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柒零末:我的人生我做主-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这样试试水,看情况再进行必要的调整。”林海生喝了口小酒,咂吧咂吧嘴,慢悠悠地说道。
“哎哟,这怎么好意思,听说那个一号摊位是最出面的摊,应该卖最赚钱的货才好。”张宝生放下手上的筷子,搓着大手推拒道。
“张大伯,你这话说得有道理!”王秀英正好端着一大盆萝卜骨头浓汤过来,笑盈盈地接过了话,只是她这话说得林海生有些不明白,难道是王秀英改注意了?
王秀英丢了个你放心,这事我会搞定的眼神,然后继续说道:“稠平市场要到元旦才会开门营业,那个时候啊,咱们大棚里的黄瓜、豌豆、茄子、辣椒应该都能收获了,到时把这些蔬菜一摆出来,那还不得抢啊。
现在除了咱这后院,谁家还能在大冬天里种出这些菜来?那么这些菜呀,自然就是最赚钱的货了!将它们放在一号摊,是不是名至实归呢?”
王秀英这么一说,大家想了想,还真是的呢!
陈栋梁虽然看到了已经开出小花的黄瓜藤,但是他依旧有些怀疑能不能结出黄瓜来。
就算结出了黄瓜,谁又能保证一定能长大。
不过看着人人都是一脸的喜气和期待,陈栋梁也做不出当头泼冷水的事儿来,只端起酒杯来小小地咂了口酒。
奶奶地,这酒还真是烈啊!
不是说这边的人家都自己酿酒的吗?
哎哎哎,倒是忘记了王秀英家父母都不在了,她一个小姑娘哪里会酿什么酒啊。
陈栋梁胡乱想着,最后酒也不喝了,只有一下没一下地吃着菜,又装了碗汤慢慢喝了起来,总归今天能吃上这桌子菜又预订了冬天的蔬菜,就算被外甥女指着鼻子说他厚脸蹭饭他也认了,反正不枉此行。
“秀英的意思,是想早些搬去那边,可是那边现在还没一家人,你们姐弟住那边去,实在让人不放心哪!”当王秀英提出还是想早些搬去门头山那边的房子居住的时候,王兴顺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秀英,虽然那边的房子防盗防贼的措施都做得很好,可是现在到底还没一家搬过去,若你爸妈还在,我们肯定没一个人反对,可就你们姐弟,那边实在太荒了,住不得!”林海生也提出反对,态度还十分坚决。
“秀英,我看经过今天这一闹,你爷奶短时间里应该不会再闹了,你们还是等林生和秀群他们的房子建好有人住过去了再搬家比较合适。”张宝生也开口劝道。
房子是与张家换的,若王秀英他们搬过去出了什么事,张家可真是罪过大了。
似乎人人都反对,这让王秀英也不得不再次慎重考虑了。
在堂屋一角旁听的林靖雅也深以为然,昨天她跟着一起去看过那房子。
房子建得很结实,围墙也垒得高,围墙上还埋了尖利碎瓷片琉璃渣,门窗也都焊了钢条,可是那边实在太荒凉了些,若王秀英他们现在搬过去,方圆四周几百米只他们孤零零的一家,实在太不安全。
当然,那个地方选得倒不错,林靖雅前些天听她爸妈闲聊,知道派出所已经选好了新址,昨天一看她爸说的新址就在王秀英家对面不远的地方。
既然派出所的新址选在那里,以后那边一定会十分热闹,只是现在还是劝王秀英等些时候再搬,不是说有几家会在年前搬过去嘛,不过相差两个多月的时间罢了。
在大家的劝说下,王秀英只得再次将搬家的事放一放,想到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油灯下的日子,心里着实怀念电灯下生活。
第八十八章开业前的各种准备
日子其实过得很快,天也越来越冷,王秀英买了些新棉花,给王秀诚做了身新的棉衣棉裤,喜得王秀诚差点找不到北。
王秀英其实也是个怕冷的,不过Y县这边种棉花的少,棉花的价格有些高,她没舍得给自己买,只是将以前的旧棉衣棉裤拆了连同一床旧棉花胎,请弹棉花的师傅帮着弹松了,又扯了块素色的棉布,旧物利用做了身“新”棉袄,总算棉袄没原来那么板实,暖和度也有了些提高。
