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海盗-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取义杨长帆面面相觑,不知戚继光是憋着劲要反驳还是真的想听。
徐文长却不管这些,站在作战图前开始指点江山。
“鬼倭之所以如此肆虐,除去战力脚力外,最重要的还是捉摸不透。”
“他们不抢财,不劫色,专攻县城,只杀人不劫掠,一个月来,他们杀了一处便不知去了哪里,再传来消息另一座县衙已经化为焦炭。”
“他们要去哪里?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你们不知道对吧?其实对于他们要去哪里,我也不知道。”
“但我们至少可以抓住一些线索。”
“鬼倭之所以如此轻易肆虐浙江腹地,偏偏就是因为腹地是安详之地,从未有过贼寇,以前要打都在海宁、乍浦、镇海那些地方打,从来没听说过打山阴会稽的,这些腹地毫无防备,这才被几十个贼人杀的措手不及。这就是人数少的好处,不声不响,沿海卫所根本没有机会去拦截。”
“不过若是认为这几十人专打小地方,那也错了,之前他们真的企图杀进绍兴,而且真的有成功的可能,可一见不可能,他们毫不犹豫的就走了,毫无坚定的信念。”
“也就是说,他们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哪里好打就打哪里,就算是顺天府紫禁城,只要他们觉得能打,就会去打。”
“这样一批鬼倭,连他们自己都不确定下个目标是哪里,我军就更加难以确定了,向哪里去追?外加他们战力极强,强将皆撤,这才能在我浙江肆虐。”
“因而,我们靠一千人,靠眼前三位将军,要抓这批鬼倭,短期内没有必胜之法,唯有赌。”
“赌什么?”戚继光问道。
。。。
第151决策
“赌他们去哪里。~”徐文长低头望向作战图,“守株待兔,如同杨参议此前舟山一役,一旦确定赌哪里,全军疾行,赶在鬼倭到来之前设伏。”
庞取义瞪眼惊道:“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啊!”
“所以才叫赌。”徐文长眯眼继续看着作战图,“其实……即便是赌,也是有迹可循的。”
“何迹之有?”
“既然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就必须确定他们想要做什么。”徐文长俯身点了点地图,“这一点同样困扰了我很久,不过我在应考的时候已经想通了。”
“应考的时候?”杨长帆惊道,“怎么有这工夫?”
“破题过后,时间还很多,又不让退场,只好想多余的事。”
“……”
徐文长点了点自己的脑门道:“我自己想不通,于是我假想自己是徐海,假想自己是倭寇,没想到,一瞬就想通了。”
“快快说来。”戚继光迫不及待催促道。
“无非四个字——狗急跳墙!”
“怎么讲?”
“徐海与汪直不同,始终觊觎故土,而且希望利用倭寇的力量争夺故土。经营发展多年,终于在今年成功调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倭寇部队,盘于拓林,旷日持久,与我军交战半年有余,虽损数千,但歼灭我军已有数万,可即便如此,依然难入浒墅关!倭寇久战思乡,钱财也早已堆满了货船。浒墅关一役后再无战意。遂退回东海。”
“我是徐海。我很绝望,我知道下次再聚集这种规模的倭寇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时候大明依然会有杀不尽的官兵,下一代的能将也将崭露头角。靠这些倭寇正面交战,也许永远也到不了苏州,只因这些倭寇与自己有本质上的不同。”
“倭寇的家在九州,而自己的家在大明。倭寇不会为取苏州、杭州拼尽全力,吃饱了就会走的。而大明军队再不堪,数量还是有的,即便不停的死,不停的堆,也足够磨掉倭寇的耐力。”
“我徐海眼见夺故土希望渺茫,最终只好亡命一搏。”
“用最少,最精锐的一批人,打一场难以想象的战役。”
“声东击西,左冲右突,肆虐东南腹地。让明军疲于奔命,我自己也会不停的奔命。我要将东南的兵力分布搅混,首尾不能呼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没有时间去掠财劫色,我专攻衙门卫所,专杀大明的军官县官,让大明的官员兵力疲于调动。”
“只要时间够长,总会有机会。”徐文长说着,瞳色渐亮,一指点向这幅地图上的最北边缘,“我的最终目的地是这里!”
“!!!”戚继光双目不觉瞪大,“南……南京???”
