管辖。
不管是投靠谁,投靠皮岛黄龙依旧等于投靠朝廷,这遭到了李焦的强烈反对,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自己这些人刚刚从莱芜逃出来,根本就是朝廷口中的叛贼,怎么转头去投靠朝廷。
这两种说法与其说是李焦和刘四的争端,那还不如说是方生在摇摆不定,刘四和李焦都是在方生拿出主意后选择一个认同的去选择,而不是自己建议,他们都没有这么快成长到那种程度。
除此之外的另一个主意就是向更远一些航行,一直达到今天的朝鲜半岛,沿海岛屿很多,安置一两千人完全不成问题,甚至扩充实力也要方便的多,那里山高皇帝远,从大明逃到朝鲜的百姓多达几十万,这些人并不受朝廷官府的约束,反而喧哗夺主,人口占据着大多的朝鲜的边城的多数。
去朝鲜!
方生在犹豫不决了半天后,毅然更改了初衷,他决定向朝鲜的定州府去,然后再想办法横穿整个朝鲜,朝鲜和日本的交接有足够多的岛屿可以休养生息,足够的人口也能从容的收留流落朝鲜的大明难民。
到时候不管是攻略朝鲜,还是从贫瘠的日本岛获取资源来骚扰鞑子都可以。
但在这之前依旧上要联系上孔有德,不仅仅是孙元化,如果去朝鲜,一千人即使能一个不漏的进去,可这不能保证进入朝鲜后一切顺利,除非借用上国的名义。
做了朝鲜三百年的上国的大明,明太祖甚至将‘朝鲜’立为不争之国,如果方生能假做大明特使去朝鲜,这个身份就足够了。
即使如今的朝鲜已经在后金的轮番打击下做了后金的藩属,可毕竟大明和朝鲜的藩属之谊日久,说是心向故主也不为过。
半岛上棒子欺软怕硬的个性,除非哪天大明彻底垮了,大明特使进了他的国土,地位依旧尊崇。
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身份足够的人,这个人必须被朝鲜官方所熟识,平日里对朝鲜官方的态度甚至可以是盛气凌人的,于是从孔有德那里借一个人的想法油然而生。
东江镇的位置在朝鲜半岛和山东之间,与朝鲜的关系互相利用,从总兵毛文龙开始,东江镇对朝鲜来说就必不可少,东江军的袭扰拖住了八旗中的两个旗,镶红旗和正红旗,这相当于这两个旗根本无法对朝鲜具有威慑力。
孔有德和叛军的所有首领都来自东江镇,对朝鲜的熟悉无人可比。
亲自去见孔有德,这是唯一办法,原因仅仅方生无人可用,一个简简单单的通报使者不可能得到孔有德的重视,但表明身份又有可能被孔有德囚禁,但这并不妨碍方生冒一次险。
方生也下定了决心,去见孔有德。
崇祯五年大年初七,方生仅仅穿着简单的布袍,带着刘四直奔莱州而去,留李焦看着船,李焦的脑子要灵活一些,又是山东本地人,即使被大股的明朝水师发现,形势上也会比刘四这个旱鸭子好得多。
两天后,方生等人到达了莱州。
第六章 莱州
崇祯五年初,大明关外的局势并未糜烂到无法收拾,本以为崇祯四年底就被攻下的登州,在被证实后才知道,孔有德在正月初三才刚刚在耿仲明的里应外合拿下登州。
事实证明自己的记忆并不牢靠,仅仅记个大概对摸清楚局势虽然用处颇大,小的细节同样会功亏一篑。
方生只能开始逐渐不依靠穿越带来的优势,不然怎么死都会不知道。
孔有德在刚刚拿下登州后稍加整备就围困了莱州,好在乱军并不擅于攻城,仅仅将莱州围个死死的。
莱州城属于登莱巡抚孙元化的辖区,孙元化以西学出众,师从徐光启,防御战上算得上一把好手,莱州不但部署了足够的火炮,也不缺少熟悉的炮手,居高临下,孔有德的兵力占到优势,对莱州却束手无策,
而此时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已经在他孔有德的大牢里呆着。
方生一行人从登州出发,途中路过数个县城,大多破败,官吏逃走,城中百姓也少得可怜,青壮要么被裹胁为兵,其余的老弱能躲的就躲,躲不了的自然只能等死。
本着下船来的另一个目的,一路上方生开始四处打听,手下的一千人竟然没一个能识字的,让方生起了拐带人口的想法,只是他们这些人虽然在登州更换了衣服,但个个佩戴兵刃,即使知情的倒也吓得跑的飞快。
登州,莱州本身就是邻近的县城,相距不远,方生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开始为去见孔有德的谈判做准备。
短短几天之内发生两次谈判,不同的是身份的调换,上一次的方生稳操胜券,仅仅是能够再对方手上得到最大的利益,结果成功了,看似绝路的方生和所有人逃过了一劫,甚至得到了一些很少的资本。
四艘船和粮草银两,而现在的方生需要的是将手上的本钱夸大几倍,然后拿这些刚刚获得的本钱去博取更大的利益。
虽然看上去足够冒险,甚至几近于赌博,但实际上的难度并不大,现在的孔有德和耿仲明虽然声势浩大,可他毕竟在大明的腹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