这个时候,王秀英分外怀念前世轻薄的羽绒服、羊绒衣。
林家两位报名参军的表哥,居然全都过了体检,虽然政审的时候,因为王秀英外婆出身问题被卡了几天,最后还是全都过了关。
十二月初分别跟着带兵的首长去了各自的部队。
二表哥执意要当兵,的确让二舅母很是伤心难过了一段时间,不过随着元旦的日益临近,总算将二舅母的注意力转到了赚钱大业上来。
再过五日就是元旦,元旦是稠平农贸市场开业的大日子。
为了这一天,林家从老到少都已经忙活了好几个月,家里专门腾出一间屋子堆放收回来的山货还有林老爷子编织的各种小箩小篮小椅子等等。
为了方便存放货物,王秀英考虑再三,还是决定麻烦许如棎帮她在市场附近找间安全的屋子。
屋子无需太大,也不用什么家具,只要雨天不漏雨,就算被人惦记上也没那么容易被盗就成。
沈如棎自己不好出面,就将这事托给了自己的夫人。
许夫人不负重托,不过半天时间就替王秀英找到了一间各方面都满足王秀英要求的房子。
那房子就在稠平市场与一中之间,外表看着有些破旧,不过屋顶刚刚拾过瓦,肯定不会漏雨,出行更是十分方便,离市场又近,而且租金也不贵,一个月也就五块钱罢了。
唯一让王秀英有点不太满意的就是房子小了些,堆了货物之后,很难再放床进去。
本来王秀英是想租间大些的房子,刮风下雨的日子舅母们在县城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现在看来却是她有些强求了。
好在这房子小是小了点,胜在方便且实惠。
王秀英看过以后,二话不说直接与房东签下一年的租用合同,并把一年的租金一次性付清。
此前王秀英曾经与舅舅舅母们商量在市场附近租房的可能性,却被舅母们一致否决。
在城里租间房子虽然能让人松快些,可是钱还没赚到手已经花光了林家和王秀英的所有积蓄,舅母们哪里还舍得再多花钱租房子。
元旦当日要铺的货,两位舅母的意思是元旦前一天送到市场,然后由她们两个女人就在市场里窝一夜守着就是。
王秀英哪里肯答应,这大冬天的就算在屋子里躲在被窝里还觉得冷呢,在四面透风的市场守一夜,就算从家里带了被子,也得把人给冻坏了。
钱要省,但身体更重要,虽然王秀英还没能力替舅母们租个大房子住在县城,可是能让她们少辛苦少受罪总还是能做到的。
王秀英在租下房子后,找人给林家捎了口信,告诉他们自己在市场附近租了间小屋,让他们提前将货物送来县城。
当林海生和林海平兄弟带着各自的妻子或挑或背将元旦要卖的货送进城来,看到王秀英租下的屋子,说真的心里是十分满意王秀英小小年纪想得如此周到。
这屋子就在房东自住的院子里面,就算无法留人看管货物,这些货物应该还是比较安全的。
一个月五块钱,还是挺划算了。
舅舅舅母们都是心思细巧的人,一番整理以后,不但货物摆放整齐,居然还可以腾出摆放一张小床的位置来,若哪天实在不方便回去,在这屋子窝一夜总比在外面强得多。
当然平常日子,市场收了市,大家还是回家比较好,毕竟市场关门的时间有些早,回家还能做些活,因此王秀英的舅母们就没想过在城里过夜,都是打算早晨带着货物来县城,收了市把没卖完的货物往租的小屋一放,甩着膀子乘坐班车就可以回家去了。
在王秀英的计划里,这当然只是暂时的,只是因为目前还没有能力解决的事,她的钱袋子几乎已经是空的了,但是在王秀英的计划里总有一日,她要接了舅舅舅母还有外公外婆出山来城里居住。
好在这年元旦,从县城往枣林村方向新开了一条公路,还通了汽车,舅母们只需花上两分钱就可以坐班车到山脚下,再从山脚下回枣林村也就只需十来分钟了,这对于走惯了山路的舅母们压根就不是问题。
再说如今有了赚钱的门路,生活有了奔头,舅母们只要想着赚到钱就可以好好地给儿女们办喜事,个个精神抖擞,劲头大着呢。
一九八零年的元旦终于如期而至,上午八点随着阵阵爆竹声,Y县稠平农贸市场正式开业了。
这天学校放假,王秀英和林靖雅早早就赶到市场附近的那间出租屋,她们要赶在开业典礼之前将货物送进市场,并进行合理摆放。