“我毕竟不是徐海。”徐文长神色一转,叹了口气,“所以叫赌。”
“就算,就算他进了南京又如何?”庞取义瞪大双眼,完全无法理解,“指着这几十人守城么?”
“我毕竟不是徐海,不知道他到底什么想法,只能认为他出于某种执念,必须去南京。”
“为什么偏偏是南京。”
“秦淮河,他夫人成名的地方。”
“……”
“这……太荒唐了吧……就因为这个?”庞取义挠着头无法理解徐文长的思维,“这有什么意义么?”
“所以叫赌。”徐文长长舒了一口气,也不行礼,就此向帐外走去,“我说完了,余下的将军们商议吧。”
他就这么旁若无人出了营帐。
账内三人瞠目结舌。
40名倭寇,进军南京?
的确太过异想天开,因此即便是徐文长,也承认这是在赌。
他只是说出了赌法,最终决定赌不赌的并不是他。
杨长帆与戚继光默然不语,庞取义看过二人后,略显迟疑地说道:“这法子……行不通吧?”
二人都不急着说话。
若是寻常的人,寻常的关系,寻常的事,场面上级别最高的戚继光必然会说“杨参议意下如何?”,然后杨长帆再谦虚一下子“还是要戚参将决定。”
可眼前的事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面对的也不是寻常的人,无论是杨长帆还是戚继光,他们都对自己充满自信,却又对这场赌没那么大信心。
这后面还藏着更关键的东西——为官之道。
张经一贯作风正派,打了有史以来对抗倭寇的最大胜仗,却是那样的结局。
赵文华搅屎半年,弹劾功臣,荣升尚书。
一心做事,并且做成事的,并不一定有好结果。
一心为官,并且跟对人的,至少能落个好仕途。
现今的军帐中,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是为官还是做事,是唯赵文华马首是瞻,还是以除鬼倭为己任。
赵文华下令追杀鬼倭,却从未说过可以放下浙江直奔南京追杀,伏于南京守株待兔,对其它地方不管不问,这不正是先前张经、周疏、曹邦辅战术的翻版么?
可见,英雄所见略同,有才之将,对付倭寇的战术如出一辙。只是这战术,偏偏不是赵文华喜欢的战术,这个战术虽然实用,但表面很不好看,会牺牲掉太多的东西,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与面子。
相反,赵文华的穷追猛打战术在眼下的局面完全无法发挥作用,个体战斗力与机动性的差距造就了“人多了追不上,人少了打不过”的窘境。
放在现在的杨长帆身上,这个决策无疑更为敏感。
逼自己出兵,就是在试自己,自己大老远奔南京“拥兵自重”。根本就是找死。
保家卫国固然重要。但还没有生死重要。若是壮烈牺牲还有的说,问题是眼下的局面更有可能死得不明不白,张经的蒙冤至少点醒了一些人。
最可悲的人,他的命运最终是皇上决定的,而他从被弹劾到丢掉性命,也许根本就见不到这个人一面,连开口说一个字的机会都没有。
“戚将军,杨参议……”庞取义见二人许久不言。心下也是打鼓,“你们倒是说说啊……”
二人对视一番,同时摇头。
庞取义这才松了口气,原来自己与二位猛人的看法是一致的,看来自己也不软。
杨长帆唏嘘长叹:“虽然我认为徐先生是对的……”
戚继光沉声扼腕:“但我们不可能这样做。”
庞取义整个人都糊涂了。
杨长帆与戚继光之间,也各自闪出了一丝特有的钦佩。
张经很强,也许给他五年,在光明的战场上他同样可以荡平倭寇;但戚继光更强,他强在可以在黑暗的战场上生存下去,去实现自己的光明。
悲哀的人。因停滞的思想,因天子的固步。这一个个强人,只能在这黑暗的迷宫中苦苦挣扎,不断的死去,不断的新生,直至黑暗迷宫毁灭。
月上枝头,杨长帆终于出了营帐。徐文长还没有走,双手背在身后望着一轮残月。
杨长帆默默走到他身侧。
徐文长毫无期待地问道:“商议完了?”
“商议完了。”
徐文长转头拍了拍杨长帆:“那走吧,明早还要继续追。”
“我要告诉你,你的想法,我和戚将军都是认同的,你比我们都要厉害。”
“谢谢。”徐文长露出了由衷的微笑,“一个厉害的秀才。”
“还在固执于此么?”杨长帆不禁轻叹,“文长此前的话,我越品越对。”
“哪一句?”