王秀英本以为她们来得已经够早了,没想到当她和林靖雅赶到出租屋的时候,林家的人已经开始往市场搬运货物了。
今天来的不仅仅是舅舅舅母了,还有大舅家的大表哥大表姐和二舅舅家的两位表姐妹。
到底是人多力量大,很快出租屋里的货物全都搬进了市场。
如何摆放货物是一门艺术,要想货物卖得俏,就要进行合理的摆放,这点前世当了一辈子演员的王秀英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加上林靖雅也是个很会装饰的人,经过两人大半小时的努力,除了一号摊位几乎是空的,其他三个摊位都被布置妥当。
“哟,秀英哪,这些东西堆在一起看着不起眼,被你们这样一布置,我都要多看两眼了。你帮我看看,我这该怎么摆?”招呼王秀英的,是与王兴梅同村的陈娇。
上次俞珠妹他们找王秀英闹事,就是陈娇在王兴梅面前多了一句嘴。
虽然事后陈娇专门找到王秀英,为自己的不慎给王秀英带去困扰表示歉意,不过王秀英对陈娇此人的感观不是很好,其实她早就发现陈娇有意想让她和林靖雅帮她布置,她都当没看到。
现在陈娇开了口,王秀英还真不好置之不理,伸手不打笑脸人的道理她自然是明白的,更何况以后大家都在一个市场做生意,抬头不见低头见,总不能做得太过。
第八十九章定价
陈娇娘家是代代相传的制鞋手艺人,陈娇也有一双利眼还有一双巧手,只要她看过你的脚,就能根据你的脚形做出最适合你穿的鞋子。
王秀英有幸穿过陈娇做的鞋子,那是她七岁的时候得了县级的三好学生,王兴实和林玉娟特地请陈娇给她做了一双棉鞋,虽然那鞋子只穿了一个冬天就小了,不过那一年王秀英觉得整个冬天她的脚都是暖和和的,而且那鞋子穿在脚上真的十分合脚。
陈娇准备卖的正是她自己做的鞋子,单的棉的,男的女的,品种挺齐全的,甚至还有小巧精制的三寸金莲和虎头虎脑的老虎鞋。
这若是摆放得宜,的确很能吸引人的眼球。
正在这时,从身后传来了王秀诚的声音:“姐姐!”
王秀英转身看去,张宝生、王兴顺、王林宝还有张青山几兄弟每人各挑着一个担子,担子上用厚厚的棉布盖着,看不出里面是什么。
王秀诚则骑在张青凡的脖子上,正兴奋地到处张望。
王秀英的脸都要黑了,这小子跟来就算了,怎么还骑人脖子上了?!
“秀诚,你多大了,还骑青凡哥的脖子!”王秀英略沉下脸斥道。
王秀诚吐了下舌头,有些不好意思地从张青凡身上下来,他已经看到了林海生他们,噔噔就跑到了舅舅舅母身边,好像不跑快些,下一秒就会被王秀英抓住教训一般。
王秀英向一号摊位所在的方向指了指,然后有些为难地看着陈娇:“陈娇姑姑,我家里又有人过来了,我得先安排好他们。”
正好林靖雅帮着林海生他们布置妥当过来找王秀英说话,王秀英干脆将林靖雅推到陈娇面前:“你这里让我同学帮你,她很棒的!”
说罢对着林靖雅点了点头,快步赶到张宝生他们身边,引着他们到一号摊位。
一号摊位上现在只放了林家从自家承包的竹山里挖掘来的新鲜冬笋,带着泥土芳香的冬笋看着个个白胖水嫩。
让大家将担子在一号摊位放好,王秀英一个个担子看过去,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大棚试种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十分顺利,不过在张青杨退伍回来以后,事情就顺利起来了。
张青杨是个有心人,自从他得知家里在试着大棚种植,一次次向别人取经,在退伍之后,他甚至转道去了一趟鲁省现场取经,带回了不少前辈们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这不,这几担蔬菜中,既有翠绿欲滴的小青菜,也有这个季节压根吃不到的黄瓜、茄子、豇豆和辣椒。
不过王秀英也没被喜悦冲昏头,小声地向张青杨提问:“青杨哥,咱们地里每天都有这么多,还是隔天或者隔几天才有这么多?”