“现在所有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夷人与我们的问题,而是我们与我们的问题。能解决我们与我们的问题,其它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徐文长泯然一笑:“这句话其实妙在挑不出错。说不上对,也解不了题,其实毫无意义。”
“题,可以一步一步解。”
“可不知要解多久,更不知能不能解或者解完。”
“这题是永远解不完的,但总比放弃不解要好。”
“放弃不解,更安全。”
“那是因为文长看不清倭人的真面目,也没看清我****上国的处境。”杨长帆开始敞开了说,“你能想象有一天倭人舰队会全歼我们的舰队么?你能想象有一天倭人会占据我们大半江山,屠尽南京城么?你能想象有一天八路夷人洗劫顺天府么?你能想象我****上国,有一天成为夷人眼中的夷人么?”
徐文长哑然,他完全不知道杨长帆在说什么。
即便是天才,也只能看到眼前的世界,他不知道我们正在迷宫中对撞内斗的时候,迷宫外已是怎样的盛景。
但徐文长不是寻常的天才,他可以认为自己是一位海盗头子,同样可以认为自己是别的什么人。
他尽力朝着杨长帆所说的那个方向去想,努力的想。
想了很久,他才问道:“夷人,难道没有皇帝么?夷人的皇帝难道与我们的皇帝不同么?”
“夷人有皇帝,夷人的皇帝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那夷人凭什么?”
“只凭一点。”杨长帆伸出一根手指,“夷人,知道自己是夷人,知道自己周围有很多与自己相似的夷人。”
徐文长思绪转换极快,立刻又将自己化身为夷人。
“我懂了,你的意思是,我乃****上国,一切的中心,无须开疆扩土,剩下能做的,只有内部争斗。而夷人之间,水深火热,始终是国与国之间的争斗。”
“大抵如此。此外,依现在我们所读到的,片面的儒学,也主张礼仪,而非攘夷。”
“可还是有问题。”徐文长不假思索问道,“书中确实有述,南洋有百国,大者大约绍兴辖区大小,小者不过舟山一屿,这样的夷人,强破天又能如何?”
“那西洋和东洋呢?弗朗机可不是南洋的。”
“西洋的史料,我是找不到的,你找得到?”
“好了,不说了。”杨长帆摆了摆手,他只希望让徐文长想到一些他始终不可能去想的事情,余下的他自会理解,“另外,有一件事你几乎料到了,但还差一点。”
“什么?”
“你以为我们继续追。”
“难道不是么?”
“除了两个人,其余人继续追。”
“哪两个人。”
杨长帆一把提起徐文长大笑道:“随我上马!”
第152沟通
少些算计,多些沟通,如果大家真的都为了做事,就不要有那么多互相猜疑和伤害了。
赵文华糊涂,胡宗宪却并不,搞张经曹邦辅固然有他的份儿,但他对张经旧部的态度,对能人尊重还是无可置疑的,只要这个能人对他没有威胁就可以了。
李天宠曾经的府邸在一系列扩建重整之下,已然成为杭州第一私宅,有趣的是现在这里是属于赵文华的,胡宗宪一家老小,家丁下人几十口人实际上是寄宿在赵文华家里。这二位连住都住在一起,可见其亲昵程度,近水楼台先得月,杨长帆真要跟他斗,怎么都不是对手。
那就不要斗了,你是大哥我是小弟,小弟来帮大哥平倭,杨长帆此行便是要说明白这件事。
但在胡宗宪看来,领着徐渭来当说客,反而有一种挑衅的意味,谁不知道自己看中了这位,偏偏你杨长帆就是要抢!但胡宗宪基本的道理还是讲的,是自己没安排好乡试,先辜负了徐渭,才发生了后面的事,明面上,他倒也说不出来什么。
徐文长一番立论游说过后,胡宗宪平视二人,真正看清他这个人的时候到了。
他到底是个纯粹的政客,还是有那么一丝丝报国之心?