虽然王秀英每周都回清溪镇,但是为了避免与王家人碰面,除了自家后院的菜地,其他菜地她几乎没去转过,村里到底种了多少地的大棚蔬菜,她还真的不太清楚。
“放心吧,除了镇里和县政府还有一中食堂的需要,每天送这里的量还是可以保证的。只是这个菜的种植成本高,价格上只怕没多少人能够承受。”张青杨看着王秀英微微皱着浓眉说道,他总觉得王秀英过于乐观,让送这许多来,万一当天卖不掉,可就要赊大本了。
王秀英只当没看到张青杨的担忧,只笑着对大家说道:“我还真想要调整一下价格,每种蔬菜在咱们商议好的价格之上再上浮两成。”
王秀英明知张青杨心里在担心什么,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着实让张青杨觉得惊讶。
别说是张青杨,这次连一向无条件支持王秀英的张宝生也犹豫了,价格定得高,如果能卖掉,大家赚的自然就多,可万一卖不掉呢?
一斤青菜原本议好的价格是一毛五一斤,加两成就要一毛八分,都可以买一斤大米了。
几个人看着王秀英,谁都没有说话,王秀英笑了起来低声道:“你们可知道一中食堂的吵小青菜是多钱一份?”
几个人虽然送菜的时候都去过一中食堂,不过没人注意过一中食堂的菜价,现在被王秀英这样一问,不由的面面相觑。
王秀英举起手,伸出三个指头在大家面前比了比。
“三毛钱一份,抢钱啊!能有人买吗?”张家最小的张青凡不由惊呼出声。
“怎么会没人买,冬天的小青菜多稀罕啊,每次青菜一出来就抢光了!”王秀英一脸的与有荣焉。
毕竟这样的小青菜,在Y县目前也只有他们王家村才有出产。
“这个季节三毛钱一份的青菜,说起来也不算贵,咱们卖给食堂是一毛二分钱一斤,虽然咱们的菜几乎可以说是净菜,但他们洗洗多少总会有损失,食堂还要加上柴火、油、盐、人工,赚得也不算太多。”张青杨在部队呆了三年,比张青凡懂得多的多。
“青杨哥不会以为那一份三毛钱的青菜是一大碗吧!我告诉你哦,那个量最多是半斤小青菜,然后你算算……”王秀英挑眉道。
这下张青杨哑了,他习惯了拿部队食堂的量来衡量,可不大错特错了。
迅速在心里消化王秀英提供的信息,张青杨扬眉笑道:“那今天就先按秀英说的价格试试水。”
既然几个人中见识最广的张青杨都认可了王秀英的提议,其他人也就没再提出反对。
张青山从他自己挑来的箩里拿出一块小黑板递给王秀英,这是王秀英上周回去时专门让他做的,并特意叮嘱他今天一定要带来。
王秀英接过小黑板,从自己随身背着的小包里拿出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原来全都是一点一点的小粉笔头,这些小粉笔头,是王秀英每天晚自习后收集起来的。
先在黑板上打上横线,然后一笔一划写了起来。
“嫩绿小青菜,每斤一毛八”
“鲜嫩小黄瓜,每斤二毛一”
“无籽嫩茄子,每斤二毛”
“辣辣小尖椒,每斤二毛四”
“脆嫩新冬笋,每斤二毛”
“……”
这下张青山终于知道这小黑板的用处,原来是价格牌,只要将这价格挂起来,一会可以省许多事口舌。
第九十章开业
一番忙碌下来,总算将准备工作完成了,王秀英在几个摊间穿梭,进行最后一次检查。
当她停在林靖雅替陈娇布置好的摊位面前的时候,外面传来了爆竹声声。
在爆竹声中一个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Y县稠平农贸市场开业!”