千里迢迢伏兵南京这件荒唐的事情,只要有胡宗宪的支持,也就不那么荒唐了。
如果没有胡宗宪的支持,那就继续混日子吧。
胡宗宪心知肚明,你杨长帆既然还来找我请示。就还是认我这个巡抚。还不至于脱缰。
他就此问道:“到底几成把握。”
杨长帆望向徐文长。
“最多三成。”徐文长十分自信地给出了这个很不自信的答案。
胡宗宪对于这个结果倒没什么意见。只问道:“要分多少兵?”
“兵一百,将一人。”
“可是狼兵一百,杨参议一人?”
“正是。”
“杨参议倒是自信得很。”胡宗宪皮笑肉不笑,“看来是要在南京也唱一回上次绍兴的那一出戏啊。”
杨长帆立刻摆出了小弟应有的姿态:“不敢不敢!一切都凭赵督军、胡巡抚的调遣!”
“嗯……”胡宗宪倒也无意讥讽,见杨长帆的样子,反是露出了几分真诚,“杨参议乃我浙江奇才,按理说不该亲自上阵厮杀。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对我东南军器事务可着实是一次重创。”
杨长帆心道,你真心疼我还何必让庞取义追倭?
但脸上还是要愣头青的。
“下官家族妻儿曾被倭寇洗劫,与倭寇之仇不共戴天!无论是做火器还是出狼兵,一切都是为了杀倭!如今贼首徐海在我家乡肆虐,岂有不动之理?!”
他要说清楚,自己跟张经是不同的,你让我动我就动。
胡宗宪看着杨长帆,疑虑终是去除了几分。
但不可能完全去除,因为有个人。不该是他的,他不配。
“杨参议既有此决心。我也不好阻拦。军情紧急,我这便引你去见赵督军陈述利害,就按照文长所说,杨参议分兵一百伏于南京。”
“多谢胡巡抚!”
“先不急谢。如今鬼倭神出鬼没,各地防务告急,我浙江腹地本就无太多兵力,再分兵去南京实乃冒险之举。杨参议外加一百狼兵,多一个人也不行了。”
杨长帆顺嘴接道:“那是一定。”
徐文长想阻止杨长帆,已然晚了。
胡宗宪这才浅笑道:“既然如此,文长不妨先在杭州住下,等着南京的捷报。”
“……”杨长帆大骇,你个污人到头来还是给我挖了个坑!
徐文长算是他的私人幕僚,怎么把他也算进去了?
杨长帆正要开口,胡宗宪已想好了说辞:“此去凶险,尽是鬼倭,总不好让文长也挥刀上阵杀敌吧?”
杨长帆又欲张口,胡宗宪再次堵话:“杨参议大可放心,你得胜归来回杭州受赏,文长再随你回沥海便是了,你就当借给我个人可以么?”
胡宗宪先脏后劝,搞得杨长帆也没了脾气。
他觉得这人别的地方他都能接受,就是不择手段的程度令人发指。
徐文长暂被安置下来,胡宗宪说到做到,这便领着杨长帆去见赵文华,他的措辞十分圆润,无理聊出三分理,荒唐里面扯出了正义,竟还真说得赵文华十分满意,最终甚至鼓励杨长帆好好干,正面战场就看你的了。
杨长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徐文长心思再多也没有半分权力,在这豪宅门口,二人只好依依惜别。
杨长帆见徐文长两手空空,毫无准备,不禁问道:“没个锦囊什么的给我?”
“要什么锦囊,咱们都说过了。”
“要是有意外呢?”
“算不过来的。这次设伏本身就是个意外,真的伏到了是更大的意外。非要说的话
……”徐文长想了片刻,道出了一条十分令人失望的嘱托,“要将活命摆到第一位,这件事不值得用命去拼。”
“哎……反正我也看明白了,就算没我的事,胡宗宪也会给我找事的。”杨长帆抿嘴道,“我猜现在他正盼着我死在路上吧。几十鬼倭这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对于他来说,如果我死了,他就又可以向你伸手了。”
“你是有大运势的人,不会轻易死的。”
“如果,我是说万一如果我死了。”杨长帆长叹一声,“望徐兄念及旧情,莫让我家人受欺负,尤其是我弟弟,此次乡试虽没能中举,但也是迟早的事情,出仕之后还望文长多照顾。”
“说这话是不是太早了?此一回是去南京,又不是去九州。”
杨长帆不管这些,接着煽情:“还有翘儿和悯芮,翘儿一定会守家照顾父母,悯芮的情况就复杂些了,先生若有闲暇,一定要多与她通书信,品字作画……”
“你想的太远了……”
“另外我的钱藏在沥海那颗老树往东……”
“好了好了!”徐文长实在受不了了,掏出一封书信塞给杨长帆,“我本来要寄送过去,你亲自给他好了!”