随着这一声,市场的大门应声大开,已经好奇了差不多两个月的居民,纷涌而至。
首当其冲的就是王秀英那个一号位和十一号位。
按照先前的安排,五号摊出售的是两位舅母从山民手上收的各式山货,今天由二舅舅林海平夫妻主事,八号摊卖的则是王秀英外婆、舅母和表姐妹们做的手工艺品,由大舅母和大表姐林婷婷主事。
一号位则由王秀英和张青杨主事,十一号摊位则是林海东和林轩南父子,其他人暂时去了一旁,或在市场转悠或站在不远处观望。
一号摊位上什么都没有,不,还是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王秀英刚刚写好的价格表。
“嫩绿小青菜,每斤一毛八”
“鲜嫩小黄瓜,每斤二毛一”
“无籽嫩茄子,每斤二毛”
“辣辣小尖椒,每斤二毛四”
“脆嫩新冬笋,每斤二毛”
“……”
有不少人在一号摊位停下脚步看起小黑板来,虽然这菜的价格看着的确有些让人觉得后槽牙有些疼,不过围在一号摊位的人却越来越多。
到底是县城,大多都是每月都有工资拿的工人,愿意多花点钱吃新鲜的人自然也不少。
不过在看了小黑板以后,质疑的声音就开始多了起来。
“你们听说过这季节还有鲜嫩黄瓜的吗?”
“我在冬天只吃过腌黄瓜,鲜嫩的小黄瓜?怎么可能!季节不对啊!”
“小姑娘,你买这摊位就为了练字给大家看?”
“……”
各种议论都有,渐渐地矛头指向了王秀英,毕竟当日抽签买摊位的时候,王秀英可是出了一次风头的,认识她的人还是有一些的。
王秀英脸上挂着十分得体的微笑,既然大家都说小黄瓜,那就拿出来给大家长长眼,给张青杨使了个眼神,张青杨立马会意,转身从身后的担子里拿出了两根鲜嫩的黄瓜。
鲜嫩翠绿的黄瓜一现身,顿时引起了一阵惊呼。
“好像真的是黄瓜哎,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是假的?”有个站得比较靠后的男人高声喊道。
王秀英微微一笑,从张青杨手上接过其中的一根,轻轻一掰黄瓜一断为二。
“哇,是真的,是真的黄瓜!水嫩嫩的小黄瓜,看着好想吃哦!”站在前面的一个有些富态的女士,盯着王秀英手上的黄瓜,只差流口水了。
“想吃就买啊,二毛一一斤,冬天能够吃上鲜嫩的黄瓜,这个价不贵,就不知道小姑娘你们这黄瓜是怎么保存到现在的?”一个头发苍白,气质儒雅,看着应该是个退休干部的老人问道。
王秀英可不正等着有人问这样“专业”的问题呢,于是提了提声音道:“大爷,我这黄瓜可不是贮存下来的,全是刚刚从地里摘的,您老看看这藤多新鲜啊。”
张青杨这才明白,为什么王秀英要让他们在摘黄瓜的时候,多留一点黄瓜藤在上面了,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以为王秀英是为了多占点重量才这样要求的呢。
那老者凑近王秀英手上的黄瓜看了又看,最后得出结论:“小姑娘没骗人,这果然是刚刚摘下的黄瓜。只是这大冬天你们是怎么种出黄瓜来的?”
“大爷这个问题嘛,暂时容许我保密啦。”王秀英对着老者俏皮一笑道。
老者了然地笑了笑,没在这个部里上继续追问,而是指着小黑板问道:“这黑板上写的菜,你家都有?”
老者的这个问题,问出了现场所有人的疑问。
“有啊,黑板上写的样样都有,不过每天能供应的数量不多哦。我大伯说了,只有市场开业前三天是这个价哦,从四号开始,每种菜的价格每斤将上涨五分钱,数量有限,优惠也有时限,大家欲购从速啊!”王秀英再次提高嗓子高声说道。
站在他身边的张青杨不由惊讶地看了她一眼,王秀英却若无其事地继续解答顾客的询问,而这时也容不得张青杨多想了。
因为这时已经有好几个人人拿出钱来要求买菜了,他得拿菜称菜,配合王秀英将这些菜卖出去才行。
今天来市场的人,大多是来看热闹的,因此多半是空着手过来的,于是十一号摊位的竹编小菜篮就成了紧俏货。
王秀英在让老外公编菜篮子的时候,就没让老外公编那种大的,只让他编可以装下三两斤蔬菜的那种看似有些秀珍的菜篮子。
有了第一个掏钱买的,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特别是看了王秀英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