“哦?”杨长帆终于停止了嘱托后事,你这家伙果然还是藏着后招的,接过信封一瞧——“尊师唐顺之亲启”。
徐文长就此说道:“有他在南京,保你无恙。”
“唐顺之?什么来路?”
“我的老师。”
“你需要老师?”
“不要多问。”徐文长正色道,“老师现任南京兵部主事,心性才学兵法皆远胜于我。去了南京安置好狼兵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他。”
“早说么!”杨长帆笑呵呵上马,“走了!保重!无论生死,这段时间胡宗宪必会对你发动攻势,你若投他,我也不会怪你。”
“长帆你真是越来越虚伪了。”
“哈哈哈!”
【更新少,蓄力中……】
第160气场
苏松一带,无论百姓还是官府,对狼兵都是又爱又怕,其骁勇杀敌不错,只是他们回过头来抢东西的时候,也没比倭寇含蓄多少。
随着张经被押解京城,总督如走马灯一样频频更换,加之大股倭寇的退却,狼兵的军纪问题彻底暴露。战争激烈的时候再不堪的士兵也会被奉为英雄,一旦战事暂停,兵痞的存在也便成为了人们的诟病所在。
雪上加霜的是,全军最高统帅杨宜不敢有什么主见,并且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因鬼倭游击腹地,防卫空虚,故效仿张经,从外省调兵来守,可他并没有张经那样震慑全军的威信,各路外省兵再加上狼兵混在一起,还没见到倭寇自己就先干起来了。万幸的是杨宜老早将狼兵打发到浒墅关外,避免了最大的斗殴,可暴躁的四川兵与团结的山东兵最终还是开干,死伤百余,一名带头的千户还险些被砍死,全军军纪已到了暴乱的临界点。
这还不是全部,除了这些表面因素外,真正使全局陷入泥潭的还有一个难以名状的潜在因素。
张经、周琉、曹邦辅三位功勋先后走人,这无疑寒了全军将士的心。
奋勇杀敌,不是对的。
溜须拍马,才能升官。
杨宜固然吸取了几位前辈的教训,但由总督开始无作为的腐化,士气低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全军风气风骨荡然无存。如今没人盼着保家卫国,只求倭寇不要来自己的辖区转悠。
另一边。鬼倭虽在绍兴城下遭殃。往后却一马平川。已从浙江游击入了安徽,依然专攻县城,伺机进攻府城,对于损失官方秘而不宣,但内部人士稍作推断,近两个月来,死在鬼倭刀下的亡魂怕是已经破了三千,而自绍兴一役后。还从未见谁人送来过一具鬼倭的尸体。
这几十名鬼倭也许杀不到京城,但留下的耻辱与挫败的锐气,已经无法抹灭。
在这种情况下,杨长帆顶着压力,命一百狼兵通通换上汉人服侍,扎营于南京东北上元县郊,自己则携文书孤身入城。
杨长帆来的也算尴尬,偌大的南京,好歹也有守军数千人,为了对付几十鬼倭。自己领着百人前来支援,这逻辑上实在说不过去。
可眼前的事是不能用逻辑来解释的。如果聊逻辑,这批鬼倭的存在就是一个谬论。
不过杨长帆来南京,也不需要逻辑,他手持赵文华的调令,这就是逻辑,无懈可击的逻辑。
南京城同预想的一样繁华,只是相比于杭州,多了一分慵懒。自迁都北京以后,南京渐渐成为了后备人才培养以及养老的场所,重要的事轮不到南京来办,鞑子也不用南京来守,如今倭乱确实麻烦了一些,但还有很多大前线扛在前面,没人相信有一天倭寇能打到南京城下。
进了这样一座城,杨长帆却没有闲暇的心,不去秦淮河赏月,不去夫子庙拜孔,而是直奔总督府赴命。
杨宜先前为表忠心无二,本已搬去杭州,他无主张没作为的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便被赵文华打发回南京,他自然高高兴兴感恩戴德,杭州虽好,只是太危险了,还是我大南京更稳当一些。
杨长帆先前曾经一路打探,杨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